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感受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5W

2022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感受

2022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感受1

如同個體成員會不斷追問自我生命的存在價值與意義一般 ,一個國家和民族也需要時時省思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目標定位與理想追求 。顯然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就是上述雙重省思的產物 ,呈現出小我和大我的深刻關聯 。

一方面 ,一個人就像一滴水一樣 ,可以映射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縮影 。也就是説 ,小我之個體的觀念意識與行動取向 ,會深刻地影響大我之整體的形象、面貌與走向 。另一方面 ,這滴水又會跟隨大江大河匯入大海 ,流向遠方 。換言之 ,大我之整體的生存狀況與未來願景的構思 ,又會直接關乎小我之個體的生命質量與期待 。因此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和意義 ,就可以從整體和個體的雙重視角加以審視 。

與此同時 ,“鑄牢”本身也具有雙重性:既可以當動詞用 ,意味着成員彼此間互動交往趨於緊密的過程;又可以當名詞用 ,表示成員彼此間形成一種和合凝聚的狀態 。所以 ,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和意義的把握 ,還需要關照過程與狀態的內在關聯 。

第一 ,鑄牢意識是成員間關係交往互動的過程性存在 。正是在這個過程中 ,諸種聯繫才會生髮、意義才會生成、價值才會呈現 。也就是説 ,當你真正地走出自我圈定的藩籬和邊界 ,去接近自然、去觸摸世界、去傾聽他者的心靈召喚、去為他人作一份貢獻時 ,你的感知體驗、行動意向、存在價值才會慢慢變得飽滿 。在努力去構織關係網絡的過程中 ,一個人才能慢慢形成一種相對穩定可靠的歸屬狀態 。

第二 ,意識鑄牢表現為成員間關係凝聚與鞏固的可靠狀態 。這種狀態能夠克服成員彼此之間的距離感 ,消解不確定性、不可靠性和不安全性 ,增強親切友善團結等體驗 ,並形成明朗樂觀美好的願景與期待 。就像那句流行的話語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你會感受到 ,你的身後有你的同胞和朋友 ,有興盛起來的國家和民族 。當然 ,意識鑄牢並不在於消解個體的獨立自主 ,也不是放任羣體性的盲從 ,而是需要你心存理性判斷、知識經驗和價值信仰 ,並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 。

2022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感受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民 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共同困結裔鬥、共同繁榮發展。”歷史證明,中華民族共同體怠識 對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具有ffl要意義。當前,全面切:徹黨的民 族政策,切實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使各民族更加自覺堅定地在 黨的領導下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積 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第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蕋礎。維 護國家統一是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原則。在漫長的 歷史進程中,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中華文化、捍衞祖國統一、推 動歷史進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漸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 字基本統一、觀念基本相同的中華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在形成 和發展的歷程中不斷融合,由多元到一體、由鬆散到緊密,最終形 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大格局。一個多民族國 家如果缺乏統一的身份意識,沒有強烈的國家認同,就會四分五 裂、一盤散沙。千百年來,維護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始終是 中華民族高於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託和道德情感,始終是我國社會歷史發展的主流。當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項 重要任務,就是引導各族羣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深刻認識 國家統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鑄牢共同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根基。

第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必要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 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 意識。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 之魂。文化上的交流交融,融洽的民族情感的形成,是培育中華 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也是中華民族具有強大凝聚力、向 心力和整合力的根本原因。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深 化文化認同、匯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 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闢重差異、包容多樣中實現各民族文 化交融共生、和諧發展,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強 大梢神紐帶。只有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找準民族團結 工作與各族羣眾的心理契合點、情感共鳴點、利益結合點,才能在 全社會形成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濃厚氣圍,才能使56個民族始終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才能使我國各民族永遠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第三,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必然要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 偉大夢想、共同願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深 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強調中國夢的本質是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需要中華民族的每 一位成員都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也必將進一步激發中華兒 女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進一步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 識。我們黨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在全面 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不僅要如期實現,而且在地域上、人羣上一個都不能少。“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這是黨中央的堅定決心,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讓少數民族羣眾與全國人民一道邁人全面小康,對於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進對新時代我們党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這“四個偉大”的認同,需要進一步增進各族羣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需要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牢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

2022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感受3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出發,多次強調“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到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提出“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再到黨的十九大提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並寫入黨章,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全黨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對學院黨委而言,如何將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完整納入“三全育人”體系建設之中,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

首先,要充分認識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習近平同志關於民族工作重要論述的重大觀點,是新時代開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促進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我們要通過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和黨支部集中學習、舉辦全體教職工專題培訓、講授專題黨課、組織主題活動等形式,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總目標,以“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為主題,以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根本途徑,重點學習黨的民族創新理論,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黨的民族政策、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等,使全院師生充分認識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

其次,要把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結合起來。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我們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履行政治責任、擔當歷史使命的具體表現。所謂“立德樹人”,就是要以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為核心,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提升綜合素質上下功夫,着力培養具有“天下觀的愛國者、有理想的奮鬥者、有本領的實幹者、有擔當的開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獻者相統一基本特質”的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在推進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中,我們要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深刻領會“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的重大意義,把愛國作為立德樹人的基調和人才成長的底色,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來做,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增進廣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認知、認同和歸屬。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華民族“多元”與“一體”的辯證關係,強化國家認同,促進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學生牢固樹立自己是中華民族一員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進一步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從而推動中華民族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大團結大進步。

最後,要把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三全育人”改革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當前,學院正在積極推進學校黨委部署的“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今後,要把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圍繞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着力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夯實“十大育人”體系建設,全面構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努力培養“四有”好老師,建設一支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要引導廣大教師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斷提升政治素養,大力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更好地承擔起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職責,發揮促進民族團結的引路人作用。

要進一步提升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應,將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於專業課教學之中,在學院現有的“課程思政”示範課中培育思政功能更加明顯、特色更加鮮明的示範課程。廣大教師應充分挖掘黨的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五個認同”等知識點,將有關民族政策、民族關係的現實案例和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元素引入教學過程,有機融入課程教學活動和教育實踐中,使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體驗與認同。

要把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涵,大力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徵文、競賽、展覽等方式,加大宣傳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中國革命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等,打造以官網、官微等為主幹的多元化網絡育人集羣,在潤物無聲的文化“滴灌”中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繼續打造特色品牌校園文化活動,使活動能夠突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進一步深化文化認同、匯聚民族力量。

作為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校基層黨組織,我們要肩負好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使命擔當,守正創新地做好意識形態、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建設等工作,全面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強化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組織保障,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羣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能力,讓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團結一方、安定一方的戰鬥堡壘,讓每一名黨員都成為維護民族團結穩定、促進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幟。

2022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感受4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至關重要。在日前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着眼點和着力點,強調要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祖國統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團結是祖國統一的重要保證。“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西藏工作的着眼點和着力點”,這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藏穩藏興藏的一條成功經驗,是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一個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西藏工作的着眼點和着力點放到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上,把實現社會局勢的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作為硬任務,對各方面工作統籌謀劃、綜合發力,牢牢掌握反分裂鬥爭主動權,推動西藏民族團結基礎不斷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日益深入人心。實踐充分證明,西藏工作只有堅持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才能維護西藏和諧穩定、實現西藏繁榮進步。

“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西藏是我國的一個重要邊疆民族地區。西藏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特殊重要性,主要體現為西藏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對國家統一和安全具有重大意義。要着眼全局,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堅決開展反分裂鬥爭,堅決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挑戰,不斷夯實西藏長治久安的根基。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旗幟鮮明反對分裂,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責任和義務。要加強對羣眾的教育引導,廣泛發動羣眾參與反分裂鬥爭,形成維護穩定的銅牆鐵壁。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加強民族團結,基礎在於搞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深入開展西藏地方和祖國關係史教育,引導各族羣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要重視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青少年的心靈深處。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各族羣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要挖掘、整理、宣傳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引導各族羣眾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牢牢把握西藏工作的着眼點和着力點,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各項工作,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讓民族團結之花開遍雪域高原,我們就一定能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萬眾一心、同舟共濟,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風險挑戰,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成美好現實。

2022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感受5

從整體的角度來看 ,沒有什麼比找到路的方向和歸屬 ,更能給大家帶來希望和幸福了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良好發展即是如此 ,總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識自覺、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 ,這離不開共同體意識的有效支撐 。因此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乎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氣質與命運走向 ,有助於明確政治方向、匯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歸宿、鞏固國家善治、捍衞民族尊嚴 。

有助於明確政治定位 ,指明行動方向 。“沒有方向的船 ,什麼風都是逆風” 。作為黨和國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論斷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就是要對新時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內的各項工作的具體開展提供政治定位、點亮行動的明燈 。在深化改革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 ,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行動指南 ,更有助於確立民族共識、鞏固集體認同、鑄牢整體意識 ,激發廣大黨員和人民羣眾的建設性與能動性 。

有助於匯聚集體智慧 ,凝聚發展力量 。諺語有云 ,“眾人拾柴火焰高” 。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行動指南並努力維護共同體的行動舉措 ,實際上是一個智慧聚集與力量凝聚的過程 。如亞里士多德所言 ,“每一個別的人常常是無善足述;但當他們合而為一個集體時 ,卻往往可能超過少數賢能” 。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 ,正是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發揮中 ,我們黨和國家才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飛躍 。因此 ,新時代仍需努力鑄牢這種意識 ,以充分凝聚人心、彙集有效資源、整合進步力量 。

有助於共築精神家園 ,提供精神歸宿 。現代社會在帶來豐饒物質的同時 ,也裹挾了浮躁、焦慮與不安 ,而後者的凸顯即是共同體意識缺失所帶來的精神空虛的表現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實際上是紮根中華文明的沃土 ,汲取民族文化的營養 ,創新性地構築安寧真誠的精神家園 ,形成一個共同認同、棲息的精神意義世界 。唯有如此 ,才能滋養並慰藉共通性的內在心靈 ,形成精神上的共有歸宿 。

有助於維繫良好秩序 ,鞏固國家善治 。有情有義 ,方能行穩致遠 ,一個國家和民族也是如此 。大家有情有義 ,同鑄共同體意識 ,才能開展有效的互動與合作 ,形成充滿活力的制度體系與治理格局 。共同體意識的存在與鑄牢 ,是善治形成並鞏固的重要條件 ,特別是其藴含的權威理念、規範意義 ,是成員形成正當性、有序性觀念和行為的重要依託和體現 。與此同時 ,共同體意識還藴含着一種對未來的積極期待 ,從而對秩序的未來延續與創新提供良好的保障 。這些都將有助於促進成員主體的多元合作與共治 ,增進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福祉 。

有助於促進民族振興 ,捍衞集體尊嚴 。集體尊嚴是一種不可冒犯的獨立自主狀態 ,但更是一個贏得尊重的擔當貢獻過程 ,這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是大家共建共有的價值感 。這種尊嚴狀態既建立在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堅實基礎之上 ,又依賴於每一個國人的付出、擔當與貢獻 。尤其是對於我們這個在近代蒙受外來侵略、內部衰敗苦難的民族而言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 。因此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鑄牢與否 ,直接關聯於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興衰和尊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