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有心編志 無意計酬 ——參與編纂《錢東鎮志》後感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9W

看着案頭一大疊即將付梓的《錢東鎮志》文稿,我不禁感概萬千,這裏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筆耕艱辛的回憶。恰好領導要求編纂人員各自寫一篇心得體會,那就藉此機會算作一次工作回顧吧。

有心編志  無意計酬 ——參與編纂《錢東鎮志》後感

按照錢東鎮教育系統校長58虛歲內退的制度,我於2011年8月從灰寨國小校長崗位上退下來。2013年錢東鎮編寫鎮志,需要教育系統派員參加,綜合各方面條件,領導認為我是最佳的人選之一。中心國小黃冷華校長找我談話時,道明來意,我滿口應承。鎮宣委劉國亮(鎮志主編)兩次約見,其中談了補貼問題,我表態:經濟補貼多少隨鎮安排,不計較;當詢問有什麼要求時,回答是:只怕做不好,盡能力就是,不要談什麼要求。

在鎮志辦成員中,我年紀最大。就憑相對“老錢東”這一點,工作量安排多一些也合乎情理,我非常樂意地接受了“序言”“教育”“文化”“衞生”“華僑、宗教”“人物”“社區概況”“專記:錢東民眾抗日”“錢東概述”等9篇的資料蒐集、整理、撰寫任務。差不多佔了60%的篇幅(當然這裏要説明一下,辦公室4人,其他3人是公務員,有其他工作要做,只有我是專職)。雖然我學會簡單的電腦操作有五年,編寫百科詞條也有四年多的時間,但是對於編寫鎮志還是比較外行,開始心理壓力很大,唯恐交不了賬,辜負領導的期望。後來經過縣誌辦行家的指點、同事之間的互相學習及參考其他方誌的寫法,也就慢慢步上正軌。至2014年6月,用不足9個月的時間,居然完成了近50萬字的第二稿。

當今畢竟是金錢社會,人們總要拿經濟説事。首先是內人不滿菲薄的補貼,總是嘮嘮叨叨個不停;親朋好友及曾經的同事也都持否定意見。總之是反對者眾,贊同者少。我深知“人言可畏”,但從大局出發,不管人們怎麼説,都耐心做解釋:舞文弄墨、玩電腦是我人生的一大嗜好,假如是其他行業,就是再加一倍錢,我也不想幹;編寫錢東鎮志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功德無量工作,能夠參與是我一生的榮幸,説明“時人無當閒木砍”,我一定要認真做好;再説,既然答應人家了,就該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出爾反爾不是我的風格。同時再三囑咐妻子:“逢人少説編志事,切勿及涉鎮補貼”。從此,我説到做到,每天都是“驅動兩隻腳,往返四趟路,早飯食政府,起落乘電梯,面對一電腦”這樣周而復始地工作着。中途,綠島有個副總經理是我的學生找到我,希望我到綠島做文字工作,説經濟補貼可觀,但是我婉言謝絕了。

資料的收集是一項艱鉅的工作,整個過程一直按照鎮委、鎮政府的要求,做到“範圍明確、鉅細兼收、廣泛收集,橫不漏項,縱不斷線”。具體方法是約稿、查閲、走訪、回憶等四個方面。

約稿:一是政府行為,要求各村(場)、居委會在規定時間內提供“社區概況”文稿;二是本人約個別知情人撰稿,先後約了黃冷華、吳序興、黃皆敬等人分別撰寫教育部分章節、《取名習俗》、介紹人物等稿件。

查閲:查閲檔案資料、方誌。查閲過的有:縣檔案局(1956年以來錢東檔案資料)《潮州志》《(康熙)饒平縣誌》一、二輪《饒平縣誌》《饒平風物誌》《饒平古今人物錄》《饒平華僑史志》《饒平的抗戰》《饒平詩詞薈萃》《饒風詩詞選》《饒風詩詞集》《饒平公路誌》《錢東報》《錢東文藝》《錢東燈謎》《紫雲譜史初記》《小東頂圍許氏族譜》等。一些是檔案資料、方誌解決不了的就進入電腦找相關網站解決,如錢東衞生院購置醫療設備數量、時間,反映錢東民間傳説、個別知名人物就是通過“百度百科、潮汕風情網、中國作家網、民間故事網、某個大學網站等獵取的。

走訪:走訪知情人、實地察看。為撰寫錢東影劇院、歌舞廳、下浮山老爺坐刀轎、廣場舞等內容,我走訪了鎮政府門衞沈乳羣、下浮山原村幹部黃進高、老幹室黃悦羣;為輯錄碑文,找黃皆敬、陳克強、沈芳喜等分別提供江夏黃公墓、灰寨三山國王廟、沈厝大宗祠聯對;為蒐集人物材料,親自與若干原處級幹部、個別居委支部書記及90高齡許老師的家屬通電話;還登門校對某村老藝人的亡故時間;經常利用散步(或開摩托車)的機會進入目的地收集資料,如到小東阿孃宮、望海嶺寺、紫雲大宗祠、徑口崇政王廟、硯山村、上浮山基督教會等處輯錄一些妙聯佳句;到錢東市區瞭解藥房、藥行、藥店數量、名稱、規模及分佈情況;身臨其境“紫雲健身園”“德武門健身訓練館”,掌握第一手材料。

回憶:本人經歷過“文革”前、“文革”中的國小、附中、錢東中學的學生生活,參加縣委工作隊回鄉後又當過民師直至國小校長,因此對教育尤其是國小領域相對熟悉。平時武的“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文的有點嗜好,喜歡玩QQ、寫博客、編詞條,且博聞強記,所以,四十幾年的生活閲歷、知識積累一回憶起來滔滔不絕、得心應手,對此次修志幫了點忙。當然回憶還需有人佐證,否則再好的回憶也“英雄無用武之地”。某些志書一些教育記載不切合錢東實際:如國小六年制改五年制時間為1967年;中師函授是1985年後才開始等。我的經歷及記憶:前者準確時間是1970年9月,後者是1980年。事後都得到相關當事人的證實。憑記憶,錢東“學丁試驗班”、全面採用“丁版教材”先後時間是20世紀末、21世紀初。後來也得到有關教師的認同。錢東影劇院拆除將近20年,文革前名為“東風戲院”,幾經求證才得到小東一位老教師的肯定。所以有人開玩笑説,鎮志教育部分是你自己的回憶錄。

編纂工作是沒有時空界限的,不管人在那裏都心繫鎮志。有時路遇行人提供有益信息,即掏出小本子記錄,然後回家保存於電腦中。進入長篇試寫階段時,腦子裏總是琢磨着這些問題:怎樣佈局謀篇、遣詞造句;類目、子目的概述該怎樣寫才能突出主題、言簡意賅;歷史和現實的關係如何把握“明古詳今”的原則;考證、分析、比較、篩選蒐集到的大量素材,如何做到“唯實”;大量的文字資料怎樣進行科學分類,記述合理,表述準確,運用得當,防止費話連篇,堆砌詞藻,華而不實,斷章取義等。“文章不厭百回改”是魯迅先生的名言。的確是這樣,文章越改越有味道。有時一些文稿的修改是一而再、再而三,幾乎是絞盡腦汁、廢寢忘餐。如“錢東影劇院”“下浮山老爺坐刀轎”“廣場舞”“錄像廳”“ 歌舞廳”等條目都是六易其稿以上。“錢東概述”從初稿到定稿不止修改十次。在考慮“文學創作”“民風民俗”等小標題時更是反覆推敲、精益求精。

在修志過程中,敢於秉筆直書,既彰揚業績,又不諱失誤,展示經驗教訓。錢東中、國小從1989年以來發生多宗比較嚴重的校園學生事故,都一一在“德育工作”章節中實事求是的曝光,並分析原因,提出對策。錢東是饒平教育大鎮之一,為更充分的反映錢東教育風貌,徵得主管領導的同意增加了“教育工作、教學工作”等細目。人物類目中的“改革開放後錢東鎮黨政主要領導人”“中學高級教師名錄”也是新增加的細目。

2016年6月,鎮委組織審稿,看着辛辛苦苦蒐集的材料被“瘦身”,我有點心疼,但從大局出發,我還是支持領導的做法,全情投入鎮志的修改工作,經常利用雙休日加班加點。現任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張若羣同志對我的工作讚不絕口。在此期間我2次接受饒平電視台採訪,或介紹鎮志進度或説明鎮志意義,頗受好評。2017年12月31日鎮志發行後,2018年1月6日,時為鎮宣委黃平波約談,大意是鎮志已發行,編輯部要撤銷,補貼1月不發,可提要求,我爽快回答:支持鎮委的決定,就送我一本《錢東鎮志》吧。

通過《錢東鎮志》的編修,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在短時間內編纂出較高質量的志書,領導重視、部門、羣眾支持、編輯人員的素質等條件缺一不可。在修志過程中,鎮委、鎮政府領導,尤其是張若羣書記、劉國亮宣委自始至終關心支持,指明方向,親自修改;縣誌辦主任餘世和及其同仁為錢東鎮志的修改提出許多指導意見;鎮各村(居)委會、場,鎮屬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領導不時出謀獻策,積極提供資料,從各個方面做出極大的付出;編寫團隊團結和諧、分工協作,虛心學習,甘於付出,辛勤編纂;鎮志的成功付梓也離不開羣眾的支持。兩年來有不少羣眾自發地送來所需稿件,有的還提出許多寶貴意見,為鎮志添磚加瓦。可以説《錢東鎮志》是一部羣眾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