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法2023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W

教育法2023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教育法2023心得體會篇1

新的《義務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還有統一性和強制性.這三個基本支點,雖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為,但是對於教育工作者轉變觀念卻非常關鍵。新法明確了對義務教育質量的要求,第一次將素質教育明確寫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強調要把德智體美有機地統一在教學的活動中。這些內容必然影響到教師的教書育人行為。同時,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也必須肩負起提高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的責任。

教師是一個很普通的職業,是一個不同於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聖、偉大、高尚,世界一切讚美的詞語都可以用在她身上。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學習的是《守則》《規範》;當我成為教師的時候,學習的是《教師法》。我國於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長期以來《教師法》雖然存在着,但許多侵犯教師合法權益的事情時有發生,例如毆打、辱罵、*謗教師、拖欠工資等等的事情發生,而教師迫於時代和社會的壓力,能夠主動利用這件法律武器去捍衞自己的人卻不多,這説明教師只知法、守法是不夠的',因為用法也是我們基本的權利。教師作為一支具有高素質的社會隊伍,學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們教師必修的一門功課。

通過學習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我不僅更新了自己對法律的認識,更是清楚的瞭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認為教師就是為社會為學生服務的,吃點虧是可以吞下去,那現在我不會再怎麼認為了,因為,每個人都享有一定的權利,平等的口號不應是嘴上説説而已,落實到實處才擁有意義,否則有法也等於無法了。同時我也認識到作為一名教育前線的教師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教師法》不僅幫助教師得到她們的所得,也讓教師有了行為上的準則,只有學習好它才能保證教師享有自己的權利。另外,教師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應履行一定的義務。在學習了《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後,讓我更明確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為規範。在工作中,嚴格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諷刺,挖苦,不威脅、責難家長。時刻以教師的道德行為規範來要求自己,不穿奇裝異服,處處身正為範。對於後進生,不拔苗助長,不諷刺挖苦,耐心教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説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學習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還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用《教師法》、《義務教育法》來規範和鞭策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樣才得以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使我們的教育對象健康成長。

教育法2023心得體會篇2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承擔着為國家培養下一代的歷史重任,教師的發展和提高直接影響着國民素質的高低和各級各類人才培養。終生學習的思想和觀念逐步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並日益成為教師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法律是一種調整人們行為的規範,它與我們每一個人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們的保護神。作為教師,通過學習,有着深刻的感悟。尤其,書中第三章:教師執教中的法律問題給我的教育教學事業點亮了一盞明燈。

我們應該從教育權與受教育權審視着我們的師生關係。

一、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人與人的關係、教育權與受教育權的關係

首先,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不是高位與低微、權威與平庸框架下的等級關係,而是真正意義上的人與人的關係。這種真正的人教育人的關係,就是相互之間的尊重與被尊重的關係。

?世界人權宣言》第1條規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利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第26條規定:教育的目的在於充分發展人的個性並加強對人權和節能自由的尊重。很明顯,根據《世界人權宣言》的規定,無論是作為人的學生,還是作為人的教師,被尊重的權利是由於其生命的存在而存在的。教師作為教育者在七職業範疇內,更應從教育目的出發,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並加強對學生的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沒有任何可能在選擇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尋找尊重或不尊重學生的理由。

其次,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不僅僅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教育權與受教育權的關係。學生的受教育權是一項絕對權力,它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履行義務,依法保證學生享有受教育的資格。

二、受教育權的發展

學生的受教育權在教育法治實踐中經歷和將要經歷一個不斷髮展和完善的過程。現代社會,受教育權愈來愈多地被人們認識到了它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認識到了它應當屬於人本身應有的基本權利之一的重要意義。依法規定和保證受教育權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並表現在想追求學習權發展、向報章弱勢羣體受教育權發展的態勢。

學習權是基於現代社會對受教育權的新認識而對受教育權的一種新的表述,其意義在於最大限度地保證受教育權主體的利益。

如果社會的不平等阻礙着明天社會的前進,教育策略就必須做出鑑定的努力,更廣泛地傳播學習的方式與方法。在這方面,我國已經做出了法律規定,以依法報章弱勢羣體的受教育權

第一、保障女子的受教育權。《教育法》第9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向與平等的受教育機會。第36條規定: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向與平等權利。學校和有關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與管規定,保障女子在入學、升學、就業、授予學位、派出留學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權平等的情況下,《教育法》特別規定學校和有關行政部門應當保障女子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權利,這是與我國憲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確立的基本原則相符合的,它有利於防止性別歧視,實現受教育者在受教育機會和受教育成就上的平等。

第二、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少年、青年的受教育權。《教育法》第37條規定:國家、社會對符合入學條件,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種形式的資助。由於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入學受到了影響,特別是在非義務教育階段,繳費上學制度給學生增加了降級負擔。對此,國家以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勤工助學金、減免學雜費等資助方式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的兒童、少年、青年的受教育權。

第三、保障殘疾人的受教育權。《教育法》第38條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根據殘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時時教育,併為其提供幫助和便利。殘疾人是由特殊困難的社會羣體,為保障殘疾人的受教育權利,國家頒發了《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殘疾熱教育條例》、《關於發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見》、《關於做好中等專業學校招收殘疾青年考生工作的通知》、《關於開展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試行辦法》等法律法規,依法保障殘疾人的受教育權利。

第四、保障違法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教育法》第39條規定:國家、社會、家庭、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為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創造條件。為保障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我國已經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等法律法規,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則,除進行思想品行和行為矯治外,還進行文化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以保障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受教教育權以及促進他們的改過自新和健康成長。其中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司法機關、政府、家庭和社會,都有義務依法保障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第五、保障流動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權。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的保障是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由於以往我國基礎教育實行的是依户籍就地就近入學的制度,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流動人口的子女在入學受教育方面出現了困難。因此,原國腳教委和公安部於1998年聯合下發了《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對保障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提供了法律依據,並對保障《義務教育法》的實施和提高全民素質提供了條件。

綜上所述,我們所應確立的新的師生關係,不是以教師與學生佔有只是多少的相對關係為前提的,也不是以學生是否具有超越性和是否可能成為教育者為條件的。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應當是對學生作為人的受教育權的尊重,這是學生的絕對權利,無論是教師還是其他主體,都應依法保證學生的受教權。雖與知識欠缺、超越能力有限的弱勢全體,教師更應給予尊重。同時,我們強調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決不排除學生也應當尊重教師。教師作為教育者,同樣有被尊重的權利。如果我們不從理論實質上認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那麼,體法學生、限制學生的發展、束縛學生的積極性、遏制學生創造力等現象將永無止境。

教育法2023心得體會篇3

?義務教育法》的頒佈和施行,對於保障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對於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教育能決定和改變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前景,教育也能夠決定和改變一個人未來的命運。6月29日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這是義務教育法頒佈以來的一次重大修改,它進一步明確了義務教育的公益性、統一性和義務性。

20多年前《義務教育法》的出台標誌着我國義務教育走上了法治化軌道。20多年來,我國在普及義務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然而,由於社會轉型等諸多因素,義務教育推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是此次義務教育法修訂的時代背景。

?義務教育法》的涵義和精神,是對義務教育中的“義務”二字有了一個正確而深刻的詮釋。比如羣眾反映強烈的教育亂收費、上學貴問題,其中固然有部分學校片面逐利等原因,但財政投入不足以及政府部門監管不力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原因。修訂後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實行xx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並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財政預算中將義務教育經費單列,“哪個部門違反了義務教育法關於經費的規定,就應當依法追究責任。”

再比如羣眾普遍不滿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上學難問題,其中可能有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原因,但確保教育改革發展成果由全體公民共享卻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特別是像義務教育這樣的公益事業,更當如此。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要求各級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出要縮國小校之間的辦學差距,要加強對薄弱學校的改造,並且提出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分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還對農民工子女,以及進城的務工人員的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條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些都直指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更是對“義務”二字的延伸解讀。

受教育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這一基本權利所對應的正是國家和政府的基本義務。制定義務教育法,實施義務教育法,正是國家和政府履行這種義務、落實公民權利的必由之路。對於廣大公民而言,義務教育並不僅僅意味着適齡兒童家長及監護人的責任和義務,義務教育首先是國家和政府的義務。採取各種有效措施確保每一個適齡兒童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學校教育,是現代政府不容推辭的責任和義務。

制定並實施新的義務教育法,也是切實提高國民文化素質的客觀需要。在現代社會,通過實施義務教育,普遍提高公民文化素質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的共識。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全世界有170多個國家宣佈實施義務教育制度。多方面研究表明,國民的高水平教育對於個人和整個社會都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教育能夠決定和改變一個人未來的命運,教育也能決定和改變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前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自主創新,要變人口大國優勢為人力資源大國優勢,我們就必須確保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貫徹落實。在這個事關國計民生的問題上,政府責無旁貸。正是因為準確把握了義務教育中“義務”二字的科學內涵,此次的新義務教育法才能亮點頻現;同樣,也只有正確理解這“義務”二字的涵義,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在實踐中才能確保真正的貫徹落實到位。通過學習,我深刻的認識到,要想作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從思想上、方化上、政治上充實自己,我希望通過不懈努力學習和不斷提高,早日成為一名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新教師。

教育法2023心得體會篇4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出台,是教育界的一件大事。通過學習,我對教育的均衡性、公平性問題以及公共性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新的《義務教育法》中,這些問題都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得到了很好的落實。義務教育應該是由政府來實施的一種教育類型,提供的應該是一種純公共產品,這點在《義務教育法》當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義務教育是國家統

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這一點非常符合中國今天義務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從最近幾年的變化來看,家長對於受教育的觀念已經開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受教育的意識有了新的變化,一個是就學權利,當大家基本實現了就學權利平等以後,第二就是就學條件。大家都可以有學上,但是你上的學校佔有優勢的教育資源,而我上的學校則是比較差的學校,這是教育公平性方面的問題。從現在來看,很多人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就是追求教育結果。大家都是接受的九年義務教育,就應該有統一的教育標準;有統一的課程體系;有統一的教科書的體系,而最終可以達到我們發展的結果是基本上一樣的。從最近幾年的教育發展來説,家長已經開始從就學權利的平等,上升到就學條件的平等,家長的意識開始不斷變化,從要我上學變成我要上學。我覺得在新的《義務教育法》現在要落實的就是如何體現這樣一種由國家統一實施的、國家統一保障的公益性的事業,在這點上,新的《義務教育法》確實在很多方面都給予了關注,並做出具體的規定。均衡式、公平式、公共式這樣的特點在這部法律當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均衡式問題的解決取決於兩個要件:一個是教育資源的總量必須增加。不能把優質資源拉到差的學校去搞平衡化,必須要增加總量,改造薄弱學校,使它達到均衡化。再一個就是要在教育內部,對教育資源的分配必須要有一種公平、合理的機制。

教育法2023心得體會篇5

在實施新《義務教育法》過程中,我有這樣的思考。:教師應當熱愛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業務水平,愛護學生,忠於職守。《教師法》告訴我們: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和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雖然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卻肩負着為祖國的未來夯實基礎的重任。《新義務教育法》的學習讓我深深感受到:

一、德育是我們工作的首位。身為教師必須要做到全身心去愛自己的學生。因為當你走進學校大門時,你的一切就已經不屬於你自己了,而是屬於孩子們。喜歡學生、愛護學生,應當是教師的天職,正所謂:師愛即師魂。可是在實際中真正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做到喜歡每一個孩子,卻是非常不易的。教師不應因為學生的家庭背景、人情的親疏、智力水平的高低等因素而對學生另眼相看,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公正合理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只應在乎學生是否學會做人,是否學會求知,在教學中應本着求真、求善、求美,最後才是求知這樣一個原則來教書育人,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師勢在必行的工作。打破傳統教育模式,讓學生在更為廣闊、寬鬆的學習和生活空間裏,接受全面的培養,獲得真正的全面發展才是一切為了學生,那麼除了針對課堂教學加以改革之外,我對學生的作業佈置中也應該丟掉了以前的簡單重複的內容,改為根據學生的水平差異分層次設置不同的作業。

導致師德失範現象的因素很多,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教育理念陳舊,其理念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框框裏,只注重學生的智育發展,忽視了學生人格培養,沒有注意心靈的溝通。二是教師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質,而教育學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質,心理品質的缺乏輕者對學生惡語中傷,重者對學生體罰。三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急功近利,缺少愛心,不會關愛學生。四是教育評估機制,仍以應試成績為核心,教師面對各方面的壓力,延緩了師德建設的進程。師德形成決非一種表面的具體行為。任何一種師德表現都能折射出深層的東西,它包含着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管理觀、學習觀、評價觀等一系列相關理念在內的綜合觀念。一句話,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有什麼樣的師德表現。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説當然很重要。因作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着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為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這段時間的學習與實踐,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須不斷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實自己。二十一世紀的學校教育需要的是對學生有愛心,對工作敬業,對自身不斷充實的高素質、強潛能和綜合知識能力完備的教師。希望我能在自己的努力後,早日成為這樣一名高素質的、合格的教師。

教育法2023心得體會篇6

通過對《新義務教育法》的學習,我的體會到要時刻用《新義務教育法》來規範和鞭策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

?新義務教育法》對教師提出了以下要求:教師應當熱愛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業務水平,愛護學生,忠於職守。《教師法》告訴我們: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和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通過對《新義務教育法》的學習,明白了自己的職責所在,也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雖然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卻肩負着為祖國的未來夯實基礎的重任。身為教師必須要做到全身心去愛自己的學生。愛護學生,應當是教師的天職,正所謂:師愛是師魂。可是在實際中真正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做到喜歡每一個學生,卻是非常不易的。教師不應因為學生的家庭背景、人情的親疏、智力水平的高低等因素而對學生另眼相看,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公正合理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只應在乎學生是否學會做人,是否學會求知,在教學中應本着求真、求善、求美,最後才是求知這樣一個原則來教書育人,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我深深懂得:“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因而,教師的人生,還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我們要嚴格用《教師法》和《義務教育法》來規範和鞭策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這樣才得以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使我們的教育對象健康成長。

真正以人為本,保障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所有學校、所有老師的基本權利,這是我讀新《義務教育法》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新《義務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個立法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為本,真正給學生以發展的空間,同時給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充分的發展空間。

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是培養人的藝術,而實施教育的人是教師,所以發展教師教育已經越來越引起國家和社會各級的重視。因此,對薄弱學校建設的加強也提到了日程上來。我認為在同一學校中,教師可通過循環教學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因為知識是有體系的,只有對整個中學階段某個學科有個系統的瞭解,才能更有效的掌握學科特點,更利於教學。

教育法2023心得體會篇7

我從事了幾年的幼兒教育工作,但關於《教育法律法規》這方面的知識,我自己認為還是需要進一步學習提高。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獲益良多,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關於教師基本修養與師德。談到修養與師德,其實每一個職業都要求具備必須的職業修養與道德。但是對於教師這個職業而言,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作為一名教師,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眼中的榜樣和標準。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務必具備良好的修養與師德,這一點十分重要。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不僅僅清楚地瞭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而且還更新了自己對法律的認識。我明白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同時我也更清楚地認識到作為教師所應盡的職責和義務。與我們教師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有很多,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最就應好好學習的。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我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法,要求我們做到:教育務必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務必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老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我們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我們每位教師務必認真貫徹這一方針。

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基本資料,明白了《教師法》不僅僅幫忙教師得到自己的所得,也讓我在行為上有了準則,只有好好學習才能保證自己享有的權利。《義務教育法》於1986年實施的,國家一向都十分重視發展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把普及義務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和促進全面發展作為立法的基本目標。因此它具有全社會性、普遍性、強制性、統一性和基礎性。讓我更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為規範。而《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基本資料,讓我明白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要讓學生喜歡,家長滿意,校長認同,就務必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做到不體罰、不挖苦、不諷刺、不威脅學生等等,要時刻關心後進生,公平對待每一位幼兒,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大膽鼓勵,做到因材施教。

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於寂寞,甘於辛勞的,務必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

教師務必關愛幼兒,尊重幼兒人格,促進他們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都得到發展,我們應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需要我們對學生傾注相稱的熱情,對其各方面給予關注。“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面向全體學生。“金鳳凰”固然可愛,而“醜小鴨”更需要陽光,多給他們一份愛心,一聲讚美,一個微笑,少一些説教,要更多和他們交心談心,幫忙他們查找“後進”的原因,真正做到對症下藥,在學習和生活細節上關心他們。老師對學生不要體罰,不要訓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就應做一個和氣的人,一個嚴謹的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一個堪為師範的人。學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強烈的。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幼兒不喜歡老師批評時譏諷、損傷幼兒,傷害幼兒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我們應掌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悦耳”。

教育家和教書匠的一個最大區別,就是教育家有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精神。在實際生活中要給給予學生獨立思索的機會,刻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更重要的是,要誠心誠意地歡迎學生的質疑和挑戰。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推崇權威、崇尚特權的行為傾向,使得人們缺乏對先輩和權威的懷疑、批判精神。創新思維的核心特徵是“求異”,是打破常規,調整視角,突破思維慣性。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是隻明白讀書上知識的書呆子。

當然,教學過程不僅僅僅是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一位老師學習的過程。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説當然很重要。我們是直接應對幼兒的教育者,幼兒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幼兒之“惑”,傳為人之“道”。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着量和質的變化,特殊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這天。因而,我們這些為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資料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今後我必須要用法律知識來武裝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知法、執法的合格教師。讓我們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保護幼兒的身心健康,保障幼兒的合法權益,使自己的教育對象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