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得失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4W

得失作文(多篇)

得失作文 篇一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是亙古不變的哲理,可“以人為鏡”也是一門大學問。

在文中,與駱駝刺相比,玫瑰和駱駝刺都有刺,這是他們的相同點。但不同的是,玫瑰可以開花,可駱駝刺不會,這導致了玫瑰遲遲不開花以及主人的不耐,那麼造成這些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是玫瑰沒有正確認識自己。,沒有找對那面“可以知得失”的“鏡子”。

與第二株玫瑰相比,兩株玫瑰都有刺,都可以開花,它們才是“同類項”,所以在看到不被外界所影響的第二種玫瑰的時候,玫瑰找回本心,厚積薄發,有了目標,迎頭趕上。它找到了真正適合自己的“鏡子”。

其實這些與我們的日常學習息息相關,同根同源。我們在學習時不應該盲目跟從,隨波逐流,這樣,會逐漸失去我們的本心。應該“以人為鏡”,這裏不僅指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向和學習對象,更重要的是能夠正確認識自己,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學習。

學習不僅是一個認清自己的過程,同樣也是一個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像玫瑰一樣,有目標,並且不斷更換學習對象,不斷完善自己。心中有理想,眼裏有希望,腳踏實地,以己為本,以人為鏡,而後才能所向披靡。

得失作文 篇二

有句格言説: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天外雲捲雲舒。道盡了灑脱、豁達的人生智慧!

人生路沿途風景如畫,走着走着腳步就蹣跚了;漫天花海香風,看着看着眼就花了。一念間滄海桑田,一轉身碧海青天!正如徐志摩説的那樣:你走了,我不會去送你,去留無意。你來了,我一定會去接你,無論風雨。

天地萬千有情事,世間滿眼無奈人!也許有一天你煩了,轉身走掉了,從此地北天南永不相見;也許有一天你累了,丟開所有牽掛離開了,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朵。惜緣,不在於挽留,着意曾經的美好;珍愛,不刻意佔有,深諳曾經的擁有。因為知道,能留下的才是屬於自己的,也許只有失去的最好;因為清楚,把握住的才是能駕馭的,也許沒有得到的更珍貴。給鳥兒一片藍天,不僅是自由,更是愛心;給心靈一片大海,不僅是寧靜,更是包容。或許印證了美的境界需要空間,就如成全一幅畫的完整需要留白,殊途同歸。

霧裏看花水中望月,看慣的風景平常,熟知的花香淡漠。識酒微醺,賞花初開。朦朧中的日出最美,遠處的山水明豔。得隴望蜀,有山高想水闊,性情使然,有誰知道夢醒時分不是無奈、失望?

去留無意得失隨緣,也許就是灑脱人生的快樂法寶,珍惜當下,淡漠慾望,還心靈一塊淨土,給心情一片藍天。

得失作文 篇三

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

——張愛玲

春天來了,總是在不經意間就悄悄地來了。或許是因為今年的冬天太漫長了,於是在期待着春天的日子裏慢慢地麻木,以致於它突然有一天就來了。來得太快太突然,都感覺不到一點的喜悦,感覺不到一點萬物復甦的生機。今年的春天帶着一點傷感,似乎還殘留着冬天的氣息。

沒有了那種看到小草冒尖,枝條冒綠,花朵含苞待放的雀躍之情。因為春來得真的太快,彷彿就是那麼一瞬間的事,那邊的草就冒出來了,那邊的花就開得正燦爛了。思維還停留在冷峻的東風裏,瑟瑟地期盼着春天,只是吹拂在臉上温煦的春風提醒着我,孩子,春天已經來了。是的,春天真的已經來了。或許是我太過於期盼春天,以致於它真正來臨時,卻又迷茫了,呀,它怎麼來了,我還沒有準備好呢。所以,不由感歎,是不是還沒有得到的東西是最好的呢,是不是得到了卻又會懷念沒有得到之前?

校園裏的玉蘭花開了,某一天看到時便已是競相開放的模樣。一眼望去,有紫的,有白的,有粉紅的,一大片一大片。但也發現地上開始有玉蘭的花瓣,它開得正燦爛的同時,也開始在凋零。玉蘭花多美啊,可是卻也是紅顏多薄命,便開始消逝。“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便是這番淒涼之感,奈何。美好的事物總是那麼容易失去,可是它也給我們帶來過美麗,不是嗎?有時候,有些東西,得到了便意味着要失去了。得失,得失,有得才會有失。再怎麼怨,再怎麼恨,失去了便是失去了。惋惜,沒有必要,至少曾經擁有過。所以有些東西,不要害怕失去,得到過,就夠了,因為有些事真的很難兩全,很難稱心如意。如果是註定要失去的,請在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

我們都會習慣説以後,只是以後太飄渺,太脆弱。我們誰又能篤定現在説的以後,就一定是這樣的呢?爸爸説,對於老人只有活着的時候對他們好點,該買的買給他們,該孝順的時候好好孝順,錢什麼的都不重要。等到哪一天他們不在了,才想到,都沒有用了,想孝順都孝順不到,再後悔也沒有用,再燒大把大把的紙錢有什麼意思。是啊,人活着是最重要的,只有過好現在的每一天是最重要的,何必活在以後的幻想之中。

對於得失,是否也該看淡一些,有得必有失,擁有一個好的心態,或許那些失去的從某些方面也能變成所得到的。得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失去的也不一定是最不捨的。患得患失,這才是人生。

某一天,我會在漸漸躁動的蟬鳴聲中,恍然發現春天已離我遠去。

得失作文 篇四

種點石成金的法術,如果有人想學,要把家裏最貴重的東西拿來交學費。人們想發財想得都快發瘋了,覺得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不能錯過。於是,他們來到老人面前,要求先看一下法術再交學費。

老人把一大塊石頭放在缸裏,蓋好蓋子,嘴裏叨咕了幾句,然後從缸裏拿出一大塊金子出來。於是人們就搶着把學費交了。老人開始不厭其煩地教咒語,當村子裏的人都學會咒語後,他告訴村民:你們等明天日出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用點金術了,保證可以把石頭變成黃金。但是,你們要記住,這些黃金是屬於山上的猴子的,你們唸咒語時千萬不要想起他們。

第二天,老人走了。人們把石頭放進缸裏,念動咒語可是沒有人能把石頭變成黃金,過了10年,100年,1000年,這個村裏自始至終沒有人能把石頭變成黃金。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原來他們越是告訴自己不要想山上的猴子,就越是有一隻猴子在頭腦裏作怪。這隻猴子有一個名字,叫“得失心”,就是患得患失的心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因得失心太重,害怕失敗了被人恥笑,患得患失。往往會走進死衚衕,反而無法成功。所以,當你遇到過種境況的時候,你是怎樣來克服的呢?事實上,唯一的辦法就是以平常心來對付,才能發揮出自己的真正才能,患得患失是通向成功的絆腳石,也是健康成長的一大障礙。

還比如:“你抓一把沙子握在手裏,為了儘可能多抓了一把,結果沙子全從指縫裏流出去。再抓一把,可還是不斷從指縫流出去。再抓一把,可還是不斷從指縫裏流出去。而真正抓得最多的,是安詳地把一把沙子張馳適度地抓在手裏,既不抖,也不晃,沙子漏得越少,你知道這裏面藴涵着什麼道理嗎?讓我告訴你們:事實上,越想得到越得不到,不刻意求之反而為你所有。遊戲中三不同做法的不同結果説明的是:不要太過在意得失,太在意只會失去更多。以平常心對待得失才是最聰明的做法,生活,學習也一樣,所以錯過也是一種美,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我們要正確對待得與失。

得失作文 篇五

生活的海洋,寬廣而神祕。生長其間的人們總在苦苦的渴望與追求。為了得到更多,忙碌終生。值得人們追求的東西有很多,然而在經歷一番人生遊歷之後,有人如願以償,有人黯然神傷;有人執迷不悟,有人笑對世事無常。

誠然,獨行的生命無法承受太多的行囊,拖着不堪重負的身形踏上人生旅途,我們註定要放棄許多。

很喜歡這樣一幅對聯:得失失得,何必患得患失;捨得得舍,不妨不捨不得。也許人生就是這樣一個不斷放棄,又不斷得到的過程。關鍵是要學會放棄,因為放棄,也是人生的一種選擇。

一提到“放棄”二字,人們或許會生出許多花開花落的感歎,夕陽易逝的憂愁。對於已經擁有的美好,又常常因為得而復失而存在一份忐忑與猶疑。然而這何嘗不是通往成功的另一條途徑?人們想得到的東西並不都是真正所需要的。與其將有限的精力浪費在一些對自己無益的事情上,不如集中精力抓住下一次機遇。放棄不僅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人生智慧的體現。

放棄是面對人生,面對生活的一種明智的選擇,只有學會放棄那些本該放棄的,獨行的生命才會輕裝上陣,一路風光無限;只有學會放棄,走出煩惱的困擾,生活才會時時富有激情,朝氣蓬勃。在清醒地選擇之後,得失之間的恩恩怨怨,都將化為清風笑談,生活重又恢復他的單純與明朗。

得失作文 篇六

沒有純粹的失,就沒有純粹的得。有付出才能有回報,有失去才能有得到,即得中有失,失中有得。

我們身處在高中的校園,在這裏度過了青澀而美好的青春時光,在緊張而短暫的課餘時間裏,偶爾回想往日的足跡和憧憬未來的歲月。在高三階段的拼搏旅程中,忘卻了心中的那份浮躁,翻出心底的那份平靜,因為這是對進步最有利的狀態,因為我想在最後的衝刺中,儘自己的全力,即使結果不如意,但多年以後可以在回憶時欣慰地説:我為自己的理想努力過,我也經歷了那個讓人一生都難以忘記的“耕耘”的過程。

其實我想説是,不要埋怨高中熬苦了你最珍貴的年華,“熬”是在某個過程中失去了快樂,卻得到了知識,我們在高中時代充實了自己,開拓了視野,我們是在為自己而拼搏,無論結果怎樣,畢竟我們經歷過。不要僅僅用得失來衡量自己的選擇。正如唐朝杜甫的《偶題》中寫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得到是以失去為代價的。羅伯特·梅里爾去位於一個小街的名叫馬丁尼古的俱樂部試唱,雖然老闆很喜歡他的聲音,但節目導演已經內定人選了,於是他吃了閉門羹。第二年他到大都會歌劇院試唱,翌年他開始唱《茶花女》。由此可見,如果羅伯特·梅里爾得到了第一份工作,也許大都會歌劇院的大門永遠也不會向他敞開。所以得失不能只看眼前,不可能不失去就得到。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有得必有失。在做決定時,要權衡得失。在《玉泉子》中記載有“呂元膺任都留守時,有位處士常聯繫他下棋。有一次,在兩人下棋的過程中,突然來了公文,於是呂元膺就只好離開去批閲公文,在他離開的期間,那位處士挪動棋子,因而最終處士勝了,但是,次日呂元膺就請那位棋友到別處去謀生。外人都不明白其中的原由,但他已經看出端倪,只是未説破,這也正是他這麼做的原因。那位棋友一個不誠信的舉動,為他贏得了一盤棋局的勝利,但卻失去了信任與友情。如果那位棋友沒有移動棋子,或許他就不用再去別處謀生。由此可見,要去做某件事時,一定要深思熟慮,仔細權衡利弊。

若我們不去只追求眼前的得失,改掉心浮氣躁,或許不會失去的那麼多。例如“非典”期間,板藍根一夕之間成了搶手藥,於是供不應求,在此期間便就有一些只顧眼前利益的小企業憑此抬高物價,大肆地漲價賺錢。但是石家莊神威藥業卻毫不猶豫地選擇降價,並且盡力擴大生產,平穩市場上的藥價。他們都是商業企業,自然從利益出發,但從長遠出發,但長遠上看,放棄眼前的小利,去贏得長久的信譽似乎更加值得。由此而觀之,只有舍才會有得,有價值的獲得是令人愉悦的。

世間萬物,都是有失有得。松柏放棄肥沃的土壤,紮根在懸崖峭壁中,換來迎風斗雪的雄姿;梅花放棄安逸的環境,綻放在寒冬臘月裏,換來傲立風雪的高潔;菊花放棄萬紫千紅的春天,點綴了蕭瑟憂傷的秋色,換來金色燦爛的餘暉的照耀;胡楊放棄了喧鬧繁華的城市,遭受着黃沙襲擊,換來挺拔偉岸的風采。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有失有得,這是早已註定的,面對得失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得失作文 篇七

年初,與龍溪生會於築城之“鑑雲閣”,鑑雲閣主人置茶相待。高朋滿座,勝友如雲,正是“小院觀春景,一盞茶香飄環宇;閒庭品世道,三杯酒味厚眾生。”不亦樂乎?閒談中,眾人談到了得失的話題,爭論不休,龍溪生便有一段精彩的論述,撰此小文與讀者分享。

龍溪生手握一把紫砂茶壺,給大家演示茶道,提了一問:“若各位喜歡鑑雲閣主這把壺,很想得到它,會用什麼方法?”一時間眾説紛紜,產生了兩種回答:

其一:花錢買下來。

其二:拿自己的心愛之物交換。

龍溪生搖頭説,都不可取。即便花重金,人家未必賣給你,你喜歡,人家或者更喜歡;拿心愛之物與之交換,你喜歡的,別人未必喜歡,為什麼要和你交換?所以你還是得不到。我有一法肯定可以得到,而且不用花一分錢。滿座都洗耳恭聽,龍溪生接着説道:我是鑑雲閣主的朋友,我只要常來他家做客,和他一起飲茶,這茶壺我既然用它泡茶,也就算得到了。不知諸位以為然否?

這段話是透着禪機禪趣的。得,並非霸佔,一把茶壺,主要是為了飲茶用的,你能用它泡茶,滿足你飲茶的需求,便是得。好比鑑雲閣主家中掛滿了名家字畫,其中有範曾弟子、旅法畫家慧譚的《江南煙雨圖》,以及全國書協會員嚴君手書的《滿江紅》,都是很有分量的作品,若他自己是一個不懂字畫的人,這牆壁上的精品又何異於十個手指頭戴滿了鑽戒一般,除了庸俗,還剩什麼呢?那他就沒有真正得到。反之,一個藝術家如果把自己的作品送給一個附庸風雅的人,便是一種“失”。

對於得失的理解往往影響一個人的悲喜。我們一直困擾於患得患失,憑空生出許多煩惱,卻不知可以永恆的只有一顆平常心,這一點古人境界就很高,譬如范仲淹寫下了《岳陽樓記》的不朽名篇,其中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講的平常心。再如蘇東坡,可謂史上的全才,詩書畫都是登峯造極的,只是在圍棋上的造詣並不高,但他在《觀棋》詩中留給後人一句境界很高的人生哲語:“勝固欣然,敗亦可喜”。講的還是一種平常心,排除技術的因素,他已經是大國手的境界了。直到今天平常心依然是競技體育中的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記得2000年的奧運會,一名中國射擊女選手,因為國內選拔沒有進入公費比賽的圈子,自己又十分想體驗奧運會,於是自費參加了比賽,這位沒有思想包袱的選手,發揮出色,意外奪金,爆出當年最大冷門。在之後的2004年奧運會,我又看到了她的身影,但她沒有能衞冕成功。我想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勝負的平常心,得失放不下而已。

得失,在道家看來就是“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禍福是對立統一的綜合體。在佛家講就是“隨緣”,認為有些東西,你想得到,即便盡最大努力地伸出手,也未必夠得着。龍溪生的一番論述,精妙之處,在於把佛家與道家對得失的看法都兼容了。他是一個灑脱不羈的人卻又四處逢源的人,比方説他身上從不帶錢包,身上有多少錢自己經常不知道,他可以隨意解囊接濟朋友,也可以坦然接受別人的接濟。奇怪的是他這種行為並不會受到朋友的反感,反而受到追捧。他給學生講課也常把自己的思想貫入教學中,且每收到奇效。他是學生們精神上的導遊,可以把你的思想引出狹隘,走向開闊。他的眾多弟子中不乏佼佼者,在鑑雲閣我就幸會了兩位,都是八零後的青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這兩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都是資本過億的商界新星。令人肅然起敬的是,這兩位青年俊才保持着謙虛厚道的作風,身上不帶一絲金銅之氣,與其師龍溪生有着同樣的風範。

還是回到茶壺上去説,若失手把茶壺打碎了,或許是與另一把壺有緣了,因此不必煩惱;若得了一把更精緻的茶壺,也別大喜過望,注意茶壺是容易摔碎的。得與失,最不能永恆。得而復失,失而復得,這便是得失的哲學。

得失作文 篇八

人生來便是孤獨的。隨着一聲啼哭,人便一絲不掛的降臨到了這個世界上,不帶一絲一毫前世的羈絆,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活下去。

但,人並不會一直孤獨。畢竟,人是羣居動物,不論如何,來到這世上的第一個牽掛便是父母。此後,在接下來的成長過程中,人會不斷地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事物,從而接連不斷的與不同的人結下或深或淺的羈絆。

人在世上活得久了,遇到的事情也會變得很多,人的性格也會在這些事情的磨礪下漸漸成形。同時,也因此,人開始發生一些變化,變得不再輕易的去相信一件事情;變得不再心直口快的去表達自己的情感;變得不會輕易的去接受他人的勸戒;變得學會固執己見;變得為了利益而不惜與曾經的羈絆一刀兩斷······

如果,人真的變得如同上面所説得那樣,我們或許會説這是敗類,但更多的時候,我們用這樣一個詞來形容這種人——成熟。

如果,這就是所謂的成熟,那我寧願永遠幼稚下去;如果,成長就等於斬斷羈絆,那我寧願永不長大;如果,現實就意味着唯利是圖,那我寧願永遠活在虛幻當中;如果,生存就需要出賣自己的靈魂,那我寧願選擇走向死亡······

人的一生,本身就是一條不歸路。每一個路口你只能選一次,不能回頭,也不需要回頭。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説去吧。縱使別人的勸諫又如何?選擇的權力始終在自己的手中,人的命運也只能由自己決定。每做一件事,就不存在後悔的餘地了。哪怕是到頭來一場空又能怎樣?人本來就是赤裸而來,也必將會赤裸而去,何必計較那些得失呢?

得,便是得了;失,便是失了。這些得失就好比是呼吸一樣,吸進來的,終究會再呼出去。一吸一呼之間,我們並沒有因為只吸入空氣而一直存活,也並沒有因為不呼出空氣而拒絕死亡。讓我們真正得以存活的便是這呼吸的過程。

何必因為得到而開心,又何必因為失去而悲傷?沒有得,何來失?沒有失,又怎能得?凡事一飲一啄,有因有果。而我們要做的便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閒觀庭前花開落,慣看天邊雲卷舒。

得失作文 篇九

一個嬰兒剛出生就天折了。一個老人壽終正寢了。一箇中年人暴亡了。他們的靈魂在去天國的途中相遇,彼此訴説起了自己的不幸。

嬰兒對老人説:“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這麼久,而我卻等於沒活過。我失去了整整—輩子。”老人回答:“你幾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談不上失去。誰受生命的賜予最多,死時失去的也最多。長壽非福也。”中年人叫了起來:“有誰比我慘!你們一個無所謂活不活,一個已經活夠數,我卻死在正當年,把生命曾經賜予的和將要賜予的都失去了。”

他們正談論着,不覺到達天國門前,—個聲音在頭頂響起:“眾生啊,那已經逝去的和未曾到來的都不屬於你們。你們有什麼可失去的呢?”三個靈魂齊聲喊道:“主啊,難道我們中間沒有一個最不幸的人嗎?”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個,你們全是,因為你們全都自以為所失最多。誰受這個念頭折磨,誰的確就是最不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