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2W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一

20xx年5月4日至11日,我有幸在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參加了為期8天的“20xx年海南省邊遠農村國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集中培訓。在培訓期間,我認真的聆聽了海南師範大學副教授王紅晨、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邢谷若、海南省教育廳師資管理處副處長、海南中學高級教師等的講座。在為期八天的培訓中我深深體會到:

一、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當今社會教育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

世界科技日新月異,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教育是國家工作中的重點。而信息技術已做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作為年輕教師應該學習且精通這種教學手段,通過這種教學手段把更多的理念、思想和知識傳授給學生。在培訓期間,老師給我們看了很多國外用多媒體教學的資料,我們不管是從學生的素質還是教學的手段上都是相差萬里,但是這次培訓的開班儀式上,海南電大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周偉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並且勉勵我們努力學習,認真工作,完成這次培訓的任務。這些都使我更加對我們學校的前途充滿了信心,也堅定了自己紮根於人民教育事業的信心。

二、觀念的改變

經過培訓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一直以來我知道多媒體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教學手段,但總覺得那些離自己很遠,平時上課也有用到多媒體教學但並不是很重視,覺得像以前的教師一樣用粉筆、黑板上課沒有什麼,一樣可以進行教學。通過這次的學習使我認識到同樣是教學,但多媒體教學更加先進更加的具體形象,更能讓學生從感觀、思維雙方面的去學習更多的知識。通過這次的培訓使我對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歷史教學組織與管理理念得到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與教學理念方面都產生了較大的轉變。

對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鉅。同時,也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作為年輕教師,應當吸取當今先進的教育教學技術,把他們應用於課堂課外教學中。

三、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教授們分別從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環境的運行與維護、數據的統計處理、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術新媒體網絡教學平台在教學中的應用、電子白板的應用、演示文稿製作,多媒體素材的獲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網絡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等方面展開培訓。還結合大量中國小實際教學案例,特別是教學各環節的具體設計與處理,上網查找資源和一些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教師如何深入開展教科研、更多的獲取資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導與幫助。

我們知道傳統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那麼單調,黑板加粉筆。由於有些課自身的特點,沒有那麼形象生動。學生起來有點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隨着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確實給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多媒體計算機把聲音、圖象、動畫等經過處理後,形成一種全新的、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教學信息,彌補了以往課堂教學中的某些不足,對教學中重點的講解、難點的突破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同時,化抽象為具體,更加直觀和具體地將信息傳達給學生,不僅把學生的聽覺、視覺等一起調動起來,使學生成為主動參與、發現、探究和建構知識的主體,這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率。

四、前面講到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的重要性,但在培訓過程中我感受到想要實現這種普遍的多媒體教學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去實現的。

首先,並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有先進的多媒體硬件,就算有也不普及,一個學校就一個多媒體教室根本不夠全校的多媒體教學。

其次,農村的學生接觸到多媒體的機會較少,他們很感興趣,這就使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在多媒體應用上而不是教學的內容上,學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多媒體教學硬件就像現在的桌子椅子課本一樣的存在的話,學生的注意力就會放在學習上,但這是一個需要發展和適應的過程。

再次,就是關於教師,很多學校的老師的年齡都很大,他們接觸的都是傳統的教學模式,現在一下子讓他們進行多媒體教學無疑對他們來説是一個具有很大難度的挑戰。當然這僅僅是藉口,作為老師就應當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這也是作為教師的職責所在。現在很多學校都招一些年輕的教師,可以以年輕教師作為一個動點來帶動學校的多媒體教學。不管怎樣,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實現。

總而言之,在這次的培訓中,我不僅學習到了信息技術應用的知識,更懂得了把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的重要性,也明白了現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大的困難在等着我們,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要加油努力把自身的工作做好,還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這不僅是為了學生,同時也是為了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二

我參加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感觸很深。

在焦芬老師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懂得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

聽了譚豔紅老師對教育資源網的建設後,發現以前我對空間的認識還不足,只停留在空間美化、上交作業、完成課堂任務的階段,沒有真正的將空間的學習功能利用起來。教育資源網空間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在裏面也讓我認識了更多人,學到一些以前沒有學習到的知識,大家也可以一起討論學習、生活方面的知識。

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學習,傾聽專家的經驗傳授的同時與小組學員一起學習、交流,對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我深深地體會到利用教育技術設計教學方案的特點和作用我,認識到課堂上要把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性能,利用網絡資源,蒐集信息、處理信息,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通過集中的理論學習,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理論,現代教育觀、學生觀和學習觀,在教學活動中遵循教育規律、調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教學方式,把素質教育貫徹到學科教學過程中對我來説通過學習探討、交流,收穫頗大。平時也愛好上網的我對計算機的應用也是慢慢積累了很多,實踐是關鍵。到現在我對教學技術方面的知識知道的可以説是少之甚少。我希望接下來的實踐中要把所學到的知識,牢牢掌握並運用到教學中和生活中,對以後的教學有所啟迪,教給學生有用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充實自己的教學。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三

參加“國培計劃”――湖北省農村中國小教師遠程培訓已有三個多月了,基礎知識內容已基本學完,現將近期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首先,我要感謝“百年樹人”提供的學習的平台,感謝祝智庭、沈書生、顧小清、李嵬、張攀峯、王博明等專家教授的精心講解,感謝“五人行”學習小組的啟示,感謝學友和同事們的給力。

雖説是初級培訓,但對於我來説,的確稱得上是收穫頗豐:受“五人行”學習小組的啟示,我校成立了“四人行”學習小組,王單方、王桂芳、馮玉梅,他們三人是長期帶信息技術課程的,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在他們的幫助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再加上“百年樹人”這個學習的平台,我的政治教學不説“如虎添翼”,也不説“馬到成功”,最起碼是“學有所獲,學以致用”了。主要收穫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知識與能力方面:

1、掌握了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意義和作用。

2、瞭解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基本概念。

3、掌握了教學設計的過程及其關鍵環節。

4、懂得了媒體的特點,瞭解各類媒體對教與學的支持作用。

5、學會了運用技術進行教學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第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1、編寫了學習筆記,準備上傳到網校與學友和同事們共享學習成果,在qq空間開闢了“學友觀點”專題日誌。

2、學會了完成一節課和一個教學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並能夠據此實施與展示、研討教學。

3、掌握了分析演示型教學媒體特點的方法,提高了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能力。

4、學會了運用文字編輯軟件編制常用教學文檔,運用網絡工具蒐集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工具如offfice2014、“windows畫圖”、格式化工廠、會聲會影9。0等對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等資源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運用簡單的課件製作工具或網頁製作工具整合教學資源。

5、學會了使用常用的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的量規和方法設計課堂教學評價活動。

第三,情感與態度方面:

1、消除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畏懼心理,形成了對教育技術促進教學的認同。

2、形成了將教學技術與教學實踐緊密聯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形成了教學資源和教學信息的正確認識和初步的選擇、處理和加工能力,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4、瞭解了技術對社會、對學生髮展的重要影響,樹立了在教學中運用技術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我期盼着培訓早日升級,期盼着學校的班班通也早日升級為“造橋”案例中系統設備,期盼着學校每位教師都能參與一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初級――中級――高級”培訓,期盼着??

“平時不學習,用時徒傷悲”。讓我們記住列寧同志的教導:學習,學習,再學習!更要記住我們祖宗的告誡: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

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後甜。我説:學友同事親無間,有味媒體只有甜!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心得體會 篇四

一、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了課堂的轉變。

之前,自己總是簡單的認為信息技術與課堂整合就是運用多媒體教學,直到今天聽了兩位教授的報告才深知自己知識的匱乏及思想的落伍。原來信息技術包含着諸多的內容,而且在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瞭解了當前新媒體新技術發展的趨勢,聽到了信息技術領域的一些新名詞,如未來教室班班通寬帶、雲計算、電子書包等,而且通過媒體真正感受到這些技術的有效性及有趣性。當前,一大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技術應用就是“做課件,放課件;課堂就是電子交互白板技術功能的展示廳”。殊不知多媒體在於輔助教學,不能全盤代替傳統的教法;不能把教室當成電影院,不能使課件成為影片,不能讓學生成為觀眾,更不能讓教師充當放映員。我們教師應把技術整合到課堂中去,靈活地運用資源輔助教學,轉變課堂。

二、運用信息技術,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在今天的兩場報告中,兩位教授都對傳統的教學與信息技術輔助下的教學進行了對比,傳統的教學老師講,學生聽,講授在課內,內化在課外,不管學生會不會老師都講,蔣教授指出,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會的為什麼要講?而運用信息技術輔助顛倒了課堂,即老師把知識重難點及自學提綱運用雲服務發送到學生的電子書包,每個學生都能運用電子書包裏的教材及學習工具展開預習,這樣完成了講授的過程;課堂上是互動的過程進行內化。由此,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達到了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效果。

三、運用信息技術,使學習無限化、有效化。

傳統的教學學生學習內容是有限的,侷限於教材,即便有學生平時也看一些課外閲讀書,但很有限。隨着科技的發展,現在學生可以運用電子書閲讀來拓寬自己的視野,未來還可以通過電子書包進行移動學習,而且還可以運用電子書包進行互動學習。因此,老師的學習,老師的與時俱進顯得尤為重要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心得體會 篇五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進一步地掌握了有關現代信息技術的知識,提高了認識。隨着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信息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2.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信息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

作為一名教師更要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需要,應該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現代教育和未來教育的教育和教學任務。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要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和開發各種現代教育技術,要適應工作需要首先應掌握現代媒體技術。教師掌握了現代技術,有助於改善教師的能力結構。學習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不僅使我在原有的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有所改善,增強我對新時期現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適應性,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我們要充分認識現代信息技術的這種巨大的作用,我們要提倡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為目的、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的教學技術應用觀。要本着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挖掘和發揮傳統的各種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工具,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傳統的教學手段,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同樣具有獨特的生命力,在教學中都有用武之地。當然,每種教學手段也都有其侷限性和使用範圍,所有的教學手段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師必須掌握新的技能,學習新的技術,也是國小教師這一專業的特徵。比如,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程開發與整合的能力,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廣泛利用新課程的特點與資源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等。這些新技術,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術,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直通車。因此,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是新教材,新課程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之一。目前,通過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訓,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服務於教學,充分顯示了它的優勢。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表、錄音、錄像、動畫等功能於一體、圖文並茂,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確是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於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起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為學生能力的發展營造最理想的教學環境,這是新課程對教師的又一重大挑戰。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發揮關鍵作用。

培訓,雖然短暫,但使我的受益不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後續的工作中,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最後,我想説,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餘再培訓會收穫一些欣慰吧!我仍會繼續學習各種關於信息技術的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優化課堂教學,將自己培養成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興人才。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六

“技術進步能否促進教育公平?”在5月23日召開的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教育與信息技術領導者論壇”上,古巴教育部部長埃娜·委拉斯凱茲·柯比埃拉將這個問題拋給了一旁的經合組織教育與技能董事會主任安德魯·施萊克爾。

“兩者並非正相關。”在施萊克爾看來,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移動互聯設備的普及,使很多國家做好了擁抱教育信息化的準備。但是,鄉村學校裝上了電腦連上了Wi—Fi,孩童揹包裏裝上了iPad,就能夠畫出更美教育願景嗎?對此,施萊克爾表示,自己保持審慎的樂觀態度。從技術進步到彌合教育鴻溝,仍有許多路要走。在他走過的許多國家,“技術反而擴大了鴻溝”。

施萊克爾語驚四座,會場裏響起了掌聲。

循着掌聲,論壇主持人、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展濤幽默地問鼓掌的不丹代表:“請問您為什麼鼓掌?”

“如同施萊克爾所説,我們面臨的問題不是缺少信息設備,而是老師信息技術能力的缺乏。”這位不丹代表説,自己曾去過一所鄉村學校,學校電腦上落了一層厚厚的灰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公佈過兩個數字,第一個數字是現在全球80%甚至90%的以農業人口為主的國家,人們都有移動設備,至少是手機。第二個數字是105個國家的手機持有量,至少一個人有兩個手機。

移動互聯設備有了,誰來培養移動互聯學習的能力?“運營商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中國電信集團副總經理高同慶認為,“以信息化撬動教育公平,運營商不應該只扮演一個硬件供應商的角色,而是應該承擔起教師教育信息化的培訓”。

對於一些國家的教育來説,信息化是一個命運攸關的決策。盧旺達副首相、教育部部長斯坦斯勒斯·伯內德·勞卡巴姆巴説:“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擁抱信息化。”經歷了戰亂和種族大屠殺的盧旺達,“是一座從瓦礫中建設起來的國家”。

勞卡巴姆巴表示:“我們使僅有的教育資源利用率最大化,此時,信息化提供了一種技術的解決方案。”

與盧旺達一樣,教育信息化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教育發展的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