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機械創新設計心得(精選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5W

第一篇:機械創新設計心得

機械創新設計心得(精選多篇)

有幸參加本次“博亞杯”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不管是在準備過程中還是在比賽過程中,都學到了許多在平時的學習中所學不到和感受不到的東西。

參加比賽是對一個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鍛鍊。這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所得到的經驗對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都很重要。總結自己團隊的成敗得失吸取成功團隊的寶貴經驗,個人覺得一個團隊要取得成功以下幾點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在擁有必要的基本知識技能外還需要能夠統籌全局,充分調動整個團隊的積極性,發揮每個團隊成員的長處,挖掘每個成員的潛能。這需要他能夠準確把握宏觀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細節問題。

二,一個團結奮進的團隊,不僅是個人能力有限,在思維的靈活、見識的廣度、上個人都是無法和團隊相比擬的。一個團結的團隊會有不竭的動力,團員間互相鼓勵保證了團隊的旺盛的鬥志。團員間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個比賽過程更加協調。

三、明確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念以及不滅的鬥志。堅持到最後就是勝利,説的容易但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很多時候在最需要堅持時,我們往往忘記了這句話。生活最怕沒有目標,做一件事,參加一個比賽亦如此。沒有一個明確而有強烈的目標很難取得比賽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來自自己的內心,來自學校,來自老師。

比賽表面上是一件件參賽作品的比較,實質是思維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賽中能夠使自己在思想認識上得到提高在思維習慣上得到改善則是最大的收穫。創新,一個不曾間斷過的話題,但怎麼做到創新,怎麼才能有一個創新型的思維卻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賽過程中和其他學校學生的交流,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看到了現狀。從對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況,對自己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幫助,給自己今後在一些事情上的選擇上提供了借鑑。

機械創新設計心得(2):

大三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去搞第三屆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作品,本來比賽早就完成了,開學還將所有的比賽花費的發票遞交了上去,最後學校還要我們寫一篇比賽心得,今晚花了兩個鐘的時間寫下了下來這篇比賽心得,真的有點長,轉發到自己的博客上,見證下自己曾經的步伐。

轉眼間,大三過去了,在大三的第一個學期的最後幾天,我們的參賽作品——綠色環保自動吸塵黑板擦通過了答辯,最後得到了學校老師,領導的肯定,成為其中的一個立項項目,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

立項之後,我們就開始了作品的製作階段。寒假期間,我們首先通過上網買回了一個現成的電動吸塵黑板擦進行研究,然後拆了裏面的渦輪風扇用到我們的作品製作中。然後在寒假期間幾次出到大德路去找我們製造作品需要的零件。

大三的第二個學期一開始,我們就開始專注於作品的製作。首先通過上網以及老師,同學的幫助,找了很多地方,終於找到了合適我們製作作品所需要的零件——滾筒以及塑料小齒輪,這兩樣零件不多好找,最終我們是看到了玩具車上面的車輪跟裏面的齒輪,因為從玩具車上面取下這種在市場上單件少的零件比較划算,不然我們又要花錢去訂做,成本就高了。

買回滾筒以及小齒輪後,我們開始自己設計錐齒輪。在設計的時候,我們運用課本學到的知識,計算並設計了我們需要的齒輪,不過當我們將我們設計好的錐齒輪參數拿到外面叫師傅訂做的時候開始遇到了一些問題。由於我們只是運用課本上的知識,沒有什麼社會上的設計經驗,將我們設計的參數拿去加工的時候,師傅跟我們説那樣的參數的小錐齒輪沒法加工,模數太小了,機牀沒法加工。我們問了很多家,終於找到一家能加工我們參數的錐齒輪的商鋪,跟老闆核查好參數之後,這樣就完成了錐齒輪的設計工作。

齒輪,錐齒輪,滾筒都買了回來之後,又買了傳動軸,我們就開始設計自己的黑板擦外盒了。一開始我們計劃用薄鐵皮做外盒,用cad完成自己的加工圖形,然後去大德路找師傅幫我們加工,我們跟師傅説完了我們的設計方案就回去了,一週之後再去領會我們定製的黑板擦外盒的時候發現了問題,由於我們畫的圖紙表示得不是很明白,加上給我加工的師傅也不是很專業,外盒拿回來,我們安裝上齒輪,軸,錐齒輪,風扇發現很多地方不能配合,還有加工錯誤的地方。我們遇到了失敗,很快我們就想出瞭解決的方法,我們發現用圖紙比較難説明我們的作品製作細則,然而我們也不能守在師傅身邊跟他一起完成作品的製作,我們有很多課程,而且做一個那樣的外盒要花上幾天的時間,師傅的時間都比較匆忙。我們想到了首先在學校的塑焊中心首先自己先粗糙得大概作出自己的作品模型,然後再通過模型跟師傅説明我們作品的製作細則。在塑焊中心製作模型的時候,我們可是吃了不少苦,最後在老師的悉心教導跟我們的不懈努力下,最終我們完成了模型的製作。

完成了外盒的模型製作,我們再一次出到大德路找師傅給我們加工的師傅加工我們的產品。這次有了模型跟師傅講解,我們吸取上一次失敗的教訓,找出問題的根源,跟師傅説的相當清楚作品製作的細則。果然第二次加工出來的作品完全符合我們的要求,我們實現了自己作品的製作要求,回來後我們自己將齒輪,軸,錐齒輪,風扇組裝上去,經過我們的不斷嘗試,我們的作品實習我們的設計目的。

我們將第一次完成的作品交到學院接受指導老師的檢查,我們悉心聽取了老師的建議,鐵製的外盒重量以及外觀不好的建議,回來後,我們又考慮了其他的方案。我們想到了用塑料代替鐵皮,作為黑板擦的外盒。

於是,我們又開始了改良的方案。我們買回塑料板,然後回到學校的塑焊中心自己完成作品的製作,我們割板,鑽孔,焊接,利用平時的空閒以及中午睡覺的時間待在塑焊加工中心爭分奪秒製作我們的作品。在製作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都一一在老師的指導跟我們的努力下慢慢解決了。

經過兩週的製作,我們第二次完成了作品的改良,使我們的作品更加地完善了。然後我們去了洛陽實習兩週,在洛陽的實習中,一次我們參觀軸承博物館,一個精緻的小軸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突然想到如果我們將那種小軸承加到我們作品的軸端,我們的作品的噪聲跟摩擦問題不就很好的解決了嗎?當時真的很開心,詢問了老師跟同學,我們也知道了原來在廣州也有之類的小軸承買,當時就相當興奮能早點回到學校。

一回到學校,我們馬上出外面買回了我們需要的小軸承,然後捉緊時間開始了我們的第三次製作。第三次製作,我們遇到了很多失敗,我們遇到很多困難,也曾多次不知如何解決問題,然後又不斷地想辦法解決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經過緊張的兩個星期的時間,我們終於完成了第三次的作品大體的製作。然後我們又設計了黑板擦的專門底座,然後加工了出來,再將所有的零件安裝上去,眼看似乎我們的作品完成了,當然興奮。

完成了作品的製作,我們拿到課室去實驗下。實驗的過程中,發生了我們最可怕的事情,由於強度不夠,傳動的力很大,齒輪跟軸發生了滑動。這次可真的給了我們一個巨大的打擊,來得這麼突然,嚴重打擊了我們的信心,看着自己花費了半個學期的心血在上面的作品在快要上交作品的關鍵時刻壞掉,那時候的心情可真的無法承受。作品實驗失敗,我們受到了很大的打擊,跟指導老師以及輔導員聯繫,説明了我們情況,似乎上天給了我們一個補救的方法,老師延遲了我們遞交比賽作品的時間,我們還是有時間去更正我們的問題。

收到那個信息的鼓舞,我們又開始了第四次的作品製作,這個我們聽取了塑汗加工中心老師的意見,採用了ab膠水代替萬能膠來連接齒輪與軸的連接,我們經過試驗,而且改進了粘貼的方法,經過幾天的實驗室奮戰,我們又完成了第四次的作品製作。這次我們可是信心十足了,大家都很有信心不會發生什麼問題,再一次拿去實驗。

然後,失敗再一次嚴重地打擊了我們,實驗再一次失敗,同樣的問題,傳遞了力矩太大,強度不夠。那次的失敗,我們幾乎要面臨放棄了,我們兩三天心情都相當失落。我看着失敗的作品,慢慢研究了下,重新檢查了我們的問題所在,想了挺久都想不出什麼更好的方法。那段時間離比賽很近了,我們的作品卻成了廢品,心情非常糟糕。

我們後來又想了幾個方法,都以失敗告終,大家心情都低到谷底了。我很細心研究並思考了解決的方法,終於想出了一個解決力矩太多的解決辦法——卸載。我將裝軸承的孔擴大,然後再裝上軸承,想到就馬上行動,經過兩三天的努力,我們的第五次作品最終完成,我們再一次以一百分的信心出發教室實驗,終於,我們成功了,我們完成了作品,那時候的心情真的無法描述,三個一個字,爽極了。

完成了作品的製作,比賽的時間也將近,我們分工完成參賽作品的材料以及作品的最後包裝,終於在規定的時間趕上了比賽,提交了我們的作品。

5月31號,我們在華工進行了答辯,我們充分地向比賽的評委展示了我們的作品,得到了評委的好評,雖然我們的作品最後沒有獲得名次,不過正如一個評委跟我們説那樣:“你們的作品很有推廣價值。”我們的作品完全能讓我們引以為傲,我們花了半年的心血完成的作品已經讓我們收穫了很多,雖然我們的作品還有地方要改進,我們作品遇到的很多加工精度的問題是我們單價生產,比賽經費受限制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比賽過了,我的最大的心得就是:創新的道路真的很艱難。但是無論道路有多艱難,唯只有我們能始終堅持不懈,運用科學的方法去思考問題並付諸行動,才能在創新這條道路有所作為。

第二篇:機械創新設計學習心得體會

《機械創新設計》學習心得體會

——創新之源

一、 機械與創新

對於一個工科生,還是學機械的我而言,機械其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機器與機構的總稱,走在大街小巷,進入公司、教室,回到家裏,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跟機械有關,我不想以一個機械專業的學生來講解機械,更通俗易懂的方法還是運用實例,運用大家司空見慣的東西來解説。前不久學校剛剛刮過“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強風,大家熱情都很高,在創新這塊兒,無論身處何種地位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但是好多人一看到“機械”這樣一個名詞,又開始畏縮了,小到一把剪刀,大到一架飛機,都是我們所説的機械產品,我們大可以認為,只要能夠相互傳遞運動的部件都是機械的範疇,就如同語言沒有國界一樣,創新實際上也沒有界限,只要有思想,它就有實現的可能。

為此,國內全國各高校的機械及自動化類專業相繼開設了《機械創新設計》課程,有些高校還將其作為專業課的核心課程。作為一門核心專業課程,各高校都在對其教學內容、手段、方法、實驗方法進行探討。文獻【1】研究了機械設計創新實驗教學的管理模式和教學方法,文獻【2】就開設機構創新設計實驗的必要性及創新設計實驗室的創建進行了討論,清華大學、華中理工大學、中南大學是將機械創新研究作為主要研究方向,都很重視機械創新設計的發展[3]。但是,目前用的《機械創新設計》教材主要是圍繞着新機構、新機器創造普遍規律及適用方法的應用基礎理論來編寫的,同時還注重應用基礎理論與工程實際相聯繫。課程中的實例基本上停留在怎樣進行機械機構運動原理分析,即就其實驗的性質來説,這些實例嚴格説來是驗證性實例,離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設計性實例相差甚遠。

國外很多國家在創新這塊兒較國內有過之而無不及,許多著名的高等學校都非常重視學生創新設計能力的培養。設置有關創新方面的課程。建立創新實驗室。德國大學工科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創新實踐活動的比例很高,學生除了要完成依附於課程學習的實踐任務外,還要完成不依附於課程的6項難度與我國畢業設計相當甚至超過碩士論文的創新設計或創新實踐教學任務。此外,學生還必須在工業 第1頁

企業中進行26周以上的實習,通過較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來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4]。

二、 《機械創新設計》課程改革

然而要想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需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堅持啟發式教學。通過實例分析和引導,課堂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存疑和創新思維;同時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慾望,鼓勵創新熱情;開展各種機械設計實踐活動,如機械創新設計競賽,支持和指導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場地和必要的實驗條件。

就以上這點,我覺得我們武漢大學在《創新設計》這門課上就做了一番功夫,在如今大三的時候,我在張巍老師你的《機械創新設計》課上學習,剛開始你着重跟我們講目前國內國外的發明動向,舉出很多很多讓我們瞠目結舌的例子,啟發我們的思想;之後,你總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看出道理來,也是從你這裏,我深刻體會到了“創新之源”的所在,你舉過一個關於樓梯的例子,告訴我們創新首先要做到合理,你帶到課堂上面的(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那些他從全國甚至全世界各地帶回來的新奇玩意,更是讓我們自慚形穢,那些東西原理簡單,但就是沒人想到。

資深專家為國內目前《創新設計》課程提出以下建議: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改革並加強現有的機械創新課程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變驗證性實例為設計性實例,以達到優化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能力;注重創新實例課程與工廠實際的聯繫,培養學生面向產品製造的思維理念,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構想以及動手能力,利用課餘時間,開放實驗室,按基礎型、設計創新型和提高型三個層次進行規劃教學體系,按必修和選修的不同要求提供給學生;努力加大機械設計及理論的各個方面建設,為機械創新設計實踐提供有利的保障,對機械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5]。

三、 我對創新的理解

所謂的“創新”簡單地理解不就是“創造新的東西嘛”,我將其分為兩類:革新和改進。革新和改進都可以創造新型東西,都能給人們帶來人們想要的某些效果。我想首先從“創新的起始點”談起,上面我有提到從胡老師的課上,我深刻理解到了“創新之源”的所在,是的,創新其實並不神聖,它來源於生活,多數

的創新是建立在解決目前處理問題存在的缺陷上面的。以前處於温飽的中國人民,在解決了温飽問題之後開始考慮怎樣更好地解決衣食住行問題、更舒服地生活了,這就是創新的源泉。

為了更方面地洗衣服,洗衣機隨之誕生,將以前的人工搓洗,直接裝換為旋轉式柔和的衣物間自身相互摩擦,接着又有不斷的改進,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洗衣機;為了方便人們縫補衣服,縫紉機也就被髮明出來了,並且不再墨守成規地用單線縫補,進而更高效更牢固的縫補衣物。還有不勝枚舉的例子供我們參考,一個新的具有時代意義的機械產品被生產出來,首先肯定是突破常規的,而所謂的突破,其實質上探究新的工作原理,這樣的突破才是飛躍性的突破為便於區別,我將其定義為“革新”。

在我看來,很多時候人們創新的想法往往被扼殺在搖籃裏,由於專業知識和閲歷的侷限性,我們太容易否定自己的各種想法了,其實可能只要我們去深究,即使現在不能實現東西,誰能保證以後也沒法實現呢,就如同50年代的人能預想到現在人手一台電腦的現象嘛。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認,那種具有時代意義的機械產品的誕生,並不常見,我們司空見慣的還是在原有理論基礎上面的改進,但是,真正的創新其實應該具有革新一樣意義,其真正鼓勵人們去做的其實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更好地解決相同的問題,簡單的換位思考有時候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創新從思維做起、從點子做起,無論從你所掌握的知識能否實現,先要敢想。

四、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機械,各種機械產品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然而,實際生活中其實還存在這很多讓人們不滿的地方,需要我們去完善,去用非常規的方法解決,進而完成真正意義上的革新。本文純屬一篇綜述性文章,很多觀點都屬一家之言,不夠成熟之處在之後的學習過程中我會加以改進。

參考文獻:總結

【1】 居毅.機械設計實驗教學的創新與探討

【2】 徐起資,劉明寶.基於創新的機構創新設計實驗室創建的研

機制五班吳潔

學號113004010524

第三篇:機械創新設計學習心得體會

《機械創新設計》學習心得體會

——創新之源

摘要:在迅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上來了,自然精神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然而,其中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在機械產品的應用創新上,本文站在一個當代大學生的角度審視了當前的創新以及提出自己對創新的理解。

關鍵詞:機械,創新,便利,源泉

一、 引言

創新的作用體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人類文明進步、人類科學的發展、現代科學體系、技術和經濟發展、綜合國力,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一個創新的點子往往能給我們帶來太多的便利。世界各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和科學技術方面的劇烈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競爭的關鍵是人才創造力的競爭。然而,滲透人們生活點點滴滴的東西,總是與機械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如何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特別是對機械類學生來説,更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擺在重要位置。

二、 機械與創新

對於一個工科生,還是學機械的我而言,機械其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機器與機構的總稱,走在大街小巷,進入公司、教室,回到家裏,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跟機械有關,我不想以一個機械專業的學生來講解機械,更通俗易懂的方法還是運用實例,運用大家司空見慣的東西來解説。前不久學校剛剛刮過“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強風,大家熱情都很高,在創新這塊兒,無論身處何種地位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但是好多人一看到“機械”這樣一個名詞,又開始畏縮了,小到一把剪刀,大到一架飛機,都是我們所説的機械產品,我們大可以認為,只要能夠相互傳遞運動的部件都是機械的範疇,就如同語言沒有國界一樣,創新實際上也沒有界限,只要有思想,它就有實現的可能。

為此,國內全國各高校的機械及自動化類專業相繼開設了《機械創新設計》課程,有些高校還將其作為專業課的核心課程。作為一門核心專業課程,各高校都在對其教學內容、手段、方法、實驗方法進行探討。文獻【1】研究了機械設計創新實驗教學的管理模式和教學方法,文獻【2】就開設機構創新設計實驗的 第1頁

必要性及創新設計實驗室的創建進行了討論,清華大學、華中理工大學、中南大學是將機械創新研究作為主要研究方向,都很重視機械創新設計的發展[3]。但是,目前用的《機械創新設計》教材主要是圍繞着新機構、新機器創造普遍規律及適用方法的應用基礎理論來編寫的,同時還注重應用基礎理論與工程實際相聯繫。課程中的實例基本上停留在怎樣進行機械機構運動原理分析,即就其實驗的性質來説,這些實例嚴格説來是驗證性實例,離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設計性實例相差甚遠。

國外很多國家在創新這塊兒較國內有過之而無不及,許多著名的高等學校都非常重視學生創新設計能力的培養。設置有關創新方面的課程。建立創新實驗室。德國大學工科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創新實踐活動的比例很高,學生除了要完成依附於課程學習的實踐任務外,還要完成不依附於課程的6項難度與我國畢業設計相當甚至超過碩士論文的創新設計或創新實踐教學任務。此外,學生還必須在工業企業中進行26周以上的實習,通過較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來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4]。

三、 《機械創新設計》課程改革

然而要想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需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堅持啟發式教學。通過實例分析和引導,課堂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存疑和創新思維;同時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慾望,鼓勵創新熱情;開展各種機械設計實踐活動,如機械創新設計競賽,支持和指導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場地和必要的實驗條件。

就以上這點,我覺得我們武漢大學在《創新設計》這門課上就做了一番功夫,早在大二的時候,我就上過王曉進老師的《機械創新設計》公選課,老師着重跟我們講目前國內國外的發明動向,舉出很多很多讓我們瞠目結舌的例子,啟發我們的思想;之後到了大四,作為專業課,學院又開設了由胡基才老師主導的《機械創新設計》課程,胡老師是個很有心的人,他總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看出道理來,也是從他這裏,我深刻體會到了“創新之源”的所在,胡老師舉過一個關於樓梯的例子,告訴我們創新首先要做到合理,胡老師帶到課堂上面的那些他從全國甚至全世界各地帶回來的新奇玩意,更是讓我們自慚形穢,那些東西

原理簡單,但就是沒人想到。

資深專家為國內目前《創新設計》課程提出以下建議: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改革並加強現有的機械創新課程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變驗證性實例為設計性實例,以達到優化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能力;注重創新實例課程與工廠實際的聯繫,培養學生面向產品製造的思維理念,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構想以及動手能力,利用課餘時間,開放實驗室,按基礎型、設計創新型和提高型三個層次進行規劃教學體系,按必修和選修的不同要求提供給學生;努力加大機械設計及理論的各個方面建設,為機械創新設計實踐提供有利的保障,對機械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5]。

四、 我對創新的理解

所謂的“創新”簡單地理解不就是“創造新的東西嘛”,我將其分為兩類:革新和改進。革新和改進都可以創造新型東西,都能給人們帶來人們想要的某些效果。我想首先從“創新的起始點”談起,上面我有提到從胡老師的課上,我深刻理解到了“創新之源”的所在,是的,創新其實並不神聖,它來源於生活,多數的創新是建立在解決目前處理問題存在的缺陷上面的。以前處於温飽的中國人民,在解決了温飽問題之後開始考慮怎樣更好地解決衣食住行問題、更舒服地生活了,這就是創新的源泉。

為了更方面地洗衣服,洗衣機隨之誕生,將以前的人工搓洗,直接裝換為旋轉式柔和的衣物間自身相互摩擦,接着又有不斷的改進,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洗衣機;為了方便人們縫補衣服,縫紉機也就被髮明出來了,並且不再墨守成規地用單線縫補,進而更高效更牢固的縫補衣物。還有不勝枚舉的例子供我們參考,一個新的具有時代意義的機械產品被生產出來,首先肯定是突破常規的,而所謂的突破,其實質上探究新的工作原理,這樣的突破才是飛躍性的突破為便於區別,我將其定義為“革新”。

在我看來,很多時候人們創新的想法往往被扼殺在搖籃裏,由於專業知識和閲歷的侷限性,我們太容易否定自己的各種想法了,其實可能只要我們去深究,即使現在不能實現東西,誰能保證以後也沒法實現呢,就如同50年代的人能預想到現在人手一台電腦的現象嘛。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認,那種具有時代意義的機械產品的誕生,並不常見,

我們司空見慣的還是在原有理論基礎上面的改進,但是,真正的創新其實應該具有革新一樣意義,其真正鼓勵人們去做的其實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更好地解決相同的問題,簡單的換位思考有時候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創新從思維做起、從點子做起,無論從你所掌握的知識能否實現,先要敢想。

五、 總結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機械,各種機械產品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然而,實際生活中其實還存在這很多讓人們不滿的地方,需要我們去完善,去用非常規的方法解決,進而完成真正意義上的革新。本文純屬一篇綜述性文章,很多觀點都屬一家之言,不夠成熟之處在之後的學習過程中我會加以改進。

參考文獻:

【1】 居毅.機械設計實驗教學的創新與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11(3):11-13.

【2】 徐起資,劉明寶.基於創新的機構創新設計實驗室創建的研究陰[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11(3):38-40.

【3】 汪超.機械創新設計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裝備製造技術,2014(8):179-180.

【4】 宋志強.關於機械創新設計實例與實踐的研究[j]. 呼淪貝爾學院學報,2014,16(1):96-99.

【5】 朱光宇.《機械創新設計》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2014年福建省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4(1):53-54

第四篇: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心得體會

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心得體會

2014年7月我報名參加了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機電學院的選拔,後來分到了一個課題組來研究災難搜救機器人,正好與本次大賽的主題是一致的。由於當時我會使用一些三維設計軟件,所以小組中我的任務主要是工程製圖和仿真分析。前期我主要做國內外同類產品的資料收集,中期根據大家討論好的設計模型繪製三維圖,出圖紙,並校核產品的機械強度,動力性能,後期去市場購買所需標準零件,和製作一些簡單機械動畫。本次大賽是一次漫長艱辛的過程,我全面知道了機械產品開發前後的流程,開發時應該注意的細節問題等。我感覺最重要的收穫如下:

1、團隊合作和協調溝通能力。任何一種機械產品的開發,憑一人之力是很難完成的,此時團隊的力量將變得十分重要。如果一個團隊成員合作能力強,大家能夠互相協調並有效地溝通,擰成一股繩,產生的力量會無比強大。如果大家努力的方向不一致,大家互不接受對方的意見,工作將難以開展,或者效率很低。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在設計過程中大家出現幾次意見分離,產生了牴觸情緒。當自己在精心做完一項工作時,卻得到其他組員的批評指責時,其實他只是憑自我感覺説話,而我當時十分惱火,直接扔下工作不管。其實我覺得一個團隊中大家必須相互理解,每個人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理由,我們一開始不能憑感覺否決他人,而是應該理解別人的思想後再給出中肯的意見。所以我從中學會去了解小組中每個成員的做事方式,去進行有效地交流溝通,不要簡單地批評他人的構思,而是學會傾聽,然後積極討論,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

2、何謂機械創新設計。機械設計往往離不開自己的閲歷,經驗的積累固然可以從書本中學到不少,但是事非躬親很難再自己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機械設計的好壞必須要依靠實踐經驗。所以之前設計的機構形狀複雜,沒有考慮到工件的定位,加工工藝等,當我們把圖紙給機械加工師傅看時,他以為我們是大一的。很多結構無法用普通機牀加工,如果上數控機牀成本太高,我們的經費不足。當我們按着公差書上的標註時,把精度定的太高,所以很多參數根本對那些普通機牀來説是無法做到的。很多結構複雜的必須分解加工,然後再組裝起來,有的裝配圖的零件孔加工必須配做。這些東西必須要親身去工廠實踐才能有具體的概念。對於創新,通常的創新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構成事物就有元素的重新組合,一種就是在舊有元素上加上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樣,創新總是含有一些舊有元素影子。正像哲學中所講,新事物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產生。但是任何創新不是為了獨特而創新,而是因為追求新的功能,追求設計的東西比已有事物在各方面更好。我們的項目名稱是“城市災難現場搜救機器人”,我們的創新是功能的一些組合,但是這種組合勢必有很多缺點,在複雜的場景下肯定是很難完成的,也就是機器人的環境適應性不太好。我們機器人分離組合採用了鎖具結構,我認為這是一種創新,之前我們翻閲過很多資料,只不過我們把對接結構重新設計,在國內子母機器人分離組合還是沒有的。所以我認為創新是無處不在的,創新也許在是在原有結構工藝上改進一點點,或者將不同機構組合在一起,達到好的效果。但我們不能只為追求獨特、新鮮,而做出一些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的東西,這種創新是無意義的。

3、從這次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我也知道了自己眼高手低的不良態度,其實這也是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因為在學校了我們只能通過課本去了解知識,很多機械知識獲取只是通過做習題來掌握。殊不知機械學科是一門長期實踐的學科,很所結構在紙上畫起來十分簡單,用鼠標隨便點點畫畫就行了,殊不知很多學得東西無法運用到生活中去,造成知識與生活脱節,紙上建模簡單,但真正投入到實際加工中,我們就會對自己的設計十分擔心,因為實際加工影響因素多,自己考慮問題不全面,產生一系列問題。另外我感覺自己以前可能對機械結構觀察不深入,接觸的機械產品太少,具體到設計過程中時,大腦中浮現的機械結構太少,只能根據產品功能去查閲書籍。所以我認為對於機械專業學生,必須生活中留心觀察各種機

械結構,瞭解工作原理,存儲在大腦中,這樣設計產品才能得心應手。有了一定機械知識的存儲,才會從中得到靈感,才能有好的創新點子。

4、每一次團隊合作也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這個學習不僅僅是涉及項目知識的快速學習,而是學習他人優秀的品質。通過這次團隊合作,自己可以認識很多優秀的人,通過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只有虛心請教他人,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長。我很欣賞龔力學長,因為他做事非常有條理性,每天都會規劃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目的明確,領導能力很強。還有鄭金忠英語非常好,常常翻閲英文資料,查找的資料十分全面,我以後也要看看類似英文的材料,畢竟國外機械行業做得比我們好,自己不能侷限於中文資料。參加這種比賽,也可以鍛鍊一個人的意志力,因為我們只能利用業餘時間做這種比賽,所以玩的時間少,項目的完成進度經常會和學習考試發生衝突,自己必須在短的時間內,學習新的內容,從而提高了自己辦事的效率。

非常希望學校以後能夠多多舉行這種比賽,並給予一定的研究經費。大學裏工科類學生必須注重實踐,通過動手實踐,可以加深我們對大學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第五篇:機械創新設計--機構創新設計實驗心得體會

機械創新設計--機構創新設計實驗心得體會 可説我們設計的機構經過兩天的努力便圓滿的完成了,剩下的工作便是向老師介紹我們設計好的機構的具體的情況。因為經歷兩天我們設計好的機構總體看來還是比較簡單,而且運動也不復雜。所以作介紹的話也比較簡單。細心去聽完每一組介紹自己設計的機構。我也認真總結了自己陳述用語,先介紹我們組員設計的具體思路,最主要的是設計的目的,要實現什麼樣的運動。還有就是我們創新在什麼地方,隨後指出優點及缺點,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按照自己的思路一一説明本次實驗課對我們學機械類的學生來説是至關重要,因為本次實驗給我們提供了實際操作的平台,以及機構創新的平台,這勝於我們大學四年學習機械類的課程,也可以説是一個校驗過程,認識,總結的過程。在一定的基礎上提高我了我們對機械的認識,完全是親自接觸,由此我們自己也有了較深的體會。我非常的希望這樣的實驗課程學校裏面可以多提供一些機會,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我們對機械的認識,以及興趣,更多的是可以改善我們學習理論知識的進度,提高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學到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