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觀看智慧樹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57K

觀看智慧樹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智慧樹心得體會篇1

今年是脱貧攻堅的決戰之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但是中國如期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決心沒有絲毫動搖。

作為基層廣大扶貧隊伍,必須更加堅定信念、勇於擔當。點燃工作熱情,密切聯繫羣眾,謀劃發展藍圖,發展難題。其中首先就是要密切聯繫羣眾。作為我黨的優良作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羣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如果沒有人民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會失去不竭的源泉;如果脱離羣眾,就必然會出現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等不正之風,那麼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偉大目標就無從談起。

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擺脱貧困的信念。脱貧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更是貧困羣眾自己的事情。真正脱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羣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通過扶志,幫助貧困羣眾樹立起擺脱貧困的鬥志和勇氣;通過扶智,幫助貧困羣眾提升脱貧致富的綜合素質。

同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讓貧困户從思想上改變觀念,拋棄“等靠要”思想,從源頭上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改變自身,積極脱貧。同時通過幫助貧困户掌握一技之長,從而拓展生產技能,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以此給貧困羣眾帶來持續且穩定的經濟收益,最終實現貧困羣眾的自立更生。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脱貧歸根到底是我們要用勤勞的雙手,腳踏實地的幹,才能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觀看智慧樹心得體會篇2

深度貧困地區是決定脱貧攻堅進展和成效的關鍵區域,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更有力的舉措、更紮實的行動,全方位深入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脱貧攻堅,確保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當下,脱貧攻堅工作任務艱鉅,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必須做到精準扶貧,花大力氣解決貧困老百姓”兩不愁三保障“的突出問題,做好產業扶貧、健康扶貧等工作。

雖然自己沒有直接參與扶貧工作,但是也不能置身事外,也該通過學習、汲取和借鑑扶貧領域的相關內容,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為打好脱貧攻堅戰盡一份力。

首先要始終保持為人民服務的心,心繫羣眾利益,切實貫徹落實走羣眾路線,想羣眾所想,急羣眾所急,積極為羣眾解決困難。

其次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端正工作態度,保持工作熱情,盡心將羣眾交代的大事小事辦好,並自覺做好自己職責範圍的事情。

最後要堅持嚴於律己,無論在神説還是工作中,都要嚴明政治紀律,執行黨中央的各項工作,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時刻為羣眾樹立好榜樣,不辜負組織的重託以及人民的期望。

打贏脱貧攻堅這場仗,就必須深刻領會脱貧攻堅會議精神,準確把握,要有持之以恆的決心,擼起袖子加油幹,只有這樣,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觀看智慧樹心得體會篇3

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之際,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座談會6日在京召開,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脱貧攻堅方面最大規模的會議。習近平主席在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脱貧攻堅取得的成績,深刻分析了脱貧攻堅面臨的形勢,對加強黨對脱貧攻堅的領導、高質量完成脱貧攻堅目標任務提出明確要求,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進一步堅定了全國人民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信心決心。

黨中央針對我國貧困人口存量大減貧困難,戴帽貧困縣越扶越多的局面,吹響了脱貧攻堅戰的衝鋒號,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不放鬆,向全國人民鄭重承諾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明察貧困之本,善絕貧困之源。決勝收官之年須開展查損補失、查漏補缺、查短補齊、查弱補強,查找疫情造成的損失,拿出措施和辦法把損失補回來;對兜底户、返貧和新發貧困人口、邊緣户等都要有人抓有人管;對標全面小康,補齊短板;查找貧困村、貧困户中的弱項。

脱貧攻堅高效完成關鍵在人,重點看幹部隊伍作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減輕基層負擔,讓基層扶貧幹部心無旁騖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貧攻堅工作中去。每一個扶貧幹部都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實,主動做為,主體擔當,實幹苦幹,創新思路辦法。

脱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緊要關頭,越容不得鬆口氣、歇歇腳。摘帽不是終點,脱貧不能鬆懈,必須要一任接着一任幹、一代接着一代幹,持續鞏固脱貧成效,才能確保決戰決勝的全面勝利,兑現我們黨的鄭重承諾。

觀看智慧樹心得體會篇4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優良作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脱貧攻堅。”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脱貧攻堅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時間緊,任務重,有不少難啃的硬骨頭。為此,必須不斷增強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憋住一口氣、鉚足一股勁,只爭朝夕、加壓奮進,以優良作風決戰脱貧攻堅,確保脱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精準脱貧提升到治國理政新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必須真抓實幹、埋頭苦幹,萬眾一心奪取脱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脱貧攻堅全過程,堅持對症下藥,注重精準施策,不斷加大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查處有關違紀違法問題,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擔當不作為等問題仍然存在,主要表現在對政策掌握不準、宗旨意識不強、為民情懷不夠,為民辦事流於形式,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問題始終解決不了,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導致很多扶貧工作落實效果不明顯。為此,必須持續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整治脱貧攻堅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等不良作風,堅決奪取脱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注重實績,勇於作為,讓能者上、庸者下。脱貧攻堅工作實績是黨員幹部的“成績單”,是對黨和人民交出的答卷,幹得好不好,有沒有實效關係到廣大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關係到經濟社會的長足發展。要緊緊圍繞脱貧實績這個根本,建立和完善脱貧一線幹部工作實績民主測評辦法,採取“曬實績”與“評實績”相結合的方式,將工作實績定期“曬”一次,在一定範圍內公示。制定脱貧攻堅督查考核辦法,堅持“周巡查、月督查、季通報”制度,倒逼各項任務落實,樹立“能者上、庸者讓、劣者汰”的用人導向,鼓勵扶貧幹部們敢闖敢試、擔當作為,用心用力用情投入脱貧攻堅一線。

真抓實幹,精準施治,確保真脱貧、脱真貧。徹底消滅絕對貧困、過上全面小康的好日子,是億萬百姓孜孜以求的夢想。脱貧羣眾的收入實不實、脱貧攻堅的成色足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幹部作風是否紮實。決戰脱貧攻堅,必須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作風,始終把人民羣眾的冷暖記在心上,時刻把脱貧攻堅的責任扛在肩上,做好做足精準脱貧的“繡花”功夫,用真情激發困難羣眾脱貧的內生動力,用實實在在的脱貧攻堅戰果取信於民。越是收官的時候,越要沉下身子、耐下性子,發揚“釘釘子”精神,攻克脱貧攻堅戰中的最後堡壘,確保扶貧工作務實、脱貧過程紮實、脱貧結果真實,脱貧成效真正獲得羣眾認可。

加強監督,倒逼落實,做到不全勝、不收兵。強化政治責任,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將“四個不摘”專項治理列入脱貧攻堅專項行動,開展大排查、大調研、大走訪、大落實活動,以強監督確保“四個不摘”政策的貫徹落實。要聚焦鞏固提升幫扶成效精準監督、靶向發力,建立後續跟蹤管理長效機制,嚴格落實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管理辦法,督促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持續發揮作用。要堅持力度不減、尺度不鬆,持續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緊盯幫扶工作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列出負面清單精準施治,對扶貧工作中貪污挪用、虛報冒領、優親厚友的從嚴查處,對責任缺失的嚴肅追責問責,以作風攻堅促脱貧攻堅,確保高質量完成脱貧攻堅各項任務。

觀看智慧樹心得體會篇5

聆聽了全國著名班主任、教育部國培專家田麗霞的講座,她從智慧課堂的打造和教師專業成長方面對與會者進行專業的指導和引領,可謂是深入淺出,妙語連珠,使我很受啟發,受益匪淺。

一、關於教師專業成長方面

田老師用五個關鍵詞來對大家進行指導:

(一)時間

沒有一棵大樹是種下樹苗,立刻就變成大樹的,一定是歲月刻畫着年輪,一圈圈往外長。要想成功,一定要給自己時間!時間就是經驗的積累。學到愚時才是賢!

(二)不動

成為大樹,一定是千百年來經風霜,歷風雨,屹立不動!任何人要想成功,一定要“經風霜、歷雨露,始終堅持而不悔”。不斷換頻道,可能什麼也沒有看到;見異思遷會喪失自己的核心優勢。

(三)努力紮根

樹都有千萬條根,這些根深深扎入地下,吸收營養,供大樹成長。人要想成功,也要不斷紮根,努力學習,充實自己。而學習要有規劃,讀書要有選擇,有計劃,有思考,有收穫,避免“因為走的太遠而忘記了為什麼出發”。要學習更多的方法和思路,做蜜蜂型的老師,要向專家學習,向同事學習,向學生學習。

(四)積極向上

旁逸斜出不能成為棟樑,要一直向上長!要想成功,一定要向上!不斷向上才會有更大的空間!排除一切干擾,正道直行,朝着目標堅定不移地前進。要吸收正能量,傳播正能量,積極向上是成功的捷徑!

(五)心向陽光

如果要長成參天大樹,就要有積極陽光的心態,就像大樹張開每一片葉片來迎接陽光一樣,我們把自己的全部力量拿出來,以飽滿的熱情,以積極的態度,去擁抱每一個黎明,每一個黃昏,每一縷春風,每一滴秋雨。

二、智慧課堂的打造方面

田老師從四個問題入手,引領與會人員深入思考。

(一)怎麼看待學生

要知道學生幼稚無底線,學生可能會犯錯,可能會撒謊,可能不懂事……我們應該接受他們的一切,用孩子的心態去理解孩子。田老師反用“種了芭蕉,又怨芭蕉”的典故,強調,對待學生要有“種了芭蕉就愛芭蕉”的態度。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要管住我們的嘴,不利學生成長的話不説,平等的對待學生,欣賞每個學生。要有專業素養,管住情緒,要蹲下身子,傾聽學生的心聲,她調侃道:白天不懂夜的黑啊!

(二)怎樣贏得學生的尊敬

打鐵需要自身硬!要做一個響噹噹的教師,就要業務精、有愛心、有方法。不能用“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觀點去為自己的業務不精,課後不努力找藉口。田老師活用《學記》中“親其師則信其道”的道理,認為,尊其師信其道,信其道更尊其師。

(三)怎樣關愛學生

愛是教育最美的方法。愛學生才能懂學生,想法決定做法,態度決定高度,愛是教育最美的語言。沒有不好只有不同。每一塊木頭都能雕成佛像,每一顆種子都有自己的設計圖,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要關愛學生,用真心換真心,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四)怎麼和學生談話

田老師總結了一段口訣:做好準備,想好再説;因人而異,適合才説;選準場合,當説再説;明確目的,有用再説;強調語氣,當説再説;及時閉嘴,無效不説;方法恰當,管用才説。同時,她還強調,要注意口頭禪、否定句,避免輕重顛倒、含糊其辭、畫蛇添足等問題。備課還要備語言,讓語言更精彩,更有表現力,不能想到哪説到哪。

就如同田麗霞老師在講座中説的,培訓就是學習,培訓就是財富,培訓就是待遇,培訓是成長最有效的方式,培訓更像一面鏡子,幫助我們看到了優點,也發現了不足,為我們今後的學習、工作找出了方向,我將更加珍惜工作室的每次交流、研討和學習活動,向工作室的其他成員學習,博採眾家之長,讓自己的授課更加精彩,更好的關愛學生,幫助他們成長成才,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觀看智慧樹心得體會篇6

前天聆聽了太谷縣教研室主任張四寶的題為“做智慧型教師,創建高效課堂”的專題報告,欣賞到了高效課堂在農村邊遠學校綻放的美景。李村教改的開始,曾讓我欣喜,我也努力構建快樂的學習氛圍,努力實現課堂的高效創新。對比太谷縣的課改,我頗受啟發。

1、精心編制導學案。

我們教學的重點總在課堂,而對備課對導學案的設計並沒有特別重視,且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好的導學案既是對學生學習的引領,又是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還能實現教師對學生學習程度的掌握。今後我要在課堂導學案的設計上下功夫,依託教程,參考教輔,將知識問題化、問題具體化、層次化。實現學生學習知識點節節清,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2、做一個“懶”老師,在課堂上真正放手,讓學生學。

課堂上要確保學生的參與度,絕對不能填鴨式、滿堂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是干擾好學生製造差等生,老師要學會“偷懶”,少講,把課堂放手交給學生。讓學生緊跟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或練習、或思考、或動手操作,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動態之中,教師巡查指導、講解。並適時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指導學生認真閲讀,多次感悟,且巧妙設計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通過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教師再引領課堂展示,讓學生敢於説、勇於説、樂於説,做到三講三不講,讓學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讓學習發生在學生的身上。這樣學生會學習了,老師就解脱了。

新型的課堂模式,不是老師沒事幹,而是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了,要我們成為智慧型的老師,也就是成為愛學習、愛思考、愛創新、會管理的老師。

3、學習小組合理構建應用,評價方式捆綁式

我們也有四人學習小組,學困生的轉變並不明顯,優等生並不太樂意幫助學困生。而捆綁式評價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學好知識有三個層次:聽明白,想明白,講明白。講明白是學好知識的最高層次。小組合作學習,捆綁式評價能讓差生不差,尖子生更尖。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的訓練場。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學會溝通、傾聽、尊重、包容、欣賞。

張主任的課改講座,讓我還明確了一個觀點:知識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是練出來的,不是聽出來的。我還存在着許多亟待改進之處,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才能使自己的課堂距離“高效課堂,快樂學習”越來越近。

觀看智慧樹心得體會篇7

通過智慧課堂專題培訓,促進我樹立智慧教學理念,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提升了適應在智慧課堂環境下的教學活動以及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提升了應用信息技術支持智慧教師專業發展的能力。

1、領悟有效教學。怎樣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在從有效性走向優質教學呢?我認真學習着專家在講座中的每一句話,思考着每一個觀點。從學習中使我深刻的領悟到了:在教學中應不斷探索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處理好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的關係,處理好課堂欲設與生成等等之間的關係。

2、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學習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積累與運用、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會學、善用。我每次聽專家講座和觀看課堂實錄後,總要有一個思考,即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及典型的案例帶進自己的課堂,有針對性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縮短同發達地區學校教學上的差距。通過實踐對理論、經驗的檢驗,尋找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點、相同點與銜接點,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藝術。開闊學生的視野,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激活學生的思維。

3、提高自身素質,學會終身學習。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在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學生對知識的需要。做反思型教師,養成反思習慣,反思自已的活動過程,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決策以及所產生的結果的過程,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總結經驗,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平台,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提高教研水平。

所以通過這個階段的學習,我明白了要轉變學習的觀念,要從需要我學變成我需要學,這樣才會提高學習的效率,及時鞏固操作方法。通過帶着問題學習,在無形中也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跳出ppt的教學思路去構思新的教學設計,結合智慧課堂的教學理念,去構思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形式,又是一次煥然一新的備課。

本次培訓後的幾點思考:

1.智慧課堂是智慧教室與智慧教師的結合。僅有對應軟、硬件環境,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了一些軟件的功能,這稱不上是智慧課堂;

2.智慧課堂要包容、融合,既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雲平台、大數據等現代教學技術,也不應排斥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以身示範等傳統教學方法;

3.智慧課堂的教學過程,要結合實際,根據解決什麼問題就選用什麼樣適合的工具來進行教學設計。並非在一堂課裏把智慧教室系統的各項功能使用個遍就是智慧教學,就叫智慧課堂。

觀看智慧樹心得體會篇8

通過從第一階段的實際操作學習,結合自己軟件進行課件的製作。讓我從中明確了學習的關鍵。軟件的操作是重點但不是難點,難點是對教學內容從智慧課堂的方向進行設計。更新教學觀念才是學習的關鍵。

在第二階段進行課件製作時,我遇到的問題是側重於沒有操作的方向,坐在電腦旁無從下手。經常停留在一頁課件裏反覆糾結,反覆修改,無法進入下一頁的設計。總是覺得課件的製作不如人意,思緒斷斷續續,軟件應用起來也不能得心應手。處於一種在不成熟思路中用不熟練的操作去進行教學設計,所以學習的效率特別低。一個課件要花很多時間,很多心思,很吃力的去完成;對比ppt的教學設計這太費時了,導致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對二部分的學習任務完成效果不理想。

在一次ppt教學中,無意識用智慧課堂的教學設計去替換其中幾個部分的教學設計,我找到了新的教學設計與學習的思路。那就是結合ppt的教學思路,從中去發現教學設計中缺陷,再用智慧課堂的設計去彌補其中的不足。這樣結合起來,製作課件的速度明顯快了很多。由此,我從中反思到軟件操作學習的關鍵不在於單純的功能學習,軟件功能學習很多遍後腦裏仍是一片空白,只有當有了教學思路後,需要進行功能設計時進行學習,那樣學習效率才會高。所以,更新教學思路才是學習的關鍵。只有理解了智慧課堂的教學理念後,再結合具體內容進行整體的構思,那樣學習才會有方向有重點,這樣學習才會事半功倍。

?黃愛華與智慧課堂》,我覺得是一本很值得國小數學教師一讀的書。在這本書中記錄了黃愛華個人的成長之路和他的教學主張。同是數學教師讀後更令我慚愧,黃老師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首先我覺得身為教師,特別是一名理工科的數學教師,黃愛華老師的成長之路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從不放棄學習與閲讀的習慣。他從走出校門,並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從教以後,他更是流連書海,如痴如醉,頁頁精讀,行行品味,字字琢磨。為了掌握教學規律,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尋求新的突破,他的業餘時間幾乎都用來鑽研教材,翻閲資料,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他研讀過數學教學法,比較教育學,兒童心理學,以掌握兒童發展的認知規律;分析過國小數學教材的知識體系,研究過國內外不同教法的特點,不斷探索兒童認知的最佳建構過程。每年新年伊始,他都會列出書目,制定詳細的讀書計劃,每年至少讀五本教育專著,讀中外教育史,讀中外教育名著,並做好閲讀札記。多年來,所做的筆記就有80多萬字。書,是他最好的朋友。學無止境,生活中的萬物在他眼中都好似一本本鮮活的教科書,而他則是那一個最痴迷的讀者。因為,他堅信:向書本學習,因書本而智慧;向他人學習,因他人而智慧;向萬物學習,因萬物而智慧;無所不學則無所不智也。

如果説,學習是成長的原動力的話,那麼,思考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黃愛華老師説:思考,讓我的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也正是思考,讓我課堂呈現出別樣的風采;還是思考,引領着我的人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黃愛華時刻都在備課,把生活中的情境靈活的運用到我們的數學課堂中,十分自然,又讓他的學生覺得數學確實在生活中是無所不在的。

他主張開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依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出學生去思考和實踐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做“數學實驗”,親身體會如何解決問題。把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老師就是一個“適宜的點撥者、親切的慰藉者、無私的協助者和誠摯的合作者”。

在教學方法上,他關注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讓學生願意親近數學、瞭解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力求:引人入勝地創設問題情境、激情四射地開展探索研究、意猶未盡地實踐延伸。

美妙的課堂還來自於富有創造性的勞動,把情境教學、遊戲教學、愉快教學融為一體,便能不斷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境界。在“圓的認識”一課,他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製作出小猴子坐在方形和橢圓形車輪的小車裏顛簸起伏的畫面,樂得學生哈哈大笑;在“約數和倍數的意義”一課的結尾,他別出心裁地設計了“動腦筋出教室”的遊戲,要求學號數能被2、3……整除的學生依次出教室,全場的學生都要説出誰是幾的倍數。當最後剩下學號是質數的同學時,他便問:“老師出一個什麼數時,我們都可以離開教室?”學生們大聲回答:“1”……在一次全國的公開課上,當課上到這裏,全場800多名教師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總之,在教學中他關注學生的發展,為學生髮展而教;尊重學生,與學生“和”“平”相處。

閲讀得比較粗淺,借用一位老師的話“與其説黃愛華老師是一位名師,倒不如説黃愛華老師是一本書,一本只有認真思考、認真實踐後才能讀懂的書”。我想,這本書今後我不光要熟讀,細品,更要在教學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