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參觀校四史館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4W

參觀校四史館心得體會多篇

參觀校四史館心得體會篇1

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黨員領導幹部的必修課。但是,四史在時間上跨越500多年,在內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頭、大容量。因此,有效推進四史學習教育,不能簡單地斷代,也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而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氣,抓住重點、區分層次,要從依次遞進的歷史知識、歷史經驗、歷史精神、歷史方法四個方面,在認知、情感、意志、行動四個層面着力。

第一,學好歷史知識,形成歷史認知

歷者過也,史者事也。歷史通常是以時間、事件、人物、關係、環境、思想、影響等知識要素對過去的敍説。四史學習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對相關信息的瞭解、掌握和認知,首要的是學習重大歷史節點、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環境、歷史思想、歷史影響等。

比如,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就少不了莫爾的《烏托邦》、巴黎公社、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1956年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建立、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等。

黨史和新中國史的學習,就少不了新文化運動、1921年黨的創建、1935年遵義會議、抗日戰爭勝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一五計劃,等等。

改革開放史的學習,就少不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經濟特區、浦東開發開放、199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加入wto,等等。

需要説明的是,四史雖然各有特色、各有知識點,但不能簡單認為它們是孤立的、割裂的。通過學習教育,既要清楚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之間的區別,更要明白它們在歷史、理論、實踐邏輯上的密切關聯。

這種關聯可簡單歸納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推動社會主義從理論走向實踐,包括俄國十月革命勝利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重要條件;

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歷史,是以社會主義為取向建立新社會、新國家的歷史。

以1949年為起點的新中國史,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推進改革開放的歷史,也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社會主義從一種模式走向多種形態的歷史;

改革開放史既是黨史、新中國史,也是社會主義在中國深入發展的歷史,即一以貫之地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

這樣聯繫起來學習,可以更深刻地體會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進一步明白我們是誰以及從哪裏來、往哪裏去。

第二,吸取歷史經驗,把握歷史大勢

如果説四史的知識是一點一點的,那麼將點串起來,由點到線,就構成了一部一部的歷史。

這樣的歷史從來都不是直線演進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人類從民族史進入世界史的條件下,更是如此。這樣的歷史是人們在不斷認識歷史規律、總結歷史經驗、吸取歷史教訓基礎上曲折前進的歷史。

在這個意義上,四史學習教育中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基於知識學習,更清楚地洞察歷史發展中的合價值性與合規律性,更好地把握歷史進步規律與發展趨勢。這當然是一個高標準。其低要求就是吸取歷史教訓,在前進的道路上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至少是歷史上發生過的悲劇不要再折騰、再上演。

四史中藴含了很多規律。比如,馬克思主義基於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論兩大發現,超越空想社會主義,揭示出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四史中也有經驗和教訓。蘇聯在建立、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取得了重大進步,並在與資本主義經濟大蕭條的對比中彰顯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優越性。但是,這一體制沒有隨着時代和環境變化而進行適應性改革,無法進行自我革新,尤其是無產階級政黨逐漸背離了人民立場,結局是政權喪失、g家解體。

中國共產黨善於在歷史學習中總結經驗、認識規律,不斷前進。這表現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際結合起來,適應時代變遷與社會變革,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不斷深化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現代國家治理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黨的領導和執政規律。這是黨領導人民創造兩大奇蹟,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關鍵。

四史學習教育就是以史明志、以史為師、以史為鑑,就是學習歷史大道、把握歷史大勢,就是基於歷史經驗、理性和規律把握現實,必將有助於增強廣大黨員幹部堅定四個自信。

第三,傳承歷史精神,堅守歷史使命

偉大的歷史無不沉澱為精神,精神又無不是歷史的。黨的精神建設融匯於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貫穿於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併成為我們的一種獨特政治優勢。

特別是,革命戰爭年代鍛造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湧現的抗美援朝精神、大慶(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改革開放時期孕育的小崗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擊非典精神、奧運精神、

抗震救災精神等,構成了我們黨和國家的精神譜系,必須傳承好、發揚好。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精神力量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能夠轉化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物質力量。如果説歷史事件是過去的、會定格的,歷史經驗也可能是有侷限的,那歷史精神就是永恆的,可以傳承併發揚光大的。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歷史精神的學習傳承。他強調,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説,真正學好歷史精神,用歷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發廣大黨員幹部的歷史擔當、情懷、責任、信念,讓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正是四史學習教育的精華所在。

第四,梳理歷史觀念,用好歷史方法

樹立正確歷史觀、學好歷史方法論,是知識學習、經驗和規律學習、精神學習的實際運用與行動,也是四史學習教育的高要求。要逐步形成、深化鞏固這樣的歷史觀:

歷史是連續的,不能簡單地斷代。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教育要打通起來,並與上海地方史、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等身邊的歷史貫通起來。通過學習教育,樹立大歷史觀,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等。

歷史是整體的、多彩的,不會完美無缺、沒有瑕疵,不能用現實切割歷史,也不能用歷史否認現實。要通過四史學習教育,反對任何形式的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反對醜化黨和國家形象,或詆譭、誣衊黨和國家領導人、英雄模範,或歪曲黨的歷史、新中國史、人民軍隊史的言行。

歷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線的。要全面、辯證地看待歷史現象、歷史問題。即便是歷史失誤、挫折,也要在歷史的環境下、方位上正確看待、認真分析。尤其是,對所謂歷史終結論等要有清醒認識,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邪路。

歷史是相通的,世界是平的。雖然當前出現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和行動,但在世界歷史條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轉,自我封閉必然落後。同時,在一球兩制長期共存的環境下,還要樹立長線歷史觀,既反對崇資病,也反對恐資病,正確認識並處理好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共產黨與其他國家的政黨、中國與世界的關係。要交流溝通、取長補短,推動文明對話、互鑑,充分吸收和借鑑人類文明創造的一切成果。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四史學習教育不能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而要在堅持正確歷史觀的基礎上,學會歷史思維、培養歷史視野、增強歷史擔當。要歷史結合現實學、理論聯繫實際學,把自己擺進去、工作擺進去、責任擺進去,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新環境。

:

參觀校四史館心得體會篇2

校史館是由原來學校的舊圖書館改建而成的,一個30年代的蘇式建築,給人一種樸素莊重、沉穩內斂的感覺。而進門左側的歷屆畢業班合影查詢的電腦又給人一種現代的感覺。一個嶄新漂亮的展廳盡收眼底,隨着講解員的講解,我被老一輩的專家教授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為農大的建立和發展所做的貢獻而感動,一頁頁的教師筆記,一件件的文物和證件,一張張老照片,一尊尊藝術造型從__年到20_年全方位的反映了學校的歷史沿革。當看到塗治教授生前穿的一件破棉大衣和生活用的梳子剃鬚刀以及工具書的時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彷彿塗治院長昨天還在桌上辦公一樣,作為一個院長和專家,生活依然是那麼的簡樸,他寫的兩封家書雖然言簡意賅很短很短,但是充滿了對子女親人成才的盼望和關心以及對黨和國家的忠誠。當我走到一尊叫《勇挑重擔》的雕塑前,我為新疆農業大學艱難的辦學歷程所感動,老師們自己動手撿拾動物的屍體作為教學模具,老師們自己動手手抄教材,他們深夜編寫教材,白天給學生上課,這些老教授們是農大的瑰寶,時刻鼓舞着我們不忘歷史珍惜現在的學習環境,很值得我們學習。

走到領導題詞和傑出校友的那一面牆時,我打心眼裏感到自豪。是啊,有領導的關心和鼓舞,有一批批各行各業的傑出校友,他們是農大的寶貴資源,他們也是我們的榜樣和奮鬥目標。當年的他們在條件簡陋的校舍裏刻苦學習,成就了自己的未來,這種無形之中的激勵,也必將給我們的學習成長帶來激勵。看着農大各個階段取得的輝煌成就、各位傑出教授的生平事蹟,60年來學校的每一步發展,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們這些農大的學子。此時我覺得作為一名農大人是多麼的自豪,這十年來是農大發展最迅速的時候,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沒有什麼理由不抓緊時間學習。多媒體視聽室讓我們更加直觀的瞭解農大的歷史,加深對學校60週年的體會和認識。校史館的建成讓所有農大教職工加深了了解農大的機會,不光向社會展示了幾代農大人的艱苦創業史,也時刻激勵着我們要開拓創新,站在新的起點再創輝煌。站在校史館中我的思緒飛回到那個艱苦的年代,新疆農業大學走過的一甲子歷經坎坷但是也成果頗豐,60年的本科辦學歷史,既是一部幾代人嘔心瀝血、艱苦奮鬥的辛勤創業史,也是一部追求科學真理、發展先進文化,各項事業全面協調推進的科學發展史。

哈佛大學有句名言説到:大學的榮譽,不在於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質量。我想今天我們作為農大人為在農大學習而自豪的時候,我們明天更應該發奮努力,讓農大因為曾經有過我們而驕傲。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趁我們還年輕,去施展才華,去綻放青春,在未來的日子裏終生恪守青年時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我想這才是真正的青春的顏色,只有這樣。多年以後我們再回首時才會發現這裏是我們夢想開始的地方。

參觀校四史館心得體會篇3

在鄭州,有種浪漫,叫法國梧桐;在鄭州,有種古韻,叫嵩陽書房;在鄭州,有種盛名,叫少林武功。

在六年的國小生涯裏,在最後的一次能與老師和同學一起的實踐活動中,我們來到了鄭州這座古城,來到了“鄭州政協文史館”,參觀了鄭州這個綠城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

我們乘坐着校車,伴隨着一路的歡聲笑語來到了目的地。踏入這片土地,抬頭向上看,不僅僅是藍天白雲,還有那枝繁葉茂的梧桐樹,也是鄭州的“市樹。”

鄭州政協文史館建築面積約2600平方米,展出面積約2000平方米。分為“協商文化、源遠流長”“協商民主、凝聚力量”“風雨同舟、和衷共濟”“凝心聚力、共謀發展”四個展區。

參觀鄭州政協文史館,彷彿踏上了“時光穿梭機”。不僅全面瞭解了鄭州的發展歷程,還了解了許多照片和實物背後的故事。同學們拿着筆記本,一邊認真聽着解説員的講解,一邊不停地讚歎着,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幾千年的歷史,鄭州這片土地哺育了不少名人。從古代的五帝之首皇帝,到偉大詩人杜甫、白居易,到現代的女航天員劉洋等等,可謂是人才輩出。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將近兩個小時的參觀很快變結束了。同學們走出了政協文史館的大門,踏上了返校的路程,此時同學們的筆記本上記滿了知識,已是收穫滿滿。

通過這次的實踐活動,我更加了解鄭州這個城市了,也更加喜歡這座綠城了!

參觀校四史館心得體會篇4

今天,我們懷着無比興奮的心情參觀了位於北部校區的校史館,校史館佔地近400平方米,分為彩噴展板和實物展兩部分,記錄着大工65年的成長與積澱。

我們一進展館就被講解員的解説和大型的展板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校史館講解員一起回顧了大工自 1949 年建校以來的歷史、輝煌成就以及今日在教學、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踏進校史館,一股古素純樸、端莊厚重的氣息向我迎面襲來,那瞬間,我的心靈被它震住了,因為即將展現在我面前的將是一所名牌大學誕生的全程記錄。校史館裏,一頁頁的文字,一幅幅的圖片,一具具的模型,生動而形象地為我們展示了大工誕生的全過程: 是它們見證了大工的歷史與過去, 也是它們造就了今天大工的輝煌與不凡!

讓我印象最深的,有兩件物品。第一件是屈老的遺書,屈老校長為大工,為中國的教育奉獻了一生,最終留下用自己的骨灰守護大工校園一草一木的願望,這是多麼深沉的愛,愛我們的大工,愛一代代大工人,愛着中國的教育事業。第二件是仿米格15戰鬥機的渦輪推進器,五十年代的新中國,無論是經濟上,還是科技上,一窮二白。第一架國產戰鬥機的成功試飛,標誌着新中國的軍事崛起,中國人真正抬起頭了。而它的推進器保存到我們大工的校史館,激勵着更多的優秀學子獻身國防,獻身科學,獻身世界的和平事業。

四十多分鐘的參觀使我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體會到了前輩們創造出光輝成果的艱辛,也感受到了作為一個大工人的自豪與驕傲,感到了肩膀上擔子的沉重。 二十一世紀是充滿挑戰和機遇的世紀,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大工人,站在新的起點,面向新的未來,我們要牢記“團結,進取,求實,創新”的校訓,以嚴謹求學的治學態度,發揚“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為把大工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研究型大學而奮鬥終身!

參觀校四史館心得體會篇5

前幾天,李老師帶我們參觀了學校的一處早聞其名,未見其景的地方——學校校史館。

那天下午,最後一節課的鈴聲剛剛響過,李老師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大聲説:“同學們,我們去參觀校史館。”聽罷,教室裏立刻一片歡呼。我的心情也是非常激動、興奮。

在老師的叮囑下,同學們都帶好了紙和筆,準備要去記錄些發現和知識。而我卻不一樣,手裏只抱着一本喜愛的課外書。因為當時我還我覺得,如果在那裏看書應該是別有一番滋味吧,我一定要好好感受一番。

到了那裏,正準備打開課外書的第一頁,我的眼睛卻被玻璃櫃裏的東西吸引了。我連忙跑過去一看,原來是許多年前實驗國小的一份試卷。紙都發黃了,卻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出上面用紅色筆寫得公式。我還看到了一些古老的教科書,還有一些當年老師用過的教具。不知不覺中,我手中的課外書不知何時已經合攏,情不自禁地被眼前一件件物品深深吸引了過去。

在展台裏,我還看到了一些校牌,各種版式的都有,整整齊齊的擺放在一起。當我看到一個個金燦燦的獎盃、獎牌時,我的心裏充滿了驕傲和自豪。這些榮譽是實驗國小的歷史見證,我為自己在這樣的國小就讀感到榮耀。

這次的參觀在我心裏打下了深深烙印,我會永遠記住我成長的搖籃,以後無論我走到那裏,我都不會忘記我的母校——博興實驗國小。

參觀校四史館心得體會篇6

12月28日這天下午,我們全班同學去參觀四川大學校史館,校史館裏究竟有些什麼呢?

來到四川大學後,來接待我們的是研究生吳燕姐姐,這次參觀與以往別的的參觀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導遊或老師帶着我們參觀,而這次吳燕姐姐“拋”出七個問題,讓我們帶這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當吳燕姐姐的問題一提完,同學們便如離弦之箭一般,“射”進了校史館。

我也隨着人流衝進了門。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華麗的牆壁上有一塊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着四川大學的校風和校訓,我馬上抄了下來。再低頭一看,地上有一塊玻璃,玻璃下記載着四川大學的創立日期和創立人。一下子兩個問題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興。接着我又站在資料室門口向四處瀏覽了一會兒,才發現了我要找的資料,那是四川大學五位校長的名字和華西醫科大學第一位牙科畢業生的名字。

接着,我又到了二樓,一到樓口,我就看見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邊有許多槳。原來這些槳上的字記錄了四川大學歷年來更名的名字和意義。最後,我又找到了介紹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事蹟。

參觀了四川大學的校史館後,我的疑團都一一解開了。四川大學的校史館不但記載了四川大學豐富的文化,而且讓我瞭解到,四川大學之所以能夠為祖國培養出許許多多優秀的人才,是與該校的校訓、校風分不開的。它的校風為:嚴謹勤奮,求是創新。從中我體會到,只有勤奮努力的學習,才能獲得豐富的知識;只有不斷努力地進取,才能達到務實創新。

四川大學歷史悠久,有着豐富的文化遺產;它氣勢磅礴,卻又不失樸素典雅。它為祖國的日漸強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從現在起要努力學習,才能考上我們四川這所有名的大學,將來才有能力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