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基層幹部我心目中的羣眾觀徵文稿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2.57W

目錄

基層幹部我心目中的羣眾觀徵文稿
第一篇:基層幹部我心目中的羣眾觀徵文稿第二篇:羣眾路線徵文稿第三篇:鄉鎮選調幹部“把青春獻給基層”徵文稿第四篇:我心目中的羣眾觀第五篇:我心目中的羣眾觀徵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基層幹部我心目中的羣眾觀徵文稿

基層幹部我心目中的羣眾觀徵文稿

“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些樸實無華、耳熟能詳的話語,藴含着豐富而深刻的哲理,不僅在人民羣眾中廣為流傳,而且成為了我黨幹部的自覺實踐,成為了黨領導羣眾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重大法寶。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黃金髮展期”和“矛盾凸顯期”交織並存的關鍵時期,社會環境發生多元化深刻變化的歷史背景下,自覺堅持黨的羣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羣眾路線,對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羣眾觀點的精神不過時

當前,正處於社會轉型關鍵期,各種社會矛盾問題凸顯,許多幹部往往感到“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能用”。不少領導幹部一提到羣眾工作直搖頭,連説“太難”。問他難在哪裏,回答恐怕都是“羣眾不配合,羣眾不理解”,什麼責任都推到羣眾身上。恐怕羣眾工作難,問題並不在羣眾,而是在於領導幹部本身。實際上,在社會管理領域,過去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難以完全適應新變化,從根本上説就是沒有堅持好羣眾路線這個科學方法。實踐總是在發展變化的,過去再有效的方法也不可能為一切變化提供現成的答案,關鍵就是要開動腦筋,把羣眾路線中包含的精神、精髓、原理、原則等等充分靈活運用於新的實際,創造出適應新形勢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來。比如,在社會結構深刻變動的情況下,如何密切聯繫羣眾?在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情況下,如何增進幹部羣眾之間的信任和社會共識?在各種利益博弈加劇的情況下,如何更好解決羣眾實際問題?在一些幹部作風不實、行為失範的情況下,幹部如何更好帶領羣眾?如果不結合實際深入思考創新,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不會自己跑出來的。

作為黨的生命線,羣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創造的一種科學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根本方法。社會管理,説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涉及廣大人民羣眾切身利益。只有堅持貫徹羣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不斷實現人民福祉,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

二、羣眾觀點的要求並不高

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講的是中國共產黨的羣眾觀點,是羣眾路線的核心內容。如果説一切為了羣眾講的是目的,就是為什麼要這樣做,那麼一切依靠羣眾則講的就是手段的問題,就是如何去做、採取什麼方式去做的問題;這是因為:第一,一切為了羣眾,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是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着標志。第二,一切為了羣眾,就必須對人民負責,善於為人民服務。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第三,一切依靠羣眾,首先要相信羣眾能夠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羣眾的革命首創精神;一切依靠羣眾,既要反對命令主義,又要反對尾巴主義。第四,一切依靠羣眾,就應該虛心向人民羣眾學習,應該善於從羣眾的議論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針和政策。第五,一切依靠羣眾,必須在一切工作中發動羣眾、組織羣眾。要在新形勢下努力創造發動與組織羣眾的新方式、新方法。

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講的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羣眾路線的又一重要內容。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領導方法,是同“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認識過程完全一致的,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領導工作中的創造性運用。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過程,從認識論上説,也就是調查研究的過程。這就把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同羣眾路線的工作路線有機統一起來。要做到“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首先要虛心向人民羣眾學習,向羣眾做調查工作。做到從羣眾中來,只是完成了領導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將這些從羣眾中集中起來的領導意見再回到羣眾中去,使羣眾認識到這些意見是符合他們的根本利益的,號召羣眾實行起來、化作他們自覺的行動,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轉化成為人民羣眾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力量。

新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離不開堅實的羣眾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堅實的羣眾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離不開堅實的羣眾基礎。所以説羣眾路線是我們工作中必須堅持的政治路線。

(一)、堅持“從羣眾中來”--正確認識和了解羣眾的實際需要,使決策的每個環節都符合羣眾利益。

首先,要有正確認識羣眾利益的自覺性。隨着改革的深化,大量新的社會階層不斷形成。我們必須正視不同社會主體的利益需求,在維護最大多數人利益的前提下,儘量照顧好不同方面羣眾的實際利益。在作決策時,如果不能客觀對待社會經濟成份多樣化的歷史必然性,不能正確認識社會主體利益需求的差異性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不能盡力滿足不同社會主體的合理要求,就難以體現執政為民的本質,難以凝聚廣大人民羣眾的智慧和力量,工作就會陷入被動。

其次,要有及時發現羣眾需要的敏鋭性。要改變過去“我提供什麼,你享用什麼”的領導方式,建立起“你需要什麼,我提供什麼,你享用什麼”的領導方式和服務模式。要善於發現羣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最關心的事情、最需要的決策,及時化解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滿足羣眾的現實要求;要從經常性地徵詢羣眾對現行政策措施的意見中,瞭解羣眾的滿意程度,調整決策思路,充實和完善決策內容,滿足羣眾新的需求;要從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中,捕捉新的決策信息,以適度的超前決策,引導和開發羣眾潛在的需求。

再次,要有充分依靠羣眾民主決策的主動性。一切正確的決策和辦法,歸根結底只能來源於人民羣眾的實踐。工作中凡是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都必須交給羣眾討論,請羣眾獻計獻策。同時,及時發現、總結、推廣人民羣眾在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新經驗、新典型,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二),堅持“到羣眾中去”--用市場的、民主的、法制的辦法解決經濟社會中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實現羣眾利益。

首先,把尊重羣眾首創精神與黨委政府的有效服務結合起來,推動不同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現在,民營經濟已經或正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對民間資本,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都應當允許經營;凡是國有集體企業退出的領域,都應當鼓勵進入;凡是給予外資企業的優惠政策,都應當同樣給予民營企業,從而不斷增加民營經濟總量。

其次,把生產要素的市場配置與必要的行政配置結合起來,實現羣眾利益的最大化。毫無疑問,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但是,在市場發育還不成熟,人民羣眾對市場信息還不瞭解、對市場規則還不熟悉、對市場運作還不適應的情況下,如果繼續沿襲計劃體制的辦法管理經濟,絕對行不通;同時,如果完全依靠市場配置,勢必損害羣眾的根本利益。要通過雙重力量的推動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過去那種農户各自為戰、東奔西投的混亂局面逐步向合理的產業分工轉變。

再次,把鼓勵競爭與扶貧濟困結合起來,謀求人民羣眾的共同富裕。平等競爭,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鐵定法則。但對基礎差、底子薄、交通閉塞、人才匱乏的貧困落後地區,對缺乏經營頭腦、沒有技術專長、缺少資金的下崗職工和農村困難户,黨委和政府有責任幫助他們逐步富裕起來,通過政策扶持、集中扶貧,送項目、傳技術、幫資金、找出路,解決貧困地區和部分貧困人口温飽問題。

(三)、堅持“融入羣眾之中”--轉換角色,恪盡職守,塑造忠實代表羣眾利益的決策者形象。

要使決策真正實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決策主體融入羣眾之中是必要前提。首先,必須正確把握角色。應當明確,黨委和政府與羣眾兩者之間是相互依存、完全平等的。領導行為只不過是聯結這種關係的手段。融入羣眾之中,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把傳統的“領導”角色轉變為徹底的“服務”角色。只有沉下身心去了解羣眾對決策的需求心理、對已出台決策的評價反映、對未來決策走向的企盼,才能與羣眾一起平等協商,溝通內心世界,進而實現決策的完善與創新。

其次,必須忠實履行職責。把決策真正變成人民羣眾用來實現、維護和發展自身利益的法寶。為此,一是要準確把握決策依據。人民羣眾的利益需求是決策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二是要端正決策動機。是為謀求個人、小團體或某個組織利益而決策,還是為實現、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羣眾根本利益而決策,是判斷是否真正走羣眾路線的分水嶺。決不能利用執政優勢,去幹那些利己主義的決策行為。三是保證決策落實。再好的決策產品,不能到達人民羣眾手中,就不能實現其價值。實現“貨”暢其流,一要充分發揮黨政組織在決策產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防止和杜絕“截流”現象;二要高度重視基層組織、中介組織、羣眾組織等在決策產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重構決策產品流通網絡;三要建立決策產品阻滯的應急處理機制,防患於未然。

三、羣眾觀點的傳統不能丟

跨越了近百年的歷史長河,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們羣眾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同時,黨的理論和領導方法,也在不斷豐富完善,黨的組織和黨的幹部也在不斷髮展壯大。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們的幹部隊伍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一大批年輕同志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欣欣向榮,社會生活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黨員幹部作為時代的領頭人,一些黨員幹部逐漸淡忘了黨的羣眾觀點,不懂得或不熟悉羣眾路線的原理和方法,不能自覺堅持羣眾路線,產生了脱離羣眾的現象。我們也,在堅持黨的羣眾路線這個問題上,有少數領導幹部存在着認識不清、處理不好的問題,已經丟掉或部分丟掉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有的甚至嚴重脱離羣眾。相對來講,這些年輕領導幹部對於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還不那麼熟悉,對於依靠羣眾的極端重要性體會得還不那麼深刻,對於貫徹執行黨的羣眾路線在行動上還不那麼自覺。因此,要下大力氣抓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羣眾觀點和羣眾路線再教育,使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成為各級領導幹部的基本工作方法和自覺行動。

無論是在戰爭歲月還是和平時期,無論是困難年代還是改革開放,共產黨員的身影,共產黨員的奉獻,始終紮根於羣眾之中,水乳交融,生生不息。

在新時期新階段,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雖然發生了重大轉變,但人民羣眾作為時代主體的地位、推動時代發展的歷史作用並沒有變。羣眾觀決定着羣眾工作,羣眾工作決定着羣眾基礎。缺乏堅實的羣眾基礎,什麼事情也辦不成。

社會分化與重組是經濟發展的產物。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調整,產業層次的升級,社會分工的細化,人民羣眾的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新的社會階層、羣體在迅速發展,因而社會階層、羣體從過去的單一變得多樣,特別是形成了一些新的社會階層和羣體。社會階層的分化、利益團體的出現、社會共識的滯後等,使得羣眾概念在不斷髮展延伸。面對複雜多變的新情況,有必要重點關注以下三方面內容,第一、新時期的羣眾包括不同階層,凡是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維護祖國統一、遵紀守法的公民都屬於羣眾範疇。第二、人民羣眾的政治思想水平、見識與才幹顯着提高,政治鑑別力、參與意識和能力明顯增強,促使羣眾的構成結構發生顯着變化。第三、隨着黨組織隊伍的日益龐大,普通黨員實際上具有雙重身份。相對於更為廣大的非黨羣眾來説,他們是執政黨黨員,具有區別於一般百姓的政治身份;另一方面,與相對較少的黨員領導幹部相比,他們又屬於羣眾。

在多元社會中,不同階層間容易產生利益糾葛和問題。因此,提高黨的社會整合能力,是轉型時期堅持羣眾路線的關鍵所在,黨的羣眾工作的“對象”也變得更加廣泛。近年來,快速發展起來的各種社會組織為執政黨合理利用社會力量來提高自身的整合能力及開展羣眾工作提供了可能。當前,中國根本的決策規範是羣眾路線

四、應用羣眾觀點要與時俱進

領導幹部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馬克思主義羣眾觀點和黨的羣眾路線,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紮實做好聯繫羣眾、宣傳羣眾、組織羣眾、服務羣眾、團結羣眾的工作,不斷提高羣眾工作水平。

(一)新時期羣眾觀的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延伸,豐富了黨的羣眾路線,擴大了黨的執政基礎

羣眾觀點是羣眾路線的核心所在,是貫徹羣眾路線的思想基礎和前提。

社會分化與重組是經濟發展的產物。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調整,產業層次的升級,社會分工的細化,人民羣眾的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新的社會階層、羣體在迅速發展,因而社會階層、羣體從過去的單一變得多樣,特別是形成了一些新的社會階層和羣體。社會階層的分化、利益團體的出現、社會共識的滯後等,使得羣眾概念在不斷髮展延伸。面對複雜多變的新情況,有必要重點關注以下三方面內容,第一、新時期的羣眾包括不同階層,凡是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維護祖國統一、遵紀守法的公民都屬於羣眾範疇。第二、人民羣眾的政治思想水平、見識與才幹顯着提高,政治鑑別力、參與意識和能力明顯增強,促使羣眾的構成結構發生顯着變化。第三、隨着黨組織隊伍的日益龐大,普通黨員實際上具有雙重身份。相對於更為廣大的非黨羣眾來説,他們是執政黨黨員,具有區別於一般百姓的政治身份;另一方面,與相對較少的黨員領導幹部相比,他們又屬於羣眾。

在多元社會中,不同階層間容易產生利益糾葛和問題。因此,提高黨的社會整合能力,是轉型時期堅持羣眾路線的關鍵所在,黨的羣眾工作的“對象”也變得更加廣泛。近年來,快速發展起來的各種社會組織為執政黨合理利用社會力量來提高自身的整合能力及開展羣眾工作提供了可能。當前,中國根本的決策規範是羣眾路線總書記告誡幹部要從人民羣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不斷讓人民羣眾,特別是廣大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廣大幹部要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做到關心農民羣眾、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利益、增進農民福祉。他指出:“從我國的未來發展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最繁重、最艱鉅的任務在農村。我們説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差距也主要在農村。”“進一步解決好‘三農’問題,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農業是安天下的戰略產業。無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水平,無論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到什麼程度,農業的基礎地位都不會變。古語説: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我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確保解決十二億多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

“進一步解決好‘三農’問題,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是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對於我們這樣一個農村人口占大多數的國家來説,保持農村穩定是保持全國穩定的重要基礎。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整個國家的穩定。近年來,農村一些地方幹羣關係緊張,羣體上訪事件增加,社會治安不好,其中固然有很多種原因,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部分羣眾生產生活困難等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只有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在廣大農村形成和諧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證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穩定才能有堅實的基礎,國家的長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總之,我們必須從鞏固工農聯盟、加強國家的政權基礎,從我們黨堅持執政為民、更好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高度,深刻認識進一步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下更大的氣力做好工作。”

“以羣眾利益為首”是和諧社會理論和科學發展觀基本內容,也是新時期羣眾路線的特色

總書記同志提出和強調,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探索促進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新途徑,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羣眾的利益。在總結改革開放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他又提出和論證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他説“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堅持把羣眾利益放在首位。”(《中國共產黨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出版社版)把這個戰略思想歸結為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們黨實現執政的歷史任務的重要條件。因此他要求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羣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把人民羣眾以及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都充分發揮出來,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奮鬥;必須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不斷在發展的基礎上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保證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必須抓緊解決人民羣眾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和困難,夯實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羣眾基礎,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

做好新形勢下的羣眾工作,必須改進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方法。正確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羣眾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在總結運用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尤其要在密切聯繫羣眾上下功夫、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在增進信任上下功夫、在增強法治觀念上下功夫、在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上下功夫,把實際情況和工作部署向羣眾講清楚,虛心聽取羣眾意見,努力滿足羣眾在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衞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嚴格按照法律和政策開展工作,以模範行動帶動羣眾,增強羣眾工作的親和力、感染力,把羣眾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

針對從羣眾中來的方式方法,我們要在繼續堅持完善傳統的以民主、法制的為主要手段的基礎上,切實暢通羣眾利益和訴求表達的渠道,解決羣眾問題。同時應高度重視信訪、媒體、網絡在瞭解社情民意、反映羣眾訴求、徵求羣眾意見、教育引導羣眾中的作用,注重發揮信息化通訊科技工具作用,充分運用高科技時代提供的一切手段、渠道及時瞭解羣眾意見,排查矛盾,解決羣眾困難,創新領導方式、工作方式。切實把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落在實處。要建立正常的信息反饋機制,最大限度地消除黨委、政府和羣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網絡的開放性和互動性,信息傳播的快速與便捷、內容的及時與廣泛,形成了一個信息透明、交流暢通,直接對話、平等溝通的網上社會。“網絡通四海、網絡達網民”,網絡連接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一切,都為人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當家做主”提供了便利和保證。廣大人民羣眾通過網絡真實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喜、所憂、所怨、所盼;黨委、政府利用網絡可以最直接地聽到社會各方面的反應,做到下情上達,上情下傳,增進網民和幹部之間的相互瞭解,相互溝通,使政府與羣眾之間聯繫更為緊密。網絡已成為黨和政府聯繫羣眾的重要載體、瞭解民意的重要渠道、凝聚民智的重要方式。

利用網絡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是新形勢下堅持黨的羣眾路線的體現,也是黨委、政府工作的一個創新。關注網絡、重視網絡、充分利用好網絡,是各級黨委政府深入羣眾、發揚民主、推動發展的一種嶄新方式。研究熟悉網絡,善於運用網絡,學會用網民能夠接受的語言和方式開展網絡交流,是現代領導幹部必備的素質之一,必須掌握的一門學問。我們相信,只要善待善引,蓬勃發展的互聯網將為實現公眾有序政治參與、政府汲取民間智慧提供一個重要平台,必將成為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建設性力量。

羣眾工作信息化。在當前信息化的背景下,黨一直強調的“密切聯繫羣眾”“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路線”工作方式,正通過全新的途徑和方式--互聯網絡的渠道來補充實現,以實現更廣泛的羣眾聯繫和“零距離”接觸。截至底,我國網民總數達到4.57億,網民規模已佔全球網民總數的23.2%,網絡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刻地反應和影響着當今社會。網絡的開放性和互動性,信息傳播的快速與便捷、內容的及時與廣泛,形成了一個信息透明、交流暢通,直接對話、平等溝通的網上社會。黨委、政府利用網絡可以最直接地聽到社會各方面的反應,做到下情上達,上情下傳,增進網民和幹部之間的相互瞭解,相互溝通,使政府與羣眾之間聯繫更為緊密。繼總書記總書記與網民在線交流後,温家寶總理也在網上直面網民、真情互動。温家寶首次和網民在線交流時就説:“我覺得這種交流能使我看到網友的意見和要求,網友也知道政府的政策。一個為民的政府應該是聯繫羣眾的政府,與羣眾聯繫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是利用現代網絡與羣眾進行交流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11月在考察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絡信息工作時強調,要充分認識互聯網發展帶來的深刻影響,切實加強新形勢下反腐倡廉網絡信息收集、研判和處置工作,拓寬了解社情民意渠道,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羣眾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網絡已成為黨和政府聯繫羣眾的重要載體、瞭解民意的重要渠道、凝聚民智的重要方式。利用網絡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是新形勢下堅持黨的羣眾路線的體現,也是黨委、政府工作的一個創新。關注網絡、重視網絡、充分利用好網絡,是各級黨委政府深入羣眾、發揚民主、推動發展的一種嶄新方式。

第二篇:羣眾路線徵文稿

羣眾路線的形成、發展及時代要求 人民羣眾是實現中國夢的主體力量,沒有廣大人民羣眾的積極參與,中國夢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歷程表明,堅持和發揚黨的羣眾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是對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經驗總結,更是黨永葆先進性和長期執政的生命線。黨的歷史反覆證明,什麼時候羣眾路線貫徹的好,密切聯繫羣眾,黨的事業就興旺發達,呈現出勃勃生機;什麼時候羣眾路線貫徹的不好,脱離羣眾,黨的事業就停滯不前,甚至遭受重大損失。

一、 羣眾路線的形成和發展

羣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羣眾是社會主體和歷史創造者的理論做出的創新和重大發展。黨的羣眾路線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提出與形成、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發展和挫折、改革開放新時期的進展和提升的過程。

二、 新形勢下“脱離羣眾危險”與黨的執政考驗

“脱離羣眾危險”是黨的十八大報告給全黨同志敲響的警鐘。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脱離羣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鋭地擺在全黨面前。”這是黨對自身建設所面臨的嚴峻態勢的清醒認識,表現了我們黨強烈的憂患意識。“脱離羣眾”現象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損害羣眾利益現象

黨的歷代領導人一再告誡全黨,羣眾利益無小事,羣眾利益高於一切。但在實際生活中,損害羣眾利益的情況還時有發生。如在國有企業的改制、拆遷徵地過程中,一些領導幹部的屁股不是和羣眾坐在一起,而是和資本共舞,損害了一些工人、農民和城市居民的權益,造成了他們的生活困難,結下了不少“民怨”,引發了諸多的矛盾和衝突。還有一些領導幹部

熱衷於數字工程、形象工程,為了自己的政績幹一些勞民傷財、違背羣眾意願的事,直接或間接損害了羣眾利益,人民羣眾十分不滿。

2、消極腐敗現象。

在長期執政和市場經濟條件下,隨着經濟活動的活躍,一些領導幹部經不起權力的考驗和利益的誘惑,貪污受賄、以權謀私、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滋生蔓延,多發高發的勢頭至今尚未遏止。人民羣眾最痛恨腐敗,腐敗最容易造成人民羣眾的不滿和社會的激憤,因此腐敗問題必然會對黨的形象、對黨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造成極大的傷害。“如果腐敗得不到有效懲治,黨就會喪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

1、 作風不正現象

我們黨具有優良的作風和傳統,但在長期執政的情況下,一些領導幹部與這些優良作風和傳統漸行漸遠,黨內生活庸俗化,官場風氣不正的問題比較突出。有的黨員幹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習慣於以會議貫徹會議,用文件傳達文件,走不出“文山會海”,很少下基層調研,偶爾下去也是前呼後擁、走馬看花、蜻蜓點水,看的是“盆景”,聽的是“美言”,不深入瞭解羣眾真實的情況和要求;有的圖享受、擺闊氣,沉溺於各種應酬之中,送往迎來,杯觥交錯,驕奢淫逸,鋪張浪費,而對羣眾利益漠不關心,對羣眾疾苦麻木不仁;有的沾染庸俗習氣,對上級阿諛奉承、唯命是從,對羣眾盛氣凌人、目中無人,甚至強迫命令。

4、能力不足現象。

新的形勢對各級領導幹部的羣眾工作能力、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而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領導幹部思路不對、方法不當、能力不足的問題時有暴露,不會做、做不好的問題突出。如在處理一些矛盾衝突和羣體性事件中,有的認為“擺平就是水平”,不是將其納入法制的軌道,而是“用錢買太平”,治標不治本,掩蓋矛盾,甚至“按了葫蘆浮了瓢”,引發更多的矛盾;有的動不動就動用警力,採取強制手段,使矛盾激化,引發更大的衝突;有的不會做 思想工作,不會説羣眾“聽得懂”的話,正如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時所説:“與新社會羣體説話,説不上去;與困難羣眾説話,説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説話,説不進去;與老同志説話,

給頂了回去。很多場合,我們就是處於這樣一種失語狀態,怎麼能使羣眾信服呢?”

三、 新形勢下實踐黨的羣眾路線的基本要求

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於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黨的宗旨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羣眾觀點,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贏得人民羣眾信任和擁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1、“為民、務實、清廉”是實踐黨的羣眾路線的基本要求

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主要內容是“為民、務實、清廉”。“為民、務實、清廉”,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羣眾工作的能力,實踐黨的羣眾路線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

為民,是實踐黨的羣眾路線的核心內容,是貫徹執行羣眾路線的目的。為民,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思考問題和開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就是要牢記宗旨、心繫羣眾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務實,是貫徹執行羣眾路線的具體途徑和有效方式。務實,就是要求真務實,出於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高度負責,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真抓實幹,堅持重實際、鼓實勁、求實效,不圖虛名,不務虛功,紮紮實實地把黨和國家的各項決策和工作落到實處。貫徹執行羣眾路線,就要善於從羣眾關注的、身邊的事情做起,為羣眾解決實際問題,為羣眾辦好事情。

清廉,是貫徹執行羣眾路線的保障。清廉,就是要嚴於律己,廉潔奉公,時刻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堅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氣,正確行使權力,切實做到拒腐蝕、永不沾。保持清廉,就必須堅決懲治腐敗,既打老虎,又拍蒼蠅,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變警鐘長鳴,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 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能力

新形勢下實踐黨的羣眾路線,就要不斷提高做好羣眾工作的能力。善於做羣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新形勢下,我們黨能不能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

能不能充分調動人民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關係到黨和人民事業能不能順利發展。黨員幹部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做好羣眾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羣眾觀點和黨的羣眾路線,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紮實做好聯繫羣眾、宣傳羣眾、組織羣眾、服務羣眾、團結羣眾的工作,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作為切入點,進一步突出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發揮黨密切聯繫羣眾的優勢,不斷提高羣眾工作水平。

黨員幹部要站穩羣眾立場。我們黨是執政黨,手中的一切權力來自人民,屬於人民,一切權力必須服務於人民。黨員幹部要始終站在人民羣眾立場上,把服務羣眾、造福百姓作為最大責任,把執政為民作為正確使用權力的基本準則,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貫徹落實到黨和國家全部工作中,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把握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現階段羣眾共同利益、不同羣體特殊利益的關係,兼顧好各方面羣眾關切,引導羣眾擺正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堅決糾正損害羣眾利益的行為,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

黨員幹部要不斷增強羣眾觀點,自覺實踐羣眾觀點。黨員幹部如何對待羣眾,是一個根本的立場問題,世界觀問題,黨性問題。羣眾觀點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包括人民羣眾是歷史創造者;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 向人民羣眾學習; 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 幹部的權利是人民賦予; 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 教育引導羣眾前進; 羣眾利益無小事等基本觀點。黨員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正確把握同人民羣眾的關係,擺正同人民羣眾的位置,從羣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終與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黨員幹部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在總結運用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注意運用現代科技,提高羣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黨員幹部要在思想上尊重羣眾、感情上貼近羣眾、行動上深入羣眾、工作上依靠羣眾,幫助羣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特別是要學會從羣眾的角度看問題,用羣眾的眼光去認識問題,置身於羣眾之中,把自己真正當成是普通羣眾的一員,帶着感情去研究政策、制定措施、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教育引導羣眾不斷前進,切實提高新形勢下做好羣眾工作的能力。

總之,在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廣大黨員幹部全面把握黨的羣眾路線的基本理

論和新形勢下的實踐要求,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羣眾觀點,堅持黨的根本宗旨,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能力,切實改進工作作風,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發揮黨密切聯繫羣眾的優勢,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

第三篇:鄉鎮選調幹部“把青春獻給基層”徵文稿

一年前的今天,我懷揣着夢想和希望,打點好行裝,作為新一屆選調生來到了;一年後的今天,當我重新提起筆,想好好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時,才感覺胸中千言卻無處下筆。在基層工作一年了,我踏踏實實的做事,認認真真的做人,用青春和汗水換回經驗、心得和驚喜,一句話,我慶幸自己來到了這裏。

還記得第一次驅車百里沿着黃河大堤來到木李的時候,我的心情

多少有些糾結,這兒的偏遠和閉塞超出我的預料,遠離了城市的浮華和喧囂,沒有了車水馬龍和燈紅酒綠,只有一條望不到頭的馬路,煙塵漫漫,崎嶇不平,靜靜地伸向遠處,我告訴自己,這裏就是我要紮根的地方。單位的領導在介紹過基本情況後,語重心長的對我説:“基層的條件差,生活苦,任務重,正缺乏你們這樣高學歷、有朝氣、能吃苦的年輕人,希望你能發揮自己的才能為這裏的羣眾做一點事情。”領導的話,是希望,是鼓勵,更是鞭策和要求。聽完這些話,我釋然了,當時我暗下決心,我要把自己的青春和學識全部獻給這片土地。

想當初剛考取選調生的時候,曾聽很多人都説選調生就是下基層鍍金,很少有能吃得了苦紮根基層的。我覺得這是一種誤解,從來到這裏的第一天起,我就要用自己的行動駁斥這些錯誤的觀點。在木李的這一年裏,我吃過苦,流過汗,下過村,入過户,排解過糾紛,參加過換屆,幾乎跑遍這裏的每一片土地。我很自豪,也很慶幸,這一年來我的收穫是坐在城裏的辦公室裏看材料聽彙報永遠得不到的,它將為我以後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基層確實很清苦,也沒有多少文化娛樂活動,有時工作忙幾個月都不能回家。白天頂着烈日下村入户,躲在悶熱的宿舍裏寫材料,晚上下班後人去樓空,我還要一個人忍受孤獨與寂寞,只能與蚊蟲為伴。可是生活的清貧和環境的艱苦卻並沒有讓我感覺失落,“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我不怕吃苦。我依然每天陽光滿面的迎接黎明,精神抖擻的投入工作,因為我覺得基層的工作很重要,欲木之長,必固其根,欲流之遠,必浚其源,基層之於國家就是地基之於大廈。而對於初出茅廬的我來説,這裏的土地,這裏的村莊,都是鍛鍊自身的熔爐和施展抱負的舞台。

我從不去羨慕留在城裏的朋友們,他們有他們的歡樂,我有我的歡樂,下村時和能村民們一起聊一聊收成,能以一己之力為來訪羣眾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看着他們露出笑容,我的心就會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如今的我已經變得成熟,變得穩重,我在這裏的工作也越來越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我有信心在基層的舞台上做出成績,展現選調生的風采。

我是千千萬萬深入基層第一線的選調生隊伍中的一員,我的工作和生活就是他們紮根基層的縮影。誰説我們是來基層鍍金的過客?誰説我們是百無一用的書生?正是我們這些看上去稚嫩的年輕人,懷着夢想,紮根基層,播撒智慧,收穫富足,把青春獻給基層廣大的土地。

人們都説選調生頭上有一個光環,流光溢彩,將來一定官運亨通,而我説選調生的光環,並不代表我們與眾不同,它是一代又一代選調生紮根基層、為人民服務的赤膽忠心所化,它讓我們牢記自己的使命——用知識改變貧困,用青春建設基層。你們看一看,如今的我早已沒有了剛開始時的飄飄然,經過一年的鍛鍊,我和那些奮鬥在第一線的選調生同志們一樣,完完全全融入了基層,一樣的笑容質樸,一樣的風塵滿面,一樣的精神抖擻,一樣的鬥志高昂。我們的成長過程,就是鳳凰涅槃的過程,需要浴火重生的決心,就是大浪淘沙的過程,需要接受洗禮的勇氣,而在褪去稚氣,褪去嬌氣之後,我們將重現金色。

山東籍貴州選調生同志的事蹟讓我們無比自豪和驕傲,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更是千千萬萬紮根基層的選調生的傑出代表。這位在海邊長大的姑娘,遠赴貴州山區,用青春和生命為選調生的旗幟上增添了一抹金色,這不正是當代選調生良好精神風貌和崇高思想境界的寫照麼?

基層是個大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站在舞台中央的我們,站在時代前列的我們,在此用自己的行動莊嚴宣誓:當代中國青年是充滿希望的一代,是值得信賴的一代,我們要以王媛媛為榜樣,到工農羣眾中去,到火熱的社會實踐中去,牢記使命,勇於奉獻,把青春獻給基層,把知識獻給基層,為推動科學發展和社會大和諧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我心目中的羣眾觀

我心目中的羣眾觀

我們黨的宗旨是什麼?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即為羣眾,從某種意義上來説,羣眾的利益高於一切。我們黨員同志,不是高高在上的太上皇,一天只會凌駕於人民的頭上作威作福。我們應該是人民羣眾的公僕,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踏踏實實地為人民辦事情。這才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正確的羣眾觀。

人民羣眾觀用今天的話來説,就是以人為本的思想。首先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毛澤東同志説過:“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羣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脱離羣眾;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堅持真理,因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於人民羣眾利益的;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修正錯誤,因為任何錯誤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共產黨是執政黨,執政的目的不是為了少數人的利慾薰心,也不是為少數人謀福利。毛澤東同志説的很對,要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這是最根本的,誰也動搖不了。如果動搖了這一根基,人民是不會答應的,那我們的黨就要走國民黨誤國的老路。毛澤東同志為我們黨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我們就應該用實際行動來踐行這一真理。其次,要相信依靠羣眾。我們應當相信羣眾,我們應當相信黨,這是兩條根本的原理,如果懷疑這兩條原理,那就什麼事情也做不成了。應該使每一個同志懂得, 1

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羣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壓不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羣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瞭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來源好範 文網)動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不瞭解這一點,那我們所幹之事將會被羣眾唾棄。我們黨將會與人民羣眾漸行漸遠。

這不是威言聳聽。近年來,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在豐富的物質條件的引誘下,我們的一大批官員倒下了。他們陷於腐敗的泥潭裏不能自拔。他們不以此為恥,反而變本加厲,搜刮民脂民膏。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從建國以來的劉青山、張子善到改革開放以後的胡長清、李嘉廷,再到近幾年的陳良宇、朱志剛……多得數不勝數,所做之事罄竹難書。近幾天網上傳出原貴陽巿長助理樊中黔被判死緩一事,專案組講:一搜,搜出人民幣600餘萬,歐元13萬,美元10.3萬,港幣46萬,18萬購物卡。再搜,半屋子陳年茅台,一紮用舊報紙包好的20萬,45根金條。三捜,三處房產內有5個保險櫃,現金1297萬,價值300萬房產13套。——8千萬黨員中到底隱藏了多少吸血鬼?不管是誰,總之當貪官們用公款大吃大喝時,卻不知這是一頓“人肉大餐",喝的是百姓的血,吃的是百姓的肉!霓紅燈下有血淚!

思想決定行動,正是這些黨員的羣眾觀偏離了軌道,才使他們走上了犯罪道路,誤入了歧途,等到入了監獄,丟了性命,才如夢方醒,此時,悔之晚矣!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是無

法彌補的。

與此相反的是,在我們的身邊同樣湧現出一批真正能為老百姓辦實事的人,如焦裕祿、王進喜、孔繁森、楊善洲……由此可見,一個人,內心是怎麼想的,就會去怎麼做。心中沒有羣眾了,就會做出對不起羣眾的事情來。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是我的工作職責。我也是一名黨員,在這一點上,更應該以羣眾的利益為重,我們要有怎樣的羣眾觀呢?我認為,作為教師,要以教育好學生為己任。我們的手中握有幾十名孩子未來前途的生殺大權。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教導。對於一個家庭來説,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全部。父母含辛茹苦供孩子上學,就是希望他們能有一個好的前途。家長信任我們,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託在了我們身上。我們身上的責任重大啊!不努力工作怎麼能行呢?也許,自己對工作的隨意,就改變了孩子的命運,讓一個本該成為棟樑的苗子毀了。這個責任我們擔當不起,也無法向老百姓交代。我們應該讓他們能走得更遠,有更好的發展,而不是半途而廢。我覺得,認認真真工作,教育好每一個學生,我們就對得起羣眾了。不要求我們幹一些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從工作中的一些小事,我們就應該時時考慮到羣眾的利益。這是主要的。當學生家長到學校中辦實事,我們也應該熱情、周到,不給家長臉色看,讓他們看到自己孩子的進步,讓家長放心。

總之,想家長之所想,急家長之所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就是我們給老百姓最好的承諾。

第五篇:我心目中的羣眾觀徵文

我心目中的羣眾觀徵文

一、強化職責意識是做好羣眾工作的關鍵

圍繞中心、依法審計、文明審計,做好“經濟衞士”是黨和國家賦予審計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尤其審計黨員幹部,要強化審計職責意識,自覺把履行責任與服務羣眾緊緊聯繫起來。一是深刻理解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是為人民服務而展開,圍繞中心,説到底就是以服務羣眾為中心,二者是辯證統一的。二是審計服務羣眾,關鍵是履行好職責,做好“經濟衞士”,國家政策落實情況、惠農資金到位與否、幹部履職如何、資金效益發揮等等審計履職情況,都與羣眾密切相關,做好做優做實審計職責,就是最大的羣眾工作。三是服務羣眾,關注基層,要用嚴謹、科學的態度來認識。不是説走到基層了,找羣眾也談話了,就代表羣眾工作到位了,這是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審計崗位做好羣眾工作,首先要從思想根源上關心羣眾,在方方面面自覺為民着想;其次要以維護羣眾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後要從對國家政策、法規的落實監督,到涉農資金的監管,切實履行好審計職責,保證資金的安全、效益。

二、樹立羣眾觀念是審計工作的前提

樹立羣眾觀念,要做到深入羣眾、瞭解羣眾、尊重羣眾,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這是審計工作的前提。一是審計工作中要做好審前調查,審前調查的結果決定着審計的重點,而審前調查的廣泛性要求我們,必須深入羣眾、瞭解羣眾想法、樹立羣眾觀念,羣眾觀念的正確與否決定着審計工作的方向。二是審計計劃的制定,要貫徹羣眾路線,羣眾普遍關心的也是審計工作應該關注的,羣眾關注的熱點、難點,也是審計監督的重點、要點。

三、貫徹羣眾路線是審計工作的根本

永遠堅持羣眾路線,從人民需要出發,做到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建設和諧社會,必須堅持民生優先原則,審計工作,作為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始終堅持羣眾路線,貫徹民生優先方針是根本要求。一是審計是為人民羣眾服務的,審計的權力是人民羣眾給的,離開了羣眾路線,審計工作就失去了法理依據,失去了保障。二是審計工作是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是人類階級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黨和國家的宗旨要求我們審計工作必須從人民需要出發,服務人民,為了人民,把人民交給審計監督的職責履行好、把人民交給的審計監督任務完成好,在整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切實做好“經濟衞士”。

四、維護羣眾利益是審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心裏裝着羣眾,高度重視基層,維護羣眾利益是我們幹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審計工作更是如此。執政為民的理念要求我們,必須依法審計,科學審計,維護好經濟社會發展秩序的同時,要始終將審計工作與維護羣眾利益有機的統一起來。一是從人民需要出發,把人民的需要,作為工作的指南,羣眾

所想的,就是我們要做的。如:羣眾關心教育,就要開展教育績效審計,提出合理化建議,促進教育公平,保障教育發展;羣眾關心醫療,就開展醫療專項資金審計,從醫療體制、政策落實入手,保障羣眾享有應有的醫療服務權力等。二是把羣眾的意見作為審計工作的最終評判標準,審計工作成效如何,審計工作到位與否,羣眾最有發言權,“金盃、銀盃不如百姓口碑”就是這個道理,審計工作是否心裏裝着羣眾,是否做到維護羣眾利益,要傾聽羣眾的意見。

五、做實羣眾工作是審計工作的核心

關注基層,瞭解羣眾困難,聽取羣眾訴求,幫助解決問題,做到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是做好審計工作的核心。説得多不如做得實,做好羣眾工作,貴在落實。在走訪的羣眾中,反映較多的是,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但落實到基層就變調了,這是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就是沒有把羣眾工作做實做到位。比如,某部門為某村美化環境進行路邊綠化,資金到位了,樹也栽上了,然後就不管了,不久死去一半,村民看着心疼,沒辦法,不瞭解新樹種習性,後期管理跟不上。因此把羣眾工作做實是關鍵、是核心。一是羣眾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工,審計工作要從社會發展長遠規劃去審計、去監督,不能説資金到位了,工作也開展了,就ok了,要堅持從羣眾利益出發,成效才是重點。二是羣眾工作貴在落實,落實貴在堅持。再好的政策,再優秀的建議如果不去發動羣眾,不依靠羣眾,到頭來是一場空,審計工作不能就審計而審計,要有後期的審計跟蹤,注重落實。第三審計要注重借鑑,審計的對象不同,對待羣眾工作的思路也不盡相同,審計在履行審計職責的同時,要把羣眾工作好的經驗、好的工作方法進行推廣,發揮審計的獨特優勢,做實羣眾工作。

本站小編推薦其他精彩文章:

我心目中的羣眾觀

我心目中的羣眾觀

我心目中的羣眾觀

為人民服務-我心目中的羣眾觀

羣眾路線教育活動徵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