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93K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 篇一

不知不覺,兒子已經長到7歲,個頭1米30,已然是一名二年級的國小生了。他的成長,傾注了我們不少的心血。相信現在所有家長的都深有體會,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家庭都把孩子的教育當成一份事業在做,可以説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我現已切身體會到“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深意!下面我就兒子的教育問題做如下分享:

一、注重孩子品格的培養。

貝多芬説過: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首先,“百善孝為先”,注重他從家庭這個小圈子開始,養成尊敬老人,尊重父母的習慣。有好東西吃要優先老人,不能光顧自己的感受。以前他姥姥、爺爺、奶奶一有好東西吃,自己捨不得吃,絕對全部給兒子留着。兒子開始也不分青紅皂白,拿着就吃,一點也不問問別人想不想吃。我覺得這樣有點不妥,於是建議他以後不管自己有多愛吃那樣東西,都要考慮周圍人的感受,或者將其平均,每人一份,這樣才比較公平。兒子也比較乖,慢慢聽從了我的建議,他也從中感受到分享比獨吞更使人感到快樂。其次,告訴他要懂禮貌,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自己想要別人怎樣對待自己,自己就應該先怎樣對待別人。比如,他每天出入我們院子時,都會和門口的保安打招呼,向他們問好,以至於我們院子所有的保安都認識他,有時他們還會老遠就和我兒子打招呼。兒子自己受到了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的待遇,自然心情也很好,也很快樂。以前,別的小朋友到我家來玩,他不是很喜歡別人動他的玩具,我就問他,假如你到別人家去看到一樣自己很想玩的玩具,你會不會很想他大方地拿給你玩,他點點頭,我繼續問,那別人現在很想玩你的玩具呢,你應該怎麼辦,他想了想,馬上就把玩具拿給了那位小朋友。我覺得教他學會換位思考,能幫助他更好地與別人相處,為他以後有個快樂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每個家長毋庸置疑地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都願意去替他們做任何事情,甚至恨不得替他們掃清人生路上一切障礙,為他們鋪上一條通往幸福的陽光大道。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也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會不時地和兒子在網上一起瀏覽有關兒童安全教育網頁,教他當身邊沒大人陪伴時,應該怎麼注意自己的安全,照顧自己。平時鼓勵他一個人去超市買東西,一個人自己去上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慢慢脱離對我的依賴。我前段時間培訓,早上出去,晚上回來,沒時間接送他踢球,我就給他一點零錢,要他自己安排好自己一天的生活。結果他出乎我意料之外地將自己照顧得很好,還做了一件很令我感動的事情:由於我中午不能回家吃飯,他居然將他買的蓋碼飯特意剩一半帶回來留給我吃。所以,我覺得孩子的潛能是無窮大的,我們應該充分相信他們,該放手時可以適當放手讓他們試一試,這對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注重孩子主動性的培養。

現在有很多家長都頭疼孩子做作業老要人喊,我以前也不例外。我性子有點急躁,喊多了難免有點來火,弄得我們心情都不好,關鍵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主動完成作業的問題。後來,我就和他商量,給他做一個計劃,每天回家之後都應該做哪些事情,而且哪些事情先做,哪些事情後做,如果該做的事情是在沒要我喊的情況下自覺完成的,一個星期後就會有獎勵。到目前為止,兒子的學習都是他自己搞定的,沒讓我操很多心,雖然成績不是很拔尖,但我還是覺得很欣慰:他能慢慢主動地去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了。以我切身的體會,學會積極主動去做完成各項工作,對挖掘一個人的潛能和培養一個人的責任感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自己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在兒子選擇興趣班的問題上,我充分尊重他自己的選擇,他很喜歡足球、街舞、還有架子鼓,我就全給他報了。也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個人覺得學足球挺辛苦的,尤其像現在,每天都要訓練到晚上天黑才回家。他卻一點都不覺得累,還能神采奕奕地回家!我相信只要合理安排好時間,還是不會影響他的學習的,而且踢足球能強身健體,培養他堅強的性格和團隊協作精神,何樂而不為呢?

五、自己要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我和孩子的相處,除了原則性問題,必須拿出我的權威震懾他之外,基本上我們算得上是一對平等相處的好朋友。孩子每天回來,我都要問問他,今天過得怎麼樣。他也很樂意和我分享他一天的感受,最難能可貴的是: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消息,他都願意和我説。我也很珍惜他對我的這份信任。所以,每當他給我講他的經歷的時候,我都會很認真地去傾聽。我也建議他把他每一天的經歷和感受都當成日記記錄下來,他也已經堅持了快一個多月了,雖然只有隻言片語,但我相信只要養成這個習慣,對他以後的學習、生活還是會有一定幫助的。我覺得,孩子已經上國小了,對於他們來説,也開始進入了小社會了,在與小朋友的相處和學習當中,總難免會遇到或這或那的問題,會同樣使他們感到困惑,他們也同樣需要得到及時的心理疏導。所以,我覺得:作為家長,不光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還要甚至更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因為現在是孩子形成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關鍵時期。不管我們平時有多忙,有多累,我們都應該抽出時間來陪孩子聊聊天,瞭解一下他們的思想動態,教他們學會客觀地看待周圍的一切,學會辨別是非曲直,學會如何去面對挫折,接受挫折,駕御挫折!使孩子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 篇二

我看過一本書叫《學習的革命》,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把握最關鍵的幾年:從出生到八歲。其實很多家長都不會關心這個階段,任由他們在這個時間段虛度。其實男孩和女孩在4歲前都可達到相當於17歲時所測定智力的50%,4歲至8歲間,發展另外30%,最後20%在8歲至17歲間完成。這個關鍵時期建好了就可以通向未來學習的成功之路。”那麼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我認為家長不僅要有良好的育兒心態,更要講究育兒方法。

下面我來談談自己教育兒子的心得體會:

1、作為家長,首先要調整好心態,要清楚懂得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與優缺點。面對孩子的教育我們應當有穩定的情緒,健康的情感。即使自己工作了一天,很累了,在孩子面前也不能有情緒。

2、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父母可以選擇一些內容生動、有趣的、能吸引孩子的故事、謎語、智力遊戲等。每天堅持在睡覺前,讀故事給他聽,慢慢養成睡前一定要聽故事。學習任何東西,都可以是有趣的,只要把它像遊戲一樣對待。現在我的孩子每天晚上上牀睡覺前都會開口跟我説:“媽媽,我要做作業。”

3、開拓思維,多方面發展。孩子的興趣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經常變換的。要根據孩子的這一特點,合理地開發孩子的智力,開拓思維,讓他儘量多學一些知識。同時家長也應順應孩子發展過程中的`這一特點,及時補充和吸收各方面的知識,以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我認為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即家長要多參與孩子的活動。孩子們的工作就是遊戲。孩子們從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獲得學習。

4、多鼓勵,少訓斥。每個孩子在其成長的道路上,需要家長的細心呵護與教育,在孩子取得了進步,我們不妨給孩子多點讚揚,在孩子遇到了困難,我們不妨給孩子多些鼓勵。孩子稚嫩的心靈是有自尊自愛的,在呵斥下,也許會阻礙孩子進取的心,在表揚與鼓勵下,孩子的心兒會快樂地飛揚。

5、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習慣養成,將會使孩子的一生都會受益無窮。我和許多媽媽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顆善良之心,能擁有一切做人的良好品質,並且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我知道: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認真專注,而且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這樣他無論將來學習還是工作,成功的可能性都會很大。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 篇三

如何做個好爸爸好媽媽?

——程序教學法

如何做一位稱職的家長,引導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順利成長,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怎樣做才算是一個完美的家長,怎樣才算是真正的好爸爸好媽媽?現在,我們來看看,怎樣做好爸爸媽媽

1、對孩子不批評、不抱怨、不打罵、不責備。

這是一條基本原則。雖然還是未成年人,但是少年兒童的自我意識隨着時間的增長越來越強,對孩子的打罵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而抱怨、責備、批評,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的情緒,他們容易在抱怨中覺得自己不被愛,在責備中發現自己很差勁,在批評中否定自我,喪失自信心。作為一個好家長,一定要杜絕打罵、責備、抱怨和批評出現在自己和孩子的互動中。

2、主動去了解孩子,尊重他們的愛好。

你注意過孩子喜歡什麼嗎?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無論孩子喜歡什麼,都是他個人的愛好和興趣。這種愛好和興趣不僅使他的情緒有所寄託,使他能感到踏實和安定,而且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學習和創造的導師。因此,親子間溝通時,尊重和培養孩子的興趣與愛好便顯得舉足輕重。孩子喜歡什麼或不喜歡什麼都是孩子的權利,父母應順其天性,順其自然,在溝通中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並對孩子的興趣進行正確的保護和培養,讓興趣成為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導師。

3、注意聆聽,鼓勵孩子多談關於他自己的事。

家長關心孩子,不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聽”。這個“聽”,就是要鼓勵孩子多談談自己的事情。比如,孩子在學校裏的交友問題,你可以通過老師進行了解,同時也要注意聽聽孩子自己是怎麼説的。這樣直接溝通的方式,不同於家長單方面的説教和灌輸,而是由孩子引導,在這種直接的溝通中,你可以瞭解到只用“看”瞭解不到的情況,從而針對不同情形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4、尊重孩子的發言權,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知道這樣的一條原則:尊重他人發言權。但在親子交流中,家長們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很多家長習慣以自己的意識領導孩子的行為,當孩子發表言論的時候,或者駁斥説“不懂就不要亂説”,或者毫不在乎地敷衍。這樣做會減低孩子的存在感,讓孩子產生“我的觀點一點也不重要”、“我不值得尊重”的想法。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也會下意識的忽略自己,輕視自己。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 篇四

孩子上了幼兒園後,長大了好多,懂得了更多家裏學不到的東西,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待人更加有禮貌了,樂於與同伴交往,熱愛集體生活,性格開朗活潑,看着孩子身上的優點就象火花一樣不斷的閃現出來,我們感到非常的驚喜和欣慰,這與幼兒園老師們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和精心培育教育的結果分不開,對此深表謝意!

培養孩子是一項工作,而且是人類最偉大也是最艱鉅的一項工作——“把一個嬰兒養育成人,培養成才,讓他走上社會,承擔社會責任”。這項工作持續時間之長、花費時間之多、耗費精力之大都是絕無僅有的。作為家長,我們平時關注的更多的是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夠不夠、生沒生病等生活細節問題,其實在育兒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孩子上大班了,如何更好的做好家園銜接工作,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孩子,我想我們還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認清教育的本質,提高家長自身素質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説文解字》告訴了我們教育的本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教育的本質如此簡單樸實,想教育好孩子做好兩件事情足矣:其一,社會、學校和家庭的施教者們努力成為孩子的榜樣,此為“上行下效”;其二,幫助孩子樹立基本道德觀並交其如何做人,此為“使其行善”。孩子在學校裏是學生,核心任務是學做事;在家裏是孩子,核心任務是學做人。中國教育最大的缺失是“做人教育”的缺失,學校和老師能把應試教育做好,而孩子最終走向社會、立足社會的核心技能是“德”,“做人教育”的老師是家長,家長是核心。家長在家裏教育孩子學會做人,這就是家庭教育。我們用一顆樹來打比方:一顆成熟的樹分為五部分——根、幹、枝、葉、果。根深、幹粗、枝繁、葉茂的樹才能果碩。如果把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比作一顆成熟的大樹的話,家長教育就是樹根,樹根是不可見的,但卻是最重要的,它為大樹的各個部分提供營養;樹幹代表家庭教育,是唯一的,樹幹中養分的輸送是單向的,同樣家庭教育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樹枝代表學校教育,一棵樹有許多樹枝,我們一生中要去很多學校,幼兒園、國小、中學,可能中間還會轉學,學校教育可讓我們獲取很多不同階段、類型的專業知識;葉代表社會教育,我們絕大部分知識不是在學校裏學到的,而是通過各種方式學到的,這是社會教育,讓我們這顆樹更加豐富多彩;果代表一個人的成就,一個人要有成就、得到幸福,一定源於根深幹粗,枝繁葉茂。

這裏提到一個“家長教育”的概念,家長教育≠家庭教育。家長教育是指對成年人實施的有關家庭生活、子女成長以及加強自身修養的專業知識與有效技能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對孩子實施教育。在國外,家長教育是一門獨立的、可以獲得學位的專業學科,而在我國還沒有這樣的專業。家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施教者,是根本,只有家長的觀念和方法正確,才能成為保障孩子成人成才,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只有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加強學習,在生活中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時找原因,想辦法,用行動去幫助孩子,才有資格當好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終身的老師。

二、樹立培養孩子的目標

任何一項工作都應該有目標,朝着目標努力工作,就很容易圓滿完成這項工作。首先,培養好孩子應該培養他正確的價值觀。中國教育體制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價值觀教育缺失”,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整個社會比較浮躁,急功近利的觀念影響着我們每一個人,大量家長把“拜金”和“官本位”下的“成功”作為培養孩子的目標。我們不要抱怨社會環境,不要抱怨教育體制,因為我們不可能去改變,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在現有教育體制下,怎麼把我們的孩子培養好,我們必須要付出極大的精力和智慧把孩子培養得“既能適應應試教育又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而這一切的基礎是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孩子的價值觀從他懂事起就開始建立,3歲的孩子是有價值觀的,只不過他的價值觀變化很快。

此時,他可能認為掃馬路可以幫助別人,這是他的價值觀,這時你應該説:“先掃家裏吧,家裏掃好了,以後就可以掃馬路了”,而不應該説“掃什麼馬路,沒出息!”。孩子這階段的價值觀是在不斷變化中的,可能過幾天他又會説想當警察、想開飛機等等,這就需要家長正確引導,不要影響孩子價值觀的建立。直到青春期,基本形成了穩定的價值觀,價值觀一旦確定就很難改變,因此我們要抓住這個時機培養孩子的價值觀。

孩子的價值觀也可稱為“幸福觀”。何為幸福觀?我們培養孩子的終極目的其實就是想讓孩子幸福。自從有人類文明以來,“什麼是幸福”的話題人們一直爭論不休,大家都在詮釋着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幸福是一種長久的感覺,它不是一個已完成的狀態,而是一個過程,這也是它與快樂的區別,快樂是一種短暫的感受。幸福屬於價值觀的範疇,享受現在生活的快樂,同時不斷追求積極的人生目標,這種生活狀態是真正的幸福。在培養孩子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我們不能讓自己的價值觀影響孩子,我們應該努力讓孩子在不斷追求自己人生目標的過程中,學會享受努力過程中的快樂和滿足,千萬不能讓孩子失去學習、生活的興趣,否則孩子就可能形成扭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圍繞培養孩子正確幸福觀,我們還應培養孩子具備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對內敢於負責任。責任心是一個人成功和幸福的基礎,只有負責任的人,走上社會以後才能成功,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培養孩子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讓孩子有責任心,遇到事情敢於負責,這才是根本。對於一個孩子來説,主要的責任就是教會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這讓我不聯想到美國人更注重量力而行,他們支持子女上大學,但不會為了讓孩子上好大學而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是美國父母太“自私”嗎?抑或,他們給了孩子為自己負責、獨立自主的寶貴機會?

二是對外會愛別人。愛心是一個人最優秀的品質,有責任的人才有愛心。如果一個孩子平時喜歡吃的東西都捨不得吃,他會拿去給小動物吃,但卻不給自己的父母吃,那這不是愛心,只能算是一種憐憫和同情,有愛的成分。我們對父母的愛是孝心,孝心是敢於承擔對父母的責任;我們對朋友的愛是互助,愛朋友是敢於承擔對朋友的責任;我們對自己的愛,就是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愛心是責任心的外化。作為家長,我們在滿足孩子物質要求的同時,不要忘了對其進行精神上的教育。

三是內修德行,外展才華。《道德經》上講人要“無為而治”,中國人有三種境界“有為、無為、無不為”,“有為”的人就是有才華的人,“無為”的人就是有德行的人,“大量有為的人幫助少數【本站】無為的人,讓無為的人無不為”,這就是中國文化。當今社會,有才無德的人太多了,但有德無才的人卻沒有,有德就一定有才!舉個極端的例子,小偷有“才”吧,但他們沒有“德”,也就是缺德!現實生活中,我們注重孩子的智力開發,送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培養孩子的才藝,這些都沒錯,但如果我們不關注孩子德行的話,就可能培養出“小偷式”人物。什麼是“德行”,有德行其實就是少做缺德的事,不傷害、不妨礙別人。在做任何事之前先想想,在做任何事之後反思:我是否傷害和妨礙了社會?是否傷害和妨礙了他人?

是否傷害和妨礙了自己?拿刀子捅人是缺德的行為,因為這種行為傷害了別人甚至違法;一個人看到水龍頭沒關而不去關,水流了一夜,這種行為也是缺德行為,因為社會很缺水,人是社會的一分子,他的行為傷害和妨礙了社會;大學生跳樓也是缺德的表現!他不應該傷害了自己和親人。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培養孩子的德行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們什麼事情是該做的,什麼事情不該做,那麼他的行為一定符合社會道德規範。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 篇五

每一個讀過《遊子吟》的人都會被詩中深沉的母愛感動,可是培養、教育孩子不是給她縫件衣服那樣簡單。它需要我們父母用愛和智慧,一針一線把美好的情感、生活的真諦、生存的技能,密密地縫在孩子的心靈上,針法不用華麗,但是一定要端正結實,穩紮穩打,讓孩子受用一生。

我的女兒上五年級了,身體健康,成績優秀,心靈手巧,活潑開朗。總結一下家教心得,我覺得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言傳身教

中國人是最注重家教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刻在骨子裏的,父母的言行會給孩子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父母不説髒話、頹廢話,不做不文明、不道德的事,心態向上樂觀,做事認真嚴謹,心懷善念,誠實守信。我相信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一定是禮貌、開朗、善良、真誠的。

2、注重道德

我非常注重對孩子的道德教育。我認為道德是人立足的根本,有了優秀的道德品質,才能保證我們走正路。我經常對女兒説:“人可以平庸,但必須是一個好人。”我把身邊或是媒體上出現的醜惡現象有針對地講給女兒聽,給她分析這種做法給社會和他人帶來的危害和痛苦,讓她從小就懂得善惡美醜。

3、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不能像流水線一樣製造。我女兒也上過輔導班,但效果並不好。孩子們學習程度不同,同樣的教材就會出現問題。我女兒在輔導班上經常是不講就會,一半的時間都在等別人做題。這樣反而浪費了時間。我乾脆買了一些難度較大的輔導材料讓她在家做,不會的我們給她講解。做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效果非常好:在做題時,我也會有讀不準的字,想不到的詞,女兒就會開心地糾正我,我也會在原有題目的基礎上延伸出新的題目,幫她總結答題技巧,或是女兒給我們總結題目中的知識點。有了父母的參與,單獨學習變成了共同學習,女兒非常喜歡。

4、細節教育

我們在生活中會用到各種知識,我會見縫插針地講給女兒聽。比如:讀到成語就給她講講這個成語的典故;看體育轉播的時候給她講講區時的劃分;看到工人幹活的時候給她講講槓桿和滑輪的原理……雖然都是很淺顯的知識,但是我覺得積累起來,一定會豐富女兒的知識面,也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我用這種方式告訴女兒知識無處不在,活到老,學到老。

5、交流溝通

每天吃晚飯的時候,我都會輕快地問女兒:“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情啊?”一會兒再問:“今天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啊?”女兒都會把學校裏一天發生的事情給我講一遍。既鍛鍊了表達能力,也讓我及時發現問題,想辦法糾正解決。我總是鼓勵女兒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女兒犯錯時,我也會給她機會解釋。我從不認為大人的事情不應該講給孩子聽,我會把生活和工作的事情講給她,讓她瞭解父母的。辛苦,學着體貼父母。我還會把自己犯過的錯誤講給女兒聽,希望她能引以為戒,少走彎路。交流溝通使女兒和我們成為好朋友,心貼得更近。

6、心理教育

家長不能只關心孩子的學習,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女兒有一次對我説:“同學們考了第一名或是當了三好學生,爸爸媽媽都會給獎勵,你們從來都沒獎勵過我,不公平。”我想了想,很平靜地説:“考第一名當三好學生是學生應該做的事情呀,為什麼要獎勵?”女兒馬上撇嘴。我趕緊説:“考第一名當三好學生是對你努力學習的最高獎勵和肯定。你學會的知識會陪伴你一生,讓你受益終生。”女兒的臉色好看多了。我趁熱打鐵説:“知識就是力量和財富,是誰也偷不走的無價寶。小姑娘,你賺了!”女兒終於咧嘴笑了。我認為孩子心理不成熟,容易被周圍的環境影響,鑽牛角尖。家長要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正確引導,幫助他們打開心結,讓他們放下包袱,快樂成長。

當我們密密地在孩子的心靈上縫製各種美麗的花紋時,難免會縫錯針腳,難免會扎到手指,會懊悔,會流血,會疼痛,但是千萬別灰心放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本來就是百年大計。寸草是那樣嬌嫩,也是那樣充滿生機。只要我們拿出春暉那樣博大、温暖的胸懷來,精心呵護,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擁有一個千金難買的好人生!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 篇六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徐陸婕已經上五年級了,在她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和教育。

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用,我便有這樣一個體會:好習慣一旦養成,長大後便會一直堅持下去,這對她今後的成長,成才起決定性的作用。

從一年級開始,我就決定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要求她上課專心聽講。剛進國小時,由於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經常利用空閒時間提醒孩子在上課時,一定要專心聽講,聚精會神,不要做小動作,更不要説話影響別人聽課。回到家時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家長是陪着孩子一起做作業,一方面可以督促她放學及時做作業,並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糾正她的寫字姿勢。現在她養成了放學後及時獨立的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其次,要求孩子遇到問題獨立思考。家長對孩子不能解決的問題要採取誘導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問題,重要的不是教會孩子一道題怎樣解決,而是要告訴她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就能舉一反三,遇到其他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第三,做事要認真細緻。雖然孩子的作業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但是還不夠,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答案正確,書寫工整。現在要求她做完作業後自已能認真檢查,發現錯題並及時訂正,提高作業的正確率,掌握牢固知識。

第四,温習和預習。要求她把當天學過的內容複習一遍,加深印象,只有把學過的內容理解透徹了,才能更好的學習後面的知識。同時,還要求她預習第二天要學的新知識,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認真去聽、去學、去練。

第五,養成看書讀報的習慣。我們為孩子購買、訂閲了很多適合孩子的的圖書報刊,幫助她創設了一個良好的閲讀環境。睡覺前,還與孩子一起閲讀半小時,共同討論書中的問題,這樣既讓孩子養成閲讀的習慣,又有在閲讀的過程中學會思考。

第六,在家讓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比如,掃掃地,洗洗碗,洗洗自已的紅領巾等等,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最後,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我們更多的是幫助她找出差錯的原因,而不是責罵她,對於因粗心大意的小毛病只是提醒她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當孩子有好的表現時,給予表揚或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應該注意平時生活中的細節問題,做好榜樣,帶好頭。讓我們都做一個有愛心、有包容心的家長,讓我們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 篇七

幼兒自主學習是以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發展幼兒個性為宗旨,以更好的發揮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用心性和主動性,在必須的環境中,幼兒按自我的意願主動地學習,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新課程陶藝活動中教師在努力摒棄以往傳統的美術學習方式:“你説我聽,你示範、我模仿”的強調被動理解舊模式時,又應如何充分調動幼兒的用心性,發揮幼兒在認知、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陶藝的主人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乃是激起學生對所學的資料的興趣。即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可見,情境教學能把概念具體化,傳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兒的認識與情感相結合,使思維與形象統一,變灌輸為感悟,變説教為體驗,使幼兒全面發展。所以,應對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在活動中教師要善於做到創境激趣、以趣激學、引導幼兒用心主動地參與學習,自主地探索獲得知識。

1、直觀演示,創設形象情境。

幼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具體動作思維、直觀形象思維處於優勢地位。利用直觀演示法能夠寓教於樂,在教學中,我們運用電教設備再現教學資料情境或收集與資料相關的實物、圖片創設情境等,讓幼兒入情入境,借境悟理,進行自主學習。如:在陶藝製作《各種各樣的汽車》活動中,我與幼兒共同收集了各種各樣汽車的模型玩具、圖片,並佈置了《中華汽車展》環境,幼兒在好奇心驅使下,對汽車發生了興趣,以愉快的情緒用心參與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樣的汽車中來。由於每個幼兒對汽車都有必須的認識,大大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熱情,在製作中,十分自如,用心主動,想象力也十分豐富。於是,一輛輛形態各異,造型可愛的小汽車便呈此刻大家面前。

2、故事啟迪,創設想象情境。

幼兒愛聽故事,老師能夠藉助故事的魅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簡單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感悟道理。幼兒從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認,為幼兒自主學習帶給了條件。如:在製作浮雕《神奇的手》時,我運用這個故事:“一天,有個小姑娘做了一個夢,夢見自我的手忽然變成了許多小動物,有孔雀呀、蝴蝶呀,還有小飛鳥呀,好多好多的動物,他們在由手變成的山呀,樹林裏呀……”。透過故事啟迪,創設想象情境,及時地、進一步地打開孩子們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啟發和引導孩子們的創造思維。幼兒表現的慾望十分強,小朋友們個個製作出了他們心中的完美世界,有的幼兒製作出了一座“手”房子,有的幼兒製作出了“手”汽球,有的製作出“手”花瓶……。

3、小品表演,創設實踐情境。

愛表演是幼兒的天性,他們每當在表演情境中,十分興奮,會產生強烈的表演慾望,容易融入主角學習的情境中。如:有一次,在小品《可愛的貓》中幼兒們用自我的身體語言來表演貓在不一樣時候的神態和表情。快樂的表演和模仿使他們不僅僅感受到快樂,同時進一步瞭解貓的形象和生活習性。在實踐基礎上,幼兒製作陶藝《貓》時體現了更豐富的資料。作品中有睡覺的貓;有玩耍的貓;有生氣的貓;有高興的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直接體驗。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使教育資料具體化,更能使幼兒從簡單愉快的氛圍中領悟道理,學到知識,到達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二、大膽放手,給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

波利亞曾説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我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多方創造條件,為幼兒主動學習帶給時光與機會,讓幼兒與環境、與同伴、與老師等之間進行多維互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幼兒透過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努力去發現,探索新知,學習新知,同時也學會學習,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 篇八

這裏,我想把我教育孩子五年的幾點心得體會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指出我的不足之處。

一:家長要蹲下身來和孩子做真正的朋友。

在家裏,我們可以對孩子的吃飯,穿衣進行悉心的照顧,對學習進行認真的輔導。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可以主宰孩子的一切,可以駕馭孩子的思想,可以替他們做出我們認為正確的決定,因為我們只是他們的父母,不是他們的大腦。對孩子説的話,最好只是建議,最後的主意還是由他們自己來拿。當生活中發生一些事情時,我們儘量不站在成人的立場上去左右孩子的任何一個想法。我們只有這樣做了,孩子才會從內心願意把我們當做朋友。他們高興時,會把這份喜悦和我們分享,當他們不開心時,也會把這種煩惱向我們傾訴。溝通無限嘛,我相信只要這樣做了,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是那麼可愛,身上有那麼多的優點,縱然是缺點也不那麼明顯了。

二:凡是孩子的事,均無小事。

如果你認為,我們大人整天忙的都是正事,孩子嘛,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那您就錯了。實際上孩子的內心要比大人豐富得多,學習只是他們生活中的很小一部分,他們愛玩,愛想,愛做,在他們身上,有時您會發現我們小時候的影子,這時就會感慨,現在生活真累呀,要是能回到小時候該多好呀。我想,如果讓您回到小時候只是學習,您肯定一百個不願意吧。所以,朋友們,如果您的孩子再向您提出:“媽媽,我想要一個像小紅他媽媽給他做的一樣的風車”時,我們要把它當做一回事,儘可能好地給他做一個那樣的風車。

三:想讓孩子怎樣做,首先自己就該這樣做。

如果您覺得孩子太粗心了,那麼您先檢查一下自己,平時是不是也不是個細心人。想讓孩子不睡懶覺,你就不要在禮拜天的時候賴在牀上不起,不要小看這一天的懶覺,就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早起習慣。您不想讓孩子罵人,那麼在您有時情緒憤怒的時候,就要克服自己不説髒話。您不想讓孩子撒慌,就要在意一下您在別人眼裏的誠實度。生活中的好習慣很多,總而言之,為了讓您的孩子有個好習慣,您只需多做,不用説得太多。

我希望我們更多的家長朋友們都一起努力,為了孩子,我們要做得更好。

國小育兒心得體會 篇九

不管是家庭還是幼兒園都是缺一不可的,所有家長們都會為孩子的身心、學習生活擔憂。.。.,大部分幼兒園日常教學中都需要用到幼兒園育兒心得,而育兒真的只是有錢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就好了嗎?不是的!育兒心得沒這麼簡單。

從一歲左右起,孩子就能用單一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意識,令人驚奇的是有些孩子居然連“而且”“也”“不僅”等等一些常用的轉折詞、連接詞也能準確地表達出來。你知道他是怎麼學會的嗎?後來,我才慢慢醒悟,孩子們是從大人們的談話過程中“偷學”來的,呵呵,孩子對他所不懂的一切都有莫大的好奇心,想去模仿,聽到的、看到的東西都能深深印入他的腦海裏。

幼兒園是孩子踏入社會的第一步,也是他開始交往、接觸社會的關鍵一步,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時,家長們也三思而行,並親自前往幼兒園觀察,選擇心中幼兒園,當然幼兒園並非十全十美,但是學校所營造出的整體氛圍應該很適合孩子,孩子喜歡幼兒園,他非常願意上幼兒園,也很喜歡他的老師和同學,這樣的環境能讓孩子的身心展有很大的幫助,學習也會容易得多。

孩子四、五歲時,自己的主觀意識逐漸增強,牴觸情緒隨之加重,很多事情希望能按照他自己的意識去做,你要他向東,他偏向西;你不允許他這樣做,反而增強了他想這樣做願望,有時大人們不得不採取迂迴的 戰術,真讓人無可奈何。仔細想想,孩子們也不過是想表現出自己有主見,追求自己的獨立人格而已。只要抱着寬鬆的心態,輔之以適當的教育,相信孩子都能順利度過這一成長期。

平時,家長們儘量抽出時間來多帶孩子到户外,尤其是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的公園或郊外去放風箏等等。在公園裏不但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能開擴視野,增長知識,還能觀察到各種動物及花草樹木,跟他講講花草樹木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們不但能使環境更美,而且還會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氣等等。在生活中給予孩子的知識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 ,平常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他的愛好、鼓勵、讚揚等對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但必須注意使用得當、的法。過度地或過於輕易地濫用鼓勵和表揚會使孩子感到你不真誠,並會寵壞他!

不管是幼兒園的老師還是家長,答應過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