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我的扶貧故事主題徵文新版多篇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4.52K

2020我的扶貧故事主題徵文新版多篇

大家知道嗎?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扶貧脱困,是民心工程更是良心工程,需要全民共識和上下聯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0我的扶貧故事主題徵文最新5篇,以供大家參考,我們共同閲讀吧!

我的扶貧故事主題徵文(一)

春去夏來,遠處羣山蒼翠,煙霧環繞,道路兩旁樹木葱葱郁郁,遍地松香沁入心扉,欣賞着山裏的景,聽着山間的鳥鳴聲,走在這條再熟悉不過的扶貧路上,不禁感歎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從2019年10月18日接手扶貧工作到今天已214天了,回顧這214天扶貧路上的點點滴滴,一樁樁暖心故事歷歷在目。

真誠以對消除初次見面的陌生感

2019年10月18日上午陰雨綿綿,山間的空氣格外清新,山上的路不好走,同事開車經過一個又一個急彎,快接近山頂的時候,車停在了路旁,我們又步行了10分鐘到杜大叔、文阿姨家中。記得初次見面時,杜大叔正在自家院子旁邊的菜地忙活,見我們來了,他放下手中的活,邀請我們進屋。“杜大叔、文阿姨,我因為工作調整,現在由我同事接替我的幫扶工作,小劉是你們新的幫扶人。”同事向他們介紹我。我微笑着站在旁邊,心裏很忐忑,我一邊伸出手和他們握手,一邊説道“杜大叔、文阿姨,你們以後就叫我小劉吧,以後我會經常來看望你們,你們記一下我的電話,有什麼困難可以跟我説,我會盡我所能幫助你們”。杜叔叔先是驚訝,然後搓了搓手上的泥,不好意思地伸出手,説道:“我的手髒得很”,為了消除他的顧慮,我連忙説道:“勞動的雙手最美麗,勞動人民最光榮,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娃娃”。兩個老人笑了,笑得像小孩兒一樣開心,這一刻,我們打破了初次見面的生澀尷尬。他們開始坐下來給我介紹他們家的情況,交談中我瞭解了他們家庭人員情況、收入來源、吃穿住用的困難、生產生活情況等。從他們臉上始終掛着笑容,我知道,今天的初次見面是成功的,我和杜大叔、文阿姨的初次見面在誠心的交談中陌生感已逐漸消除。

用心以情拉近我與穆奶奶之間心的距離

去年,穆奶奶摔了一跤,送到醫院治療,病情有了好轉,但卻無法下牀走動,電話裏得知這個消息,我買一些營養品去看望她,告訴她一定要好好養病,醫療費是可以報銷一部分的,要放寬心,有困難告訴我。她有點感動得望着我,費力説道,“謝謝你了”,然後伸出手來拉着我的手,她的手很瘦弱嬌小,也有些粗糙,突然間無限的心疼湧上心頭。我握緊她的手,安慰她不要擔心,一定會好起來的,她沒有説話,眼眶有點濕潤。

後來她出院了,我去她家中看望她,她躺在牀上,人也消瘦了很多,她的後輩告訴我,穆奶奶現在生活沒辦法自理,需要人24小時照顧。我很擔心她,考慮到穆奶奶行動不便,我幾乎每週都去看望她,幫她打掃打掃衞生,收拾收拾屋子,讓她有一個乾淨的生活環境。為了消除她的無聊,我常常和她聊一聊我生活中的趣事,她聽得很認真,也跟我分享她年輕時候的故事,臉上總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穆奶奶終究沒有熬過去年寒冷的冬季,我很難過,作為幫扶人,我還沒有為她做更多事,這位慈祥的老人就走了。她的後輩説,穆奶奶時常唸叨説喜歡我陪她聊天説話,我感到些許的安慰。雖然我們的相處只要短短的兩個月,但是每次我去看望她,她都格外開心,我感受了到她對我的喜歡和信任。

用實際行動得到馮大叔認可

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扶貧工作,做到防疫不忘扶貧,我幾乎每隔兩天就要給貧困户通話訪問,宣傳防疫知識,瞭解他們近期的生活情況和困難。馮大叔一家很着急,他在外地工作,他的工資收入是整個家庭主要的經濟來源。為了幫助馮大叔順利復工,在確定好復工時間後,我第一時間帶他做好健康檢查,辦理好健康證,聯繫車輛。他走那天,我送給他一袋口罩和一瓶酒精消毒液,叮囑他路上注意安全,千萬要做好防疫措施,他很感激地説道,“小劉,你辛苦了,我能這麼快出去打工掙錢,多虧了你跑前跑後幫忙”。這一刻,我的工作得到了認可,即使是辛苦一點也是值得的。

在這214天的扶貧路上,我與貧困户從陌生到熟悉再到交心,我用真心真情親近他們、融入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我收穫了他們的笑容,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理解和認可……這些點點滴滴讓我感動,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身上的責任和使命,我的扶貧之路還未結束,暖心故事還要繼續……

我的扶貧故事主題徵文(二)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過濃密的樹林,喚醒了浙江常山縣大橋頭鄉樟山村的黎明,村幹部早早便帶着我走訪瞭解_各貧困低收入的農户情況。這個全鄉貧困户最多、條件最艱苦的村,卻讓我迅速融入脱貧攻堅戰鬥中。在樟山村扶貧脱貧的日子裏,有許許多多的小故事,讓我回想起來仍然感動不已。

“姐姐,快來看看我的新家”

進村的路上,一輛破舊的自行車橫在路中,一個小孩和一個老人正在整理枯柴。看到我們的車進來,小男孩立馬把車拉到一邊,怯生生地看着我們説了句“對不起”。這是我與村裏低保户小南的第一次見面,有禮貌,便是我對這個小男孩的第一印象。在村幹部的介紹下,我才知道,不遠處山坡上那座破舊的泥瓦房便是這爺孫倆的家。這樣一座年久失修、四處漏水的房子,連翻新價值都沒有,怎麼能住人?為解決小南的困境,我們迅速聯繫團縣委、陽光志願者協會等部門,協商幫助小南建造一座新房子。項目籌款、土地審批、落地開工到竣工,歷時一年半,這座凝聚着無私關愛和共同努力的温暖之家終於完成。今年六一兒童節,我們帶着慰問品慶祝爺孫倆搬進新家,“姐姐姐姐,你快來看看我的房間,好亮啊,還有新桌子新牀……”小南開心的樣子讓我們都由衷欣慰。

“我想可以退出低保,留給更需要的人”

“小周,我這樣有穩定收入了,明年想着可以退出低保了,到時候你幫忙留意一下,麻煩你們了。”工作落實後的段阿姨給我打來一個電話,聽筒也掩飾不了段阿姨的喜悦。

段阿姨也是樟山村的村民,離異後無房,獨自帶着一個讀國小的兒子,還要照顧家裏近九十歲的雙親,縣城村裏兩頭跑,幾乎沒有完整時間工作。在瞭解這一情況後,我立即想到了村裏的來料加工企業,工作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十分符合段阿姨的現狀。與段阿姨一商量之後,我和村幹部立即“牽線”,讓雙方能面對面交談了解工作,解除了段阿姨不敢跨出家門的後顧之憂。找到工作後的段阿姨明顯有了奔頭,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她還主動向周邊的農户介紹來料加工,讓更多賦閒在家的人都能參加工作。段阿姨的舉動,不僅給思想貧困者樹立了一個標杆,更為脱貧攻堅注入了精神動力,激勵着更多的困難羣眾不等不靠地戰鬥在脱貧攻堅的戰場上,走上自立自強的脱貧致富路。

扶貧不是一條簡單的路,低收入農户家就是我們平時去得最多的地方。除了瞭解貧困户家庭各方面的基本情況外,我們也與貧困户建立起了感情,這感情中,有同情、有關愛、有鼓勵……雖然我們身上的皮膚變黑變皺了,但肚子裏的貨變得更多了;雖然和家人的距離變遠了,但和老百姓的距離更近了,這便是我們一路前行最有力的支撐。

我的扶貧故事主題徵文(三)

我自選派到西窯村任第一書記已4個多月。幾個月來,通過對村集體資產清算和一家一户的走訪,發現西窯村集體資產,除了一棟二層樓的辦公樓外,一無所有;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由此產生大批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貧困户中有智障的,有殘疾的,有年老多病的、有身患絕症的、有渴望走出困境的,這些更加驅使我用心用情去幫扶他們。

目前,西窯村主要是通過教育扶貧、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慢性病門診醫療、大病保險、新農合和新農保等政策,支撐這一弱勢羣體在温保線上。精準施策,必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必須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提供更加精準、完善的扶貧措施強化落實。如何用好用活扶貧政策,發展村集體經濟,助推貧困户發展自主產業,讓貧困户更好地享受到黨的惠農政策和扶貧開發的陽光雨露,使我陷入深深地沉思……。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必須要有“第一桶金”,我們要充分用好惠農政策,用活扶貧政策,整合扶貧資金,發展集體經濟。一是積極爭取產業扶貧項目資金。如:種植優質稻、雷竹、茶油、花卉苗木,養殖稻田魚、稻田蝦等項目,爭取項目資金。二是通過流轉土地的方式,從村民手中盤活荒山、荒地,用於企業發展旅遊、民宿和農業,收取服務管理費。三是爭取增減掛鈎項目,通過土地復耕,獲得收益,旱田每畝補助5萬元,水田每畝補助7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四是通過貧困户小額貸款,整合資金。比如:有20户貧困户,每户可以免息貸款5萬元,共計可貸款100萬,用於發展集體經濟。五是通過村裏在外經商的鄉賢募捐資金,發展集體經濟。

根據當地特色農業、民宿和旅遊資源,引進大型公司企業,以土地入股和帶動貧困户就業的方式,發展特色農業、開發旅遊、民宿項目,增加村集體經濟。一是發展優質稻種植項目。同實力雄厚的農業開發公司合作,大面積種植優質稻。二是發展旅遊、民宿項目。利用農村山清水秀、天然氧吧的資源稟賦,引進大型旅遊發展企業,開發旅遊民宿項目,同時,還可以帶動當地餐飲業,為村民增加收益,形成良性循環。三是開設廣告公司。同市裏的大型廣告公司合作,在鎮裏開設廣告公司,將鎮政府和各部門各單位的打印廣告業務向廣告公司傾斜,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選擇就地就近就業的發展項目。

目前,村裏許多貧困户和農户都想發展自主產業,主要是因為一沒有資金,二沒有技術,三沒有勞力,而擱淺。不少村民和貧困户都單獨找我談過,想發展自主產業的事。有的想種植茶油、有的想種植白芨、有的想種植樹苗。鑑於這種情況,我左思右想,如果能使他們合作抱團取暖,這個問題就解決了。貧困户主要是既沒技術,又沒勞動力,村民既有技術,又有勞動力,但苦於沒有資金,想發展自主產業很難。如果貧困户用5萬元的小額貸款,同有技術和勞動力的兄弟或親戚合作,發展自主產業,抱團取暖,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我們要從內心深處懷着對弱勢羣眾的關愛,宣傳扶貧政策,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和未來的規劃。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把貧困羣眾當作親友,傾聽他們的訴求和想法,設身處地的謀劃、實事求是的規劃,保護他們的脱貧願望和發展生產的積極性。組織上選派我們扶貧,我們不能以脱貧為目的,而要以此次扶貧為契機,在政策“脱奶”之前,培養貧困户生存技能,增強貧困户內生動力,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自主產業,鞏固脱貧成果,使貧困户成為致富能手。有沒有用心用情幫扶,羣眾是有感覺的;有沒有將工作落在實處,羣眾是看在眼裏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情幫扶,扶貧工作才會取得實效,更會體現出幫扶幹部的自我價值。

我的扶貧故事主題徵文(四)

2014年初,年近五旬的我被選派到距離縣城最南端的正陽鎮張家壩村,擔任由三個部門組成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長,今年,兼任了這個當年整村脱貧的村支部第一書記。

我自覺地把駐村扶貧作為自己又一次學習和實踐的機遇,虛心向鎮村幹部請教,全村81個貧困户199人,我一本清冊,在關中平原長大、眼睛高度近視的我,為此扭腳、摔跤成了家常便飯。今年9月,為探尋產業路源,我和鎮村幹部翻山越嶺暴走60餘公里,腳頸韌帶拉傷,利用中秋三天假,在縣醫院簡單處理打了三天針後,立馬返回“戰場”。

在局黨組的重視下,我局連續三年上門為村舉辦烹飪、茶葉、畜牧養殖技能培訓並贈送豬仔、雞苗提高百姓產業增收,開展大型職介助推勞務脱貧,扶持開辦社區工廠帶動創業就業,夯牢29名幹部“一對一”結“親”幫扶。我先後為貧困户捐款4000餘元,動員親朋好友捐衣物百餘件;得知貧困户孩子和自己孩子在西安同一所大學上學,每次都一塊兒看望;看到搬進“交鑰匙”新房的弱智孤兒寡母沒有像樣的新牀,我將自己的棕牀送給她們,並幫其支好、鋪好。

我充分發揮當過教師、從事過法律、愛好寫作的優勢,帶頭為村民講黨課、普及法律、宣傳好人好事,採寫的《深山結遠親》《“草甸老帥哥”》《部長入户查實情》《今天是個好日子》《山村鞭炮聲》《唱支山歌給黨聽》《揚帆遠航正當時》等稿件,刊發後產生較大影響,對宣傳正陽、鼓舞士氣起到了積極作用,與鎮村幹部探索的“黨建引領、平台展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親屬贍養、七大會戰”等做法,被各級媒體宣傳推廣。

通過脱貧攻堅戰役的洗禮,我的感受是——共產黨員就是講奉獻!沒有落後的羣眾,只有素質不高的幹部。我越發欽佩比“芝麻官兒”還小得多的最基層幹部,更對直接和土地打交道的農民“伯伯”油然而生敬意。人説“長征是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鎮村幹部把黨的惠民政策落實到千家萬户,他們就是現代紅軍,就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忠實踐行者;百姓積極行動,以幹克難,脱貧致富,他們就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打贏脱貧攻堅戰,上級重視、科學決策、鎮村落實、幹部樂幫、村民勤幹是關鍵,自己不過做到了心靜下來、身沉下去,真情實意幫扶,一絲不苟落實,在工作中,我還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鍛鍊。看到張伯李嬸搬進了新房,趙哥孫嫂家又添了豬仔兒,各家各户通了水泥路、接了自來水、網絡全覆蓋,農家小院户户成了別緻景點,人均收入翻了好幾倍,我同他們一樣興奮、自豪、有成就,百姓把對黨、對組織、對鎮村幹部和幫包“親戚”的愛戴和感激,都聚集到了我這個與他們朝夕相處的“第一書記”身上,一句“這個幹部好!”和一聲聲親切稱呼“王書記”,我百感交集,自知有愧。

回想駐村的日日夜夜,我有過欣喜、激動、徘徊、沮喪,但不管怎樣,信念支撐着我,我累,我願意,我快樂,我幸福,我值得!我將倍加珍惜這段難得經歷,牢記宗旨,永遠奮戰在脱貧攻堅的“長征”路上。

我的扶貧故事主題徵文(五)

為全面檢驗各地脱貧攻堅突出問題的整改成效,進一步核實準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户基本情況,我省開展了大學生“情牽扶貧攻堅”主題實踐活動。我校積極響應號召,派出56支隊伍,對湘西保靖,永順兩縣進行扶貧調查。

我在劉國華書記的帶領下,參與了所屬保靖縣的塗壩村,堯洞村,仙仁村,三村的扶貧攻堅情況調研。

備註:環境與資源學院委派劉國華書記,李曉鷹老師,章壯宇老師帶領六位同學,分成三個小組進行調研。遺憾的是我們小組和另兩個小組不在一個鄉鎮。

一、基本情況

沿着彎曲的盤山路,隨着車子的因為道路不平而產生的抖動,我們穿過黃塵,來到了塗壩村。

這個村算是在偏遠的山裏邊,來的路上便感受到了山路的兇險。村裏的山路不算寬,會車的時候讓行都不方便;彎道很是刁鑽,不是本地的師傅可能也開不進來,幸好近兩年公路得到了硬化,更好走些了。村裏水電基本都有了,但由於合併了村,總的來説居民的分佈較為分散,山上山下的村民聯繫應該不是很多。

第二個村是堯洞村,這裏情況好些,靠近一條新修的公路,但到户的道路卻沒有上個村好。居民們也住的相對集中,村裏的商品銷售點更大,還有了一些小吃攤點。

第三個村是仙仁村,那裏真的是大山深處。這裏的住户相對散落,人口也沒有上兩個村多,電都有普及了。縣扶貧辦在這裏駐村,但真的是太偏遠了,什麼都不方便。

總的來説,初次來到少數民族聚居地,並沒有傳説中的那麼有民族氣息。那些陳舊的木房子雖然是我以前沒見到過的,但讓我感受更多的是貧困。

我們在村幹部帶領下一家家地走訪。幾乎在家的都是些老人小孩在家裏,老的身形襤褸,手拿木棍,背上揹着大竹簍;小的有些光着臂膀,皮膚被曬得黝黑到處亂躥。房屋都是木板房,多數是老房子了,有的甚至已經歪歪斜斜。他們簡單的種些農作物——玉米,水稻,但收穫就不方便了,要肩扛手提,而道路崎嶇不平。每天忙的是莊稼的護理,家禽家畜的好壞,那些貧困户家裏勞動力又少,收入微薄。

但讓人欣喜的是,每個駐村幹部都很負責,大家都對扶貧工作比較滿意。像塗壩村的駐村幹部,從與老百姓交流來看,大家都很感激他;仙仁村的一個縣扶貧辦幹部,更是能説出每一户的家庭情況。雖然基層工作很難做,但他們都在堅持,他們戰鬥在扶貧攻堅的一線上,他們是扶貧工作的中流砥柱。

備註:塗壩村駐村幹部王世華,堯洞村的駐村幹部彭圖羅,仙仁村的駐村幹部周光明、田花。

二、感想

這次實踐活動真的很有意義,很榮幸能夠參與其中。

我也是農村出生,明白農村生活的艱苦。但和他們比起來,我的家鄉真不能説貧困。我居住的小鎮,可能只有在十年前才有那樣灰塵漫天的公路。在我們這裏還是可以看到很多年輕人,他們在建設家鄉,老人也基本不用幹重活。保靖的貧困村不一樣,他們的一些老人仍要做着一些繁重的農活;小孩子無人管教,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對於他們來説,我是幸福的。應當要做的,是把握現在的條件,努力拼搏,為社會和國家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對於這種情況,希望能有更多人去關注湘西貧困地區,去給它帶來着長久的發展。別人的幫助都是次要的,自己還是要想辦法脱貧。“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老一輩沒有可能那個動力去脱貧,但是年輕一輩還是要努力擺脱貧困,同時要讓他們對家鄉有深厚的感情。這裏面文化教育就顯得很重要了,要把年輕一輩的奮鬥精神激發出來,以他們對家鄉的感情為紐帶,以自身的文化知識和技能素養為基礎,帶動家鄉的發展。政府應該努力給他們搭建平台,不能讓有志之士有心而無力。當地的教育問題很突出,好多扶貧公式牌上都有關於上學而導致貧困的原因。

政府的政策是好的,但不懂得感恩的人會把它當作理所當然,這樣的效果就會消極了。如果有人把政府當兒子,吃住都靠政府,有問題就找政府,而不是自己去努力解決了,那扶貧工作還有什麼意義啊。所以,在為百姓謀福利的時候,也要説清楚政府為他們做的事,這些事,是為了建設國家,但不是理所當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希望我國所有的貧困地區都能在黨的帶領下脱貧,致富!

2020我的扶貧故事主題徵文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