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醫館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W

中醫館的心得體會多篇

中醫館的心得體會篇1

上大學的第一節課,代課老師就給我們強調學習醫學不光是記住所有重點知識,臨牀實踐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所以先要學好基礎才能更好的結合臨牀,時光穿梭。已過了三個年頭了,而這學期學校為我們安排了實習學習,我欣然的報了省中醫院,這也更好指導我們今後如何學習,是以後臨牀工作的奠基。

實習的第一天,心情都是那麼高漲,都早早的起來了,初到醫院,見到穿着白大褂的大夫,幻想着某一天治病的場景,不亦樂乎。醫院先給我們安排了半天的學習時間,老師給我們講了講一些醫院的制度以及實習要求及病理書寫好,感覺好難啊,使我更加認識了實習的重要性。我的第一個實習科室是鍼灸,回想鍼灸的發展,從原始的摸索,經過幾千年的臨牀實踐最終被國際認可,説明了其獨特的療效是關鍵,他不僅資源浪費少,材料還可以反覆使用,各自有各自的針,使某些疾病傳染大大降低。見效快更是他的專長,還好我們這學期學完,我想通過兩週的學習不僅使我能加強課本知識也可使我學習到未曾涉及的東西,比如操作手法等,每天早上甚至上班前我們就開始忙了,看着老師嫻熟的手法,以及針扎進去的針感傳導,感覺就是神,這也不愧為我國醫學瑰寶。但是剛開始的好奇慢慢變的疑惑,感覺課本知識在臨牀所用甚少,所用的穴位也是每條經絡的重點穴位,感覺老師取穴也是局部取穴,偶爾才辯證取穴,每個老師對同一種病的取穴一樣但是效果卻不一樣,這也許就是經驗吧。

但是我堅信,只有把專業知識學好了才能更好結合臨牀。第二個科是藥房,雖然乾的活既髒又累,但是對每一味親自認識以及鑑別我想這也是我們之所有安排它的最終目的吧。第三個科室是內科腫瘤,雖然我不太喜歡這個科,但是還是仍然堅持,每天面對這些癌症患者,對我的感覺就是他們依然很堅強,沒有被病魔所嚇倒,他們的積極的人生觀也正不是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嗎?對這類癌症患者治療僅用西醫方面的藥物還是放化療我覺得不一定有很好的作用,但是通過中醫的辨證治療,加上中藥對病勢有很的控制,所以中西醫結合對某些病重確實有優勢,對於得癌症的有些人認為大多是老年人,但是也有我們同齡人,甚至更小的,所以我們要愛惜生命。《黃寺內經》的第一篇就是關於如何養生才能防病,以所終壽命的,古人的於智慧感覺總是優我們,為何我們不效仿呢?所以我們沒病時揮霍我們的身體,到病了卻無藥可用,無醫可醫。

兩個月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雖然有苦有喜,但總覺得我們得到了些東西是在學校沒有提及的。不管是專業知識還是社會人際關係之間,這是我們所必要學習,只有通過學習,我們才能進步,才能立足於這個多壓現實。

中醫館的心得體會篇2

不知不覺已經在附一實習結束,這也是我在大學四年來,第一次真正的上臨牀,對於我來説,一切都是那麼新鮮,離開了枯糙的書本,面對着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我也充當了一回冒牌的實習醫生。 在我們下科之前經過簡單的培訓,可是這些培訓對於我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臨牀工作的我們,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適應和學習很多東西。我把在中醫內科學習的心得總結如下:

1、繼承創新文明務實 校訓短短的八個字,就是出入校門前永遠的記憶,所需繼承的太多太多,前輩們的精神,乃重中之重,而後才是思維方式,最後才是藥房等等,創新,思維方式與藥劑的創新,文明,謙而有理,務實,踏踏實實,無論做哪一行,哪一業,做好腳下,我覺得這八個字不光是運用在學習醫學,在各行各業中,都應該有這種精神,前輩們一步步辛勤的走下的路,我們應該走的更加輝煌。如此一來,這大學,也算得上並未白上了。

2、醫人醫心 現如今太多病從心起,我們只能醫人的軀殼,醫人心,卻是另一項浩瀚渺茫的工程,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我不斷的在思考這一問題,如何醫人心?以佛心觀人,人人為佛,以魔心觀人,人人為魔,花開生兩面,佛魔一念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最終的答案,是以自性悟本真。自己要做一個榜樣,不是時代,歷史的榜樣,而是自己的榜樣,做好自己,自然會有人來拜訪你,你由着他拜訪,給他提點,解惑,自然能夠醫人心結,路還很長,無論是否從醫,應有一顆醫者之心。

3、目標 在醫院實習的同學很多,有很多同學都有考研的打算,這就意味着我們要好好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對於我來説,是把實習放在首位的,畢竟只有那麼一次,時間是那麼的珍貴,豈能浪費,正因為這樣我下定決心一定在實習期間好好鍛鍊自己,無論自己今後是否從醫,都要在學習的道路上打下堅實的基礎,以應對日後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在實習期間訂個目標很重要,沒有目標,我們就沒有進取的方向,而我的目標是:在實習過程中培養自己臨牀思維、掌握臨牀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掌握各項臨牀操作技術、掌握各項急診的處理,能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些雜病。定下目標之後,就向着目標努力,有目標的做事情比毫無目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適應 醫院的學習和課堂學習不同,剛剛實習的同學可能很深有體會,沒有課室,沒有教材,沒有作業,沒有考試。我剛開始也暈了,感覺自己太多東西不會了,又有太多的活兒等着我們去做了。

我認為:邊幹邊學,幹就是學。既然在臨牀學習就是應該是“實踐第一”,它意味着你要去幹有關診斷、搶救、觀察、治療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科裏絕大多數時間是在幹活,而不是在看書,這就需要我們去適應在臨牀上的學習方式,並不是像有些同學説的一樣,在病房工作又忙又累,啥都學不到,其實這是方法不得當。我的適應方法是,看書結合臨牀,上班看病,下班看書;比如來了一個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我會先把類風濕關節炎這章看一遍,掌握其診療規範標準,然後再觀察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情況,對照書本,書本-實踐-書本-再實踐。事先看書可以指導你的臨牀實踐,事後看書可以對你的臨牀實踐予以校正、補充和深化。對於我們這些初出校門的實習生,在學校裏看書是為了學習,而在臨牀工作中看書則是為了實踐。

5、注重細節 在病房裏工作,不但要記住病人的主要症狀、體徵和輔助檢查,而且要記住治療的具體方法和全部細節:藥名、劑型、劑量、給藥途徑和給藥方法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注重細節。我們得經常去查房,和患者交流,瞭解患者病情變化情況,瞭解患者的既往史、藥物過敏史等等。給血壓高的患者量血壓,給糖尿病患者制定膳食方案,給有損傷的患者包紮換藥等等。

6、培養思維 在臨牀工作,我覺得要培養嚴謹的臨牀思維,這點也是我有所欠缺的,臨牀思維是臨牀醫生接觸病人後形成初步臨牀診斷和制定合理治療方案的基本思維形式,是臨牀醫生的基本功。要培養嚴謹的臨牀思維,就要求實習醫生詳細正確的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儘量掌握病人所有疾病的相關信息是進行正確臨牀思維的關鍵,儘管現在先進檢查設備很多,但是輔助檢查只能取到輔助診斷,印證結果的作用,只有詳細的病史和可靠的體徵才是對疾病推理性分析的客觀依據。此外,還要建立嚴密的邏輯思考,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實習生要善於思考,勤于思辨,但切忌不科學,不嚴謹的“聯想”,應對病人信息進行選擇性編碼,結合病人主要表現及其相關的背景因素,將各個方面的“症狀”整合起來思考,抓住問題的實質,有限度地尋找相關理論來解釋,而最終獲得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7、悟 其實個人覺得,這一點在於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悟。 其實在中醫科實習的體會遠遠不止上述幾點,心之所向,即為天堂,我們心中充滿世界,充滿愛,自然你便能給你的身邊帶來愛,你的身邊都滿滿的是愛,那你的世界,不就是一個愛的世界嗎?

世人多疾苦,在醫院實習的時間,自己看到了許多病人背後的事,家境,付出,責任,承擔,辛勤,汗水,淚水,榮耀,使命。哎,以善人心觀世人,世人皆善!以魔人心觀世人,世人皆瘋!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心之所向,即為天堂。

本學期前,我曾上過武當山·太子洞拜訪過洞中唯一的道人,賈爺爺,那雙澄澈的眼神,放佛洞穿了我的靈魂,發自肺腑的言論,講述着我們身上的責任,我心之所向,我心之所念,是為世界,人類,動物,植物,大的陰陽。歷史留下精華,遺毒,責任,都將一代代傳下,由我們承擔!

壯哉我大中醫!以蓬勃的文化,思維,帶這個世界走向光明

第一次是在內科門診與中醫老教授抄方學習,讓我受益非淺。我經常與腎病的中醫專家王榮欣老師談論中醫的各種學術問題。我們暢所欲言,我的很多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最後我們既是師生,又是好友。她常借我買的一些書看,我也經常到她的門診去聽她看完書後的體會,我就能比較和我看完書後的體會有何不同。那三週和後來的幾次拜訪是我學到東西最多的時間。

後來就是連續的病房實習。那時我深刻體會到這些醫生對中醫知識的缺乏。我有時問自己:“這是中醫院嗎?”因為他們看病治療幾乎都是以西藥為主。中藥只是補一補正氣,提高一下免疫力之類的,根本不是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他們還含笑而説:“週四是開大方的日子。”而開一些很大的方,很多味藥,價格也很高。不僅如此,他們還讓學生開這些方,“看着差不多就行”就下醫囑了。偶爾有時候會改方,但原因竟然是學生開的某幾味藥太便宜,換幾個差不多功效的而價格高一些的藥。難道這就是我將來要工作的我們中國的中醫院的情況嗎?

在神經二病房的時候,我的同學因沒在帶教老師陪同下去與患者交流而被主任痛罵。他只是想去補充收集一下老師沒有收集完整的中醫四診資料而已。

學校要求我們要寫16篇臨牀病歷。我雖然覺得抄這些病歷幾乎提高不了自身的什麼修為,但還是決定硬着頭皮抄兩篇交差。還沒等下筆就被主任痛罵,説些什麼這是患者的隱私,不能讓你抄之類的。看來她對我印象不怎麼樣。罵得好!我本就覺得這是浪費我時間,不抄了。

當我要轉到普外實習的時候,我終於忍不住了。我斷然拒絕了醫院的安排,自己去找了內科門診的主任---大連治脾胃病最有名的中醫—李吉彥教授。他平時是不帶學生的。但看到我的誠意,又經我跟科教那邊多方協談,他終於同意了。我終於感覺到我開始學中醫了。他先看一個患者,寫方,遞給我,我抄,我再重新看一遍那個患者(這時他看另一個患者),望,聞,問,切,自己來一遍,再自己開個方,跟老師的比一下。幸虧老師看得很慢,我有足夠時間做這些。當抄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方,我漸漸明白了這位老師的思路和用方習慣,我也向他提出了一些見解,有些也被他採納了。我感覺我突然進步了很多,心裏有股説不出的喜悦。

中醫館的心得體會篇3

中西醫結合是在我國這樣一個既有中醫又有西醫的特殊國土上成長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醫學模式和醫療形式,是東西方文化和醫學科學技術相互激盪、相互交融、相互結合的典範,是中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交流融合的必然結果,是我國醫學的一大優勢和特色。中西醫結合的目的,就是充分運用現代醫學以及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研究和發展傳統中醫藥學,吸收中西醫之精華,豐富和推動我國醫學科學的發展,努力提高為人民羣眾防病治病的服務水平。為此我院開展了中醫學習班,以進一步學習體會中西醫結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下是我的學習體會。

首先:中醫和西醫是兩種不同哲學思想的碰撞,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我應該改變觀點?不能輕視中醫,從中醫的角度學習疾病的治療。?學習中醫的系統理論和哲學思想,?學習中醫的辨證施治。中醫有句話叫急則治標,緩則治本這就為同一個病人被不同有大夫看開不同的藥有一個解釋,因為不同的大夫他看問題的方面也是不一樣的,橫看成嶺側成峯嗎,互相標本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你認為從本治,本治好則標就去了,而他則認為先治標,標去以後再固本。其次:不同的大夫他的經歷、性格等都會使他偏好於某種藥,就是説對同一種病不同的大夫會用不同的藥,比如説有的人愛用桂、麻之類的解表藥,而有的人卻愛用其他的發汗藥,再比如説中醫可以治病,其它民族的中醫也可以治病的,像那個雲南白藥在止血方面就很有名的,這並不説在中醫裏就沒有止血的藥了。總之,條條大路通羅馬,能治好病人的病,那才是最好的。

那麼怎樣學習中醫呢?學習中醫,就是讓我們認識我們的大自然,認識我們自身的身體,從而讓我們去融入大自然,尋求健康生存的養生之道,尋求疾病的治療之道。每個人都可以學習中醫,感受中醫。因為學習中醫就是感受我們身邊的世界,學習中醫就是內視我們自身的身體。學習中醫,就是要培養一種返璞歸真,化繁為簡的思路,不要被一些局部的、細小的症候所束縛,治病必求於本,培養了這種思維,養成了這樣的思維習慣,就會使我們的視野大為開闊,不僅僅是學習中醫,學習養生,在工作生活俱多方面,都會變得輕鬆。

中醫館的心得體會篇4

這是一本讓我等了8年的書,讀之,我有一種聞道之喜。

有人云:文以載道”不如“醫以載道”,我想“醫以載道”不如“人以載道”。 但是要做好人我想最基礎的是從字去載道,去悟道。

象顯於外,道藏而於內,大道至簡,而徐老這本《字裏藏醫》是一本真正的從字載道,從字載醫之書,此書有着中醫傳統文化的濃郁的芳香與福澤。

?字裏藏醫》共4章節,第一輯説的從健康談起,第二輯説的從性命談起,第三輯説的從疾病談起,第四輯説的從膾炙談起,徐老一共舉了46個詞語,讀完這本書,準確的説,不能説詞語,而應該説是92個漢字。

在第一輯從健康談起,徐老很詳細的説到“飢餓”,我特別對這2字解讀甚是贊同,我懂得了“餓”比“飢”更嚴重,“餓”是傷心,在書中他説到一句話我覺得説的很精妙,徐老在書中曰:“很多人問我吃什麼有益於健康,我説吃什麼不重要,怎麼吃,什麼時候吃才是關鍵。不飢不餓的時候不吃,哪怕是到了吃飯的時候外界的時鐘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鐘。這時候進食無異於強暴自己。如果加上麻辣鮮香作料刺激胃口,無異於服用春藥強暴自己……即使到了又飢又餓的時候也要慢慢進食,細嚼慢嚥,吃到吃八分飽就打住,留點兒餘地,留點兒想,來日方長嘛!想起一句話,你看風景的時候,風景也在看你,你在吃飯的時候,飯也在吃你,所以道家和中醫認為,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定量的,小吃幾口,多吃幾年,這個説法是有道理的,可是看到美食如同擁抱美女,有幾個能忍得住呢?忍得住就是神仙。

你看徐老師説的多好呀,多麼生活和幽默形象呀,讓人在會聲一笑後卻懂得了養生之道,就2字卻隱藏瞭如此深厚的底藴,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解讀以及對古文字的奧妙。

第三輯説“疾病”2字,在未看書之前,我還一直認為“疾病”就是生病的意思,孰不知原來“疾”和“病”是大有區別,一向認為自己還是有點文字底藴的我,但是讀了徐老的解讀後,竟發現自己還未國小畢業。疾病的初期稱為“疾”,而“病”是“疾”的發展,我懂得了人要防微杜漸,在“疾”之前就要調理好自己的心身,以免病入膏肓,無藥可救,此也印證了真正高明的醫生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書中太多讓人啟迪的知識,也不逐一二舉例了,也只有心領神會了,徐老他是用一個大醫的高度,從書中我領悟到,無論是有心之“愛“的相濡以沫,還是無心之“愛”的相忘於江湖,這都是以一種哲學的情懷,我都薰染其中,在這些文字的解讀中,走出了對傳統理解的誤區。

?字裏藏醫》我覺得它是一本很有實用性的書,實用性外還有着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很深的認識和解讀,我明白了漢字也有魂魄,反而覺得在中國當下有很多人是一個沒有魂魄的巨人,物質極度富有,而靈魂極度貧乏。

話落於此,突然想起一事,去年一些所謂的中國學者,還有3000名專家參與,歷經8個寒暑竟然搞出《通用規範漢字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居然是對“44個漢字整形”。

我想這些專家學者的孔乙己化,説到底,是中國文人自命“精神貴族”的悠久傳統在當代社會的死灰復燃。近十幾年來,專家學者的地位漸趨優越——雖然不如官員顯赫,老闆富有,但也沒有他們的壓力或限制,到了教授、研究員一級,便待遇優厚,終身無虞——於是乎老毛病又犯了,一會兒要改春節,一會兒要用熊貓代替龍來做中華民族的象徵,一會兒又要改革字體,以至很多的漢字已經失去原本的意韻了……他們總之沒有消停的時候,這些偽議題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客觀上幫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忙,也從一個側面凸顯了專家學者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生存狀態。

孔乙己替人抄書,是自己弄錢養活自己,這些專家學者,則又拿工資,又拿津貼,研究的學問與“經世致用”這四個字連邊也沾不上。而且據説現在某些所謂教授潛規則女生,以嫖娼的方式“扶貧”。現在又弄出對漢字的褻瀆,我想他們是沒事找事,製造混亂。我是極力反對對文字“整容”,因為漢字本身就是一個美女。她小時候就挺美。但是所謂的精力充沛的文字專家們,仍在拼死維護他們使喚手術刀的“權威”,一次又一次躲在犄角旮旯裏瞎費工夫在折騰漢字,我想這實在得不償失。

這種對漢字的整形的囂張,我想這是某些國人的無知和愚昧,以及良心的喪失。

在浩瀚的中華文化字典裏,其實“醫道”始終獨立而鮮活的存在着,一方面道以醫顯,另一方面,從醫入道,從字入道。我想漢字一直以來是中國人心靈上綻放出的花朵,是中國人人心的造化。讀《字裏藏醫》我感悟到,要想了解人,不僅可以從身體入手,去傾聽五臟六腑生剋制化得交流,而且還可以借文字表達思想諸多方式入手,去傾聽五臟六腑生剋制化的交流,而比如從“飢餓”這簡單的二字,當我們真正瞭解其真意時候,我們一定會被打動,因為我們熟悉那些情感,那些方正而如畫的漢子就像手紋一樣清晰、神祕,熨貼着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心靈……

我想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國字;有中國的字的地方就有中國詞,就有中國心。我們説着、唱着、書寫着,每一個漢字都珠潤飽滿,聲音嘹亮。我們都愛着、恨着、感動着,從造字的倉頡開始,我們古老的生命便以一種方方正正的方式存在,並在世界歷史寫意的綻放。

徐老為了説清楚其中的道理,他不咬文嚼字,而在書中統統採用打古文引證的方法,他不説這個概念“是”什麼,而是“象”什麼,就如同在《易經》裏畫出卦來讓你看它“象”什麼,然後去感悟真理:他不用大概念來壓人,而是發掘生活的點滴來映照我們的心靈,因為現在很多人心靈都扭曲變型了,因此我想徐老這本書是智慧之書,而不是知識之書,是可以讓一個民族懷着熱情世世代代反覆的閲讀的書。

我感歎《字裏藏醫》選題立意與視角的廣度和寬度還有深度,把每一個耳熟能詳的詞語重新挖掘探索,從生命的涵義、從做人的涵義、從養身保健的涵義、從中醫藥理的涵義,依推原始經典再次解讀,即是對中國文化之根柢的一次全新的漫遊和感悟。流淌在中國人的血脈裏。

徐老用他的淵博的學識,獨到的眼光,睿智的見解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引人深思的深厚學理和智慧。他在書中一邊旁徵博引,一邊結合自己淵博的中醫知識底藴去解讀每一個詞語,不得不讓我茅塞頓開,醍醐灌頂之感。

?字裏藏醫》的經典猶如一扇扇高聳入雲的大門,在原始的塵封中一直在等待着被叩響、被喚醒,只要我們願意,只要我們真誠,我們便能從中可以去觸摸那些傳統的古老而睿智的魂靈……

也許讀完此書的一刻,我才感悟到自己才是最好的醫生,求醫不如求己。《黃帝內經》曰:精神內守,病安何來?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機緣認識真正有德行的醫生,再説有些道行很高的醫生一生中看的病人也極極有限,屈指可數,因為自己通過修身養心與天地合把病防範於未然,自己治療的是未病,若到醫生那去了已經是治已病了。但是還是要經過得道醫生的點化,還是要自己不斷的學習,才能達到自己才是最好的醫生之境界,也許我想要學好中醫,必先去修心。習醫先修身,心不正則醫不正,術太高。但對人和社會的危害也越大。

世界上最高的學問都是研究人的學問,我想思想和哲學上的差異並無法阻隔人類生命肉體認識的一致性和共通性。不解決人的問題,我想就不是學問。《字裏藏醫》是研究人的,也頗具現實意義,它是從詞語來研究人之本性的經典,它是從語言文字入手來研究人性的問題,當一切從人出發,我們的心靈便隨之開啟,我們的學問便落到了實處,我們的快樂也會油然而生……《字裏藏醫》又何嘗不是一種大學問呢?

突然想起徐老師説的: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我想中醫這是一門仁術,從字入醫,它源於一種根本的、深沉的愛,源於一種沉靜的力量及心靈的閲讀,它熨貼了我們的生命的根。

中醫館的心得體會篇5

轉眼間,曾經翹首以盼的見習生活已經過去一半,原先的猜測、忐忑及興奮早已悄悄褪去,逐漸進入狀態,融入醫院的工作中後,生活變得簡單而忙碌,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有時候看着帶教老師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就會憧憬未來,想着幾十年後,我會不會就成了你?呵呵,應該是吧。在這段時間裏,我們緊張過,開心過,努力過,醒悟過,自信過。這些從未有過的經歷,讓我們進步了,成長了,學會了一些在學校以前從未學過的東西。

剛進入病房總有一種茫然的感覺,對臨牀的工作處於比較陌生的狀態,也對於自己在這樣的新環境裏能夠做的事還沒有一種成型的概念。慶幸的是我們有老師為我們帶教,他們經驗豐富,能夠讓我們較快的適應這裏的新環境。這應該算見習階段第一個收穫:學會適應,學會在新環境中成長與生存。在這裏我們從零學起:如何向病人自我介紹,如何傾聽病人的需要,如何團隊之間相互合作,如何給與病人最好的照顧。如皋方言很難懂,剛來這裏什麼都聽不明白,連去食堂打飯交流都困難,更別提和病人交談了。於是我們從細節做起,留心周圍人的每一句對話,觀察他們説話的表情,慢慢揣度其中的意思,不斷地聽、學、練。

收穫二: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合格的醫生不僅需要熟練的操作技巧,更需要優秀的職業素質。按照學校和醫院的要求,我們進行了教學查房,病歷書寫等。更深刻地瞭解一些疾病,掌握了各項基本檢查技能操作,將書本知識和病人的臨牀表現相結合。

內科病房的工作龐大而又瑣碎,我的帶教老師一個人就得主管二十多個病人,其辛苦可想而知。接診之初就要詳細詢問病人病情,以準確施治;查房時要全面瞭解患者康復狀況,來增減醫囑;之後還要認真書寫病例、病程,以期更好地為病人服務。常常加班到九點,沒有半句抱怨!若沒有認真負責的態度,高尚的醫德是絕對做不到這一點的。

查房時老師不僅讓我們親身查看病人的陽性體徵,還會適時地聯繫書本為我們講解,更會時不時地向我們發問,督促我們掌握知識,我們因此也收穫了很多:看到了惡病質,觸到了腫大的肝臟,叩到了液波震顫,聽到了哮鳴音……

兩週的病房結束了,我們又輪轉到了鍼灸科。雖然鍼灸科的工作看起來比較簡單,但要想做好還真不容易。就拿拔罐來説,那罐子就是不聽話,拔上不一會就掉了,還得重新拔一下。有一次老爺爺的腿上竟拔了三次!這還算好的,最尷尬的就是插針了,每一針都是一陣唏噓,真不知道是我們的技術不好還是病人太敏感~~

不過也有值得驕傲的,每次幫病人拔針的時候,病人都説拔的不錯,一點也不疼。有一次幫病人拔完針,睡着他竟然還沒醒。(偷笑啊)在這裏我們還做了隔姜灸(需要極大的耐心),走罐(絕對力氣活),温灸器灸(薰的夠嗆)等,可惜我們去晚了,沒能見到傳説中的化膿灸。當然這裏還有牽引,以及免費贈送的推拿,我們也乘機學到了點,如一指禪和滾法。

這裏的主任惜字如金,一天和我也説不到一句話,唉~而阮老師卻恰恰相反,是個話簍子。一天他問我得氣時醫者的手下感覺如何,書中有一句最形象的描述。我一時説不出。“如魚吞鈎餌之浮沉”他説,還補充只有喜愛釣魚的人才能體會(他每天釣魚),還説以後會多讓我練習感受。可惜的是到最後一天我都沒能感覺到(唉,算了,回家釣魚吧)。

總的説來鍼灸的療效還是不容忽視的,對於面癱,,漏肩風,腰腿疼,中風後遺症等都還是有着獨特療效的。例如,有一位36歲的中風後遺症患者經過兩個月的康復治療,肌力由原來的0級恢復到現在4級,一家人甚是驚喜。對了,我們這還有鍼灸減肥的,一個療程減了8斤呢,還無需節食。

通過在鍼灸的一個月使我們明白了要“少説話多做事”,只有不斷地練習,才能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不能做眼高手低,紙上談兵之人。在這邊實習的還有海安鍼灸推拿專業的同學,這幫小朋友只能用勤快二字來形容,速度之快無人能及,老師剛扎完針,“乎”地一下都去接線了,我們也不自覺地被感染了,努力工作。甚至現在只要聽到“嘀,嘀,嘀”聲,我們都會停下手上的事情,以為是要拔針了,呵呵,自己有時都覺得可笑。

見習生活總的來説還是愉快的,但也有一些小困難。比如説:吃飯,睡覺,最困難的是洗澡。在病房時可以去值班室洗,到了鍼灸問題就來了,大家都在打游擊,醫生煩,護士煩,我們就更煩了,就拿今晚來説吧,花了一個小時都沒借到洗澡的地,最後只好在病房十分鐘解決,差點就是冷水澡了。沒辦法,還有一段時間,只能厚着臉皮去借了。

社會是一本活的百科全書,醫院是它的一個縮影。在醫院中,我們學到的並不僅僅是醫學知識,更多的是接觸社會,逐漸用自己的身心去發現生活的真實面目,去探尋我們存在的理由與價值,去愛自己、愛別人,去勇敢地承擔每一份責任,珍惜生命存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總之,這個月的見習生活讓我們獲益匪淺,它不僅是我們生活中的一段珍貴記憶,更是我們另一段人生的起點。我相信在未來的路上我們會做得更好。

中醫館的心得體會篇6

哪有什麼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羣平凡的人穿上了一身載着使命的白大褂。1月23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近千名醫護人員紛紛簽名或在工作羣中報名,請求加入醫院抗擊新冠型肺炎的醫療的隊伍,他們説,病人來了必須上,只要自己沒倒下肯定要上。就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有許多醫護人員向領導提出申請加入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鬥中去,和全院全社會共同努力,貢獻我們一份微薄的力量。他們中既有年輕的醫護,也有年資高的主任護士長,把危險留給自己,用生命守護市民健康,他們義無反顧的踐行醫者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初心和使命。

每當看到電視上那些一身白色“戎裝”,戰鬥在防疫第一線的白衣戰士,我就充滿虔敬,他們視疫情為敵情,把醫院當戰場,在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捨生忘死,以大無畏的精神和鋼鐵般的意志,譜寫了一曲曲光輝壯麗的人生讚歌。他們是和平時期的董存瑞、黃繼光。

醫務人員衝上去了,他們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同病魔奮力搏擊;科技人員衝上去了,他們夜以繼日、合力攻關,力圖早日攻克病毒的關隘;新聞記者衝上去了,他們忠於職守,傳播黨和政府的聲音,報道“新型肺炎”疫情和無數感人的事蹟……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抗擊“新型肺炎”,使中華民族又一次彰顯出偉大的民族精神。危難時刻,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億萬人民築起了一座抗擊“新型肺炎”的鋼鐵長城!無論是滔滔無邊的洪水,還是鬼魅無形的病毒,在堅韌不拔的中華民族面前只能望而卻步。

感謝為生命守歲的人們,你們承載着光明與希望,守護着平安與健康,你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願意做像你們這樣的人,我們愛你們不止今天,還在未來生命中的每一天!

我願意做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