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國小語文讀書筆記格式 國小語文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55K

新版國小語文讀書筆記格式 國小語文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讀書筆記格式 國小語文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篇一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目前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內容空洞、思維混亂、詞彙貧乏等現象與閲讀量少、閲讀範圍窄、閲讀能力低是不無關係的。事實上,閲讀的意義還遠遠不止於此。《國小語文教學論》指出:閲讀是一項最重要的語文基本功,閲讀能力是人們生活中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能力,是學習、吸收知識不可缺少的能力。同時,閲讀過程伴隨着思維等心智活動,也是一種智力的鍛鍊和開發。學生如果具備了獨立閲讀的能力,將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注意學生怎樣運用語言文字,同時就訓練了他們的語言文字的習慣。可以説,閲讀是學習之母。因此,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加強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積累語言,提高閲讀能力,進而發展智力及學習能力。

一、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閲讀能力。

學生提高語文方面的能力,主要有兩個基礎,一是閲讀,一是生活,但學生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親自體驗,只能通過讀書來增加閲歷,所以閲讀是增強語文能力最根本的環節。語文教材是培養閲讀能力的主要憑藉,理解課文是訓練自能讀書的重要手段,如何利用好教材,讓它發揮最大的作用,我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了嘗試。

1、做到多讀、多思,“熟讀”與“精思”相結合。

誦讀是閲讀的基礎。學生閲讀作品時,對所學作品質疑問難,掃清閲讀障礙。同時藉助工具書,將生字難詞辨形,理意,正音。誦讀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高效。大聲誦讀以至反覆吟詠,容易入境入情,幫助理解。琅琅成韻的誦讀,是眼、手、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吟詠誦讀可以感悟文章真諦,在不經意之間對語言那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奏與奇特嚴謹的結構擁有深切的體驗,進入這樣一個美妙的境界:“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我們主張多讀,更主張“熟讀”與“精思”相結合。朱熹曾提出“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也就是説,讀書要一邊讀,一邊想,想作者之所想,與作者在思想上溝通,在感情上共鳴。一味地強調多讀,如“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是我們要反對的。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做到“熟讀”與“精思”相結合,我們花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例如,備課時備讀;學生每次讀書有明確的目的,避免為讀而讀;根據每次讀書的目的確定讀的形式;朗讀、默讀要貫穿閲讀教學的全過程;要使全體學生切實受到讀的訓練。

2、閲讀教學與聽話、説話、作文教學相結合。

國小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聽話、閲讀教學,着重進行理解能力的訓練;説話、作文教學,着重進行表達能力的訓練。聽、説、讀、寫四者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滲透。閲讀教學與聽話、説話、作文教學相結合,既有利於閲讀能力的培養,又能促進其他語文能力和認識能力的發展。一個聽、説、寫能力都較強的人必定也是一個有較強閲讀能力的人。

(1)教學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現象:教師説得很多,學生卻由於聽講抓不住要點而有點雲裏霧裏;教師提一個問題,學生的回答卻只有“半截話”,甚至只用一兩個詞來回答„„聽、説天天有,而學生的聽、説能力並不強。我力求為學生作出示範,用準確、生動、規範的語言去影響學生,使他們的聽、説能力得到提高。嘗試用以下幾種方式來進行聽、説的訓練。

a、重述。課堂上教師提問、講述或學生髮言之後,指定學生重述其內容,強化學生聽話的注意力,同時訓練學生説話。

b、聽辨。有時候為了突出對課文中某一重點詞語、句子的理解,可以採用換詞、換句的辦法。如把課文的原句和改換的句子讀給學生,聽聽有什麼不同,然後通過比較、體會,加深對原詞、原句的理解並體會到課文遣詞造句的精妙。

c、評價。課堂上常常出現學生的發言水平參差不齊或意見不一致的情況。這時,應當引導學生分析、評價、展開討論,鼓勵大家説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d、結合課文説話。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談談體會、收穫,續説故事等,不但訓練了説話,還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2)閲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關係也非常密切。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教師感到難,學生更感到難,只有突破這一難關,才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為了突破這一難關,我給自己的作文教學定了“兩緊”、“兩多”的教學原則。“兩緊”是:緊密聯繫閲讀,聯繫閲讀教材;緊密聯繫實際生活。“兩多”是多讀、多寫。

a、緊密聯繫閲讀聯繫教材,緊密聯繫實際生活。

閲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着密切的聯繫。每篇課文都是學生的範文,在閲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思想,用詞造句、謀篇佈局的,有助於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但閲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首先要進行讀的訓練,完成閲讀教學的任務,其次要引導學生從讀學寫。一篇課文只能從某一方面、最多是一兩個方面學習表達,不可貪多求全,否則只能是蜻蜓點水,一無所獲。當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課文時,就要求同學們進行一次小練筆,運用所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練習。

b、多讀、多寫

要提高寫作能力,必須多讀多寫。這是有效的經驗。在教學中我為同學創造多讀多寫的條件,促進其能力提高。

多讀:我在班級辦了個“小圖書館”,有多種讀物,供大家課餘時間閲讀,並鼓勵大家摘抄好的詞、句、節;充分利用每週三去校圖書館借閲的時間,幫助他們找好書、看好書;節假除了要求他們多注意在大街、小巷、家裏耳聞目睹的新鮮事,還要求用一小時時間讀各種類型的書籍;從天文、地理到花草、鳥禽;從歷史人物到現代英雄等等。使他們不僅開闊了眼界而且增長了知識。每星期的讀報時間,由老師或同學介紹一兩篇好文章,師生共同細細欣賞。從而達到:學寫作方法,品好詞好句,練寫作能力的目的。

多寫:筆勤出好文。我們幾個班堅持每週一篇讀後感及一篇週記,兩週一篇大作,這樣,每週動筆進行寫作練習,思路才會開、筆頭才會活、文章才會精。

(3)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滲透閲讀方法。

閲讀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閲讀能力,閲讀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必須憑藉這些課文訓練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能夠觸類旁通地獨立閲讀、理解教材以外的書籍報刊,達到最終目的——使學生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

二、培養良好的獨立閲讀習慣,提高獨立閲讀能力。

良好的閲讀習慣對形成閲讀能力,提高閲讀效率,順利地達到閲讀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閲讀能在主動、愉悦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困難時堅持不懈。良好的閲讀習慣一旦養成,便可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受用不盡。

1、培養邊讀邊想邊動手,認真讀書的習慣。

2.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學生進行學習,特別是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他會激發

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從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學生認識的衝動性的思維的活躍性。因此,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⑴要鼓勵學生敢於發問

⑵要引導學生善於發問

“善問”是會學的一種具體表現。每一位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善於發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提出高質量、高層次的問題。如:

①從文章線索發問;②從題目發問;③從人物性格發問;④從寫作角度發問;⑤從比較入手發問;烏申斯基説“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在閲讀教學中,通過比較,能使學生思維清晰有條理,提高歸納能力,得到新的認識,得出新的觀點。除此,我們還可從關鍵句子發問、從懸念發問、從新舊知識的聯繫、等等。

3、培養課外勤於閲讀的習慣。

4、培養正確、有效的預習、複習的習慣。

總之,閲讀能力是人們生活中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能力。即使在信息傳播方式迅速發展的現代和將來,閲讀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説“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難的工作,我會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尋找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為實現這個目標而不斷努力。

國小語文讀書筆記格式 國小語文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篇二

國小語文教師讀書筆記範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語文教師讀書筆記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語文教師讀書筆記1

假期裏,我閲讀了《國小語文教師》六月刊的《“隨文練筆”研究專輯》,讓我在作文練筆教學這一塊中頓感明朗,讀着讀着,時而倍有同感,時而像被指引導航,時而靈感頓生,讓我對“隨文練筆”教學有了更寬廣的瞭解,更系統的認識。

“隨文練筆”是伴隨着閲讀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有關閲讀內容進行的一種“短平快”的寫作訓練。因為隨文練筆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緊隨閲讀教學,而且形式多樣,豐富學生的習作色彩,學生負擔少,因而在課堂中是頗受師生歡迎的一項習作訓練。但在實際教學中,隨文練筆設計的隨意性,練筆的時機、方法、難易度把握不當等,往往導致訓練低效甚至無效。如何實施有效的“隨文練筆”策略,是我們當前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而在文本教學中找準切入點,是隨文練筆練習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與保證。本人就學習前人的經驗以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找準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整理及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對於選擇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我們常常會有“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的困惑,其實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能夠潛心會文,何愁天涯無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處——與文本角色對話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文質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讓讀者自由想象的空間,只要我們善於挖掘,自有一片與文本交流的空間。如人教版十一冊《草蟲的村落》,課文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可以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巧設練筆的空間。如,“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裏去。”“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這是甲蟲夫妻間愛意的流露,在這深情的對視中,作為與丈夫闊別多時的妻子的你,會與丈夫傾訴些什麼呢?又如,“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這羣好奇的小甲蟲們,你會如何向它們講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們會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問題?在這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那奇異的想象得到馳騁,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語的感染,有了作者筆下草蟲的世界這個大環境的渲染,學生練筆的情感被激發了,必然又產生一幕幕生動、有趣的情景。當然學生的語言也得到了有質量的訓練。

二、豐潤文本空白處——為文本主角代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而在閲讀教學中適時插入文本“空白”填補,讓孩子們充當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説他所説,填補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語言的空白處,在這過程中孩子們直接進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為一體,這樣的練筆是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是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與主人公的融合,這樣的練筆帶動的是孩子們真實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維與情感引發主動積極的情態下,學生所言就會言之有物,言之動情,讓文本生色不少,同時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題,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互利效果。

在教學人教版第九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模擬被壓在廢墟底下的阿曼達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勵同學與死神搏鬥,爭取時間最後獲救的情景,讓學生從身心參與中感受到了阿曼達的了不起,豐富了阿曼達的勇敢堅強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冊《老人與海鷗》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態和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脱出身來。”老人生前視海鷗如親人,從他十年如一日般堅持給海鷗餵食中,從他對海鷗一聲聲熟悉而親切的呼喚中,可見他對海鷗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鷗們十多天找不到這位與它們相依相隨十多年的老人,它們心中是多麼的焦急、憂慮啊!當它們眼前出現老人的遺像時,它們“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它們當時可能説些什麼呢?當海鷗們意識到人們要把遺像帶走,它們要與老人永別了,“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再一次“大聲鳴叫着”,它們多麼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遺像能多留一會,它們的大聲鳴叫想對老人説什麼?想對人們説什麼?此情此景,海鷗們的傷痛、無奈、焦慮,千言萬語讓學生們流瀉於筆下,人鷗情深的一幕便永遠定格於學生的腦海中。

國小語文教師讀書筆記2

我一直認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台之後,我覺得教師更加應該多看書,接觸的信息量才大,才不會落後於這個時代。我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國小語文教師》。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我和《國小語文教師》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有人説:“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國小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做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支玉恆、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國小語文教師》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語文教改的衝鋒號。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國小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國小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國小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國小語文教師》也一定會給予我更大的幫助。

國小語文教師讀書筆記3

《優秀國小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是特級教師竇桂梅的著作。本書沒有以太多的、現成的優秀教師作案例、當“經驗”,而是竇老師自身專業成長的寫照,是她思維方式、思想、心靈的物化。不僅充滿智慧,更以流暢的文筆、詩意的語言,在不經意間詮釋了自己對語文、對國小語文教學、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解。在書中,她還詳細列舉了國小語文教師應讀書目,闡明瞭讀書的不同境界,特別適合一線教師閲讀。

第一件事:認識語文的本質

我們應該“敞開懷抱,品嚐母語的味道,體會母語的性情——給自己一個機會,感動於母語,感恩於母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2000年起,把每年的2月21日定為母語日。這番苦心,源於世界7000多種語言當中,每年有70種歸於淹沒。這聽起來有些駭人聽聞,但他事實存在的,就像亞馬遜河流的熱帶雨林在逐年遞減,如果我們再不重視也將走向消亡。正像竇老師所説“集體無意識”。我們也要和竇老師一同呼籲:對母語要維護她自身的本色,同時要有一種深深的敬畏,在任何時候,這都應是我們最基本的語言操守。

第二件事:學生,教學的全部意義

一節低年級的課例,老師總叫前面的幾個同學發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紅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課後孩子向老師索要老師不給,還説:“你要在課堂舉手發言才能給呢!”這真是夠諷刺的。還有的老師動不動就在孩子臉上貼上一個小星星,動不動就拍手歡呼:“你真棒!”之類的“鬧”課。我們做教師的一定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時候,要照顧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小心輕放每一個孩子的心。

在課上要學會傾聽,目前一些研究課熱鬧大於寧靜,言説多於傾聽。有一些教師甚至聽不出學生讀錯説錯的內容,這怎能談得上指導學生。所以,學生要學會傾聽,為人師表的教師率先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

第三件事: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

這一點是竇老師一直以來的提倡,“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工資再低也要買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屋子再小也要藏書。”身為副校長的竇老師,在繁重蕪雜的工作之餘,充分利用點滴閒暇,堅持擠出時間來讀書的身影。經典著作、《人民教育》、《讀者》、《隨筆》……都是她生活的伴侶。會前會後,旅行途中……她都會拿出書來,作一次精神的短暫漫遊。讀書,讓竇老師“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讓竇老師在教育教學上底氣十足,揮灑自如;讀書,讓竇老師的精神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元素,永葆青春,永遠美麗!

第四件事:擁有面對文本的力量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竇老師對教材解讀的深刻認識。上好語文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最重要的工作,但教過多年書的語文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手裏的教材那麼多,當我們真的要選出幾篇好好精講的時候,卻又不知何去何從,覺得無從下手;或是好不容易選好了文章,想好好講一講,設計教學時卻又覺得沒什麼可教的;回望自己的課,讀、説、議的環節一點也不少,可自己總覺得課堂像一杯白開水,索然無味,卻又找不出原因在哪。看完竇老師的“擁有面對文本的力量”一章節,心中豁然開朗:我們缺乏的是對文本深刻的解讀。而要深刻解讀文本,更不是件容易的事,僅就《遊園不值》一首隻有21字的詩,竇老師寫的備課體會就有幾萬字。她循着作者葉紹翁的足跡走進宋詩、南宋後期文學。跟着葉紹翁遊園的同時,又要走進宋朝園林與宋時東吳民俗。再跟着作者的心境,瞭解宋詩的特點、江南詩派的追求、古典園林藝術與詩中紅杏木屐的意藴……這才是備課艱難的開始,怎樣把教師的理解轉化為學生的認識,怎樣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產生獨具個性的閲讀體驗,這些才是更為艱難的跋涉過程。竇老師告訴我們:思考,領我們走向清醒。可如果我們手中沒有直面教材的底氣,我們怎麼去思考,又怎麼能思考出有價值的問題來?又怎麼能帶着對教材的獨特理解進入心靈的覺醒呢?

手捧教科書,為自己,更為學生,我們必須懷着虔誠而又審慎的態度,從閲讀出發,或鑽進文字的裏面,透視到文字的背後,主動索取文字裏的巨大財富。拿到教材我們首先要將教材置於廣袤的林子。在如何解讀教材?這個問題上竇老師提出了教材解讀四問。第一,文本究竟説了什麼?第二,文本想説什麼?第三,文本能夠説什麼?第四,文本應該説什麼?闡述的非常清楚,讓我受益匪淺。解讀文本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座高山,我們必學積蓄力量攀登。

第五件事:公開課,生命試練的地方。

《公開課,生命試煉的地方》一章,竇老師以具體的案例,記敍了自己是如何通過公開課提升自己、修煉自己的。她主動而且是強烈地要求上公開課,向眾多的教師、領導、專家展示自己,既展示出自己的優勢,同時也將自己的不足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肯定、叫好、喝彩是有的,可質疑、否定、批評同時也存在。甚至有時,被批評得“體無完膚”,感覺自己“不可救藥”、“沒出息”。可“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痛定思痛之後,竇老師能有選擇地接受中肯的批評、意見,加以思考、改進,不斷地進行“熔鍊”。而她也在“公開課”這一“熔爐”中,獲得了“熔鍊”成功的喜悦與歡樂!上公開課,真的是“痛而後快地成長。”

每一位教師都有過這樣的心理:害怕別人聽課。怕的不是聽課的人,而是怕自己,怕自己不能完成教學任務,怕自己課堂設計不完善,怕自己不能駕馭課堂,不能駕馭學生,總之是怕自己的缺點暴露出來。竇老師卻有着她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親身的體會。她一直認為公開課是教師最好的平台。她認為公開課可以給自己提供豐厚的“利息”,專家、領導的指點不知比自己的單打獨練要強多少倍。十年讀書,不如聽君一席話。寧靜的讀書只是點滴的積累,而公開課的“利息”,會讓自己的課堂教學奔馳在高速公路上。

第六件事:朗讀、語言與寫作的素養

讀完《朗讀、語言與寫作的素養》一章,更讓我感歎、敬佩竇老師在教學上的努力、刻苦。每次公開課前後,她都會作有關的記錄,作為練筆。課前備課時,她會在深入鑽研教材後,寫一些題外話,彰顯自己把握文本精神的高度。備課時寫一些題外話,記敍自己的教學思路。課後,再寫題後話,整理出評課中有價值的觀點,以及自己對教學的深刻反思,長年累月,這已成了她的習慣,如吃飯睡覺一樣不可缺少。經常的寫作,不但讓竇老師“妙筆生花”,更讓“寫作”這輛推土機,將竇老師的思維推向縱深發展,去開墾靈魂深處最豐饒之地!對於語文教師來説,還有什麼能比落筆、動口時呈現出來的語言修養更有獨具風采的説服力呢?伴隨着朗讀、語言、寫作的詞彩風流,教師各方面的風采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外化為豐富而富有魅力的立體形象,語文教師就於有意無意間,引領薰陶着學生想着美麗健康的上方馳去。我決心努力提高自己朗讀、語言與寫作的素養。為什麼老師要用筆靜靜地記錄自己?竇老師説得很清楚,是因為在寫作過程中會不斷髮現和生成新的“我”。就像蘇霍姆林斯所説的:“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

第七件事:修煉你的激情、思想與風格。

擁有激情與思想,才會形成優秀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擁有了自我教學思想與風格就擁有了知識分子真正的尊嚴。所以我要向着優秀的方向,以激情與思想的自我修煉,鍛造那講台上風格的我、獨特的我,讓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彩。初讀這本書,覺得優秀教師平時做的事和我們普通教師沒什麼兩樣,可越是深入書中,越是發覺自己離優秀教師更遙遠了。一名優秀教師做的遠比我這普通教師更勤,想的遠比我這普通教師更深,付出的遠比我這普通教師更多。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竇老師憑着自己的加倍努力,一步一個腳印走來,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的教學之路。她贏得了眾人的掌聲和鮮花,成為了一名萬眾矚目的優秀教師。對照竇老師,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的不足,同時也明白了今後的努力方向。我有可能一輩子也無法成為一名優秀教師,但我願意不斷完善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國小人民教師!

國小語文教師讀書筆記4

假期裏,閒來無事時,我喜歡拿《國小語文教師》雜誌細細品讀。其中有一篇《國小生課外閲讀的有效指導》給我流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收益非淺。

在當今信息量激增的社會裏,讓學生學會蒐集,處理信息,培養學生較強的課外閲讀能力已迫在眉睫,這也需要我們國小語文教師去引導學生在會讀一本書的基礎上,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廣泛開展課外閲讀活動,博覽羣書,吸收名家名篇的語言精華。開展語文課外閲讀,不僅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學生積累語言,豐富知識的有效方法。

當前,課外閲讀活動的開展大多由老師自行組織安排,由於缺乏統一組織規劃,難免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學生在閲讀的質和量上都難以得到保證。

【摘錄:《語文課程標準》中已經明確規定:國小第一學段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以後逐漸遞加。第二學段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於100萬字。《語文課程標準》還提倡讀整本書,並在附錄中提出了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那麼,我們該做些什麼?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指導孩子們進行廣泛的課外閲讀,讓孩子們在一條有航標的書海中遨遊。】

一、開展活動,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有書才可讀,環境可育人。基於這種認識,我們首先因地制宜,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在班上營造一個適合讀書的環境。

(一)在班級建圖書角。

俗話説::人多力量大。舉全班之力,集小流成大渠,建成班級圖書角。我們採取的方法是:

1、訂書。號召班級學生收集起來的廢紙和廢品掙得的錢訂閲書籍。

2、捐書。號召班級任課老師和學生主動捐出一些自己的精品收藏,存入圖書角備看。

3、借書。從學校圖書室借來相關圖書並定期更換。

有了這個圖書角,大家也就有了一個資源共享、自由閲讀、討論交流的平台,課外閲讀也就有了保障。

(二)擠時間博覽羣書。

時間是課外閲讀的保證。【摘錄:調查表明:大量的課外作業不僅佔據了學生課外閲讀的時間,還造成了學生身心疲乏,降低了讀書的興趣。為擠出閲讀時間,我們按照新課標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多讀整部書的要求,對課堂結構做了調整:首先,改革作業方式,將所有作業都在課堂完成,課間不留作業,家庭作業就是讀書。其次是按排讀書時間,午飯後的30分鐘設定為讀課外書時間。另外,我們還把每週五的最後一節課定為自由讀書課,學生從班級書角中選擇自己喜愛的書籍,不出班級自由閲讀,看不完也可以帶回家繼續讀;也可以到學校網絡教室,去暢遊學校網上書庫。至於閲讀方式,不做特別要求,他們可以一個人靜靜地讀,也可以幾個人一塊讀;可以邊讀邊議,也可以邊讀邊記。】

(三)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

讀書是需要一種環境氛圍的。為了讓孩子愛上讀書,學校在每個教室裏貼幾句關於讀書的名人名言,引發的是學生的理性思考;我也常組織講故事比賽,讀書徵文競賽等活動所激起的是學生的讀書興趣;在教室的花架上放幾盆別有情致的花卉和盆景,營造一個美的環境,讓學生在欣賞時,不覺中捨棄頑皮和浮躁,使內心迴歸平靜與閒適。通過班級環境的渲染和氛圍的營造,對同學們而言,潛移默化中使之產生我要讀書的內在驅動力。

二、課外閲讀需要正確的閲讀方法來指導。

針對有些同學讀書時走馬觀花,讀多少、忘多少、丟多少,就像竹籃打水,結果一場空,不得長進。有些同學雖然讀書很認真,當時憑腦子也記得一些東西,要用時,則什麼都捕捉不到了。【摘錄:《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學生是主人,教師是引導者和組織者。】

那麼,怎樣指導學生掌握課外閲讀的方法呢?我採取了以下幾步措施。

學習老前輩的閲讀方法:

①三複四温式閲讀和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法

②王梓坤的抄讀法

③蘇步青的多讀、精讀法。

2、指導幾種課外閲讀的方法。

三讀法:

(1)瀏覽性的泛讀。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閲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採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以大致瞭解其主要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讀。有時讀書是為了達到某個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項任務,如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專門蒐集某方面的知識等,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閲讀的奧祕在於讓大腦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閲讀的孩子每分鐘能讀200多個字,未受訓練的每分鐘只能讀八九十字。速讀能求得新知識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長,趕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佈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像人吃東西那樣,經過細嚼慢嚥,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有的好文章要反覆地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

(4)圈點勾畫。即用相關的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自己閲讀時的見解、感受,分別用各種符號做下標註。

(5)寫讀書筆記。可作摘抄、編提綱、寫體會。

(6)作卡片。為了便於記憶和積累,鼓勵學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斷、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閲、背誦。

【摘錄:在這裏,課外閲讀不是將學習內容以定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而是通過活動的促進和引導,從而擺脱種種禁錮和牽制,放飛學生的心靈,讓閲讀迴歸語文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本來面目。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方式也同樣在這裏有了轉變啟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制。大量地閲讀,自由地閲讀,放鬆地閲讀,課外閲讀成為真實的閲讀,他們從而真正體會到閲讀過程所產生的酣暢淋漓的心理感受以及由此引發的愉悦感,在閲讀中自然而然地獲取文意,品味作品的原汁原味。在閲讀中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在發現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把閲讀過程由單純的語言學習過程擴展為思考、創造過程,從而提高語感水平、認識思維水平,將觸角延伸至比課本廣闊得多、豐富得多的大千世界。】

國小語文讀書筆記格式 國小語文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篇三

讀《“隨文練筆”研究專輯》的心得體會

我閲讀了《國小語文教師》六月刊的《“隨文練筆”研究專輯》,讓我在作文練筆教學這一塊中頓感明朗,讀着讀着,時而倍有同感,時而像被指引導航,時而靈感頓生,讓我對“隨文練筆”教學有了更寬廣的瞭解,更系統的認識。

“隨文練筆”是伴隨着閲讀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有關閲讀內容進行的一種“短平快”的寫作訓練。因為隨文練筆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緊隨閲讀教學,而且形式多樣,豐富學生的習作色彩,學生負擔少,因而在課堂中是頗受師生歡迎的一項習作訓練。但在實際教學中,隨文練筆設計的隨意性,練筆的時機、方法、難易度把握不當等,往往導致訓練低效甚至無效。如何實施有效的“隨文練筆”策略,是我們當前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而在文本教學中找準切入點,是隨文練筆練習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與保證。我就學習優秀老師的經驗以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找準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整理及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對於選擇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我們常常會有“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的困惑,其實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能夠潛心會文,何愁天涯無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處——與文本角色對話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文質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讓讀者自由想象的空間,只要我們善於挖掘,自有一片與文本交流的空間。如有一篇課文叫《草蟲的村落》,課文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可以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巧設練筆的空間。如,“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裏去。”“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這是甲蟲夫妻間愛意的流露,在這深情的對視中,作為與丈夫闊別多時的妻子的你,會與丈夫傾訴些什麼呢?又如,“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這羣好奇的小甲蟲們,你會如何向它們講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們會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問題?在這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那奇異的想象得到馳騁,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語的感染,有了作者筆下草蟲的世界這個大環境的渲染,學生練筆的情感被激發了,必然又產生一幕幕生動、有趣的情景。當然學生的語言也得到了有質量的訓練。

二、豐潤文本空白處——為文本主角代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而在閲讀教學中適時插入文本“空白”填補,讓孩子們充當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説他所説,填補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語言的空白處,在這過程中孩子們直接進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為一體,這樣的練筆是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是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與主人公的融合,這樣的練筆帶動的是孩子們真實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維與情感引發主動積極的情態下,學生所言就會言之有物,言之動情,讓文本生色不少,同時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題,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互利效果。

猶如《老人與海鷗》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態和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脱出身來。”老人生前視海鷗如親人,從他十年如一日般堅持給海鷗餵食中,從他對海鷗一聲聲熟悉而親切的呼喚中,可見他對海鷗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鷗們十多天找不到這位與它們相依相隨十多年的老人,它們心中是多麼的焦急、憂慮啊!當它們眼前出現老人的遺像時,它們“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它們當時可能説些什麼呢?當海鷗們意識到人們要把遺像帶走,它們要與老人永別了,“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再一次“大聲鳴叫着”,它們多麼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遺像能多留一會,它們的大聲鳴叫想對老人説什麼?想對人們説什麼?此情此景,海鷗們的傷痛、無奈、焦慮,千言萬語讓學生們流瀉於筆下,人鷗情深的一幕便永遠定格於學生的腦海中。

三、延續文本意猶未盡處——續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課文結尾(或中間)的語言嘎然而止,耐人尋味,有一種餘音繚繞之感。這種“餘音”正是作者沒有言盡,情感表達最為強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把這種“餘音”挖掘出來,這些語言的空白賦予了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創作的財富。讓學生寫寫作者沒有言盡的話,把課文中情節跳躍的空白處補上,使已經接近尾聲的情節再掀波瀾,使文章內容更具體、完整,也使小讀者能過把小作家的寫作癮。如《小攝影師》一課,課文的結尾讓人覺得意猶未盡,想象的空間比較大:小男孩到底給高爾基照成相了嗎?如果他來,會做些什麼,説些什麼?如果不來,又發生了什麼事呢?在此練練筆,學生興趣盎然,創意無限。又如《凡卡》一文的結尾處餘意未盡,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課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夢中結束了,然而夢總是要醒的,為此,我設計這樣一次練筆:凡卡美夢可以成真嗎?當他醒後會發生什麼事?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延續了故事的情節,道出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他們有的寫道:“凡卡睡醒以後,他偷偷寫信的事被老闆發現了,結果遭到了一頓毒打,他那虛弱的身體承受不住而死了。”還有的這樣寫道:“凡卡每天翹首期盼爺爺到來,但當時的現實社會是殘酷的,它沒有憐憫這可憐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無了期的等待中撲滅了,凡卡在絕望中飽受老闆的虐待,最終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處——實現語言的遷移運用

曾看過一同行説過,“語文的學習説白了,其實就是對課文規範語言的吸納後融會貫通,為我所用。所以,讓語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丟棄文本的語言示範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們就不應該錯失學習和模仿的機會。仿寫可以針對全篇進行,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片斷練習,可以是句式表達、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總分結構等模仿。仿寫時,首先找準具有鮮明特徵的典型或精彩文段,然後結合自己的想象寫出與原句相似又不失特色的語言。

“隨文練筆”的切入點皆於文本中,我們要潛心會文,識于慧眼,找準落點,讓我們的學生妙筆生花。

國小語文讀書筆記格式 國小語文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篇四

《國小語文教師》讀書筆記

克拉瑪依市第一國小 陳瑞

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台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台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國小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國小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初為教師時,為了走好以後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閲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國小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説:“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國小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國小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瞭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瞭解,《國小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語文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國小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國小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國小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國小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國小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