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研究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6W

幼兒園研究心得體會多篇

幼兒園研究心得體會篇1

真的很感謝園內領導給我們一線教師那麼好的難得的一次培訓機會,讓我們有幸能聆聽到各個園所課題成果的展示,讓我們對幼教有了更深的認識,更讓我覺得原來幼兒園可以那麼生態化,原始化,讓孩子們在一個猶如世外桃源的`地方生活學習。

這次的培訓,我對省機關幼兒園的錢芳園長的課題《綠色印象》最感興趣,也讓我感到很震撼,他們的幼兒園開展的生態園那麼的成功,孩子們在裏面真的過得很快樂得到了很好的鍛鍊!的確這種田園生活是城市裏的每一孩子都很喜歡的,而且幼兒園的投資也很大,才能有這樣的環境出來。培訓回去之後,我也想在我們班搞這樣的一個綠色生態,但是慢慢的想一想我們是鄉鎮農村的孩子那些雞、鴨、魚、鵝、豬等動物我們的孩子都是司空見慣的,他們還能像城市裏的孩子那麼感興趣嗎?到户外田野鬆土、種菜、摘菜等勞動在鄉村裏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是體驗過的,如果在把它帶到幼兒園裏會是怎麼樣呢?面對我們鄉鎮幼兒園的情況,面積小,孩子多,要怎麼開展?看到了他們園裏的區域活動也讓我震撼!他們的一個娃娃家都頂我們的半個教室了,種類繁多,硬件都到位了,而我們還在不斷的籌備當中。

看到了別人的成果那麼好,也很想去效仿,但是我們也要根據自己所在的環境在來做,我們現在只有把自己的基礎打好了,才能更好開展接下來的活動。通過這次培訓也讓我體會到鄉鎮也有鄉鎮的優勢,有些東西不一定要拿到幼兒園才能開展的,只要我們合理的利用變廢為寶,把平常的樹葉,樹枝,沙子,石頭等都放在區域中我們的孩子會喜歡的。

幼兒園研究心得體會篇2

近一個星期以來,我正在讀《做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裏的“幼兒園本研修”部分,這部分內容使我瞭解到為進一步發展幼兒教育事業,我們國家進行多次幼教改革,所有這些努力使我們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幼兒教育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同時也進一步掌握了教育規律,對教師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知道要做好一個好老師,好班主任,應該做到“三心二意”。所謂“三心二意”,是指愛心、信心、恆心這“三心”,真情實意、深情厚誼這“二意”,能做到三心二意的老師一定是熱愛孩子,善於研究孩子、會呵護孩子心靈、受孩子喜歡的好老師。

書中談到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教學形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的問題都是通過不斷的實踐研究,摸索出來的,以往的一日活動中存在着六多現象,即集體活動多於自由活動,教學活動多於遊戲活動,室內活動多於户外活動,等待時間多,控制時間多,班級人數多。聯繫自己的教學,雖然僅是不同往日,幼兒教育更多體現的是以幼兒為本,更具科學性,但不可否認有些時候在教育活動中,因急於求成,過多的干預了孩子的自由學習。老師講的過多,限制了孩子思維的發展。讓孩子失去了自由探索的空間。生活教育中有時缺乏耐心,不是去教孩子做,而是過多的幫孩子做,導致孩子們的自理能力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一個教師不管他唱的有多好,彈得有多棒,也不管他的課上的有多創新,如果沒有很好的師幼關係作基礎,課堂上沒有師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麼,他的教育也是失敗的,只不過是一個人的表演罷了。什麼才是好的課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一切以幼兒的發展為出發點,時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顆童心與孩子交流,傾聽他們的聲音,順應孩子的年齡特點,説他們聽的懂得話,把教育融進遊戲盒生活之中,還給他們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在快樂中健康的成長。

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活得個體,同時也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教師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瞭解孩子生理、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再進行教育,靈活的教育個體,促使我們教師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不多的學習,不斷的向專業方向發展。

幼兒園研究心得體會篇3

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和教育科研的實踐充分證明,課題研究對學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向科研要質量、要效益,走科研興教、科研興校之路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在學校的課題研究中,一些學校有收穫,有成果。但我們不可否認,課題研究鬧忙一陣子,唱了一路的歌,結果卻發現無詞、無曲。即課題研究不能常態化,沒有實效性的現象比較普遍。因此,加強課題研究常態化對策的思考,是學校科研工作者應該重視的問題。

一、課題研究不能常態化的現狀

(一)重形式輕過程。

“申請課題——開題報告——結題報告”,這是現在很多學校和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序。在整個程序裏面,開題轟轟烈烈,有關人員都到場,筆記做得很完整,只是為了充實材料;而結題要麼是草草收場,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交出一份結題報告,課題研究就結束了,要麼在結題前搞臨時集中進行材料突擊,忽視最為重要的研究實踐過程,以至於很多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是短期內胡拼亂湊的結晶,並沒有多少實用價值。

(二)重演繹輕實踐。

有些課題選題寬泛,研究的主要方式是找資料、閉門造車、做些文字資料,缺少實際的調查、測量、實驗、統計、分析等方法,只通過理論的演繹推理,最終形成的研究成果脱離實際。

(三)重完成輕有效。

課題研究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但一些學校的培訓的問題也諸多。如課題理論材料、學習材料、培訓材料隨意性很大,沒有圍繞專題研究選擇理論依據作為學習材料或者與專題沒有關係,材料的來源比較雜,想到哪裏,學到哪裏,培訓到哪裏,找點學習資料,大家做做筆記,留個學習的痕跡。這些理論的學習到底有啥作用都不知道,是無效的學習,實質上這些行為就是一種敷衍,“為研究而研究,為課題而課題”,沒有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四)課題研究一味求新,缺乏後續研究。

為了追求所謂“眼球效應”,許多教師在選擇自己的研究課題時喜歡標新立異。一旦出現新的動向或潮流,就聞風而動,課題研究中新名詞、新概念迭出。殊不知,這些“新名詞”、“新概念”的出現,許多老師一下子並不能真正瞭解和理會,反而拉大他們與課題研究之間的距離,進而產生畏難情緒。一味地求新求異,使教師教育科研缺乏主體性,阻礙對自身實際面臨問題的洞察和捕捉;也讓教師的課題研究變得曲高和寡,極大地挫傷全體教師參與的積極性。

(五)研究成果單一,只求編撰論文。

談到教育科研,很多人認為就是撰寫長篇大論的學術論文,似乎沒有論文發表就不能稱之為研究。一些教師為了一些考核打分,注重論文發表、獲獎的數量,忽視平時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而許多老師的論文大多是應景之作,並沒有真正體現自己的科研成果。一些論文只是想方設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論文獻,似乎只要和精深的理論結合,就能彰顯論文的力度和分量,進而造成論文話語方式的抽象,敍述結構的刻板,以及論點論據的空泛鬆散。這種“紙上談兵”式的論文情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教育科研真正的實踐探討。

二、課題研究不能常態化的原因分析

(一)領導層原因。

1、重視不夠。一些學校領導雖然是課題的負責人,但是由於思想上並沒有把課題研究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忽視對課題研究的指導和參與,真正潛心研究課題的時間並不多,花在學校教學研究的精力比花在課題研究上的精力多。

2、水平不夠。學校領導應該有引領教師深入開展課題研究的水平,但由於一些領導主動學習的願望不強,造成理論功底逐漸減退,實際工作深入不夠,因此,在指導教師課題研究的深入上就力不從心。

3、時間不夠。現在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也越來越細,每個部門對學校進行直接的管理,這就造成學校管理工作存在壓力,甚至忙於完成上級佈置的各項任務,如檢查、比賽、活動等,如不完成就通報公示,在考核中扣罰。這樣一來,領導根本沒有時間靜下心充電、學習,這也是課題研究不能深入的原因。

4、管理不夠。雖然現在學校科研管理制度、管理網絡都齊全,但實際工作中管理不到位的現象比較普遍,即課題管理者缺乏對學校課題管理的實質性、有效性的管理。因此有些課題管理者只是完成表面的一些工作,真正對一些課題研究工作思考甚少。如每學期課題研究的目標是什麼,如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等一系列問題。

5、評價不夠。對幼兒園課題研究的質量考核目前還存在軟性的評價,如果要説量化,也就是每學期的課題計劃、總結,課題的一些過程性表格是否完成,論文是否完成。只要這些完成了,教師的課題工作也算基本完成。而對在課題研究中的實效性的考核評價體系是缺乏的、困惑的,這是造成課題研究到一定的程度就停止不前的一個原因。

(二)教師層原因。

1、教師對研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雖然看似教師都參與課題研究,但實質上很多教師只是為了完成學校的課題任務,真正重視課題研究,真正把課題研究作為自己工作的基本方式的老師非常少,造成教師對課題研究的認識非常淺。

2、教師對研究的方法掌握甚少。任何課題的研究都有其獨特性,必須弄清楚他們的內涵和外延,研究的路子才不至於走偏,但目前很多教師對課題研究的實質內涵、操作步驟都不太明確,重視不夠,不深入思考和探索研究的價值與研究的方式方法,不會研究也就顯而易見了。

3、教師對自我提升的意識不強。課題研究需要教師有較強的理論素養及研究能力,需要不斷學習,但很多教師自我提升的意識不強,研究的主動性不強,對自身要求不高,做到什麼份上也不追究,沒有強烈的自我成就需要,必然出現操作不規範、不到位、不成型的結果。比如,課題培訓學習,只是應付而已,學習時參而不與,心不在焉。

4、教師承擔的保教任務過重。目前學校的現狀不僅是領導沒有時間深入課題研究,對教師來説同樣面臨工作壓力大、工作任務重的現狀。一線教師要完成學校各個部門的各項工作,備課、上課、環境創設、家長工作、保育工作、比賽活動等,認真完成這些工作已經很忙,那麼靜下心來學習、靜下心來研究只能成為一種願望。

三、課題研究常態化的對策思考

(一)提高課題意識是課題研究常態化的前提。

開展課題研究可以指導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研究能力和綜合素養,推進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改革。幼兒園一定要明確開展課題研究的目的,增強課題意識。

一是學校領導要提高認識。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加強學習,明確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的目的所在,當好學校課題的領頭羊。

二是要創造全園深入研究的氛圍。學校要給教師正確的引導。如聘請專家或教科室的領導來園進行培訓,開展座談討論等活動,讓教師明確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及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明確課題研究不只是教授、專家的事情,也是教師工作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二)強化課題管理是課題研究常態化的核心。

一是要加強對課題負責人的培訓。首先要提高課題負責人的管理意識和管理主動性。可以通過簽訂課題負責人責任書,課題負責人的課題工作的每週每月彙報,課題負責人的管理經驗交流等形式,幫助課題負責人提高管理水平。其次要提高課題負責人對課題研究的每一個環節管理的實效。如課題方案的管理。課題負責人要對課題進行剖析,找到具體的研究問題,瞭解此課題的研究現狀,結合幼兒園自身的特點討論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開展研究;教師課題計劃的管理。要從教師課題計劃開始抓起,指導教師如何制訂課題計劃,並要對教師的每份課題計劃細心閲讀,並及時給予教師意見和建議,使教師的課題計劃有質量、可操作;課題過程的管理。要經常深入一線,對於教師的研究現狀,研究困難,研究亮點,要做到心中有數,即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教師課題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課題學習的管理。要避免學習隨意性、無效性的現象,因此,課題負責人要在培訓上多加思考,學期開始制訂的培訓計劃要有系統性、針對性,學期中的培訓過程要有堅持性和實效性。用心組織,用心指導,才會培養出用心的教師。

(三)提高研究能力是課題研究常態化的關鍵。

課題研究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現問題需要教師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能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觀察、記錄、思考;分析問題需要教師做出判斷,什麼問題值得研究,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進行研究;解決問題需要教師瞭解並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因此,課題研究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修養和先進的教育理念,這樣才能對自己的實踐進行反思,體會到“原來這樣做更好”。

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方法多樣:

一是學校組織教師集中培訓和學習,學習形式多樣,可請專家進行講座、骨幹教師進行經驗交流、研討交流等;

二是創造條件給予教師外出學習提高的機會。讓教師走出校門學習,這種學習能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三是搭建舞台。學校要給予教師鍛鍊的機會,開展一些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比賽活動,這種比賽不僅僅侷限於教學活動的展示,可以涵蓋很多,如課題記錄的比賽,課題心得的比賽,課題活動組織的比賽,課題情境創設的比賽等,使每個教師都有機會發揮。讓教師感受到自身在研究中獲得的成績,這對教師研究自信心的提高也是有幫助的。

(四)完善課題制度是課題研究常態化的保障。

完善、落實好課題研究工作的管理制度,是確保課題研究有序、順利開展的基本保障。

一是要將制度深入人心。可以製作制度小手冊,人手一份,隨時可以翻看,做到人人知曉。

二是要嚴格執行制度。可以層層簽訂課題研究責任書,做到研究有專人負責,職責明確。

三是政策鼓勵。學校可制定一定的政策對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進行物質或精神方面的獎勵,讓教師獲得參與研究的好處,如有利於評職稱、物質獎勵或獲得一定的榮譽等。有了一系列的保障後,促進學校的課題研究趨於常態化、深入化。

幼兒園研究心得體會篇4

還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很難得的一次機會,我們學校請來了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彭懿為我們講解圖畫書。記憶深刻的是,他在這場講座裏多次提到了一本書《活了100萬次的貓》。當時一直很想看,可翻遍了整個圖書館都沒有找到這本書。今天終於有機會見一見這一隻傳説中的貓了。

這隻讓人望而生畏的貓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有一隻貓,它的過去,也就是它的前半生,是一個不死身,死了一百萬次又活了一百萬次,儘管生命在一次次輪迴——先是國王的一隻貓,然後又分別是水手、魔術師、小偷、孤老太婆和小女孩的一隻貓,但它卻活得渾渾噩噩,活到最後,連它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而活了。直到有一天,它變成了一隻只屬於自己的野貓,愛上了一隻美麗的白貓,它才頭一次知道為什麼而活。當心愛的白貓死去了,這隻100萬年沒有哭過沒有死的貓,放聲大哭,然後安然死去。

這是一本有關生命意義的偉大寓言。藴涵了自我與愛情,生與死的偉大哲理。什麼才是真愛?沒有自我會有真愛嗎?如果我們活得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整天看別人的臉色行事,怕別人説這樣説那樣。那麼我們有説愛的資格嗎?那樣的愛也同樣是虛偽的吧。有多少人一生找不到“我”而找不到愛,找不到靈魂的歸宿?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在我看來,教育不是讓孩子變成“他”,變成另一個“你”。而是幫助孩子找到自我,確定自我,發展自我。

我個人認為《小熊的柵欄》這一本讀本很值得閲讀,它是接近生活的一個讀本。讀了這個讀本就會感覺到是農村的生活一樣,它體現的是農村現實生活的常遇到的事情。小熊種蘿蔔,為防止小兔頭吃蘿蔔而做柵欄,做好柵欄後蘿蔔還是不見了;小熊想辦法,做柵欄要量尺寸,量高度,量寬度,量高度不讓小兔跳過去,量寬度不讓小兔擠進去;量好尺寸做好記號,做好柵欄蘿蔔還是不見,引發小熊想辦法的一個過程,最後小熊大膽的想象出小兔會打洞,結束了讀本內容。給孩子留了一個懸念。故事的每一頁都具有連貫性,從小熊的柵欄引到生活中遇到事情自己必須想辦法解決,一步一步的深層下,作者能把自己的想法大膽的表現出來,吸引孩子的閲讀興趣。

幼兒園研究心得體會篇5

假期到來,但是我卻並沒有完全的空閒下來。趁着這次的空隙,我報名了___培訓計劃,並通過這次的培訓來強化自己的教學能力。

作為一名幼兒園的班主任老師,在工作中我需要考慮的事情越來越多,這使得我也感覺到自己的工作開始有些力不從心。為了能更好的擴充自己的工作能力,我來到這次的培訓活動,並在骨幹教師們的指點下,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並吸收經驗彌補了自己。以下是我參與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培訓的體會

在這次的培訓中,給我們帶來教導的是___師範學院的老師__,以及___教師,在她們的講解下,我從一開始的帶着興趣隨便聽聽,漸漸進入了認真仔細的態度。我很慶幸自己當天還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能順利的通過筆記等方式將老師的講解記錄下來。

聽着老師們一次次的講解一些常見案例,我越發的感到與自己情況的相似,她們的每一個知識點的教導都能讓我感到茅塞頓開,尤其是對於中班學生的管理上,這真是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正好迷茫的地方。老師們給出的意見讓我不禁現在就想去實踐。

通過這次的培訓課程,我收穫了太多的經驗和知識,這不僅解決了我現有的問題,還為我補充了很多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這次的收穫,實在是意想不到的豐盛。

二、對自我的體會

通過這次的教學,我也能更清楚的看待自己。通過對比自己的情況,我充分的認識到了自己現有的不足和問題,尤其是在經驗的累積上。過去我總是習慣按照一套習慣的方式去管理,去教育,但是卻缺少了教學的張力,缺乏應變性。面對學生的變化,讓我感到迷茫。但是此次,我從培訓中認識到了這些問題,並且衝老師們的教導中找到了不少的解決方法。但是,正是因為有了這份認識,我才明白,自己必須更加深入的去了解我的班級,這樣才能根據班級去尋找最為適合的教學方式!

三、未來的想法

在感受到自己這次的變化後,我決定在今後也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能僅僅是通過培訓來疏通累積的問題,更是要通過不斷的更新來做好自己的工作。為此,我會在今後好好的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多與其他的老師互相交流,期待在未來能有一個更好的自己!

幼兒園研究心得體會篇6

這次我園有幸邀請到鄭州教科所的胡遠明主任為我們進行了一次“問題意識與課題選題”的課題培訓,受益很多,感受頗深。

通過學習,使我對課題研究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許多疑惑的問題都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特別是胡老師的整個講解過程幽默生動。例舉了大量的課題研究實際情況,用實例論證了自己的觀點,把一個比較複雜的研究問題簡單化了,更便於我們一線老師的實際操作。下面我將自己的一些學習心得體會簡單寫出來。

一、通過培訓使我明白了課題研究實際上就是要解決我們日常教學中的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研究對象研究問題要切合實際,要立足於自己的教學實際、教學對象以及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去選擇研究課題,切忌空而大,沒有實際價值,更不能為了某一功利的目的而去研究。用胡老師的話説,課題研究就是對我們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開處方”,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也就是説課題研究的首要前期是“腳踏實際”。

二、通過培訓使我清楚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整體過程。課題就是一個問題、一個主題,課題研究是科學研究最常見最基本的方式。課題研究的過程包括了課題的選擇與論證、制定研究計劃、查閲文獻資料等。我們所進行的課題研究是學校發展的需要,教師成長的需要。課題研究必須具備:方向性原則、科學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合作性原則、推廣性原則。課題研究的一般流程有選題、論證、成立課題組、申請立項、開題、制定課題實施方案、按計劃實施研究、研究結果的呈現、結題鑑定等。胡老師特別強調了“按計劃的實施”,他説:任務一定要具體到每一個人,確保計劃的有效實施。

胡老師認為課題研究最重要的是選題,課題的來源有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選題一共有四個方面:

1、從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

2、從教育教學實際,所急需解決的問題中提出問題。

3、從先進的經驗和方法中提出問題。

4、從有關部門發佈的課題指南中得到問題。

選題注意事項一是從實際出發,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研究。二是不攀高、不求大、不貪多,提倡小課題。課題論證是對已初步確定的課題進行分析、評價和預測,是課題確定的深化。

總之,通過培訓使我我認識到進行一個課題研究真不容易,要有一個業務能力強,組織能力強的團隊,踏踏實實幹事的教學者。我也堅信認識比行動更重要,我們要進行課題研究,一定要首先認識到課題研究的重要性,從思想上改變自己,然後落實到行動上。我們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斷思考,不斷嘗試新的挑戰。

進行課題研究我們要不斷思考、不斷反思、不斷調研,立足課堂致力於課堂改革,尋找合適的切入點,選擇適合的課題進行研究。酸甜苦辣都是營養,成功失敗都是收穫。最後把簡單的事做好,腳踏實際、認真思考、深入調研、持之以恆進行課題研究。

幼兒園研究心得體會篇7

本次我們課題組的老師們圍繞“繪本閲讀指導策略”開展了一系列豐富的閲讀活動,每次教研活動那激烈的討論氛圍,讓我深刻的體驗到了老師們的協作精神、認真態度。在此我就這學期的“繪本閲讀指導策略”心得進行分享。

一、豐富多彩教研活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作為一名教師來説,對於課題研究還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在聽聽、看看、聊聊、想想中進一步瞭解了各個教研活動的精巧設計、意義價值等等,讓我這個繪本教學的“門外漢”有了些許的認識和理解,也從側面增強了自身的繪本教育教學質量。就同一繪本《我爸爸》教研課活動,大家進行了互動交流,分享設計、組織活動上發表自己的的不同想法,迸發了更多的火花。我收穫頗多,對一些模糊的環節處理也豁然開朗,對我以後的研究也做了有效的鋪墊,增強了自己開展活動的信心!

二、形式多樣閲讀活動,增強自身閲讀能力

在豐富多彩的教研課活動基礎上,我們還設計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閲讀活動。我們佈置了班的級圖書角“紅袋鼠樂園”,在圖書袋裏,我們精心的準備了許多優秀的繪本圖書《我爸爸》、《年》、《猜猜我有多愛你》等等,通過平時的閲讀,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閲讀習慣。利用休息、午餐前、午睡、離園前等時間給幼兒講講故事,看看書,孩子們進一步喜愛上了閲讀。在學期初我們針對新教育課題組老師所在的班級發放了“致家長的一封信”和“親子閲讀調查問卷”,得到了大多數家長的認可,他們認為開展親子閲讀對孩子的各方面的進步都有所幫助,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也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閲讀習慣!在自主性遊戲裏,我們還創設了“快樂演播室”,把圖書中的故事,以手偶表演的形式表演出來,延伸了孩子閲讀後的興趣。本來計劃的“圖書漂流”因為流感等原因未開展,希望在下學期可以繼續。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閲讀活動,不僅孩子們的閲讀興趣提高了,家長們也從孩子各方面的表現提高中,意識到了閲讀的重要性,增強了親子閲讀的意識。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下學期的收穫一定會更大!

三、認真學習文章報告,提高理論素養

除此之外,平時我們也很注重理論學習,例如:朱永新《共讀共寫共生活》、王明珠《主題牆飾:推動活動開展的載體》、《手心裏的光》等等優秀的理論文章。通過研讀各位專家對繪本教學、意義等各方面的觀點認識,提高了我們一線工作者對教育實踐的正確把握。這些理論的支撐,對於我這樣的新教師來説是必不可少的,幫助我對繪本教學有了一個比較完整、正確的認識,在實際教學的.各個環節也有了促進改善作用。

通過問題討論、看視頻和錄像、案例研討等,幫助我梳理了已有的經驗,理清了“師幼關係”的概念,進一步瞭解了它的本質內涵,形成了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對我們的教育教學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從豐厚的資料和詳實的報告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繪本教學的書香、崑曲教學的雅韻相得益彰。

幼兒園研究心得體會篇8

隨着社會發展速度發展的加快、社會競爭的激烈,幼兒園的發展在這種大背景下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壯觀景象。為了促進園所與時俱進地健康發展,許多園所都在努力展示自己的實力、辦出自己的特色;許多園所也認識到開展課題研究具有“可以給幼兒園工作不斷注入活力,可以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和專業成長,有助於提高幼兒園的保教質量”的獨特價值。但是在課題研究立項開題以後,往往會出現“課題研究目的不明確、“研”不突出,研究過程管理缺乏必要的保障,教師只參不“與”、積極性不高,課題指導專家跟進指導不恰當”等諸多問題。因此,為了避免以上問題的發生,必須要有一套科學有效的幼兒園課題研究管理的策略來推進課題研究的健康發展;我們在相繼開展一個省級立項課題研究、兩個全國立項課題過程中不斷探究課題研究的管理策略,有了一定收穫和感悟。我們提出:

一、以課題中心大組為核心的有效管理

(一)構建以課題研究為核心的“學習共同體”管理機制,保障課題研究在不斷互動中前行

幼兒教師的“學習共同體”是指建立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礎之上,以幼兒園為基地,以幼兒教育實踐為載體,以共同學習學習、研討為形式,在團隊情境中通過相互溝通與交流,最終實現整體成長的提高性組織。“學習共同體”擁有收集、儲存並轉化知識的能力,通過組織內個人的轉化,能促成團隊組織的成功。

一個好的課題研究能否順利有效地開展,組織機構的建立、人員的安排是關鍵。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沒有相關的教育教學經驗不行,沒有合作意識、奉獻意識不行,沒有積極進取的意識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也不行。因此,在組織機構的建立上,我們組建一個以“課題中心大組”輻射引領若干個“子課題小組”的研究團隊;讓全體教師都參與課題研究、讓課題研究引領園本教研。在人員的安排上,首先我們注意遵循“行動研究能力強、幼教專業素養紮實、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原則,慎重選擇並吸納經驗豐富、專業過硬的骨幹教師和一些盡力充沛、富有潛力的年輕教師組成“課題中心大組”,由課題負責人(園長)為組長;在這一團隊中,有能在課題實驗班紮實開展行動研究的具體實施人員,有善於觀察記錄的人員,有能及時進行反思小結並善於對課題研究進程提出整改意見的人員、還有善於撰寫論文和案例的人員;這樣的“學習共同體”,能夠承擔開題、課題研究推進、課題實驗班研究、結題等具體任務;具有帶動和推進全園順利開展課題研究的作用。其次,我們吸納所有一線教師按照自主自願、強弱搭配的原則,自行組建2——3人的“子課題小組”,每個子課題小組推選出一名小組長;若干個這樣的“學習共同體”一起來承擔總的課題下的分項研究任務。

整體來看,“課題中心大組”具有引領和帶動“子課題小組”開展行動研究的作用,而“子課題小組”行動研究的動態發展又能促進“課題中心大組”的前行。整個研究團隊能在建立共同願景的前提下,中心大組、各個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會合和互動,互相研究收穫和研究心得,分享在開展行動研究、探索過程中的經驗與喜悦,引起共鳴、達成共識。每個教師的敍述和見解、經驗與收穫,都有助於自身和他人獲得相應的課題研究綜合素養的成長;大家在這樣目標一致、統一認識的前提下,構成一個大的“學習共同體”,共同為完成好課題研究的目標和任務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設置階段性管理表格,在互動中分解課題研究的任務,實現課題研究階段成果的有效落實

在幼兒園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園“課題中心大組”充分發揮了引領和示範作用。首先,“課題中心大組”組長(園長)引導各“子課題小組”討論:開展課題研究對園所發展、保教質量提升的是否有利等等;集體的碰撞使教師更加明確和理解開展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課題研究可以指導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提高保教質量、增強教師的研究能力和綜合素養、推進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然後,在整個研究團隊充分認識了研究目的、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我園“課題中心大組”根據課題研究計劃中的不同時期,設置階段性管理表格,讓研究團隊在互動中分解課題研究任務,力求使課題研究的階段成果得到有效落實。

在開題之初,“課題中心大組”設計了課題表格《前期準備階段:教師個人文獻資料學習研討》,讓教師帶着任務學習後填寫並在規定時間內上交。其中設置的問題,能讓教師明確“開展本次課題研究的需要了解的基本概念有哪些,需要如何去思考的將要研究子課題研究方向,存在的困惑和需要專家答疑有什麼”等等;這樣的表格,在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開始階段,起到“熱身”的作用,能引領教師自覺自主地應用文獻資料研究法,學習理解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相關理論,收集摘錄相關理論文獻,積累素材、拓寬思路,增強教師理論應用的意識和能力,引發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創造性應用理論的靈感。

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中心大組”設計了課題表格《各子課題階段小結及案例收集分析》,以2——3個月為一個週期發放3——4次,並請教師按照表格中的要求收集整理課題階段研究資料。表格中有“對案例收集的具體要求”(包括案例教學設計、相片影像資料、觀察記錄、評價指標等)、有“子課題階段研究的反思和困惑”,還有“下階段子課題研究的推進設想”等等;這樣的表格,能提醒和督促各子課題研究人員及時、完整地收集整理課題研究階段成果,及時發現課題研究中餐在的問題並作出適當調整,為客觀科學地安排下一階段課題研究工作提供依據和支持。

在課題結題時,“課題中心大組”設計了課題表格《子課題成果彙總和論文摘要》,表格中有“子課題經典案例”、“子課題相關互動表”、“子課題論文摘要”等任務;這樣的表格,能讓各子課題精心歸納和整理小組各階段的研究成果,可以形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研究成果;彙總到“課題中心大組”以後,能使整個研究課題的結題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二、以參與課題研究教師為主體的自主管理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青年校長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讓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快樂,使每天上課不致成為一種枯燥而單調的義務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導每個教師走上教育科研這條路。教師成為教研工作的自主管理者,對幼兒園的教育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讓教師大膽“選”,成為子課題研究自主管理的主人

首先,在開題之初階段管理表格的引領下,各子課題教師們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入手、切合自身教育教學實際”的原則,並通過“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搜尋、在於同行中的交流中領悟、與幼兒的交流中捕捉、在閲讀文獻資料中發現”等途徑大膽地自主選題、提出研究方式。接着,子課題小組內各位教師商議、討論,並和其他子課題小組教師分享、交流,然後報送課題指導專家審閲、批改,專家對其提出建議,最終返回到教師手中來確定研究子課題的研究內容和方式。

這樣,一方面,保證了子課題選題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又能充分調動教師行動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子課題研究內容本身就體現了教師自己的需求,那麼子課題研究整個過程的推進就能成為受教師內部動機支配的活動,從而激發教師參與研究的內驅力,使教師真正成為子課題研究自主管理的主人,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保持研究熱情、充分發揮主體性的作用。

(二)讓教師展示“能”,提升子課題自主管理的實效性

“能”既課題的成果,是課題實施中的激勵因素,也是確保教師實施課題積極性的中介,它包括課題實施者的個人成就感、價值歸屬感、集體榮譽感等。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努力為教師創設充分展示“能”的機會與條件,讓教師能尋找到強有力的“內援”支撐、始終保持激昂奮進的研究狀態,不斷推進和調整自己的子課題研究。如我園在開展的十二五課題研究中,各子課題在確定研究內容和制定研究計劃環節,園長(課題負責人)就及時地組織大家來分享交流,並和專家共同點評,肯定亮點、提出建議,在展示交流之後大家能補充和完善自己的子課題計劃;在子課題研究過程中,讓每個子課題小組輪流派代表上實驗課時,園長(課題負責人)就組織帶領全體教師共同研討,大家共同為該子課題的推進提出建設性的調整意見,而該子課題小組在大家的幫助下視野更開闊、收穫更全面。這樣,全體課題研究人員都能在積極的鼓勵和認可中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從而尋找新的動力和“內援”支撐,激發研究者自身以更加自信、自主的狀態管理推進子課題,在實實在在開展行動研究中提升子課題自主管理的實效性。

三、以專家適時指導為引領的跟進管理

很多幼兒園在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通常有這樣的感觸:“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名研究者,首先要有一定的引領。”確實,如果沒有專家的引領,沒有專家的點撥,而只是一味地讓一線教師獨自去摸索、效果往往不大;同時,專家的何時介入知道、怎樣跟進指導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需要與專家恰當地開展合作研究,需要以專家適時指導為引領的跟進管理。那麼,怎樣實現專家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適時指導為引領,專家怎樣在恰當地時機跟進課題管理呢?我們認為,三個具體環節十分重要。

(一)制定研究計劃階段

研究計劃是對整個研究過程的全面規劃,是指導研究全過程的藍圖,通過制定研究計劃,可以使研究目標、研究範圍、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驟、人員分配等更加明晰;研究計劃的制定過程也是課題組成員統一認識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在教師的主動參與的前提下,先大膽提出自己的設想和初步計劃,反饋於專家;然後專家再從不同的角度對課題內容和計劃提出可行性的指導建議和意見;最終使課題研究內容和計劃更加完善。

(二)研究的實施過程

幼兒園開展的課題行動研究過程中,是教師探索具體的方法、途徑、措施及實施效果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設計者、探究者的身份,充分發揮在實踐經驗方面的優勢大膽實施研究案例;而專家的適時指導可以表現為參與研討和診斷的顧問,主要任務是針對實踐過程中的實際案例出現的問題與教師共同研討,對教師進行現場觀察,並從理論的高度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例如:在開展我園開展十二五課題《體驗式教學與幼兒學習品質培養》之研究過程中,為了讓研究團隊更加直觀地理解“何為體驗式教學的具體環節設計”,指導專家先是在觀摩了“實驗班老師”自主設計的環節後馬上組織大家研討、點評、提出修改建議,接着就讓業務園長按照建議進行現場對比執教。這樣的適時跟進指導能激發教師的反思、生動而高效;同時,課題研究在教師和專家的互動中,不斷經歷“思考、實踐、反思、在思考、再實踐、再反思”的動態發展過程中得到有效推進。

(三)研究的結題階段

研究的結題階段是對研究行為進行反思、對研究效果進行理性思考、對研究成果進行總結的過程。由於幼兒園教師的分析概括能力、理論水平、寫作能力能方面相對擅長理論研究工作的專家而言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在結題環節中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的撰寫就特別需要專家的適時跟進指導。例如:在我園十一五課題的結題環節,每個子課題組先整理好研究案例的相關資料,提出初步的研究成果要點,並跟專家面對面地交流;專家在傾聽講述、查看資料的基礎上,幫助該子課題從理論的高度提煉成果要點、提出行文建議;從而幫助教師梳理文章脈絡,更加自信、圓滿地完成各項結題工作。

當然,在課題研究進程中應該善於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並慢慢淡化專家的角色,讓參與研究教師逐漸走出專家的“控制”,不斷成長為越來越合格的研究者;同時應該避免過分依賴專家而削弱參與研究教師的獨立思考、正確判斷、大膽實踐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