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數學學習心得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1W

國中數學學習心得多篇

國中數學學習心得篇1

4月20日,我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六年級數學教師培訓,經過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的教育思想,教學理念得到了更新,業務素質得到提高。下面談談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數學理念的提升

雖然從事教育工作多年,但面對當今的形式,時代要求我們不斷進步,吸取營養,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能夠有突飛猛進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這次學習中,陳老師為我們總結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這讓我在數學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老師關於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係論述非常貼近我們的實際教學,這也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尤其是公開教學中面臨的最為頭疼的環節。除了教師自身要具備較高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外,更要汲取豐富理念,這樣才能真正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

二、教學行為的轉變

對於每位教師都要面臨的備課和上課任務,在本次培訓中我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日常工作中面對龐大的班級學生數,面對堆積如山的要批改的作業,再加上那麼些個後進生,本來已經忙得不可開交,談何每天細心備課,認真鑽研教材。陳老師的講解為我在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鑑的方法。空談理論不切實際,屏棄理論也不合邏輯。我們應理論結合實際,在日常工作中根據自身工作量在學期初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標,如細緻備多少節課,進行多少節課堂教學研究等。簡而言之,就是有選擇性地進行教學研究,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做到充分利用。我想這樣一種教學行為的轉變,才能真正意義上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才能讓學生獲得更為有效的教學。

三、教學觀念的轉變

通過此次培訓,我在教學觀上有了一定的轉變,教學不光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要重在教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不能只讓學生“學到什麼”還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掌握了方法,終身受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除了學習,還要注重啟迪學生的智慧,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時間,發揮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總而言之,本次學習受益多多,使我更加看到了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也更加了解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怎樣做到紮實有效。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努力學習,以此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國中數學學習心得篇2

歷時一週的國小數學科組長培訓已落下帷幕,一段時間的高密度學習雖然讓我有些疲憊,但對比個人的收穫,這已是不足掛齒的了。每天的學習時間是從早上八點到晚上9點,課程安排豐富、多樣:有陽光二小老師帶來的教研組現場觀摩活動、市教研員關於如何進行教研活動選題、策劃和實施的講座、李一鳴老師精彩的課堂觀察和診斷技術、以及優秀課題主持人關於課題研究的選題、策劃和組織實施的經驗介紹。

在這裏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關於李一鳴老師專業、風趣、一針見血的課堂點評。針對李敏老師《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節複習課,李一鳴老師點出了,老師們常犯的幾個錯誤:

1、老師的語言不夠精練,説多了。

2、課堂的調控太明顯了,不夠自然。

3、學生自主學習不夠,就算有也是比較虛的,應付式的。

4、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基本上是老師與學生一問一答的方式。自我反思,這些問題普遍存在在我們的課堂中,這也就使得我們的課堂不夠智慧了。對教材沒有一個很好的把握,對課程標準沒有一個正確的解讀,一味追求生動的情景、激烈的競賽、豐富的課堂內容。脱離了教學實際,一節課下來,又形成了一批“邊緣學生”。

一鳴老師認為數學課一定要練,要多做題才實用的。複習課一般有三種模式:

1、先説再做——先回顧再練習

2、先做再説——先練習再回顧

3、邊做邊説——一邊聯繫一邊回顧。

日常教學中,教師們多用第二種方法。其實每一種方法都有它的價值所在的,只要操作恰當,都能充分發揮它的積極作用。李敏老師設計的課堂內容豐富,練習多樣,而且多從拓展學生思維的角度出發。一節課上下來,看似精彩,但不懂的學生還是不懂,懂的學生早就懂了,這樣的複習課有意義嗎?學生連本單元的知識都還沒有進行的整體的歸納和把握,由於活動安排多,為完成任務,學生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這就不實在了。針對如何上好一節複習課,李一鳴老師的建議和我的做法形成了交織點:複習課其實主要是為中下生服務的,因為還要歸納小結知識點,所以練習並不需要多,但題目一定要有代表性和針對性,要運用多個知識點才能解決的,如: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可以設計一道這樣的題:稜長總和為72米的正方體,求表面積和體積。再求三個這樣的正方體要用紙包裝,應如何包最節約包裝紙。這道題幾乎用到了這個單元所有的知識,每讓學生算出一個結果就可以複習相應的知識點。第二個問題則需要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來進行,這樣就可以讓複習的形式靈活、多樣起來。

總而言之,數學複習課要在有效的基礎上,研究它的生動有趣性。我認為制定複習課課程計劃時要着重六個字:典型(針對性要好)、集中(數量不宜多)、有趣(形式要多樣)。

國中數學學習心得篇3

在玉田三中觀摩了兩位老師數學優質課,半天的聽課學習我收穫很大,下面就這半天的聽課情況談點自己的感受。

一、教師善於創設情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明確,能為教學服務。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覺數學是有趣的。學生的學習是認知和情感的結合。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挑戰,渴望挑戰帶來的成功,這是學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衝突,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挑戰的機會,不失時機地為他們走向成功。

二、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

教學課件製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課題材料的蒐集上和視聽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創意,如花似錦,引人入勝,而且都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做到學數學用數學。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數學教學變得形象直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得牢固掌握。

三、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

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是至關重要的,不但要有準確的數學專業用語,讓學生聽懂理解知識,而且教師要有及時的課堂評價,隨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多表揚來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師生互動環節引人入勝,氛圍融洽。

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慾。尤其是在聽課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些數學教師教學方法的與眾不同,我感受到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個老師都精心的設計每一堂課,從板書、圖片、內容,那種工作態度與熱情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在他們的課堂上很少有見到不學習的孩子,因為他們都深深地被老師的課所吸引着。

國中數學學習心得篇4

20xx年4月27日上午,我有幸來到臨高縣第二思源學校參加五年級數學培訓。聽張國紅老師的一場報告會,我深刻領會了對教學的認識、以正確的教學理念設計教學、學生課堂參與度較低等看法,最值得借鑑的幾點:1、站在學生角度來設計教學目標。2、課堂上要怎樣的語言表揚和激勵學生,比如“你真棒、你真行、“這些語言較籠統。3、課堂作業及時批改,及時反饋、及時改正,可以當堂作業。4、課前3分鐘的口算練習。5、利用課堂練習及時檢驗這節課的教學效果。身為教師,就要懂得尋找規律,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和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藴,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努力用新知識來提高自己。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但要提出可供學生思考的問題,更應該在每節課的開始創設懸念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能使學生越聽越想聽,就説明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我們充分調動起來了,達到這種境界就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創設“問題情境”,使教學過程變成一個設疑、激疑、解疑的過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優化數學教學方式,從數量上説,堅持少講;從質量上説,堅持精講。整個教學活動,既注重知識的系統傳授,又給學生思維以充分的“自由度”。

下午,現場觀摩王崇青《打電話》這堂課,這堂課老師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設計教學,適合本班的學生。師生演示打電話,通過演示,使學生理解數學來源於生活,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適合學生身心發展,在演示活動中使學生自己悟出打電話的最省時間。然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習慣,學習數學在生活的重要性。我認為應該多些向這樣的教學新秀、教學能手學習。

通過這次培訓我深刻體會了數學教學不能侷限於課本知識,要強調數學的應用,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和研究,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真正的融入到學生當中去,在此基礎上與學生形成心靈上的融合,心理上形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係,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

總之,這通過這一次培訓後,我認為一名新課改下的國小數學教師要時刻給自己充電,適應社會和教育發展的需要。

國中數學學習心得篇5

如何做好國小國中數學的過渡及銜接呢?

一、轉變學習習慣

國小生學數學有三種不同的類型:

1.記憶型:這種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大量做題,然後記背做過的題,考試時靠記憶解題。這種學生用記憶代替思維,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升。當他們進入國中後,由於國中數學內容增多,難度明顯增大,難以理解也記不住,因此,這種學生很快就出現學習困難,成績一落千丈。

2.模仿型:這種學生的學習方法是模仿老師講的例題和做過的練習題,考試時用模仿類型題的方法解題。這種學生訓練出來的是模仿性思維,思維能力提升甚少,當他們升入高中後,由於高中的題型太多,千變萬化,他們已經很難模仿,學習很累,事倍功半,成績自然不理想。

3.思維型:這種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通過思考、尋找知識與題目的聯繫,通過做通做透一題,學會一片題。考試時活用知識解題,這種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升入高中後,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這樣既能適應高中的學習,又能輕鬆考高分。

由此可知,國小升入國中後,不能再用記憶、模仿的思維方式學習,必須轉變學習習慣。

二、思維模式

國小升入國中後,由於國中數學知識明顯加寬,難度明顯加大,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自然增強。這些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六種:

① 理性思維能力

② 逆向思維能力

③ 多角度思維能力

④ 抽象問題的思維能力

⑤ 複雜問題的思維能力

⑥ 陌生問題的思維能力

學生如果不具備這些思維能力,學習肯定會受影響,輕者學習跟不上,重者會導致厭學。而這些思維,全部都可以通過訓練提升。

三、必須掌握的學習方法

有人認為,學好數學就是要認真聽課,認真做作業,大量做題,有錯必改,經常複習。就是要“頭懸樑,錐刺股”,要和疲勞頑強抵抗,用刻苦與之抗爭。對於這種做法,專家認為:“精神誠可貴,效果未必好”。因為學習本身是一門科學,講究技術、方法和技巧。真正學習好的學生,你會發現他不用怎麼花時間就可以學得很好。因此,小升中的學生必須開始掌握學習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 深入知識的本質,瞭解知識的聯繫和規律,做到融會貫通;

② 做題時要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多題歸一,通過做題善於總結,善於發現規律,總結規律;

③ 主動學習,超前思維,對於書本的例題,在老師未講之前提前思考,在老師講時與之對比,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四、做好小升中數學銜接

第一,從知識能做好小升中數學銜接學習的必要性力上來看,國小學得太“浮”(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對知識沒有進行系統的整理和歸納(國小老師要負一定的責任)。如前所述,國小學習注重感性的形象思維,但是從國中開始,對數學邏輯嚴密性的要求就開始加強了。如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的第二單元《有理數及其運算》和第三單元《字母表示數》,引入負數、數軸和字母后,分類討論的思想就隨之而來,很多時候答案不再唯一,這與國小的學習可以説是“天壤之別”。

另外,很多孩子在國小階段,數學的基本功——計算能力很欠缺,進入七年級上第二單元《有理數及其運算》學習後,計算能力跟不上,作業和考試經常計算出錯,弄得自己焦頭爛額,信心大大受損,接下來的第三單元《字母表示數》對探究能力要求又高,學習起來也有一定難度,這兩單元學下來,信心徹底被摧垮,後面的學習情況可想而知。

第二,從學習習慣和方法上來看,國小生在答題規範和專題總結方面普遍欠缺很多。國小對答題規範要求很低,學奧數幾乎不要求,這就導致很多孩子很善於“湊答案”,但要寫出嚴密的推理過程卻“難如登天”。但是,從國中開始,對答題規範的要求“突然”提高很多,如果沒有提前的規範,學習成績自然會大受影響。

就學習方法而言,只是跟着老師走,完全不夠。自己一定要學會歸納、總結、改錯。這些方法國小完全可以不要,但是到了國中,不掌握這些方法,學習會比較吃力,相反,用好了這些方法,學習起來會“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