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作文素材積累:《功勛》袁隆平感人事蹟(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39W

作文素材積累:《功勛》袁隆平感人事蹟(多篇)

作文素材積累:《功勛》袁隆平感人事蹟 篇一

——記無私奉獻英勇奮戰的醫務人員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截至2月15日,湖北省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6249例,其中武漢市39462例。

這是一次義無反顧的出征——

截至2月14日,全國各地向湖北已派出217支醫療隊25633名醫療隊員,軍隊共派出3批次4000餘名醫務子弟兵。

“廣大醫務工作者一定要堅持下去,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發揮火線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終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漢保衞戰、湖北保衞戰。”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囑託,滿懷“我們定能贏”的必勝信心,數以萬計的白衣戰士,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同新冠肺炎疫情這個看不見的敵人進行着殊死的鬥爭!

誰沒有自己的親人,誰不知道平安的可貴,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為了和時間賽跑,同病魔決戰,與死神較量,他們毅然決然告別家人,揮別家鄉,義無反顧衝上火線,衝上戰場!

火速馳援共克時艱

除夕之夜,這樣一張照片刷屏:一名身着迷彩服的女兵扭着頭、抿着嘴,挽起袖子打針。

這名女兵,是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隊員、西南醫院肝膽科主管護師劉x;照片的場景,是醫院安排大家打用於提高免疫力的胸腺肽。此前,劉x已在機場過了安檢,準備去看女兒。但接到通知,她立即返程,當晚就趕往武漢。

出發前,劉x只是給媽媽打電話説有任務需要馳援武漢。七天後,口罩和護目鏡在她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這張照片又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媽媽才知道,她是到了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

勒痕在女兒臉上,疼痛在母親心裏。媽媽哭着打電話來問“你的臉還能恢復嗎?”劉x卻滿不在乎:“當然能,我還是你漂亮的乖女兒。”

經中央軍委批准,除夕夜,從陸軍、海軍、空軍軍醫大學抽組3支醫療隊共450人,分別從重慶、上海、西安乘坐軍機出發支援武漢。醫療隊中,有不少是在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務中立下汗馬功勞的醫護人員。

武漢市民劉朋説,人民子弟兵來了,勝利就不遠了!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今年才22歲的朱海秀,是中山三院首批23名支援湖北疫情醫療隊員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朱海秀在漢口醫院隔離病區上班,需要提前一小時去醫院穿好防護服;工作中,防護服被汗水浸透,護目鏡下是滿滿一層霧氣,但仍然一刻不肯停下來。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數以萬計的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地從祖國各地向武漢集結。

“我們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你們哪個醫院的?”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

“加油!”

“加油!”

2月7日晚,武漢天河機場。緊急馳援武漢的山東、四川2支醫療隊在此相遇,相互致意。

山川磅礴任風雨,砥礪同袍抗疫情。除了“東齊魯”“西華西”,還有“北協和”“南湘雅”,中國醫學教育四家“百年老店”盡鋭出戰。

在武漢當地,有6萬名醫務人員堅守崗位,1.5萬餘人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不要急不要急,在醫院門口稍等,我馬上安排人出來接。”“快些,要抓緊,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連接了8個電話。到現在,他已經在疫情中堅守近兩個月,常常是凌晨2點剛躺下,4點就得爬起來,各種工作協調,突發事件處理,應接不暇。

金銀潭醫院,是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收治的全部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雷厲風行”,是同事評價他時説的最多的字眼。

“因為,我的時間不多了。”其實,張定宇自己,也是病人。2018年10月,他被確診患上了漸凍症。這是一種罕見的絕症,身體會慢慢萎縮直到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的病人。”

張定宇的妻子,在武漢第四醫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線。前不久,她突然覺得呼吸有些喘。她悄悄去查了淋巴細胞,很低;檢測核酸,陽性;肺部ct,顯示已被感染。分身乏術的張定宇,忙得一連三四天都顧不上去看她。

好在,妻子最終康復。“我很內疚,連自己的家人也無法保護。我更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我們結婚28年了,和很多擔心病人的家屬一樣,我也只是個普通的丈夫。”張定宇説。

爭分奪秒生死競速

2月12日上午11時許,在武漢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二科,護士吳亞玲悄悄走出了工作區。在員工通道的一個角落,她撥通了家人的視頻電話——她要見母親最後一面。

千里之外,昆明跑馬山殯儀館遺體告別廳,吳亞玲母親遺體告別式正在進行。前一天,原本健康硬朗的母親突發疾病過世。她把悲傷壓在心底,偷偷痛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吳亞玲還是像往常一樣上班。今年44歲的她,2008年赴汶川抗震救災,2014年赴非洲抗擊埃博拉疫情。在火神山醫院,她的工作是監督每一名進入“紅區”的醫護人員是否做好防護。同事們都説,“她工作特別認真負責,醫護人員要實現零感染,全靠她了!”

雖然失去至親痛徹心扉,她依然擦乾眼淚回到崗位。吳亞玲和她的戰友們始終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我會繼續把我的工作做好,不勝不歸!”她説。

忠孝兩難全。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像吳亞玲這樣始終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的,還有很多。

漢口醫院,是武漢市最先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三家定點醫院之一。該院距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僅4公里,抗疫期間承擔着巨大診療壓力。

2月8日,是武漢市漢口醫院副院長王瓊婭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後的第二天。得知消息後,許多同事沒忍住眼淚,甚至打電話來大哭。但她卻反覆強調“我還好”。

1月22日,王瓊婭的丈夫、漢口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韓家發被確診新冠肺炎住院。住院後,韓家發一度高燒至40.7度,伴發急性呼吸衰竭。好在目前病情逐漸好轉,已經穩定下來。

在查房時,王瓊婭曾經“順帶”探望過丈夫兩次。“我問,你怎麼樣?他因為高燒不太清醒,就點點頭,意思是讓我放心。”在那之後,王瓊婭再沒有陪在丈夫身邊。“我真的沒時間去看,而且還要浪費防護服,我捨不得。”她更相信,有同事的專業救治,丈夫能挺過去。

有這樣忙的父母,11歲的女兒早就已經習慣自己照顧自己。春節前,為了治病救人,夫妻倆早早送走了孩子。“那天早上,我把她喊起來,告訴她要收拾行李,之後會有親戚把她接回老家。”王瓊婭有些愧疚,親戚來接孩子時,她正在醫院工作,都不知道女兒究竟是幾點離開的。

直到現在,王瓊婭和女兒也沒怎麼聯繫。“沒必要讓孩子知道我們的事,她的年齡承受不起。”王瓊婭想着,孩子能回到農村住一陣,還能鍛鍊自理能力,期待女兒回來時能更懂事。

每天,王瓊婭要做的事情繁多複雜,不僅要負責統籌指揮全院患者醫療救治工作,還要參與全院重大搶救、會診、查房工作,和普通醫護人員一起守在一線。

“我老公被感染之前,已經有同事被感染了,也許有一天我可能也會被感染,但在搶救生命面前,作為醫生,我要負起責任!”接受記者採訪時,王瓊婭曾經這樣表態。

2月16日,記者從漢口醫院黨辦瞭解到,王瓊婭已經確診,目前正在治療中。

截至2月11日24時,全國醫務人員確診新冠肺炎1716例;其中,湖北醫務人員確診1502例(含武漢1102例)。

但,沒人當逃兵。

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雖然是同一個科室,醫生餘平和妻子李葉子卻很少見面。“急診中,難以做到絕對防護,好多同事都倒下了,但我們從沒有想過退縮。”餘平説,為保證安全,兩口子也相互隔離,只是在每天交接班時,才透過防護服相互問候。

李葉子最盼望的,是與丈夫一起輪班的日子。雖然兩人要在人羣中尋找半天,仔細辨別舉止姿態才能發現對方,但是“只要能見到,就是一種幸福。”

心疼化為行動。2月14日,餘平給妻子準備了一份別樣的禮物:科室剛發的防護服和n95口罩。“這個特殊的情人節,我們都要好好的!禮物奉上,請笑納。”餘平在給李葉子的表白信中寫道。

眾志成城期盼凱旋

“我的心裂成了兩半——一半為你擔憂,一半為你驕傲”。正如這首詩中寫的那樣,白衣戰士在前方鏖戰,他們的家屬也在後方默默支援。

“從您身上,我學到了什麼是擔當,什麼是責任。我也明白了我的責任是什麼,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像您一樣對社會有用的人。爸爸,您是我的驕傲!”2月10日,曹宇澤給爸爸曹志剛寫了一封長信。

曹志剛,三峽大學附屬仁和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主任。疫情發生後,他第一批投入戰鬥,成為醫院專家救治組成員。“會診電話常在半夜打來,睡覺都不敢睡得太沉。”現在,曹志剛已經沒有白天黑夜之分。他還承擔着院前急救任務和周邊地區發熱病人轉運任務。

“這是給我的最高獎勵,心裏暖暖的……”曹志剛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話,算是給兒子的回信。

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彭渝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點多。她是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護理處處長、主管護師。從大年三十到現在,彭渝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

這個春節,彭渝原本計劃和丈夫回老家看望雙方父母。接到馳援命令後,已在醫院連續值班4天的她,沒來得及回家就踏上了征程。“我不想讓家人大過年為我牽掛。”

被矇在鼓裏的丈夫,幾天後還是從電視新聞中發現了她的身影,給她發了微信。等彭渝再打開微信,其中有丈夫發來的叮囑:“媳婦,見字如面:太瞭解你的脾氣,又是一次艱苦任務,望規範操作,把握流程細節,切勿粗心莽撞,沉着冷靜。你是我妻也是戰友,務必不忘初心如磐,使命在先,盼早日凱旋。”

字數寥寥,卻深情幾許。彭渝哽咽了,“我們是心靈相通的。”

5日,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小夥李明(化名)嚴重呼吸衰竭症狀頻現。這裏,同時是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所接管的重症醫學病區。“上呼吸機!”隨着主治醫師丁欣一聲令下,在場醫護人員各就各位,開始搶救。經過治療,李明現在已經好轉。説起從死神手裏把病人搶回來的過程,丁欣感慨:“過程説起來很簡單,但每一個細節都很重要。很多病人,就是因為治療過程中一個細節沒有把握好,而功虧一簣。”

“icu裏的治療,從來都不是一個或幾個人可以完成,需要整個醫療團隊同心協力。工作量最高的時候,32張病牀用了28台呼吸機,醫護人員從icu出來時衣服都已經濕透。”丁欣説。

“你們,守護着每個企盼着擊敗疫情的我們。作為師弟師妹,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和使命。你們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一節生動形象的課。你們今天的選擇,也將會成為我們追尋的方向。”元宵節這天,北京協和醫學院臨牀醫學專業2017級全體學生向他們的師兄師姐,發出了最真摯的心聲——願你們整整齊齊地出發,整整齊齊地回來!

在全國白衣戰士們的齊心協力下,截至2月15日24時,湖北全省新冠肺炎患者累計治癒出院5623例。

作文素材積累:《功勛》袁隆平感人事蹟 篇二

是怎樣的力量把一個人的命運緊緊聯繫並且積極影響着16億人的命運呢?又是一種怎樣的力量促使着袁隆平年輕時違背母親的意願作出自己的人生選擇?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促使他執着於雜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終走向成功的呢?

“知識+汗水+機遇+靈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縮寫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從一棵天然雜交稻開始,袁隆平開創了水稻育種的新歷史。作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貢獻的傑出科學家,他獲得的一系列國際獎勵可資證明。若回答“下個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沒有哪位科學家比袁隆平更有資格回答了。

關於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有着講不完的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祕訣時,他以“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闢的回答,並且還講了一個故事。

從“1953年到1966年,我在農校一邊教課,一邊做育種研究,每年都去農田選種。從野外選出表現優異的植株,找回種子播種,看它第二年的表現,這樣來篩選具有穩定遺傳優異性狀的品種,這稱為系統選育法,是常用的一種方法。1962年,我在一塊田裏發現一株稻鶴立雞羣,穗特別大,而且結實飽滿、整齊一致,我是有心人,沒有放過它。第二年我把它種下去,辛苦培育,滿懷希望有好的收穫,不料大失所望,再長出來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這時候一般人感到失敗就放棄了,我坐在田埂上想為什麼失敗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選出的是一棵天然雜交種,不是純種,因此第二年遺傳性狀出現分離,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雜交種的產量來計算,畝產能達到1200斤,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發靈感,既然水稻有雜交優勢,我為什麼非要選育純種呢?從此我致力於雜交水稻育種。”

誰能夠想象到,一個關係着16億中國人吃飯問題的偉大的探索與成功,就這樣由袁隆平的一個意念而開始並最終誕生了。

為了雜交水稻,袁隆平幾乎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知識、汗水、靈感、心血,沒有什麼不是為了那夢寐以求的雜交水稻。在研究的初期階段,為了獲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身體的勞累還在其次,學術界權威的質疑與反對,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輿論壓力。當時學術界流行的經典遺傳學觀點認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許多不良的因子已經被淘汰,積累下來的多是優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會退化,雜交也不會產生優勢,從而斷言搞雜交水稻沒有前途,甚至説研究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然而無論是科學道路上的挫折、失敗,還是人為的干擾、破壞,所有的磨難都無法動搖袁隆平執着的夢想。他堅信實踐才是真正的權威,火熱的生命加上知識的力量能夠改變一切。

1966年,經過兩個春秋的艱苦試驗,對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後,袁隆平把獲得的科學數據進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寫出首篇重要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國科學院出版的權威雜誌《科學通訊》第4期發表。這篇論文的發表,標誌着在國內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先河,這不僅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水稻育種課題的啟動,而且開創了一個劃時代的嶄新的研究領域。在隨後的30多年間,他在雜交水稻這個領域始終保持着世界領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個接一個,他創造的雜交水稻神話一個接一個。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解決了35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確保了我國以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廈民族幾千年都在渴盼的夢想,寫下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1999年6月,“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昭示着高科技與資本的緊密結合,將促進 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對於科技與知識的力量,怕是鮮有人能比袁隆平有着更深切的認識了。

假設我們的超級稻大面積推廣時“1畝平均增產400斤,推廣1億畝每年就可以增產糧食400億斤,相當於目前國內一箇中等省份一年的糧食總產量。而我搞超級稻研究,只需要國家1000萬元的投資。所以科技進步產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麼,水稻畝產提高的潛力到底還有多大呢?我跟你講,潛力非常大。在理論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對地表太陽能的利用率可以達到5%。目前全國水稻的平均畝產為800斤左右,只相當於利用光能的12%,通過科技進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論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着畝產翻番。我們的超級稻成功並推廣後,預計可使全國水稻平均畝產增至1200~1300斤。現在我的學生們,年輕的一代的科研人員技術手段更先進了,開展分子水平的育種,效率更高。展望一下,達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時16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就解決了。你説科技的力量大不大?”

夢,誕生於兒時那片美麗的園藝場,然而,回眸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可能誰也無法想到,他之所以會如此義無反顧的選擇以農業作為自己奮鬥一生的事業,竟只是緣於兒時感覺到的剎那間的美麗。

作文素材積累:《功勛》袁隆平感人事蹟 篇三

參加工作十年來,,雖然教育崗位幾經變換,但他始終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多年來,憑藉紮實的專業知識、廣博的學科知識、靈活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師德修養、精湛的教學藝術和默默奉獻的孺子牛精神,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同行的認可和社會的廣泛讚譽。先後榮獲甘谷驛鎮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寶塔區優秀教師等稱號。

在教學上,該同志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會新理念,在教學中不斷實踐創新。用自己的一生去備好每一節課,刻苦鑽研教材,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精心設計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教程。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學習的快樂,得到他最大可能的發展。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特別是在創新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形成一定的教學風格。多次承擔示範觀摩課,均受好評,同時在各級各類競賽中佳績頗多。

(一)落實一箇中心

以落實常規工作為中心,通過“學常規”、“建班規”、“賽常規”規範學生的言行。每天由值周領導、值日老師、值日隊幹,巡視檢查兩遍。檢查成績及時上牆公佈,每天早操時進行情況小結匯報,每2周進行一次優勝班級評比。同時每班都設立衞生、文明監督崗,做到有問題及時記錄、提醒。並將每學期的第一個月定為常規落實月,以後的每兩星期進行一項常規專項檢查評比。如此一來,學校環境衞生整潔,學生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營造了一個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

(二)打造兩支隊伍

1、創建一支德才兼備、高效的班主任隊伍

班主任是學生精神成長的引路人。在選拔、培訓時朝着“敬業奉獻、熱愛學生,善於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組織能力,班主任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基礎紮實,具有團結協作精神和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的方向。在每月班主任例會上,將理論學習、經驗交流、工作佈置作為會議的主要內容,讓班主任在交流中分享經驗,獲得啟示,促進班主任工作效率的整體提高和規範化運行。

2、培養一批品學兼優、工作得力的團少先隊幹部

在共青團員、少先隊員這個羣體中,隊幹部既和其他隊員一樣,是接受輔導員教育、指導的對象,又是輔導員的助手,是其他隊員的榜樣。有意識地引導隊員們在競爭中樹立民主意識,在工作中注重培養服務意識、自律意識、創新意識,強化自主意識,一批批品學兼優,工作得力的隊幹部脱穎而出。

英國哲學家羅素説過:“愛是一縷金色的陽光,凡缺乏愛的地方,無論是學生的智慧還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發展。”作為德育工作者,應該是一個播種陽光的人,用關心、信任和激勵,把陽光的種子撒進學生的心田。多年來,薛朗先後任教的學校,貧困生、農民工子女、留守孩子居多,她採取多種措施,關愛這些特殊羣體學生,如建立一個信息庫,加強三個聯繫、實施三重關愛(學業上幫助、生活上救助、心理上輔助)、突出三種教育(榜樣教育、感恩教育、自主管理教育),使學生感受到同樣的陽光。

作為教育工作者,如果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不了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最終會被時代拋棄,孜孜以求,加強學習,自我完善,是薛朗的人生寫照。

作文素材積累:《功勛》袁隆平感人事蹟 篇四

****,男,省市人,現年歲,副教授,學碩士,省級優秀教師。現任學院系教研室主任,學院。

在年從教生涯裏,模範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具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較強的自律意識。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第一職責,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強調身教重於言傳,注意對學生治學態度和思想品德的培養。

以培育優秀人才為己任,一直承擔專業課程,年年超額完成學院規定教學工作量。以提高學生適應職業需求為根本,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多年的教學努力和創新,主持的《xx》被評為xx省省級精品課,所在教研室被評為學院優秀教學團隊。

重視教學改革,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撰寫十餘篇省級以上論文;積極參與專業教學改革,主持或參與的三項省級課題研已驗收合格或結題。同時組織指導專業學生參加省級競賽,指導專業學生課程綜合實習和畢業實習活動。

擔任學院法律顧問,協助學院解決法律問題。從事兼職律師的法律職業工作,是雙師型教師。

作為教研室主任,積極參加教學改革,主持專業項目申報及後期建設;主持省“骨幹高等院校建設項目”專業專業申報及項目後期建設等教學中心工作。作為教研室主任,本着為全室教師服務的觀念,認真組織教研室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抓好教研室的建設,帶頭實施教師工作規範,認真履行工作職責。

作文素材積累:《功勛》袁隆平感人事蹟 篇五

劉海濤,男,1973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從1995年開始擔任輔導員,從事學生工作至今已經20個年頭了。20年間,該同志始終堅持“德育首位”的原則,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積極向學生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經常利用班會、座談會、網絡、板報等多種途徑和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追求真善美的願望。工作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兢兢業業,勤奮務實,認真履行着一名學生工作者的職責,所帶的集體曾榮獲黑龍江省學生工作先進集體、黑龍江省五四紅旗團委、黑龍江省先進班集體等榮譽稱號。

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者,是生活和學習的指導者。為了勝任這份工作,他從多方面不斷強化自身素質。一是注重提高理論修養。潛心學習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積極參加三嚴三實的學習研討,使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二是努力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向學生展現積極樂觀、追求進步的精神面貌,發揮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做到以身立教,為人師表。

1、努力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把此項工作落到實處,劉海濤在組織好學生參加黨團校的學習外,充分利用好班會、團會,黨員、團員年度評議,深入班級、寢室等機會與同學交流談心,把思想教育做細、做實。另外,為更好的發揮黨團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他把學生的黨團組織陣地建立在寢室,這樣即發揮了組織的作用,又使一些無形的東西變得有形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以外語過級、考研率為突破口,加強學風建設。本年度,在他的帶領下,學院組織了考研、外語四六級過級、計算機過級經驗交流會,推行《理學院外語、計算機過級、考研獎勵制度》、在單項獎學金評定過程中設立學習進步獎方式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各種過級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3、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從教能力的培養。在繼續深化“理學院教師十項技能大賽”、早課的同時,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選拔優秀的骨幹教師作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指導教師。今年,理學院共有21項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獲批。

4、開展文明寢室創建工作。在低年級學生中重點加強養成教育,讓他們一入學就養成良好的寢室衞生習慣。同時,進一步加大輔導員對高年級學生宿舍的檢查、走訪力度,實行黨員寢室掛牌制度、寢室環境衞生獎懲制度等,收到良好效果,學院寢室的合格率達到90%以上。

5、順利完成畢業生離校和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在畢業生離校前召開了3次就業工作會議,宣傳國家就業政策,引導學生理性擇業;積極收集需求信息,強化服務意識,努力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過去的一年我院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到85%以上。

在14級入學教育期間,通過採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辦法,在新生中開展了新生家長會、團隊建設團體輔導、校規校紀和法紀安全教育、校情校史教育、感恩教育和誠信教育、學業導航等一系列教育活動,引導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明確學習目的,強化其愛國、愛校、成才、敬業意識,實現新生由中學到大學的順利轉型,為今後四年的大學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6、做好特困生勤工助學和銀行貸款工作,使特困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原因而影響到學習。加大學費催繳力度,使學費清繳率今年達到了95%以上。

7、開拓創新、勇於探索,努力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工作中,該同志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積累自己的工作經驗,並積極開展學生工作科學研究,近年來先後主持參與各級各類課題近十項,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撰寫專著3部。

作為學生工作幹部,在日常工作中他時刻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大局利益為重。在學生的組織發展和幹部任用問題上,要求全體工作人員要廉潔自律,嚴把入口關,堅決杜絕吃請、送禮等現象;嚴格按照大學組織發展程序發展黨員,並認真執行擬發展黨員公示制;在學生幹部任用過程中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從無勒卡學生現象。

輔導員的工作平凡而又高尚。一路走來,劉海濤在育人的工作中傳遞着快樂,在奉獻的道路中收穫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