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感悟(精選多篇)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9W

目錄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感悟(精選多篇)
第一篇: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感悟第二篇: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感悟第三篇:2014年暑期“三下鄉”支教感悟第四篇:暑期三下鄉實踐感悟第五篇:大學生三下鄉感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感悟

律動在七月的青春—重慶郵電大學“微塵聯盟”小分隊 龔爽

驕陽似火的七月,承載着青春的躁動,我們帶着一份執着,攜着一份牽掛,守着一份信念,啟程這個不一樣的夏天!

天空依舊乾淨地容不得一點斑痕,三下鄉的記憶猶如烈日一般騷動着我的思緒。六天的行程,好像還在繼續,每一個細節都被雕琢地那麼清晰,深深地印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六天,很短很短,短到大家不忍離去、不願説再見,因為在這段難得的經歷裏,我們收穫了感動,體驗了成長,感受了責任,昇華了靈魂。這麼説,不免有些誇張,可從中得到的卻真的讓我們無法釋懷。

六月,正當蟬鳴鳥叫之際,我們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積極投身於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自願報名的方式,組成了我們“微塵聯盟”小分隊。所謂微塵,即青島的一羣青年志願者,而我們悄悄與他們有着同樣的使命和意願;“微”又正好取我們微電子專業的第一個字,“微塵聯盟”由此而生,小隊的七個人也願意通過此行揮灑自己的青春。激情,由此起航!

身為隊長,承受的壓力不免讓我有些上火。從組隊到確定主題、地點,可以説是困難重重,此時又恰逢期末複習,焦慮煩躁壓得我有些喘不過氣。可畢竟自己是羣龍之首,如自己垂頭喪氣怎能服眾,又如何提起大家的精氣神。好在老爸老媽也打着長途給我出謀劃策,讓我感受到絲絲温暖,也漸漸平復下自己的情緒,理清思路,一邊複習,一邊籌劃着三下鄉的點點滴滴。這段時間真的讓我成長不少,學會了如何在混亂中理清自己的思路而顧全大局,把握好一個團隊的整體脈絡。

青春就是一個敢想敢做的時代,身為學生黨員和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有職責有義務去感受祖國的變化,關心新農村的發展。這次下鄉活動我們安排了個五主要活動: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愛心義贈衣物、關愛留守兒童、新農村建設的問卷調查和成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定了這六項活動,一方面是想實實在在做點事情,豐富我們的閲歷,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這幾個實踐活動從不同方面瞭解不同的新農村建設。

七月的三泉鎮,驕陽似火,一條小河蜿蜒穿鎮而過,這個夏天,註定不平凡,這個季節,三泉鎮註定會在一羣小紅帽志願者的歡聲笑語下打破往日的沉寂。三泉是個比較落後的鎮子,街上除了幾家小賣鋪,甚至沒有個像樣的超市和菜市場,最讓我們頭疼的是沒有網吧,這讓我們在回傳資料的過程遇到很大困難,沒辦法,大家只有貢獻出手機流量,給學校彙報我們每天的成果。

去敬老院的一天是我們最難忘的一天,這是所有隊員第一次真正走進敬老院。老人永遠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無論他們現在身體如何羸弱,無法脱離別人的照顧,畢竟他們為自己的兒女、為這個社會或多或少地奉獻過,付出過。我們所有的隊員也都心懷善心,我們發自內心地希望我們的所作所為能給那羣老爺爺老奶奶帶來哪怕很微小的改變,能給他們的生活帶去一點歡樂。前一天,我們從生活費中支出一部分買了水果和糕點,整理出一些過冬的衣服,也精心地為第二天的節目點燈夜戰地一遍遍排練。和老人在一起聊天,即便我聽不懂他們在説什麼,我也點頭應和,他們可能很久沒見過外來的孩子們了,我們的到來也許真的對他們來説很稀罕,很興奮。也許是看到我們,想到自己的過去,拉着我們的手,不停地給我們講他們曾經的故事。拿着我們的送的衣服和點心,有位老奶奶不停地説他們是自己人,是家人...聽到這,所有隊員心裏都有種説不出的酸酸的感覺。這些老人很多都無兒無女,此時此刻,他們可能真的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家人了。我們的節目並不是很豐富,手語操,獨唱,合唱,簡短的節目,是我們的心意,只想給爺爺奶奶們帶來點年輕人能給予他們的快樂。

為了看望留守兒童,給他們留點有意義的紀念,我提議讓他加在我們買好的文具上寫一些激勵他們的話,畢竟很少會有人走進這個大山,能帶一些外來氣息進去。那天晚上,大家熬到很晚,只為把那幾百個本子全都寫好,讓“微塵”無處不在。一天的農活,大家都被輕微曬傷,可似乎這其中的快樂早已壓制了疲憊身軀的躁動,難得的體驗正式我們成長的足跡。

幾天的繁忙下來,貌似名沒有倦意,更多的是對這美麗的小鎮和淳樸的鄉親們的不捨。在這個鄉野小鎮,我們“微塵聯盟”播撒了愛心,收穫了感動,老人和孩子們純真的笑臉,村民們質樸的問候,都是我們得到的最大的收穫。在這樣一段短暫的時光裏,我得到的歷練是前所未有的,身為隊長的壓力和責任,顧全大局的義務,這都是在書本里學不到的,從寫策劃到每天的日程安排,點點滴滴,都是對我人生閲歷的積累,也是對我整體素質的提升。

在三泉鎮短暫的六天,汗水和疲憊不足以讓我們退卻,感動和責任是我們最大的榮耀。六天時間,我們用我們的青春詮釋着內心的使命感,用我們的綿薄之力去進我們所能改變着小山村裏的人們,用我們自己的方式去感受這小鎮的發展。我們的行動就像我們的隊名一樣,如空中的塵土,卑微卻又足以瀰漫整個天際,微不足道的行動,卻能讓我們的內心承載巨大的責任感。

我們的付出,無怨無悔,我們的友誼,歷久彌堅,這應該是我們此行最大的收穫吧。在實踐中歷練自己,給自己一種義務,增強自己的信心,用心去做好每一件小事,我想着是我這一個星期最大的感悟了。

青春,仍在繼續,七月的回憶承載着我們的希冀,三泉的餘暉縈繞着我們的思緒,微塵,永遠的記憶。

第二篇: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感悟

別忘了,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

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

為期十四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説實話,近半個月太短暫,我還沒有來得及回味就已經結束。可是,十四天對我來説又真的很長,第一次策劃如此浩大的實踐活動,經歷了它的開始到結束。看着它一步步走向成功,心中也滿是欣慰。雖然過程中充滿了艱辛與困苦,但是我無怨無悔。無論從實踐開始,還是到實踐結束,我一直都在收穫成長,收穫經歷。

一、關於夏令營

支教已經結束很多天,我的心好像還停留在劍閣,停留在沙中。有太多的感動,我無法在這小篇感想裏勾畫清楚,我只能試着用自己笨拙的筆,記下記憶裏點滴閃爍的瞬間。當我的心被明亮的陽光充滿時,我不想去描繪任何沉重的事。

第一次見到孩子們是在那偌大得會議廳裏。氣氛濃烈的掌聲中,那燦爛如花的笑臉,給千里之外的我們一份親切與温馨。與三十個孩子的目光相碰時,我突然間明白了我來這兒的真正目的和意義,也在一剎那讀懂了自己的價值。原來他們並不像我們狹隘想象中的那樣“笨拙”、“閉塞”、“年少無知”。恰恰相反,他們的朝氣、樂觀和笑容一直感染着我們每一位成員。那個叫張月的女孩,從小失去了母愛,父親支撐着整個家,卻也不幸得了殘疾,但她沒有給我們以脆弱,而是堅強與樂觀。我想,那一刻,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濕了。那個愛笑、喜歡唱歌、寫的一首好詩的男孩李定川,從始至終他都那樣的愛笑,笑得那麼質樸,愛唱,唱得那樣純真。還有那個,每一次打招呼都是笑盈盈的,叫龐霞的女孩,一直很努力,無論是在聽課,還是在準備活動……我無法將三十個孩子一一記下,但是他們的笑臉卻都印在我的腦海裏。

上課的時候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也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我們就像一扇窗,給他們以機會了解外面的世界。給他們講大學生活、介紹學習經驗、講數學物理知識,進行心理培訓、建塔遊戲,舉辦辯論賽……他們都積極投入其中。最後的一堂課,是我給他們上的,關於我的學生經歷。我不曾想到,他們對我有那樣的好奇,就如一個陌生的哥哥有着神祕的傳奇。他們聽的那樣認真,那麼投入。我看到了他們渴望走出大山的眼神,就猶如五年前的我一樣,對未知的世界、對不定的將來充滿了憧憬,也充滿的憂慮。“自信、能吃苦、耐得住寂寞”,是我給他們的箴言。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身上早就負擔了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我一直相信他們,並不比城市裏的孩子差。激勵他們鼓起勇氣,激發他們學習的鬥志,走出大山,走向未來,這就是我此次支教的初衷。

孩子的感情是質樸而純真的,沒有一絲雜質,喜歡就會開心地笑,即使有煩惱也會隨着會心地微笑頓時煙消雲散。他們爽朗的笑聲,他們真誠的話,猶如一部經典的電影,每一鏡頭都在腦海中重現。五天的支教,影響的不僅僅是我的人生,還有三十個孩子的未來。

二、關於社會調研

只有深入社會,你才能夠真正瞭解它,有它的美,有它的醜。

劍閣縣是一個貧困山區,也是“汶川地震”的重災縣之一。第一次踏入四川的土地,第一次踏入這巍峨的大山,我深深地被這景象所折服,連綿不斷的雄峯,翻到山的那一邊依舊看不到盡頭。劍閣的人民,熱情而有淳樸,天生樂觀。當地施工一派繁忙,到處可見重建的跡象。通過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災後重建工作進展順利,並取得了一定成效。劍閣縣在災後重建工作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經濟增速在全省排名前列。大力開發旅遊資源,劍門關景區開發取得重大勝利;工業集中區建設取得新進展,以工業強縣為目標,不斷拓展工業發展新空間;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也在努力推進,不斷髮展特色產業經濟。新縣城的建設也是實現了重大突破,城市基礎性設施建設和民生項目有序的推進。在中央提出的“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和實現災區羣眾“六有”的目標下,黑龍江援建工作進展順利,在劍閣縣書寫了壯麗詩篇。xx年重點突出了救災、救急和項目規劃啟動,xx年全面啟動推進援建項目,並完成了大批的民生性、基礎性項目,在今年8月中旬將全面完成援建工程建設任務。兩年來,黑龍江省從物資、資金、技術和人才方面給劍閣全方位的援建和支持,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從整體上來説,劍閣縣的災後重建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當我們深入到鄉下實地調研時,有些情況並不是我們當初想象那麼美好,卻可謂有些不盡人意。在我們走訪的農户當中,有很多的農民向我們傾訴了心中的苦水。他們的收入微薄,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只能靠打零工來維繼生活。生活環境存在很多的不足,村裏道路不整,生活飲水很多都只能從山上或河中取水。農村低保分配不公平,政府的政策有的不明朗。甚至有幾位農户在我們採訪時哽噎起來,讓我們揪心不已。諸如此類的問題,在當地的農村都是普遍存在的。這與我們從政府瞭解的信息截然相反。我們政府忙着在宏觀項目的建設出成果的同時,也不能夠忘記傾聽老百姓心聲啊。

在採訪的過程中,很多村民都有這樣的感觸:“中央的政策是好的,是關心咱們農民的,可是到了地方上,好政策就變得執行不力了。”在政府和民眾之間,十分缺乏必要的溝通與信任。如果當地的官員能夠實地走訪農村而不是單純地看數據,如果官員真正能夠以父母官的責任感去辦事,那麼民眾對地方政府的抱怨和誤解就煙消雲散。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政府,但農民是弱勢羣體,他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時又有誰去替他們爭取?

農村的發展重在教育,用知識改變命運,改變社會。我們支教的意義,也就體現在此吧。下寺鎮只是中國廣大農村的一個縮影,農村問題和矛盾層出不窮,與建設和諧社會目標存在很大的差距。作為當代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為我國的農村建設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人物記

一位敬業負責的縣團委書記

初見劉書記,年輕有為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親切隨和、沒有官架子,讓我們之間陌生感很快就消散。記得第一次拜訪離別前,他想到了我們長途奔波勞累、天熱中暑,給每一位成員送上了預防中暑的藥,讓我心中感到一片温暖。認真負責,是十幾天接觸下來我對他的第二印象。為我們聯繫實踐地點,給我們安排實踐採訪,每天對我們活動的關心過問,……,直至送我們離開劍閣,劉書記對我們的關心和照顧可謂無微不至。奉獻青春,撒汗西部,是我對他的第三印象。投身西部志願者七年有餘,卻沒有一句絲毫怨言,每天積極忘我的工作,實在是讓我敬佩和感動。能有這樣的書記,有這樣的黨員,那劍閣的明天,中國的明天,就有希望。

一位熱情淳樸的中學教師

樑老師,沙溪中學團委書記。不高的身材,戴着一副眼鏡,笑起來有點憨,典型的中學教師代表。他很熱情,為我們安排好住處,為我們佈置夏令營的場地,擔心我們的伙食而讓食堂的師傅專門關照。他很實在,當我拿着評分表讓他打分時,他因為自己沒有實際參與而拒絕打分。他嚴謹踏實的作風,沒有絲毫的派頭,始終感染着我。

四名可敬的村官

大學生村官,這是一個熟悉卻又陌生的集體。因為是大學生,他們和我們一樣有着花樣年華的青春,也同樣懷着昂揚的鬥志。因為是村官,他們選擇了到祖國的最需要的基層去,撒下青春的汗水,留下默默奮鬥的身影。在和他們進行交流時,他們和我們一樣的可愛,有自己的理想和思想。正如村官楊露梅所説的那樣,“到那都是奉獻,那就到最基層去吧,為農民做點實事、做點好事”。他們是黨和政府與老百姓聯繫的紐帶,將政策落實到基層,關心老百姓,幫助羣眾解決困難!從他們身上,我看了他們甘於揮灑青春、無私奉獻社會的寶貴品質。

四、結束語

首先,這次社會實踐,並沒有讓我感到失望,讓我學會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我是抱着學習的心態加入的,作為領隊,卻缺乏相關的實踐經驗。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造成實踐團初期的不穩定,我想我應該負起大部分的責任。作為一名領隊,應當以怎樣的角色和心態去帶領整個團隊取得成功,應當如何從整體上考慮團隊的運行,十分需要能力的鍛鍊和培養。雖然每晚奮戰到兩三點,雖然遇到了種種困難,我一直堅信,有那樣一份必勝的信念,戰勝所謂的困難。我始終堅信這樣一點:一件事情如果要做的話,就一定要把它做好,要麼就不做。

其次,這是一次歷練,從學生到志願者,從校園到社會。作為一名大四畢業生,能夠在大學的最後時光參加暑期社會實踐實在是一個難能寶貴的機會。在出發前,我捨棄了很多的東西,感情上不捨不能讓我百分百地投入到工作之中。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即如此吧。但是實踐得到的鍛鍊卻是在哪都換取不來的。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社會實踐活動是考驗大學生修養品性的好環境。在那些平凡而偉大的人民羣眾面前,我們養成的“嬌、驕”之氣得到克服;在實踐的困難面前,培養了我們的犧牲精神和堅強品質。這次實踐,讓我變得堅韌頑強,養成務實的學習態度和生活作風,不斷提高、完善自己。

再次,我們的團隊在實踐中得到了昇華。我們的團隊是一個精英的團隊。小牛的踏實努力、新生的認真執着、劉鵬的仔細、王甫的低調、美麗和海燕的樂觀開朗、康熙的積極負責、驥軒的肯幹、鄭慶的熱情、霍霍的成熟、楊帆的陽光向上,及相當負責的劉老師、程老師。精英的團隊,無論是在天津的前期準備,還是在劍閣的每晚趕任務,無不鮮明地説明了這一點。在一起朝夕相處的半個月時間裏,一起共事,一起吃飯,一起生活,讓我們彼此之間的友誼不斷深化。我深深地感動於每一位成員的辛勤努力、高度責任感和相互諒解。對待工作,他們絲毫地不敢懈怠,白天以飽滿的熱情完成工作,晚上準備至半夜而毫無怨言;對待隊友,他們沒有丁點的虛假,有優點,大聲地讚美,大家相互學習;有缺點,開誠佈公地指出來,大家相互提高。我很慶幸能夠與如此優秀的團隊一道共事,一道努力!

第三篇:2014年暑期“三下鄉”支教感悟

日子真的像流水一樣,明亮而透明,涼絲絲地滑過我的靜脈,帶着暗藍色的時光一去不復還,xx年的暑假就這樣悄聲無息的來到了。

在這火紅的季節,我們暫別了象牙塔中舒適的生活,帶着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氣,深入鄉村,進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讓我們褪去了一絲嬌氣、幼稚、浮躁與張狂。

在此次社會實踐當中,我主要進行的是支教活動,我教的科目是英語。因為考試和第一次下鄉的緣故,説句實話,自己在去之前心中完全不明確自己要教他們什麼,看着別人在忙教案,才知道要早早把所有的教案弄好,看着別人上網搜來的一沓沓的資料,自己內疚得想滅了自己,我是一個老師?哼,誤人子弟啊!連自己要教什麼都不知道還何談備課啊!時間不待人,上網搜是不可能的了,出於內疚,自己當晚便去圖書館借了幾本書回來,加上自己的資料,感覺到時應該用得上吧!只能這樣了,到時硬着頭皮上吧!到了吳陽中學,把一切安排妥當後,只剩下一個晚上了,自己靠着平時的積累,終於把第一堂課給弄出來了,到時只能靠現場發揮了。説真的,心裏感到很對不起學生。所以,自己暗暗發誓要在之後的教學中給同學們補上。

因而,自己在每天朝陽升起的時候,都拖着疲憊的身軀告別我那可愛的牀,吃過早餐後就直奔操場,帶領同學們進行瘋狂早讀。在教他們如何正確發音,如何學好英語的同時,我看到了我存在的價值。當我操着我那破銅鑼似的聲音大聲朗讀以求激發他們的熱情的時候,我覺察到了肩上的責任,同時也為自己的負責而感到欣慰。我不知道幾天的教學能否真正給他們帶去什麼,但我從教的過程當中可以看出他們那看到曙光的眼睛所散發出的光芒。早讀完畢,得進行英語課堂的教學,在上課的過程中,也許自己有點高估了他們的知識面,畢竟才七年級啊,所以我講得有點快,學生有點接受不了,但整個過程下來,我邊講腦袋邊在轉,所以能夠將備課時沒有想到的東西照樣傳授給學生,因為瘋狂早讀的緣故,有時兩節連堂的英語課下來,我幾乎不能發聲了,但我繼續堅持了下來,因為我不想因為喉嚨的原因而浪費學生們的光陰,我想在幾天的學習中教會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而不是單純的英語知識。我想自己應該達成這個目標了。吃完午飯,我繼續回到教室裏輔導學生的英語發音,每個音的糾正都讓自己體驗到了成就感,雖然我犧牲了我的午睡時間,但我換來的是學生那開心的笑臉,這就足夠了。因為自己同時也是班主任,所以一個下午的時間我都得守在教室的後面。課餘時間時,自己可以説與同學們玩成一片,這也許是他們與我關係那麼好的原因。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自己好像不是一個老師了,但通過這次的支教,讓我明白有時放下身份也是一種美。你把他們當朋友,他同樣也會把你當朋友。因為你怎樣對待別人是別人怎樣對待你的砝碼。而且也會因為這樣,他們更用心去上你的課,因為他們懂得不讓你這個朋友失望,他會懂得尊重你這個課堂時為老師,下課時為朋友的人。可能我説的不是很正確,因為也不排除他們是因為我講課快而怕漏掉什麼才會那麼用心的情況。晚上,我一有空也會過去教室輔導學生,這樣,我的備課時間就更短了,但是我一次備的內容可以上幾節課都還綽綽有餘,還好,沒耽誤學生,真感歎自己以前沒荒廢青春 ,心裏也暗自下決心以後要把英語學得更好!也許別人會認為我準備了好久,其實不然,只是因為我備課時用心和以前知識的牢固,這也讓我明白,課不是一天兩天準備出來的,靠的是平時。想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就得平時備課,課上授課。

當學校領導讚揚自己公開課上得不錯的時候,自己感慨良多,雖説靠個人,但這都要謝謝當日栽培我的老師,這也更讓我知道一個老師的影響可以有多大。這也改變了自己當初不想當教師的想法,忽然覺得教師真的是一份神聖的職業,身在其中才會明白當中的道理。當自己能夠通過自己的人格慢慢去改變,去感化學生的時候,你就清楚地知道你離不開這個職業了。

從注視着學生的變化到看着學生不捨的眼光,心中早已淚流成湖。當學生不願回家也要目送我們離開時,自己終於知道自己在他們心中的分量。“男兒有淚不輕彈”,但他們打破了記錄,為我們留下了不捨的淚滴,這幫調皮得懂事的孩子怎能讓人遺忘。

當看着他們離別的信箋,憶起收花時的甜蜜,想起他們追車的瘋狂舉動時,心中又開始了一陣陣波瀾起伏。他們那純真的笑臉讓我再次回到了騎在單車上單純的花樣年華。是他們將我帶進了時光隧道,重温了當日單純式的幸福。一切的一切,已經不能用言語表得明,只能用行動去緬懷這一切,珍惜這一切。

總結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認為是一次成功的,實用的,受益非同的社會實踐。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清楚地明白了要付諸於行動才會有深的體會,有更多的所得。實踐出真知,學以致用,服務社會! 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價值將真正得到體現,我們要珍惜每一次鍛鍊的機會,讓人生無憾。

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也讓我充分體會到了隊員們的熱情與投入,親身感受到了團隊配合的巨大作用,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唯有團隊配合才能事半功倍。就拿這次社會實踐來説,我們至始至終是以團隊的形式進行的,使我親身感受到了團隊的魅力所在。“ 在大學裏學的不是知識,而是一種叫做自學的能力 ”。這次實踐後才能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我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通過實踐,原來理論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鞏固,原先理論上欠缺的在實踐環節中得到補償,加深了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本次社會實踐僅僅是為我們以後的社會實踐開了一個好頭,我們將以本次實踐為點,多多總結經驗,我們不能再做“養在深閨”裏的“驕子”,每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做着日後事業有成、飛黃騰達的白日夢了。但願以後還能有機會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投身社會,使自己真正從中受益。

此次社會實踐也告訴我:“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豔,而當初的芽,卻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我們要懂得在苦中作樂,因為熱愛,所以選擇,因為選擇,所以負責。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那麼我們就應該在剛剛起步的時候,用我們充分的準備,去面對不知的過程,迎接滿意的結果。

第四篇:暑期三下鄉實踐感悟

暑期三下鄉實踐感悟

唐小娟

裴斯泰洛奇曾説:“實踐和行動是人生的基本任務;學問和知識不過是手段、方法。通過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須具備的知識應該按實踐和行動的需要來決定。”智慧和知識最終踐行於社會才能用得其所,而且人在實踐中可以檢驗真理、培養能力、彌補不足。

今年暑期,我參加了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燃燒自己的激情青春,用熱騰的熱血,去澆灌青春之花,讓自己暑期過得有意義,使這盛夏如金秋般碩果累累。“三下鄉”雖然是時間短暫,但讓我得到很多鍛鍊,獲得很多歡樂,獲益匪淺啊!

這次暑期三下鄉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同時也有很多美好的畫面出動了我的心絃,使我感動不已。懷着對家鄉的熱愛和社會的感恩之心,我們這次的活動主題是關於下鄉支農,我們下鄉可以給農民講講農業知識,例如從科學的角度分析用什麼肥才能使莊稼生長的更高一些,用什麼農藥能清除自然災害,怎樣使玉米產量提高,因此我們來到了我的家鄉長嶺縣光明村,那時正趕上莊稼生蟲子,嫩綠的葉子都快被蟲子吃的精光,有的嚴重的玉米櫻也被蟲子侵蝕了,這樣一來農作物的產量一定得減產,這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使農民們措手不及,個個都躊躇滿面,都很擔心莊稼今年會絕收,所以每個人都冒着中毒的危險,甚至是寶貴的生命去地裏撣藥,看到此景,隊長開始分工,讓我們每個人到各

家各户去講農業知識,用什麼農藥對農民身體傷害最小,並且還能殺死蟲子,而且也從穿着上嚴格要求農民,讓他們帶防毒口罩,身穿雨衣,避免農藥淋到身上發生過敏現象,大家都很贊同為我們的建議,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笑容,他們似乎看到了前方的希望,大家紛紛開始行動起來,他們進地裏撣藥,我們在一旁幫忙對藥和往噴霧器裏對水,盡力幫農民挽救收穫,看着大(本站)家齊心協力一起面對自然災害,腦海中頓時浮出一句話:“團結就是力量”,皇天不負苦心人,農民們都平平安安的度過難關,全鄉的人都十分感謝我們的到來,我們也很高興能和這些地地道道的農民一起過這怡人的酷夏。

幾天的社會實踐結束了,留給我們的更多的是思想與感悟:深入農村、瞭解農村、服務農村,是我們吉醫學子應盡是社會責任。在農村的社會實踐中,我們可以親身地感受農民的樸素、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親身體會農村基層工作的艱辛與不易;同時,我們更能學到許多在書本上所學不到的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發現自身的不足,同時通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來為農民帶去實惠,從而體現自身價值,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

第五篇:大學生三下鄉感悟

關於農村合作社的一點感悟

工作仍在繼續,苦難接踵而來。

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我國在農業方面網站的設立和系統的規劃方面比較欠缺,至今沒有發現任何一個網站將關於農的各方面知識系統化。因此,我覺得我國應該重視網上傳道,授業,解惑的發展。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我們要將網絡的便利發展到最底層。

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總網站,在這個網站上我們可以將國家關於三農的政策,三農的發展,農業的生產,農業的研究,農機的介紹,農機的市場,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文化,農村的建設……一系列關於農的問題綜合起來,建立一個渠道,一個方便廣大人民羣眾瞭解農的平台,瞭解三農的政策。這樣通過不斷的瞭解,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增加閲歷。各個省市再建立一個此網站的分連接系統,在此係統中將各個地區的情況因地制宜的展現。這樣不僅能帶動區域與區域之間的相互促進,相互學習,還能為各個地區最底層經濟的發展創造更明確的指導。通過專業人士的諮詢與研究,為各地區出現的問題提出最科學的解決辦法,減少農民走彎路。走向一條真正科技致富、科學生產的道路.

21世紀,我們要充分利用我們的資源,充分的創造我們的財富,創造我們更加美好的未來!各相關部門也應在這方面給予最大的支持和關注。

通訊員:董校鵬

作者:王娜 董校鵬

推薦其他精彩內容:

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感悟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心得

2014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心得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心得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通訊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