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家與家教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2W

家與家教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家與家教心得體會篇1

什麼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家族對修養、氣質、智慧、人品的傳承,家風是由父母家族長輩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範家庭成員的一種風尚和作風,這樣一代代的傳承。家風一旦形成就能不斷繼承和發展,使整個家族有了一種靈魂和底藴,家風傳承越久家族底藴越深厚。

首先是修養,一個好的家風會讓人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前幾天在公交站台有一幕很讓我感動,有一個年輕的媽媽帶着她幾歲的小女兒在公交站台等車,小女孩手裏吃着零食,然後隨手把垃圾仍在了地上,她媽媽望着她對她説“媽媽在家裏怎麼教你的?亂丟垃圾是不對的,趕快撿起來丟旁邊的垃圾桶裏”小女孩彎下腰把垃圾撿起來丟到了垃圾桶裏。年輕媽媽的教育讓小女孩知道了亂丟垃圾是不對的,這是一種個人的修養,小女孩在媽媽這樣的教育下必然會成為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

説到氣質大家腦海裏肯定出現了大家閨秀,紳士風度這樣的詞語,對,就是這樣的,良好的家風會有一種良好的氛圍,在這種有氣質的家庭的家風中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在小時候父母就教育不要説髒話,見了長輩要行禮打招呼,走路要目視前方腰板挺直等等。這也是培養一個人的氣質的一種表現。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吧,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礙出入,他決心把它們剷平。智叟認為這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説: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後有孫子,子子孫孫永無窮盡,而山不會加高,為什麼會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天帝受到感動,便派誇娥氏二子把山揹走。有人會想我們是在談家風,愚公的故事只是他一個人的事而已,其實不然,愚公為什麼説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那是因為愚公的家風,愚公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辦到搬走兩座大山的,但是愚公把做事有毅力,有恆心,堅持不懈,不怕困難。迎難而上,不退縮的大智慧留給了後人,後人一代一代傳承這樣的家風,相信一定會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

人品在一個家族的家風中也有很大分量,比如在做人方面誠信,正直,勇敢,真誠,坦蕩,寬容。做己方面的自知之明,自制自律,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自覺自醒等等。

社會是由家族組成的,好的家風會形成好的社會風氣,一個民族的的繁榮昌盛離不開好的家風的傳承,讓我們把好的家風傳承起來為社會的繁榮昌盛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家與家教心得體會篇2

“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契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指出個人、家庭、國家的有機統一。把家風家教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公民道德修養和文明素養的重要內容,勢在必行。“清白持家、簡樸本分、為民奉獻”的谷文昌家風則是家風建設的風向標。

谷文昌同志離開我們已經34年了,在他留下的豐富的精神財富中,家風更是我們全面治黨的傳家寶。回首谷文昌的一生,他嚴以律己,廉潔奉公:決不允許自己的家屬搞特殊:一是“特殊照顧”,如女兒結婚,要求他批木材做傢俱,他不批,因為這是搞“特殊”;二是“特別嚴格”,就是一般羣眾可以做的事,領導幹部子女不能幹。如1962年的東山大學聯考落榜生,絕大部分都安排了工作,而谷文昌的女兒卻被安排為臨時工。在東山擔任領導職務14年,當他告別這片為之奮鬥多年的熱土時,帶走的卻僅僅是一隻裝書用的舊皮箱,一個放衣服的包袋,一把修剪林木的小斧頭,兩壇自己醃製的鹹菜……

谷文昌家風既是谷文昌對親屬的具體要求,也是嚴格自律的真實寫照,更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谷文昌家風內涵豐富,特色鮮明,事例生動,集中體現了那一代共產黨員艱苦樸素、清白為官、為民奉獻的優良作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從嚴治黨,應繼承和發揚好這種優良作風,讓簡樸本分的“谷文昌家風”引領社會風尚。

“欲治國者,先齊其家”,家風作為一個家庭的風氣,是一種潛在無形的綜合力量,是社會風氣的涓涓細流,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在每個家庭中的傳承。中國歷史上,許多有為之士都把修身、齊家與治國聯繫起來,認為要治國就必須修身齊家。“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留錢財給子孫,不如留下智慧與德行。谷家“清白持家、簡樸本分、為民奉獻”的家風,是谷文昌言傳身教的結果。今天,對我們黨的領導幹部來説,如何教育好家屬子女,樹立良好的家風,自己必須率先垂範,做出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大力倡導家風建設的今天,我們要以谷文昌家風為標杆,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風美德,建設新時代的家風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昇華。

家與家教心得體會篇3

在大學的第一個寒假,我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家教,另一方面作為學校佈置的社會實踐,我興沖沖的開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

對於教人而言,我還完全是個生手,絲毫沒有經驗,不過這並沒有影響我的信心,畢竟學生只是個八年級的同學,對我這個已經即將邁入大二的大學生而言,應該不成問題,關鍵是要把她教好,要真正的讓她在暑假這一次的學習中學到東西,而不僅僅是消磨時間。這便成了我對這份工作的最終目的。

7月19日,我開始了我的第一堂課,這個學生的個子在她在這年齡算是很高的了,這讓我開始擔心她不會很聽話,還好,第一堂課下來,憑藉着我幽默的講解風格,她也還算乖,彼此在休息時間還鬧的挺歡。不過我時刻提醒自己,上課的時候一定要好好的上,不能嘻嘻哈哈,講完了可以和她開開玩笑,然後,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她做一道題收到一道題的效果,否則只是在浪費時間。在第一堂課,我們講完了三角形,對我而言,當然是比較簡單,然後這一章卻是她最薄落的環節,所以我花了一天的時間來給她講這一章,上午對着課本好好的把三角形的一切都過了一遍,下午就開始攻克習題了。總體而言,感覺第一天的收穫還是不錯的,畢竟專題針對了學生最不懂的地方。

當天回到家,我把一天的課程回顧了一遍,總體感覺還是可以的。歸納了一下,有幾點需要改進:

一、在講課方面,我需要分清楚什麼是重點,不是重點的可以一帶而過,畢竟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也不是一點都沒聽,針對重點拿分的項目要詳細講解,這樣才能讓她在以後的考試中,成績有所提高。如此,才是補課之功效有所發揮了。

二、在講的過程中,我應該儘量耐心點,慢慢的給學生講,畢竟她才八年級,可能有些我認為很簡單的對她並不是那樣,切記不能煩燥,不能講了一遍她沒聽懂就兇學生,這樣只能適得其反。這在我第一次上課的過程中,有犯這種毛病,所以後來我改了很多,儘量讓自己耐心。

三、在習題佈置與講解上,我要儘量備備課,一定要挑些有針對性的題目給學生做,不能做了很多題,但是很多都不是重點,那樣更多的依然是浪費時間。另外學生甚礎比較弱,也先強化了基礎才能夠去提高層次。

四、最後就是要和學生處好關係,要讓她把我當朋友,而不是老師,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溝通。

接下來的為期一個月的教學,就在這幾點不斷的改進中度過了,在拿到工資的時候,我似乎很開心,畢竟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勞動所得啊。

同時這一次在家教中心裏看到種種的也讓我對中國家教有了更多切身的認識:

家教所處的現狀

受大學聯考考綱的影響,30%的學生選擇語數外三門主課全部聘請家教,隨後針對自己偏弱的課程再聘請相應的家教,這也是因為語數外三門主課在大學聯考所佔分數比例高。

聘請家教的途徑,63%的學生通過親友介紹,21%通過家教中心尋找,16%學生通過同學的口耳相傳來尋找。輿論的力量是大的,許多家長就是通過同事、親友的介紹來為孩子確定家教的,同學之間也會相傳哪些家教的確“肚中有貨”。

很多家長不惜重金,也要為孩子請一個家教,即使家中並不富有,然而省吃儉用,拼死拼活的都要把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大把大把的送給家教。從一個層面上來説,這是出於每一個家長對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一片熱情,然後每每如此,養成了這種社會家教成風的習氣,究竟是好是壞,對孩子的學習究竟是否有幫助,為什麼現在需要補課的孩子會如此之多,為什麼在學校裏他們不能夠把老師講的學好?難道是老師故意在課堂上不講,為了讓自己能夠多補些課?我想應該不是的。那麼為什麼現在的都需要補課?為什麼在課堂上他們聽不進去?以往只有差生需要補課?難不成現在學生的主流都是差生了?這的確是個嚴重的問題!

我想很大一部份是社會形成的這種補課風氣,使得家長看到人家孩子補了,想到自己孩子沒補就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落後,會比別人家差,於是明明自己孩子成績不是很差,也讓孩子去補課,這樣孩子明明懂了的東西還要去補,純粹是浪費了時間,沒有學到更多有用的東西,成績還是沒有提高,甚至還不如從前。這樣,補課便成了孩子日後必修的功課,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也漸漸消失。

家與家教心得體會篇4

暑假有整兩個月的時間,作為一個大學生,有這麼長的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是難能可貴的。參加暑期實踐活動,既能不虛度暑期,也能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非常有意義。我讀的是英語本科,所以做得是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家教工作。

漫長的暑期生活,炎炎夏日激起了我要參加暑假社會實踐的決心,説老實話這個想法早就在學期結束之前就有打算了。回想當初剛跨進大學校門的那天我就下定決心要做一個獨立自強的新一代好青年,我要學會通過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現如今我終於骨氣勇氣抓住難得的機會接受挑戰,我想只有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才能讓我更進一步地瞭解和認知這個社會,以前的我只是一株生活在爸媽這兩棵大樹之下的小樹苗,過着一種無憂無慮的生活,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只有陽光和雨露。然而現在我長大了,自然要尋找自身與外界的差距,檢驗自己是否能夠融入這個複雜而龐大的世界。

七月中旬,通過朋友介紹,我開始在一家培訓中心做老師。機構提供相關書籍,每星期兩節課,一節三小時,一共六個星期三十六小時。我從沒有過這方面工作的經驗,但是機構在我教了一節課後,比較滿意並同意我繼續做下去。拿到課本後,我認真仔細得看了一遍。學生方面的要求是把上學期的課本複習一遍,鞏固回覆一下;在現在,這是最普遍的家教工作內容。我嘗試依據教學時間及內容制定了一份教學計劃。

家教結束的那節課,我跟學生都很捨不得對方。機構老師都誇讚我教的好,説學生在學習方面能力和興趣都提升了許多,我很不好意思。學生家請吃了一頓飯,我們還互相留下了qq號。雖然工資不多,我並不介意,因為我得到還有經驗和能力。就這樣,我的第一次家教工作結。

通過這次做家教,我受益匪淺。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體會了做老師的辛苦,增長和積累了知識與經驗。其實不深入其中,無法見識其中的酸甜苦辣。每次開課我騎一小時自行車到達機構,夏天太陽毫不留情曬得我流汗不止。有時講錯題或解答不出疑問時,心裏也會緊張和難過。我有壓力,來自知識的不足,經驗的缺乏,各方面的不足。作為一名經歷過會考,大學聯考的大學生來説,我也瞭解國中課程的特點,在抓住課程特性的基礎上在對個體的學生對症下藥,我想以這種方式加強相適應的強度,在教學方面會取得相應的成果。我唯一做的,就是把壓力當動力,偏不服輸!知識不足可以繼續學習,缺乏經驗可以創造條件積累經驗。路是一步步走的,飯是一口口吃的,總會有成功的那天。其實當老師也會有一份為人師表的快樂與成就感,而且我遇到的還是一個好學文靜的學生,不能不説幸運。在準備上課內容的時候,我也會樂在其中,覺得自己所做的是有用的。有些快樂在感覺上是無法言喻的,讓人願意為此做的更多。我知道自己早已長大,應該挑起自己的一份擔子。這次的經歷,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為自己進行能力測試。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會更加虛心與細心,不求最好,只願更好。現在我年輕,承受得住壓力,抵抗得了打擊,能吃苦會奮鬥,終有一天能撐起自己的一片天!

家與家教心得體會篇5

加入助殘義務家教這個充滿愛心,充滿温暖的大家庭快一年了,在這一年中我學到了很多,鍛鍊了很多,也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愛心人士。其中,最開心的就是看着自己所教的孩子在學習上或生活上的點滴進步。正是這些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價值,實現了自己初衷,更重要的是在傳遞知識的過程中,也傳遞了愛心,傳遞了温暖。

還記得助殘義務家教志願者面試的時候,一位老

師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麼會選擇助殘義務家教?我是這樣回答的,我説:那些在殘疾家庭成長的孩子讓我很感動,本來在殘疾家庭成長的孩子承受的就比其他的孩子多的多,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但是,儘管在這樣的環境中,她們還是那麼認真、努力的學習,讓人看了很欣慰。我想幫助她們,用自己的力量,希望我能用我的行動給她們帶去一些希望,一些自信,讓她們感受人世間的愛和温暖,同時,也給我一個幫助她們的平台。所以,我選擇來這裏。

後來,我如願的進入了助殘義務家教的集體。沒過多久,就進入了一個殘疾家庭。孩子上高一,雖然家境不是很好,但是孩子很樂觀,很好學,這讓我們

很欣慰,也讓我們對以後的教學更有信心。

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我瞭解了她學習的教

材,她的興趣、愛好和她心中的一些想法。在交流中慢慢的瞭解了她的性格。我覺得進入家庭教學,我就是一個老師,在學習上課時,我應該以一種老師的身份出現。所以,我就覺得作為一位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學生,不僅要了解她的學習狀態,更重要的是瞭解她的一些興趣愛好,這樣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好的跟學生交流、互動。因為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是很重要的,所謂好的交流是成功的一半。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扮演的不僅是一位老師,在某些時候還是一位朋友,比如説,在生活方面的事。所以在教學中,要把握好在什麼時候充當的是老師的角色,什麼時候充當的是朋友的身份。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也慢慢的瞭解到學生在班裏的成績情況。為她制定一個適合她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會盡量把自己以前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告訴她,希望她在以後的學習中少走彎路,多點進步。

在平時,如果我有多餘的時間的話,我會通過

qq跟她聊天,聊一些關於學習上的事,學習上有什麼困難,好讓我們為下次家教做好準備,或者聊一下

最近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我們的感情,還可以讓我們變得更親近,像朋友一樣。

在這段時間的助殘義務家教中,我學到了很多,成熟了好多,也體會到了很多。有些事情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只要努力去做,就會發現其實也是那麼一回事。就像我,以前總覺得沒有渠道去幫助她們。現在能有這樣的一個機會,我一定會好好努力的,努力的把自己的事做好,用心去做這樣有意義的事。

陳利利

家與家教心得體會篇6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社會學家將其稱為“家庭文化”,心理學家則稱之為“精神風貌”,其內容是指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共有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及言行表現的總和,也是家庭成員品格、文化素養、道德情操、人際關係的具體體現。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學校。因為家風雖是無形的、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對孩子的成長既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為規範的“調節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 好的家風和不好的家風都會影響到後代。家風好,則人心正,父母慈,兒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孫賢;家風不好,則父母惡,子不肖,孽孫生。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為人嚴謹,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範。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後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在社會的大舞台上向兩極發展着。所以説,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着子女的成才與否,而且不僅是一代。

家風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因此,家長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形成一種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良好家風。

首先要言教。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魯迅先生也曾説過:“父母對於子女,應該健全地產生,盡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翻開歷史,在我國不知有多少膾炙人口、生動感人的名人家規、家訓,感召來者,滋養後人,如周公的“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孔子的“不學禮,無以立”;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朱伯廬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以及周總理的10條家規等均是。

其次是身教。即自己以身作則,作出表率。把孩子培養成人格健全、對社會有益的有用之才,這是家長最重要的責任。古人云:父母亦師;身教重於言教。家長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子女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為。著名翻譯家傅雷教育孩子就不止於言教,更注重於身教。他在1962年給傅敏的信中説:“我和你媽媽給你的榜樣總還是勤勞認真的,……我對青年人、對自己的要求,除了吃苦(肉體上,物質上的吃苦)以外,從不比黨對黨團員的要求低;這是你知道的。但願我們大家都來提高自己,不僅是學識,而尤其是修養和品德!”

三是要構建和諧家風。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家庭關係不正常,互相指責、埋怨、爭鬥,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因此,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家長要理智,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當着孩子面吵架;要發揚民主,主動傾聽孩子的意見、平等協商;要開朗、樂觀,和孩子一起玩,讓家庭充滿歡樂情趣。總之,要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讓他們在和諧、温暖和相親相愛的人際關係中健康成長。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要形成好的家風,做父母的就得事事從自我做起,不斷提高為人父母的素養,努力將自己的家庭變成人才的學校。

家與家教心得體會篇7

“勤為本,德為先,和為貴,學在前”,我省浦江鄭義門的家規家訓對我的思想有很大的啟發,讓我明白,治家與治國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鄭氏的子孫便是有這治家規範,才能締造宋元明清四朝173名出仕為官者無一人因貪而罷官的良好家風。 中國傳統社會提出的治國與修身,齊家之間的緊密關係,在當今時代也是充分適用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某種角度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個人層面的需求,齊家是社會層面的要求,治國平天下是國家層面的要求。”這幾個層面是息息相關的,一個家庭要有優良的家風家教,家庭才能和睦興旺。無數個家庭要有優良的家風家教,社會才會和諧發展。

一個家庭優良的家風家教主要源於這個家庭是否有着正確合理的家規家訓,以及是否能夠嚴格的執行這些規範。在古代我國幾乎每個村落,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祖廟宗祠。這不僅是中華姓氏文明不斷髮展傳承的途徑,也是每個家族家規家訓執掌之處。在古代若去世後牌位不能進宗祠,是一件極其不體面的事,因此家族裏的人會努力的去踐行家規家訓。另外,通過自己的言行,言傳身教,讓子孫輩從小便懂得遵守家規家訓,從而形成一個優良的家風。

雖然不同的家族,不同的時代,家規家訓會有所不同。但是家規家訓的精髓必定是傳承了中華民族温良恭儉讓禮義仁智信的十字傳統美德。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肩負的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有必要為自己的家族建立一套符合這個時代要求的家規家訓,傳承我們的優良傳統美德。作為黃氏後代,我深入研讀了《黃氏峭祖誡子訓》,並對其核心進行歸納總結。

家與家教心得體會篇8

記得家教剛開始的時候,我曾跟很多同學説過“希望你們能堅持到最後”,畢竟義務家教不同於有償家教,它需要的是我們的'愛心、責任心以及能堅持下來的決心。如今,為期一個月的義務家教活動已經結束了,我明顯的感覺到了自己的努力所換來的成績,看到學生家長的認可和結束時他的不捨,心裏很是欣慰,也很感謝青年志願者協會舉辦的這次活動讓我有機會來義務家教。這次我所教的是一名六年級學生的英語,在跟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我不僅瞭解到了他所學習的教材,還了解了他的興趣、愛好和心裏的一些想法、我覺得做一個老師,應該先了解學生,不僅僅是學習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瞭解一些他的興趣愛好,這樣才能更好的跟他溝通。溝通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好的溝通是成功的一半。因為我們要扮演的不只是老師的角色,還要在適當的時候扮演朋友的角色。要把握好什麼時候該是當老師的時候,什麼時候是扮演朋友的身份。剛去的時候我就問他的成績情況,他的每一科成績都很好,但英語一直是他的弱項,當時我就想一定要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幫他學好英語。

由於家教時間比較短,要在一個月時間大幅度的提高英語成績難度很大,畢竟英語是一門基礎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好的,就想到在前兩週教他學習方法,在後兩週就領着他去實踐,讓他更好的掌握方法,以便在以後沒有人教他的時候自己也可以自學。在聽他讀完幾篇英語課文之後,我對他做了一個大致的衡量,找到了他的英語弱點所在,他對音標這一塊懂得極少,很多單詞會默寫但是卻讀不出來,在我反覆的教他讀過後還是很有難度,這就是音標的問題,我就分別把音標貫穿到前兩次的家教中,在後兩次又反覆練習,在結束的時候,他已經能基本熟練的都會所有的音標,而且也能根據音標來自己讀陌生的單詞。他學習一直很努力,進步也很快,這一點很令人欣慰。

當然,作為老師在教他的過程中,也是提高自己的過程。我回憶起了很多以前學過卻已經忘記的知識,譬如英語的一些基本的詞組、單複數的形式、時態的轉換和音標的進一步熟悉。在查閲一些資料的過程中,我更加知道怎樣利用現有的資料,像大一的時候頂的英語週報,以以前從來沒翻過,但這次為了找到更多的素材,我把它們也利用起來了。在確定教學難易程度的過程中,我

對六年級的教材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這些對於嚮往三尺講台的我是很有幫助的。如果沒有這次家教,也許我沒有動力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在家教的過程中,如果時間允許,我會跟他聊很多方面的事情,學校的、家裏的,跟他建立良好的關係,為講好課打下基礎。通過跟他的聊天,瞭解到了一個農村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留守兒童”的問題,儘管他父母都在家,可是母親在一家挺遠的地方上班,父親也在外開車,白天都是不在家的,而且只有工作日,沒有休息日。他一天也只能與父母在晚上見上一面,大多情況下是入睡後父母才回來。在一次上課中,他説到其實很想跟爸媽一起出去玩,但是他們沒時間,他自己也不能出去玩,因為要在家裏看着門···聽到這些,我心裏很不是滋味,他們還這麼小,他們的假期應該是在跟夥伴們的玩耍、肆意的嬉戲中度過,可是他卻整日整日的呆在家中,沒事的時候就用電腦打遊戲···我感動很心酸也很無奈,不禁想到了更多還不如他的農村留守兒童,他們的成長沒有父母的陪伴,多麼可悲。可是國家的體制城市和農村的差別太大,基礎設施、就業率、工資收入等有太大的差距,導致很多人嚮往城市,家裏只剩下留守的兒童和老人。現實是很無奈,不過國家的政策也一直在想這方面傾斜,我們只能希望不久得將來,這種情況會得到改善,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一個更加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