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研説指南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7W

研説指南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研説指南心得體會篇1

近些年“新課改”一詞,屢屢被提,新課改是為了適應社會進步和教育的發展而實施的新課程改革,是課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變革。也有一些聲音説到:“西方教育很先進,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那麼東西方的差異表現在很多地方,我們並不能斷定孰是孰非,東西方教育亦是如此,那它們究竟有多大差異呢?我帶着這個疑問拜讀了英國教育學家傑夫?佩蒂的《當代教學實用指南》,譯者姜學清説:“其實西方教育的困惑也許正是中國教育的迷惘,中國教育的法寶也許正是西方教育的精粹。”

我首先選讀了第十一章《教師講授》,因為怎樣講授是我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看似一節課的時間我把課程內容按要求講完,可是我發現在當天的作業裏,學生並沒有掌握我所講的內容,第二天對知識的回顧進行提問,更有同學答不上來。為此,我很困惑,一時想不出問題出在哪裏。在《教師講授》這一章裏提到:教師講授,是指教師站在全班學生面前用語言來上課。r.f.馬傑曾説:“如果講述就是教學,我們全都聰明絕頂了。”可見,“只講話”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講授也是一門藝術。

讀完本章,我感受頗深,我將從教師的課堂語言、新課改中的備教材、教師提問的技巧、獨立性學習四個方面闡述我對此文的理解:

第一、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

教師在課堂上要用恰當的語言、適當的時機去引導學生。我認為教師語言應從四個方面着手。

1.由重複性語言到擴展性語言。

在《大青樹下的國小》一課中,課後題這樣要求:在文中畫出有新鮮感的詞句和同學交流。

生:“早晨,從山坡上,從平壩裏,從一條條開着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

師:“很好,找的真好,真棒。”

生:“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幹上。”

師:“真棒,值得表揚。”

通過上述對話,我找到了我上課時的影子,講課時往往只會用“好”“真棒”“真聰明”來評價學生,但是這些詞語並不能激勵學生再去深入的思考,其他學生更不能明白怎樣的答案算是“好的”,難道隨便找個句子就是正確的嗎?

教師的評價用語應該是設計好的,並且能直指學生答案的可行之處,如:“我認為你找的這個句子一定有它的特別之處,老師想請你從修辭手法上再和同學們分享分享。”這就促使全班同學一起思考,學到課文中好句的精彩之處。

2.預設性與應變性相結合。課堂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什麼階段完成什麼樣的教學、達到怎樣的效果,都需要精心設計。但是學生是課堂的主要變量,教師的教學策略要隨着學生的變化而變化,做到張弛有度、轉換自如。我們每次備課需要的不僅是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更是要關注一些很容易有的“突發狀況”。比如每次上課前,我會先查看課程表,假如語文課前是一些綜合課或體育課,那麼學生的情緒自然還沒從上節課走出來,我會先預留五分鐘和孩子們進行交流,把他們的“小腦袋”慢慢從上節課拉回來。再如關注天氣,預想到“假如上課時會颳風下雨”學生會突然轉移注意力,那麼我該怎麼設置環節把學生的注意力轉到課文中,要不然就因勢利導,去改變課堂內容。

3.貫徹“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理念。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因文而異、因需而設。這就要求老師要充分地分析學生,根據每班學生的接受程度不同,在達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該不該再去拓展知識。

4.教師的肢體語言與口頭語言相結合。對於低階段的學生,教學一定要有趣味性,所以枯燥的語言是很難集中學生注意力的,如果教師運用表情、手勢來突出教學的重難點,加之以抑揚頓挫的聲調,將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較長時間集中在課堂上。通過我聽老教師的課也發現了這一點,他們在給學生講課時,音調和音量的變化往往比平常至少高三倍。如果發現有學生説話,他們就會一邊走近制止一邊繼續講授。他們講課好像“不假思索”,每講一個新章節,都會變換姿勢。相比較而言,作為新教師的我往往缺乏自信,表情不自然,語言也單調乏味。

第二、新課改中的備教材。

新課改中要求教師不僅要備學生、備教法,還要對教材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瞭解。我認為教師備教材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學習水平,對教材進行大膽的刪減,不可全部照搬。還如《花的學校》一課,文中寫了很多優美的句子:“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你沒有看見他們怎樣地急着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那樣急急忙忙嗎?”由於我所教的班級程度中等,我便沒有過多的講解,只是告訴學生該怎樣運用擬人手法和對aabb型的詞語進行擴展。

其次要採用適合當前學生階段的教師語言,不可採用枯澀難懂的書面語言。講課不能只出現課本上的措辭,反覆去強調,適當的加些生活化用語,並且走下講台接近學生,始終保持目光接觸。例如《花的學校》一課,文中寫到“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着,綠葉在狂風裏簌簌地響,雷雲拍着大手。”這本是擬人手法,但對於三年級的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碰觸”、“簌簌”,那麼在講解中,我便用“輕挨着”“嘩啦啦”對這句再次閲讀,使學生能完全明白這句的含義。

最後要分清教材的重難點,講解時要詳略得當,重點分明!

第三、教師提問的技巧。

教師提問的問題分為展示型問題和參考性問題,展示型問題較簡單且有固定答案,參考性問題無確定答案,教師對於初級階段的學生,可採用參考性問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提問時針對學生的水平提出難度適宜的問題,並且要考慮到學生的人格特徵。對於班級裏不愛講話、性格孤僻的孩子,我會説出一個答案,讓他進行模仿,或我説出答案的上半句讓他回答下半句,再用上鼓勵稱讚的評價。慢慢的,他們也會“膽怯”而主動地舉起小手來。

第四、獨立性學習。

獨立學習屬於高級教學方法了,教師需要先指定作業去讓學生練習,然後學生才能得心應手。例如“猜猜我是誰”的寫作訓練中,先讓學生按照寫作的一般順序去練習,接着讓他們改變寫作模式,力求新穎,最後的寫作效果出乎我的意料。獨立性學習後,學生更加關注教師的評價,在課堂中我們便可儘可能多的運用激勵話語去評價,也可在講授中把課堂模式變為夥伴式或團隊式,在學生體驗團隊精神的同時,也達到了集體教育和個人教育的結合。

以上是我對這章內容的讀後見解,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能貫徹新課改的教育理念,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終身學習。

研説指南心得體會篇2

這段時間藉着培訓我們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了一遍,對於我們一線的老師有着示範引領的作用,讓我從中感觸很深。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綱要》一樣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和發展,而且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目標下分許多的子目標,應該説《指南》比《綱要》更細化些,我們這些一線老師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參考性。

學習了《指南》後我對促進很大,特別在語言方面的認識,讓我觀念更新,收益很大。現在幼兒園熱衷於繪本故事教學,老師在進行早期閲讀會存在許多教育誤區,比如早期閲讀不等於早期識字,有些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讓孩子在閲讀的同時給孩子認認字,學習了指南我覺得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對於學齡前的幼兒,孩子們對於這種枯燥的的字不感興趣,我們應該給孩子培養閲讀興趣,有口頭語言的參與,還應該提供適宜的圖畫書,而不是拔苗助長,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在《指南》語言領域中還指出培養孩子的前書寫能力,有些教師和家長覺得書寫就可以像國小生那樣寫寫字,其實《指南》中的書寫是利用孩子以有經驗進行圖文並茂的記錄,大班的時候寫寫自己的名字,關鍵是培養前書寫的願望。發展幼兒語言能力關鍵要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孩子想説、敢説、喜歡説,平時教學和生活中我們也要不斷反思自己,有沒在課堂生活中高控課堂,有沒真的給孩子説的機會。

我深刻的感受到幼兒的教育是一項十分細緻的工作,相對於我平時的工作來説,我還是有很多做的不好的、欠缺的地方。但是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與參考指南中,我也將會慢慢的細化自己的工作,不求,只求更好。

研説指南心得體會篇3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學前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啟蒙時期,科學的學前教育對人的終生髮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科學保教,才能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稱《指南》)提供了幼兒學習和發展目標和典型表現,是幼兒園教學設置的方向和參照,是正本清源防止和克服“國小化”教學提供了具體方法和建議。學習《指南》,就是要去舊觀念,樹新意識。讓《指南》的靈魂和精髓應用在幼兒教學和課堂引導上,最大限度的滿足和支持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指南》主要的載體是幼兒教育的五大領域的目標設置,因此重點學習和體會五大領域的要旨,就可以把握《指南》的基本要義。下面就談談我對《指南》之五大領域的心得和體會。

一、健康領域

幼兒身體健康是其全面和諧發展的基本條件,是品德和審美的基礎。健康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通過健康教育,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衞生習慣和參於體育活動的興趣。

我們教師應瞭解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掌握有關生理、心理、行為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注重幼兒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健康教育,滿足幼兒身心和行為舉止的合理需要。《指南》分別從身心狀況、動作發展和生活能力三個方面闡述了幼兒健康領域所涵蓋的健康體態、情緒愉快、適應能力、身心協調、自理和自我保護的目標和建議,給幼兒園管理、膳食衞生、環境佈置、教育觀察設置提供了科學保教的依據。

因此幼兒教師主動的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充分的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提高其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使幼兒在主動參與中逐漸獲得良好的發展;為幼兒提供一個寬鬆、接納、理解和支持的精神環境,使幼兒產生安全感、愉悦感和被信任感,積極、主動、快樂的參與各類活動,為幼兒更好的在社會和藝術領域的獲得更高層次的發展。

二、語言領域

語言表達能力在幼兒成長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於各個領域,也對其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展着人際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

?指南》分別從傾聽與表達和閲讀與書寫準備兩個方面定義幼兒語言教育的內容,但對於教師來説,卻具有豐富的內涵。傾聽是與人交往交流的一種方式、方法和經驗,善解人意者必是善於傾聽者;而引導和培養幼兒初步的表達和閲讀及書寫準備能力卻又包含着一種從無到有的學習過程。

如何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和與人交流,如何的引導幼兒願意講話到表達清楚,如何規範幼兒的語言習慣,如何培養幼兒的閲讀興趣和恰當的書寫準備,是考驗幼兒教師的`業務素質和知識結構的重要命題,也是幼兒園教學特色形成的重要依據。對此《指南》給予了建議性的解答。幼兒園設置輕鬆自然的環境氛圍,教師認真、耐心的傾聽幼兒的表達,樹立幼兒講話的信心,瞭解幼兒語言的發展特點,尊重差異,平等對待具有不同語言能力的幼兒。準確把握不同年齡段的教育重點,教師語言規範、生動、文明、親切。以念兒歌、簡筆畫和塗鴉等形式激發幼兒的閲讀和書寫興趣,讓其感覺到樂趣,感受到事物的美,並形成一種態度和產生了解事物的慾望。

三、社會

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本途徑。良好的社會性發展對幼兒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指南》從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兩方面概括了幼兒階段社會性教育的內容和目標,對人際交往目標,培養的過程應是循序漸進和交叉進行的。幼兒不斷的經歷從願意交往到友好相處,從自我表現到尊重關心他人的複雜心路歷程,而同時又是一個不斷嘗試,面對挫折,重新開始的循環過程。對社會適應目標,《指南》提出了幼兒園和家長應引導幼兒喜歡並適應羣體生活,遵守基本的行為規範和具有初步的歸屬感的共同任務和行為方向。

對幼兒教師來説,應當意識到自身行為的榜樣作用會潛移默化的引導幼兒社會性教育。所以要隨時注意自已的言行態度,嚴格自律,積極鼓勵支持幼兒的交往活動,注意觀察幼兒的交往行為,給予每位幼兒平等的愛和尊重。通過遊戲、體育活動等方式,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人際氛圍,培養幼兒自信勇敢活潑開朗的性格和態度。

四、科學

在這個領域中,主要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引導幼兒主動關心周圍環境及事物,激發其好奇心和求知慾望,正確運行感官認識事物,培養起初步的認識能力、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數學的初步認知和數量關係意識。幼兒感知和體會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數,關注周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的信息,體會數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

幼兒園周圍環境、園地、室內自然角等都能啟發幼兒的好奇心及認識興趣,通過可操作的材料以自然物和廢舊物為主,便於幼兒擺弄,探索、操作,從中獲知科學的奧祕。幼兒是環境創設的主人,園內、室內的環境創設,從選擇主題,收集材料、佈置環境到使用材料,都應尊重幼兒的意願。一方面要精心的創設科學教育環境,另一方面不斷的激發其好奇心,鼓勵幼兒積極的提問和尋求答案。允許幼兒反覆的感知,體驗,表達和概括,而不要回答他們自已能夠回答的。

五、藝術

?指南》在藝術領域的設置由兩方面構成:感受與欣賞和表現與創造。其實幼兒期的藝術活動主要是音樂、美術和文學等形式,幼兒對鮮明、突出的節奏和律動具有濃厚的興趣,喜歡有筆隨意的塗畫,嘗試用塗畫表現自已,並對小故事、動畫片、木偶劇和兒童劇十分關注,常常在遊戲中和生活中再現他們喜歡的對話和動作。

基於以上的認識,對幼兒藝術認知的培養應融於遊戲教學中充分的重視幼兒的創造和個性的表現,注意把握幼兒審美特點。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音樂的引導,主要是發展幼兒對音的高低、強弱、長短和音色的感知;美術教育應引導幼兒對事物獨立的觀察、感受、想象、操作和思考,創設求新存異的氛圍。

總之,學以致用是目的。我們教師理解和運用《指南》各領域的目標和要求,注重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活動中,注重個領域之間和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活動目標,選擇活動內容,提高豐富、適宜的玩具和遊戲材料,把握教育契機,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協調發展,決不能片面強調和追求幼兒在某方面的發展。

研説指南心得體會篇4

我校開展的6+1高效課堂改革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看到學生的變化,課堂的變化,特別是我們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大學聯考成績讓我不由得再次慶幸有這個機會參與高效課堂教學改革。我們聽了很多高效課堂模式的授課,也進行了很多設計和思考,到底怎樣才是高效課堂,怎樣才能真正達到高效,我有一點看法。高效的目的是使學生學到更多,更加合理的發揮課堂的有效性,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穫,這才是最終的目的。所以,我們老師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摸索,爭取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6+1課堂中,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6+1高效課堂改變了過去“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同學們可以大顯風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教師在課堂中創設條件讓學生深入學習、合作探究。教師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在展示的環節教師又會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彙報探究結果。使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和創造性得到較好的發揮,真正體現“我的地盤我做主”。

二、建立高效的教學模式

6+1高效課堂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而不是教師單方的輸出和學生單方的接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了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學生是發展的人、生動活潑的人、有尊嚴的人,發展的人是具有巨大潛能的,最好的教師就是把學生的潛能開發出來。要改變以往命令式的、生硬的教育方法,要用激勵性的語言與學生交流。在我們的學案編寫中正體現了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已有的經驗着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研説指南心得體會篇5

為了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更為深刻的認識瞭解幼兒的發展規律,園領導專門抽時間分年齡階段與我們共同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健康領域對幼兒的發展目標。

在幾年的教學工作中不管是教師指導書還是幼兒用書你不難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每本書中五大領域中健康領域放在首位,可想幼兒的健康是多麼的重要。《指南》也明確指出:“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瞭解到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健康領域中包含有三個子領域“身心狀況”、“動作發展”、“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而每個子領域下又包含有各種發展目標,每個年齡階段的目標都不同,根據幼兒的年齡目標我們在設計每個活動時就應該考慮他們的發展,而不是盲目的開展活動。

健康是幼兒成長的基礎我們應該把握幼兒的健康發展,首先就應該保證幼兒的身心狀況而身心狀況中又包含具有健康的體態、情緒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在農村生長的孩子一般都是由爺爺奶奶帶,他們的飲食不規律、教育方式死板對孩子的各方面不良好,通過學習後我們在與家長交談時就可以運用《指南》中的相關知識向家長解釋,讓家長清楚幼兒個年齡階段的發展規律。

其次瞭解幼兒的動作發展,動作發展包含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動作靈活協調,幼兒動作的發展應該運用各種活動進行教育發展他們的運動細胞,但在活動中應將幼兒的安全放在首位,幼兒的教育才能達到必然的效果。動作的發展中每個年齡階段的發展都是循序漸進的進行的,目標中小小的數字對幼兒的發展都不同,別看這些數字對大人沒什麼可是讓幼兒達到某種程度,我們就應該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開展,使其幼兒達到發展目標。

最後瞭解幼兒的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包含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衞生習慣、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幼兒的生活習慣是漸漸養成的,在生活中、教學中我們應教會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獨立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

總之,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是你我所共同關注的焦點,也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健康是幼兒幸福的源泉,但願通過我們的努力,能激發幼兒對健康的興趣,體驗到健康成長的快樂,從而形成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研説指南心得體會篇6

上學期,幼兒園組織我們每位老師認真學習了《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除了全園教師的共同學習以外,我們在平時的教研組活動中,也會以小組學習和自學的形式,深入學習《指南》。在認真的學習過後,我覺得它對我們的教育教學管理很實用,對教師的工作也很有指導作用,能利於我們更好地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規範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細細品味後是深深的思索,總體感覺有喜又有憂:喜的是該管理指南能夠讓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科學規範地實施學前教育課程,改進幼兒園保教管理工作,憂的是指南對我們教師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很多活動的實施有了量化的規定和質的要求。

通過學習《保教指南》使我再次明確教師的本職是:熱愛幼教事業,對教育充滿熱情與興趣,對幼兒充滿愛心。作為一名教師要有敏鋭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細心,耐心,要了解幼兒的需要並給予適時的支持和幫助。另外我也明白到生活中其實處處有教育,只是在於我是否能發現,一旦發現,隨機教育很重要,但是我們也可以把這些靈活地運用到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更具體、更生動地瞭解。這些就是我現在努力的目標,雖然目前的我做得還不夠好,但我想只要我對幼兒用心了,我就能做得很好。

開學初或每一個主題牆以及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佈置,都是讓老師頭痛的,我也是繳盡腦汁,想着如何才能把環境佈置地更美、更適合本班幼兒。讀了《指南》第十九條後,我明白到班級環境不僅要美麗,更要有特色、有個性。本學期我們班的環境佈置就是想到了這點,我們根據本班幼兒動手能力比較差的因素, 重點在區域角中設置了 “自制區”和“巧手區”。在區域中投放了彩泥、剪刀、彩筆、各類紙張,隨時供幼兒自己動手創作;設置了繫鞋帶、扣鈕釦等自制道具,供幼兒加強生活自理方面的練習;利用自帶玩具的再加工,增添一些小裝飾,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同時我們也積極利用家長資源,收集各種廢舊材料,製作有趣又好玩的教玩具。雖然這些區域正在逐步地投放、完善中,但已發現吸引了許多幼兒的注意力。

“科學實驗事先做過”這個小小的規定,我也有很多的體會。每個教學活動我都會認真地準備,教材更不用説了,但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教學實驗,我卻還不能很好地進行課前事先做過。就像有一個科學活動《製造聲音》,課前我確實認真看了教學流程和環節,也認真準備了教學用具,但是我卻沒有將科學實驗認真地做一遍。結果,在活動中我就出現了問題:究竟瓶子裏放多少量的豆,才能發出預想的聲音;究竟不同的材料會發出哪些聲音,它們的區別在哪裏,究竟該用何種輔助材料等,這些問題都在活動之後馬上呈現了出來。幸好在活動中我運用了一些巧妙的話語,邊演示邊琢磨,將這些尷尬的問題扭轉了過來,但是也給了我一個深深的教訓:以後的科學實驗一定要在活動之前要自己操作一遍,這樣面對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也能有充分的經驗和充分的時間來解決。

保教指南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值得我們探討的,我想這份指南,我不會只在今天看,在今後的日子我仍然會認真閲讀,到時一定還會有新的認識與感想。站在20xx年這一歷史新起點上,《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一定會將《指南》精神落實到今後的保教管理之中,努力做學習貫徹的行動者,時時對照《指南》,時時嚴格要求自己。快樂孩子,幸福自己!

研説指南心得體會篇7

?指南》與《綱要》一樣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描述了幼兒的學習與發展。但是《指南》相對於《綱要》的幼兒五大領域的發展總目標相比,更詳細、更具體。由此,我們也能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這對於我們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導、引領作用,從而促使幼兒更好地得以發展,同時也為我們教師更清楚地瞭解對各年齡段幼兒大致的發展水平提供了參考依據。

?指南》中指出3-6歲,對孩子來説是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指南》強調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因為,這個年齡段是孩子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時期。在言語表達上可以自由地與人交談,它既可以幫助兒童與他人交流溝通,又能暫時滿足他們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一些願望。大班的幼兒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因此,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要創設不同的活動,培養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詞彙量,同時有計劃地讓他們學習一些書面語言。我們可以嘗試着從幾方面來幫助孩子發展語言能力:

一、為孩子創設表達的機會

孩子的語言是在交流運用中發展的,自由輕鬆的談話方式與氛圍能很好地激發孩子“敢説,喜歡説”的願望,並且讓孩子對其已有的生活經驗,願望或者是心情產生“能説”的可能性,從而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覺得日常活動中的交流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孩子們能在直接的感知活動中豐富知識和發展語言,養成良好的語言行為習慣。早上的來園活動中允許幼兒自由交流,在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孩子都有交流的慾望,你越是讓他們保持沉默,他們越是想説話。所以我們何不讓孩子自由交流呢,只不過我們給孩子提出一個簡單的要求,輕聲交流。早上來到幼兒園,孩子們總有很多話要説,比如,昨天去了哪裏玩,吃了什麼東西;晚上看了什麼動畫片;早上發生了什麼事等等,孩子們都想有一個傾訴的對象,他們在一起可以交流,可以分享。也可以共同交流如何遊戲。

飯後散步,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我們會經常帶孩子們去散步。但在散步時我們也經常發現老師讓孩子們保持安靜。其實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散步時間,挖掘該環節的教育潛能,不僅可以使幼兒認識大自然和社會,而且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在組織幼兒散步前向幼兒講清觀察的目的,交待清楚散步地點,同時提醒幼兒散步時應注意的事情和觀察的要求。當孩子看到了事物的變化或有了新發現,可以及時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或與同伴或老師交流。在散步時,隨機教育的契機無處不有,關鍵是能否敏鋭地捕捉幼兒的動作、表情、語言等方面的信息並快速地作出反應。如一架飛機從天上飛過,孩子們會不約而同地抬頭望着天空,興奮地揮動雙手,高聲地叫喊:“飛機,飛機……”此時讓孩子們討論“飛機為什麼聽不見你們的聲音?”“飛機為什麼不會掉下來?”等問題,他們會對有更深刻的認識,並且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散步時孩子們輕鬆自在,可以與孩子一起念兒歌,唱童謠,雖然幼兒是無意識地學習,但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散步是一項較輕鬆的活動,它不同於幼兒園的各種教學活動,因而師生的心情也舒暢、愉快,更能很好地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培養孩子傾聽的習慣

傾聽是表達的基礎,“會聽話”的孩子能善於傾聽別人的談話,理解別人話語中表達的想法。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説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培養他們學會耐心傾聽別人的講話是非常重要的。

上帝給了我們兩個耳朵,卻只給我們一個嘴巴,意思是要我們多聽少説。教師有效地傾聽,可以幫助幼兒傾訴自己的內心感受,使他們得到表達自己的機會,享受交流的愉悦;教師有效地傾聽,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老師的喜歡、親近和尊重,能激起幼兒説話的慾望。孩子比我們矮,在我們站着的時候,他們要仰起頭説話,這不是一個傾聽的好姿勢,也沒法顯示老師聽的誠意,因此,在傾聽孩子説話時,我們最好的姿勢是蹲下身子,和孩子保持平視的狀態。許多孩子在聽別人説話的時候,常常會心不在焉,或左顧右盼,或處理他事,或擺弄東西,或不時走動,這些都是不尊重別人的行為,這種不良的習慣是孩子天生的嗎?當然不是。作為教師,一定要端正對孩子的態度,孩子也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孩子一旦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再想讓孩子傾聽他人是不太可能的。應該以身作則中讓孩子懂得在聽別人講話時,要尊重他人。你可以示範給他看,自然地坐着或者站着,眼睛看着説話的人,不要隨便插嘴,安靜地聽別人把話説完。並且告訴他這是一種對他人的禮貌。

3—6歲的幼兒最顯著的特點是好動,注意力差,理解能力相對較弱。傾聽是一個安靜的、枯燥地活動,要幼兒安靜地傾聽,必須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感興趣的形式。只有選擇幼兒感興趣、能理解的內容或活動形式,才能讓幼兒主動的參與傾聽。在平時的活動中,一個好聽的故事,能讓幼兒安靜傾聽,不需要老師提醒,效果出乎意料之外;但對一些沒興趣的東西,很快就會坐立不安,扭來扭去,老師的努力也只能換來一聲“累”。選擇合適的傾聽內容,適當的傾聽時間,設置安靜的傾聽環境,這些都是激發幼兒傾聽興趣、培養幼兒傾聽意識的條件。

對於《指南》的理解,對於孩子發展的觀察與支持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指南》是指導教師如何幫助孩子發展的,但不能把它當作標尺來丈量幼兒,傷害幼兒,也不能把它變成束縛幼兒和自己的繩索。它是提倡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要善於觀察幼兒,勇於反思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認真貫徹《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創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調整自己教育思路,改變自己的態度,為每位孩子創出一片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