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月三的作文(41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31W

三月三的作文(41篇)

三月三的作文 篇1

“三月三”是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們感受各民族獨特風情的節日。

節日當天,我們一家來到市民廣場,節日裏的市民廣場熱鬧非凡,有來自各個地區的山歌愛好者,有與家人共同來觀看演出的,還有各地方有名的山歌代表隊前來參賽。其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表演者們,他們身着民族盛裝,有身着壯錦,頭戴帽子的壯族代表隊,有戴着漂亮銀飾的苗族姑娘,當各個少數民族代表在一起合影時,讓我想起了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謂:中華民族”,我們血脈相通,命運相系,休慼與共。

在開幕式的大型演出中,相繼上演了舞香火龍,跳旱馬、旱船,及各民族服飾秀等平時難得一見的民族特色節目。我來到主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地區少數民族富有特色的手工製品,有柳州著名的棺材,侗族刺繡、蘆笙製作,讓我飽食了一頓美的盛宴。山歌比賽開始了,第一個節目是山歌表演,歌曲是《山歌好比春江水》,隨着音樂的節拍歌曲旋律悠揚,唱出了我們各民族的民族特色,唱出了廣西柳州山歌愛好者對山歌的無限熱愛,和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最後大家共同齊唱“愛我中華”,充分體現了我國各民族和諧相處、血脈相通的親密感情。

在“三月三”這個傳統的節日裏,我們共同感受了各地區不同的民族風情,今天我們度過了快樂的一天。

三月三的作文 篇2

黎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節”歷史悠久,在宋代的史籍中就有與“三月三節”相關的記載。南宋詩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裏就有説到:“春則鞦韆會,鄰峒男女裝束來遊,攜手並肩,互歌互答,名曰作劇。”自古以來,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黎族的人民們都會身着節日盛裝,挑着山蘭米酒,帶上竹筒香飯,從四面八方彙集到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羣地相會、對歌、跳舞、吹奏樂器,以此來歡慶佳節。青年男女更是借節狂歡,直到天將破曉。

三月三節的來歷有多種説法。

第一種説法:上古洪水時期,聚居在浙江昌化江畔的黎族人民們遭受了一次很大很大的洪災,人和牲畜都是傷亡慘重,只剩下一對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倆長大成人以後,決定分頭去尋找各自的伴侶,並相約每年的農曆三月九年級要一同帶着自己的伴侶回到燕窩嶺下去相會。

結果幾年過去兩人無功而返。妹妹見找不到別人,就忍痛用竹籤將自己的臉刺上花紋,又用植物染上了顏色,不讓哥哥認出自己,以結夫妻,從而使種族得以延續。於是,在一年的“三月三”,他們就在燕窩嶺下結為夫妻,他們在燕窩嶺上紡紗織布,生兒育女,開荒種田,挖塘養魚,為黎族人民繁衍了後代。這也是黎族"三月三"節和紋面來歷的傳説。以後每年三月三,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孫們便回到這裏迎接春天。許多年過去後,天妃和南音沉睡在山洞裏,化成一對石頭。黎族後代為了紀念這兩兄妹傳宗接代的勞績,把石洞取名為娘母洞。

每年三月三日,黎族男女老少都要帶着糯米、糕餅、粽子和山蘭米酒,從四面八方趕來娘母洞前紀念祖先,以對歌和舞蹈祈求本民族繁衍幸福。後來,每逢三月三,黎族勞動人民都以各種方式來紀念這個吉祥盛日。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節日。

第二種説法稱,相傳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隻作惡多端的烏鴉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樂業。一天烏鴉精抓到了美麗的黎族少女俄娘,這年三月三,俄孃的心上人阿貴帶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烏鴉精害死。俄娘聞訊悲痛萬分,終於趁烏鴉精熟睡之機殺死了它,為阿貴報了仇,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俄娘終生未嫁,每年農曆三月三這一天她都會到俄賢洞唱她和阿貴戀愛時的情歌。後來,黎族人民為了紀念她,把這山洞取名為俄娘洞。每年三月三這一天,附近的未婚黎族青年男女都會在俄賢嶺集會,唱着情歌尋找自己的意中人。此項活動逐年擴大並傳播至海南各個黎胞居住區,在海南黎胞中形成盛大的傳統節日。

還有一種説法,據説三月三是為了紀念黎族的遠古祖先"黎母"誕生、慶祝黎族人民幸福吉祥、繁衍昌盛而舉行的節日。

三月三的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這是廣西傳統又盛大的節日。學校放假兩天,我有幸在父母的陪同下,見識了山歌,感受到了山歌的魅力。三月三一大早,我們趕車來到縣城搭建了對歌台的廣場,放眼望去,對歌台搭在廣場的一邊,在竹子、竹葉的點綴下,像一幅美麗的田園詩畫,對歌台的周圍真是人山人海,很是熱鬧。我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

對歌開始前,主辦方拿出五色糯米飯和觀眾分享,主持人還向大家介紹了三月三的由來:相傳“三月三”是為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她歌聲優美,並用山歌揭露財主們的醜惡罪行,財主們很是痛恨,一年的三月九年級,在劉三姐上山砍柴時,派人斬斷山藤,使其跌落山谷身亡。後來壯族同胞就在三月九年級搭歌台,唱三天三夜山歌來紀念她。聽了主持人的介紹,我更是想了解怎樣對山歌了,因為“劉三姐”居然能用它和惡勢力做鬥爭。

終於在大家的期待中,歌手們身着豔麗的服飾出場了,男女歌手都有,有老年的、也有青年的。所有的觀眾這時都聚精會神的關注着台上,整個廣場都安靜了下來。

對山歌開始了,第一環節:歌手用山歌自報家門,歌手用山歌唱完後,再用方言翻譯出來,這樣我們觀眾都能聽懂了。接下來,真正的對歌開始了,只見歌台上,分成兩隊(兩人一組),他們就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直到對方對不出來,才分出勝負。有兩隊歌手竟然對了20分鐘都沒能分出勝負,引得觀眾拍手稱好。

隨着時間的推進,對山歌也更激烈精彩了。內容精彩紛呈,有歌頌黨的,有細説田間勞作或日常生活的;有時詞語犀利,有時又很幽默;引得台下觀眾或是拍手叫好,或是哈哈大笑,或是埋頭苦思歌詞下句。

聽着聽着,我發現這山歌就像對聯一樣,講究結構和韻律,而且都是根據對方唱的內容自編的。我想這得有多深厚的功底和才智啊!真令人佩服。我們的“劉三姐”更能用山歌和兇惡的財主們做鬥爭,肯定是聰慧過人,不愧是民族英雄。

時間飛逝,歌手們一直對戰到傍晚才罷休,觀眾漸漸散去了,我也跟着父母離開了,但這壯鄉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我心中了。

三月三的作文 篇4

每年農曆三月,正是風和日麗,春花燦爛的時節,我們廣西壯族同胞也迎來一個傳統盛大的節日——三月三。

每年三月三,家家户户都要蒸上花糯飯。今年我家也不例外。提前幾天,奶奶就把做花糯飯的原料:楓樹葉、染飯草、黃花、糯米都準備好了。

三月八年級,吃完晚飯後,我就讓奶奶教我如何做花糯飯。奶奶説:“做花糯飯,首先要準備各種顏色的水,這是很關鍵的,否則就蒸不出漂亮的花糯飯了。”我看見奶奶把搗碎的楓樹葉先用水煮,再用手搓,如此反覆幾次,最後過濾,墨一樣黑的水就準備好了。接下來是染紫色的染飯草,做法和楓樹葉一樣。最容易做的是黃顏料的水,先把黃花放到水裏煮幾分鐘,再倒出過濾就可以了。最後奶奶把煮好的水分別放在不同的盆裏,倒進糯米進行浸泡。就這樣,蒸花糯飯的準備工作就做好了,只要等到第二天把用不同顏色的水浸泡的糯米蒸熟,大工就算告成了。

奶奶邊教我,還邊給我講了一個傳奇故事:相傳很久以前,廣西有一位名叫“劉三姐”的歌仙,歌聲優美,但她常用山歌揭露財主們的罪行,財主們卻拿她沒辦法,心中很是記恨。終於在一年的三月九年級,在劉三姐上山砍柴時,派人斬斷山藤,使其跌入山谷身亡。後來人們就在三月九年級這天蒸花糯飯祭奠她,唱山歌來紀念她。

三月三的早晨,我在一股濃濃的香味中醒來,原來奶奶已經把花糯飯蒸好了。我連忙起來,奶奶就把蒸好的花糯飯倒進大圓盆裏,熱

騰騰的,香噴噴的,又活像一個美豔的花盆。黑的如墨,白的似玉,黃的像金,紫的若水晶,很是漂亮。讓人看的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的捏上一團,放進嘴裏,真香!我吃了一小碗後,就捏上一團竄門去了。各家小朋友都拿出自家做的花糯飯,看誰家的做得漂亮。

今年的三月三我學會怎樣做花糯飯,真佩服古代廣西壯族人民的聰明才智,能從大自然中發掘如此漂亮的食用的顏色。我還了解了民族的英雄:敢於與惡勢力做鬥爭的劉三姐。

三月三的作文 篇5

今天我特別激動,因為我期待已久的三月三終於到了。

在早上和平常一樣,起牀以後,洗完臉,吃完早餐,又看了一下電視。中午,爸爸帶我去大街上,大街上可熱鬧了,有很多東西:大龍蝦、大葱餅、草鞋我還買了一個蹦蹦,還開了一次車。

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還有表姐一起去看晚會了。我們在路上看到有些沒有票的人,他們有的在山上看,有的爬到樹上看,還有的把木頭牆拆了一個大洞,爬進去看。

到了廣場,我們把票交給警察叔叔,進了廣場後,我們看見有免費的銀光拍拍手拿,我們就拿了幾個:我拿了三個,爸爸拿了一個,媽媽也拿了一個,表姐拿了兩個,我拿得最多。媽媽帶我和表姐走到觀眾席上面,往下一看,真是人山人海。媽媽走到一個空位,叫我們先坐下來,爸爸去找我們的位置。過了一會兒,爸爸上來了,説:“我已經找到了位置,我們先下去。”而表姐託給一個老爺爺,我不肯下去,因為看不到嘛!還有表姐在這裏我們就沒意思了。最後,我和表姐還是下去了。

在下面,我東看看,西看看,就是看不着,又叫爸爸抱我看,才抱了一會,手又酸了。又過了好長時間,才開始節目。我在心裏想:怎麼這麼慢呀,整整浪費了我兩個小時時間。我又叫爸爸把我抱起來看,可是又像剛才一樣,才抱一會兒,手又酸了。然後,爸爸提出一個主意,同意回家看的舉手,我們都舉了,於是,我們騎着摩托車開走了。

到了家裏,家裏可熱鬧了,有表伯,姨父、姨媽大家都來了。我就坐下來看電視,我看到三個男人在打鼓,打的可精彩了,還有八個女演員在跳舞,舞台上燈光閃爍,金碧輝煌。看了一會,我覺得想睡覺,就去睡了。

三月三的作文 篇6

農曆三月三,也叫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節日。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參與三月三活動,廣西首次在三月三節日放假兩天,實在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這壯鄉隱藏在羣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滿地都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麼美麗的田園詩畫啊。樸實的壯族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這些外來的遊客進屋裏歇息,避雨。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熱情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談起來,對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瞭解:相傳為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

雨停住了,人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裏的壯族男女青年穿着豔麗的民族服裝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台上載歌載舞。圩台周圍人山人海,煞是熱鬧。我好奇地望着舞台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內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姑娘唱問:“什麼結果一條心?”小夥子唱答“就是芭蕉結果一條心呀!”還有很多鬥智的歌詞,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壯鄉人民對於歌曲的追求之多,這些早已把人們都折服了吧。天色晚了,人們漸漸散去了,但這壯鄉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們心中。

三月三的作文 篇7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殺雞宰羊、蒸糯米飯、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剛矇矇亮,媽媽就已經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飯倒進大圓盆裏,熱騰騰地活像一個鮮花競豔的花盤。我吃了幾口糯米飯,就來到媽媽身邊,幫她選蛋煮蛋。媽媽説:“煮蛋的時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鍋裏開裂。等水開後,你在一旁用筷子將蛋上下翻一翻,好讓它們受到均勻的熱度,蛋在鍋裏就安然無恙了。”媽媽説完就忙別的去了。我照着媽媽説的煮好蛋,並把這些蛋塗上七彩顏色,碼在竹籃裏就像一籃五顏六色的貝殼。

你可知道,碰蛋比賽是三月三孩子們的最大樂趣。我和妹妹揀了幾個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夥伴們展開碰蛋大戰。

村裏的夥伴也紛紛來到村口。我們有的把蛋放在衣兜裏,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裏“打起架”來;有的把蛋放進毛線網袋裏,掛到胸前;有的兩手中各拿一個蛋,興沖沖地跑來。碰蛋開始了,村口頓時熱鬧起來,小夥伴們這一羣那一夥地圍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個蛋被碰破了,人羣裏爆發出一陣歡笑聲。

我和妹妹拿了四個雞蛋、四個鴨蛋,和小夥伴碰了起來,結果三贏五輸,我們把碰破的蛋一個個剝開皮吃掉了。小夥伴們也在剝蛋,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用塗滿各種顏色的手抹着沾在嘴邊的蛋,笑了。

我們回到家裏,只見媽媽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熱氣騰騰的魚、肉、菜擺滿一桌。這時,爸爸笑盈盈地拎來了幾瓶好酒,同邀來的親戚好友開懷暢飲。一桌人高高興興地吃飯、喝酒,歡笑聲在屋裏迴盪着。

三月三的作文 篇8

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是我們壯鄉的傳統節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時間在飛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來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興了。

晚上,我媽媽就開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準備。首先我媽媽拿來紅蘭,炒了一下就滾了熱水,就把紅蘭泡入水中,我媽媽就用手co着紅蘭,不過多久,紅蘭便冒着熱氣,水變成了紅紫顏色的了,香透了。我想我媽媽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紅蘭水,等到明天早晨蒸。聽了我媽媽説明天蒸,我焦急了。但還是得明天吃上這香噴噴的糯米飯,因為明天是“三月三”嘛,這只是準備。然後,我媽媽做另一種食品,就是雞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牀來,穿上衣褲就聞到一股糯米飯的香味。於是,我趕忙來到廚房。早起的我媽媽見了我説:“快快來吃糯米飯了。”我興奮地歡呼起來,擰開飯jin的蓋,哇,好香啊,只見飯jin裏乘着美麗的糯米飯,有黃色的,白色的,紅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飯,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了一會兒,我媽媽又遞給我雞蛋,我驚喜極了。於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雞蛋來。原來這些美味食品是我媽媽一清早起來做的。我想:“……”這天,有的小朋友還結了個雞蛋網,掛在胸前,網裏放着個紅通通的雞蛋(那時**)。我們還拿着雞蛋,和別的同學鬥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們為什麼要做各種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們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吉利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願我們小孩呢感快長快長,健康成長呢。

三月三的作文 篇9

成羣結隊的青年男女身穿節日盛裝,雲集山頭曠野,即興對唱;嘹亮的歌聲像陣陣海浪,此起彼伏,響徹山間。唱完了歌,熱鬧的人羣中又開始了“打扁擔”、“打銅鼓”等傳統活動這就是廣西壯族三月三山歌節的場景。每到三月三,廣西的人家都要歡聚一堂,共同慶祝這個盛大的節日。

三月三的來源有個傳説。相傳,有個叫劉三姐的姑娘,她心地善良,歌聲優美動人。她經常教百姓們唱歌,受到了百姓的愛戴。但後來她遭到了迫害,被人推入水中。劉三姐沒有沉入水底,而是騎着一條魚飛上了天,成為了歌仙。為了紀念她,人們把她昇天成仙的日子三月三,定為了節日,並一直流傳下來。

三月三這天,最重要的活動是對歌,當地人稱之為“趕歌圩”。大家身着盛裝,聚在山頭曠野、竹林草坡歌唱。歌聲連綿不斷,深入人心。一會兒讓你感覺置身雲海間,雲霧繞着你翩翩起舞;一會兒讓你彷彿走進了森林,綠色在你旁邊盪漾開來勤勞智慧的壯族人,創造了悦耳動人、豐富多彩的山歌,使這一傳統民族節日披上了迷人的音韻紗衣。

“打扁擔”也是一項廣受歡迎的活動。三月三這天,村頭巷尾,隨處可以聽到扁擔“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敲擊聲,節奏強烈有力,聲響清脆高亢,熱鬧非凡。表演者或四人一組,或八到十人一組。他們手執一根扁擔,配合着輕鬆悦耳的竹筒伴奏聲,時而敲打板凳,時而互相撞擊,扁擔聲合着村民的歡笑聲,匯成和諧幸福的聲浪,激盪人心。“打扁擔”的表演寓意着豐收喜慶,寄託着人們對來年豐收的美好祈盼。

兒童最喜歡的是做五色飯。每年的農曆三月九年級這一天,壯族人家會採來紅蘭草、黃花、楓葉和柴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液浸泡糯米,蒸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這樣做出來的五色糯米飯色澤鮮豔、五彩斑斕,就像彩虹掉進了碗裏;口感柔軟滋潤,吃起來脣齒間有淡淡的植物清香,令人回味無窮。據説五色飯受到了仙女的讚賞,人們吃了會身體健康。壯家人喜愛五色飯,把它作為幸福吉祥的象徵。

三月三,驅除了人們辛勞一年的疲憊,讓人們以更好的心態迎接新的一年。

三月三的作文 篇10

三月三到了我跟我的三個敵人:吉欣穎、吉芳頡、王鍥楨,還有我的表姐:魯雅寧約佳一訖往海月廣場望三月三的表演。

咱們來到了三月三的現場,這面三三兩兩,我們瞅睹有一羣我圍在這裏,賴奇的口讓我們湊了從前,剛走到旁邊,一股烤牛肉的臭味撲耳而來,我們急不可待地向人羣中擠了出來,看見多少位叔叔、阿姨正忙着替大夥烤牛肉,我們的小嘴饞得直淌心水,並向他們要了一些牛肉吃。裏點被人羣圍得跟蒸籠一樣暖,我們又擠了沒來。

這時表演正要啟初了,首先是引導説了一番話最後,就開始載歌載舞惡不熱烈。萬己竹竿舞開端了,一羣衣着多數官族服裝的叔叔、阿姨們,正興高采烈的跳着歡速的竹竿舞。爾也情不自殺地跟着歡鈍的節奏溜入竹竿舞場,隨着大夥歡樂地跳了伏去。

昨天功得真空虛實高興。

三月三的作文 篇11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這是二十五年前流行的由蘇紅演唱一首校園歌曲,它曾編織了多少粉紅色的童年夢,喚醒了多少人對童年的追憶。

今年又逢三月三,天上早已沒有了風箏,不知怎的現在的孩子竟然連飛的夢想都沒有了,也許是醉心於網絡,抑或還要補課,總之我為孩子們感到悲哀。可悲的童年,沒有選擇玩的自由,或許早戀比放風箏更富於刺激性。

昨天有七八年沒見面的表弟一家人回來了,真的好驚喜,身在市府工作的表弟穩健多了,由於各自工作的性質與環境不一樣,我們儘量避開談工作,於是更多的話題就是節日與童年。談到人們越來越重視清明掃墓,國家又把它定為法定假日,表弟説:對故去的人的追憶,這是人之常情。但人們更應着眼於對活着的長輩的關懷,人沒了在忙於憑弔,其實對故去的人已沒多大的意義”這時我不由想起《非誠勿擾2》中的李香山的人生告別會,雖然有悖於現實,但他終究詮釋了一些人生哲理,更加理性。

席間,父親拿出了收藏已有近十五年的老酒,父親不善飲酒,但看着我們哥幾個豪飲,臉上總是洋溢着微笑,我知道這正是老人的幸福,他喜歡熱鬧,也願意聽我們哥幾個的侃侃而談。

酒喝到酣處話自然就多了起來,説的較多的是童年的往事,説到玩耍、説到淘氣時。我感慨的對錶弟和弟弟説:“小時候我給你倆當了多年的領導,險些帶壞了你倆,還誤了學業。”表弟説:“其實那時候大多數的人的童年都是這麼過的。不淘氣的肯定也是有點問題,在我的記憶中童年的時光是最難忘的,也是最純真的”。其實我又何嘗不是那。

表弟一家要返城了,握手惜別時只感到彼此的手都好用力。

今年的三月三天上依然沒有風箏,

但我的心卻飛得好高好高。

往年的三月多風沙多陰霾,

今年卻多豔陽麗日,就像此時我的心情!

三月三的作文 篇12

三月三是我們廣西的節日。節日期間,廣西的各個地方都特別熱鬧。

到了三月三,有三天假期,人們紛紛出來度假。很多人開車出去旅遊、觀光,參加各個民族的特色活動,比如:唱山歌,篝火晚會和拋繡球等。

唱山歌那可火了,有單唱的,有對唱的,用的都是方言,聽得懂的則大笑不已,聽不懂的也會跟着別人笑。單唱,指單方面唱,一個人唱或者多人唱;對唱,指雙方對唱,有兩人對唱,也有多人對唱。很多的遊客雖然聽不懂,但是可以感受到那種歡樂的氣氛。單唱的有,“山頂有花山腳香,橋底有水橋面涼;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對唱的有,“腳下葡萄藤,手中青竹竿,請問姑娘是哪家的神仙?”“不是仙家不是神,我是山中砍柴人。只因生來愛唱歌,四處漂流難安身。”有唱日常生活的,有唱男女愛情的,內容豐富多彩。

篝火晚會也很熱鬧,上百的一羣人圍在燒起大火的三角形木架旁,團團轉。三角形的木架用了很多很粗很大的樹根搭建而成,中間堆滿一些小樹枝。三角架上潑上了油,好讓火燒得更旺。晚會開始後,當地的人們拿着火把,一人高聲呼喊,其他人一齊投入火把,三角架就燃了熊熊大火。上百人大聲高歌,熱歌辣舞,歌聲笑聲迴盪夜空。

篝火晚會後,還有兩個節目:上刀山,下火海。遊客都看得大驚失色。表演的人赤手赤腳地爬上用刀鋒搭的梯子,就叫上刀山;表演的人赤腳走過冒着熱浪的炭火,這就是下火海。不管是上刀山還是下火海,表演者都相安無事,而遊客卻看着心驚膽戰。大膽的遊客躍躍欲試,但摸摸那刀鋒,試試那炙熱的炭火,最後都望而卻步。

拋繡球,繡球是富有壯族特色的吉祥物或壯家人的定情物,是廣西特有的工藝品之一。這是一種古老而複雜的刺繡工藝品。一個繡球大多有12瓣,每一瓣都有各式各樣的吉祥圖案,如梅、蘭、菊、竹等,或燕、龍、鳳等。繡球內包有豆粟、棉花籽或其他穀物種子。如今的廣西繡球不斷被壯家的兒女們注入新的內容,煥發出新的活力。廣西還將拋繡球列為會考的民族運動考試項目呢。

廣西的三月三,古老而文明,源遠而流長。她承載着壯族人民的優秀文化和美好願望與其他優秀文化交流融合,吸引着國內外成千上萬的遊客,將中華民族文化發揚光大。

三月三的作文 篇13

壯族的“三月三”節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居住在桂西一帶的壯族,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綠的楓葉、紅蘭草等煮成的紅、黃、藍、紫、白五色的米飯,人們在門楣上和房屋周圍插上一枝枝楓樹葉,在村頭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襬上五色的米飯等供品,男女老少圍着布棚唱歌,趕歌圩,老年人還把染色的熟雞蛋裝在小網兜裏,掛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趕歌迂時,還要“碰蛋”。關於壯族三月九年級的由來有好幾個歷史故事:

其中一個的是“賽歌擇婿”的故事。傳説在以前,有位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的十分美麗,又很會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選一位歌才出眾的青年為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求婚,從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

另一個是在壯鄉廣為流傳的,是為了紀念劉三姐的。講的是因為歌仙劉三姐以劍為歌,反抗地主,為人民爭利,在山上砍柴時被地主割斷山藤,墜落山崖,大難不死,被阿牛一家就起,用山歌又開始與地主的對抗,各地的人民奔赴那裏劉三姐對歌,同時與阿牛在藤樹下對歌結成連理的故事。

再一個是相傳,很久以前,狀鄉有個叫韋達桂的人,在一個土皇帝手下當臣相。達桂年紀不大,但學識淵博,才能過人,而且,十分關心壯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給他的俸祿,他都拿回鄉分給百姓,自己兩袖清風,一無所有。土皇帝因一次韋達桂給壯鄉人民稟告要免皇糧而憎恨韋達桂,於是千方百計要陷害韋達桂。一計是叫韋達桂按要求完成一座閣樓,但達桂完成了要求。一計不行,又生二計,叫達桂在清明節時要一個像宮殿後面那座大山一樣重的豬頭來祭祖,達桂也完成了命令。土皇帝又想出了一條毒計,讓達桂在二十天內弄490個公雞蛋,因“男人不生小孩,公雞怎麼生蛋?”這話,皇上大怒,下令捉拿達桂。壯家百姓聞訊立刻送達桂到山上的楓樹林藏了起來。皇兵上山搜索,重重包圍,只見山林裏有剩下的糯米飯,就是不見人,皇上下令放火燒山,這天正好是三月九年級。皇兵走後,鄉親們上山在一棵合抱不過來的楓樹洞裏找到了達桂的屍體,大家含着眼淚把他埋葬了。男女老少在墳前放聲痛哭。淚水灑在墳上,墳上頓時長出了一棵棵嫩綠的小楓樹,一叢叢翠蘭的紅蘭草。為了紀念達桂,鄉親們又在墓旁邊建造了廟宇,名曰:“達桂堂”。因為達桂生前喜歡喝酒,吃糯米飯,用喝酒、吃糯米飯的方法戰勝了皇帝,後來又因為拿不出公雞蛋而被害,所以,到了三月九年級這一天,狀鄉家家户户都拿着米酒、糯米飯和熟雞蛋到達達桂墓前祭奠。正當人們陷入哀思時,天空突然雷聲大作,從廟堂裏衝出一條五色大蛇,這條大蛇向鄉親們點了點頭,就直奔宮殿把皇帝給咬死了。

從那時起,桂西一帶壯族人家為了紀念達桂,年年到三月九年級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為傳説在外喪生的亡靈不能進家,因此人們只好在布棚下襬上五色糯米飯等祭品供祭達桂的亡靈,在布棚周圍唱起讚美和感謝達桂的壯歡。一代傳一代,就形成了現在趕三月三歌圩的習俗。

三月三的作文 篇14

三月三吃雞蛋,是我們中國的一個習俗。

有這樣一個傳説,很久很久前,三月三有個神奇而又神祕的故事,三月三是王母娘娘她的生日,善良的王母娘娘就讓觀音娘娘把聖水灑到凡間,為人們消災解難,觀音娘娘就把聖水灑到了凡間,聖水灑到凡間後就被薺菜把聖水全部吸收了。

於是有了這樣的一個傳説,三月三人們都會吃煮雞蛋,煮雞蛋要把薺菜放在像電飯煲樣的車裏煮,不過要放薺菜還有蛋,蛋的殼不天,直接煮。

煮好了,打開會有蛋和薺菜合在一起的獨特氣味。

中國有句俗話,“農曆三月三,薺菜當靈凡”!還有一句,“春食薺菜賽仙凡”!意思是三月三薺菜如靈凡、仙凡、很補身子。

所以三月三中國人都會吃煮雞蛋。

三月三的作文 篇15

廣西壯族以善於唱歌為著稱。農曆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為最隆重。

關於歌圩節的來歷,壯族民間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説。一説,古代有一對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經常唱山歌來表達相互的愛慕之情。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使他倆不能結為夫妻,於是他們絕望地雙雙殉情身亡。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九年級唱歌致哀。

二説,在唐代,壯族出了一個歌仙,名叫“劉三姐”。她聰明過人,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財主們對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九年級,乘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劉三姐遇難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這些傳説現已難於考證,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説明當時的歌圩也很興盛。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娛樂和男女談情説愛的場所,並出現了拋繡球的遊戲。女子將繡球拋給自己心愛的男子後,雙雙退出歌場,互贈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萬人蔘加的大型活動。到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圩活動的就有二十六個縣,幾乎遍佈廣西各地。

歌圩節的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羣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裏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巴馬的盤剛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峯山等,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

三月三的作文 篇16

長沙的習俗可真不少,可我最愛的習俗便是三月三日喝地地菜湯了。

地菜又叫芥菜,三月三日時,長沙人便會煮地菜湯。

煮地菜湯時,人們還會加上幾個雞蛋。煮好的地菜湯美味可口、香氣撲鼻而來。咬上一口雞蛋,雞蛋已融入了地菜的清香,非常美味,讓人咬了第一口,就想咬第二口,第二口還沒嚥下去,就迫不及待地去咬第三口……就這樣,一個香噴噴的雞蛋一下就被吃完了。

在我們家,老的小的都愛吃地菜煮雞蛋。這種美味又營養的湯,老少皆宜!

三月三未到,媽媽便會出門買地菜,老長沙話叫:“買地菜子。”到了三月三日,我們家就要煮一大鍋地菜子水(家裏人講長沙話,叫它地菜子水)。灶上架起一隻大鍋,把水煮沸,再加入”地菜子”,待鍋中飄出清香,就該往鍋中放雞蛋了。在煮雞蛋這方面,講究可多啦。要先用清水煮熟雞蛋,煮熟後涼會兒,然後剝殼再放入飄出清香的地菜子水中煮。這一煮,差不多得半小時,把地菜子中的營養逼出來滲入蛋裏。

煮地菜湯還有許多技巧需掌握。比如説什麼時候開始煮蛋,因為加入雞蛋的時機非常重要,一點都不能耽誤,不然地菜與雞蛋就不能最完美的融合了。

地菜子水煮好後端上桌,馬上就會被全家人瓜分完。這麼好喝的地菜子水,不被一下搶光才怪呢!

其實呢,長沙的習俗我都喜歡,只是我對三月三日的地菜湯情有獨鍾,我喜愛它那清香,那美味的口感……

三月三的作文 篇17

三月三,是我們壯家掃墓的節日。

我的家鄉在廣西扶綏縣,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我媽媽回岜盆老家去掃墓。一大清早,爺爺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飯。紅色,是用紅藍草染成的;黃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楓葉染成的;紫色,是用紫葉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鈑香噴噴、亮晶晶,一聞到那股清甜的香味,總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團放到嘴裏。

三月三是登高看風景的日子。掃完墓,大人們就帶着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圍的風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學的逐羊景區和游泳山泉銀泉山莊,還可隱約望見遠處的縣城,風光美極了。

三月三也是我們壯族唱山歌的節日。青年男女成羣結隊來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壯族節日盛裝的大伯大嬸們也聚集在這裏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喲尼羅……你來看羅!左江兩岸好風光哩……”錄相播放到市裏的電視上,她們還得過市裏的獎狀呢!

我愛家鄉,我愛家鄉的三月三。

三月三的作文 篇18

早晨,人們的説話喧鬧聲打破了寧靜的清晨。原來,今天是三月三!我覺得三月三就像是過節一樣。可是,三月三這個掃墓的節日,又能叫什麼節呢?我也不知道。

三月三有很多習俗,例如:吃五色糯米飯,放風箏,趕歌圩等等。我和爸爸媽媽,穿好衣物以後,坐上面包車,帶上早就已經準備好的食物和酒,米飯,紙錢和其他祭拜的東西就出發了。我和爸爸媽媽沿着上山公路出發。這期間,車裏也是挺安靜的。到了路口,而且還是比較狹窄的路口,旁邊都是一些比較矮小的野草,我們順着那狹小的路出發。上路期間,旁邊還有一些來祭拜的家庭和朋友。到了祭拜的地方,爸爸説:″把盤子放在這,這個放在這裏……″我們先擺好雞肉,然後,再在雞肉兩旁擺上兩碗裝了一點飯的碗,還有一些水果和餅乾。再擺三個一次性的杯子,每個人都要在每一個杯子上倒上三次酒,並祭拜。

三月三呢,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雞蛋了。就是這樣一個傳説,請聽我細細道來。其實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有一天,善良的王母娘娘叫觀音娘娘去降神水,這個神水可以為人們消解災難。可是很不巧的是神水被一種叫薺菜的菜吸收了,所以,如今我們三月三就是因為這個傳説才要吃薺菜煮雞蛋的。

三月三的作文 篇19

“草長鶯飛二月天,湖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三月九年級,碧空如洗,萬里無雲。我和哥哥來到了草地上放風箏。哇!各種各樣的風箏佈滿天空,有燕子的,有恐龍的,有兔子的,還有大象的,奇形怪狀的風箏數也數不清。

我拿起風箏向天上一扔,飛快的向前跑,可風箏怎麼也飛不起來。哥哥也試了一試,還是飛不起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我疑惑的問。

這時哥哥對我説:“你不要灰心,雖然前兩次都失敗了,但他總會飛起來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嘛!”

聽了哥哥説的話,要放棄的我又充滿了信心。一鼓作氣的拿起風箏,這一次我和哥哥一起來完成。我在前面拿着風箏,哥哥在後面放線。三,二,一,跑,我拼命地向前跑,哥哥也努力的在放線,慢慢的風箏像飛機一樣飛了起來,我看着它快樂的身影在天上越飛越高。

我和哥哥在地上隨着風箏的飛行軌跡追逐奔跑,周圍是喝彩聲和歡笑聲。風箏在天上飛,我們在地上追,風箏就是快樂的使者。天上有一羣快樂的風箏,地上有一羣快樂的孩子。

通過我和哥哥的努力,風箏終於飛了起來,我們也通過自己找到了快樂。經過這次放風箏的經歷讓我知道:“做一件事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快樂就在我們的手中。

三月三的作文 篇20

昨天晚上,我、丹妮姐姐、柳康俊、姨婆、舅媽、舅舅和一位叔叔去大均看“三月三”的表演。

到了大均,我們大家一起去看錶演,走到了一座大橋上,我看見了五顏六色的燈光照在小河上,小河好像穿上了一件五彩繽紛的衣服,還看見了燈光照在樹上,樹上綠色的樹葉好像會變色一樣,一會兒紅、一會兒黃、一會兒紫,又變回綠色,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到了舞台下,我發現燈光照在舞台上更加美麗了!而且叔叔和阿姨們歌唱得那麼美、舞跳得那麼好。雖然只有唱歌和跳舞,但是我不會忘記這一天的。

回到店裏,我發現大街上都掛上了“三月三”的旗,哇,大街上變得多麼美麗啊!

三月三的作文 篇21

我國的有一個特別的節日——三月三。三月三吃雞蛋,是很久以前我聽我奶奶説的。因為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個傳説,想聽嗎?來聽我講一講吧。

是這樣的.傳説: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於是善良的王母娘娘就命觀音娘娘去降神水,這個神水可以為人們消災解難。這個神水就被一種叫薺菜的植物吸收了,就這樣每年的三月三我們都要吃薺菜煮雞蛋,我們中國還有這樣兩句諺語“農曆三月三,薺菜當靈丹”“菜賽仙丹”。

就這樣每年的三月三都要吃薺菜煮雞蛋,那是很補身子的。

三月三的作文 篇22

三月三,少數民族傳統的節日,時間在農曆的三月九年級,古代稱上巳(sì)節。魏晉以後,上巳節才改為三月三。後代的子子孫孫逐漸的在今天飆歌、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等。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是紀念黃帝的節日。同時,華歷三月三日,古軒轅生於之世,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誕辰。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所以,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説法。

一大早我就起了牀,看見媽媽在用一種我不知道的青菜煮雞蛋。我禁不住好奇心就問:“媽媽,這是什麼菜?為什麼用它煮雞蛋?”媽媽一邊煮雞蛋一邊對我説:“這叫薺菜,薺菜味甘、性涼,對肝、脾、腎經、明目等效用。因為薺菜的諧音是“聚財”,所以民間傳説,於三月九年級這一天,在祭祖的時候,藉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淨後捆紮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煮上一大鍋,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

下午,我們一家四口一起到久負盛名的魚峯公園。來自全國11個省市的41位民歌手匯聚柳州市首屆三月三“魚峯歌壇”飆歌。壯族山歌、侗族大歌、苗族歌鼟(tēng)、蒙古族長調、回族花兒、陝西信天游、四川巴山背二哥……人們以歌敍事,以歌傳情,詠歎生活的喜怒哀樂。原生態山歌盛宴讓在場的每一位聽眾都大飽耳福、眼福。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三月三,大家來飆歌;三月三;你我樂呵呵!

三月三的作文 篇23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又來到了。奶奶早就打電話給爸爸,叫我們一家三口要回老家過“三月節”。這一天在南平市南山鎮江口村熱鬧非凡,家家户户點蠟燭,放鞭炮,一大早大家就挑着素菜去廟裏祭祀。

祭祀過後,最忙碌,最有意思的就是做米粿了。奶奶把浸泡了一夜的梗米撈起來瀝乾,放在鍋裏煮軟後再撈起來晾了一會兒,就端到大廳樑邊的石臼旁。這時候,原本在大廳裏談笑風生的舅公、叔叔、伯伯們都圍過來,開始大顯身手了。舅公端來了一盆水,叔叔已經揚起了大木槌,一錘、兩錘、三錘……準確有力,重重地捶打着石臼裏的米飯。只見舅公趁着叔叔把木槌揚起的那一剎那,雙手在盆裏沾了點水,迅速把石臼邊的米飯掃到凹槽裏,他剛把手收回來,叔叔的木槌又落下去了。我緊張地心都提到了喉嚨口,而他們卻一邊説笑一邊舂,既輕鬆又默契。大約半頓飯的工夫,米飯有些綿了,把它盛到飯蒸裏蒸上兩個小時左右,再倒進石臼裏舂。舂好後,米飯已是又細又粘,像個大雪球。我自告奮勇,把它端到飯桌上,奶奶、舅婆、嬸嬸還有媽媽就圍坐在圓桌旁,把早已炒好的餡包進粿裏。一個個的米粿真像一個個白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咬了一大口。嗯,粘糊糊香噴噴的,有米香,有餡香,好吃極了,見到我這一副饞樣,大人們都笑了。

“三月三”在大人的忙碌中,孩子的歡天喜地中來了又去。提着米粿,抱着自己親手挖的碗口大的竹筍,我戀戀不捨——又是一年“三月三”。

三月三的作文 篇24

“三月三”終於來了!我好不高興,現在讓我做一次小講解員,來説説這富有魅力的“三月三”吧!

“三月三”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不過,那時這個節日叫上巳了。傳説,這可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時是以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到了魏晉以後始便定為農曆三月三日。漢族在該日會有一個妙趣的習俗,就是吃薺菜煮雞蛋。因為漢族人都相信吃這薺菜煮雞蛋可以避邪擋災,是因為芥菜又被稱為“菜中甘草”,雞蛋又富含蛋白質等各種豐富營養,二者互相結合;至於可以財源滾滾,那是因為“芥菜”諧音是“聚財”,所以吃芥菜煮雞蛋既可以沾上財氣,還能免除疾病,真是一舉兩得!嘻嘻!

説完了漢族是如何過三月三的,再看看壯族是如何過三月三的吧。壯族這兒最有意思的莫過於歌圩了!來,觀賞觀賞!

壯族歌圩源於古代祭祀時的歌舞,可是進入社會發展後期,這種祭祀歌舞就成了以民眾間的交流為主的歌舞。而到了明朝,歌圩又有了新發展,並定期在一個固定地點舉行。

歌圩的涉及的內容就像滿天的繁星,有天文地理,有神話傳説,有歲時農事,有社會生活,有倫理道德,有戀愛婚姻……真是“無所不歌”呀!

啊,我愛這魅力三月三!

三月三的作文 篇25

壯族“三月三”不僅是我區壯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涉及的人口約有2700餘萬人,他們主要集中在南寧、柳州、百色、河池、崇左、來賓、欽州、防城港市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梧州、玉林、賀州市等一些漢族地區。

“三月三”這一天,家家户户製作五色糯米飯,染彩色蛋,殺雞宰鴨,喝酒慶賀,採取不同方式歡度這個節日,還是比較隆重的,有些地方比過春節還隆重。特別是在壯族地區,“三月三”節形式最多樣、內容最豐富、氣氛最隆重、特點最鮮明。每到這一天,壯族男女像趕圩一樣匯聚山坡上對唱山歌,抒發自己的情感;一些地方的羣眾用唱山歌的形式宣傳黨的政策,宣傳科普知識,交流生產技能,歌唱美好的生活等。除唱山歌外,有的地方還開展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如搶花炮、打銅鼓、拋繡球、打扁擔,舞龍、舞獅、舞春牛、演壯戲、師公戲、採茶戲等。一些地方政府也積極引導和支持“三月三”歌節活動,利用歌節舉辦經貿交流活動,滿足了當地羣眾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需要。

“三月三”既是歌圩的時節,也是祭祖掃墓的時節。

壯族歷來以好歌善唱而著稱,而“歌圩”則是壯族民眾在特定的時間和場地裏舉行的週期性、集體性、傳統性,以唱歌為主要內容的公共節日活動。歌圩為一年一度的唱歌聚會活動,古時以男女唱歌傳情、拋繡球結緣為主體。據史料記載,壯族歌圩形成於唐宋,盛行於明清。“歌圩”的緣起和形成,與壯族稻作農耕的生產週期和生活節奏有直接的關係。“三月三”歌圩,緣於祈求豐年,又為投入春耕大忙前行樂盡興鼓勁的活動。從其活動所表現的社會機能及文化現象來看,是以青年男女唱歌結緣活動為主體,都是出於對大地富饒和生育福祉的強烈願望,為原始儀式從“娛神”向“娛人”發展的產物。

關於“三月三”歌圩的來由,有四種説法:一是,古時相傳唱歌可以樂神,可以消災除難,求得風調雨順,後來發展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二是,很久以前,有一對青年男女,從小相愛,他們很會唱山歌,談情説愛都是用山歌來表達,但因受到家人反對,他們不能結為夫妻,便雙雙殉情。青年們為了紀念這對堅貞的情侶,每年在他們殉情的日子,聚集起來唱山歌,並逐漸形成“三月三”歌圩。三是,唐代出了歌仙劉三姐,以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並揭露財主們的罪惡,因而財主們懷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時,派人斬斷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後世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每年農曆三月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四是,遠古時期,某家有三個很漂亮的女兒,上門求婚的人絡繹不絕,但父母都看不上。後來父親想了個點子——讓求婚的後生仔當場唱歌,誰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兒就嫁給誰。結果通過唱歌,三個女兒都找到了如意郎君。從此之後,唱歌成了一種求偶的形式,並發展成為歌圩。

關於三月三祭祖掃墓節的由來,有以下幾種説法:一是壯族蛇圖騰的祭日。二是祭祀雷神的祭日。三是祭祀龍母的祭日。

三月三的作文 篇26

農曆三月九年級日,春風和煦,陽光明媚,古帝鄉人潮湧動,齊集獅子山白水寺之上,遊覽大好春光,瞻仰劉秀金像;舒展身心於山野,祈福平安於寺廟。

是日,八方遊人如同百川歸海,帝鄉繁華之街道更顯節日之盛裝。滿街橫幅迎風招展,琳琅商品擺放兩邊;勁歌熱奏吸遊人,辣舞狂跳促展銷。街中車流如織,人流如潮。行人摩肩接踵,遊者絡繹不絕;老人面露祥和之氣,小孩盡顯歡樂之容,青年極扮瀟灑之酷,少女盡穿時髦之裝。繁華錦繡,平日少有。

古帝鄉吳店鎮,物華天寶,地傑人靈,交通便利,民風淳樸。憶往昔,龍飛白水孕育氤氲之氣,光武中興譜寫輝煌篇章。看今朝,漢十高速橫貫全境,明星鄉鎮初顯靚麗容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小康>和諧社會芳容初綻。政治清明又顯盛世氣象,人民安樂再露喜悦情懷。三月三日是舒展之日,是自在之日,是喜慶之日,是祥和之日。

白水湖微波盪漾,獅子山滿目青翠。嫩綠枝頭新葉招手,古色建築古香依舊。白水寺前九龍環山,劉秀殿後萬木爭春。遠看山寺桃花朵朵盛開,近看洛陽牡丹株株吐豔。遊樂場地不亞於迪斯尼樂園,文化戲台不遜於梨園鬧春。山上處處人潮湧動,路上一片歡歌笑語。鼓樂喧天震動山野鳥獸,人聲鼎沸玩樂農家莊園。白水碑廊似悠悠古韻彈唱從古至今的詩文真諦,陰麗華園像隱隱笙歌飄溢從冬到春的百花芳香。相機閃動留下難忘瞬間,數碼攝影刻下美好記憶。登騰龍閣俯視帝鄉高樓林立,坐三馬亭環看白水今日新貌。劉秀金身靜訴一段千年激越往事,帝鄉人民開創一頁今生盛世旅遊。感時日之逢迎盛世,唱生活之再添鬥金。遊山乎其心情何等暢快!觀人乎其感覺何等愜意!呼八方遊客,於明年三月三日攜親朋好友,盛節再相逢,古帝鄉,白水寺,敞開雙臂歡迎你!

三月三是三月盛會,是帝鄉金春,是百姓節日,是人間天堂!

三月三的作文 篇27

今天是農曆的三月三,可是個踏青的好日子。

這不,正説着我們就來到了平頂山的白龜山水庫。哇!來到這裏就好像到了大海邊,一望無際,天海相連。水庫周圍到處都是盛開的金燦燦的油菜花,粉紅的桃花更加吸引人的眼球!人們一邊觀賞清凌凌的水庫,一邊呼吸着帶有油菜花香的空氣,那———才叫作真正的享受。

水庫的北側,有一片空曠的草坪,大家可以在上面放放風箏、打打羽毛球、還可以跳繩……人們的心情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時微風吹拂,湖面便波光粼粼,像風兒的輕弓緩慢而有節奏地拉動着波濤的琴絃。真是美不可言!碧波透明的湖水,像一隻有了解的眼睛,閃動着含蓄而深邃的光芒。我真的希望不只是平頂山有這樣的美景,更希望鄭州以及其他城市都有該多好呀!或許是我還沒有發現的緣故吧!

想着想着,一隻小燕子從空中掠過,“唧”的一聲,把我的思緒又收回到了眼前,呀!那片粉紅色的是什麼呢?走進一看,原來是一片玉蘭,花兒開得正旺,紅的、白的、粉的,簡直成了花的海洋。我和姐姐不由自主地躺在柔軟的草地上一邊欣賞着花兒,一邊享受着春的樂趣。

我愛白龜山水庫,更愛這動人的春天。

三月三的作文 篇28

今天是陰曆三月三,一大早,奶奶就煮好了一大鍋的雞蛋。這可不是平常一般的雞蛋,這是三月三的雞蛋!

媽媽告訴我,三月三傳統就是吃地菜花煮雞蛋,這是規矩。奶奶到菜場買來地菜花和雞蛋一煮,煮出來的雞蛋清香撲鼻,晶瑩的蛋白上映着一絲絲翠綠,看着讓人喜歡,吃的也更香,我一下子就吃了兩個。媽媽還説。春天吃這個對我們的身體也是有好處的,俗話就説了’’陽春三月三,地菜當靈丹’’,呵呵,原來吃雞蛋有這麼多學問啊!

今天真是特別的一天—雞蛋的節日!

三月三的作文 篇29

三月三是一個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對山歌,跳竹竿舞,嘗美食。廣西到處都是歡樂的海洋。

我們來到明歌湖看三月三文化藝術節表演。廣場上人山人海,一排排紅色的燈籠隨風飄動,好像在歡迎四面八方的遊客。草地上,這裏一羣,那裏一羣的奶奶爺爺、叔叔阿姨們,在歡快的對唱。這時,民歌湖水上舞台的主會場上傳來震耳欲聾的馬山大鼓聲,表演開始了。演員們帶來了原生態民歌、壯族民謠、少數民族服飾展。還有穿着漢代服裝的女子成人禮儀式和少兒經典誦讀表演。我們彷彿穿越到了古代,瞭解了許多古代民族傳統文化。

我們來到壯族三月三遊藝體驗區,我參加了立蛋比賽。我拿了一個雞蛋,小心翼翼地把它的“大頭”放在桌子上,然後用手指按住“小頭”,我眼睛掙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盯着我手指下的雞蛋,還不停地調整它的位置。過了幾分鐘,雞蛋好像能站穩了。我輕輕地放開手指,蛋立起來了,真神奇。在這裏我還參加了滾鐵環、穿板鞋、跳竹竿等等體驗。

豐富多彩的三月三活動,不僅帶給我們許多歡樂的感受,還讓我們瞭解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民族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三月三的作文 篇30

壯家人過三月三,是由於居住地區海拔較低,氣候常年酷熱。而就在農曆三月時,正是氣候温和的一天,是一年裏最温和的一天,最舒適的日子,然後就產生了過這個節日的想法。

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傳統歌節。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飯和染色彩蛋,一起來歡度節日。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圍着圈歌唱跳舞,老人兒童可以圍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兩千人,打的可達數萬人之多。

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不管相識與否他們都熱情地接待他們。如果是一個比較大的歌圩的話,方圓幾十裏內居住的男女青年都過來參加。這是壯家人多麼盛大的節日!多麼隆重的活動!歌圩廠商人山人海,人人抱着激動的心情,睜大眼睛,期待這歌圩的開始。活動正式開始了,人們紛紛上歌圩場上賽歌對歌或者賞歌。不但可以享受民族美食和欣賞民族傳統民歌,男女青年還通過對歌情投意合。

説道三月三歌圩有什麼娛樂。最傳統的不單單是對歌,還有拋繡球和碰彩蛋等。拋繡球只是歌圩上少年兒童一種娛樂遊戲,但最多的還是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拋繡球給他,和對歌一樣是男女青年的喜愛娛樂呢!

壯家人的三月三過得是多麼隆重!多麼盛大啊!你難道不要親身體驗一下嗎?

三月三的作文 篇31

今年,我第一次到鄉下我外婆家去過三月三,農曆三月三就是壯族傳統的節日。壯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飯特出名,我就是早有耳聞的。一聽見五色糯米飯這個詞,我嘴都讒了。

到了我外婆家,我叫我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飯的程序給我看,我外婆笑了笑就答應了。開始,我外婆把楓葉放在臼中搗爛,曬乾浸入一定量的水中,我外婆還説,這楓葉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繼續做。

第二天,我外婆把葉渣撈出來濾淨,然後取出黑色染料液體。黑色染料液體要放入鍋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我外婆接着把黃梔子的果實提取,再將黃梔子搗碎成片後放入清水裏浸泡,就可以得到黃橙色的雜料液體。緊接着,我外婆又用同一品種而葉片形狀不同的紅藍草經水煮而成的紅色雜料液體和紫色雜料液體跟糯米浸泡。我外婆還告訴我説,這些植物葉片稍長的,顏色就稍深點,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的,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經我外婆這麼有一講,我才知道:原來一種植物還會有兩種顏色呢,真就是太神奇了!

我外婆説,用這些雜料浸泡過的糯米分別放在鍋裏蒸十幾分鍾,就能得出各種各樣的糯米飯。説着説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飯啊!

可就是當我外婆還沒有做好五色糯米飯時,鄰居的小夥伴已經來叫我去趕歌圩了。我聽了立刻欣喜若狂,因為這就是我第一次去趕歌圩呀。我和小夥伴邊走邊聊天起來,雖然他們説的壯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就是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裏,我知道了壯族人民就是很熱情好客的,就連小孩也不例外。

不一會兒,大家來到了一個土坡上,只見一對對青年男女肩並着肩在土坡上對歌,周圍都圍滿了觀眾,真就是熱鬧非凡啊!他們唱的山歌咿咿呀呀的,我都聽不懂唱的就是什麼,但就是從那些叔叔阿姨臉上的表情來看,我猜想他們唱的應該就是喜慶的山歌。聽到他們的歌聲,我突然想起現在中央電視台正在播放的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裏所唱的歌,就有一些選手唱的也就是用民族語言唱的歌曲,主持人把它叫作“原生態唱法”,我想:這些叔叔阿姨們唱的調子大概也應該就是原生態唱法吧。

看着看着,我忽然想我外婆還在家給我做五色糯米飯呢,於就是我趕緊往家跑去。剛回到家門口,就聞到一股清香味從門縫裏鑽出來。我趕緊跑進家去,只見飯桌上擺滿了香噴噴的五色糯米飯,它們的顏色分別就是:紅、黃、黑、紫、白五種。我連忙盛了一碗糯米飯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那五色糯米飯色澤鮮豔、五彩繽紛、晶瑩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潤柔軟、味道鮮美、純正平和、且有微甘、美味可口、沁人心脾,真就是令人回味無窮啊!

如今,已經過了一個多月,可就是每當想起我外婆做的五色糯米飯,那濃濃的親情和純純的友情便縈繞在我的腦海裏。

我愛美麗而迷人的家鄉,更愛家鄉勤勞熱情好客的壯族人民!

三月三的作文 篇32

明天就是“三月三”。我們老家有個習俗,在這個日子裏,要約幾個好朋友野炊。可是明天我要去少年宮練跆拳道,所以奶奶決定把這個活動提前到今天。我很期待這個活動,因為可以和很久沒見面的小朋友玩,所以特別興奮,一大早就起牀了,催着媽媽出發去太湖沿途看到公路兩邊的油菜花開得真漂亮,金黃金黃的,象一片金色的海洋。

路旁還睡着些不知名的小草,綠黃相間,真美!我問媽媽:“是不是春天到了,花兒就會自然開放?”媽媽對我説:“是啊!花兒收到春姑娘的邀請函就來參加春天的盛會了”媽媽還告訴我,這些油菜花謝了以後就會長出油菜籽,油菜籽經過壓榨就變成我們做菜吃的菜油了,我在想菜籽怎麼能變成香噴噴的菜油呢……

一陣春風吹到我的小臉上,我感到有點冷,媽媽讓我抱緊了,因為她要加足馬力直衝目的地。

三月三的作文 篇33

三月三是我們壯鄉的重要節日。每年的三月三壯鄉武鳴就成了歌的海洋。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蒸好了香噴噴的五色糯米飯,煮好了彩色蛋,做好了各種小吃,來招待客人。酒足飯飽後,人們就去趕歌圩了。

那天早晨,吃完糯米飯,我和媽媽來到城東大草坪。興武大道上煥然一新,彩旗飄揚,一個個五顏六色的充氣拱門猶如道道彩虹。人們穿着美麗的衣服,笑容滿面,不約而同從四面八方湧向興武大道。

十點鐘,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盼望已久的三月三歌圩拉開了序幕。我和三百多名尼達妮歌手穿着藍壯衣,面帶微笑,在台上動情的唱起了《壯鄉到處都是歌》和《壯鄉五色飯》這兩首歌歡迎中外賓客。我們那美妙的歌聲博得了台下一片經久不息的掌聲。

表演完,我們來到千人竹竿陣現場,那裏已被成千上萬的觀眾為的水泄不通。“咚咚咚”,數十面大鼓響起來,“噠噠噠”幾千根竹竿敲起來,歌圩最為隆重的重頭戲——千人竹竿舞熱鬧開場。只見數千名身着五彩民族服裝的壯鄉男女,排着整齊的表演方陣,在近千米的竹竿陣裏,合着鼓聲和竹竿聲,歡快的跳起來。來自城鎮的參賽隊,他們有的手打腰鼓,有的手捧壯鄉五色飯,時而轉圈喊起聲,時而仰面露笑容,精彩的表演博得了陣陣掌聲。竹竿舞固然精彩,可最吸引人的還是自己親身體驗跳竹竿舞的驚險和樂趣。被歡樂氣氛感染的觀眾也紛紛加入到竹竿陣裏,興武大道立刻成了歡樂的海洋。我也忍不住踏入竹竿陣中,隨着竹竿的開開合合盡情的跳着。

這一天的武鳴,人如海,歌如潮,愛歌的你快點來武鳴趕三月三歌圩吧!

三月三的作文 篇34

儘管距中國壯族的傳統節日“三月三”還有2天,但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已經進入狂歡狀態——各地民眾忙着享受各種民俗活動,包括唱山歌、拋繡球,上刀山以及祭祖等等。

慶祝活動在4月17日前後陸續開始,南寧市一些學校還將“三月三”歌圩搬進校園,並展示少數民族歌舞和民族體育比賽等,以增進學生對優秀民族文化的理解。而在一些社區,民眾在歌舞之餘還一起分享了艾葉餈粑、5色糯米飯和三角粽等傳統美食。

古代女子有拋繡球招親的習俗,每年三月三,少數民族的節日時,少男少女對唱山歌,女孩覓得心目中愛郎,便將繡好的繡球拋給對方,作為訂情信物——在南寧舉行的“三月三·趕大圩——華南城首屆民俗文化商貿節”上,也舉辦了廣西首次巨型繡球展,素有“中華巧女”之稱的黃肖琴現場展示巨型繡球製作工藝,為民眾展示中華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此外,同樣是由廣西電視台綜藝頻道攜手華南城舉辦的活動,還有“獅子上刀山”、免費抓豬雞魚、跳火繩、打火球、下火海、搶親、頂竹等特色活動。

四月二十一日是農曆三月三,廣西全體公民放假兩天。在節日期間,由廣西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在全區各分會場以“歡度‘壯族三月三’,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為主題,將舉辦150多項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諸如駱越祭祖大典、“三月三”歌圩以及各類民俗文化節日,也將井噴上演。

三月三的作文 篇35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引着我的思念與夢幻……”不遠處傳來一陣悦耳的歌聲,我不禁一陣恍惚。啊!原來三月三到了,臉上不禁露出了絲絲笑意。三月三是廣西壯族的傳統節日,被壯族人們稱為“窩阜坡”或“窩坡”,意思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同時,它也是紀念劉三姐的“歌仙會”,在那天我們都會去祭拜祖先,叫做“拜山”。

每年三月三,家鄉的大河旁總是熱熱鬧鬧的,老老少少都會穿上傳統的壯族服飾,就連我這一個小孩子也不免遭受老媽的“威逼利誘”,被迫穿上了縮小版的壯衣,本以為出門會被小夥伴們嘲笑,可看到她們與我一樣的裝扮,也就釋然了。“小姑姑,我們到老樹下吧!那裏好多人啊,還有與我們穿得一樣的小朋友,我們去看看吧!”鸞月拉着我的衣襬,水靈靈的眼睛眨呀眨的,我無奈點了點頭。我們大步向河邊進發,來到河邊的老樹旁,我不禁定了定神,樹下的確熱鬧非凡。長鬚飄飄的壯族老者坐在樹下,每人手上都抱着一個馬骨胡,默契地開始拉了起來,一個個動聽的音符在樹下飄蕩,飄進了我們的耳朵裏,陶醉了我們的心靈。我閉上眼睛細細品味,琴音時而波濤壯闊,時而綿延動聽,抑揚頓挫,我彷彿置身在雄偉壯闊的大瀑布前,又像在涓涓小河上前行。它,把我帶進了一個神奇的世界——音樂世界,它給我的心靈帶來了不可言説的震撼!

“小姑姑!小姑姑!老爺爺們拉得好好啊,我也想學!不過我更想學那個!”鸞月用小手興奮地指了指不遠處。“啪啪啪啪……”我順着她的小手望去,一羣男男女女拿着一根根扁擔,剛剛那是互相擊打發出的聲音?“打架了這是!”我不禁低聲驚叫。“亂講!”我的頭被拍了一下,我惱怒回過頭,只見哥哥説:“這是打扁擔好嗎?我們的習俗!連這都不知道!”我竟無言以對。“走!和哥學學去!”我與哥哥一人拿一條扁擔,學着他們像模像樣地打了起來,越打越起勁,越打越上癮。在這期間我還故意用扁擔拍了哥哥幾下呢,看着他疼得哇哇叫的樣子,我心裏偷樂呢!噓……小聲點,不要讓他聽到哦!

“小姑姑!快看!”又怎麼了,我轉過頭。只見大河上正飄着一葉葉小舟,每葉小舟上都有一對男女,他們和着河水聲,用着獨特的嗓音,婉轉地唱出最質樸無華的山歌,他們手牽手,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姑娘們嬌俏一笑,把手上的繡球給了心儀小夥子,周圍迸發出熱烈的掌聲。“恭喜啦!”“哈哈,又有一段姻緣咯!”……各種祝福的聲音傳來。我想,他們一定會幸福的。

“小姑姑,時間不早了,嬸嬸讓我們到山上採集楓葉、黃飯草做五色糯米,然後還要去祭祖呢!我們快走吧!”我點點頭,拉着她向山上跑去。“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引着我的思念與夢幻……”三月三,這是一個好玩又意義重大的節日!壯族,一個質樸無華、能歌善舞、勤勞善良的古老民族。壯鄉,一個美麗、文化悠久的地方!

三月三的作文 篇36

充滿奇風異彩的壯族節慶,多數是以村寨或家庭為中心的。説到交際最廣泛、規模跨州過縣、可以把所有人都牽動起來的節慶,莫過於三月三的歌墟了。

壯族人的能歌善舞是舉世聞名的,他們以歌來講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緒,自古以來就有以歌會友、賽歌選賢能、以歌傳情擇偶、賽歌擇婿等風俗,逐漸形成了“歌墟”這種以歌為主節日盛會。

每到農曆三月九年級,壯鄉處處成了歌的海洋。盛裝打扮的人們向“歌墟”湧去,他們帶着節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飯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賜予歌才。劉三姐是壯族人心目中美與愛、智慧與才能的化身,據説“歌墟”便是為紀念劉三姐而起的。

人們敬過劉三姐後,即爭相亮七歌喉相對唱,歌聲此起彼落。打擂台式的對歌是最有趣的,應對雙方或單對單、或組對組,歌詞往往都是脱口而出,即興“爆肚”,以難倒對方為勝,當然大不乏戲謔詼諧之詞,逗得聽眾鬨堂大笑。

節日期間,不但有歡歌笑語,還有搶花炮,耍雜技、舞龍舞鳳、演壯戲等各種文娛活動;而最終碩果累累的,卻是造就雙雙對對的美好姻緣。

實際上,壯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視為他(她)們的“情人節”,誰不想抓住這每年一度最好的交際機會,覓得意中人呢?這時,傳情擇偶的對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開。通常先是小夥子唱“遊覽歌”觀察特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就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如果有意,便以歌聲迴應,彼此有了傾慕之心,就唱愛慕歌。若姑娘覺得小夥子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會悄悄將自己精心繡制的繡球贈給意中人。

繡球是用12塊花瓣結成的一個圓球,每瓣代表一個月份,它是壯族人傳情信物。有的專訪,歌墟場上還會搭起綵棚讓男女青年互拋繡球,那場面既歡樂又讓人感到情意綿綿,煞是動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連狂歡幾天。而近年來,壯族歌節更發展成為“廣西國際民歌藝術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雲集而來,自然,活動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了。

三月三的作文 篇37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轉眼便到了農曆白馬的三月三了。

對於三月三這個傳統的節日,別人認為似乎是熱鬧的,而我卻並不喜歡它,因為三月三的吃、住、玩我比較討厭。

我討厭三月三的吃。因為三月三這幾天的中午和晚上都有兩、三桌的客人,甚至更多。爸爸、媽媽以及前來幫忙的姑姑、姑父們忙得不可開交。而我呢,只好在旁邊照顧幾位小弟弟,小妹妹,為他們提供“服務”,實在無聊的時候,我便只能到外頭去轉轉。等到客人吃完了,我才能吃,吃的呢,當然是客人們的殘羹剩飯,苦澀的滋味一直蔓延到心間……

我討厭三月三的住。因為這幾天,姑姑、姑父以及一個哥哥、一個弟弟都住在我家。這倒還好些,可還有其他留宿的客人,那隻能勉強了。可客人睡在我家,糟糕的是他們必定在樓下打撲克牌,而且喧鬧聲縈繞耳畔,還要打得很晚,讓我想睡卻又睡不着,睡不好。

三月三的玩不僅討厭,而且給我帶來的是苦惱。因為,我們這個村子不大,操場裏沒有多少攤位。即使有玩的,也只有蹦蹦牀和旋轉木馬之類的,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了。説到蹦蹦牀,那是一個不大的充氣墊子。對於我來説,沒有什麼好玩的,因為蹦蹦牀不僅面積小,而且玩的人也太多了。如果你去玩,只能是你碰我,我碰你,實在沒意思。旋轉木馬只能適合低年級的小朋友或者更小的孩子,根本不適合像我這樣年齡段的人玩。

攤位上還有許多玩具,最受男孩子歡迎的當然是一把把帥氣的槍,而這也是讓我最反感的。因為,我們班中的一些男生總把槍口指向我們女生,打了便跑,存在安全隱患,可男孩子們還在隱蔽處偷樂呢……

三月三的作文 篇38

三月三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其間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給人們帶來許多快樂。

“三月三地菜煮雞蛋。”是江南一帶的俗話。傳説農曆三月九年級這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這天一大早,好心的王母娘娘為了天下人少受疾病的磨難,命觀音娘娘普降聖子。於是最有靈氣的地菜,便充當了這一愛心的使者。

地菜是一種綠色植物,小小巧巧的葉片貼地而生,學名叫薺菜。幼苗時期很不起眼,不仔細看很難找到,也許是為了方便人們採挖吧,地菜一般長在堤岸和菜地裏。地菜是隨了春風春雨來的。春風過處,你會看到嫩嫩的地菜齊刷刷的鑽出地面高中優秀作文,你會發現一大片綠油油的地菜挺起了腰桿,葉片兒託着一粒粒珍珠般的小雨滴,讓你感到生機盎然,耳目一新。

民間不僅有“陽春三月三,薺菜當靈丹”的諺語,還流傳着“春食薺菜賽仙丹”的説法。可見薺菜不僅是佳餚一碟,更是靈藥一方。在中藥裹,薺菜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被譽為“菜中甘草”。祖國醫學認為:薺菜味甘、性涼、止血,明目等效用。

與其它少數民族的三月三相比,我們江南毫無特色可言,僅僅是吃的節日罷了。

像聚居在貴州、湖南、廣西的苗族、瑤族的三月三是“花炮節。”這天,人們喜氣洋洋地觀看或參加富有特殊競技性、對抗性的體育運動——搶花炮比賽。花炮是個直徑6釐米、外纏綵綢的鐵環,點燃火藥後,鐵環被轟到場地上空。當鐵環墜落下時,凡拾奪者使得分。

還有許多的民族在三月三日有不同的節日,這一天,其是歡樂無比啊!

三月三的作文 篇39

下午第一節課,空氣裏一片死寂。一切偏安安靜靜的,只偶爾聽見幾絲風聲。忽然,清脆的響聲打破了這片寧靜。聽!仔細聽——那節奏,整齊明快;那旋律,高低變換;那格調,蓬髮向上;那笑聲,快樂悦耳。你們知道這聲音是從哪兒傳來的嗎?告訴你們吧!這就是從我們的音樂教室傳來的!我們正在跳竹竿舞哩!

跳竹竿舞,顧名思義啦!跳竹竿的人要機智靈活,隨着音樂開開合合的節奏跳,不被夾到算成功!音樂老師先給我們做了一下示範,只見她如小燕子一樣,輕巧地“飛”了過去。我們被老師的舞藝所震驚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老師示範完畢後,叫我們來試試。同學們的姿勢可謂五花八門,有的是被老師“趕鴨子上架”才跳的;有的使用“張牙舞爪”式,跳到了竹竿上就跑;有的使用“活蹦亂跳”式在竹竿上亂跳了起來,就像跳起了“迪斯科”。你再看那位同學急急忙忙上去,不料,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整個人栽在了竹竿上。哦!肯定使用的是“泰山壓頂”式了吧!

快要輪到我了,我緊緊抓着陳可的手,心裏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心想:真是恐怖!怎麼跳過去呢?萬一像上一個同學,來一個“四腳朝天“怎麼辦?正當我猶豫不決時,陳可拉着我的手,已經跳了出去!我被陳可這一舉動拉得東倒西歪,像一個喝醉酒的醉漢一樣。好不容易走出“魔陣”,我真是很投自己了!怎麼在那時猶豫不決呢?這時,老師好似看透了我們的心思,又叫了我們一個口決:一二,合合跳,開開停。聽了老師的“祕方”,我一下子也神了!也像一隻小燕子一樣,輕盈的跳了過去。“一次,兩次,三次。”我輕輕的數着。每跳過一次,我心裏就樂開了花。

喜笑顏開的,是我們的表情;興高采烈的,是我們的心情。

跳吧!跳吧!跳吧!盡情的跳吧!跳出生命的蓬勃生機,跳出民族的精神風采!

三月三的作文 篇40

今天是農曆的三月三,對我們鹽店莊人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天。因為就在七十年前的今天,有幾十名鹽店莊村民為了保衞家園而壯烈犧牲。所以,每年的今天,我們鹽店莊村民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來悼念他們。

今年也不例外,我們鹽店莊學校也準備了精彩的節目。九點一到,儀式便正式開始了。

當清脆的鐘聲敲響了九下之後,男女主持人便身着華麗的服裝走上了舞台,開始念開幕詞。然後又進行了向烈士獻花,烈士後代祭拜祖先,向烈士上香,唱國歌等儀式。表演開始之前,主持人在我的鹽店莊村選了十組孝心家庭,還在我們六年級中選了十位少先隊員為其送花頒獎,這裏面也有我呢!

之後表演便開始了,首先有幾位鹽店莊村民唱了《父親》、《燭光裏的媽媽》等歌曲,將我們鹽店莊村民的樸實,熱情都表露出來了。然後就是我們鹽店莊學校表演的《好日子》,《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等舞蹈和葛老師唱的《精忠報國》都贏得了觀眾們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

三月三帶給大家的不僅僅是熱鬧、高興,它更在無時不刻提醒着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現在的美好的幸福生活是英勇的烈士用熱血換來的,我們應該時刻銘記於心。它也提醒了我:我們現在應該好好學習,等將來長大後造福家鄉!

三月三的作文 篇41

壯族傳統歌節。又叫“三月三”、“歌圩節”、歌圩,狀語交“窩埠坡”、“雙龍洞”。

壯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時,方圓數千裏的男女青年,都開開心心地穿上盛裝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多則數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響亮,成了歌的世界。搭綵棚、擺歌台、拋綵球、則佳偶,別有風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羣,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的答應;彼此互相瞭解之後,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即編即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男女青年經過對歌接觸之後,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約下一次歌圩再會。

在歌圩上還有碰蛋的習俗:小夥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此外,還有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無綵鳳、武術表演、唱桂劇等,整個山鄉沉浸在節目的氣氛中。

Tags: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