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月三的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57W

三月三的作文(精品多篇)

三月三作文 篇一

今年,我第一次到鄉下我外婆家去過三月三,農曆三月三就是壯族傳統的節日。壯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飯特出名,我就是早有耳聞的。一聽見五色糯米飯這個詞,我嘴都讒了。

到了我外婆家,我叫我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飯的程序給我看,我外婆笑了笑就答應了。開始,我外婆把楓葉放在臼中搗爛,曬乾浸入一定量的水中,我外婆還説,這楓葉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繼續做。

第二天,我外婆把葉渣撈出來濾淨,然後取出黑色染料液體。黑色染料液體要放入鍋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我外婆接着把黃梔子的果實提取,再將黃梔子搗碎成片後放入清水裏浸泡,就可以得到黃橙色的雜料液體。緊接着,我外婆又用同一品種而葉片形狀不同的紅藍草經水煮而成的紅色雜料液體和紫色雜料液體跟糯米浸泡。我外婆還告訴我説,這些植物葉片稍長的,顏色就稍深點,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的,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經我外婆這麼有一講,我才知道:原來一種植物還會有兩種顏色呢,真就是太神奇了!

我外婆説,用這些雜料浸泡過的糯米分別放在鍋裏蒸十幾分鍾,就能得出各種各樣的糯米飯。説着説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飯啊!

可就是當我外婆還沒有做好五色糯米飯時,鄰居的小夥伴已經來叫我去趕歌圩了。我聽了立刻欣喜若狂,因為這就是我第一次去趕歌圩呀。我和小夥伴邊走邊聊天起來,雖然他們説的壯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就是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裏,我知道了壯族人民就是很熱情好客的,就連小孩也不例外。

不一會兒,大家來到了一個土坡上,只見一對對青年男女肩並着肩在土坡上對歌,周圍都圍滿了觀眾,真就是熱鬧非凡啊!他們唱的山歌咿咿呀呀的,我都聽不懂唱的就是什麼,但就是從那些叔叔阿姨臉上的表情來看,我猜想他們唱的應該就是喜慶的山歌。聽到他們的歌聲,我突然想起現在中央電視台正在播放的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裏所唱的歌,就有一些選手唱的也就是用民族語言唱的歌曲,主持人把它叫作“原生態唱法”,我想:這些叔叔阿姨們唱的調子大概也應該就是原生態唱法吧。

看着看着,我忽然想我外婆還在家給我做五色糯米飯呢,於就是我趕緊往家跑去。剛回到家門口,就聞到一股清香味從門縫裏鑽出來。我趕緊跑進家去,只見飯桌上擺滿了香噴噴的五色糯米飯,它們的顏色分別就是:紅、黃、黑、紫、白五種。我連忙盛了一碗糯米飯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那五色糯米飯色澤鮮豔、五彩繽紛、晶瑩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潤柔軟、味道鮮美、純正平和、且有微甘、美味可口、沁人心脾,真就是令人回味無窮啊!

如今,已經過了一個多月,可就是每當想起我外婆做的五色糯米飯,那濃濃的親情和純純的友情便縈繞在我的腦海裏。

我愛美麗而迷人的家鄉,更愛家鄉勤勞熱情好客的壯族人民!

中學生有關三月三日記300字 篇二

三月三吃雞蛋是我們江南人民獨有的。風俗。

在三月三這天不僅要吃地菜煮雞蛋,還要喝地菜煮雞蛋的水。那你一定會問三月三為什麼要吃地菜煮雞蛋,而且還要喝地菜和雞蛋煮過的水呢?那可就要從很小以前説起了。傳説,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於是,王母娘娘就命令觀音普降聖水。人們就認為地菜吸收了聖水的靈氣。人們就把地菜當成個寶了。每到三月三就會去摘些地菜煮雞蛋。人們有一句諺語叫叫“農曆三月三,薺菜當靈丹。”所謂薺菜就是地菜的原名。人們認為地菜吸收了靈氣,而且地菜在醫學上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由於地菜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人們又把它稱為“菜中甘草”地菜味道甘甜,那味道就好比是甘蔗一樣。人們還有一句諺語叫做“春食地菜賽仙丹。”這是因為人們吃過薺菜之後,渾身都有勁兒。人們還認為吃完薺菜煮雞蛋之後連石頭都可以踩碎。

三月三就是這麼才流傳下來的,直到現在人們還流傳着三月三吃雞蛋的風俗。

三月三作文 篇三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三月三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殺雞宰羊、蒸糯米飯、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剛矇矇亮,媽媽就已經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飯倒進大圓盆裏,熱騰騰地活像一個鮮花競豔的花盤。我吃幾口糯米飯,就來到媽媽身邊,幫她選蛋煮蛋。媽媽説:“煮蛋的時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鍋裏開裂。等水開後,你在一旁用筷子將蛋上下翻一翻,好讓它們受到均勻的熱度,蛋在鍋裏就安然無恙。”媽媽説完就忙別的去。我照着媽媽説的煮好蛋,並把這些蛋塗上七彩顏色,碼在竹籃裏就像一籃五顏六色的貝殼。

你可知道,碰蛋比賽是三月三孩子們的最大樂趣。我和妹妹揀幾個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夥伴們展開碰蛋大戰。

村裏的夥伴也紛紛來到村口。我們有的把蛋放在衣兜裏,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裏“打起架”來;有的把蛋放進毛線網袋裏,掛到胸前;有的兩手中各拿一個蛋,興沖沖地跑來。碰蛋開始,村口頓時熱鬧起來,夥伴們這一羣那一夥地圍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個蛋被碰破,人羣裏爆發出一陣歡笑聲。

我和妹妹拿四個雞蛋、四個鴨蛋,和夥伴碰起來,結果三贏五輸,我們把碰破的蛋一個個剝開皮吃掉。夥伴們也在剝蛋,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用塗滿各種顏色的手抹着沾在嘴邊的蛋,笑。

我們回到家裏,只見媽媽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熱氣騰騰的魚、肉、菜擺滿一桌。這時,爸爸笑盈盈地拎來幾瓶好酒,同邀來的親戚好友開懷暢飲。一桌人高高興興地吃飯、喝酒,歡笑聲在屋裏迴盪着。

中學生有關三月三日記200字 篇四

三月三吃薺菜煮蛋,是我國的傳統風俗,每年的這一天都要吃煮雞蛋。

老師説,農曆三月三是天上王母娘娘的生日,王母娘娘的生日那天,就讓觀音娘娘往地上灑聖水,不過,聖水大多部分都灑在一種叫薺菜的菜上了,所以,每年的農曆三月三都要用這樣灑對聖水的薺菜來煮雞蛋。

我還聽過一些有關三月三吃薺菜煮蛋的諺語。“農曆三月三,薺菜當靈丹”和“春食藹菜賽仙丹”等。

我不知道別的國家三月三吃不吃薺菜煮蛋,但我知道我們三月三吃要吃薺菜煮蛋的。

我每年的農曆三月在都要吃三個以上的薺菜煮雞蛋 ,因為我覺得薺菜蛋很好吃。我還要喝一些薺菜煮雞蛋的湯。

這就是三月三的故事。

國中數學日記400字左右 篇五

今天在數學的課本中看見了一道題“生活中的數學題”。題目是:“我們國家大約13億的人口,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1角錢,如果這樣的話,我國全國就節約了約1300萬元了。如果國小生從一年級到大學大約要節約1萬幾千元錢了,那麼這筆錢可以供給1805位失學沒錢上學的小朋友,把這筆錢給那些人,那豈不是很好嗎!”

看了上面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來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為我想了想:如果這大約13億的人口,都浪費了1滴水,那麼一共約浪費13億滴水了,那麼大家想一想13億滴水大約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個小實驗:在水龍頭下面滴1000滴水,用稱稱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動筆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0×200=260000000(克)

260000000克=260噸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個月用了一噸水計算的話,那麼260噸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問我爸爸:“1噸水能夠發多少度的電?”爸爸説:“1噸水能發100度的電。”那也就是説260噸的水可以發26000度的電了。

哇!我一下子驚呆了,260噸水竟然可以發揮這麼多的作用啊!

國中生三月三日記400字 篇六

又是一年三月三,今天是傳統的三月三上巳節,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説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節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在這一天有很多有很多習俗,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通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

在古代,三月三是個親水的節日。三月三這一天有春浴的習俗,這一習俗發源於周代水濱祓禊,魏晉以後,確定三月九年級為春禊,是祓除災禍,祈降吉福的節日,人們都會在水邊沐浴,形成“東流水上自潔濯”的情景。

上巳節還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觴”的逸事。魏晉時,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時,還要舉行水濱宴會,談文作賦,飲酒取樂。飲酒時,要將酒杯置於流水之中,酒杯隨水流動,到誰的面前,就要飲酒吟詩。這個活動,在著名書法家、文學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被記為“曲水流觴”。曲水流觴的活動還遠傳到日本,形成日本的曲水宴與洗塵禮儀。

三月三日記500字七年級 篇七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總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俗,比如端午節的賽龍舟,中秋賞月等。但是我最喜歡的莫過於三月三的趕廟會。

三月九年級,我們早早的吃了早飯,蹦蹦跳跳地來到趕廟會的現場,我和弟弟妹妹早已抑制不住內心的期待與激動。雖然我們早早就到了,可現場依舊人山人海,奶奶帶着我們擠進人流中,去落山廟拜佛。奶奶稱這座廟為“落山廟”,奶奶説,拜佛可以保佑我們身體健康,學業有成呢!拜完後,還沒等奶奶站起來,我就和弟弟妹妹一溜煙地跑進人羣中。

我們剛進入人羣,就看到了許多好吃的好玩的,有賣葫蘆畫的,賣糖人的,套沙包,蹦極,釣魚,還有雜耍,可好玩了。我最喜歡就是“吃糖人”,只要一看見賣糖人的就停下來纏着奶奶去買,直到吃膩了才肯罷休。奶奶又給了我一些零用錢,我買了些街邊小吃和一些玩意兒,真是太有趣了。

到了晚上,奶奶拉着我們去戲台處聽豫劇。我們剛到,表≤≥演就開始了,只見三個人來到台上,唱着戲,鼓聲鑼聲響個不停,場面真熱鬧。雖然我聽不懂他們在唱什麼,但是奶奶非常喜歡聽豫劇。奶奶還告訴了我豫劇的由來——豫劇發源於河南開封,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豫”,故稱豫劇。

表演結束後,人們戀戀不捨地散開了,我們也和奶奶一起回家了,但趕廟會的歡樂在我的腦海中久久回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