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革命故事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8W

讀革命故事的心得體會多篇

讀革命故事的心得體會篇1

在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這片紅色熱土上,曾吹響過無數次衝鋒號。胭脂山伏擊戰、魯南戰役、蒼山暴動等等,軍民一心贏得了一場場血戰、硬戰、惡戰的勝利,凝聚成“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魯南戰役紀念碑高聳矗立,趙鎛烈士銅像熠熠生輝,文峯山革命烈士陵園肅穆莊重,沂蒙精神在這裏彰顯、傳承。作為全省20個脱貧任務比較重的縣之一,蘭陵縣在脱貧攻堅中弘揚和踐行沂蒙精神,積極探索黨羣一心、合力攻堅的新路徑,着力解決脱貧攻堅的“密碼”。

“尖刀班”還是那個尖刀班。負債380萬,民心散、村風亂、環境差,這是一個人人都不願意管的“爛攤子”,這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差村、亂村、窮村,這就是1999年的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王傳喜卻毅然決然地回村任職,他説:“我是黨員,越是關鍵時刻越不能後撤,就算再難咱也得硬扛,也得想方設法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在王傳喜的帶領下,代村黨組織組成“尖刀班”,直指代村脱貧攻堅戰的戰場。20多年來,村黨組織堅持每天早晨6點例會制度,風雨無阻,雷打不動。解決人地不均的問題,黨員帶頭讓出土地;發展現代農業公園,黨員帶頭支持,打消羣眾顧慮。尖刀班還是那個尖刀班,有任何危險和困難都衝在最前面。歲月流轉,“生死與共”的信念不變,黨員永遠是衝在前的戰士,黨組織永遠是最堅固的堡壘。

“小推車”變成了“推土機”。“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今天我們開黨員和羣眾代表大會要討論的就是怎麼修,資金我已經協調好了。”蘭陵縣長城鎮城南村省派第一書記、大眾報業集團總經理高峯開會説道。一句“資金我已經協調好了”給在座的黨員羣眾吃了一顆定心丸。修建“致富路”,成立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辦起農村電商服務中心,城南村的優質農產品“線上線下”銷路在高峯的努力下全部打通了。城南村特色辣椒醬的紅色和村民越過越紅火的日子相互映照着。高峯説:“我不是蘭陵縣的本地人,卻也聽説過許多沂蒙紅色故事。當初沂蒙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了戰役勝利,如今我們第一書記要用推土機推出‘致富路’。”蘭陵縣第一書記爭取各類資金3.84億元,發展致富項目142個,新增村集體收入946.77萬元,硬化道路318.93公里,到村到户做起脱貧攻堅戰新時代“支前人”。

“識字班”能頂半邊天。“希望大家放下各自家族的成見,保持黨員的初心和公心,一起幫咱村致富。”這是蘭陵縣機關幹部考選的村黨支部書記劉羽昕召開的第一次黨員大會。自從她上任的第一天,小卞莊村的村民們就關注着她的一言一行。一年換了4屆村班子都幹不下去,村裏幾個大姓家族互不相讓,各項工作都無法開展,她一個女同志又能幹多久呢?可劉羽昕沒有過多的言語,來村後就立即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為了樹新風、揚正氣,她和縣掃黑除惡派駐組一起走訪調查相關線索;為了解決信訪矛盾她有訪必接、有訪必查;為了解決村集體經濟不景氣,她到處考察適合村子發展的項目。她説:“到底有沒有公心,到底有沒有黨性,羣眾看的最清楚。”在劉羽昕堅持秉公辦事,整治黨風、村風、民風努力下,小卞莊村彷彿是換了個樣,羣眾心裏也亮堂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現在雖然不用像打仗的時候那樣做軍裝、送軍糧,但是我們依舊要和黨和羣眾時刻保持一條心,關鍵時刻毫不猶豫地站出來!”這是蘭陵縣所有扶貧女幹部的心聲。入户走訪察民情解民憂,因户幫扶送政策送技術、選人到村扶貧先報名先參加,蘭陵縣的決戰決勝脱貧攻堅中總是有那麼一抹亮麗的紅!

“夜校”的燈依舊亮着。夜晚偶爾吹過一陣清涼的風,蘭陵縣17個鄉鎮(街道)的黨(工)委會議室每個晚上燈火通明,這是鄉鎮(街道)黨(工)委在進行集中學習。蘭陵縣在借鑑革命戰爭年代的“夜校”等做法的基礎上,對全縣53個軟弱渙散村和59個二星及以下後進村,開展“夜校學習月活動”。“貧困村絕大部分都是後進村、軟弱渙散村,我們開展‘夜校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督促後進變先進,增強扶貧工作能力。”蘭陵縣莊塢鎮組織委員王萌説。蘭陵縣“夜校學習”活動突出實訓、實戰、實踐,注重村“兩委”成員和村會計人員政治素質和扶貧工作能力提升,以學習村集體增收案例、脱貧攻堅重要政策等為主要內容,着力促進軟弱渙散村整頓。“我覺得村裏的黨員之間要向前看,學習先進村怎麼抓的扶貧。”“我認為要把村裏優秀的年輕同志們發展成為黨員,他們腦子活,幹事創業致富都有好點子。”“得守住集體的土地,長遠發展,把集體經濟搞上去。”在“夜校”集體學習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熱烈討論着。打鐵還需自身硬,蘭陵縣舉辦全縣扶貧幹部培訓班、“夜校集中學習月”等活動,着力提高扶貧隊伍的素質和能力。

“戰爭”轉到“戰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粒米做軍糧,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沂蒙人民積極參戰,或踴躍參軍衝鋒在前,或奮勇支前參與救治傷員,或在根據地做好後勤保障。“人心齊,泰山移,抗戰我們都勝利了,這次脱貧攻堅戰我們全村老少爺們一起上,不信幹不成。”“跟着黨走,準沒錯。我也就是一個老百姓,就是比別人多懂點種地知識,現在要我帶着大家一起種,我很樂意。”“當初戰爭的時候都不怕,現在和貧困作鬥爭也不怕。有了好政策,咱們也得跟上趟。”一個個響亮的聲音,正是蘭陵縣在脱貧攻堅中全員參與、凝聚合力的強力迴應。蘭陵縣積極調動村黨支部書記發展潛力,以“頭雁工程”為引領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將“土專家”“田秀才”全部納入“鴻雁”人才隊伍建設,由他們向貧困户傳授致富經、領走致富路,助力貧困户增產增收。企業幫扶建設增收項目、扶貧車間,增設貧困户就業崗位,激發貧困户內生動力。黨有所呼,民有所喚,我有所應。蘭陵縣全體黨員、幹部、羣眾一道心連心、手拉手共同參與到決戰決勝脱貧攻堅中。

在蘭陵,沂蒙精神源遠流長,紅色基因閃閃發光,成為“脱貧密碼”,打開致富大門。“老破舊、髒亂差”的代村已變成國家農業公園,“賣不出、愁得慌”的城南村優質紅辣椒已變成“銷不愁、賣斷貨”的網紅產品,宗族派性問題突出的小卞莊村已經正新風、奔致富,在各種幫扶措施助推下,脱貧攻堅“戰”出蘭陵速度。

讀革命故事的心得體會篇2

習近平總書記到吉林省考察時參觀了四平戰役紀念館。他強調,創業難,守業更難。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要很好學習瞭解黨史、新中國史,守住黨領導人民創立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世世代代傳承下去。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平戰役紀念館,在一個個“小展廳”中重温那段感人至深的紅色歷史、永誌不忘的紅色記憶、革命英烈浴血奮戰的紅色堅守,把革命英烈在“四戰四平”中表現出的崇高無私、不怕犧牲的精神傳承。

“戰史廳”裏,在一幅幅圖片影像中重温那段感人至深的紅色歷程

參觀完序言廳,映入眼簾的便是戰史廳。透過一幅幅圖片影像,我們從一戰四平時,東北民主聯軍從國民黨軍隊中奇取四平的“四平解放戰”走到有“四平保衞戰”之稱的二戰四平,再到東北聯軍返工,國民黨軍隊堅守,傷亡慘重的三戰四平之“四平攻堅戰”,以及四戰四平時的“四平收復戰”。解放、保衞、攻堅、收復,其中的每一段,都是熱血與烈火交織的革命戰爭畫卷,都承載着先輩們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四戰四平”等戰役是扭轉東北戰局的關鍵,為東北解放奠定堅實基礎。戰史廳,是對史實的回顧,更是加強新時代黨員幹部教育的生動教材。黨員幹部要加強學習,銘記歷史,在紅色文化上補足精神之“鈣”,在激活紅色基因上堅定更理想信念,在弘揚紅色精神上激發愛黨愛國情懷。

“支前廳”裏,在一組組生動雕塑中重温那段永誌不忘的紅色記憶

步入支前廳,首先看到的便是人民支前的景觀復原,一組組生動雕塑,是人民支援最好的見證。景觀復原雕塑是當時場景的再現,也是那段紅色記憶的載體。通過展示着手建設鞏固的東北根據地、東北根據地人民對東北民主聯軍的戰勤支援,重點展示北滿和西滿根據地人民對四戰四平的有力支援,讓身處展廳內的我們,彷彿真的回到了那時那景,遇到了那事那人,回到那段得到人民羣眾擁護支持,始終與廣大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站在一起,並肩作戰的時光,看到羣眾的援助、聽到人民的認可。人民之偉力是取得戰爭勝利之根本。任何時候,都不能忘了人民。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員,在帶頭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同時,要不忘羣眾恩、常念羣眾好,時刻心繫羣眾,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用心用情為羣眾排憂解難。

“英烈廳”裏,在一件件實物展品中重温那段革命英烈浴血奮戰的紅色堅守

在英烈廳裏,不僅有英模譜,還有四平戰役中雙方使用的武器設備、電報、文件、獎章、錦旗以及戰時使用的器具等。一件件實物展品、一幅幅影像資料,把當年那場浴血奮戰的英雄壯舉和催人淚下的烈士悲歌生動地呈現,既介紹四戰四平東北民主聯軍幾支主要參戰部隊的歷史、四平參戰概要,也着重介紹了東北民主聯軍為四平解放所付出的重大犧牲情況。東北民主聯軍四戰四平,雖然這支英雄部隊百鍊成鋼、威名遠揚,但他們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沒有他們的英勇無畏、不懼犧牲,就沒有當年戰爭的勝利,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廣大黨員幹部要帶頭把革命英烈身上的崇高無私、不懼犧牲的精神傳承好,把東北抗聯精神傳承好,在愛國奉獻中不斷加強黨性修養,當好先鋒、做好表率。

從戰史廳到支前廳再到英烈廳,一組組生動的雕塑、一幅幅圖片影像、一件件實物展品,是對東北解放戰爭中四戰四平那段歷史的見證,更是對革命英烈們浴血奮戰、崇高無私、不怕犧牲的傳承。我們要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一定要牢記革命先輩為中國革命事業付出的鮮血和生命,牢記新中國來之不易”,在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中,不忘初心、勇擔使命。

讀革命故事的心得體會篇3

我是一名江西紅土地上的縣委書記,從小受井岡山革命故事薰陶,多次登臨共產黨人初心的重要形成地——井岡山,接受初心教育。當年,井岡山的革命鬥爭不僅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闢了中國革命的嶄新道路,還孕育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以“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眾、勇於勝利”為精髓的“井岡山精神”,歷經歲月沉澱,越發熠熠生輝,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為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而不懈奮鬥。步入新時代,傳承和弘揚“井岡山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尤其作為一類革命老區縣——宜豐的縣委書記,更應繼承先烈遺志、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創造出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新業績。

一、以身許黨,始終對黨絕對忠誠

忠誠是一種立場,始終聽黨話,堅決聽黨指揮,永遠跟黨走。紅軍在井岡山斗爭的兩年多時間裏,平均每天犧牲50多人,共有4.8萬人為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獻出了生命。比如,烈士劉真,時任永新縣委書記,面對死神臨危不懼,用生命踐行了“我生是共產黨的人,死是共產黨的鬼”的錚錚誓言。這些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對黨的無限忠誠、對革命事業的堅定執着,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傳承。縣委書記是黨在一個縣的代表,是黨在地方的形象,更應以革命先輩為榜樣,把對黨絕對忠誠立在前頭、烙在心中、融入血液、浸入骨髓,樹牢“四個意識”,堅定“自個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高度一致,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頭腦,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和省、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始終做到在黨為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聽從黨的指揮,維護黨的權威,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同向。

二、不忘初心,始終恪守民本情?

我們黨的根基在羣眾、黨的力量在羣眾,黨的初心是為人民謀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緊緊團結羣眾、依靠羣眾,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和發展的重要法寶”。當年的井岡山處於敵人的嚴酷封鎖之中,羣眾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艱苦,但他們仍然竭盡全力援助紅軍,甚至把僅存的一點糧食和物資都捐獻給了紅軍。我們黨之所以能得到羣眾真心擁護,就是因為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真正為人民謀幸福的。時代在變,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不變,縣委書記是直接面對基層羣眾的領導幹部,更應傳承黨的羣眾路線這一重要法寶。一是恪守為“民”之志。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二是善謀為民之策。交流到宜豐工作三年多,我經常深入村組社區、廠礦企業、學校機關,帶頭搞調查研究,從中發現問題,找準發展的歷史方位,謀準發展的戰術措施,使工作舉措更好地滿足人民羣眾的期待。三是多辦利民之事。堅持帶着對羣眾的深厚感情做工作,注重在人民羣眾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的地方下功夫,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辦,一年接着一年幹,特別是着力打好精準脱貧、污染防治、風險防範攻堅戰,建設精緻縣城、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真正讓宜豐人民生活得更有質量、更有尊嚴。

三、擔當實幹,始終履好為官之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就會有多大成就”。縣委書記作為“一線總指揮”,關係到一個地方的興衰成敗。唯有把心思集中在想幹事上,把膽識體現在敢幹事上,把能力展現在會幹事上,把目標落實在幹成事上,才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一是提升“想為”的境界。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為官避事平生恥”的教誨,時刻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夙夜在公,全身心投入到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中去,決不當太平官、逍遙官。二是增強“敢為”的魄力。事實證明,只有以事不避險的勇氣、攻堅克難的鋭氣、戰天鬥地的豪氣,敢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才能推動工作高效開展。去年,我們投入17.5億元改造棚户3439户,拿下了城南、窯前等片區最難啃的“硬骨頭”,幹成了幾年前想幹而沒有乾的事。今年,我縣正在推進2000户棚户改造,繼續圓百姓的新房、好房、樓房夢。三是錘鍊“善為”的本領。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宜豐堅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先行先試,率先建成生態警察中心,率先實現林區天網全覆蓋,率先“立規矩”保護天然闊葉林,持續厚植生態優勢,迸發了強勁“綠動能”,建成全球首條浮法微晶玻璃生產線,中國礦泉水行業領先品牌百歲山接二連三在宜豐建廠,借“綠”生“金”闖新路,推動新型裝飾材料、食品飲料等綠色產業向中高端發展。

四、保持定力,始終做到廉潔自律

在創建井岡山根據地之初,毛澤東創立了“三項紀律”和“六項注意”,以鐵的紀律約束官兵行為。縣委書記官雖不大,但面臨誘惑、考驗卻很多,若不受約束、任性用權就會犯錯誤,甚至違紀、違法,必須保持定力、手握戒尺、廉潔自律。一是守住“底線”。“底線”是對領導幹部最基本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行為操守,是衡量黨員幹部是否合格、稱職的下線指標。縣委書記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更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處理好公與私、廉與腐、儉與奢、苦與樂的關係,把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守住做人底線、黨員底線和從政底線。二是不越“紅線”。黨的紀律是黨員領導幹部的行為準則,是不可逾越的“紅線”。縣委書記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更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經常對照規定進行自查,對照革命先輩自省,檢點自己的言行,把好感情關、金錢關和愛好關,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管得住行為、守得住清白,做經濟上的乾淨人、作風上的正派人。三是不碰“高壓線”。“高壓線”就是國法,是不可觸犯的。縣委書記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必須秉公用權、依法用權、謹慎用權,嚴格按規則、按制度辦事,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特別需把好選人用人關、重大項目決策關、生活情趣關,不碰國法的高壓線。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發展是最深的告慰。作為一名紅土地上的縣委書記,我將繼續高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不忘初心,擔當“謀幸福、謀復興”的使命,爭做人民滿意的縣委書記。

讀革命故事的心得體會篇4

最近暑假我讀了一本叫《革命英雄的故事》的書,故事裏有許多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英雄,像臨危不懼的陳潭秋,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捨身炸暗堡的董存瑞,視死如歸的狼牙山五壯士等,他們個個內心深處都藴含着堅定的信念,都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眾多革命英雄中,我最喜歡劉胡蘭,她出生在文水縣的一箇中農家庭。10歲就參加了兒童團,1945年10月,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祕書。第二年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的軍隊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將其處死。閻錫山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抓。劉胡蘭在威逼利誘前不為所動,被帶到已連鍘幾人的鍘刀前,怒問匪軍:“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犧牲時,尚未滿15歲,這位革命英雄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衞了黨的祕密,也樹立了一位敢於和一切邪惡勢力鬥爭的英雄形象。

讀了這本書,我體會到了英雄們所堅信的信念,也學會了一種勇敢、機智、堅強的精神。雖然我們現在是生活在新中國,過着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也不能忘記過去艱苦的生活與革命英雄面對困難時所體現的不服輸的精神。我情不自禁的想起我平時學習時,一遇到難的題目就不願意動腦筋,偷懶向爸爸詢問答案。如果我不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就不能在學習好上進步,所以我以後遇到困難,要自己想辦法克服,不做困難的俘虜。

讀革命故事的心得體會篇5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甘肅省通渭縣充分利用縣內豐富的紅色資源,推進四項“紅色引擎工程”,為基層黨建嵌入紅色基因“芯片”,不斷激發廣大黨員和幹部自身潛能,激活基層黨建“神經末梢”。

實施“紅色黨課”工程編織黨性教育“一張網”。充分利用縣內紅色資源,建立榜羅會議紀念館、文廟街國小長征詩碑、南園紅軍文藝聯歡晚會舊址、義崗川四巖山革命烈士陵園、華家嶺阻擊戰遺址、南屏山革命烈士陵園6個黨性教育基地,通過“獻、誓、講、緬、悟”方式,將“紅色黨課”融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初心講堂”之中,並組織黨員在紅色教育基地體驗“紅色實境”、聆聽“紅色黨課”、參加“紅色研討”,把黨課教育從傳統課堂搬到現實情景教育中,築牢思想之魂,夯實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通過通渭黨建網、“通渭黨建”微信公眾號和“兩學一做”微信羣建立“紅色教育微陣地”,每週向基層黨員推送1至2條紅色經典影劇、紅色故事或紅色短視頻,讓廣大黨員和幹部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黨性教育。“紅色黨課”工程實施以來,全縣770個黨組織、19971名黨員全員參加“紅色黨課”活動,做到接受黨性教育黨組織全覆蓋、黨員全參與。

實施“紅色先鋒”工程撐起作用發揮“一面旗”。分門別類制定黨和國家機關、鄉鎮和村、事業單位、企業、社區、經濟和社會組織6個領域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基本規範,全地域、全領域、全要素、全功能推進“紅色先鋒”工程實施。針對不同地域和黨員崗位實際,設立6個紅色教育黨員責任區,設置1200個傳承紅色基因黨員先鋒崗,組建531個黨員紅色志願服務先鋒隊,傳承紅色基因,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組織6名老紅軍、黨史幹部講“紅色故事”126場次,激勵黨員、幹部和羣眾鬥志。邀請12名離退休老黨員上“初心黨課”86場次,分享入黨故事,激發黨員自豪感、榮譽感和責任感。組織6名黨員勞模、一線崗位優秀黨員巡迴講“先鋒黨課”66場次,弘揚工匠精神。北城鋪鎮將“初心講堂”搬到明堯水庫堤壩,邀請2名當年參加修建的老黨員講述當年人工修建庫壩的故事,黨員、幹部現場感受當年戰天鬥地的感人事蹟,學習“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

實施“紅色名片”工程下好黨建標準“一盤棋”。實施“打造黨建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體,鍛造農村、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非公和社會組織六個領域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加速‘翼’,建設覆蓋18個鄉鎮的“通榜、襄常、三隴、玉新、通義、馬華”六個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示範帶”的“一體六翼六帶”紅色名片工程,完成馬營鎮華川村“三鏈”建設升級版、華家嶺鎮高堯村村集體經濟發展和其他領域10個“紅色名片”示範工程建設。圍繞建強紅色主陣地,在332個村級組織活動陣地開展“展覽革命事蹟、拜讀先烈書籍、同唱革命紅歌”活動,將“紅色名片”工程建設和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有機融合。建立黨支部自查、支部間互查、黨(工)委審查,時限到月、責任到人,邊整改邊建章立制的推進機制,9個專項督導組先後開展4輪巡迴督導,發現問題346條,現場反饋,跟蹤問效,統籌推進各領域黨支部“紅色名片”工程和標準化建設對標爭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