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兒童大學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72W

兒童大學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兒童大學社會實踐報告篇1

20xx年7月16日,河北工業大學化工學院“教育關愛服務團”暑期實踐隊抵達承德市圍場縣黃土坎國小,實踐隊以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組織開展走訪調研、素質拓展、親情陪伴等活動,深入鄉村,切身弘揚“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八字真經”。

對於此次社會實踐,化工學院前期進行了充分準備。於15日中午召開暑期實踐動員大會,化工學院黨委書記賀亮、團委書記單海在會上對同學們細緻講解為何進行社會實踐,如何將社會實踐做得有意義、有價值,同時告訴同學做好吃苦準備,認真完成社會實踐活動,真正做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做一名有社會責任感的大學生。

今年我院暑期社會實踐的突出特點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

1、服務實踐基地打造愛心足球場

主席走訪荷蘭曾表示表示:“足球應該從娃娃抓起”,國家正在努力做好這件事情。我化工學院眾位師生考慮到黃土坎國小目前的體育場中,只有一個簡單的籃球場和乒乓球枱,完全沒有足球運動器材,針對這種硬件設施不足的情況,我院提前買好足球、足球服,在當地焊接好足球門,師生齊心協力安裝好足球門,組建一支國小生足球隊。

目前,黃土坎國小的操場已經煥然一新,當我們把嶄新的足球服給這些小孩們穿好時,他們的臉上洋溢出燦爛的笑容,如同一朵朵向日葵。由於黃土坎沒有一個正式的足球老師,我院團委書記單海老師作為一名老球員,認真的給孩子們講解足球比賽規則,足球練習的注意事項,如何做才能不在比賽中受傷,在理論教導的同時,我們親自給孩子們做示範,講解動作,幾天之後,雖然孩子們的動作還有些生疏,但是卻能夠一起踢一場簡單的足球比賽。

足球場上孩子們快樂的奔跑,我們感到欣慰,因為這一定能夠增強孩子們的身體素質,足球從娃娃抓起,在這個十九年不離不棄的地方,我們做到了。

2、走訪調研鼓勵貧寒學子成才

從去年開始,我化工學院倡導每人每天節約一分錢,幫助貧困山區兒童長大成才。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在我院大一大二的各個班級中普及開來,以一個班級定點資助一位貧困學生的形式,切實幫助貧困學子順利成才,我們的資助有限,但這承載了我化工學院眾位師生對他們的希望。

7月17日和18日兩天,我們從晨曦中出發,沒有任何交通工具,步行走訪貧困學子。期間,我院共走訪貧困家庭三十餘家,認真瞭解這些家庭所面臨的問題,給予精神上的鼓舞和實際的幫助。這些小孩當中,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有的還是父母離異,還有的孩子家庭中出現變故,不能供給孩子上學。班級的優秀代表實地瞭解情況後,登記信息,準備在以後一個班級一直資助一個孩子,我院希望能將這種愛心傳遞下去。

高分子專業的代表,把高分子131班和材化131班匯聚的2000多元的愛心專程送給正在讀四年級的劉明豔小朋友。父母一同遭遇車禍,父親去世,母親喪失勞動能力,失去經濟來源,但她很上進一直是班裏的第一名,所得獎狀掛滿家中牆壁。化工學院化工131團支部代表陳檬,帶着班級三十四名同學的愛心捐款1000餘元,資助正在讀三年級的小朋友于娜,她父母離婚,而照顧她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只能見兩次面,一直與爺爺相依為命,但于娜不僅學習成績好,還是班級的文藝委員,唱歌跳舞都很有天賦。我相信,在未來的幾年裏,化工學院定點“一幫一”活動一定會在全學院普及開,每人每天節約一分錢,產生的意義卻是十分重大的。

在走訪過程中,一行人走路近百里,捐款近萬元,記錄了大量有效信息,對以後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文藝展示全面發展從小抓起

在黃土坎國小,我們主要對孩子們進行了文藝方面的教導。一羣人聚在教學樓前的涼亭,讓每個孩子展示他們文藝方面的天賦,在交流感情的同時,糾正孩子們犯下的各種錯誤,在歡聲笑語之中,孩子們的進步非常大。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我們教會了小朋友們跳小蘋果,接下來我院學生準備的精彩文藝展示,給孩子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告訴他們在日後的學習中,可以發展自己的文藝特長,取長補短。

在與孩子們相處的幾天時間中,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為了讓其中的留守兒童不那麼孤單,我院學生講笑話,與孩子們做遊戲,一起去趟小溪,挖沙堆,爬山坡。孩子們臉上洋溢出的真摯與淳樸,深深烙印在我們的心底。我們相信,在孩子們的心中,我院對孩子們日後的成長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4、融入生活體驗實踐意義所在

在火車上經歷徹夜不眠的煎熬,在客車上感受山路崎嶇的顛簸,經過十幾個的乘車之旅,到達目的地後,我們在食堂吃孩子們平時吃的飯菜,住孩子們的宿舍,切身感受孩子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早飯只是簡單的鹹菜加粥與饅頭雞蛋,而住在孩子們的宿舍,牀太小隻能屈身而睡,沒有熱水可以洗澡,蚊蟲佈滿宿舍,可是,我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將實踐認真進行。在此期間,我院與黃土坎國小的師生進行了一場籃球友誼賽,這更加深了我們之間的感情。我們與黃土坎國小的師生吃住同行,真心交流,在這過程中,瞭解到很多平時很難發現的情況,對我院實踐的展開具有很大的影響。

5、發現問題提出有益發展建議

經過近一週的走訪調研,我院發現了眾多額待解決的問題。相比於天津市的眾多國小,黃土坎國小的硬件設施不足,師資力量不雄厚,這也是城市教育與農村教育顯著的不平衡之處。,拿天津市求真國小對比,求真國小有着自己的膳食營養食譜,有學校的網站對外做宣傳,有着各種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活動,有自身的教學多媒體,有供孩子們玩耍的遊樂場所。而黃土坎國小的食譜只是簡單的饅頭雞蛋加鹹菜,一飯一菜,對外宣傳不説網站,連宣傳板都沒有,很少組織文藝展示活動,簡單的運動場上只有兩個籃球框。

對此,我們成立小組進行了專門的思考,討論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差距,我們發現,根源還是在於收入水平的不同,農村與城市的經濟收入差距太大,從而導致農村家庭對教育的經濟投入遠遠低於城市家庭對教育的投入,從而導致城市國小與農村國小硬件設施與軟件設施不在一條水平線。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時間難以解決。

針對農村國小發展問題,我院對黃土坎鄉政府提出了有益建議。結合其他地區農村國小的優秀個例,我們提出,一鄉着力發展一所優質教育國小,合併村國小,集中師資,集中財力物力,打造規模較大的優質國小。這樣,有利於提高教師與學生的競爭力,從而培養出優秀的可造之才。同時,對政府提議,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關愛留守兒童。對學校領導,我們也提出了一些建議。我們發現,孩子的學習天賦是很好的,只是缺少培養的條件,對此,我們提出以後的假期進行長期的支教合作,彌補與城市各種假期培訓班的差距,給孩子們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有用的知識。我們的建議得到了積極的迴應,鄉政府領導表示會認真考慮我們的建議。

目前,我院的實踐活動已經圓滿落幕,但實踐的意義會繼續傳遞下去,我院的“一班幫一人”活動將繼續發揚,努力打造成為學院特色活動。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象牙塔中的我們提供了廣泛接觸基層、瞭解基層的機會。深入基層,同基層領導談心交流。從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理解了“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真正涵義,磨練了我們的意志,也培養了大家理論運用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與團隊合作的精神,希望更多大學生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來,用愛心來滋潤青春,用熱血來高歌青春,用行動來抒寫青春。

兒童大學社會實踐報告篇2

學校留守兒童自查報告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一直以來是我校狠抓的重點工作之一,本學期在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中我校嚴格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在具體抓落實,特別是接到《關於全面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的緊急通知》後,更是在全校進行了一次全面、細緻的排查,摸清了本校留守兒童數量,構成、特點、家庭狀況等基本情況。現就我校該項工作情況作簡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1、我校現有留守兒童228名,其中七年級98人、八年級88人、九年級42人。

2、有老人照看148人,其他監護人照看68人,無監護人照看的純留守兒童12人。

3、無輟學留守兒童。

二、工作開展情況

1、留守兒童管理

(1)成立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

組長:

龍漢一(校長)

副組長:

肖培筆謝明光歐斌成員:

謝玉軍鄧萬發龍靜楊佐穩王龍海陳開宴楊健陳豔各班班主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政教處,謝玉軍同志任辦公室主任,陳豔任資料員。校長為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第一責任人,學校建立了至上而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網,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統一領導和管理,保證了各項工作全面認真落實到位。

(2)、制定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方案為切實做好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我校把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定位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先後出台了《留守兒童獎勵制度》、《留守兒童幫扶制度》、《留守兒童之家工作人員職責》、《留守兒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3)、創建留守兒童之家第一、學校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室內布臵做到人性化、配臵有檔案資櫃並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兒童檔案袋,有一台計算機、安排老師管理並接受學生心理諮詢,並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組織留守兒童在家中開發活動。

第二、落實一名幫扶教師每位留守兒童落實一名幫扶教師,每位老師必須對幫扶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和學習生活幫助。

第三、舉辦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各班每月舉辦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教育學生遵紀守法、瞭解安全常識,讓學生身心都健康。

第四、參加一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各班要成立各種課外興趣小組,組織留守兒童至少參加一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課餘生活。

第五、談一次心。幫扶教師每週與留守兒童談一次心,瞭解他們一週的學習、生活、情緒、交友、身體等方面的情況,交流感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

兒童大學社會實踐報告篇3

實踐時間:

xx年1月16日至xx年2月14日,共30天

實踐過程及體會:

這是我第四次社會實踐。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敢於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雖天氣寒冷,寒風逼人,我毅然踏上了社會實踐的道路。想通過親身體驗讓自己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現今社會,就業問題就似乎總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成了説不完的話題。招聘會上的大字報都總寫着“有經驗者優先”,可還在校園裏面的我們這班學子社會經驗又會擁有多少呢?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真正走入社會,能夠適應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的變化,並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我來到了南通,開始了我這個假期的社會實踐。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

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組織後,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湧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在實踐的這段時間內,我每天穿梭於車間和辦公室之間,與車工溝通,監督產品的質量,努力為公司的效率盡一份綿薄之力。這些都是在學校裏無法感受到的,在學校裏也許有老師分配説今天做些什麼,明天做些什麼,但在這裏,不會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要知道做什麼,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儘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着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説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裏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儘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着學生的身份。接觸那些剛剛畢業的學長學姐,他們總是對我説要好好珍惜在學校的時間。在這次實踐中,我感受很深的一點是,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

回想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學到了很多,從我接觸的每個人身上學到了很多社會經驗,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這些在學校裏是學不到的。

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沒有工作的機會,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

在工作上還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會經驗缺乏,學歷不足等種種原因會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句什麼都會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礙,那一切就變得容易解決了。

知識的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猶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這次接觸的釀造業,對我來説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須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對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瞭解,才能更好地應用於工作中。

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在今後我要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磨練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認識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體會社會更多方面,也是為了以後可以做的更好。

兒童大學社會實踐報告篇4

實踐時間:xx.9.20--xx.9.30

實踐地點:xxxx村寶德書院

實踐主題:大學書院手拉手,城陽高密心連心

實踐成員:在隊長郭送帶領下,劉美,於青,李叢惠,尚勝男和康子悦共六名成員

實踐過程:

一、出發

7月20日上午九點手拉手義務支教隊濰坊小分隊六名成員在學校主樓前集合,在隊長郭送的的帶領下,大家踏上了前往濰坊高密寶德書院的道路,一路上大家的心情是非常複雜的,不知道未來的十天裏大家的生活起居怎樣,也不知道會和小朋友們擦出怎樣的火花······一個個問題在我們腦海排山倒海的出現。到達汽車北站坐上通往高密的汽車後,汽車不停的前進着,很快的,下午一點鐘左右我們便到達了高密汽車站,書院的李濟遠老師開着麪包車將我們帶到了目的地,李濟遠的妻子單美華老師在我們的宿舍等候我們,幫我們收拾行李,安排住宿,生活條件遠遠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老師替我們想得很周到,大家都很是滿意,心中充滿了感激······

二、歡迎儀式

收拾好行李,稍作休息後,下午三點半大家到達寶德書院參加由李老師和單老師以及書院的全體同學為我們準備的歡迎儀式,儀式上單美華老師介紹了手拉手義務支教隊和寶德書院的有關情況,李濟遠老師介紹了書院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所開設的課程以及對本次義務支教活動所做的安排,學生們進行了才藝展示併為每位支教老師準備了精美小禮物。這一儀式的舉辦,使每一位隊員的心裏充滿了感動······

三、豐富多彩的課堂

六名支教隊員每次上課前都會認真進行備課,通過課內外活動,增強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豐富了他們的暑假生活。

每天清晨,手拉手義務支教隊隊員陪同學們進行晨訓,晨訓分為鼓號練習,跳兔子舞和體能訓練,既鍛鍊了同學們的協調性與身體素質,也拉近了同學們與老師之間的距離。

本次支教,除了開設書院原有的課程外,支教老師還開設了鄉土歷史,生活小常識,手工製作等特色課程,相比較而言,特色課程比常規課程更受學生歡迎。

支教隊長郭送在手工製作課堂上教大家怎樣使用雪花泥和太空泥,學生們積極開動腦筋,用雙手在紙殼上粘出他們心中的圖畫,激發了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創作出色彩、內容豐富的畫面;硬筆書法課上,劉美老師教同學們書寫筆畫的要領,並用名人書法小故事啟迪學生,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學習態度;音樂課上,於青老師鼓勵學生自信歌唱,展現自我,並用ppt的形式讓大家對西洋樂器的形態和音色有了初步的瞭解,打破平常的課本教學方式,給小朋友不一樣的視聽感受;演講與口才課上,康子悦老師教同學們語言上的技巧並組織辯論賽,引起了同學們極大的興趣;生活小常識課上,尚勝男老師教大家一些基本的應急小知識。支教隊李叢惠老師在地理課上帶領學生們初步認識了世界。

手拉手義務支教隊隊員用心給同學們創造多彩的課堂,同學們在多姿多彩的課堂教學中歡樂的汲取知識與能力。

四、莫言文學館之行

歡樂的時光總是流失的很快,很快一個星期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週末來到了,這個週末大家過的也是很豐富多彩。

7月26日,在高密市寶德書院李濟遠老師的帶領下,手拉手支教隊濰坊小分隊6名隊員和寶德書院的全體同學一同來到高密一中參觀莫言文學館,這不僅增加了大家對莫言先生的瞭解,也拓寬了大家的視野。

在前去參觀的路途中,寶德書院同學們和手拉手支教老師“各顯神通”,一路歡歌笑語。

在館內參觀過程中,李老師耐心為大家講解館內各部分的內容,讓大家受益匪淺。

參觀結束後,寶德書院學生將由手拉手支教隊老師指導製作的禮物獻給館長毛維傑的妻子朱老師,希望由朱老師轉贈給莫言先生,隨之進行了朱老師和手拉手支教隊隊長郭送講話和手拉手支教隊成員向朱老師提問與莫言與之相關問題等環節。

在莫言文學館館長毛維傑先生和館內全體工作人員的精心準備和周密安排下,參觀的所有環節按計劃順利完成。寶德書院李濟遠老師表示,該次活動是希望能增長同學們的見識,滿足手拉手支教隊成員對莫言先生的求知慾。

莫言文學館是高密的一個文化名片,莫言是高密人的驕傲,此次莫言文學館之行使大家的心靈都受到很深的感觸。

五、跟隨鄧輝老師學習剪紙

7月26日下午,寶德書院迎來了一位剪紙大師,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委員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山東省剪紙學會會員、濰坊市剪紙協會理事的鄧輝老師。鄧老師給孩子們和手拉手義務支教隊的志願者們上了一堂妙趣橫生的剪紙課。

鄧老師從最基礎的剪紙手法開始教起,接着由淺入深,教授學生們如何用五邊形剪出形式各樣的窗花,邊講邊示範,一把剪刀在手中上衝下劃,隨着紙屑紛飛,不一會兒一朵漂亮的花朵就出現在你面前。初學的孩子們躍躍欲試,四處盡是咔嚓咔嚓的剪紙聲。經過努力,孩子們在剪紙課上非常認真地剪出了各種漂亮的圖案,收穫了動手創造的樂趣。

高密剪紙是山東省高密市漢族民間藝術三絕之一。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花草蟲魚、飛禽走獸和人物皆可入剪。所剪事物,大多取材於民間傳説、神話故事和戲曲故事,象徵性強,造型樸實誇張,粗獷中見清秀,拙樸中藏精巧,反映出獨到的民族審美觀。1994年高密被評為“全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其剪紙已被日本、美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及國內諸多民間藝術愛好者所收藏。

六、膠河邊散步,聽報告,會見微電影導演

7月27日一大早,在單美華老師和寶德書院裏幾位聽話的小姑娘的陪伴下,大家一起來到了馮家莊的膠河邊散步,大家一路歡歌笑語,談笑風生,邊散步邊拍照留念。

回到書院後中山大學王樂博士為隊員和學生做報告,他結合自己學習、工作和考研的經歷與體會,闡述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與重視,就需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報告期間,同學們都很專注,透過他們的眼神,能感受到孩子們對外邊世界的好奇與熱愛,他們想要了解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他們也認識到了努力學習的重要性。報告結束後,隊員和學生都根據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對王博士提了許多問題,王博士一一耐心回答講解。

拍攝微電影《父親》的邱導演來到寶德書院和李濟遠老師交談,希望寶德書院學生能參加新微電影的拍攝,同時也和支教隊員進行了拍照留念······

七、最後的離別

時光飛逝,十天的支教時光轉眼即逝,7月30日上午,天空下着漂泊大雨,寶德書院舉辦了支教送別典禮,場面温馨感人,典禮上老師和同學們都進行了文藝表演,動情的歌聲,優美的笛聲,感人的發言,這一些使得老師和同學們的眼淚都是無法控制的,大家哭成了一片,台上台下瀰漫着不捨與淚水,在大雨中,學生們將隊員送往開往火車站的汽車,車中伴隨着啜泣聲,訴説着別離與祝福。

八、實踐感想:

在整個支教過程中,隊員們對自己嚴格要求,全隊每天晚上都要準時召開例會,交流當天工作情況和感受,總結得失,佈置下一階段任務;課堂中注重培養孩子們的文化素養,提高文化底藴,通過增加課外知識的講解,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真正使支教活動產生更大成效,並保證教學質量及我校聲譽。

關愛留守兒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多方面的配合與支持,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去愛護,關心,幫助這些弱勢羣體,讓我們身邊的留守兒童得到健康成長。

兒童大學社會實踐報告篇5

驕陽似火的七月,“三下鄉”的鐘聲在我校已經敲響。

我們此次活動旨在關愛新型留守兒童。如今許多年輕父母在假期裏出去上班工作,把孩子一個人孤零零的扔在家裏。此刻的孩子很孤獨,他沒有同齡的孩子與之陪伴,更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愛,甚至連一頓飽飯也成為了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此次關愛新型留守兒童活動就成了勢在必行的活動。

科學實驗秀,以一種全新方式,彌補了小朋友心裏的空缺。我們不僅僅提供給小朋友玩伴。同時還給了小朋友温暖與歡樂。不僅如此,我們還調動了小朋友對科學探究的積極性,也極大地改變了小朋友對學習的態度。

在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完成了多項工作,比如:維持現場秩序,撰寫活動流程,發放宣傳單等。通過此次活動,我成長了很多:

1、提高認識,明確責任。

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的思想認識水平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加深了我們對小朋友的瞭解,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了組織一次活動的大體流程。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存在與小朋友之間的問題,比如:有很多小朋友不是很活潑,活動到結束了他也不一定會主動參與,但是有些小朋友又太活潑了。影響了正常的活動秩序。因此我們從中明白了身上肩負的責任,我們作為如今社會上的青年一代,應該更好地為小朋友樹立榜樣。

2、增長才幹,激發熱情。

社會實踐活動給廣大同學提供了一個學習社會知識和展示自我才華的舞台,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鍛鍊了廣大同學的才幹。同學們一起努力做了很多事情,我們一起佈置活動現場,一起上街進行宣傳,一起表演活動……在合作中鍛鍊了我們分工協作的能力,交際能力,組織能力等等。在這次課外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培養了我們的吃苦耐勞精神,使書本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進一步消化,讓大家在實踐中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社會經驗。而社會實踐,作為一種把理論知識運用於實際的重要形式,又能夠很順利的讓我們做到了校外實踐與校內實踐相結合,達到兩方面平衡的發展的理想目標。

3、展示形象,發揚我校風采。

通過參加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展示了青年大學生的風采。我們都展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不怕苦、不怕累。

與其説三下鄉帶給我不少的鍛鍊,不如説帶給我不少的思考的角度。這次三下鄉讓我真正的從管理者的角度在思考着問題,即使很幼稚,很懵懂,但卻是讓我思維的方式有了重大的轉變的。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三下鄉活動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大家帶着一份感動與思考繼續努力着,想到我們共同度過的那點點滴滴,留下的足跡,真的為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少的經驗和收穫,它也是這片天空下不滅的回憶,這將成為我人生的一筆財富,值得我永遠珍藏。三下鄉就是要我們這些熱血青年好好利用自己的才能來與實踐相結合,讓我們實實在在感受鄉情,知道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並要在實踐中肯定自己的價值,並認識自己的不足,這就要求我們更加努力去學習和充實自己,去更好地為以後為人民服務作好準備,這才是我們三下鄉的意義。

兒童大學社會實踐報告篇6

背景:

有這樣一羣孩子,當他們還在嗷嗷待哺時,父母就遠離家鄉,到遙遠的城市裏謀生餬口。很多時候,他們只能從電話中或者從偶爾寄來的匯款單中才能感覺到父母的存在。當別的孩子在享受父母關愛的時候,他們卻像孤獨的小草一樣生長。人們給了這羣孩子一個酸楚的名字——留守兒童。

當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近7000萬,他們的成長和教育問題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僅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就有關於此問題的提案19件。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留守兒童是兒童中一個特殊的弱勢羣體,關愛留守學生,解除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共同構築起面向“留守兒童”的一套完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營造一個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環境,對於家庭、學校和政府來説,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調查目的:

在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小分隊選擇了“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這一主題。我們希望採用實地走訪調查等多種方式,儘可能多的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與問題進行探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同時,我們希望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在留守兒童和社會之間搭起一座橋樑,讓他們看到社會温暖的一面,給他們一個傾吐自己內心的機會。再有,我們也希望這一突出問題能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通過此次活動讓更多的人瞭解這一個需要被關注的特殊兒童羣體,使人們認識到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後,我們希望能夠召集更多有愛心的人加入到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隊伍中去,而這也是我們這次活動最重要的目的。

調查方式:

在本次活動中,我們採用多形式、從多角度、通過多渠道調查與分析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具體方式包括:

1、向不同人羣發放調查問卷來了解大眾對留守兒童的關注程度。

2、走訪農村村委會、留守兒童家庭等來進一步深入分析問題。

3、走訪政府相關機構,瞭解具體政策。

活動時間:

7月19日——7月25日 活動地點: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萬隆國小、廣安區協興鎮四新村

調查內容與分析:

廣安市位於四川東北部,地形複雜且多山。由於大部分農村地區交通不便,經濟落後,青壯年紛紛離家外出打工以維持生計。據統計,廣安市每年都有上百萬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而由此產生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高達26萬。據廣安市文明辦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該市的留守兒童中僅有32%與父親或母親生活在一起。在父母雙雙外出務工的情況下,留守兒童大多與祖父母一起生活,而在調查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等祖輩管理教育留守兒童的情況時,有80%的人認為教育管理比較吃力,有15%的人基本不管孩子的學習。該市的留守兒童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為此,我們選擇了廣安作為我們的調查地點。在廣安,我們重點調查了武勝縣萬隆國小、以及廣安區協興鎮四新村。

萬隆國小之行

武勝縣萬隆鎮國小位於四川省廣安市南大門萬隆鎮的中心,與重慶合川市燕窩鎮一河相隔,佔地15畝,校舍面積8000餘平方米,並於20xx年全面完成了村小布局調整工作。萬隆鎮雖然處於國道212線與沿興路的交匯處,但全鎮15個行政村都屬於偏遠的山村,個別村離鎮距離近xx公里。由於這些村地理位臵偏遠,經濟發展相對滯後,造成了大量農民工外出打工,於是留守在家中的孩子的教育管理就成了學校和社會所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僅萬隆鎮國小在校學生中,就有約50%的留守學生,還有一部分是父母雙亡的孤兒。他們有的是由爺爺、奶奶、外婆或外公監護,有的是由曾祖父母監護,有的是被寄養在親戚家中,還有的甚至是被寄養在老師家中。

我們對學校留校的部分留守兒童作了問卷調查及資料查詢,下面將情況敍述如下:

對留守兒童的調查問卷的分析:

我們集中調查了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萬隆國小五、六年級的35個在校學生,他們的年齡集中在xx歲之間,父母打工的地點多數在外省。首先,這是由於萬隆鎮地理位臵偏遠,屬於經濟尚不發達的西部地區。人們的收入不高,家庭普遍比較貧困,有些農民靠種地已無法維持家庭的正常開銷,年輕力壯的人迫於生計外出打工以貼補家用。而廣東,深圳等地地處沿海,這些地方的經濟在近30年的改革開放中迅速騰飛,就業缺口大,機會多,因此西部人口大量湧入這些大城市,為城市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其次,我國的城鄉二元結構在發展中也帶來了許多新問題、新矛盾。由於城鄉壁壘的存在,大多數農村孩子進城後,在户籍、教育、醫療等諸多方面與城市孩子有明顯差別,特別是許多大城市在農村孩子進入公辦學校的要求上設臵“高門檻”,使農村孩子進城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再有,打工子弟校的教學質量差,許多農民工認為這類學校普遍存在着教學管理不規範、教師流動性大和教學質量差等問題,而學費相對於家鄉學校要高,所以放棄讓子女進城就讀。最後,農民工由於受文化知識和技術等的限制,只能從事高強度、低報酬的體力勞動,無法維持城市生活中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沒有經濟能力攜帶子女。因此造成了一個社會現象,農民工與自己的孩子相隔很遠,見面次數很少,因此也就形成了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羣體。以上是我們調查的留守兒童的基本信息。

(一) 對留守兒童生活方面的問卷分析

在生活方面,留守兒童存在一些普遍的情況與問題。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普遍比較貧困,他們平時與(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於特殊的家境,留守兒童學會了艱苦樸素,自立自強。

具體調查的情況及分析如下: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第一題中,有42.86%的留守兒童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28.57%和親戚生活在一起,20%和其他人住在一起,8.57%住校。這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大多集中在工地做工或者廠礦做工,工作十分勞累,閒暇時間也不多,沒有辦法照顧孩子,只有將孩子託付給他們的祖父母或是其他親戚照顧,以減輕負擔。

第二題的問題是:你多長時間與你的父母見一次面?

第二題中有60%的留守兒童一年以上才能和父母見一次面,21%的留守兒童一年左右與父母見一次面,19%的留守兒童半年與父母見一次面。

首先,這些孩子與父母相隔較遠,父母回家一趟不僅會耽誤工作,而且路上的車費等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其次,留守兒童多在上國小,平時也有可靠的親戚等照顧,父母也非常放心,因此不經常回家與孩子相聚。

通過分析第三題,我們發現平時留守兒童的父母與他們電話聯繫時也非常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並給他們講為人處事的道理,教會他們做人,偶爾也會提到在外打工的辛苦,以鞭策他們努力學習。這一題表明父母雖然人在外地,卻十分掛念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也非常急切。

在第四題所調查的情況來看,在這些留守兒童眼中,有71.43%的孩子認為和父母在一起是最開心的事,11.43%的孩子認為看電視和上網是最開心的事,其餘的則認為和同學、朋友玩是最開心的事。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最渴望得到的仍然是父愛和母愛,經濟的困窘使他們很難與父母相見,但是卻割捨不了他們與父母血脈相連的親情。

第六題的問題是:每個月生活費是多少?

第五題中大部分的孩子沒有零花錢,第六題中大部分的留守兒童每個月的生活費在xx元左右。原因之一是留守兒童絕大多數是出自貧困家庭,平時就養成了把錢花在刀刃上的好習慣,原因之二是他們多出自農民家庭,家裏或多或少都有分地,很多糧食蔬菜可以自給自足。原因之三是父母打工不易,工資也不高,寄往家裏的錢有限。

在第七,八題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的留守兒童雖然缺少父愛和母愛,生活也十分的拮据,但學習十分刻苦,很聽老師的話,碰到不懂的學習難題會向老師或同學求助。在我們的調查中,絕大多數留守兒童堅信只有讀書才是唯一出路,只有用知識創造財富才能真正改變家庭的狀況。所以孩子們對學習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刻苦鑽研。以上是對被調查的對象的客觀條件的一個總體概述。

(二) 對留守兒童學習情況的問卷分析

在學習方面,留守兒童也存在一些普遍的情況與問題。,父母及監護人在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受限,造成孩子的學習無人監督;其次,留守兒童正處於心智成熟期,自控能力差;再加上農村教育水平的低下,造成了孩子學習習慣較差,學習成績平平。但是大多數留守兒童還是希望通過學習來改變家庭的現狀。

第9題問:如果考試沒考好,大多情況下,你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從這個餅狀圖,我們可以看到選擇自己平時不夠努力的留守學生佔54%,選擇自己本來就不行的佔26%,選擇沒有老師或家長的指導佔14%,而選擇其它原因的佔6%。大多數學生認為學習不好是自己沒有盡力,這跟他們生活的實際環境有關。原因有三點,其一,他們都沒有生活在父母身邊,多由(外)祖父母或者親戚照顧。打工父母對孩子的整體期望值太低,留守兒童的家庭一般比較貧困,父母多數希望孩子在完成9年義務制教育後就外出打工,貼補家用,減輕家庭負擔。其二,(外)祖父母多是年齡較大的老人,思想觀念老化,認為如果讀書不行還可以選擇務農,而且他們也很溺愛孩子,所以就沒有認真督促孩子學習,造成這部分學生放鬆學習,直至無法完成學業。其三,親戚畢竟不是這些留守學生的直系親屬,平時能保證這些孩子的基本生活已屬不易,對他們的學習的關心也明顯不如自己的孩子,所以過多地放任這些留守學生導致他們學習成績不好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過也有一定比例的學生認為是自己本身就不行,這説明留守兒童中有一部分人不夠自信、很自卑,這些也是由於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例如(外)祖父母在孩子考差了時多采用打、罵等方式來達到教育的目的,而不是用言語來鼓勵孩子學習,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的錯覺,總是感覺自己比別人差。

兒童大學社會實踐報告篇7

實踐時間:2014年6月8日-2014年6月21日

實踐地點:xx兒童社會福利院

一、實踐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羣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踐的目的有:1. 瞭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 深入學齡兒童中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 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踐單位介紹

xx兒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為國小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踐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着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衞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裏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説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裏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羣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在十天的實踐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 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裏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着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裏。其實,簡單地説,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着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温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2. 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着好奇心來打量着,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為“媽媽”。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裏的教室裏複習功課,週六週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願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傑”,然後組詞“傑出”、“俊傑”,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傑”,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裏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係,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係,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鬱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麼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説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裏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麼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3. 院裏的孤獨與夢想

因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而不願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為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後,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裏,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説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還是很熟悉的。

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後想幹什麼,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後的事情。

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着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自己一直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踐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曾經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直相信,他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成為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我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