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賽遊戲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5W

賽遊戲心得體會多篇

賽遊戲心得體會篇1

1、教師做幼兒自主遊戲的支持者。

教師通過提供幼兒自主遊戲的環境條件和遊戲材料,支持幼兒自己要選擇玩什麼、在哪裏玩、和誰一起玩,激發幼兒的遊戲熱情,投入遊戲的主體意識。在預設遊戲時,為了便於觀察,我給孩子們的遊戲場地做了限制,但在遊戲中發現這個規定不僅限制了幼兒的活動範圍,更限制了幼兒的遊戲熱情和創造能力。遊戲進行一半時,有幾個孩子已經不想玩了,無所事事地走來走去。經過遊戲場地的及時調整,孩子們也跟着自然地調整了自己的遊戲策略。如在滑滑梯上體驗皮球向下滾那一瞬的快樂,感受在並排滑滑梯上競賽滾球的刺激。因此教師要提供足夠的空間和豐富的材料,否則幼兒的自由度便受限制,遊戲的自主性也就無法實現。

2、教師做幼兒自主遊戲的合作者。

教師作為幼兒遊戲的合作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與幼兒共同遊戲,共享快樂。當我把皮球拋向不知如何玩的孩子手中,他笑了、起勁了、興趣來了。當我把球踢到孩子的腳邊,他們都爭着圍攏過來:“老師,踢給我呀!”此時,我變成了孩子,這樣不僅使孩子倍感親切、融洽,願意投入遊戲,也有助於我更深入細緻地瞭解孩子的遊戲水平。

3、教師做幼兒自主遊戲的引導者。

當孩子們在遊戲中碰到了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和困難時,教師應該以普通遊戲者的身份,發表一些參考性的建議,而不是決定性的意見,多給孩子留一些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如在傳球遊戲中,我急於發表自己的建議,急於糾正孩子們的傳球動作,急於把自己認為最正確的動作示範給孩子,這些“急於”無形中扼

殺了孩子在遊戲中的自主探索。在馬老師的指導下,我知道了作為一個引導者,必需留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探索和想像的空間,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發現,這對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索能力都會更有意義。

通過這一次自主遊戲,我發現自己還存在片面的認識和指導,忽視幼兒自主自發生成的遊戲,在遊戲過程中會有不恰當的干擾,從而剝奪了幼兒自主自由遊戲的權力。為了讓幼兒更快樂地進行自主遊戲,我們還應大膽放手,把握好指導尺度,讓孩子的身心和諧發展。

賽遊戲心得體會篇2

時間如流水般在我們的指間劃過。短暫的三天培訓告一段落,在這次的培訓期間,我們聆聽了幼兒園骨幹教師及領導的精彩講座。幼兒園的骨幹元老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加以闡述,給了我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理論引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刑老師的講座——《幼兒園生涯勾當教育》。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對幼兒行為習慣的教育,不是靠説教靠灌輸就能見效的,而是要通過日常生涯和遊戲等方式,讓幼兒在優良的交往環境中,在愉快的遊戲學習中,在豐富多彩的生涯中懂得原理,明辨是非,受到薰陶、受到教育。因此,生涯教育在幼兒的教育中是極其重要的。

1、文明語言習慣—從禮貌用語做起。

做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應注意教育他學會禮貌用語。比如正確地稱呼大人,説“謝謝、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

還有一種情形,孩子説話雖然不帶髒字,但説話的態度不好,語氣煩躁甚至嚴厲。這也是不好的習慣。試想,一個人語言文明、卻

舉止粗野,幼兒培訓或者舉止得體,卻出口不遜,這都是不和諧的。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幼兒學會説話和氣、舉止文雅、活潑大方、形成待人誠懇、落落大方的良好習慣。

2、集體意識—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行為習慣。

人是社會性的。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越來越有了對夥伴兒的需求。但是對每一個幼兒來説,如何與夥伴相處,還是他們亟需學習的一門學問。

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教育中引導孩子與夥伴兒交往。引導幼兒與周圍夥伴友好相處,要讓幼兒有集體榮譽感,鼓勵他們幫助他人,或為集體做事情—儘管有時,幼兒所做的“幫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好笑,但切忌打擊他們的熱情。

3、勞動習慣—讓孩子從自己穿衣做起。

現代父母在幼兒的教養上,常常會過度保護或生活中處處代勞。在這種教養方式下,幼兒可能會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進而失去辦事靠自己的意識。勞動習慣,同樣是一項在幼兒時期就應該培養的行為習慣。

一般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喜歡自己做。我們都知道孩子從1—2歲起就會搶着要自己吃飯,可常常是飯菜灑了滿桌,就是放不進嘴裏。類似的情形還有,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幫忙疊衣物、收玩具。但由於他們年紀小,勞動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長看來無異於幫倒忙。有些家長就喜歡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乾淨利索。天長日久,孩子失去了學習和參與的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就該由家長做。漸漸產生了依賴性。現在有的國小生甚至中學生都不做一點自我服務性勞動,認為“我的任務是學習”,進而不愛惜勞動成果;還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離開家長就吃不好、穿不好,這都是早期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結果。

4、衞生習慣—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環

現代教育對幼兒衞生習慣的培養重在兩個方面,一是健康的飲食習慣,一是良好的作息習慣。應該注意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衞生習慣,按時進餐,不暴飲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從小培養幼兒健康的飲食觀,讓幼兒從小形成飲食有節、均衡營養的好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將伴隨幼兒一生。

5、學習習慣—讓幼兒受益一生。

幼兒園是養成階段,要讓孩子慢慢養成按時休息、按時起牀、按時學習等生活習慣,以順應今後緊張的學習需要。

但是實際上這學習習慣的養成,始自孩子的幼年。 在孩子幼年階段,不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發孩子愛學習、愛看書的興趣。這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極為有益。據美國教育專家表明,如果在學前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那麼孩子將來入學後很可能就會學習能力低下,跟不上學校學習的進度。

通過這次培訓,對於我這樣一名工作經驗不豐富的實習教師來説,還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無論是在班級管理、組織教學,還是在關注幼兒心理髮展等方面還是比較稚嫩的。我獲益頗多。它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考和啟得埽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也許不經意間一次小小的鼓勵,一聲輕輕地問候,不能改變什麼,但是可以影響他們一生。我們願做孩子的導航員!

賽遊戲心得體會篇3

通過這一天半的學習,我在城南實驗國小參加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建設專題培訓的學習已經結束了。在這次學習上幾位優秀園長的講座給了我一個新的視野,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幼兒在園一日常規活動也是家長與老師共同關心的問題。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師要尊重幼兒,重視幼兒天真的夢想。

放棄任何框框和本本,尊重孩子,讓他們盡情表露真性和夢想,然後教師進行觀察分析,再是順導性的教育,同時附上適當的強制和計劃,這就是自然的教育。當孩子們盡情地流露他們的本性,真的,善的,美的,於是,我們讓他們互融這種本性,這是一種巨大的能量,他能化解個別孩子的不良習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防禦孩子們感染社會惡習。讓幼兒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幼兒教育是起步,起步是最關鍵的。

二、教師要會寬容孩子。

如果説,尊重、理解幼兒需要教師有較高的素養的話,寬容幼兒則需要勇氣和更大的投入,這是針對幼兒認識的不穩定而言。允許幼兒的認識反覆的過程,需要我們有更大的耐性。寬容,不是放縱,更不是溺愛,它有着豐富的內涵。寬容,是理解的繼續,也是理解最真實。體的體現。寬容應該有多種形式,各種形式的確定必須根據“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原則。寬容,還應為幼兒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擾,創造條件,指出實實在在的。讓幼兒“跳一跳”就可以達到的努力目標,同時要因勢利導,用愛心感染幼兒,尊重、理解、寬容有機地結合,提高與孩子交流的深度、廣度和質量,也使老師的愛心放大了更多倍。在與幼兒一起相處的日子,多一份愛心,少一點虛榮;多一份理解、幫助,少一點指責。批評;多一份寬容、耐心,少一點責難、懲罰!這樣會讓教師的職業道路更加美好。

三、教師要學做會反思。

應該説,反思對於激發教師的自我提高動機,調動教師積極的自我思考與實踐,使其以主體身分投入其中,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教育教學行為和能力有本質性的提高來説,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作為骨幹教師首先在教育實踐中進行學習,並在實踐的不斷反思中二次學習。教師的自我思考、審視、反省、判斷、分析、概括、總結能使自己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更靈活的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使教師的專業素質在反思中不斷的,有效的.提高和成長。

四、要做終身學習型教師。

只有與時俱進,努力做一名終身學習型教師,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所謂終身學習型教師,就是要堅持思考和學習,要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儲備知識,摸索教學方法,尤其要加強學習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要做終身學習的教師,只有具備櫛風沐雨,探幽發微的求索精神,才會厚積薄發,得心應手,才會不負歷史的重任。

幼兒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肩負着為祖國培養下一代的歷史重任。當一名教師不容易,但是要當一名好幼兒教師卻是非常不易的,通過本次的培訓,我更進一步的瞭解“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八個字對於幼兒教師的重要性。我們自身就要做一個有“哲理性”教師,這樣教出來的幼兒才會愛思考、愛創造。身教重於言教,幼兒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幼兒幼小心靈的健康和成長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最燦爛的陽光,所以幼兒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以自己崇高的情操和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去感染幼兒和教育幼兒,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給予他們正面,積極的教育,使幼兒從小身心就得到更好的健康發展。

賽遊戲心得體會篇4

幼兒園教育是通過教育活動來實現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保證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之一,它不僅為幼兒系統地提供新的學習經驗,而且是幫助幼兒把學習經驗系統化、引導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探究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的,能夠促進教學活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是當前幼兒園教師應該學習和探討的核心問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與其他活動之中”。陳鶴琴先生説過,遊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徵,遊戲是兒童的工作,遊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説,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遊戲中獲得。因此,一節好的教育教學活動就是將遊戲活動、教學活動、生活活動的一個很好的“整合”。

1、從生活和遊戲的角度來分析和設計主題。

當我們選擇或是設計一個主題活動的時候,首先我們要看這個“主題”是否符合幼兒生活經驗,是否可以與之生活的環境相互融合。而“遊戲化”意味着遊戲不只是教學的手段,還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發現主題與幼兒生活的關係,主題中藴涵的探究機會,主題中藴涵的遊戲機會。

例如:主題活動《商品》。幼兒通過教學活動累積了購物的經驗。這些經驗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應用的機會應該説很少。結合這個主題,在角色遊戲我們創設一個商店的環境。這樣既滿足了幼兒的需要,又使平時無人問津的超市改頭換面了。於是,快餐店、飲料店、玩具店、大頭貼照相館、服裝店相繼拉開了序幕。因為幼兒在教學活動中有製作商品、擬定價格、貼價格標籤的經驗,因此幼兒在遊戲中製作商品時得心應手。

主題活動《我喜歡看書》。“我喜歡看書”教學活動涉及了參觀圖書館、瞭解圖書的分類等內容。這些活動讓幼兒瞭解了圖書應該如何擺放,如何分類,如何用標籤來區別各種不同類別的書籍。教學活動使遊戲變得生動活潑,遊戲也將教學活動中的一些知識經驗無形地延伸,幼兒良好的習慣也慢慢養成了。

2、內容的選擇能生活化、遊戲化。活動形式豐富起來,為幼兒創造活動的空間。

例如:我們在教授數學領域的知識時。組織形式便可以遊戲化生活化的方式設計活動。在教10以內的加減,教師模擬生活場景“水果超市”,讓幼兒手持“錢幣”自主挑選水果。算出需要的錢數。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數學活動。幼兒生活在客觀世界中,周圍的事物均表現為大小、顏色、形狀、數量等一定的空間形式存在着;另外,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處於前運算階段,其知識經驗更多的來自於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將抽象的數學生活化,不但內容生動具體,幼兒也不會覺得離生活太遠,學習過程輕鬆自然很多。遊戲和教學一體化並將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從幼兒生活中來又回到幼兒遊戲中去,並在遊戲和教學一體化中實現整合,積累經驗。讓在遊戲和生活活動中提高運算能力。

例如,在開展體育活動的時候,需要鍛鍊他們跑的技能。這時,我就會帶他們玩“小孩小孩真愛玩”遊戲,活動身體的各個部位,做好跑的準備。遊戲中,幼兒四散走,教師邊走邊念兒歌:“小孩小孩真愛玩,東看看,西看看,去摸一摸xx再回來。”説完兒歌,幼兒迅速跑開。幼兒對整個遊戲相當感興趣,在遊戲中幼兒自然而然學會了跑的技能,發展了追逐能力,同時還滿足了他們遊戲的需要。

3、讓區域活動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讓教學活動為遊戲服務。

以前,我們簡單地將幼兒園區域活動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內有間隔,操作有材料”的層面上,其實説白了就類似於分組的桌面遊戲或是自由活動。通過探索我們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內涵和操作終於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區域活動同是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其中一個部分,它也是為幼兒園課程目標服務的;區域活動的內容應當與課程的內容相結合相一致;我們的課程不應當僅僅停留在集體教育活動上,更應該拓展到區域活動、小組活動乃至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

例如:在“春天的電話”主題活動中我們在區域活動中增設了“做電話”的內容,以彌補其科學內容的不足。在“動物世界”主題中,我們增設了給小羊穿棉襖,餵養小烏龜的活動。在一個主題即將結束,後一個主題即將開展的時候,教師和幼兒往往都會因為缺乏過渡產生一種不適應。這時她們就充分利用區域活動來幫忙。在一定程序上激發幼兒對下一主題內容的興趣和參與慾望,並讓幼兒能在主題和主題切換之間變得從容。

遊戲化生活化的教學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幼兒學習知識、體驗快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讓教育迴歸生活,讓生活與遊戲真正的融入到幼兒園的課程和老師的教學活動中去,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幼兒的身心的健康發展。

賽遊戲心得體會篇5

啟蒙教育好壞直接關係着幼兒的成長方向以及智力水平,以往在幼兒參與遊戲活動的過程中忽略了幼兒主動思考的能力,降低了遊戲開設的有效性,為此,幼兒教師就需要結合幼兒思考能力以及在遊戲活動中包含的內容,採取適合的方法,更好地引導幼兒進行主動思考。

為了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省教育廳《關於開展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建設的通知》有關文件精神,深化幼兒園課程改革,真正做到把自由自主的遊戲活動還給孩子,以提升保教質量。近日,我園教師參加了兩天半的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專題培訓活動。

教師如何在幼兒的遊戲化課程中進行合理指導,是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大問題,那就要求我們老師要進一步加強對《綱要》和《指南》的認識,把裏面的觀念統一到、融入到當前的課程遊戲化實踐中來。教師要從三個層面去理解課程遊戲化:一是幼兒園課程應遊戲化,充滿遊戲精神。所謂遊戲精神應是自由的、自主的、創造的、愉悦的。不是個別環節要有遊戲,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滿這種遊戲精神,將這種遊戲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遊戲時間要保證。孩子應有自由遊戲時間,這種遊戲時間不能被“教學”及其他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動環節,尤其像集體教學活動環節儘可能採用遊戲方式。一節課某一環節就是遊戲,或整節課本身就設計成遊戲。

我們明白目前課程遊戲化建設有明確的目標,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會努力學習、共同研究、共同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前往目標的道路,真正做到“兒童在前,教師在後”,讓遊戲陪伴孩子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