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駐村扶貧故事徵文_我的扶貧故事作文多篇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2.59W

2020駐村扶貧故事徵文_我的扶貧故事作文多篇

中國扶貧的決心是巨大的,全國脱貧這樣的舉措也是其他國家不敢想象的,更無法做到的,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2020駐村扶貧故事徵文_我的扶貧故事作文5篇,希望你喜歡。

2020駐村扶貧故事徵文篇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脱貧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打贏脱貧攻堅戰,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需要國家、社會和人民齊心協力。著名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曾説過:“只要千百萬勞動者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跟隨本階級的優秀人物前進,勝利也就有了保證”,脱貧攻堅決戰之年,大家更應團結一致,跟隨黨的領導和指揮,努力答好脱貧攻堅的“收官之卷”。作為參與過脱貧攻堅戰的一員,對於“脱貧攻堅”,我有話要説。

扶貧之初,我聽到的是龍蹲虎踞、艱苦貧窮的涼山。2018年10月,研究生二年級的我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涼山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地質災害風險評估項目,我也因此有了從沒有去過大山深處到毅然踏上扶貧道路的轉變。易地扶貧旨在將居住在缺乏生存條件的貧困人口搬遷安置到其他地區,通過改善他們的安置區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當地貧困人口就業,實現搬遷人口逐步脱離貧困。我國將爭取在“十三五”時期完成全國1000萬人口搬遷任務,幫助他們踏上小康社會。涼山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地形崎嶇,山峯高聳,山谷深邃,最大相對高差可達5653m,由於地形起伏較大,交通不便,很多地區較為貧困。初到涼山州,就感受到這裏條件的艱苦,鄉鎮之間間隔距離較遠,到處都是高山峻嶺,為了到達山頂,車都是盤着山前進,開車的人一如既往的鎮靜,坐車的人膽戰心驚。踏上脱貧攻堅的道路後,幾個月穿越了很多地方,只為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給修建搬遷安置點進行準確的評估。國家大力扶貧,偏遠的地方有了水泥路,居住地有了乾淨的自來水,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懸崖村上修建了2.8公里的鋼梯,解決了人們出行困難的問題。鐵人王進喜有句話説得好,“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涼山的脱貧攻堅戰打得非常好。

扶貧之時,我想到的是一張張人們期待的臉龐,內心充滿鬥志。扶貧不是一個人的任務,而是全社會共同的奮鬥目標。社會需要我們,我們就要勇敢地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以我們的力量推動脱貧攻堅的戰車,為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奮勇拼搏。在扶貧這段時間裏,我去過德溪鄉、爾覺西鄉、放馬坪鄉等幾十個鄉安置點,採集了幾百個安置點的土壤信息,每到一處,當人們知道我們是為扶貧而來,都給我們豎起大拇指,人們對我們的工作充滿期待,每到一處人們都熱心留我們吃飯,我們好意拒絕,我們還有更多任務沒完成。人們常常用通俗的語言來評價國家的扶貧政策,精準扶貧,“瓦吉瓦”,黨和政府,“卡莎莎”。我曾在空閒的時間和當地已搬進安置點的老人聊天,我問大爺:“大爺,現在你們去鎮上方便嗎?你們洗衣服方便嗎?家裏的廁所用着習慣嗎?”,大爺笑眯眯地説:“以前去鎮上要走一段山路,現在政府把馬路修到家門口了,現在想上街説出發就出發,政府還給我們補貼了家居和家電,不但有洗衣機,還有電視機和沙發,以前每家每户都沒有廁所,現在為我們每家都修建了廁所,很是方便,國家的政策好啊,大力扶持我們”。當我踏上返回學校的路,一路上看到的是人們温暖的笑容,年輕的孩子們在上學的路上,看見我們的車輛都向我們敬禮表示他們的感謝。車漸漸走遠,而我的腦海裏留下的是他們對於脱貧攻堅的美好期許。

扶貧之後,我看到的是朝氣蓬勃的祖國大地。黨的十八大以來,涼山州脱貧攻堅取得了重大成果。人們都歡快地背起自己的行李搬到新的安置點,隨着精準扶貧的持續進行,陸陸續續有貧困縣摘帽,涼山州作為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17個縣市中有11個民族聚居縣為深度貧困縣。目前,全州已累計退出貧困村1772個、減貧人口80.14萬人,2020年涼山州對脱貧攻堅戰發起總攻,將實現最後7個貧困縣摘帽、300個貧困村退出、17.8萬貧困人口脱貧的目標任務。如今的涼山州羣眾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提高,區域性整體貧困落後面貌顯著改善,不久之後,貧困落後的涼山州就能實現社會經濟文明的時代跨越。

2020駐村扶貧故事徵文篇二

“能夠被組織選派為駐村扶貧第一書記,我感到非常榮幸,更知肩上責任重大,雖説對於農村工作沒太多經驗,但我相信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就一定能把駐村幫扶工作做好!”她叫鄭倩,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寶飛鎮政府工作人員,2019年12月被組織委以重任,擔任水晶村駐村幫扶第一書記,村民們習慣稱她為“小丫頭”書記。履職以來,她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嚴守紀律,紮實工作,團結村“兩委”一班人,克難奮進,水晶村的脱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小丫頭”書記收穫了實實在在的大業績。

踐諾於民,“小丫頭”就是最美綻放的“鏗鏘玫瑰”。青春不息,奮鬥不止,風華正茂卻紮根農村。自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小丫頭”書記走村入户瞭解村民基本情況,特別是對貧困户的家庭生活現狀、致貧原因、幫扶措施進行了認認真真的分析研判,進一步細化幫扶方案,一件一件抓落實,用心用情用力幫助貧困羣眾解決就業、教育、醫療等實際問題。某一天,“小丫頭”書記去看望貧困户,路途中因道路施工,挖斷了部分道路,一時半會兒無法通行。但想着自己已與貧困户約好,在眾人都在勸返的情況下,她還是選擇用挖掘機把自己託運過去,按時赴約。“在崗一分鐘,幹好六十秒。”行走在鄉村的廣闊天地,在決戰脱貧攻堅的道路上,“小丫頭”書記始終做到與村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團結奮鬥,以實幹的汗水踐行履職為民的鏗鏘承諾。

紓困於民,“小丫頭”就是温暖貼心的“本家親人”。“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小丫頭”書記喜歡和村裏的羣眾拉家常,以便在與民零距離接觸中傾聽民心,瞭解民意。“助民紓困不在於做多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在把人民羣眾關心的一件件小事辦實辦好!”她是這麼説的,更是這麼做的。水晶村一組貧困户户主身患精神一級殘疾,還時有腦膜瘤後遺症導致的癲癇症,因女兒、女婿在成都務工,為方便就醫和子女照顧,一家人都在成都。在幫扶過程中,“小丫頭”書記都是通過電話瞭解相關情況。今年5月,其家屬反映進行了殘疾等級評定,但未領到殘疾證,“小丫頭”書記了解到相關情況後,協同水晶村副書記聯繫了殘聯協會,協助辦理了殘疾人護理補貼手續和殘疾證。事後,貧困户家人通過電話感謝“小丫頭”書記説道:“鄭書記,遇到你這樣有情有義的‘第一書記’,讓我們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您就是我們家最親的人!”

增收於民,“小丫頭”就是百計千方的“脱貧謀士”。村子富不富,全靠“領頭羊”。在帶領人民羣眾致富的道路上,不僅需要廣大黨員幹部紮根羣眾,默默奮鬥,還需要廣大黨員幹部積極學習新思路、新方法,更好地結合本地實際探索致富“祕方”。在水晶村,“小丫頭”書記是村民心中名副其實的“脱貧謀士”。到村履職以後,她通過挨家挨户的走訪調研瞭解到,水晶村適合種植柑橘。但種植技術卻是產業發展的短板,用極度薄弱來形容都不為過。村裏留在家的基本都是老人,因柑橘種植管理技術不行,每年產量並不大。“小丫頭”書記結合水晶村實際,立足“以產業振興帶動脱貧攻堅,促進羣眾增收”,確定幫扶項目,制定幫扶措施。為了讓村民學會先進的種植技術還邀請專家來為村民現場授課,讓村民直觀地學會了種植的“小偏方”。在“小丫頭”書記的帶動下,水晶村的產業規模有了質的改變,村民收入增加了,日子得更有盼頭、更有勁頭!

2020駐村扶貧故事徵文篇三

2019年11月,張斌主動向寧夏中衞市沙坡頭區人民醫院請纓下沉一線,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時刻牢記組織的信任和囑託,恪盡職守,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當祖國需要我的時候,必然挺身而出”的決心,贏得了金沙村羣眾的信任與尊重。

動員羣眾農閒時節外出“淘金”

扶貧工作繁重而複雜,想要更好地解決問題,首先要了解建檔立卡户的詳細情況。駐村後,他馬不停蹄地入户走訪,深入瞭解困難羣眾的生活狀況,雖然之前沒有接觸過村級工作,但30歲出頭的張斌幹起駐村工作角色適應得很快,他根據實際情況,為村裏的每一户建檔立卡户制定了發展計劃。積極對接幫扶單位,爭取資金,及時兑付各類扶貧資金。同時,鼓勵羣眾在農閒時節外出務工,讓羣眾農閒時節忙“淘金”,積極協調用工企業,組織羣眾參觀企業,梳理適合金沙村務工人員的崗位,共輸出勞動力686人,其中省外務工211人,省內務工475人。

為特色農產品銷售插上“e”翅膀

為把村裏的特色農產品推銷出去,提高羣眾種植、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張斌積極尋找銷路和市場。他充分利用扶貧電商平台,鼓勵建檔立卡户將特色產品通過直播平台進行銷售,從開始的一月銷售一兩件產品,到現在日交易額突破500元以上,大大激發了羣眾的積極性。隨着電商生意的日漸紅火,張斌開始謀劃,通過調研、考察,他對金沙村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進行了整體規劃,指出了思路和發展方向,着力推進電子商務與農業、服務業等線下產業深度融合。在張斌的力推下,黃河奇石、蜂蜜、胡麻油、蕎麥麪等產品已成為直播間粉絲的鐘愛,自2019年7月至今,直播平台已交易銷售40萬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知之不難,行之不易。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金沙村的寧靜祥和,張斌主動放棄休假,大年八年級便趕赴金沙村和村幹部一起部署防控工作。他時刻謹記防控疫情是責任,更是使命,在他的號召下,金沙村4名黨員主動投入疫情防控,5名黨員為抗擊疫情捐贈物資,通過黨員帶動引領,9名羣眾志願加入抗擊疫情的隊伍。在他的統一指揮調度下,全村黨員幹部張貼疫情防控海報50餘張、懸掛橫幅8條、發放疫情預防宣傳單400餘張,全面摸排4次。消毒檢查站防疫物資有限,他儘自己所能聯繫防疫物資,不給上級黨委政府加負擔,連續最長值班時間長達36小時。一件件、一樁樁,就這樣點點滴滴、默默無聞地守護着金沙村。

羣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金沙村的村民發現,去年還略顯青澀稚嫩的張斌,經過駐村工作的淬鍊,變得成熟穩重,看不到一點“85後”的痕跡。作為扶貧路上的生力軍,張斌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用奮鬥擦亮了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2020駐村扶貧故事徵文篇四

“文書記好”“文書記早”“文書記吃了嗎”“文書記這又去看望誰啊”,在河南省武陟縣南歸善村的村頭巷尾,村民們熱情的問候聲此起彼伏。入户走訪、詢問近況、為民辦事,這是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文成幾乎每天必做的功課。“有事找文書記”,已經成為南歸善村村民的內心選擇。

2016年的小董鄉南歸善村是縣裏有名的省級貧困村,村內道路坑窪不平、垃圾圍村、污水遍地。而村委會門口的一畝三分地同樣也是荒草叢生。這一切的改變發生在8月縣應急管理局文成同志進村擔任第一書記後。

用心凝聚人心

剛來的那段時間,看着道路泥濘難行、一入夜便漆黑一片的落後村莊,文成晚上總是失眠,不斷地探尋、否定、糾結,幾乎到了絕望和放棄的邊沿。最讓他顧慮的,倒不是艱苦的條件,而是能否把扶貧工作做好。

踏上南歸善村的土地,文成就激勵自己“住進了南歸善村,我就是南歸善人。我要用雙腳丈量南歸善村的每一寸土地,讓黨的陽光照進南歸善村每一個貧困户的心中。”當天晚上就迫不及待把村幹部召集到一起,瞭解基本情況。接下來的幾天,他主動對接鄉里包村幹部、村裏包片幹部,走遍全村142户,瞭解貧困户的第一手資料,有關情況記滿了4個筆記本。在駐村的日日夜夜裏,他吃住在村委會,放下架子從羣眾中學、靜下心來跟村兩委幹部學,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户、深入羣眾,時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實心誠意和他們“掏心窩子”。顧了大家,難免要舍小家。對於步入不惑之年的他來講,父母年事已高,孩子年紀尚幼。他把感情傳遞給百姓,卻把寂寞留給了家人。

用情解決難題

村民對“兩委”幹部如果不信任,那工作就難以開展。建強基層組織是第一書記的首要職責。文書記從抓黨建強班子入手,堅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明確梳理班子分工,定人、定責、定目標,將村“兩委”幹部值班時間、聯繫方式公開上牆,方便羣眾諮詢辦理各類事務。同時,堅持和黨員幹部一道學習政策法規,探討農村科技,讓羣眾對村“兩委”班子有了理解、信任和支持上的轉變,整體戰鬥力明顯增強。

基礎設施落後問題不解決,全面脱貧、全面小康就是一句空話。文成多方整合資金去修路,天天出現在施工現場,從開始修路,到鋪設砂礫石,他自己帶頭幹,帶領大家一起幹,不怕髒、不怕累,每天身上都沾滿了泥土。村裏的路修好了,一舉告別了“晴天風沙撲面,雨天泥濘難行”的歷史。全村羣眾歡欣雀躍,奔走相告:這個書記真了不起,把村裏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來辦,把老百姓的困難始終放在自己心上!

用智引導鄉親

基礎設施好起來了,如何讓羣眾“腰包”鼓起來,就成了文成考慮最多的問題。他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村幹部制定好發展規劃和扶貧計劃,協調人社部門開展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使得村裏缺技術的貧困户都種植起了食用菌。

同時,依託產業扶貧車間帶貧模式大量吸納貧困户創業。一進村北頭,你就可以聽見扶貧產業基地新奇紙製品廠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生產如火如荼,一派繁忙景象。“像我一樣在這裏務工的貧困户還有十幾個人,我們不出村,啥也不耽擱,每月能收入一千多”,在這裏務工的貧困户雒知青一邊説,一邊豎起了大拇指。

2018年南歸善村實現了全村摘帽。現在,路寬了,燈亮了,再加上天天晚上在廣場上跳舞鍛鍊的村民們,周圍其他村的羣眾都説南歸善村人真幸福。而原先荒草叢生的一畝三分也見證了文書記的扶貧人生,變得生機勃勃、鬱鬱葱葱。

“要幹,就必須真心實意、腳踏實地多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辦管長遠的事,才能不負組織,不負人民,不負初心。”4年的考驗,620位村民的驗證,事實證明,他這麼説了,也真正這麼做了。

自2015年起,全縣共選派駐村第一書記百餘人,作為抓黨建促脱貧的先鋒隊伍,他們義無反顧地奮戰在脱貧工作第一線,守護着自己的“一畝三分田”默默奉獻、艱辛付出。一生中有幸實打實地帶領老百姓脱貧致富,改變一個村貧窮落後的面貌,多年後回憶起來必定會倍感難忘和自豪。有了他們,相信這場脱貧攻堅戰一定能高質量地如期完成。

2020駐村扶貧故事徵文篇五

大羅村地處重慶市綦江區南部打通鎮海拔1200米的高寒山丘深處,由於氣候惡劣、信息閉塞、交通不便,2014年被定為重慶市市級貧困村。2018年8月封茜離開尚在哺乳期的女兒到大羅村擔任第一書記,看到村民過着養只雞好買繭、養頭牛好耕地、養頭豬好過年的拮据生活,她給自己立下了軍令狀:“兩年之內,一定要讓大羅村羣眾過上好日子!”

因地制宜,紅土裏“挖”出“金疙瘩”。“想要真正過上好日子,一定要有自己的產業。”來到大羅村的第一天,封茜這樣對村裏的幹部説道。從此以後,大羅村陡峭的山路上總能看到封茜考察大羅村環境的瘦小背影。“封書記來到大羅村之後,每天爬坡過坎,一心想着給村裏找到一條產業發展的好路子,大家都説來了個好書記。”大羅村駐村工作隊員朱達雄説道。

星光不負趕路人,在封茜的帶領下,村裏發現將高山水稻實現規模化種植是一條好路子,確定方向後,封茜三天兩頭到市裏找專家來到大羅現場勘考。經過科學分析發現,大羅村海拔高,空氣環境優良,含負氧離子極高,村內有紅花一二庫,梅家溝水庫水源充足,加之土質大部分是紫紅泥,含鐵鋅硒等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可以依託種植紫紅泥大米打造出特色產業品牌。

經村支兩委研究,並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同意按照村黨總支+合作社+農户的種植模式種植紫紅泥優質大米。為了打響品牌,大羅村採取統一購種、統一指導、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形式,保證米質優良,定價合理。

2018年大羅村成立梅家溝水稻種植股份合作社,成功註冊“紫紅泥”水稻商標。2019年大羅村種植“紫紅泥”水稻500畝,售出40000斤,收入18萬元,村集體盈利17000元。今年已擴種至1000畝,實現26户建卡貧困户利益聯結全覆蓋。不僅如此,大羅村還將試種100畝糯高粱與高山蘿蔔套種,採用合作社+大户+農户的模式,更好地發揮經濟效益惠及廣大種植户。現在,大羅村“紫紅泥”優質大米已經成了當地市場上小有名氣的暢銷品牌。

因需而動,山溝裏“挖”出“通暢路”。看到紫紅泥大米的銷路打開了,封茜卻又犯了愁。村裏的入户便道一直沒有全覆蓋,有的村民修房子的建築材料全靠馬拉人抬,極其不便,而且要修路就得佔地,土地都是村民的命根子,為了説通村民同意修路,封茜每天到村民家裏做思想工作,給大家講道理、談發展、謀變化、調糾紛,經過一個月多的努力,終於讓大家同意了修路。

封茜帶領村幹部根據現有道路建設情況,充分利用中央扶貧的政策資金,整合集體資源,積極爭取政策。2019年硬化公路8公里,硬化人行便道32公里,逐步實現了公路硬化全覆蓋、人行便道户户通。

大羅村村民馬興華説:“以前去趕場早上5點就要出門,現在路修好了,半個小時就能到鎮上,修房子大卡車把東西直接就運到門口,方便得很”。

因户施策,蜂巢裏“挖”出“致富經”。為了幫助村裏的貧困户穩定增收,封茜帶領村裏的駐村工作隊員到處學習好經驗、好做法,發揮貧困羣眾自身優勢發展產業,幫助貧困羣眾實現“脱貧致富”夢。

“養蜂是一個好項目,不佔地、不用糧,無污染、無公害,是個致富的好路子。”封茜到貧困羣眾趙立強家中宣傳養蜂致富的好處,普及蜜蜂養殖知識,不久蜂蜜養殖產業就在趙立強家中落地生根。

2018年以來,貧困羣眾趙立強利用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將蜜蜂養殖規模擴大到60羣,新建400平米家庭農場,產業補助從500元增長到25000元,人均收入從3500元增長到10607元。同時,趙立強還通過“產業託養”分紅模式幫助3户貧困户增收致富。

“今年蜂蜜特別好,吃起來特別甜,就跟我們的日子一樣越過越甜。”區領導視察趙立強的蜜蜂養殖園時他笑着説道。

封茜來到大羅村兩年以來,幫助村民發展了產業,修好了道路,增加了收入,全村26户貧困户全部實現穩定脱貧,集體經濟銷售額突破20萬元。她不僅將大羅村的山水印在了腳步裏,更把這段駐村的寶貴經歷刻在了生命裏。問起駐村工作的感受時,她動情地説道:“駐村兩年以來,一直缺少了給家人的陪伴,讓我非常內疚,但是看到村裏人的日子越過越好,我覺得一切都值。”

2020駐村扶貧故事徵文_我的扶貧故事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