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學習心得體會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98K

一、新版歷史課程標準的連續性和新變化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學習心得體會

新版的歷史課程標準緊跟國際課程改革的潮流,迴應我國新時代對人才培養需求,繼承了2001版課標以及2011版課標的內核,運用2017年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核心素養的架構體系而形成的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上,以核心素養為架構。在課程內容上,是通史加專題的這種內容結構。在教學方式上,繼續是鼓勵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

迴歸課標文本的本身,我們會發現幾個新變化:1.啟用了核心素養目標體系。2.增設了“核心素養內涵”欄目,即歷史學五大核心素養的解釋框架,將之與具體“目標要求”相區別。3.新版內容結構共7個板塊,增設“跨學科主題學習板塊;4.每一個板塊內部又增設了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兩個欄目。學業要求就是一個創新,它將課程目標,也就是五大核心素養與每一個板塊的具體的課程內容進行了關聯,比如關於中國古代史,它就在中國古代史的課程內容後面標註了歷史學科的某一大素養,同時,這個學業要求和還和之後的學業質量描述密切關聯。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把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要求和學業的質量描述聯合在一起去解讀,他們共同成為了學業評價的一個標準和依據。5.增設的“教學提示”裏面既有對於教師教的指導,也有對教師也也有對學生學的指導,這樣以來我們就可以將其與後面的實施建議結合起來看,為我們的教與學提供一個範例,一個規範性的表達。6.新增“學業質量”板塊:這裏麪包括學業質量的內涵和對學業質量的具體描述。是對學生學業成就表現的一種描述,是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的一個通道。與內容板塊中的“學業要求”以及之後的“評價建議”相呼應。7.在課程實施部分的教育建議中增加了大單元、大概念等教學策略。8.在評價建議當中,又對教學的評價和學業水平的評價做了區分,內容更加細化,且增加了一些評價的案例,為老師們教學做指導。

(以上就是新版的課程標準從文本上、結構內容上的一些新變化,那麼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掌握新版歷史課程標準的這種連續性和新變化,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如立德樹人,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二都是貫徹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一脈相承不斷深入的。比如三維目標發展核心素養就是一個典型的體現。第三都在強化課程的學科屬性,但是這並不是強調要回到學科本位或者是原來的學科體系當中去,而是要發揮學科之個性,為育人制共性服務。)

二、新版歷史課程標準的特徵與內涵

(一)在課程功能上,強調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時代新人。正如前言中所説要去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觀念能力,還要把社會主題的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等啊融入到課程當中,對於歷史學科而言,我們肩負着培育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樹立民族自信的這樣的一個使命,所以在歷史教學中對思想性、對課程育人的強調尤為重要。

(二)在課程性質上,課標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歷史學,唯物史觀為指導的歷史課程。即歷史課堂的主要功能是讓學生能夠總結歷史經驗,認識歷史規律,認清歷史發展趨勢。關於這一點的理解,我將用一個例子來説明:在講《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一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唯物史觀為指導,對本課內容進行一個重新的建構。如果我們僅僅是教教材的話,會發現教材當中講這段歷史的時候,會涉及三位帝王,分別是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具體展開講就是把他們相應的治國理念從頭講到尾,如果是這麼講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我們有意無意的情況下,就可能會讓學生捕捉到一些錯誤的信息,那就是英雄史觀。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以唯物史觀為知道進行如下的調整。可以把前這課之前前幾課的內容與它進行關聯,用對舊知識的複習導入新課,讓學生回顧上個學期都學了什麼,比如五胡內遷,給中原的農業經濟封建制度的發展帶來了新鮮的血液,比如孝文帝改革,對土地制度的革新培育了小農經濟,比如北方民族大交融,使各族人民在文化上有了一定的認同,還有隨着北民南遷,南方經濟得到開發,北方經濟也得到了恢復,南北經濟在恢復開發的過程當中,聯繫越來越密切,尤其隋朝的時候,還開鑿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這些知識對同學們來説並不難,回顧就能夠得到。那回顧的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是讓大家認識到,其實在魏晉南北朝的這種分裂局面當中,這種統一的元素就已經孕育其中了,所以統一,或者説還有盛世局面的到來,是一種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那麼這樣一個很短的導入,就讓學生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歷史發展的這種必然性,唐朝盛世到來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所在,當然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説同樣是歷史發展之大勢,為什麼隋亡而唐興呢?這樣的一個問題就可以直接切入到本課內容,回到這三個帝王治國的思想,治國的方略上來了,讓學生明白唐太宗、唐武則天和唐玄宗他們治國的智慧,接着説明讓唐走向盛世,是一種歷史偶然性的存在,這樣就可以呈現出歷史的必然和歷史的偶然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係。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去深入的去講理論,我們只是在什麼導課的時候做一下處理,就讓我們的理論藴含於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