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教師《指南》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8W

幼兒教師《指南》心得體會多篇

幼兒教師《指南》心得體會篇1

經過三天時間的學習,六位老師的解讀,讓我對《指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我感覺它就像一個指南針,指引着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方向,下面是我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一些心得體會。 《指南》和《綱要》一樣,將幼兒的學習生活與健康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的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應該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

?指南》相對於《綱要》的幼兒五大領域的發展總目標相比,更詳細、更具體。由此,我們能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教育建議則給我們一線老師在環境創設、活動內容、幼兒養成習慣、情緒情感的表達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議。這對於我們今後實現以上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導、引領作用,從而促使幼兒更好地得以發展,同時為我們一線教師更清楚地瞭解對各年齡段幼兒大致的發展水平提供了參考依據。

?指南》中指出3-6歲,對孩子來説是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因為,這個年齡段是孩子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時期。在言語表達上可以自由地與人交談,它既可以幫助兒童與他人交流溝通,又能暫時滿足他們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一些願望。因此,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則要通過聽故事、講故事等活動,培養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詞彙量,同時有計劃地讓他們學習一些書面語言。

我對《指南》中新增 “學習品質領域”有些感慨,《指南》中是這樣表述的“學習品質的好壞決定了兒童現在和今後的學習和發展的質量”,其實這就是一個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們一線的老師,教學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實現的,而在這一個個教學活動中,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教學目標的落實,孩子的參與度,掌握知識情況等等;再看名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在行雲流水的各個環節之餘,總感覺,她們給孩子們的,不單單是教學內容本身,還有很多“昇華”在活動中,這就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培養。現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確了幼兒教師不但“教書”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

?指南》是指導教師如何幫助孩子發展的,但不能把它當作標尺來丈量幼兒,傷害幼兒,也不能把它變成束縛幼兒和自己的繩索。它是提倡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要善於觀察幼兒,勇於反思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認真貫徹《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創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調整自己教育思路,改變自己的態度,為每位孩子創出一片美好的未來。

因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把我們的“未來之星”打造好,讓他們更加閃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在有了《指南》的引領,在我們和孩子一起生活、學習時,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一切從有利於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俯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他們的需求,給孩子真正需要的關愛。同時,我們要努力創設符合孩子發展需要的課程、環境、區域,學會追隨孩子的興趣,為孩子提供操作的機會,讓孩子通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來獲得經驗,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探索,成為生活、學習、遊戲的主人。在學習中,我發現其中講到的每一點內容都是我們現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學、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將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實到位、認真負責完成,才能使得我們的自身素質、工作經驗有所提高,教學效果會更好。

既然選擇幼教,我們就應該熱愛這個事業,對教育充滿熱情與興趣,對幼兒充滿愛心、責任心。人生童年有幾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沃土,播下什麼就收穫什麼。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樂的童年。我們就要有敏鋭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細心、耐心,有責任心和一顆童心,要了解幼兒的需要並給予適時的支持和幫助。有了《指南》為我們指引方向,我們就有了努力的目標。

幼兒教師《指南》心得體會篇2

近年來,牡丹江市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發展,高標準推進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提高學前教育質量。《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下發後,牡丹江市教育局進一步強化全員培訓,建立實踐研究平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抓好幼小雙向銜接,學前教育在新起點實現了新提升。

一、堅持統籌規劃,營造貫徹落實《指南》良好氛圍。強化組織領導,成立落實《指南》領導小組,統籌制定整體規劃,市財政每年單獨設立200萬元學前教育引導資金,為落實《指南》提供了資金支持。強化制度建設,下發落實《指南》的指導意見、方案計劃,為貫徹落實《指南》提供了制度保障。強化輿論宣傳,以幼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為主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指南》宣傳活動,為落實《指南》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氛圍。

二、抓住關鍵環節,確保貫徹落實《指南》取得實效。逐級開展全員培訓,實施“學前教師千人培訓計劃”,採取通識培訓、參與式培訓、專題研討、經驗交流、現場觀摩等形式,對園長、教師和教研人員進行全員培訓。實施名園帶動戰略,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的思路,確定4所幼兒園為落實《指南》實驗園。充分發揮實驗園的“名園帶動”作用,實施城市、農村幼兒園“手拉手”、“園對園”合作項目,促進《指南》先進教育理念的普及。家園共識共育,以家長培訓為重點,對幼兒家長實施通識培訓、全員培訓和專題培訓,聘請專家教授,抽調近百名骨幹教師和家長組成培訓團隊,向家長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規範實施幼小銜接,以做好幼兒入學的心理準備及能力儲備為重點,依據《指南》對幼兒園學習與發展目標的要求,科學合理幫助幼兒做好國小入學準備。

三、完善監管體系,建立貫徹落實《指南》長效機制。構建協調推進機制,充分發揮和藉助教科研機構、黑幼專、骨幹園長、骨幹教師的作用,建立常態化業務指導機制。強化質量評價,對幼兒園落實《指南》情況進行定期考核,對影響保教質量的關鍵因素實行動態監管。三是加強督導考核。將品牌建設、園所管理、隊伍建設、保教工作等八個方面工作納入幼兒園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定期組織督導評估,總結推廣落實《指南》經驗,不斷提高落實《指南》質量。

幼兒教師《指南》心得體會篇3

8月16日至8月17日,我們有幸參加了教育局所舉辦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縣級培訓活動。聆聽了各位專家的專題講座,一起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在沒有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前,我對幼兒各階段的具體發展目標也是不夠清楚的,瞭解最多的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上的幼兒發展目標。但是綱要上的目標是經過提煉和總結的,教師只能去領會,在實踐中還需要教師去解讀綱要的內涵。而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於之前學習的《綱要》中幼兒五大領域的發展總目標相比,有了更詳細、具體的認識。,我感到指南中的目標、理論和見解對我們幼兒教師的實際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因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兒發展目標十分明確,而且實際工作中也易於教師把握和操作。

聽完講座後,感觸頗多。我感到我們要對孩子付出更多的教育。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兒發展目標內容十分廣泛。而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可能沒有考慮到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可能對幼兒的關注還不夠細緻。比如:有時候,我們會對幼兒缺乏瞭解。有時候,沒有發現孩子能力上的優缺點。我感到身為教師,就要對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負責,我們不但要深入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而且要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真正作為我們實際教育工作的指南。由指南我聯繫到自己的實際工作,我有以下一些體會:

一、老師要孩子,關注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情況,教師要了解孩子的當前,併為孩子制定今後的發展目標,同時,努力取得家長的配合。比如,為幼兒制定每月成長檔案,教師要細緻觀察孩子,記錄孩子的特點、優點和不足,真正去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並且運用多種途徑與幼兒家長進行及時地溝通,對家長提出教育指導意見。教師要把班級中的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孩子,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傾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孩子的個體差異是很明顯的,所以,教師在照顧到絕大多數孩子發展的同時,還要對班級中一些能力較差的幼兒進行個別輔導,逐步提高幼兒的能力的自信心。教師要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

二、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後,我想到在我們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有的老師因為擔心幼兒不會做、不會畫、不會剪等,對幼兒過於包辦,不讓幼兒自己動手去做,比如: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過於包辦、對於小班的幼兒,不讓幼兒自己畫物體的輪廓、不讓幼兒自己使用剪刀,擔心幼兒畫不像、剪不像。這種做法剝奪了幼兒自己練習本領的機會,結果,老師累了,幼兒卻沒學到什麼東西、能力沒得到鍛鍊,若長期下去,幼兒的能力發展就會受到抑制和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學習、去練習,哪怕要練習很多次幼兒才能掌握,我們需要的是堅持和信心。

三、幼兒在園的學習內容是十分廣泛的,教師不能讓幼兒只偏向於某一領域的學習而輕視其它能力的培養。幼兒園階段,對幼兒的培養是十分全面的。是全科的,包括語言、社會、科學、健康、藝術各領域的教學以及各種良好習慣的培養等。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教師要把握各領域的教學目標與要求,熟悉各領域的教學。所以,作為幼兒教師,自己要學習的知識也是很多的,教師要關注到許多方面的科學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這樣,在教學中才能科學施教,讓幼兒懂得更多的知識,學會更多的本領。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工作指南,細緻、紮實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和孩子一起成長。

幼兒教師《指南》心得體會篇4

通過學習,瞭解到《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是一批幼教專家經歷四年多時間,對全國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狀況進行深入調查後,吸取國內外先進理念,依據我國幼兒特點起草擬定的。《指南》這一代表了國家意志和幼教改革方向的標誌性文件,旨在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狠抓內涵,確保基本,提高教師,指引家庭”。《指南》和《綱要》一樣,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的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南》相對於《綱要》的幼兒五大領域的發展總目標相比,更詳細、更具體。由此,我們能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教育建議則給我們一線老師在環境創設、活動內容、幼兒養成習慣、情緒情感的表達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議。這對於我們今後實現以上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導、引領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教師的一些滯後或者理念落後的教育行為,從而促使幼兒更好地得以發展,同時為一線教師更清楚地瞭解對各年齡段幼兒大致的發展水平提供了參考。

?指南》中指出3—6歲,對孩子來説是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因為,這個年齡段是孩子一生中詞彙量增長最快的時期,是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幼兒在語言的發展中詞彙量迅速增長,已經能掌握各類詞,逐漸明確詞義並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種語法結構。在言語表達上可以自由地與人交談,出現了自我中心言語。自我中心言語是伴隨着動作和遊戲而進行的自言自語,它既可以幫助兒童出聲地思考,又能暫時滿足他們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一些願望。但有些孩子也會出現言語失常現象,在《指南》中,專家提示到:這一時期,兒童説話常有重複或猶豫不決的情況,在與他們交談時,要鼓勵他們大膽地説話,對口吃現象不必太在意,訓練孩子輕鬆愉快地發表議論。因此,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則要通過聽故事、講故事等活動,培養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詞彙量,同時有計劃地讓他們學習一些書面語言。我對《指南》中新增“學習品質領域”有些感慨,《指南》中是這樣表述的“學習品質的好壞決定了兒童現在和今後的學習和發展的質量”。我們一線的老師,天天的教學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實現的。而在這一個個教學活動中,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教學目標的落實,孩子的參與度等等,再看名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在行雲流水的環節之餘,總感覺,她們給孩子們的,不單單是教學內容本身,還有很多“昇華”在活動中,這就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培養。有人説過“幼兒園教的知識都沒用的,到了一定的年紀,孩子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那裏還要教?”聽來不服氣之餘,也覺得有那末幾分道理。可是假如我們只重視知識目標,而忽視了孩子的自控力、關愛他人、樂羣於人、積極樂觀、獨立自理、愛好好奇心、積極認知風格、積極學習態度和謹慎行為風格等延續發展品格的培養。那麼這類幼兒教育就是有缺陷的。現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確了幼兒教師不但“教書”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

平時還要與家長做好溝通交流工作,實現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同步和諧發展,讓家長也要轉變觀念,孩子的童年時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種子,就會取得行為的收穫,播下一粒行為的種子,就會取得性情的收穫;播下一粒性情的種子,就會取得命運的收穫。讓孩子學習他該學的東西,做他該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樂的童年。

?指南》是指導教師如何幫助孩子發展的,但不能把它當作標尺來丈量幼兒,傷害幼兒,也不能把它變成束縛幼兒和自己的繩索。它是提倡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要善於觀察幼兒,勇於反思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認真貫徹《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創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調劑自己教育思路,為每位孩子創出一片美好的未來。

眾所周知,3—6歲是兒童的大腦、神經、肌肉迅速發展並接近成熟的關鍵時期,是詞彙量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語言應對能力初始發展的時期;是認知能力、邏輯能力、自我意識開始發展的時期。3—6歲兒童教育是全面發展的基礎教育,為孩子今後發展奠定基礎,這一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為全社會所重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徵求意見稿)是教育部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和《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而研究制定的,旨在進一步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進一步規範幼教機構的教育行為,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提高家長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質量,引導全社會形成關於早期學習與發展的正確認識。下面我就《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學習,談談粗淺的認識:

在幼教功能定位上:多年來,我國基礎教育定位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這是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基礎呢?幼兒階段教育核心價值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指南》鮮明指出“學習品質的好壞決定了兒童現在和今後的學習和發展的質量”,當今世界的兒童教育中,越來越多的老師、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將學習品質視作兒童入學準備與持續發展的一個相當重要的、關鍵的領域。因此,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教給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授之以“漁”,才是我們教育任務的核心,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20xx年,我園就鮮明提出了“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的保教宗旨,力求科學定位幼兒教育功能,那就是:①從生命成長角度,讓幼兒生命成長得更自然,不要加速,不要拔苗助長。②從教育預備角度,不僅關注“今天孩子學會”知識技能,更為重要的是關注“明天孩子會學”。呵護激發幼兒好奇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培養幼兒創造力。③從生命準備角度,養成幼兒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和社會交往習慣。希望通過市幼兒園三年生活,使幼兒在瞭解粗淺知識技能的同時,不斷開放敞亮心靈,時刻準備吸收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新感受、容納新文化。在當今社會多元環境中培養幼兒不斷成為一個具有責任感的合格公民,能夠成功而又幸福的生活。

在教育課程指導上:與20xx年頒佈的《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幼兒五大領域的發展總目標相比,《指南》有了更詳細、具體的認識。讓我清楚地認識到我們所教育的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而達到這樣的目標,又可以根據教育建議採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其實用性和操作性對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資源。對於我們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對幼兒產生一些滯後或者超前的教育行為,從而確保教育中不違背幼兒自然發展的規律。

如在《指南》中“學習與發展目標”對幼兒“動作發展”規定3~4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2米左右;4~5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5米左右;5~6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8米左右,這些小小的數字雖然不同,但是卻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層層遞進的,正體現了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水平能力發展差異,而也正是這些小小數字上的差異,讓我們教師對於如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教學計劃,有了更好的參考數值,讓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成長。

又如在《指南》中“教育建議”在劃分的幾個領域中,並沒有刻意強調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關注幼兒的全面發展,更關注幼兒健康、心理、社會性交往、生活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的綜合培養。同時也更強調“自主”二字,要求我們保教人員俯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他們的需求,給孩子真正需要的關愛,向孩子們學習,創設符合孩子發展需要的課程、環境、區域,讓課程迴歸幼兒的經驗,提供孩子操作的機會,讓孩子通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來獲得經驗,讓幼兒自主參與,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探索,成為生活、學習、遊戲的主人。

在教育評價功能上:《指南》不是尺子,不能把它當成標尺去測量幼兒;《指南》不是篩子,不能用它篩除幼兒;《指南》不是繩索,不能用它束縛幼兒和自己。我們不能單純用《指南》來評估和定性孩子發展的,而應當把它當作課程實施的路標,對幼兒“知道什麼”和“能做什麼”形成基本共識,在教育實踐中更全面瞭解幼兒。《指南》提倡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要善於觀察幼兒,勇於反思自己。《指南》指引我們課程教學的方向,創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調整自己教育思路,為孩子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在家園協作指導上:要做好幼兒教育,光靠幼兒園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加強與家長的聯繫溝通,實現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同步和諧發展。讓家長也要轉變觀念,老師和家長更要充分的溝通,用一切可行的方式指導家長教育觀點、教育方式都能跟上時代的要求。家園共同樹立對幼兒期望值正確的思想,擺正教育重心,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成長。不要拔苗助長,更不能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學習他該學的東西,做他該做的事情,讓孩子真正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

幼兒教師《指南》心得體會篇5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於從事幼教工作者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它體現着國家的一直重視幼兒教育,也為指導所有幼兒的健康成長指引着方向。讓從事幼教的我們更加的領會了《指南》的精神。《指南》和《綱要》相結合,都分為5個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在每個領域中又細化,從三個年齡階段進行劃分,隨後還有“教育建議”。

每個年齡段的目標明確,主要的價值取向清晰。所有領域的目標比較集中地體現了該領域特有的價值,在目標表述上較多地使用了突出情感、興趣、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教育建議“主要可分兩大點,一是點明該領域的教和學的特點。因為各領域的知識性質不同,幼兒的學習方式與會隨之變化,教師必須根據這些特點來設計教學,以提高教育學的效果。二是點明該領域特別應當注意的有普遍性的問題。

語言領域的第一點聽與説的教育建議,我自認為能較好地做到這些。如多給幼兒提供傾聽和交談的機會。我經常和孩子們一起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堅持給他們講故事,一起看圖書。並且我也注意培養他們的傾聽習慣。以前發現有孩子不夠認真,我總是即時提醒,現在我説話相應放輕,語速放慢,讓孩子們不由靜下心來細細地聽,這樣也較好地養成了他們的傾聽習慣。同時,在和孩子們進行交流時,我總是注意説話的語氣,總是能結合情景使用豐富的語言,以便於幼兒理解。特別是講故事時,注意語音、語調,配上表情,儘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現得清晰,讓孩子一下就能理解。這樣操作,我希望能給孩子們做個榜樣,讓他們也能愛説、會説。

再比如在表現與創造中,《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議是: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 提供豐富的便於幼兒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兒進行自主繪畫、手工、唱歌、表演等藝術活動。經常和幼兒一起唱歌、表演、繪畫、製作,共同分享藝術活動的樂趣。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於並樂於表達表現。如:欣賞和迴應幼兒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發的藝術活動,讚賞他獨特的表現方式。在幼兒自主表達創作過程中,不做過多幹預或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幼兒,在幼兒需要時候再給予具體的幫助。瞭解並傾聽幼兒藝術表現的想法或感受,領會並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

展示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或藝術品佈置環境。這樣的教育建議就讓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用兒童的眼光去欣賞他們的作品,讓孩子有創造的信心與興趣,對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從事幼教行業,我們就應該熱愛幼教事業,對教育充滿熱情與興趣,對幼兒充滿愛心。《指南》為我們指明瞭今後幾年幼兒教育的方向,是我們良好的工作伴侶和助手。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深入瞭解、領會其內涵,並在實踐中大膽嘗試、化理論為行動,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工作遊刃有餘、得心應手!

幼兒教師《指南》心得體會篇6

?指南》是一本師幼家長共同的“指路明燈”,它的目的和意義是從保護兒童權利出發,強調教育平等,幫助所有的兒童科學全面的做好入學的準備,為幼兒園教育提供細緻的專業參考,提高了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指南》還是一本教會我們如何去關注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寶典”它告訴我們要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它提示我們應該瞭解每一個幼兒發展的現狀,特點,問題,原因,努力地為不同的幼兒的發展創造有針對性的環境和條件,幫助他們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向更高的水平發展。

?指南》還讓我們知道,五大領域中應關注幼兒什麼,注重幼兒什麼,健康——關注幼兒身心狀況,動作發展和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的培養;語言——注重幼兒傾聽與表達和閲讀與書寫準備的培養,社會——注重幼兒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科學——注重培養幼兒科學探究和數學認識;藝術——注重培養幼兒感受與欣賞和表現魚創造。有了《指南》這本成長冊,讓我們更明確更瞭解了各個領域中教學目的及任務,從而更好地入手為教育做好了準備,更加有的放矢的做好本職工作。

?指南》讓我們清楚的認識到教育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怎眼的目標,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可以採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讓他們在“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從而更完善更明確我們對幼兒教育應該如何教,怎麼教,《指南》的出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早期教育的學習標準,對規範幼兒教學,引導家長科學育兒非常重要。

?指南》中明確指出,每個幼兒的心裏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通過《指南》的學習,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我們要了解孩子孩子身心發展規律,一切從有利於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法系我們的過去,刪減不利於孩子發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瞭解他們的需求,給孩子真正需要和關愛,創設符合孩子發展需要的課程環境區域,提供孩子操作的機會,讓幼兒自主參與,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探索,成為生活學習遊戲的主人!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用正確的態度和行為去關心幼兒、觀察幼兒、理解幼兒、尊重幼兒,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和年齡特點,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為幼兒成長創設寬鬆、適宜的條件和環境,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把指南運用到我們的教學當中來。

幼兒教師《指南》心得體會篇7

?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然而每一個區域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將着重來講講3-6歲孩子閲讀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五個方法。

專家指出,提升孩子的早期自主閲讀能力,可養成一生有益的閲讀習慣。比如早期閲讀,可以激發孩子識字的興趣,擴大詞彙量,激發想象力,培養專注力,豐富情感……但更為重要的是,早期閲讀能讓孩子在知識的海洋中尋求快樂,養成一生有益的閲讀習慣。母嬰專家提醒,年輕的父母即使再忙,也要每天抽出半個小時,與孩子共度閲讀時光。聽大量的文學作品,孩子在成長中,已經從豐富的口語環境中“習得”了口語的表達方式,但書面語言的“學得”,需要家長們有計劃、有目的的創設。讓孩子聽大量的文學作品,可以鍛鍊幼兒聽覺的接受與分辨能力、聽覺的記憶能力、聽覺的理解能力,從而提高幼兒對語言和語法的敏感性,進一步增強孩子的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對應的能力。家長在半年內,至少要為孩子讀20本形式多樣、風格多樣的兒童文學作品。每個文學作品還應當進行多次重複。研究顯示,用“指字聽讀書”的方法讓孩子聽讀書,即孩子看着文字聽家長讀,讀了15遍之後,就能大致認讀出這些漢字。

指字聽讀書“指字聽讀書”就是幼兒邊聽成人讀書,邊用右手食指指字,成人讀到哪,幼兒的小手就指到哪。幼兒在看字時只需聽成人讀,而不用發出聲音。這是從豐富孩子的視覺刺激和語音刺激,使口語與文字對應,鍛鍊孩子的傾聽力和注意力的角度出發的。幼兒點字,應該採取“劃指”的方法,而不能跳着手指點字,因為手指動作的跳躍會造成寶寶思維的不連貫,也容易造成跳字跳行。要讓孩子乖乖地“指字聽讀書”,家長們還要多動動腦筋。比如,可以叫孩子“開小火車”:“小朋友的小火車指在數字7的下面,準備好了嗎?小火車要開動了!”家長唸完一篇兒童文學作品後,應該給孩子鼓勵。聽媽媽大聲讀書,讓孩子聽家長朗讀圖書時,可引導孩子正確地評價大人讀得好還是不好,怎麼讀最好。家長在讀書之前,要提醒孩子注意:媽媽的讀音正確嗎?是否有錯字、漏字、多字?感情是否表達到位?比如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多讀“的”“了”等字,鍛鍊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把疑問語氣讀成陳述語氣,讓孩子辨別修正。借繪畫樣式瞭解漢字的結構,是書面語言的視覺感知和辨別能力的前提。家長可以運用繪畫練習來幫助孩子建立上、下、左、右、裏、外等空間知覺,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掌握前書寫技能。比如在米字格里畫小花,花朵畫在上半格,葉子畫在下半格,兩片葉子分別對稱地畫在左下格和右下格等。這樣的繪畫練習可以培養孩子對漢語文字特徵的敏感性和構成規律的敏感性,從而提高書面語言的視覺感知、辨別能力。對故事情節發問在給孩子讀完一個文學作品後,要常常問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做?”“假如……會怎麼樣?”等等。反思、預測、質疑、假設,這些都是對閲讀內容深入理解的手段,同時也是使寶寶流暢閲讀的技能。家長一定不要放過鍛鍊孩子成為一個流暢的閲讀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