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駐村幹部扶貧二三事心得感想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5W

駐村幹部扶貧二三事心得感想多篇由本站會員“睏乏”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駐村幹部扶貧二三事心得感想多篇

剛剛畢業的我原以為“上面千根線,底下一根針”,只要處理好針與線的關係,基層工作能有多繁雜?“脱貧脱困脱俗氣,扶貧扶志扶精神”,只要能將輸血變造血,扶貧工作能有多麻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駐村幹部扶貧二三事心得感想5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駐村幹部扶貧二三事心得感想範文一

時光如水、歲月如梭,從2017年春至今我已經在扶貧道路上行走了三年。在這“漫漫”扶貧路上,我感受着他們的喜怒哀樂,在這其中我有困惑、有苦惱、有退縮,但更有成長中的堅定、挫折中的奮進、收穫中的喜悦。

吳奶奶哭了

“盼盼,我和你宋爺爺在橋頭公交車站,您趕緊來,有急事。”接到電話後,我立刻放下手裏工作,駕車直奔橋頭。“吳奶奶這是有啥事呢?都跟奶奶説幾遍了,我不叫盼盼,可是奶奶就是喜歡這樣叫我,叫就叫吧,奶奶開心就行。”我心裏嘀咕着。

上一次見老倆口還是前幾天,因為走親戚的原因錯過了村裏安排的統一體檢,75歲的宋爺爺和74歲的吳奶奶拿着村醫給的體檢項目單為如何去醫院而犯難,得知這個消息,我趕緊給奶奶打電話,讓她彆着急,我主動請纓週六去給她們當司機。體檢那天領着他們去各個科室檢查,可是給我累了一頭汗。做心電圖的時候,宋爺爺身體不便脱衣、脱鞋,我正想蹲下來抬着護士一起弄,吳奶奶一把給我拉過去,説“你爺爺衣服鞋子不乾淨,我來弄”,我心想這哪成呀,還得彎腰拱背,我就給奶奶扶板凳上了。脱鞋、捋褲腳、捋上衣,當我看到骨瘦如柴的爺爺笑着連對我説“謝謝,謝謝”時,霎時我的心裏一震、鼻頭一酸。

不一會,我就到了橋頭。我慌張地趕緊跑到老倆口跟前,老倆口卻笑眯眯地看着我,我心裏一陣納悶。這時候吳奶奶小心翼翼地跟我説:“盼盼,我給你帶了好東西哦,你看。”我朝着地上瞥了一眼,一個塑料袋和一個大酒盒。“這盒子是我跟你宋爺爺攢了半個多月的雞蛋一直沒捨得吃,那個袋子是我自己養的老母雞,早晨五點多鐘去現宰的呢,可新鮮呢!”完了,這咋辦,我心裏想着,10秒後我理性地跟説“奶奶,謝謝您呀!這個我不能收呀,我是您的幫扶人,收您的東西,您不就成我的幫扶人了嘛,您拿回去自己吃,把身體養得棒棒噠。”我以為,我的回答足夠滿分了,誰知道,這時候奶奶竟然因為我的話哭了,“你拿着,我不跟別人説,聽話。”這可咋辦,這可咋辦……收下,違反工作紀律;不收,讓老兩口傷心。內心矛盾的我,也在馬路邊上急哭了。堅決不能拿,這是原則問題。我又最後一次婉拒了奶奶,奶奶失望地低着頭説,“這是我跟你爺爺早上五點多鐘起牀,轉了兩班車,坐了三個多小時車才到這裏”。“五點多鐘起牀,到菜場,又坐了三個多小時車就為了給我送?”“嗯……盼盼,你對我們這麼好,我們不好意思啊。”這一定得收,這麼大老遠跑來,如果不收,爺爺奶奶回去該有多傷心,但是……我靈機一動想到一個好辦法,我立馬對奶奶説道,“好,那我收下,您擦擦眼淚。對了,上次有個補貼300塊錢,我拿給您。”“是麼,政府現在真是對我們太好了,不僅給我們一位幫扶人,又給補貼。”奶奶擦掉眼淚樂呵呵地説道。

陳大伯笑了

都説傻人有傻福,可是無兒無女的陳大伯卻好像是個例外。第一次去陳大伯家裏,昏暗的燈光、蕭然的四壁、陳舊的桌椅,一種暗沉壓抑的感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坐在角落裏、有些牴觸我的陳大伯,我心理暗暗發誓要讓他過上“光明”的生活。回去以後,我一直在思考,怎麼才能讓陳大伯家裏變“亮起來”。想了許久,終於想到一個點子,那就這麼辦。我把我的想法跟村裏和大伯的侄子溝通,他們也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好了,那我就可以開始行動了。

這天週六,我帶了一名工人一起來到陳大伯家裏。膠水、膩子粉、鏟子、乳膠漆、毛刷,一切準備就緒,陳大伯開心地問有沒有他能幹的,師傅就安排我跟大伯一起打打下手。批膩子、刷乳膠漆、換節能燈泡,忙活了三天,終於大功告成。看着45平米光亮一新的家,陳大伯很開心,我的心裏也美滋滋的。有時候上門給大伯宣傳政策,大伯雖怎麼也理解不了我説什麼,但是他總會開心地笑着點頭。

姚大伯沉默了

因為更新上牆幫扶一覽表,這個月已經來第三次了,情緒不高的我沒有像往常一樣跟姚大伯談家常、説裏短,只顧悶頭換牌子、填信息,姚大伯似乎也看出我的悶悶不樂,在旁邊靜靜地陪伴我。我順手將舊牌子扔到門口垃圾桶,然後完善户內檔案。這時候,大伯走進屋裏,拿了個相冊本,吹了吹上面覆蓋的一層灰,當然我也不在意他要做什麼。他走到垃圾桶前,默默將舊幫扶牌子上的幫扶合照撕下來,用手擦了擦,放到他家的相冊中,説道“這是我們的合照呢,我給收起來。”看着沉默的姚大伯,又看到躺在相冊裏那個曾經綻放燦爛笑容的自己,我一時間自責、羞愧不已。也正是這份沉默的力量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態度,也更加深刻理解了脱貧攻堅工作的真諦。

在這“漫漫”扶貧路上,我與貧困户之間從不瞭解不熟悉到與他們交心、讓他們放心,我收穫的不僅是他們的笑容,更是自己內心那一份更加堅定的責任感。我的扶貧之路還未結束,我的扶貧故事也還在上演……

駐村幹部扶貧二三事心得感想範文二

一 自我安慰

宏哥單位的領導打電話來,説想把他派去任駐村工作隊員,擔心請示報備過來,作為分管負責這項工作的我會給否了。很多同志都怕下基層,駐村扶貧是個辛苦差事兒,怕我會不捨得。

於私,作為宏哥的妻子,我當然不捨得丈夫離家太過辛苦。我工作已經很忙很忙,還要帶兩歲多的孩子,的確夠嗆。

於公,我是黨員,是組工幹部,首要得講原則、講政治,只要符合選派條件,沒道理自己家的就捨不得。

我禮貌而不失尷尬地安慰自己也安慰領導:“他去駐村,對我來説壞處是有一個,我會更累。但這是共性問題,所以你們要對我們這種家庭好點。好處卻有兩個,一是他當駐村工作隊員了,就家裏家外都歸我管了,作為媳婦我沒什麼權威,作為領導我總要長點威信吧。二是他當隊員後,再有其他單位或個人跟我叫苦叫累抱怨不滿,我就可以挺直了腰板説,差不多行了啊,我老公還駐村呢!”

頓了頓,又補充道:“我家老公多優秀,硬選人、選硬人,盡鋭出戰指的就是他這種人了!”

他們領導聽不下去了,説“撒狗糧請注意場合”。第二天,收到我們部門批覆後,宏哥正式被派到單位掛鈎幫扶的深度貧困村駐村扶貧了。

宏哥揪着我的耳朵歎氣:“唉,看在你最後補充的那句多優秀,就不跟你計較了,辛苦你。”

然後,上二手車交易網買了輛摩托車,騎着去走村入户。家裏的越野車,留給我。

二 總會好的

拿宏哥作“擋箭牌”,大部分時候是好使的。

但也有特例,比如“郝書記”就讓我很為難。

“郝書記”並不姓郝,只是因為他人好。

任職第一書記駐村扶貧的村,全縣最偏遠的深度貧困村,但幹出的成績也是全縣最優秀的。統籌能力、協調能力、業務能力……綜合很好,幹部羣眾一致好評,便叫了他“郝書記”。

再有能耐的人,也架不住壓力過大。

所駐的村,只有他一個回族。忙完工作,伙食也只能自己做;今年,家中父親癱瘓在牀,孩子尚小,都需要照顧;妻子是醫生,工作亦是晝夜都馬虎不得。“郝書記”常常回不了家,家庭的重擔壓得妻子喘不過氣。

駐村一年半,家庭的困難和矛盾日益凸顯。單位想關心他,調整輪換回來兼顧家裏;鎮村舍不得,優秀的人總是討人喜歡。

他的妻子實在太累,到我辦公室控制不住地哭了!

她説:“都是女人,請你原諒我不禮貌,實在是沒辦法了,要請您幫助協調把他調整回來。”

我理解,可郝書記身上的責任不輕,一時難以下定論。

搬出宏哥:“別難過,再堅持半年就好了。我丈夫也駐村,也要帶孩子照顧老人。”

她把我氣笑了:“你是副部長嘛!”

是副部長就不是女人了?

“郝書記”事後得知,向我表達歉意:“她只是太累了,我會再堅持。”

“我也一定想辦法,家庭好,工作才能好。”

基層一線幹部,一定是要關心關愛的。

“總會好的。”他説。

工作會好的,家庭也會好的,大家一起想想辦法。

三 安全第一

我好像的確不像(shi)女人,駐村扶貧的姐妹兒們都不像(shi)。

一個省級下派的“華姐姐”,離家近千公里來到我們的偏遠深度貧困村駐村任第一書記。

口音格格不入,就更加頻繁地入户與羣眾溝通,不到一年,方言已經不在話下;生活習慣差異極大,就更努力適應農村,忙的時候盤腿坐地上啃燒洋芋當中午飯,絲毫沒有包袱;下村總會被彎道甩暈車,就自己慢慢嘗試駕駛,什麼泥路陡坡、什麼翻山越嶺、什麼駕車打狗,等着專業司機?等着男同志?不存在的,工作實際需要女同志們自己上陣操刀。

每個月,都會看到全國各地,時有同志倒在扶貧一線的報道。交通事故,佔了極大的比例。

我不放心,説開不慣山路就別開了。

她説:“開車我就不會暈車了,我絕不逞強,但不能不學。那麼多事故,痛心、心疼,還有恨鐵不成鋼。誰都不願意出意外、有事故,可許多問題,常常是出在麻痺大意之下。”

如果,及時流轉文件,保持信息暢通,會議通知及時、任務安排明確,就不會有人急着趕路、趕進度,彎道超車與前車相撞發生慘劇。

如果,嚴把選派源頭,人員盡鋭出戰,身體素質好些,日常工作推進更合理、更高效,累倒在革命成功途中的概率就會降低。

一名隊員説:“我們全部都落實人身意外傷害險購買和體檢了,真好。”

我説:“更好的,是這份保險永遠不會用到。”

真抓實幹駐村去,平平安安回家來。

 駐村幹部扶貧二三事心得感想範文三

回望參加扶貧工作的這一年,有種恍惚感,從未想到自己身上會有如此大的變化。

去年的11月,那時我意氣風發,帶着對基層工作的憧憬來到了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施官鎮,成為了一名基層公務員,被分配到了扶貧站。那時我憧憬着在鄉村大展身手,在這片廣袤天地裏沉潛鍛鍊,沒想到剛到扶貧站就面臨挑戰。記得很清楚,到單位時正臨近扶貧第三方評估,剛到單位的第二天晚上就開始加班,第三天更是加班到凌晨3點,此後的20多天皆是如此。在高強度的工作下,我適應了下來,但也讓我明白一切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才能在鄉村大舞台中紮下根來。

身為扶貧站的一員,自然有定點幫扶的貧困羣眾,我來説説貧困村龍山村的老朱和鄭大哥的故事。先説説老朱,老朱是因病致貧,之前突發中風,導致喪失了勞動能力,老朱自己還有高血壓,每天都需要服藥。我剛到他家時,老朱拿出了一堆的藥,告訴我這些都是他要吃的,每週都要去診所拿藥,醫生還讓他一年到醫院住院複查兩次。沉重的看病用藥壓力,在加上無法獲得穩定收入的擔憂,讓老朱的頭髮一天天斑白。

鄭大哥的情況和老朱有所不同,幾年前鄭大哥家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自家也蓋起了新房,怎料一場變故襲來,鄭大哥的妻子被查出患了癌症,一場病耗光了家裏的積蓄,還欠了許多外債。妻子去世後,鄭大哥和兒子小葉相依為命,因為小葉還在上學,鄭大哥只能在村裏打打零工,但小葉上了高中後,壓力越來越大,腰也漸漸彎了起來,每年的收入只能維持必要的支出和小葉上學的各種花費,一年幾乎餘不下多少錢。因為鄭大哥要打工,我時常是傍晚時分去鄭大哥家走訪,經常發現鄭大哥一個人就着鹹菜吃飯,時間長了,我問他怎麼不見葷菜,鄭大哥端着碗筷笑着和我説,“現在小葉不在家,我自己一個人也沒必要弄那麼好,況且現在還欠人錢,早點把欠的錢還掉,我和小葉就能挺直腰桿了。”

為了幫助老朱和鄭大哥,我和村裏一起制定了幫扶計劃。老朱家旁邊不遠就是光伏電站,我們就鼓勵老朱應聘公益崗位,成為了一名光伏維護員。這個月去他家走訪時,老朱開心地告訴我,有記者採訪他關於光伏電站的事情,還給他拍了照片。老朱還告訴我,現在他養了雞、鴨、鵝,打算等掌握了技術之後再擴大數量,他詳細地給我算了一筆帳,現在對他們貧困户有種養業補貼,雞是5元/只,鴨是10元/只,鵝是30元/只,等明年擴大規模達到補助線後,這些補助至少可以讓他不用擔心虧本。在加上他現在享受着“351、180”這些醫療兜底政策,老朱的臉上已不再是愁容滿面,現在每次見面他都是樂呵呵的。

為了幫助鄭大哥減輕負擔,我們幫助他的孩子小葉申報了教育扶貧政策,每人每年是3000元,除此之外還免除了學雜費。鄭大哥告訴我,今年明顯感覺到小葉上學的開銷少了很多,小葉現在幾乎很少跟他要錢。鄭大哥自己也辛勤勞動,現在村周邊找不到工做了,鄭大哥跟人一起趕到南京去做小工,他告訴我這次運氣好,有人願意帶他,所以即便要在南京待一個月,他也要把握住這次機會。鄭大哥語氣裏的昂揚姿態讓我由衷替他開心,他們家的生活在一天天變好。

我經常和老朱、鄭大哥聊天,聊聊他們的生活近況,瞭解他們有哪些困難。面對村裏的變化,老朱和鄭大哥充滿感激之情。老朱和我説,村裏面對他們真是太好了,光説資產收益分紅,今年他就分到了1770元,除此之外,光伏發電的收益也分配給了他430元。鄭大哥則是興奮於“改廁”,他興致勃勃地為衞生廁所選址,説老早就想換掉旱廁了,但一直沒餘下錢,現在多虧了政府的好政策,免費幫他“改廁”,讓他圓了一個心願。

龍山村的變化一天一個樣,記得剛到村裏時,村裏的道路狹窄破損,現在短短的一年時間不到,村裏的主幹道已經實施了路面拓寬工程,鋪上了一層黑色的瀝青,聽説之後還有一個萬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村民們對此滿懷期待。

扶貧的這一年,龍山村在鄉村振興和脱貧攻堅的統領下,蓬勃發展,不斷開創新的農村局面;扶貧的這一年,我也從青澀到成熟,從學生氣到接地氣,從一名畢業青年到一名基層扶貧人,扶貧在我的身上落下了深深的印記。

駐村幹部扶貧二三事心得感想範文四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這是清代趙藩書於成都武侯祠的“攻心”名聯。此聯強調作戰要善於攻心,治蜀要懂得審勢,這與當前正在實施的扶貧攻堅戰略,開展精準扶貧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扶貧攻堅既然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扶貧幫困就應該以戰鬥的方式來進行。《孫子兵法》認為“上兵伐謀”,解決貧困落後地區的脱貧致富問題,也要活用兵法、講求謀略、注重實效。

要活用“拋磚引玉”——催生動力很重要。“拋磚引玉”的意思是以自己粗淺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見解。扶貧幫困是個大命題,也是個大課題,幫扶幹部有激情、有項目、有資源,但如果方法不當,同樣得不到貧困羣眾的支持,甚至會出現牴觸情緒,導致“剔頭挑子——一頭熱”,勞而無功。在把主導實施變為自願落實問題上,法國人推廣馬鈴薯種植的做法對於扶貧解困工程具有很強的示範性指導意義。開始時小規模種植並派軍隊看守,讓羣眾以為是什麼貴重物產,成熟時懈怠職守故意讓百姓挖走馬鈴薯,第二年老百姓再依法栽種,順其自然地就推廣了種植面積。扶貧幹部在推廣一些適合貧困地區種植的經濟作物時,如果始終按照請專家講解、逐户做工作、靠行政手段助推的方式推進,不一定能產生好的效果,當然必要的介紹是應該的、必須的,如果先動員基礎比較好的農户試種,讓他們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既能通過先行示範總結經驗,也能達到現身説法分享成果的目的,在實惠面前誰都不會是落伍者。

要懂得“走為上計”——改善環境很必要。《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俗話説得好,“樹挪死,人挪活。”如果通過努力並沒有辦法改變自然環境和不利條件,我們就要捨得打破那些罈罈罐罐,捨得放棄祖祖輩輩生存的地方,去開闢新的天地。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告別一窮二白,戰勝艱難險阻,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巨大轉變,成功實現7億多人的脱貧致富,這既靠定力更講策略,這裏有一條值得借鑑的經驗做法就是實施異地搬遷扶貧脱困,我們的“走”不是敗退,而是主動出走、主動選擇,通過出走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而且脱貧的經驗可複製。走出大山會有更廣闊的空間施展才華,告別貧瘠的土地會有更肥沃的田地播撒希望。

要注重“無中生有”——項目扶貧很關鍵。三十六計“無中生有”原文為“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而在扶貧攻堅戰鬥中,我們要善於“拿來主義”,要把四處“化緣”與築巢引鳳結合起來,真正實現從無到有、無中生有。在許多欠發達地區有不少資源是可開發、待開發而未開發的,在注重環保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引進相關企業,積極發展第二產業,走開工業扶貧的路子。在不少老少邊窮地區擁有很好的自然資源和紅色資源,只是經濟落後、思想守舊而無力開發或不願開發,我們幫困就是要引入先進理念,導正發展導向,採取合作開發、資源共享的手段,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努力形成產業帶動就業格局,促增收、創效益;堅持以招牌創建品牌,提升影響力、增加知名度,最終通過項目的落地搭建起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廣闊平台。

金庸小説《笑傲江湖》中,風清揚教導令狐沖招要活學,劍要活用。廣大一線扶貧幹部要更多立足當地實情,堅持務實求實的工作作風,以為民服務解難題的情懷,活用“三十六計”,確保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的最終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駐村幹部扶貧二三事心得感想範文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是脱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2019年全國有成千上萬的扶貧幹部奮鬥在基層一線,他們不顧自身安危翻山越嶺、過河趟水,只為將最新的扶貧政策、最好的幫扶措施送給百姓。老百姓則親切地稱他們是團結羣眾的“連心橋”,助力脱貧的“加速器”,化解矛盾的“潤滑油”。但在扶貧幹部眼中脱貧攻堅工作更像是一道“家常菜”,而且嘗過這道“家常菜”的扶貧幹部數不勝數,可謂是“五味俱全”。

“家常菜”中的“酸味”,滲透出扶貧幹部工作的辛酸。“哎呀,為啥子他屋頭享受了易地扶貧搬遷、危舊房改造政策,我為啥子一樣都沒有享受啊,我不管反正我也要享受。”這樣的情景扶貧幹部已經司空見慣,他們大部分時間都要應對一線的扶貧工作,任務重、壓力大,政策的剛性約束往往會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有時候為了把一個政策給老百姓講懂、講通,可能會多次上門解釋還得不到理解,“心酸”勁頓時湧上心頭。他們還要面對父母的老去,孩子的成長自己卻沒有時間照顧,心中的辛酸苦楚可想而知。

“家常菜”中的“甜味”,浸潤出扶貧幹部工作的甘甜。“同志,謝謝你的幫扶,今年我養了幾十桶蜂蜜,種植了幾十畝中藥材,收成都還不錯,我沒啥送的,送你幾斤蜂蜜”。看到這樣的情景,每一位扶貧幹部都很激動,有的甚至喜極而泣,自己的幫扶工作終於有了成效,頓時所有的辛酸都拋擲腦後。扶貧幹部在走訪幫扶過程中,與貧困羣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同勞作、拉家常、謀產業、談未來,這是多麼和諧的“一家人”,試問會有誰覺得扶貧工作辛苦?蜂蜜雖甜,但最甜的不過人心。

“家常菜”中的“苦味”,折射出扶貧幹部工作的艱辛。“你看,鎮扶貧幹部又來我家了,我家不通公路,只能靠走路,路雖然遠,但他們每個月都堅持來一兩次”“你們要找哪位同志,最好是晚上來找他,白天他都在村裏”,諸如類似的情景不勝枚舉。脱貧攻堅工作苦不苦——苦,最苦的莫過於扶貧幹部,夏天走在37度的田間地頭,在蚊蟲肆掠的林中穿梭;冬天在零下幾度的河水中赤腳過河,在冰天雪地中徒步前行;晚上不到12點以後絕不休息,餓了就吃方便麪,只為讓貧困户的信息精準,再精準;通宵達旦的開會研究解決貧困户的困難的方式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脱貧攻堅不獲全勝,絕不收兵”。脱貧攻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消除貧困的戰爭,奮鬥在基層一線的扶貧幹部舍小家為大家,有的甚至奉獻了寶貴的生命,但他們仍然堅信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家常菜”中的“辣味”,品嚐出扶貧幹部工作的責任。“你們倆先別吵了,大家都是為了扶貧工作,你這樣做有道理,他那樣做也沒有錯。”“請你把這份責任書籤一下。”這樣的場景在開會的時候經常出現,不是因為兩個扶貧幹部的關係不好,爭吵的目的都是為了早點給困難羣眾解決問題,有時候會為了一個解決方案爭得面紅耳赤,火藥味十足。為了將責任壓力層層傳導,向下層層壓實責任,簽訂責任書是落實各項工作的必要之舉,特別是遇到棘手的問題,更是有不少扶貧幹部簽訂“辣味”十足的責任書,勢要迎難而上。

“家常菜”中的“鹹味”,掂量出扶貧幹部工作的分量。一道菜的好壞不在於菜品有多麼華麗,而在於是否合口味。在脱貧攻堅過程中,有的扶貧幹部沒掂量扶貧工作的分量,隨意添加“佐料”,導致“家常菜”無人落筷。“你今天必須把這個算賬明細表給我簽了,你不籤也得籤,籤也得籤”。這樣的情景出現的機率應該很低,有的扶貧幹部在基層開展工作不注重方式方法,缺乏和老百姓打交道的經驗方法,一味的講求工作效率;殊不知這樣會適得其反,不僅工作開展不了,還可能有損黨員幹部形象。扶貧工作需要“掌勺人”掌握好鹽的分量,還需要理論聯繫實際,這樣才能炒出合幹部羣眾口味的“家常菜”,才能得到百姓的認可、贊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相信經過成千上萬扶貧幹部的不懈努力,貧困羣眾將摘掉“貧困”帽子,在2020年同全國人民一起步入小康社會。最後用一句詩送給所有奮鬥在基層一線的扶貧工作者——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駐村幹部扶貧二三事心得感想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