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們仨100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W

我們仨100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我們仨100心得體會篇1

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道上,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我們感到無比的驕傲。7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彈指一揮間,但我們黨帶領廣大人民經歷了艱苦卓絕的偉大斗爭,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讚歌。

憶往昔,“雄關漫道真如鐵”。“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共產黨領導革命隊伍,披荊斬棘奔向前方。”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創造性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全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從那時起,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儘管其中經歷艱辛坎坷,但我們黨取得的積極成果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我們的道路灑滿陽光!

看今朝,“人間正道是滄桑”。“我們的歌聲傳四方,我們的朋友遍及全球,五洲架起友誼橋樑。”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民族的面貌不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最基本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展未來,“長風破浪會有時”。“我們獻身這壯麗的事業,無限幸福無上榮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歷史留給中國人民的一項偉大任務。展望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將繼續展現其獨特優勢,在解決自身發展實踐問題的過程中彰顯更加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自信、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我們堅信,全國各族人民只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擰,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

向前進!向前進!昨天“雄關漫道真如鐵”,今天“人間正道是滄桑”,明天“長風破浪會有時”。只要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必將迎來中華民族更加光明的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必將得以實現。

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全景式展現新中國風雨兼程、砥礪前行的偉大曆程,中央宣傳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共同攝製24集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從9月16日起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

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道上,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我們感到無比的驕傲。7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彈指一揮間,但我們黨帶領廣大人民經歷了艱苦卓絕的偉大斗爭,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讚歌。

憶往昔,“雄關漫道真如鐵”,我們的道路灑滿陽光。“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共產黨領導革命隊伍,披荊斬棘奔向前方。”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創造性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全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從那時起,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儘管其中經歷艱辛坎坷,但我們黨取得的積極成果極其寶貴,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我們的道路灑滿陽光!

看今朝,“人間正道是滄桑”,我們的道路多麼寬廣。“我們的歌聲傳四方,我們的朋友遍及全球,五洲架起友誼橋樑。”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民族的面貌不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最基本的問題。黨的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展未來,“長風破浪會有時”,我們的前程無比輝煌。“我們獻身這壯麗的事業,無限幸福無上榮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歷史留給中國人民的一項偉大任務。展望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將繼續展現其獨特優勢,在解決自身發展實踐問題的過程中彰顯更加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我們堅信:全國各族人民只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擰,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寬廣!

向前進!向前進!昨天“雄關漫道真如鐵”,今天“人間正道是滄桑”,明天“長風破浪會有時”。只要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必將迎來中華民族更加光明的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必將得以實現。

我們仨100心得體會篇2

自從去年初,《唐宮夜宴》刷屏出圈後,已經數不清它有多少次“突破重圍”,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了。而這次掀起討論的是據其舞蹈編排經歷所改編成的劇集,作為電視劇《我們這十年》11個單元裏的“文化章節”,最先和觀眾見面。

喜歡追劇追綜的人都知道,文藝圈,最不缺“熱點”。稍微留意就會發現,每隔一段時間,總有那麼一條或兩條“現象級”文化事件,突然爆火,猛躥到各個社交平台的熱點排行榜,成為大街小巷的娛樂談資。但是通常是看完就過了,聊完就忘了,像一陣風吹過,熱度“燒完”就被眾人拋之腦後。

那麼《唐宮夜宴》為什麼是例外?它憑什麼可以一次次“殺回”大眾的視野?有人為找到答案,分析了演員的粧造、節目的配樂、晚會的運鏡,還有人從舞美的配色、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的推進等方面來剖析。不過最終落腳點都停在了同一處——“《唐宮夜宴》充分調動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過去十年,傳統文化駛入發展的“快車道”。00後、90後等年輕一代更是直接表現出了文化自信的一面,賞文物,穿漢服,聽戲曲。他們是傳統文化最活躍、最忠誠的粉絲。所以即使在播出前,《唐宮夜宴》沒有請到人氣明星,沒有拿到燒錢的製作,它照樣擁有強大的“靠山”。

我們仨100心得體會篇3

?我們這十年》終於開啟第五單元《心之所向》,譚鬆韻化身李心瑤,從大城市回到農村開始做生意,聶遠飾演方。新偉也將發展軌跡從城市轉移到了農村;翟子路飾演的陳楚江是一位風趣又個性的新農村企業家。

他們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觀眾,鼓舞了觀眾,但更感人的是他們故事的原型。

一、劇中人物的艱難抉擇

李心瑤大學畢業後留在杭州,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但心神不寧,卻在高鐵站的工作沒有告訴家人就辭掉了,當起了店長。

當然,當店長並不是她的終極目標。她想創業,所以她後來和朋友開了自己的化粧品店。

原本,她的人生規劃是這樣的。她想在這座城市紮根,想着有一天她可以帶着父母來到這座城市,擺脱土地的束縛。但沒想到,她沒能説服父母,反而被父親“掰彎”了。

當她看到自己的父親年紀越來越大,卻依然捨不得承擔那些地方時,她心裏有一個地方被感動了。

於是,她決定回鄉下。

當然,她不僅是在幫助父親,也在為自己規劃未來。她偷偷和方學農簽了合同,轉讓了他的100多畝土地,甚至還想過轉讓更多的土地,大規模經營,建立智慧農業。

從在城市創業到在農村創業,雖然軌道變了,但那是她的心願。

方信偉也是一個優秀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後,他在杭州打拼,創辦了一家農貿公司,但他的心始終在家鄉。

在事業遇到瓶頸的時候,他也選擇了回鄉開啟新的賽道。雖然這遭到了父親和妻子的反對,但因為他的堅持,他的事業開始了新的征程。

陳楚江也不想回村裏種地,因為他在城裏有女朋友。

但在看到李心瑤和方信偉的決定後,他也打算留下來一起創業。雖然在勸説胡大爺的過程中被潑冷水,在修路時跌落懸崖,但這並沒有阻止他的創業心。

劇中的三位主角各有各的煩惱,但都決定留在家鄉,為家鄉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故事原型更動人

劇中的三個年輕人感人至深,背後的故事原型更讓人佩服。

李心瑤的原型是“農工”王雲。她還兩次下鄉創業。她習慣了住在大城市裏。她第一次回來後並沒有逗留多久。回城後,她不甘心,第二次回來。

最近看了電視劇《我們這十年·心之所向》這個單元劇,看完這部劇我想了一些事情。

這個單元主要講的是鄉村振興的事。

女主李心遙是村裏考出去的大學生,她有一顆敢闖敢幹的心,她辭去安穩的工作想要創業。這時正好村裏的人嫌棄在家裏種地根本賺不了錢,紛紛去城裏打工,這就會使村裏的一些耕地被荒廢。我們都知道村裏的老人對於土地有一種不一樣的熱愛,即使不會賺大錢他們也肯定不會讓土地荒廢,即使小小的一塊土地,他們也會把地種得有模有樣。

這時李根富(女主爸爸)本來就是種糧大户,對於這種行為他肯定不會讓耕地荒廢。他勸説不讓他們出去打工,想要出去打工的人便説他有一個在外面工作的女兒,為什麼不讓她女兒回來種地?

這句話懟得他説不出話,之後他想了很多,去找女兒想讓女兒回來幫助自己種地,開始的時候女兒很堅定的説不會回去種地,但是後來經過種種事情她決定留下來幫助鄉村振興,當然最後成功了。

我想的不是女主鄉村振興所做的事,而是她決定回村幫父親種地下決心的這個過程。真的很佩服她。

劇中女主家裏是種糧大户,爸爸年齡大了,而女主又是家裏唯一一個孩子,她很孝順,她看到父親一個人辛苦的種地,受傷沒有人能夠幫他,她心裏很煎熬。

她有自己的想法,本來是要和朋友一起在外面創業的,但是看到父親這麼辛苦她的想法動搖了。劇裏面,女主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從她的狀態來看她真的很難做決定,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會偷偷的掉眼淚。

這個狀態,我真的狠狠地共情了。女主的狀態讓我想到當初大學聯考決定選學校選專業的時候的那個狀態,真的挺難的,父母喜歡的專業我不喜歡,雖然父母嘴上説着隨我,但是我知道這並不是他們的真心話,因為這我還哭了好幾場,那段時間也挺emo的(哈哈哈 慚愧慚愧,當然這個和女主做的決定還是沒法比的)

其實,農村的孩子在做一些決定的時候真的很難,他們需要考慮很多事情,不可能做到大手一揮什麼都不想的去做一件事情。尤其是懂事的孩子,他們會更煎熬,因為他們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在做決定的時候他們考慮的事情會更多。

身邊有個同學,家裏也不是很富裕,家裏的老大,下面有弟弟妹妹。只有父親一個人工作照顧一家子生活。在面臨是考研還是就業的時候他很矛盾,想要早點工作減輕父親的重擔,也想考研提升自己的學歷……我想在做這個決定的過程中他少不了emo……

不久前,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大概意思是這樣的:有錢人家的孩子創業,輸了就是給自己增加經驗而已,因為最後有父母兜着;沒錢家的孩子輸了就一無所有了,所以他們不敢輸也輸不起。

加油吧,每一個正在努力的人!

不要後悔自己所做的任何一個決定,車到山前必有路。終有一天會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時候!

我們仨100心得體會篇4

歲月如梭,時光飛逝,猶如流星劃過夜空,不知不覺中我已經是一個32歲的成功人士了。

20xx年5月15日,我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第二故鄉——杭州。當我踏上杭州這片故土,往事就像播放機一樣在腦海裏呈現。我居住過的那四層樓的出租房不見了,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曾經,在那一間間出租房裏,有我們這些孩子來回穿梭的身影;曾經,在那擁擠又狹窄的院子裏,有我們這些孩子嬉戲打鬧的場面;曾經,在那霧霾漫天的出租房上空,充斥着我們這些孩子歡樂的笑聲、悲傷的哭聲以及大人們的罵聲。這一切,歷歷在目,彷彿就在昨天。

我家後面那清澈見底的池塘依然保留着,沒有因為城鎮化的飛速發展而消失在歷史洪流中,看來環保意識已深入人心。記得小時候,頑皮的我還掉下去過呢!當我像只小鴨子似的出現在媽媽面前時,她真是哭笑不得……

走進家門,映入眼簾的是伸開雙手的父母正滿懷期待地望着我。因為喜歡杭州,父母早些年就在此定居了。我一個箭步衝進他們的懷抱,好暖和啊!眼眶裏,那温熱的液體不由自主地往外溢,停也停不下來。細看我那慈愛的媽媽,也已經兩鬢斑白了,我為她擦去眼角的淚,把她緊緊擁在懷中。爸爸擦了下眼睛,拉着我往裏走:“回來了好啊,回來了好啊!”我這才發現,高大英俊、虎背熊腰的爸爸已經有些駝背了,臉上也佈滿了菊花般的皺紋。父母準備了一桌我朝思暮想的飯菜,那是父母特有的味道。吃着父母做的菜,聊着家常事,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中午。

午飯後,暫別父母,我按原計劃去拜訪我的國小班主任。我們那古老的母校,已經成了一所寄宿學校:氣派的學校大門,現代化的教學大樓,寬大的綠茵場,優美的校內公園。這不禁讓我想起那時的我們,在夏日悶熱的午後,一邊喊着熱一邊仍奮筆疾書;在小花園裏,玩捉迷藏或撿桂花;在操場上,一遍又一遍地練習着運球、傳球與射門。乘上電梯來到教師辦公室,和藹可親的張老師已白髮蒼蒼,但她一見到我就像小孩子似的喊出聲:“吳嘉文!”老師還記得我,都這麼多年了。温熱的液體再次濕潤了我的眼。我向老師彙報了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情況,老師不住地點頭微笑。看着眼前戴着老花眼鏡還在孜孜不倦工作的老師,那時不懂事的我們真不應該惹老師生氣!

我愛杭州,美麗的杭州!

我們仨100心得體會篇5

按道理,《我們仨》是一本叫人看了悲傷的書,生離死別向來是個沉重的話題,但作者卻沒有悲慟的哭述,而是用平靜的筆娓娓道來,展現地更多的也是這個三口之家平凡生活中的縷縷温情。

?我們仨》發表於20___年,全書分為三部,分別是“我們倆都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第一部用簡短的兩頁講述了作者的揮之不去的夢,第二部完全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三部則是作者婚姻63年來的回憶錄。作者高超的文字技術、寫作手法不必贅述,暫且想談談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一些感觸。

關於愛情:

楊絳與錢鍾書相識於1932年,初次見面,男方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女方則緊張地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一見鍾情,羨煞旁人。

1935年結婚後錢鍾書帶着楊絳來到英國,兩人先後求學於牛津和巴黎大學。楊絳稱鍾書生活中“拙手笨腳”,來英國的第一天,錢鍾書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了大半個門牙。在楊絳懷孕時,鍾書經常在家裏“幹壞事”,時不時打翻了墨水瓶,砸壞了枱燈,弄壞了門把手,而楊絳卻每次都回:“沒事,我會修。”在楊絳看來,錢鍾書身上那些缺點,都是細枝末節,無關緊要,他身上的優點卻是獨一無二,旁人無法取代的。她曾説“我最大的功勞,是保住了錢鍾書的淘氣和那一團痴氣。這是錢鍾書的最可貴處。他淘氣、天真,加上他過人的智慧,成了現在眾人心目中,博學而又風趣的錢鍾書。”

後來楊絳懷上了圓圓,鍾書知道後只一句:“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兩個人能夠一輩子顛沛流離,相守相助,或許正是懂得相互欣賞的緣故。多年前,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她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當即回説,“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這是我聽過的最美的情話,許多人抱怨自己遇不到真愛,他們或許不是沒有遇見過心動,他們所期望的只是一種被堅定需要的感覺。

關於親情:

圓圓剛出生被抱出產房時,鍾書仔細看了又看,然後得意的説:“這是我的女兒,我喜歡的。”這是父親給她的歡迎詞。我很喜歡護士們給圓圓的稱呼“星海小姐”,因為她出生時啼聲洪亮,大家便稱她“misssing high”,也是對圓圓健康成長的寄託。圓圓很愛讀書,天資聰慧,跟父親很像,也始終跟父親最“哥們兒”,父女之間的互動也是一家人的樂趣所在。

楊絳和錢鍾書先後被革命羣眾“揪出來”,成了“牛鬼蛇神”。阿瑗寫了一張大字報與“牛鬼蛇神”的父母劃清界限,然後一言不發,從書包裏取出未完的針線活,為媽媽做一套睡衣;又從書包裏取出一大包爸爸愛吃的夾心糖,她找出一個玻璃瓶子,把糖一顆顆剝去包糖的紙塞進瓶子裏。他們仨是一個整體,互相幫助,彼此依賴,誰也離不開誰,讀書筆記。只要三人在一起就充滿歡樂,只要三人在一起,生活再艱苦都有挺過去的理由。在錢媛去世前一兩個月,她還堅持病牀上寫着《我們仨》,她想把最珍貴的回憶留下,她想告告訴他的父母她有多愛他們。令人遺憾的是人世間沒有永遠,只有不盡的生離死別,我們能做的只有珍惜當下。

關於家國:

書中有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我們是倔強的中國老百姓,不願做外國人,我們並不敢為自己樂觀,可是我們安靜的留在上海,靜待解放。”在中國局勢動盪之時就楊絳和錢鍾書便急忙的從英國趕回國,而此時的圓圓,才兩個月。

我們從來不唱愛國調,但卻默默地給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仨100心得體會篇6

《我們仨》,也許並不能説是楊絳最好的作品,但絕對是最感人併發人深省的一本書。《我們仨》帶給我的感受是複雜的,讀到傷心處,我會落淚;讀到開心處,我會歡笑;讀到離別時,我會心酸;讀到家常處,我則感到認同。這本書讓我深深體會到了親情的偉大和震撼,也感悟到了一本好書的魅力。我想,也許正是因為它的樸實無華,方才顯出情感的真摯動人;也正是因為它的真摯動人,才吸引了包括我在內的這麼多人的爭相傳閲吧!親情,似乎永遠都能勾起人的心絃。

它不需要過多的渲染,普通的平常言語便能表達出親情的温馨和持久。一位90多歲的老人對家人的追憶,更讓人為之動容。錢鍾書先生一家三口日常時的相扶相幫和患難時的不離不棄,在楊絳老人的筆下一一展現開來。我隨她喜,隨她悲,隨她一路陷入對親人的思念。我敬佩他們三人的治學嚴謹;也對他們的坎坷人生唏噓不已;欣慰他們的患難與共;羨慕他們的融融親情;也心痛他們的相繼逝世。

一個國學大師,一個翻譯名家,一個著名學者,耀眼的頭銜並沒有讓他們失去常人的親情。幾十年來,他們相濡以沫,以讀書為樂,不理會世俗的嘈雜,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生活在他們自我設定的祥和的世界裏,不幸乎,大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