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2W

新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新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篇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總綱,總括了語文教學的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及教學建議。其明確的教育教學目標,為語文教師指明瞭具體的教學方向,規範了教師教學中的各種行為。這裏,我主要想談談習作教學。

習作是就是將自己內心想説的話,觀察到的現象以及想象到的事用文字表達出來,將學習到的、觀察積累到的知識進行輸出。對於這一點,《課標》要求:多讀多寫。我的體會是,讓學生多讀一些文學書籍,勤寫作。閲讀要進行閲讀的指導,習作也要進行習作的指導。關於習作,我認為應注重以下幾點:

1、口語交際的訓練。

口語交際對於學生初學習作非常重要。能將自己想説的話説出來,才能為後面的寫提供了抓手。老師在設計口語訓練時,要儘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説,願意説。在充分説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試着整理寫一寫。

2、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是解決學生寫作時無內容可寫的有效途徑。去年秋遊回校,學生進行寫作。很多學生作文都像流水帳一樣空泛,但細心的學生卻能將當天的看到的、玩到的都寫得很詳細,感情也表達的非常真摯。星期天的日記,班上閔婧同學交來了一篇近600字的日記,一看日記才知道她也參加了9月18日的抗日遊行。因為她很關注這一事件,就將看到的想到的都寫了下來,甚至還去查了資料,詢問了爺爺。所以培養好學生的留心觀察的習慣非常重要。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從曹文軒老師的作品裏,我們可以看到曹老師作品中的環境描寫、人物描寫句句精到,不落窠臼。我認為這些不僅僅只是曹文軒老師生活經歷的積澱,更離不開細緻的想像。李吉林老師經常帶學生到野外去上語文課,也就是為了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室內課上,李老師積極創設情境,來引發學生的想象,從而提升學生思維的發展。可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於寫作非常重要。《課標》中對第一學段的寫作就規定: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這對於學生今後創造力的形成至關重要,可謂影響一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其內容易懂卻很博大,既明確了方向,也給老師們留有發揮個人才智的空間,值得我們用心地去體會、思索與實踐。

新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篇2

新課程改革呼喚着教學方式的變革,教學方式的變革期待着教師改變傳統的封閉型教學方式,實行開放式教學。所謂開放式教學是指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從培養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態度、思維和能力出發,以激活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去想象、去探索,形成科學品質、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一種教學實踐。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基礎上,變“學知”為“知學”。

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地實行開放,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呢?通過本次學習和在教學中得出的經驗談幾點體會

一、開放師生關係,使教學氣氛民主化

開放的師生關係以民主平等為基本原則,它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解放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這種開放的師生關係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以“師生對話”為基礎,旨在表明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是簡單給予的關係,教師也不再是對學生髮號施令的權威,而是一種互相尊重、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平等、民主的交往關係和“夥伴”關係。二是師生之間的“顧問”與“主人”關係。即教師積極參與、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發展活動指明方向,起到應有的主導作用和“顧問”作用;而學生則是通過自主的學習活動,在與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能動在生成、構建自身和知識體系與能力體系,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開放教學過程,使學生各有所得

在學的具體操作過程中,應重視創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情境。根據不同的課型,這種操作過程應當沒有固定的程式,應當根據教師的個性以及學生的情況等多種因素決定具體的施教措施。

第一,注重引導學生自學思考。“自學”,即學生自己看書、理解教材,教師指導學習的方法;找出重點劃下來,發現疑問做標記。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讓學生看書思考,不僅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為下一步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可以使學生養成勤思善學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二,注意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探究並發展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關係”時可這樣引人:我們生活在豐富的圖形世界裏,長方形和正方形組成的圖形更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畫面,你能列舉兩個圖形組成的例子?由學生舉出實例,豐富學生對客觀世界中兩個圖形之間關係的感知,為學生自主探索提供可能。先讓學生畫一畫,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從而獲得不同的帶有個性色彩的“知識”。通過實驗、製作、量度等活動,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親身體驗,嘗試錯誤和成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並發展個性特長。

第三,製造教學疑問,引發學生開展研討和爭論

①注重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內交流、質疑、解疑。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內交流劃出的重點,互相質疑、解疑,把沒有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每個人都要闡述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帶動學困生,起到交流互補的作用,能激發深人鑽研的意向。同時這樣做,又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②積極開展小組間質疑解疑。首先,由學生把小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板書到黑板上,並由學生按課本內容先後編上序號。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都有很強的表現慾望。讓學生上台板書自己的問題,正給了他們表現才能的機會;由學生按課本內容先後編上序號,加深了對教材知識體系的進一步認識。其次,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共同解決黑板上的問題,形成組間解疑。在此期間,對每一個問題全班同學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舉例説明自己的觀點,甚至可以辯論。學生的質疑,以學生解疑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參與、指導、研究。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或和學生共同研究,或適時加以引導、點撥,但決不可能代替學生思考。

三、開放教學評價,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

評價的實施,應該注意:第一,突出評價的主體性。開放式教學評價不能僅僅評“教”,更應該評“學”,即開放式教學評價應突出學生這一評價主體。評“學”的目的,就在於促進主體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不斷進行自我調節並逐步向學習目標邁進,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第二,注意評價的整體性。開放式教學評價應掌握統一的評價標準,着眼於一節課的整體評價,着眼於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評價。不僅要注意評價不同領域數學知識聯繫與教學,還應注意評價數學與其它學科知識的聯繫,更應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態度、數學觀與價值觀的形成過程等素質的評價。第三,關注評價的動態性。教學評價的目的不應只是用總結性評價對開放式教學進行判斷、或是給出一個等第,而應把教學評價與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緊密結合起來。

四、開放探索空間,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放式教學不能僅僅侷限於課堂教學。還應開放學習空間,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去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與實踐活動,開闊他們的視野,在感受新知的過程,根據已有的知識,去發現,去思考、去探索,從而解決問題。第一、重視開展活動課。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可以開設形式多樣的活動課,讓學生從生活和勞動中尋找問題,拿到活動課上來,自我設計,自我解決,並且在學生之間相互切磋、相互啟發、互相交流。第二、鼓勵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活用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聯繫生活和勞動,在活動的過程中尋找數學問題。譬如在教學實習作業課《測量傾斜角》時,我就和同學們一起製作了測量工具,一起測量了國旗旗杆、教學樓、校園古樹的高度。這些實際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觀察、應用、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激活他們的創造潛能,最終使他們達到靈活創造的境界。

總之,開放式教學的實施,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滿足了每個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使學生的良好個性品質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新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篇3

一、發揮主動性,培養創造思維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信地想、大膽地説,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造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徹底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轉變成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活”起來,把過去以教師為主的“一言堂”變為學生積極參與的“多言堂”。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才能充分發揮出來。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正如杜威所言:“教師,一個引導者,他撐船,學生們用力地用槳把船划向前。”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轉變自身的角色,努力為學生創造寬鬆自主和諧的學習空間和氛圍。讓學生與文本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中進行心靈深處的碰撞,實現情感的交融,在自主與互動之間敢於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在自主感悟,主動探究的基礎上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從而塑造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現師生的共同創造,共同進步。

二、尋求開放性,培養綜合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這就需要教師實現教學觀念的開放,採取開放性的教學形式。語文是一門極其生活化的學科,課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願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例如,教師在完成一節課的基礎上,可以舉一反三地溶入課外知識——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電影、電視及文學作品中的某些情節、人物等。除此,還要鼓勵學生走出狹窄的課室,讓學生在與大自然、與社會、與家庭的接觸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知識是教不盡的,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接觸中具有了一定的語文能力,便可以自學知識,再生知識,自覺提高語文綜合素質。這樣,就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

三、注重過程性,培養探究精神

新型課堂應是促進學生智力、能力發展和學習方法發展的學習過程。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在過程中感受、領悟、體驗,在過程中學會質疑、反思,在過程中逐漸提高、不斷髮展。“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結果重要,過程更重要,新課標所提倡的探究性學習恰恰體現出學生的發展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中間,學生經歷了由不知到知的探索、思考過程,不僅獲取了相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掌握瞭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探究的方法,為今後的學習,工作及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具有終身教育的基礎和再發展的潛能。

當然,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人文。強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2、實踐。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

3、素養。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4、對話。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5、自主。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6、合作。新課標倡導“合作”的學習方式。並在作文教學、綜合性學習的評價上提出了具體要求。

7、探究。新課標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強調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髮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8、綜合。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9、資源。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10、開放。新課標舉起“開放”的大旗,強調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在新型課堂中,我們要在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與能力。新課標構建的新課堂,是一個讓學生的心靈得以放飛,情感得到宣泄,知識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的藝術殿堂。新課堂,也將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讓課改和教師一起成長,讓教師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篇4

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新教材的編寫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圖文並茂,版式多樣、風格活潑,色彩明麗,能吸引學生閲讀,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新教材的編寫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圖文並茂,版式多樣、風格活潑,色彩明麗,能吸引學生閲讀,激發學習興趣。因此,面對耳目一新的教材。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創設親身體驗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大程度取決於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用各種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寬鬆、愉快、和諧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新教材中例題,習題的安排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許多情境圖完全可以通過學生實際活動,親身體驗來表現。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學習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學時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遊戲,表演等實際活動將情景圖所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景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於真實的數學活動情境中,增加實際體驗,親身感受數學,還可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使靜態的畫面動作,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渲染氣氛,創設學習情境。

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經歷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讓學生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發展數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新教材的突出特點之一。例如一年級上冊“分類”一節的設計,教材從學生熟悉的商店貨物的擺放形式引入,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理解、體會分類的含義和作用;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分一分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體會、理解對同樣的物品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分法的分類思想;新教材的這一編排不僅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了豐富的現實背景,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更重要的是,為學生髮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了豐富生動有趣的資源,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再是教師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實現了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的建構知識、獲得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

二、創設求異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

新教材體現的是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用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讓學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問題的過程,發表獨特地見解。對於學生的不同想法,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創造性活動的信心。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標準》認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樣化。”新教材從學生接觸計算開始,就讓學生體驗算法多樣化,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啟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想法,教材算法多樣化的突出,使我們又一次體驗了新教材實驗帶來的課堂變化,不僅使學生體驗了向他人學習,不斷修正自己觀點、不斷完善自我、實現把數學知識自己發現或再創造的重要意義,也使教師又一次領悟了要尊重每個孩子思維的個性、支持、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孩子創新意識的重要意義。

三、教學內容以“情境串”的形式出現,使例題更具開放性,使學生更能體驗到探索的樂趣

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是教材內容以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或故事為題材,把一個單元的知識以“問題串”的形式連接起來,使數學問題情境具有連續性或故事情節,給學生提供了從數學角度選擇信息、組織信息、解決問題的機會。例如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把需要教學的多個數學問題全部放在了“遊樂園”情境圖中,“看木偶戲”是用加減法解決問題;“麪包房”是會用小括號解決問題;“蹺蹺板樂園”是用乘法和加法解決問題。這樣的編排,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突出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首先把整幅遊樂園情境圖製做成課件,以和學生共遊遊樂園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因為遊樂園是學生最喜歡的去處之一,所以藉機引導“在這麼多的遊樂項目中,你喜歡那一項?想到了那些數學問題”學生紛紛發言,提出了自己喜歡的問題“我喜歡看木偶戲,想知道看木偶戲的有多少人?”“我喜歡玩蹺蹺板,想知道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我去了能不能玩的上。”“我喜歡丟沙包,想知道丟沙包的有多少人?”“我看見有兩個同學要去買麪包,我想先去買上面包再去玩,也想知道買麪包的時候會有什麼數學問題”……(師)“那好,下面咱們分別幫同學解決這些問題好嗎?”然後引導學生探索分別解決問題。整個課堂教學使學生現實生活與數學問題渾然一體,各種數學問題在一連串的真實情境中依次解決,使學生在一連串現實的、有挑戰性的問題中學到了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學習體驗,實現了數學教育的多重價值。

當然,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方法是很多的。手段不盡相同。但無論什麼方法,都必須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從而為社會培養出一代新型人才。

新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篇5

?課程標準(xx年版)》提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迴歸與尊重,不僅需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而且應注重學生自主發展。

我們知道,學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式的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有意義的學習應是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新知。而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課標》的精神和要求合理,靈活。下面談談我對學習《課標》後的幾點體會。

一是教學內容,多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才能有益於學生髮現,理解,探索和應用數學。注意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這樣的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確就在身邊,現實生活的確離不開數學,從而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

二是強調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能力;

三是內容強調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然後因材施教。

學習《課標》,我學到了很多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注意的許多理論知識。數學課堂教學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是: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更多地在激發學習興趣上下功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充分展示數學的親和力,撥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原動力,是學生對數學有厭學到樂學,最終達到會學。

二、引發數學思考。有思考才會有問題,才會有反思,才會有思想,才會真正感悟到數學的本質和價值,也才能在創新意識上得到發展。

三、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和日常課堂教學行為緊密相關的,認真聽講、善思好問、預習複習、認真作業、質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這些學習習慣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刻意誘導,潛移默化,點滴積累通過較長時間的磨練,最後方能習以為常,形成習慣。

四、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在教學中,件事應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的具體過程中藴涵。這裏的恰當是指學習方法要反映數學學習的特徵,對學生而言,不僅是適宜的而且是有效的。

學習數學的的重要方式是: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觀察、實驗、推測、計算),教師要注重啟發式教學,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教師講授給學生自主以啟發、動力、靈感、方向,學生自主給教師講授以反愧分享、調控、反思。對學生創新認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

通過本次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關於國小數學新課標的理論知識,以後我會用這些理論知識去指導我的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