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養成課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56K

養成課心得體會多篇

養成課心得體會篇1

乾淨的來,乾淨的走,想想,人之一生,能陪你到死的也就那麼幾樣東西:一副臭皮囊,一個腦子,知識會像熊瞎子掰的棒子,有了這個,就丟了那個,內在的,也就還有個性格與思維方式——兩個決定你一生命運路程的a,b,c。

思維方式與後天的一些教育以及所接觸的人和事有很大關係,像現在我的思維已經定式,想改很難,但倘若在三年前,想改,確是很簡單的,不過,改變着一點與性格的養成以及決定很迥異。

性格的決定與養成極大方面在於所處環境以及啟蒙教育,簡單講,一個野孩子和老虎生活很久,他將喪失站着走路的功能。

很多人都略帶羨慕的望着別人講,他性格真好,其實這種説法是一種絕對的錯誤觀念,在性格中,沒有好壞,只是由於你更欣賞他性格中的某一點而去稱讚,這多是你性格中的缺陷。

人為的教育對性格養成起到很大作用,可以説是是非,人生,價值觀的一種奇妙的傳遞,像你身體內流淌着你父親的基因一樣,同樣的還有變異,父輩的觀念到了你的腦袋裏,但你卻從未經過他們所經歷的事情,你會向前走,同時,你又經歷了他們不曾經歷的事情。

環境並不是指所處環境的好壞,污水排放的多少,而是所處環境在某一大區域的所處地位,以及該環境內所生活的人的受教育程度,並不是説受教育程度高,修養,內涵,就深,就好,只是説暫時用這個來估測對性格養成的決定性。

古語所説: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能打洞,這不是虛言,假如一個小孩生活在盜賊家裏,他是盜賊的可能性會高,因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和所接觸到的環境,都是養成性格,等一系列人生觀念的重要因素,最後,決定性格,那盜賊是有很大機率的!

養成性格並不在於某一個時間點或是某一個時間段,而是一生的事情,某些時候,一個很奇特的想法,甚至是某一個很小的動作,都會使你的性格產生極大的改變,就像隆美爾的一個想法,使他敗了諾曼底一樣。

有時,與其把自己都知道的都教給後代,倒不如,僅僅教他兩個詞:善良,真誠,剩下的則由他們自己去經歷,去面對,去思考。

養成課心得體會篇2

養成教育指的是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教育。一個人良好素養的形成是一個持續、漸進、積累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薰陶形成的。俗話説:“嫩枝容易彎也容易直”,這説明了加強國小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國小生年齡小,知識少,行為習慣正處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那麼,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以下是自從我校開展該課題研究以來,本人就我班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情況的工作心得。

一、確定指導思想

1.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關鍵是養成教育,須遵循“從他律到自律”這一規則。

2.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應從實處,細微處入手,可以通過訓練養成,加強訓練,指導與主體意識相結合。

3.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持之以恆,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實踐中體驗,在活動中感受。

二、制定計劃,明確目標

根據學生年齡結構,心理特點,我班確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目標訓練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內容,分別是:衞生習慣養成目標,行為習慣養成目標和學習習慣養成目標。

三、抓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具體做法

(1)明確職責,培養習慣。

開學初我就在全班中開展了“一人一崗,各負其職”的活動。讓學生明白每一個學生在集體中都是“小主人”,他們有權利和義務為集體做出自己的貢獻。集體的光榮與恥辱是和他們各自的表現是分不開的。我對學生説,你的一點點失誤就可以給集體帶來批評和抹黑。相反,你的一點點進步和努力就可以給集體帶來表揚和榮譽。所以説每一個人都關係着集體的榮辱,只有大家全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集體才可能擁有更多的光榮。

在集體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專人負責,這樣就可以使老師更好地進行管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強烈的責任心。所以我為他們進行崗位的分工。當每一個學生都有了自己崗位後,就要向他們宣佈各自崗位的職責,使他們明確自己應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去做。每個學生,只有他在集體中承擔一定的責任時,他的積極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發揮。如我對每個學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潔中都有明確的責任分工,落實到每一個人上,如每人座位周邊必須做到沒有紙屑,值日生做到收拾講台,倒垃圾,保持教室乾淨整潔等。衞生部長及時檢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養了責任感,鍛鍊了能力,又有助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難免會有不負責任的學生,對自己所管理的不去盡職。如果這樣的話,就很難起到活動的效果,所以,在活動中還需要所有的同學們在站好自己崗位的同時去監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學,做到“互幫互助,整體進步”。

每個週末留一定的時間讓各個部長對一週學生的崗位工作進行總結,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處,明確下一週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經説過:要儘可能多的尊重學生,也要儘可能多的對學生提出要求。

(2)、樹立典型,帶動整體。

對班級中自覺守紀,熱愛學習的同學大力進行表揚,一方面使他們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表現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學生中樹立起學習的榜樣,讓這些學生去影響、帶動其他學生共同進步。如白元貴、陶文忠、陶文斌等已成了同學們心目中的勞動好榜樣;李婉媚、秦勇、潘顏春等是同學們心目中的勤奮學習好榜樣對於每個學生的點滴進步,我都看在眼裏,喜在心裏,總會給予肯定、表揚。特別對於個性強的學生,我給予更多的關注,因為這些學生的一舉一動,往往會影響一大批學生。如班上的何海蓮同學,平時頑皮淘氣,大大咧咧,做事和學習也馬馬虎虎。可我發現在開學初的大掃除中,她勞動特別賣勁,她把瓷磚擦得乾淨、錚亮,擦好瓷磚後,他又把抹布用肥皂粉洗得乾乾淨淨。這對於她來説,不簡單。大掃除結束後,我把“表揚何海蓮認真做衞生”幾個字寫在白板上邊,把她洗過的毛巾給大家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並要求全體同學向她學習,起到了帶動整體的作用。在那一刻,我發現孩子臉上的微笑是多麼燦爛!這又何嘗不是孩子學習、生活旅途中一個新的起點呢?一學期來,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紀律上何海蓮同學都有了一定的進步,雖然他的表現還時有反覆,但終究在進步,令老師、同學感到高興。

四、取得的成效與努力方向。

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班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風班貌良好,學生自覺、自律、自信、自強。當然也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如行為習慣訓練還需關注細節,注意從細小處入手。我們的學生多數是進城務工子弟,家長素質參差不齊,普遍不高。家長與老師攜手共同培養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將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養成課心得體會篇3

在這一學期中,我們中班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我覺得效果真的很不錯,其中效果最好最明顯的是普通話的運用和區角活動時玩完玩具後分類收玩具的良好習慣等。

我們是怎樣來給幼兒養成和鞏固這些好習慣的呢,要求幼兒一進幼兒園必須講普通話,我利用了。

1、表揚鼓勵法,如:在某一幼兒用普通話與老師和小朋友交談時,我會及時表揚鼓勵,某一小朋友普通話講得真好,老師要獎給他一顆小紅五角星,然後把紅五角星貼在他的額頭上。引起其他幼兒的關注,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講普通話的激情。

2、家庭教育要和幼兒園教育要保持一致。孩子在幼兒園得到的教育,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建立,家長應予以瞭解,並積極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園教育出現脱節,不利於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和鞏固,為此我們利用家園共育欄和家長會,與家長講解原由、舉案例等,讓家長配合幼兒園對孩子講普通話的鞏固方法。 由於我們在農村,是村辦幼兒園,對農民來説,他們講慣了方言,講普通話還是有點兒彆扭,比如:一次有一位家長來送孩子時,孩子還在哭泣,我忙問孩子是怎麼回事,家長很生氣的對我説:“老師,這孩子不好好説話,我揍他了。”我忙問怎麼啦,這位家長説:“我送他上學,他嚷着要解大便,我問他什麼,他還在説解大便,我又聽不清什麼意思,最後他説,我要拉屎,把我這個氣,拉屎就拉屎,還解什麼大面,你還解饃饃呢,所以我就狠狠的揍了他一頓。”聽了這些話讓我哭笑不得,後來我弄清因為這個孩子説話咬詞不清楚,把“大便”講成“大面”,家長對大便的意思又不是很明白,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事情雖小,但對孩子來説很不利,本來孩子在幼兒園剛剛形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可在家卻因講普通話捱了打,孩子還有學講普通話的興趣嗎?所以讓家長配合幼兒園給孩子創造一個講普通話的生活環境,孩子很自然而然的形成講普通話的良好習慣。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班幼兒的普通話已經講的很好,孩子與孩子之間交流用普通話與老師交流更是用普通話,久而久之,孩子已形成了與任何人交流都會用普通話的良好習慣。

對於玩完玩具後,分類收玩具的良好習慣更是鞏固得特別好,以前孩子們玩完玩具後把玩具弄得亂糟糟,還得老師幫助他們收好玩具,自從提出培養讓孩子分類收放玩具的習慣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漸漸的養成了分類收放玩具的良好習慣。孩子們再玩玩具時再也沒有出現亂扔亂放的,收玩具時會擺放的整整齊齊,老師也變得好像有點很清閒的樣子,不再忙於幫孩子們收放玩具了。

經過這一學期的培養,孩子們已經養成了很多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這些好的習慣都離不開家庭與幼兒園的共同聯手教育。

養成課心得體會篇4

當前的國小生辨別能力較差,模仿能力極強,受電視網絡的影響較大。社會上流傳的新思想以及不文明的行為,國小生可以毫不顧忌地去做。很多學生在家長溺愛下自理能力較差,很多事都是家長代勞的。造成學生做事半途而廢,丟三落四的壞習慣。要讓國小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要利用好班會加強養成教育。每週一次的班會可加強國小生養成教育,國小生年齡小,忘性大,紀律、衞生、安全方面的好壞典型要及時總結。班主任要是非分明,大公無私,在學生面前樹立威信,對於遵守紀律的同學要大力表揚;對於犯錯誤的同學要嚴厲批評,糾正錯誤。其次,養成教育要從點滴小事抓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不少學生對《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不熟悉,打架、説髒話、隨地吐痰、隨手亂扔紙屑的現象很常見;許多學生在校內做好事,回到家裏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此,養成教育需要從學生的日常表現抓起。

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穿着乾淨整齊等等,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都是國小生良好的素質基礎, 百尺高台起於壘土,所以養成教育必須從小從點滴抓起,班主任要扮演導演的角色。再次,養成教育要抓好學生的行為訓練。安全教育、感恩教育都需要國小生的行動來實現,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持之以恆,要有耐性。有些班主任對學生不良習慣矯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失望了。失去耐心的結果是對學生進行粗暴的教育,輕則批評,重則體罰。例如安全教育就需要學生的行動,要通過行動才能預防危險;感恩教育要學生做感恩的事、唱感恩的歌曲、寫感恩作文讓學生學會感恩。

總之,國小生養成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配合,為了孩子的成長、成才、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養成課心得體會篇5

影響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因素是多方面:內在的因素: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外在的因素:來自家庭的,來自社會的,來自學校教育的。因此,對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應貫穿於學校、家庭、社會的全過程。

學校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主要陣地。因此,學校必須擔負起培養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重要責任.

對學生已養成或基本養成的良好行為習慣,要注意給予科學的正強化或間隔式強化。對學生良好的行為表現,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特別是對於行為習慣比較差的學生,一旦有好的行為表現,教師要不失時機的進行表揚,讓學生隨時能感受到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同時,教師要設計一些有意義、簡單、易行的活動,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強化。如開展:上好每一節課,認真寫好每一個字,完成好每一次作業,做好每一次早操和眼保健操,克服一個缺點,為他人做一件好事,學會一樣本領等。只要學生克服了一個缺點或做了一件好事,老師就給予表揚,激勵學生不斷上進。同時還要對部分學生的行為習慣易出現反覆的矛盾,採取間隔式強化教育方式,即先間隔一週進行總結表揚。經過一段時間,再間隔半個月、繼而間隔一個月、兩個月或更長時間進行總結表揚。間隔的時間由短到長,揚長避短,循序漸進。大家不斷進行自我反省、自我監督,從而達到“穩定——不穩定——穩定”。 重點突破,化難為易。學生較難養成的習慣,其主要原因是學生本身道德認識、評價和判斷能力較低,因而對生活中一些不良的做法,盲目去模仿,為此要採取多種方法進行引導教育。

(1)引導學生自己認識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根據《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的要求和學校文明班集體評選條標準,幫助學生確定小目標。如課堂常規小目標、學習習慣小目標、衞生習慣小目標等。小目標學生容易達到,因此學生很快能體驗到進步的快樂,對良好習慣的養成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如班內每天可設1——2名小檢查員(學生輪流擔當),將每天檢查到的情況記錄下來,次日晨會時間宣讀,對好的做法表揚,不良現象提出批評。學生從不注意觀察到觀察比較全面;觀察別人的同時,注意檢查自己、教育自己;由不關心集體榮譽到為了集體榮譽敢打破情面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班集體中的每一員既是教育對象,又是教育的主體,既是觀察的主體,又是自我觀察的對象。每位學生都有表揚、批評別人的機會;又有被別人表揚、批評教育的機會。每個學生都能認識到,要被別人表揚、有資格批評別人,首先必須自己做好。培養國小生自我觀察、自我監督、自我教育,是實現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促進學生養成良好文明行為習慣的有效方法。

(2)利用題材多樣、內容豐富的小故事,提高學生評、判能力。各班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或下午預備鈴後的時間,組織學生輪流講英雄人物、歌頌祖國等內容的寓言、歷史故事。讓學生在聽了故事後,談體會、提問題、談看法,進行辯論。以此提高學生評、判能力。使學生能做到:不管做什麼事,都要認真思考,不輕信別人的花言巧語。遇事要動腦,不該做的事,無論如何不能做。

(3)通過不同形式的暗示來教育學生,或進行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依靠思維、語言,自己向自己發出刺激,以影響自己的情緒、情感和意志,使自己克服本來難以克服的壞毛病。 如:抄錄格言、警句,自勉共勉。班級可充分利用宣傳陣地,每期黑板報設一個欄目寫名人名言、警句等,藉此暗示,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的養成教育。

通過自我暗示提高學生生活的效率。如開展“學習高效日”、“生活高效日”活動。“生活高效日”,就是這一天,學生從起牀穿衣、洗臉梳頭、刷牙、吃飯、戴紅領巾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可稱為“生活高效”,否則是非高效。此活動堅持一段時間,可提高學生適應生活快節奏的能力,學生的生活自立能力會有明顯的提高。

通過自我暗示,教育學生自尊、自愛。為了教育學生自尊、自愛,減少受批評的次數,學校可開展“無批評日”活動,這一天,在學校任何教師都不得批評學生,學生之間也不得互相批評。以此激發學生(特別是經常受到批評的學生)的自尊心和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對經常受到批評的學生,教師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表揚、鼓勵。

對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任務是艱鉅的,必須從小事做起,從大處着眼。作為教師要孜孜不倦的教育學生,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未來的孩子,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擔負起培養教育的重任,為提高民族道德素質做出應有的貢獻。

養成課心得體會篇6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擔負着提高民族素質的重任。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基礎。

葉聖陶説: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記得著名教育專家安文鑄教授在他的讓孩子在快樂中健康成長、成才、成人講座中舉了這麼一個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的巴黎聚會上,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學者回答道:是在幼兒園 。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東西呢?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善於觀察周圍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多麼重要。而這個例子中的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所提到的種種行為習慣其實都屬於養成教育的理念範疇。

1、養成教育,始於細節。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關於德育教育根本任務的基本闡述。我雖不是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但我願放棄沖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態和求實的作風,引導學生做好細節!讓每個學生,通過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為大寫的人、成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於直面微薄的待遇,敢於正視非優的考驗,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業業常抓細節。求真的核心是習慣養成,求真的起點是求細做小。面對多屬獨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遠大模糊,良好習慣尚未養成的現代國小生(我們的養成對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從小處着眼,從細節入手,實抓細節教育。讓每個學生,心如明鏡,勤掃小屋;不好高騖遠,不求大棄小;關注生活中的每一細節,做好身邊的任何一件能夠做好的小事;追求細心、細行和細德。

2養成教育,從行為習慣做起

古代著名大學者朱熹説: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應該從學生的認知出發,並抓住先入為主的規律向學生明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我將開學的第一週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週,向學生們宣讀《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以及學校相關的規章制度。並根據本班的特點,增補制定適合本班的班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常規養成教育時,制定了《養成文明十個好習慣》向學生明確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去做。讓學生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東西要放回原處、別人幫助了你要説聲謝謝、見到老師要問好……由於目標明確,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就顯得相當的配合。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的成才受的影響,非智力因素約佔75%,智力因素約佔25%。良好的習慣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對學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誠如心理學專家洛克所説的——我們的身體只要從小養成習慣,它們是什麼都受得了的。潤物細無聲,學生應該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的成人、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礎。總之,正如葉聖陶老先生所説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文明習慣,如熱愛國家,關心他人的習慣,勤勞操作的習慣,求實研索的習慣等等。從國小教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德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智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鍛鍊身體的習慣。

3構建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確保養成教育。

育人,並不是説在學校一個樣,回到家卻是另一個樣。為了讓養成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必須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在學校裏,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後,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他們防止壞習慣的滋長,以便於繼續深化養成教育,並讓教育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運用。例如,在家長的監督下要學生在家裏做一項力所能及的家務、看一本好書、看一部好電影等等,並制定自評——師評——家長評的評價制度,這樣,家長和教師在養成教育方面,就能達成一個共識,目標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今後要學的東西還很多,還有許多東西等待我們去挖掘,我堅信付出總會有回報,我們的教育一定會有好的明天!

養成課心得體會篇7

俗語説:樹大自然直。其實,很多“樹”長大後並不直。作為一名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深深地感到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身為家長,面對着我天真活潑的小孩,更是體會到良好習慣的從小養成對一個人的一生髮展有深遠影響。最近,我認真拜讀了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教授《教育就是養成習慣》感覺受益匪淺,書中介紹的很多方法對具有教師和家長兩重身份的我有重大指導意義。

很多教師和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我也有這樣的經歷:在孩子的行為習慣上花費了不少精力和時間,可就是收效甚微。孩子不是被管、卡、壓得筆管條直,就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大有“老貓不在,耗子造反”的勁頭,讓人傷透腦筋。關鴻羽教授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習慣養成教育應以“訓練法為主,其它多種方法為輔”的策略。他認為,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只有經過長期、反覆的訓練才能形成。嚴格要求、反覆訓練才是養成習慣的好方法。

讀到這,我不禁臉發燒了。是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仔細回憶一下,我們平時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工作中是否持之以恆了呢?有沒有時時抓、日日抓、週週抓、月月抓”呢?的確,當我在埋怨學生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作為引導者的自己也應負有缺乏耐性的責任呢!我想,只要我們能堅持抓好這項工作,做什麼事都能“一竿子插到底”,孩子們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指日可待了。

在這裏,關教授還給大家提出了幾點建議:訓練要嚴之又嚴,訓練要激發興趣,結合孩子的特點,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還要分清層次循序漸進。讓孩子明確每一項具體要求,並進行具體指導。在訓練過程中,反覆強調已形成的良好行為,抓住積極因素,耐心疏導。習慣差的孩子的確非常令人討厭,其實,並不是這些孩子天生就是這樣的,應該認識到,孩子的不良習慣的養成也有客觀原因:譬如家庭教育的不當、學校教育的偏差、社會環境的不良等。作為家長和教師,更不應放棄對他們的教育。習慣差的孩子自覺性較差,自控力弱,在轉變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有的家長遇到一點挫折時,覺的心灰意冷,不是把教育的責任丟給老師,扔下“老師,我管不了,這娃兒太調皮了。交給你我放心。”這兩句話就心安理得地走掉,或者是雷霆大怒,揮舞拳頭,給孩子一頓飽打;有的教師在矯正孩子不良習慣的時候,覺得自己苦口婆心卻毫無用處,於是失去耐性,對孩子冷嘲熱諷。這樣,不僅前功盡棄,而且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產生“破罐破摔的” 心理。

針對這種現狀,關教授一再強調培養孩子要反覆抓,抓反覆,而且,要用真心實意的關心、愛護、尊重去對待他們,消除他們的牴觸心理,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自願接受。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矯正壞習慣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耐心地訓練學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協同配合,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總之,拜讀這本書後,我深刻體會到: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注意習慣的培養,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就會使自己受益一輩子,相反,如果一不小心養成了某種壞習慣的話,就會在你一輩子受其害,而吃盡苦頭。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同學們從小養成習慣時,一定要養成好的習慣,不要養成壞的習慣。否則的話,它會影響到你的學習,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