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學心得體會800優質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3K

教育學心得體會800優質多篇

教育學心得體會800篇1

作為一名安檢人員,我們的首要職責就是保證安全,讓每名旅客和工作人員放心、安心。

在確保安全的路上沒有捷徑可走,我們要重視每一個環節,杜絕發生安全事故

提升安全責任意識和大局觀念

安全無小事,責任大於天。

每一件和安全有關的事情都值得我們去重視,作為在機場安檢一線的工作人員,我們要把責任牢牢抗在肩上,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同時增強安全防範意識,嚴格落實崗位操作標準,依法管理,按章行事,不放過每個隱患,將風險降到最低,“寧當惡人,不當罪人”依法依規依程序,嚴肅處理違規違章行為,堅守安全底線。

抓重點,抓關鍵,抓薄弱環節,採取有力措施,為了民航全局的整體利益,為了空防安全的萬無一失,每個安檢人員要在其位盡其職,視空防安全為自己的生命,主動為空防安全分憂,自覺為安檢崗位操心。

安全隱患零容忍

安全隱患存在於很多地方,它的存在是風險管理不到位的結果,而且很有可能會導致不安全事件的發生,所以我們要定期對它進行排查治理,排查治理安全隱患工作的原則是:分級負責,公司級由質量安全部負責組織開展,部門級由各部門組織開展;全程跟蹤,各有關部門對相應的隱患排查治理過程進行全程跟蹤;系統排查,從“人、機、料、法、環”五個維度出發,系統排查公司內部所有安全隱患;有效整改,對識別出來的安全隱患進行客觀評估並採取有效的整改措施;閉環管理,整改完畢後,驗證結果符合要求整改關閉,不符合要求進行升級處理;持續提升,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治理工作。

“零容忍”不是零隱患

馮局長提出要以“眼睛容不得沙子”的態度來對待隱患,不迴避、不掩蓋、不推脱,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只有對隱患“零容忍”才能安全生產“零事故”。

所以我們要做到對安全隱患零容忍,對安全違章零容忍,對安全失信零容忍,進一步加大安全督導問責制度,有效落實安全隱患零容忍制度,全面提升安全管理品質、安全服務質量,牢牢守住機場安全底線,確保持續安全。

對於我們安檢人來説,確保安全,人人有責,我們要時刻關注可能出現的隱患,才能更好的防患於未然。

教育學心得體會800篇2

5月份開始,參加了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通過專家的培訓,使我在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教學業務水平和科研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意識到構建教師終身教育體系,打造一流的教師隊伍是教育長足發展的根本大計,也是教育主管部門探索的永恆主題,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師培訓提高自身素質是關係到教師教書育人質量的大事。參加繼續教育培訓是我們教師在思想和業務成長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參加教師繼續教育中,特別重視自己師德和教學業務水平的提高,始終把師德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把自己的教學業務能力作為教師的核心素質來提高。在培訓中,真正做到師德建設和業務培訓兩手抓、兩手硬,通過培訓,切實提高自己的師德素質和教學業務水平。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使我對教科研方面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能自覺地參與課堂的教學研究,積極參加課改研究,及時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的經驗,撰寫教育論文。在培訓中,使我意識到教學課程的改變我們必須跟上新的教育理念,所以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時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和業務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提高了自己課堂教育能力和教學質量。

在學習過程中,我注重師德方面的修養,我堅持把師德建設當作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環節來抓,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學習和領會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所涵蓋的內容,提高自己的'事業認知、職業認同水平,增強了自己從事教育事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依法治教、廉潔從教成為自己自覺的行為,積極爭取做一名“師德雙馨”型的教師。

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用自己的身心去創新。因而教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髮展、不斷豐富的過程。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拿到教材後,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適和重組。要求教師學會尋找、開發、製作、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還要學會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在執行新課程計劃中,開發利用校內外的一切課程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如今教師的角色與從前相比發生了質的改變,不再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新課程理念下的老師的內涵應更豐富,不僅要教學生學什麼,更要教學生怎麼學。新課程的學習也讓我們自己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的思想要變,我們的教學方式要變,更重要的是我們應是終生的學習者,我們要身體力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有人説,教師是春蠶,是蠟燭,是航標燈,是導航員。而我要説,教師就象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始終在做着一個“好學生”。多年來,在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這股春風吹來之後,我更感覺到如魚得水,反覆翻閲新課標,領會其中的真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我都積極參加。“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強國的最根本的源泉。

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此次培訓作為一個新的起點,來不斷的加強自身的道德、專業素養。為了培養健全的合格的人才而努力奮鬥。

教育學心得體會800篇3

為了更好的加強自我專業化發展,假期中,我認真閲讀並學習了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李生蘭教授著的《學前教育學》一書,結合自己三年來的工作旅程,我進行了理論與實踐的深刻反思,現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同分享!

?學前教育學》主要是研究學前教育的現象,揭示學前教育的規律,以增強學生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職業素質,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一門學科。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鞏固學前教育的基本知識和主要理論,掌握學前教育的實踐技能和重要能力,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認識到遊戲在兒童成長髮展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學習設計優秀的學前教育課程,能夠合理安排兒童的一日活動;正確理解幼兒教師的工作特點,把握與家長溝通合作的形式和策略。

閲讀本書,我想從“兒童觀”這一點進行兩方面的分析、反思。

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只有不斷的更新兒童觀,才能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教育觀點,使之符合新時代對兒童的需要,才能保證我們的教育有效地促進兒童的全面和諧的發展。

一、活動“做中學”,兒童促發展

兒童是一個全方位不斷髮展的“整體”的人,應尊重並滿足兒童各種發展的需要。活動對學前兒童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價值,不論是嬰兒期,還是在幼兒期均如此。而操作活動卻是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所謂操作活動,就是兒童通過與物體的相互作用而獲得發展。兒童在做中學,做中成長。通過動手操作,兒童逐漸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掌握基本的概念。在我設計的科學活動“紙的吸水性”中,請五歲的幼兒説出塑料紙、紙巾及打印紙等各種不同質地紙的吸水性時,幼兒難以憑空想象,這時,如果我們請幼兒分別在不同的紙上滴上一到兩滴清水,請幼兒邊操作邊觀察,很快,孩子們得出了結論:塑料紙和打印紙不具有吸水性,而紙巾具有吸水性,這樣的答案是通過孩子自己操作得出的,不但容易理解,而且不易遺忘。所以,在針對很多抽象問題的理解時,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不要怕麻煩,不要省程序,所謂“做中學”就是説的這個道理。

二、活動“遊戲化”,快樂伴成長

兒童期也叫遊戲期,遊戲既是兒童的一項重要權利,也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可以通過遊戲學習和成長,其能力水平也是在遊戲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幼兒的日常活動中,遊戲分很多種,如角色遊戲、結構遊戲、表演遊戲、智力遊戲、體育遊戲、音樂遊戲等等,面對多種多樣的特色遊戲,作為教師,我們一方面要認識到遊戲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將遊戲巧妙地貫穿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在日常帶班中,我們經常運用講道理的方式教育幼兒要表現好,如“請坐好!”“不要再動了。”“誰的眼睛還沒有看着老師?”……似乎這樣的話經常出自我們的嘴邊,但有時過多的説服教育會讓我們事與願違。試一試:再想請全班幼兒都坐好時,開展一個“小木人”的遊戲;當有個別小朋友在課堂上竊竊私語時,我們不妨通過“小靈通”、“一休哥”的角色引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另外,在組織幼兒一日生活活動時,教師經常以遊戲的口吻來引導幼兒去做事情,“小貓靜悄悄的去喝水”、“小兔子快速回到小椅子上”、“一起學做講衞生的小花狗”等等。簡單的一兩句遊戲語言,就會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不會讓其感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命令、是要求,而是在玩,並且是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玩,逐步建立良好的常規,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閲讀中,我感悟到:成人要多為兒童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不僅要保證身體的正常生長髮育發展的需要,還要給他們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要注重個別差異,對兒童個性的'尊重和自由的發展是培養兒童創造性的前提。兒童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我們應提供適當的環境和教育的條件,應最大限度的發展兒童的潛力。這些潛能必須在適當的環境和教育的條件下才能挖掘出來,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所以,我們對兒童觀應有正確的認識,應樹立科學的兒童觀。

以上心得體會,願與各位教師分享、交流!

教育學心得體會800篇4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既要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又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要想做好這兩點,唯一的出路就是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要使教師的“教”適應學生的“學”,教和學達到和諧的統一,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習過程變得豐富有趣,課堂教學才能紮實有效,所以教師必須在備課上下功夫。備課是教師每天都要面對的一項工作,為了對教學時間、教學空間、師生活動等實行有效的調控,必須進行有效備課。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一點兒粗淺的認識。

一、集體初備

我們利用集體教研時間進行交流研討,把自己對教材的困惑提出來向別的老師請教,相互説一説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共同討論好的教學方法,這樣可以吸取別人的經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更準確地把握教材的知識點。

二、個人精備

1、備情境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的多少,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潛力教學中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抓住學生思維的熱點、焦點,不斷創設有創意的、新穎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良好的參與興趣可以激發強烈的求知慾,因此在教學中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注意為學生創造情境,引導學生思考。

2、備問題

傳統的課堂是教師提問題,然後讓學生回答。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便沒有了問題,更談不上有什麼問題意識。這裏的備問題就是將“引導學生主動提出數學問題”作為備課的一個環節單獨提出來,目的是使我們的學生從國小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動腦、學會提問題。

3、備探究

美國哈佛大學伯頓教授指出:“每個學生應當獲得自己去創造成就的勇氣和信心,並允許他進行長久的嘗試。”問題提出後,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自己去“創造成就”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進行獨立的思考(或操作),他們的創造個性和聰明才智才能充分發揮出來,自主探索的意識才能逐步形成,創新思維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4、備交流

彙報交流是一節課的重要環節,往往也是一節課的高潮所在,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最佳時機。交流的前題是師生在同一個平台上,大家是平等的,氣氛是民主的。交流時展示的是各小組的研究過程和成果,是學生們的經歷,所伴隨的質疑是友善的、真誠的。這期間教師的作用就是駕馭好課堂,組織好同學的傾聽,引導好相互間的質疑,點燃創新的火花,對同學們的發言作出具有激勵性的評價,使課堂向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5、備講解

新課改強調探究,強調發現,強調學生動手做數學,但絕不是説不需要教師講解,關鍵是教師什麼時候講,講什麼。是教師先講還是學生先講,是對學生已獲得的知識重複講,還是針對學生知識和經驗所不能建構的那部分內容講,是直接告知學生,還是結合學生的交流歸納概括地講。教師要對討論及時進行評價,正確地概括問題的答案,解決疑難問題,做出明確的結論,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並糾正錯誤、片面或模糊的認識,使學生的認識得到提升。

6、備應用

解決問題是對新知識的鞏固和運用。要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分層練習。

三、課後反思

我教同年級兩個班的數學,不論我課前怎樣認真地備課,講課時總感覺到每天第二堂課效果要好一些。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仔細分析,原因主要在於每上完一節課後,不管有意無意我都會總結課堂中的一些得失,從而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進行調整,正是由於這些總結和調整使教學效果得到了提高。明白這一點之後,對課堂上的精彩之處,不管是教學方法上的創新,還是某個引起了學生濃厚興趣的做法,我都較詳細地記錄下來,同時加以完善,等待下次教學時拿來使用。而對於課堂上的疏漏、失誤,我不但認真剖析這些疏漏、失誤的原因,而且還找其他老師交流,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經常性的反思,讓我的教學少走了許多彎路。

教育學心得體會800篇5

看到這本書,我立即想到的就是師範的考試,再次翻着這本書,讀着熟悉的名詞,卻感覺沒有當年的激情,也許是沒有了考試的動力,也許是當了十幾年的教師,這些理論的戰術已經在課堂實踐的戰場上用不上了。於是,我毫無興趣地翻着,想找一找自己比較有興趣的章節,跟自己教學實際最接近的教學過程來看看,最後決定翻到教學過程這一塊看看。對於老書新讀,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原以為這些東西太熟悉了,教育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原則,哪一條不是當年滾瓜爛熟背過的,就連孔子的因材施教,盧梭的自然教育,誇美紐斯的班級授課制也都再熟悉不過了……經過三年的師範學習,加上三年的專科與三年的本科鞏固,自以為,自己對教育學的理論已經耳熟能詳了。但是,意外的是,我在書上看到了我從沒見到,從沒聽過的教學新詞、嶄新的教學理論:

產婆術:即在教學中,並不把真知直接教學教學學生,而是通過對話、詰問,讓學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後引導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去獲得真知,即蘇格拉底的教學思想。這種產婆術教學,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詰問,第二階段:助產。雖然這樣的名詞我們(至少是我)沒聽過,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值得借鑑的。教學中,同通過教師的引導、師生之間的質疑、互動,引領學生深入思考,最後經過老師的推波助瀾和孩子的獨立思考得出問題的結論。這樣的教學,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昆體良的教學過程思想:昆體良是古羅馬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模仿、理論、練習三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理論。這種學習過程,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改進,對於培養孩子的邏輯性、條理性等顯著的效果。教學中,偶爾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或穿插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很有必要。

道爾頓制:這是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不再上課向學生系統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佈置作業,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聽了昨天陳校長的講座,巧的是,這種教學組織形式與昨天陳校長講的新亮點不謀而合,和我們學校的自主作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相吻合。雖然目前不可能實現這樣的教學形式,但對我們的教學以及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自學能力卻有着很大的影響。

特朗普制:這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是今年以來,美國學者勞伊德、特朗普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試圖把大班、小班和個人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大班上課:即把兩個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課,由出類拔萃的老師擔任;小班研究,每個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師或優秀生領導,研究、討論大班授課材料;個別教學,主要由學生獨立作業,部分作業指定,部分作業自選。

還有克伯屈、伯克、華虛朋等都是我聞所未聞的新詞,我想,不管是哪種教學組織形式,都有其優缺點,針對如今的課堂,都是有其借鑑意義的。因此,對於這本書,我還需好好研讀,全面掌握各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性質與功能,綜合地利用,有主有輔地結合,以便更好改進自己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