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月三有什麼風俗活動【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W

三月三有什麼風俗活動【多篇】

三月三吃什麼食物 篇一

薺菜煮雞蛋

春天正是採食薺菜的季節,而薺菜的諧音是“聚財”。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薺菜煮雞蛋不僅可能祛風濕、清火,令腰腿不痛,而且還可預防春瘟。因此,民間有着“三月三,薺菜當靈丹。”的民諺。

五色糯米飯

每年農曆三月三或清明節,壯族人家家户户都蒸五色糯米飯過節。五色糯米飯,因呈黑、紅、黃、紫、白五種顏色而得名。壯族人把五色糯米飯看做是“吉祥如意”和“五穀豐登”的象徵,是用來招待客人的絕佳美食,也是用來祭掃先祖的供品之一。壯族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但因語言差異,不同地域的壯族人對五色糯米飯有不同的稱。有的叫餱能,還有的叫烏米飯、青精飯、五色飯、花飯等。

蒿子粑粑

傳統江南——蒿子粑粑又稱蒿子粑。是傳統江南青團衍生出來的另一種做法。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安徽江淮,江南一帶漢族民間傳統風俗。每年三月,家人採來粑粑蒿的嫩葉,洗淨,然後拌以粘米和糯米粉,做成扁平溜圓的粑粑,放入鍋內,用旺火蒸熟,吃起來軟糯香甜可口。而吃蒿子粑粑的習俗是為的是紀念死者,同時祝願人人健康長壽,不為邪靈所侵。

艾葉粑粑

三月三是壯族人的歌節,是家庭祭祖祈福的節日,這一天也會吃艾葉粑粑。艾葉是一種中草藥,是一種廣泛應用的食材,南方人素來就有食用以艾葉為原料製作的美食。用糯米粉做的艾葉粑粑就是今天我們要吃的傳統美食。

雞屎藤

農曆三月三吃雞屎藤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將雞屎藤葉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屎藤面。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相傳農曆三月九年級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辰,北海人以此紀念這位偉人。

三月三各民族有哪些習俗 篇二

雲南瑤族有“乾巴節”。各村寨男女老幼結對進山打獵或下河捕魚,集體宴飲,共祝豐收,唱歌跳舞,歡度節日。

三月三,海南島黎族又叫做“孚念孚”,既是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漁獵豐收的節日,又是青年男女的“談愛日”。是日,村寨集會預祝豐收,青年男女對歌歡舞,以“三月三”為定情之日。老人們則拎着酒罈,走親串友,曰喝“團結酒”。

雲南布依族家家户户做花糯米飯招待親友,以此日為閤家歡聚、親友聚會之節日。有布依族三姐妹請外公吃飯之傳説。

漢族農曆三月三,漢族有吃地(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該日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福建地區三月三為“三月節”,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九年級的上巳節掃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廣西壯族有“歌圩節”“歌仙節”,相傳為紀念歌仙劉三姐而舉行,家家蒸五色糯米飯、做紅雞蛋,祭祀祖先,接待親友。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辦歌會,青年男女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説愛,嬉戲娛樂,終日歌聲不斷,成為今之“歌節”。

侗族,多於三月三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畲族,以三月三為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傳説,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飢而軍威大振,於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畲民為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集會對歌。

三月三風俗活動有哪些 篇三

1、薺菜煮雞蛋

農曆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鮮香可口、營養豐富的野菜。《詩經》就有“其甘如薺”的吟詠;辛棄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詩句。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

2、祓禊

指去災病,上古女巫給去晦,唐宋時流行泡温泉,在水邊沐浴,用蘭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點頭身的儀式,為去災祝福之意。

3、畔浴/泡温泉

以春水洗滌污垢,認為這樣做可以除去整個冬天所積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裏清潔免疫,吉祥如意。

4、修禊

到水邊嬉遊,是古已有之的消災祈福儀式,後來演變成中國古代詩人雅聚的經典範式。

5、互贈香草

古人認為,香草有驅邪之功,於身體大有裨益。

6、郊外遊春

不僅是祛邪求吉的節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遊,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潑水相戲,自由擇偶。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並以芍藥定情。

7、臨水飲宴

又叫曲水宴。流觴時,水邊設席障,茶具與花,進行宴飲,吟詩作賦。十分風雅,成為文人雅士的娛樂活動。此風在唐尤甚,至宋以後漸無聞。

8、賞桃花

農曆三月三的桃花最為茂盛,所以踏春之餘欣賞桃花之美。

9、放風箏

正所謂”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

在現代,每年三月三,廣西、浙江、福建、海南等地,都會舉辦一系列形式新、立意高、羣眾參與度高的活動,吸引着全國各地遊客的目光。從一個傳統民族節日到文化旅遊節慶,最終轉型成為當地的文旅品牌,“三月三”的發展,為民族傳統節日的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鑑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