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2W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 篇一

暑假有幸參加了晉中市國小數學教師研修活動——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培訓,國內知名教授的講座中重點分析了2022年新課標修訂的背景與要點、新課標的理解與表達、課標內容的變化及相應的教學建議,聽完講座讓我對2022數學新課標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也認識到新課標需要後期慢慢去閲讀並理解。特別是史寧中教授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史教授一開始就重點強調了新課標中將“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一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解讀了核心素養的一致性、階段性和發展性。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在學生參與其中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這就需要我們以後數學的教學過程緊扣新課標。史教授還重點分析了新課標中的變化,整體的領域沒有變化,對內容進行了調整,形式上基於抽象結構,理念上更強調核心素養,這些都需要結合後期教學實踐去理解。若想自己的教學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基於對《課標》的學習,我對我的數學教學工作有了如下規劃和見解。

一、加強教育和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

讀完《課標》並不意味着真正的讀懂《課標》,課標背後依託着大量的教育教學理論,比如:何為核心素養內涵的一致性、表現的階段性、表述的整體性;什麼是核心素養中教育特徵的意識、觀念和能力;主題整合中概念與抽象、性質與推理、關係與模型、運算與運算等等術語,這些高度概括化的信息,需要我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之建立聯繫,需要通過不斷地研讀和例證來加深認識、加強理解。只有真正的使這些上位的概念植入腦中、融入觀念裏,才能正確的在教學中加以應用。

二、提高研究數學知識內部聯繫的意識

史寧中教授提到,學生有時做不對題是因為讀不懂題目表達的意思,於是新課標將國小階段數學學科從原來的2個學段分成3個學段,將學生的認知發展更加的細化,使得階段性目標更加明確,這就需要涉及我前面提到的關於教師對學生認知發展階段性目標的掌握。同時史寧中教授也建議教師要有各類層級的備課,比如:集體、學年、學段、學校數學教師備課。這一點我非常的認可,也正如國外教育學家所説的,學生在中高年級能否順利學習,依賴於他在低年級時是否學會了如何學習。所以我認為,我們國小教師應該系統的研究課標中涉及的幾大領域的發展脈絡以及重點內容,從每個領域中規範好教學的一致性,讓學生在低段所學的知識在中段以及高段學習的知識裏也應該解釋的通。通過《課標》中的主題整合,不應只是關注“存在”,而應關注於“關係”,真正做到“研究對象”。

三、反思教學中不科學、不規範的方面

在教學研究中我們教師不免會突然迸發新的意識,這些意識的萌芽是不是正確的,是不是向《課標》靠攏的,都需要我們藉助《課標》不斷地審視。記得曾經聽過吳正憲老師講三角形的周長一課,她正是按照史寧中教授在會上提到的運用尺規作圖將三條邊首尾相連依次落在一條直線上的方法來上課的,傳統觀念裏只有到了高段才使用的圓規,卻在三年級的課堂裏出現了,這新穎的方法加之學生的表現給了所有人眼前一亮的觸動。通過今天的學習,我想我們在教學中要保持隨時審視的習慣,摒棄複雜的傳授,將問題簡單化、系統化才是今後應該為之努力的方向。

史教授提到,“數學化”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數學化的實現不應只是埋頭苦教,如何真正做到會教數學,應將成為我教學的必修課。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國小 篇二

這個暑假有幸加入了周林茜老師的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再次拿起自己早已打印好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通過對比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回看東北師範大學史寧中教授關於“數學課標修訂與核心素養”的報告,結合自己在數學教學中的一些感受,寫一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立足育人價值,學有用的數學

新的課程目標為: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集中體現數學課程育人價值。這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方針的體現。新增數學核心素養,並強調數學課程要從三個方面去培養核心素養:第一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第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第三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導向非常明確,就是讓數學回歸現實世界,迴歸實際應用。這也讓我更加體會到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比如九年級上冊的利用相似測高問題,旗杆和教學樓是學生所熟知和常見的,而想要通過測量算出他們的高度就要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其次要選取恰當的測量方式,天氣和可用工具是影響測量方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進行選擇測量方式時,需要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最後要能根據測量出的結果去推理運算,這不正是在用數學的語言在表達世界嗎?生活處處有數學,通過學習,讓數學知識為生活服務,在學習的過程中,去塑造和錘鍊學生的抽象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能力、數據觀念、模型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二、落實“雙減”政策,學融合的數學

雙減不是減學業質量,而是要減負提質,學業水平考試一直是我們所關注的,新課標評價建議板塊關於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規劃有這麼一條:主觀題要探索命制問題解決多學科融合類試題,這就要求我們學融合的數學,就像附錄1給出的93號樣題,如果你的綜合素養不達標,題目你都讀不懂,談何解決問題。聯繫日常教學,比如等可能事件發生的概率這個知識點,當它以物理電路圖中某個開關閉合後燈泡是否發光考察時,難度雖小,但一部分學生由於看不懂物理電路圖,就無法解答,如果再換個語文情景,給出兩類:偏旁和漢字,讓我們分別選取後去組字,問我們能夠組成上下架構字體的概率,這時語文功底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日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加強學科融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指向標,作為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接受新課改理念,體會新課改思維,在日常教學中,踐行新課改要求,迴歸課本,學有用的數學,學融合的數學,將是今後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三

本人認真聆聽了xx教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詳細解讀,有很多收穫,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內容。

我知道了國小階段核心素養由原來的10個: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增加為11,增加的一個為:量感。何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關係的直觀感知。知道度量的意義,能夠理解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會針對真實情境選擇合適的度量單位進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於養成用定量的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應用意識的經驗基礎。

我瞭解了總目標是“三會”: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同時,為了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整體性和發展性,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將九年的學習時間由原來劃分為三個學段變為劃分為四個學段。涉及到我們國小階段的就是,原來一至三年級是第一學段,四至六年級是第二學段,而現在是每兩個年級為一個學段,國小階段分為三個學段了。國小的6年劃分得更詳細了。

我明白了課程內容組織得安排上也有很大變化。20xx年得課標是以學段為主題,每學段裏面細分為四大領域,而20xx年的新課標是以四大領域為主題,在每個領域裏面再細分學段,更重視了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xx教授的解讀非常細緻,而且深入淺出。因為信息量很大,在聽了xx教授解讀的基礎上,後期我還要不斷學習,仔細研讀,用新課標的裏面的新標準,新內容,新理念,新方法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義務教育數學新課程標準2022版 篇四

最近學習了2022年的《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數學新課標理念有了更深地理解,下面簡單談一下我的感受。

新課標通過數學教育讓學生獲得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獲得的知識都是通過直觀的操作獲得知識,比如34+16等於多少時,是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撥計數器瞭解怎樣計算,讓學生思考為什麼把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成一捆,最後説出來算理。通過一系列的學習讓學生養成觀察世界的習慣,從而發展他們的好奇心,並用數學的思維來思考,表述出來,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簡潔和優美。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課標對知識結構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學段由三個學段分成了四個學段。國小階段學生學習的每個知識不是教師講什麼學生就接受什麼,而是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這個知識必要性。比如説,國小階段的方程知識現在已經劃入中學階段,因為國小階段的學生學習用字母表示數的課時很少,掌握的不是很透徹,在一些數學問題中可以用四則算式計算,所以在學習方程的時候學生感受不到必要性。

數學教學時可以結合相應的實踐活動或者傳統文化,像曹衝稱象的故事就可以應用到認識千克,噸或者求不規則面積時的轉化思想。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頒佈,需要我們教師做出相應的調整。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要多學習、多思考、多反思,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數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 篇五

繼上次耿校長組織我們學習之後,我再一次學習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新的感悟。

韓愈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但在當今社會,在新課標下,師者,不止傳道受業解惑。隨着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必須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第三個問題答案很清楚,往大了説,為了國家,為了世界,為了地球培養;往小了説,為了他們的小家,為了他們自己。我們這裏不多做討論。下面我就剩下的兩個問題,談一下我個人粗淺的認識。

一、培養什麼人?

1、我們要培養不是死讀書的學生,而是熱愛學習、會學習、會運用知識的學生。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總目標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逐步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簡稱“三會”)。學生能:

(1)獲得適應未來生活和進一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在探索真實情境所藴含的關係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對數學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慾,瞭解數學的價值,欣賞數學美,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質疑問難、自我反思和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2、我們要培養的是身體、心理健康的學生。

4月21日,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其中,“體育與健康”課佔總課時比例10%-11%,超越外語成為小、初階段第三大主科。

“健康”不止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一定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讓學生充滿正能量。

3、我們要培養愛勞動的學生。

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其中根據不同學段制定了“整理與收納”“家庭清潔、烹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勞動”等學段目標,於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除了新課程標準要求,我還認為,我們還要培養自強,大氣的學生。

二、怎樣培養人?

1、要培養熱愛學習、會學習、會運用知識的學生,就要老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嚴格遵守《課堂教學常規七條》、《五項規範》等要求。

(1)每一個教師都應該研究自己的教學策略和行為,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教學方式的轉變。

(2)切實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索發現的能力。

(3)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升學生數學的綜合素養。

2、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要培養身體、心理健康的學生;培養愛勞動的學生;培養自強,大氣的學生;老師首先就要達到這些要求,做出表率,起到示範作用。

(1)加強思想政治學習,建立正確的三觀,養浩然正氣。

(2)老師帶頭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學校開足、開好體育健康課程。

(3)老師帶頭積極參加勞動,親身示範勞動,學校提供相應的硬件設施和課程安排。

(4)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播正能量。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根接力棒,我們該從上一代人手中接過來了,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也要穩穩當當的交給下一代,這也是我們的責任。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 篇六

對於教師而言,這是個巨大挑戰。首先是觀念轉型——教師要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學科教師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師,其次才是教某個學科的教師;首先要清楚作為“人”的“核心素養”有哪些、學科本質是什麼,才會明白教學究竟要把學生帶向何方。這也是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的必然要求。

當然,它不僅挑戰我們現有的課程設計與評價體系,同時也拷問着校長和教師的教育素養,從概念到行動,從“知識至上”轉向以核心素養為導向。

高中階段的數學內容和國中階段相比,無論是知識點數量的倍增,還是具體內容認知難度的提升,對學生來説都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戰。基於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應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要求融入課堂教學目標,關注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在教學中的可實現性,使核心素養真正落地。

首先應當深入瞭解本班學生個體的實際知識基礎和相關能力,以更為貼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進行課堂教學講解和課後作業設計,以此達到促進學生個體數學核心素養提升的目標。當然,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不僅教授數學的基礎知識,還需要對相關領域的問題進行計劃範圍內的拓展。這就需要教師合理設計教學活動的層次和階段,以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和輔助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究和小組合作,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為新課標和素質教育在高中數學學科教學的落實探索出更為合適的途徑。

在數學的發展過程中,有一部分新知識是由已知定理或性質進行邏輯推導和演繹轉化而來。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主要是歸納、類比;一類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主要是演繹。這兩種數學研究方式很常見,且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也經常被論證和講授,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邏輯推理核心素養時,要善於根據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內容推導和演繹推理方面的訓練,以此來有效促進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完善,使學生藉助正向或逆向的邏輯推理方法擴大自身的數學知識範圍,豐富數學知識內容,從而獲得解決數學複雜問題的有效方式方法。

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是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數形結合的思想是高中階段必須掌握的數學思想。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應該有效挖掘教材中的理論內容和習題應用,充分掌握教材的編撰意圖和設計模式,將教材內容進行科學整合,以更為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內容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從而有效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構建數形結合的解題思想。將一些較為複雜抽象的數學問題,通過直觀的圖形來進行剖析和研究,提升學生數形結合的能力,發展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運用數學方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推斷,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知識的素養。為此,教師應該將現實案例引入到日常的數學教學活動中來,構建模型,進行推斷獲得結論,通過將數學中的數據和生活中的實際進行鏈接和講解,通過生活案例的發展變化來展示卷面上的數據變化,以此激發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優化自身數學分析能力的同時,提升實踐應用能力。數據分析素養對高中數學課程中概率與統計部分的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避免把教學重心放在單純演練習題上,應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通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數據分析活動的全過程。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國小 篇七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核心素養要求。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具體表現特徵的整體刻畫。

數學課程學業質量標準是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及評價的依據,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的教學活動、教材的編寫等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這次的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學業質量,明確指出學業質量標準是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及評價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那肯定也是我們設計課堂活動和作業的依據了。當前存在的一個大問題是作業負擔較重,為什麼重呢?一是多,國小生的作業實在是太多了;二是濫,各種名目繁多的練習冊和測試卷充斥着學校周圍;三是爛,大部分題目都差不多,做一套和做十套,不會引起學生學習質量質的變化,無非就是熟練而已。那麼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認真學習學業質量標準,對其中的三句話細細品味。

第一句是以結構化數學知識主題為載體,在形成與發展“四基”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數感、量感、符號意識、推理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和空間觀念等。這句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這些主要素養主要是藴含在“四基”的形成過程中,而天天的課堂活動、課後作業中,做教師的是否考慮過哪些活動或者作業是發展了學生的“四基”,如果我們的作業中都沒有,那再多的作業也是枉然了。

第二句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與社會情境,以及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數學與科技情境中,在經歷“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和提出問題,用數學的思維與數學的語言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觀念、數據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等。前一段時間專門談過情境的事情,一定是學生熟悉的,那麼如何讓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呢?這就是教師在備課中應該着重考慮的,看看目前的中大學聯考,和社會、生活、國家發展聯繫那麼緊密,我們也應該提高這個意識。

第三句話是學生經歷數學的學習運用、實踐探索活動的經驗積累,逐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初步養成獨立思考、探究質疑、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這句話中提出了學生經驗的積累,以及學習數學的習慣,這些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格外注意的,也是我們應該給予學生的,現在的教材,缺失了這些,下學期的教學中,用舊教材需要教師豐富課程,增加學習資源,才能滿足學業質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