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廣西家鄉的風俗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97K

廣西家鄉的風俗作文多篇

廣西家鄉的風俗作文1

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有一個習俗,就是吃粽子,説到吃粽子,他還有歷史發展呢!

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叫“角粽”,不過它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到了晉代,粽子才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那時,包粽子的原材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了中藥益智仁,所以被稱為“益智粽”,現在我們吃粽子是為了祭奠投江的屈原。

去年的端午節,我也包了粽子,我包了紅棗粽,白水粽,蛋黃粽和五穀粽。我還知道了很多我沒吃過的粽子,比如烤蘿蔔粽,不過我不喜歡吃,因為這個粽子很辣。當然,也有我愛吃的,比如刨冰可口粽,這個粽子跟其它粽子不一樣的地方是它不是熱的,而是冰的。包這個粽子時,要把一個冰了的白粽拿過來,把裏面挖空,放進冰淇淋,再把外皮包好,裹上糖漿,在糖漿上放點冰沙,再澆上果汁,就可以了。

後來,我還把一枚硬幣包了進去,就像把硬幣包進餃子裏一樣,吃粽子時,我還真吃到了那個粽子。

我們的粽子還得過獎呢!江西一座宋代古墓裏有兩個粽子,這是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粽。還有西安的蜂蜜冰粽子,是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廣西南寧有體積最大的粽子,可以給250人吃,重達350公斤,好多人一起都搬不動。上海城隍廟有體積最小的粽子,只有10克,小得像手指一樣,一口可以吃好多個。

粽子還有美好的祝福,是求得功名,光宗耀祖的寓意。

我的家鄉有很多有趣的節日,每個節日也都有習俗,只要留心觀察就能發現。

廣西家鄉的風俗作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在各地都有隆重的慶祝風俗,可今年我的家鄉淄博卻有了點不一樣。

傳説裏每到大年三十,年獸就要上岸吃人,人們想盡各種辦法,卻無濟於事。最後人們發現年獸怕紅,怕響。所以年獸一來,人們就放鞭炮,穿紅衣服,貼紅紙。年獸發現人們再也不怕他了,就一頭扎進海里,再沒回來過。但人們正是怕年獸回來,於是每年都會放鞭炮,貼春聯,漸漸演變成一種習俗,流傳至今。

我的家鄉山東淄博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城市,以前每到過年,家家户户穿新衣、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尤其放鞭炮更是過年的必備節目,家家户户誇耀富足的方式,小孩子翹首以盼的歡樂。過年那幾天,整個城市籠罩在煙霧中,四處是硝火的味道。可是今年,我的家鄉卻沒有響起鞭炮聲,取而代之的是路邊五彩繽紛的彩燈和喜慶吉祥的紅燈籠。這是怎麼了?

我的家鄉是一座年輕的重工業城市,以前用犧牲環境換來經濟的飛速發展。習近平爺爺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還家鄉一片純淨的藍天,近些年採取了一系列環保措施。今年的禁放鞭炮就是其中一項。雖然不放鞭炮了,可一點都不影響過年的氣氛。

一進臘月,人們便忙碌起來。買新衣,採辦年貨。城市的超市裏人頭攢動,收銀台前排滿了長長的隊伍;農村的大集上熙來攘往,寒冷的天氣凍不住人們喜氣洋洋的笑臉。人人大包小提,開啟逛吃逛吃的備年貨模式。購物的熱情擋都擋不住,好像東西都不要錢似的。

路邊的彩燈也掛了起來,造型各異。每當華燈初上時,小彩燈也亮了起來,五彩紛呈如童話世界。家家户户走出家門賞燈聊天,小孩子快樂的在燈海里跑來跑去,不放鞭炮也一樣喜氣洋洋,年味十足。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管什麼樣的風俗,各地過年的內涵是一樣的。窗明几淨,闔家團圓,迎新除舊,盼望日子蒸蒸日上。相比舊俗,我更喜歡今年的這點不一樣。

廣西家鄉的風俗作文3

俗話説:“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想知道我的家鄉有什麼風俗嗎?請聽我慢慢道來。

每到農曆正月,我們苗族便要開始趕年場,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約定。每到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會穿着美麗的服飾,成羣結隊地來到年場。

你瞧,年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資交流,還可以參加各種活動,有舞獅子的,有上刀梯的,還有玩龍燈的。青年少男少女也利用這種機會談情説愛,俊俏的歌娘更是大展身手,三五結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聽的人興質高昂,即使下大雪,也抵擋不住人們對連場的熱情。

更多時候有逢晨便是看龍場日,習慣稱作看龍頭後十二天又輪轉辰日,再看龍場時,不管是什麼人,都得休息一天,如果幹了什麼農活,那就犯忌了。因此,我們苗家人。看龍場那天都會踴躍參加。大家對看龍十分重視。看龍日定在農曆的三月三。我們苗族人的一個節日,這時你就想問是什麼節日了吧?是湘西的一個傳統歌舞節日,這一天。所有的苗族人都會在約定好的地點。盡情地唱,快樂地跳。一片喜氣洋洋的氣象。

這就是我們苗族人的風俗,你喜歡嗎?

廣西家鄉的風俗作文4

這俗話説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按照溧陽的老規矩,家家户户在臘月二十左右,都要“做羮飯”。這“做羮飯”也被稱為“過小年”或“請祖宗”,而這一習俗卻沒有來歷,一是為了不忘祖,二是為了求保佑。

在臘月二十這一天,奶奶大清早去買來菜,有雞,鰱魚,刀頭(豬肉),豆腐,還有些蔬菜。奶奶、媽媽在廚房忙忙碌碌,進進出出,一會兒工夫,外面餐桌上擺上了煮好的整雞,刀頭(豬肉),煎好的鰱魚,奶奶對爸爸説:”要先請六神。”然後就去把門開了。嘰裏咕嚕説了一些什麼。只見爸爸把三個酒盅和三雙筷子擺裏面這一面,面向外。再擺上香爐,點上蠟燭,插上香點上。最好奇的是桌上還放了一把菜刀,我疑惑地問奶奶:“為什麼,還要放把刀?”奶奶一本正經地説:讓祖宗們自己切啊!”原來請六神是這樣的啊!我看爸爸倒上酒,過了一會兒,就在磕頭了,邊磕頭邊嘴裏在念叨叨,然後叫上我和弟弟磕頭,嘴裏還要説讓祖宗們保佑我們身體健康,學業有成。然後爸爸開始撤桌上的酒盅,筷子,碗。奶奶去門口燒紙。

第二輪請祖宗開始了,這一次我看除了剛才的菜外,又添了好幾個菜,有扎肝,肉圓,糰子,豆腐,芹菜,蘿蔔絲等。這一次爸爸把桌上擺了六個酒盅,六雙筷子,都倒上酒。又等老祖宗“吃”了一會兒,我們便又開始磕頭,我和弟弟相視一笑,嘴裏嘟嚷着:“老祖宗保佑,保佑我們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和弟弟學業進步!”雖然嘴裏在念叨,可直想發笑:真有這麼靈驗嗎?奶奶還在邊上説:“你們看這香燒的多好!老祖宗保佑我們肯定很興旺。”接下來,又反覆了幾次,我和弟弟兩人磕得腰痠背痛,但願老祖宗真能保佑我們哦!

雖然,這只是一個習俗,看上去也有點迷信,但卻是我們對亡靈的一種最好的懷念和思想的寄託。我覺得也是比較有意義的。

廣西家鄉的風俗作文5

學期結束,放寒假了。我正忙着把書包裏的作業揪出來,把櫃中的書塞進行李箱時,忽然瞟見窗外有個模糊的形狀。定睛一看,才發現是一個招牌。再往上看,一行大字闖入了眼簾:“20_中國溧陽第五屆宋團城觀燈節”。觀燈節?一提到這個詞,腦海中似乎有些被遺棄的記憶又再浮現出來了。我放下書,極力回想那段記憶。對,是一段關於去年燈會的記憶……

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夜晚,當天晚上,夜空漆黑一片,燕山公園卻燈火通明。我漫步在石磚道上,欣賞兩旁的花燈:路兩旁,迷你小房子閃着金光,一羣一羣的勞動人民在燈光照耀下辛勤勞作;山頂,一座多層寶塔閃着陣陣亮光,照亮了周圍的樹林,給人一種神靈將要顯靈的感覺;河上、橋下,荷花燈乘着綠葉隨波漂流。河上點點亮光,如同天上的星星;此時的河,成了璀璨的銀河……一路上,閃耀的花燈注視着我,照着我前行的路,陪伴我共度這個美好的夜晚。

正當我沉浸在花燈的世界中時,一陣食物是香氣傳來。我循“香“而去,只見一條華燈璀璨的小吃街。臭豆腐、炒魷魚、炸土豆……撲鼻的香氣與誘人的賣相,讓無論多麼吝嗇的人都停下匆匆的腳步,瞧一瞧,擦擦流出的口水,禁不住要嘗一嘗。

宋團城燈會已經成了家鄉的新年俗。

傳説在明代中葉時,溧陽曾任南京國子監司業的鄉賢馬一龍,在辭官隱居家鄉後,為了改變活動氾濫、民生凋敝的狀況,會同鄉紳們每年由出資主持,在八個地方籌辦八次大型節慶活動,讓老百姓廣泛參與,免費享受,從而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自行組織的民間活動,遏制奢侈浪費的風俗習慣。第一場節會便是觀燈節。這便是如今燈會的前身。現在,不僅燈變得多樣化了,還增加了舞獅、舞龍、小吃街等新事物,使燈會更加熱鬧。

可今年,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大家不約而同的成為了“宅男宅女”,燈會也暫不開放。但這並沒能打消我的熱情,反而讓我更加期待了。等疫情結束,我一定要第一時間衝到燈會門口,好好感受這家鄉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