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以班的名義寫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7W

以班的名義寫心得體會多篇

以班的名義寫心得體會篇1

近日反腐題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異常火爆,這部劇被認為是近年來尺度最大的反腐劇。作為這部電視劇的忠實粉絲,追劇根停不下來,剛正不阿、重情重義的候亮平、一生清廉的陳巖石陳老、還有為老百姓生活生活着想而頂雷的易學習。不論是涉嫌違法犯罪的歐陽菁還是一心想着gdp的李達康書記,這些人物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總的來説這部劇揭示了電視劇中高深莫測的官場,同時也讓人民感受到了正義的力量,我覺得既然你選擇了這一行就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百分之百為人民,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我只知道我既然選擇了基層,那我便會一如既往的服務於基層,服務於羣眾,就像劇中的易學習,默默在基層工作了幾十載,一心為人民,為羣眾,從不拿羣眾一針一線,一心謀發展,家裏時刻放着的是城市規劃圖,一心服務於人民,雖然沒有得到組織的重用提拔,但是他依然奮鬥在工作崗位上,絲毫沒有怨言。還有陳巖石陳老,也是默默在崗位生勤勤肯肯奮鬥幾十載,退休了還在義務的為人服務,這一個個劇中刻畫的人物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麼!

作為一名基層公務員,要奉獻基層、服務於基層,事事要以人民的利益為着想,首先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時刻要牢記我們的使命,黨對黨員的幹部的基本要求就是必須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充分體現黨的先進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其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密切聯繫羣眾,踐行羣眾路線,立黨為 公,執政為民。

強調,要堅持黨性和人民相統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羣眾的自覺性行動,及時把人民羣眾創造的經驗和麪臨的實際情況反應出來,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基層公務員是為廣大人民羣眾 服務的,是代表最廣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更是黨和國家的象徵,作為一名國家公務員,不論職位高低,不論權力大小,都要心存為民服務之德,恪盡職守,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牢記真抓實幹,求真務實。

由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解讀基層公務員更應該注重腳踏實地,踐行黨的羣眾路線,讓權力在陽光下規範運行,讓羣眾在陽光下享受服務。

以班的名義寫心得體會篇2

?人民的名義》不僅是普通觀眾的期待,也是黨員幹部學習反腐倡廉的生動教材。

腐敗者太有創造力,遠遠超出作家的想象。編劇周梅森説。劇中的一位國家部委項目所長,住在傢俱裝修土渣的舊房子裏,吃着炸醬麪,口頭説人民黨和政府,每月只給鄉下老母親300元的生活費。最終,在他另一所隱藏的豪宅裏,事務員發現了2億3955萬4千6百美元的現金。這是電視劇開篇還原小官巨腐魏鵬遠的故事。

黨以來,黨中央堅持貪婪,真正反腐敗,堅持鐵腕反腐敗,特別是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郭伯雄、命令計劃等腐敗事件,體現了維護國家政治制度和根除腐敗頑疾的決心意志,在黨內發揮了很大的威懾作用。壯士斷腕,刮骨治毒,黨中央向全黨表明,在貪腐問題上,沒有特殊的黨員,沒有人能成為鐵帽王。懲治腐敗堅持無限區域、全權覆蓋、零容忍,加強不可抗拒的氣氛。

人民的名義既有平民一碗炸醬麪的下層,也有高級酒的階層腐爛,留下300張孝金的初心,還有2億元腐爛金的人心變化的故事,在大斧腐爛、正大光明倡廉的今天,深思,引起共鳴。

?人民的名義》以處罰腐敗的許多典型案例為原型,在名和義的深入研究中?劇中以人民的名義實行的執權者,充滿人民的正義,充滿銅臭味,充滿風景得意,充滿紙醉金迷的虎蒼蠅,給屏幕觀眾多少深思,喚起了多少黨員幹部對人民的名和義的考慮?劇本還在繼續,老虎蒼蠅。

以班的名義寫心得體會篇3

早餐時忍不住徑向夫人特別推介,“你有空好好看看,這是我從未看過的最好的反腐電視劇,如現實中的真人真事蹟近無二,而且全是知名演員主演,聽説羣眾演員大部分是江蘇檢察系統的人。”

就算是普通人,就算我們不是公職人員,我們也要從中吸取教訓,接受啟發,吸收正能量,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啊。

昨晚小兒吃了一個鹹鴨蛋,掏空了裏面的蛋黃,扔在桌上,淨留下蛋白。

我是忍不住嘮叨開了。“兒啊,我和你媽媽最開始吃的第一餐飯是炒白菜就米飯。能不能不要浪費啊?”當時我想到我自己的父母那時節一掛肚肺一家六七口就捱過年的光景。沒曾想兒子明顯不接受批評,只見他指指旁邊他母親的飯碗。我順眼看去,見到基本上和兒子差不多一個樣的掏空鹹鴨蛋也殘存在那隻碗裏。我默不吱聲。還怎麼吱聲?

日子好了,我們不僅要自己保持住我們的本色,還要多方面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包括不能浪費。他們的人生路,還早着呢。以小見大,大環境的染坊,我們沒有太大的力量屏蔽掉,但我們自己的小環境,我們得做好孩子的榜樣,教育好孩子要有明辯是非的能力啊。

候孩子回他自己的房間繼續做作業,我站在正在刷鍋洗碗的夫人邊上説叨此事,夫人羞愧的回首一笑,外加一聲歎息的檢討,“唉,蛋白確實太鹹了。但還是做成壞榜樣了。”

因為這樣的結果,做父母的自然需要檢討,但做兒子的,也自然應當在眼前看到的聽到的物事面前,有正確選擇的學習模仿,而不是抱着“人家能那樣,我就能這樣”的態度。這樣的態度肯定是不對的,最終,還會害了自己對於人性中正能量的堅持。

我們也必須要承認,但凡是人,人性中定有一定的或多或少的陰暗面,包括還有“醜惡”。有必要否認這一定嗎?管真真的能否定得了的嗎?但正因為社會必然是前進的,社會環境自然會要求所有人符合社會和自然發展的`規律,包括不能違反現行大環境所定下的公序良俗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否則,你就會被這個大環境淘汰出局。那後果一定是極悽慘的。

但有多少人,特別是那些位高權重者,如何能果如他們站在台上所宣稱的那樣“謙卑謙卑再謙卑?”特別是那些官爺,如何能扼殺自己內心的魔鬼,控制住自己的貪慾,在如今如此這般如大染坊一樣的環境中,能抗拒誘惑、能跳脱出自己人性的弱點潔身自好呢?

有些東西,即或真爛了,也不需要隱諱,更沒必要忌醫。坦誠面對、下決心加大力度、果敢處置是必須的。而《人民的名義》這個好劇,來得太及時了,這部劇真正把現實中的腐敗及打擊這個腐敗的過程通過當今中國各路知名演員的努力演繹得氣勢磅礴,石破驚天!

這部劇,活脱脱一部現代版官場現形記,盡顯官場生態。

也許是因為我親身看得多、接觸多了官場的那種“醜惡”,所以,乍乍看到這麼好的電視劇情節表述得如此逼真到位,還有能讓我真正的“走心”,所以,現在的心,一直都是欠欠的。

?人民的名義》這部劇,表現的尺度極大,真實極大的暴露了從中央到地方,政商組合、公檢法系統無非是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姻親關係、同鄉關係、主僕關係,各種子承父業,兄終弟及,盤根錯節、爾虞我詐、貪贓枉法之嚴重、之觸目驚心,為中國曆代所不及。

作為一名普通基層民眾,真切致敬中國的高層!倘沒有他們真正為國為民的決心,這部電視劇相信不會面世。國家有如此高居廟堂之人,實為中國民眾之福!

沒有哪位權重者臉上寫着貪字,沒有哪位官爺身上刻着腐字,沒有哪個人一開始就想跌下深淵、滑下泥潭。我真心想説,哪怕就是普通百姓就如我等,只要是滿了十八歲的成年人,想法抽出時間和空間來,好好看看這部電視劇吧。

這部電視劇所表達出來的教育及警示意義,不敢斷定是不是能影響一代人,但真能影響我們的人性,包括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選擇及運作的方式方法,這倒可能,是真的。

以班的名義寫心得體會篇4

最近,在實習和準備畢業論文的剩餘時間,看了一部非常震撼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雖然這部劇是在筆者並不看好的某水果電視台播出,但其中的內容仍然發人深省。這部劇集結了陸毅、張豐毅、張凱麗、侯勇等40多名實力派演員。俗話説:“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反腐,這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攻佔了各大媒體的收視榜。以人民名義進行的依法反腐,如約收穫人民的認可與關注。

對人性的挖掘,是反腐劇需要思考的。劇中,某官員家屬受賄150萬元,破案過程就來源於南京市浦口區反腐部門的一個真實案件。當時,受賄的方式是卡,可以用來消費和提現,但寫的不是受賄人的名字,而銀行取款機的監控錄像也因時間久遠已經銷燬,案子一度陷入僵局。但反腐部門的同志注意到,卡里還剩幾千元“零頭”。證據到手,犯罪嫌疑人立刻被捕。作者周梅森把這個案子寫進了小説,也成為電視劇中的一個重要案件。

從年輕時候起,小説家巴爾扎克就是周梅森的偶像——巴爾扎克所處的是一個新舊交替、金錢至上的時代,和現在有很多相似之處。“巴爾扎克有一個觀點講得非常好,小説家必須面對現實生活,使自己成為當代社會的風俗史家;小説家的任務不僅在於描摹社會現象,還要解釋這些現象的原因;小説家又必須同時是道德家和政治家。”周梅森説,“巴爾扎克的作品有一個特點,就是對社會思考的追求,這也是我這部作品所追求的東西。”

在《人民的名義》中,除了描寫官場,周梅森還花了近一半篇幅寫下崗工人等弱勢羣體。“我的幾乎每一部小説都會有一定篇幅觸及弱勢羣體,這個羣體我非常熟悉。”周梅森自己曾是一個煤礦工人,十幾歲就在煤礦半工半讀,1979年離開煤礦後,仍有很多親戚朋友在煤礦工作。

高樓背後有陰影,霓虹燈下有血淚。一方面,我們改革開放,物質極大豐富;另一方面,兩極分化嚴重,這是非常可怕的。周梅森在《人民的名義》中寫到:一個老工人鄭西坡,工廠破產,工人下崗,他本來是幫助政府做説服工作的,但後來被貪腐官員欺壓,打官司又被司法腐敗壓迫,為了保衞自己的工廠,他被逼無奈搞出一個羣體性事件。

“這正是貪腐的可怕之處,侵害了老百姓的權益,敗壞了世道人心,激起了人民的憤怒。”周梅森説,“有些無恥的腐敗官員,連老百姓的救濟款都貪,沒有底線到這種程度。底層老百姓對腐敗有切齒痛恨,我的作品就要寫出老百姓的這種痛恨。”

反腐主題的文藝作品在過去十幾年一度出現空白,反腐劇也在電視屏幕上消失,此次《人民的名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迴歸觀眾的視野。周梅森説:“文藝作品對腐敗和反腐敗問題的描寫,也是一種監督。過去我們的文藝作品對這些羣體性事件都是迴避的,官僚們以為你不寫,老百姓看不到,就能掩耳盜鈴。”

在《人民的名義》中,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淪陷了,老書記、接班者、政法委書記、公安廳廳長、法院副院長、大型國企老總、省會城市副市長……全是腐敗分子;小説中級別最高的貪腐分子更是官至“副國級”,在反腐劇領域,我們之前很少見到,反面角色的“尺度”能突破市級。而在格局和人設上,《人民的名義》有了重要突破,也因此被稱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劇”。這也正應了小夥伴們耳熟能詳的那句話——在反腐面前,沒有潛規則、沒有丹書鐵券、沒有鐵帽子王。

以班的名義寫心得體會篇5

電視劇開頭,是反貪局處長侯亮平帶人搜查某部委一處長的家,然而我們實在沒有辦法將在陳舊簡陋的房屋裏吃着一碗炸醬麪、每月寄三百塊給農村老母親的樸實處長和貪污聯繫在一起,以為這是一起冤假錯案,但是在看到在一處隱祕的豪宅內的壁櫥、牀上、冰箱裏塞滿總數超過2.3億元人民幣時,這位處長終於演不下去,顫抖着雙腿癱倒在地,承認了自己的罪行。一開篇,就以“小官鉅貪”揭示了中國腐敗現象之嚴峻。隨着劇情的深入,各方人物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將現如今的官場風氣演繹的淋漓盡致。毋庸置疑,這背後凝結了無數人員的心血。才給我們呈現出了這部優秀鉅製。

?人民的名義》自開播以來就收到了各個年齡段羣眾的熱烈歡迎不是沒有原因的,人們紛紛為它點贊。因為它反映了中國反腐鬥爭的實踐,也播出了廣大人民反腐到底的願望。十八大以來,反腐已成為政府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央巡視組下到各省各市甚至各縣進行監督工作,這樣的力度下,一大批幹部紛紛落馬,令人膽戰心驚的是名單上甚至上達正國級,而部級領導更是數不甚數,利用權勢滿足自己的私慾,弄得百姓苦不堪言,社會風氣污濁不堪。借用《人民的名義》中的省委書記沙瑞金的話“現在的某些幹部的道德素質已經低於國民的道德素質,這樣的人還怎麼來管理一個部門,一個省。”這樣的辦事效率還怎麼讓人民放心,而《人民的名義》所傳遞出來的反貪懲腐的必勝信念則堅定了廣大羣眾的心。

春秋時期的孟子曾説“為民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國父孫中山發過感慨“官吏,則不過為國民公僕”。我們的開國主席毛澤東同志更是把“為人民服務”掛在嘴邊。回顧歷史,從古至今,為君者、當權者,都應是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這樣,國家才能興盛,人民才能幸福。經濟的快速發展是滋生了一大批貪官,好在我們的黨已經醒悟過來,隨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鬥爭的持續深入,人民也確確實實的有了獲得感。

這部劇最終會有結局,但是反腐永遠沒有劇終,以人民的名義,反腐,永遠在路上!

以班的名義寫心得體會篇6

兩千五百年後的今天,在《人民的名義》這樣一部探討權力與人性的電視劇裏,創作者仍然在聲嘶力竭高呼聖人——那位半夜三更騎着電瓶車趕到出事現場,力排眾議爬上高處振臂一呼的聖人。彷彿中國無法擺脱的政治生態與腐敗怪圈,就是因為一個聖人的不得志,以及一撥小人的為所欲為;彷彿幫助中國走出官官相護、全方位腐敗的唯一解決辦法,就是一個聖人站出來,把你們這些小人都辦了。

於是陸毅這個偉光正的聖人繼承者的形象,這個通過吹口哨、耍痞與顏值,來與我等人民羣眾站在一起的檢察官形象,就這麼轟轟烈烈地呼之欲出了。

——我們比我們兩千五百年前的祖宗,稍微進步那麼一點點,都不可以嗎?

費正清在1998年版的china: a new history中評論中國的皇帝制度:首先,皇帝的角色是一種隨意的,非理性的,無法預測的行為來源,而官員行為則是慣例化的,可預測的;官員尋求秩序,皇帝打破秩序。其次,皇帝被認為擁有主宰生與死的隨意的與無限制的權力。罪犯沒有權利,因為中國的政治理論裏就沒有權利的概念。第三,也是最顯著的一點,就是對於君主任意處置官員的普遍接受。

看似一出轟轟烈烈的正邪角逐,最後拼的不過是權力,背景,以及上面有人。侵吞股權如此明目張膽,拼的是上面有人。嫖娼嫖得如此勢所必然,拼的是上面有人。反腐反得理直氣壯氣壯山河,拼的也不過是上面有人——啊,陸毅可是高檢空降的呢。

以班的名義寫心得體會篇7

最近,一部強勢霸屏反腐劇——《人民的名義》,上至80歲老人,下至18歲少年,都會準時準點守在電視機前,觀看這部反腐劇。我這個不熱衷看電視劇的人也開始追劇。《人民的名義》熱播,也從側面反映出,在反腐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的今天,反腐敗這個話題從未離開舞台中央。

這部帶有強烈正劇烙印的電視劇因何能獲得收視率和口碑的雙豐收呢?仔細觀看就會發現,小官大貪、官員外逃、拉幫結派、老虎蒼蠅、司法腐敗、官商勾結等等無不牽動着老百姓的神經。我們有些幹部,為了自己的政績前途,可以不顧一切,對貪腐也是睜隻眼閉隻眼,即便有了確鑿證據,也是就事論事絕不牽連,就是對貪腐是一種縱容、以前老百姓不相信政府會做壞事,現在老百姓不相信政府會做好事……這些台詞看得我是觸目驚心啊!都説這部劇的尺度大,沒想到是如此之大,以前不敢説、不願説、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話,這次都説了出來。

以前上黨課,不是講黨的光榮傳統,就是説貪污腐敗案例,再不就是按照《黨章》上的內容學習,無不帶有説教的意味。大道理誰都懂,可是放到實際工作生活中,就顯得高高在上、脱離羣眾。《人民的名義》劇中最讓我感觸的就是漢中省委書記沙瑞金請漢東市檢察院前副檢察長陳巖石給省委們上的一堂黨課,劇中陳巖石説的那句:那個時候的戰士一個個都想爭當黨員,目的就是黨員有權利,黨員的權利就是上前線能扛炸藥包,把鬼子都炸死,還説有一個戰士只有一天的黨齡,比起他來,我能活到今天,是多麼的幸福……看到此時,讓我眼淚情不至禁的流了出來。一堂黨課不僅樸實,而且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

説過: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對基層貪腐以及執法不公等問題,要認真糾正和嚴肅查處,維護羣眾切身利益,讓羣眾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這説明反腐不只是打虎,也意味着拍蠅。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除了強化對廣大基層幹部的思想教育,更是要懲治和預防蒼蠅式的腐敗。

古語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作為一名審計人員如果紀律意識淡薄,不講原則,不按照規章制度辦事,甚至違法亂紀,就會給黨的事業造成損失,損害黨的形象,也必將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公生明,廉生威,只有樹立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的形象,才能引領風清氣正的黨風、政風、行風,對於審計人員來説,不論何時何地,一定要遵紀守法,紀律嚴明,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慾之害,不該説的不説,不該做的不做,不該拿的不拿,既手握戒尺,也敬畏戒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審計的利劍作用。

看了《人民的名義》就像接受了一下黨課的洗禮,如果每名黨員幹部都能經常對照黨章黨規規範自身行為,用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並使之常態化制度化,必將釋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以班的名義寫心得體會篇8

最近看到路邊公交車站的廣告牌上,開始出現同名電視劇的宣傳廣告,便週末去圖書館讀了周梅森的這部新作。説實話,這部小説剛一出版我就關注到了,但卻一直沒想去讀。周梅森的小説我讀過一些,像《絕對權力》、《至高利益》、《國家公訴》、《我主沉浮》等都讀過,因為作者經歷豐富,加之曾經在政府中掛過職,所以,小説雖然大多寫的都是符合黨和政府宣傳需要的那一套內容,但情節緊湊、衝突激烈,有一定的真實性,還是具有一定可讀性的,這部《人民的名義》也不例外。

小説本身其實沒什麼好討論的,情節都沒有我曾偶然看到的,潔版的某位大老虎的判決書精彩。説實話,雖然書的腰封上寫着著作作家周梅森潛心八年,六易其稿,但我讀完覺得有些粗糙,甚至臆測是為了宣傳需要集體創作的成果。當然,這也可能因為,反腐題材的文藝作品已經被迫沉寂多年,作者也很難把握尺度。

其實想想覺得有趣,在廣電總局的監管下,各種小鮮肉、各種抗日神劇、各種神搞的古裝劇充斥熒屏,但真正具有社會意義的現實體裁的劇集卻越來越少,像反腐體裁的電視劇近年來幾乎從熒屏絕跡,而且類似體裁的小説也不讓作家寫,而現實是腐敗愈演愈烈!這不讓作家寫、不讓電視劇演,社會上就沒有腐敗了?這是不是現實版的皇帝的新衣呀!

還是説回小説,我覺得作者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角度來寫腐敗,腐敗無外乎撈了多少錢、房子,搞了多少女人,或者買官賣官之類的,但如果把這些作為重點來寫,一來根本不可能通過審查,二來就變成獵豔小説了。而作者從一起因腐敗引起的羣體事件出發,寫了腐敗對百姓的傷害,而且突出了對人性的挖掘和探討,當然基於人所共知的原因,對有些問題的探討淺嘗即止。

像小説中,h省省委書記沙瑞金和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在探討對一把手的監督問題時,沙瑞金提議讓李達康過去的老搭檔易學習來京州任紀委書記,而理由是起碼敢説話。

而李達康遲疑片刻反問:易學習來監督我,誰來監督您沙書記啊?

沙瑞金一下子怔住了,看着李達康半天沒作聲。心想,李達康就是李達康,這個問題問得好,點在穴眼上了!估計在h省也只有他和少數幾個幹部敢提出這個問題。

李達康見他不作聲,繼續説:就説田國富書記吧,他能按黨章規定和中央的要求,對您實行有效的同級監督嗎?

沙瑞金輕輕拍了拍李達康的肩膀:你的話很尖鋭,很有分量啊。

李達康態度誠懇,實話實説:大家都在一口鍋裏吃飯,實行有效的同級監督其實難度很大,瑞金書記,這個情況我們不是不清楚!

這段對話其實很真實的反映腐敗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而且雖然以來的,反腐敗取得了世界公認的巨大成績,但這個根本原因其實並沒有解決。

記得有一位大老虎説過:面對沒有制約的權力,我們無不行進在通往監獄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