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美育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5W

美育的心得體會多篇

美育的心得體會篇1

美誰不喜歡?我們應該把天生的感受力變成自覺的、有意識的作為,自覺的按照美的尺度來建造我們美好的每一天,而不只是在美術館才能感受到沒美的現象,不只是在電影院、音樂廳才能知道美的存在,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按照美的尺度去生活,去感受。

美,無論在字體上還是在意境上,都是讓人感到舒服的。美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嚮往,也是對追求的一種期望,女人的美是一種修飾,男人的美是一種氣質,孩子的美是天真,老人的美是歲月的烙印;美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情感體現,這也正是幾千年來人類所追求的一種精神。我也自認為是一個有一定的、樸素的美學感悟能力的人,所以,早在十多年前就計劃要讀一讀美學方面的理論著述。曾借閲了《美學原理》,記不確切作者是誰,應該是黑格爾一類的名人專著。可惜只看了不到十頁,便讀不下去了。

確實讀不懂!在中國小時學習過美術,我以為,美學跟美術一樣,學過以後我才知道,美學是對美的本質及其意義的研究為主題的學科,是哲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藝術,但不研究藝術中的具體表現問題,而是研究藝術中的哲學問題,因此,被稱為“美的藝術的哲學”。我瞭解到,美學與美術並不是同一概念。現在終於有機會通過網院這個平台好好地學習美學,雖然很抽象,但確實是收穫良多。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出現,是18世紀中葉的事情。當然,審美活動、審美現象是自從有了人類生活以來就一直存在的。

那些原始人用來裝飾身體的貝殼、石珠、獸牙,以及史前陶器上巧妙的線紋和圖形、巖畫和洞穴壁畫的造型等,就充分表明,早在人類產生裝飾和娛樂自己的最初意識之際,人便不僅同動物生存狀態有了質的區別,而且其審美意識的最初萌芽也已誕生。

可以這麼説,只要有人和人的活動存在,就有人對美的感受、追求、創造以及對美的問題的不斷思考。審美是一種人類精神活動,是一種給活動主體以豐富而複雜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動,並且還是一種通過這些主體的心理感受而獲得其意義的活動。因而研究審美,首當其衝應該研究的,就是人類在這種特殊的精神活動中獲得的各種各樣的心理感受,人們將這種感受稱之為“美感”。

研究“美感”,我們卻很難直捷地用一兩句話給出“美感”的定義。這不僅是因為在漫長的美學發展史上,就此曾經有過許多的爭論與異議,而且還因為美感的定義其實也與美的定義一樣,涉及到美學領域裏幾乎所有重要方面的重要問題。對“美感”的理論界定,與此前美學家們致力於對美的界定一樣,實際上正是美學中有限的幾個最核心的問題中的一個。美學中所有不同理論、不同觀點的爭辨,只要是具有理論意義的爭辨,大致只能出於兩種最基本的分歧。

其一是緣於各人欣賞趣味的不同,其二,則是緣於理論出發點的差異甚至對立。休謨説“趣味無爭辨”。他的意思當然不是説不會有人去為了趣味的事而爭辨,實際上因為趣味不同而引起的爭辨確實太多太多。休謨的意思是,當某種爭論涉及到趣味的方面時,恐怕就很難以輕易地得出誰是誰非的結論。

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和不同的個體在趣味上的差異可以是巨大的,也可以是微小的,但是在這“眾口難調”的差異之中,如果各執一端,難免有“東向而望不見西牆”的弊病,美學史與藝術史中曾經出現過,以後必定還會繼續出現的諸多理論、觀點、風格與流派,其中都或多或少包含有趣味上的差異性。

不同風格與流派的代表人物經常互相攻訐。古典主義者看不起羅可可風格,現實主義詆譭流漫主義,托爾斯泰極不喜歡莎士比亞,其間的是是非非,更不能一言而盡。縱然我們能夠找出許許多多理論上的根據,來證明某一種藝術風格比起另一種風格來更有生命力,或者説某種風格在某個特定的場合顯得更加適合時宜,我們親身的審美感受卻好象並不受這些理性的證明的左右,它似乎超越於理性的思考之外,而直接在心靈中與對象產生碰撞。面對這樣一些不受理性控制的審美感受,如果我們不想變成為感性領域裏的暴君就只能這樣説,因趣味不同而產生和出現的感受的不同之間,恐怕並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只要是真實的而非虛偽的審美體驗,就是正確的。

在真正的審美感受領域裏,沒有錯誤可言。正因為此,休謨才説“趣味無爭辨”。中國的美學研究雖然走過那麼漫長、曲折的路,然而比起西方來,時間還是短得多。中國美學研究到現在才100來年,西方美學研究到現在已有250多年,這是從美學誕生算起的。西方從20世紀開始,美學研究有了一個很大的轉向,我們稱之為“語言學轉向”。就是説基本上從20世紀以後,再去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研究什麼是美,給美下定義,這樣的努力已經大大減少。

人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諸如審美心理學、藝術心理學等等的研究上。特別是20世紀後半期更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美學,但幾乎沒有一派美學再花很多精力去研究美的本質。應該説我們在這方面比他們晚了很多。之所以落後,有很多原因,一個原因是建國後我們受前蘇聯的影響比較大,有很多東西沒有跳出傳統的框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長期以來閉關鎖國。跟西方有比較大的隔閡,存在所謂“鐵幕”,與西方的文化交流被割斷,對西方一些新的東西疏離已久。審美活動也就是審美。

美育的心得體會篇2

8月5日在教育少年宮參加了為期三天的全市美術教師培訓班,讓我深切地認識到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一名教育工作第一線的美術教師,只有不斷地吸收先進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理念,掌握富有創新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方法,才能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雖然只有三天的培訓學習,自我感覺是受益頗多。本次培訓聽了三個講座。根據美術教學中的欣賞、水墨、手工、陶藝、兒童畫五個教學領域進行指導。8月5日劉爭鳴主任談了新課程下的欣賞教學和水墨畫的教學技法,8月6日實驗國小的楊鳳霞和葉戀花老師談了摺紙和陶藝教學,8月7日實驗國小的聞謹老師談了兒童畫的教學。

一、欣賞教學

(一)、美術欣賞課的重要性

美術欣賞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課業形式,它和繪畫及工藝教學組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從美術教學總的目標和任務出以發,欣賞教學在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還重視思想素質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把他們引向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發展的道路。國小美術課業在美術教學中佔有的課時雖然最少,但教與學的矛盾卻常常比較突出,因此也是美術教學中的難點所在。

(二)、美術欣賞教學的要求

1、教師在教學欣賞課時要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2、欣賞中教師要注意地理知識的運用,地理知識的運用是調動十分有利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地理知識環境產生特定美術作品的因素,比如,南方雨水偏多,所以他們的作品以水墨出名,而北方乾旱,他們的作品以油畫為主。3、語文知識的運用。4、讓學生在科學理念裏接受知識。

(三)美術欣賞教學的方法

1、在欣賞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素質教育。在教學中應做到以德為先,在美術課的內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積極健康的人文思想,從藝術品的欣賞中挖掘德育素材,將德育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去,聯繫實際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道德價值觀。2、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進行文化素質教育。通過中國曆代美術作品簡介和欣賞,讓學生基本瞭解我國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的情況,使他們對祖國極其豐富的古代文化和藝術遺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引導學生去理解、領會和感受藝術的美。3、在欣賞教學中體現自主性。 4、在欣賞教學中培養創造性。

二、水墨畫的教學

(一)國小水墨畫教學現狀

目前,水墨畫的教學在技法上過於傳統,過多依賴臨摹,對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也相對陳舊,但也有部分老師在選擇內容上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如用水墨的方法畫皮影、畫臉譜、畫戲劇人物等,取得了比較好的繪畫效果。所以,對兒童水墨畫分子間縮合教學的研究是很有價值的。

(二)國小水墨畫的教學方法

1、跳出“傳統”的方牆,在肆意塗鴉中探索筆墨技藝。2、改變“世俗”的眼光,給兒童水墨畫以正確的評價。3、親近“大師”的作品,以水墨與西洋大師對話。4、走進“想象”的空間,用童心創造一個奇妙世界。

(三)水墨畫的技法

運用潑墨潑彩法、水沖洗法、水拓的方法、拼貼法、揉紙法、噴繪畫法等。

三、摺紙教學

(一)摺紙的作用

摺紙是深受兒童喜歡的一種手工活動,它通過折、剪、粘貼、描繪等手段,巧妙地把紙製成各種生動有趣的開形象:如人物、動物、服裝、建築、花卉等。它造型簡潔誇張,富有情趣,是啟迪兒童智慧的一項有意活動。兒童在摺紙活動中不僅能獲得成功和滿足,而且能促進兒童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的發展。(二)摺紙教學存在問題

1、內容分散、不繫統、教學效率低。2、教學方法單一,僅存在分步示範和整體示範兩種形式,忽視了兒童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能力的培養。

(三)摺紙教學的方法

1、激發兒童對摺紙活動的興趣。

a、精選摺紙內容。b、讓孩子體驗成功,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2、摺紙內容系統化、網絡化

3、教學方式多樣化、科學化

a、循序漸進、由易到難。b、分類歸納、提高效率。c、舉一反三,激發創新。

四、陶藝教學

(一)陶藝的作用

陶藝課走入美術課堂教學為美術教育提供了一塊新的探索領域,它作為國小美術課程改革中設計工一個特殊的教育載體,能極大的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動手與實踐能力、思維發展與想象能力、視覺與空間感知能力、創造能力和人際關係協調能力,對於提高學生智力水平、開拓思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二)陶藝的技法

1、創作準備:揉泥。分為菊花瓣揉泥和牛角揉泥。2、泥條盤築。3、泥板成形。4、拉坯成形。

五、兒童畫

兒童畫即是能夠反映兒童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能反映出兒童的天性,反映出兒童內心情感和個性的繪畫作品,因此,也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和理解,加上學生主觀的想象所表現出來的圖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兒童畫。

(一)兒童畫的教學方法

1教師提出明確觀察任務的同時,要教給學生正確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a、整體的觀察b、審美的觀察。c、比較地觀察

2、學生想象力的豐富,源基於平時對周圍事物的細緻觀察,想象力是兒童畫固不可少的屬性,更是兒童畫創作的重要成分。

(二)兒童畫的教學形式

1、添畫。2、續畫。3、命題畫

回首三天的學習,給了作為美術老師的我深深地感悟,對於我今後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通過培訓,我意識到正確理解素質教育體系下的美術教育是設計課堂教學的前提。我深刻地感悟到這句歌詞的含義:“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滑誰能隨隨便便成功。”今後,我將抓住一切學習機會,努力使自己成為更加優秀的美術教師。

美育的心得體會篇3

“美育雲端課堂”中欣賞到了多所音樂院校師生及陝西延安、山西呂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國小生在網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們》;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10所音樂學院以“音有愛、樂先行”為主題的線上展播。作品歌唱祖國山河、傳遞團結友愛、增強戰疫信心,同時,又以《黃河大合唱》和《白毛女》為主題,連線音樂名家,講解“黃河”故事,傳紅色文化,弘揚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一種可以振奮人心的力量。在這片我們熱愛的土地上,曾經,有多少革命戰士,有多少人文烈士,有多少充滿熱血激情的漢子,為了生活為了共產黨,為了新中國,奉獻出他們的生命!中國人的血,不是白流,中國人的努力,不是白費,中國人的夢想,不是白色的夢!中國,一個具有堅忍不拔,頑強意志的少年,在災難與挑戰面前威武不屈,在激烈與炙熱的競爭中所向披靡!

延安精神,靠的是人民,延安精神,依的是政府,延安精神,講的是實際!

延安精神,在我們心中,延安精神,在我們身邊,延安精神,在我們的點點滴滴中就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延安精神!

如果沒有延安精神,那中國還是一條沒有醒來的龍,如果沒有延安精神,現代化還是一個遙遠的夢,如果沒有延安精神,我們,還是止步不前,還是人心散亂,還是東方的小矮子!

延安精神,一個令人向前奮鬥的令牌,一種令人發奮圖強的力量!

美育的心得體會篇4

美育是一門沒有教材的書,當知道有美育課上的時候既驚喜又意外,我不僅

不知道美育是什麼東西,也不知道為什麼要上美育這門課,還不知道為什麼會沒有書。

帶着種種疑問,我來到了課堂,在這裏,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何為美育?美育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學生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可以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事物來進行。

為什麼我們美育沒有課本,那是因為這門課程不需要課本,老師可以以自己所知道所理解的東西來自由發揮跟我們所講述,不需要僅限制於課本的那點東西。我覺得這樣也是挺好,畢竟課本里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按照課本講的話,學生學到的東西並不是很多,老師也會因此對這方面的講述會受到限制,好的老師不需要課本,當然啦,這並不是説需要課本的老師不是好老師。

美育的課程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美育課上我學到了很多我生活中完全不會接觸到的東西,比如學會了欣賞舞蹈,學會了欣賞聲音帶給我們的情感,學會了欣賞書畫,學會了欣賞我身邊的各種各樣的藝術,還學會了應該怎樣攝影才能更好的突顯一個事物的美等等。

比如對於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懂得的人會這樣欣賞,畫卷中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的望着遠方水波上的洛神,流露出傾慕之情,畫中人物體態消瘦飄逸之美不難領會,洛神含情脈脈描繪的細膩、生動傳神。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穠紙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霧,奇服曠世、骨像應圖。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而不會欣賞的人就知道洛神賦圖裏有一些不知道到在幹嘛的人物跟人物身邊的一些背景。真的不懂畫的人就真的這樣的。

美育的心得體會篇5

此次中央音樂學院·延安5.23藝術節,攜手近三百餘家藝術院校,十幾家著名央地藝術院團,近萬名海內外藝術家,八大藝術門類,在六天裏通過網絡雲傳播推出四十餘場、上百小時的精彩節目,彰顯藝術為人民,用藝術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傳承紅色經典的主題。

“美育雲端課堂”開幕式主要通過對交響合唱《我們》《黃河大合唱》、歌劇《白毛女》三部音樂精品的講解、欣賞,拉開5.23藝術節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們》

首先俞峯院長介紹了合唱藝術的特點,請出了《我們》的詞曲作者、中央音樂學院李小兵教授介紹《我們》的創作情況,隨後播放了這部當前抗疫音樂力作——雲合唱、雲合奏《我們》,俞峯院長執棒,集合全國100多所音樂院校共萬人師生組成的雲合唱團演唱,朗朗、秦立巍、呂思清等著名音樂家,中央音樂學院教師、國內著名演奏家和樂團首席及國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組成的雲樂團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響,極具感染力,收穫滿屏點贊。

?黃河大合唱》

開幕式主體部分是俞峯教授講解誕生在延安魯藝的、我國近現代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紅色音樂經典《黃河大合唱》的創作、演出情況,著名歌唱家雷佳講解同樣誕生在延安魯藝的紅色經典、我國第一部民族歌劇《白毛女》的創作、表演、復排等情況。

俞峯教授在講解《黃河大合唱》時播放了新華社製作的國家相冊《黃河大合唱》,通過珍貴圖片再現《黃河大合唱》創作、演出情況,播放欣賞了著名指揮家嚴良堃指揮中央樂團的《黃河大合唱》經典版本視頻片段——《黃河船伕曲》。

?白毛女》

開幕式下半場俞峯教授請出解放軍文工團副團長、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講解歌劇《白毛女》的創作、排演、傳承。

雷佳通過連線場外專家、訪談場內嘉賓的方式,介紹歌劇《白毛女》與延安魯藝的深厚淵源,它對中華民族歌劇產生的重要影響。這部作品是在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直接指導下創作的,它繼承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基礎上,適度借鑑西方戲劇特別是歌劇藝術的成功經驗,融會貫通的藝術創造,為日後中華民族歌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開闢了道路。

美育的心得體會篇6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這是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最著名的一句名言,他認為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美,只是我們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

通過學習一學期的《美學概論》使我對“美”這種現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在以前我只是通過感性來理解什麼是美、什麼是醜。這種認識也是非常膚淺的。以前我對美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好看,美麗、漂亮,以為這就是“所謂的美”與美相對應的就是醜。

學習了《美學概論》我知道了美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界、社會和藝術領域中美的一般規律與原則的科學。美學主要探討美的本質,藝術、現實關係以及藝術創作的一般規律等。在《美學概論》裏我們可以學習和探討審美活動的起源、美感心理、審美活動的構造與形態等。

學習美學不僅可以學會審美、認識美,更能夠幫助我們更深的理解或認識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在生活中用美學的思維來引領我們的生活方式。

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學會怎樣正確的去認識美,發現美和審美。有了正確的審美方式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用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

當今社會都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目的是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全面的發展和成長。在學習美學後我把美學與自己的工作相結合起來,通過總結我領悟到了素質教育應該包含:“德、智、體、美”。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就強調了教育的作用。柏拉圖尤其指出了美育的重要影響。他主張美育與德育應該統一。即: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的思想的萌芽。

學習美學不但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修養和對藝術的鑑賞能力,更能夠提高我們的品味。羅丹一直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他認為只要人們自己對某件事情傾注了自己的感情與心血,就一定能夠發現美,即使是別人都認為司空見慣的事情也能夠發現美的所在。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同樣在世界上也沒有絕對的美和絕對的醜。美與醜就像矛與盾一樣共同存在於事物之中,每一種事物在包含美的同時也包含着醜,美與醜都是相對的。在生活中的“美”,並非“美”而是“美感”。這種“美感”是源於人們自己內心的真實感情。所以在人們的眼中美是永恆的。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快樂和幸福的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它們一直都伴隨在我身邊。比如:明媚的陽光、綠色的草坪、清澈的流水等。同樣也有很多美好的情感圍繞在我們身旁:真摯的友情、濃濃的親情、甜蜜的愛情。也許是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繁忙和奔波中度過。以至於對自己身邊美好的事物都無暇顧及。在休息的時候我們應當解放自己的眼鏡,放飛自己的心靈。也許我們會突然發現在我們身邊原來有這麼多美好的事物。其實“它們”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和心靈。

美育的心得體會篇7

一學期的時間很短暫,很快地這一學期的美育課結束了。大學的兩年裏,我選修了兩門美育課,都受益匪淺。上一學期,我選修了國標,感受到了力與美的結合,而這一學期,我選修了楊越老師的禮儀與形體課,之所以選修禮儀與形體,是因為我認為禮儀是人一生的必修課,雖不能短時間內形成,但是卻可以慢慢培養,這對於我們以後步入社會也是大有裨益的。

我認為美育課是着眼於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髮展的一門課程。美育不僅是一種審美能力的培養,而且是人們思想情感、個體意識的再造。美育對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品格,作為一個極好的切入口,重視審美教育的獨特功能,以及由於它自身的特點,在培養人的優良素質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這門課程對於我們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首先楊老師的這門課程教會我們培養自身良好的氣質修養,其次是能夠使我們明確大學四年的甚至是人生的規劃,這些對於我們現在的大學生都是有很大幫助的,對於一些有長遠目標理想的同學,也許還會是影響一生的一門課程。

通過這大半學期對禮儀與形體的學習,我對於美育課程又有了新的認識,對於楊老師的這一門課程,我認為,美育是重在育人,教會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時,楊老師的這一門課程,在禮儀方面的學習,讓我更是深深感受到禮儀方面的知識在未來求職中的重要性。而其中的接待禮儀,餐飲禮儀,職場禮儀,還有一些應試技巧,如何正確合適的處理人際關係,及一些職場中可能會面臨的一些問題等,都將讓我在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裏受益,這些對於我們在大四時面臨的求職都將幫助我們披荊斬棘,雖然這不是必然因素,但是禮儀必將是我們工作的一塊敲門磚。

除了這些,對於我們學校的美育課程,我覺得也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課程很少,雖然多數情況下都是由於老師有事而不能上課,但是我覺得這一方面,老師可以通過延後結束課程時間來平衡這個問題。還有就是,雖然這門課程學到的東西很多,但是我覺得知識面可以再擴展一些,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擴展了我們的知識面。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覺得楊老師在與學生互動這點上做的很好,讓部分學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鍛鍊了學生。

總之這一學期的美育課程的學習,我學到的很多,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有兩次缺課記錄,一學期的美育課程本就不多,這樣一來我學的也相對少了很多,這是一點遺憾。但是在去過的時間裏我都是認真的聽了,並且做了一些課堂筆記,這學期的學習將會成為我未來的一大筆財富。如果我的意見有什麼不當之處,請老師原諒。

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觀形象感人,寓情於理,以情動人,陶冶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下面給家分享一些關於美育教學心得體會,方便大家學習。

美育的心得體會篇8

1.研究內容缺乏深度與寬度

縱觀近十年來我國大學美育的研究,雖然眾多學者發表的研究成果頗豐,但是關於大學美育的本質、特點、功能、課程設置和實施途徑等具體問題的研究卻存在着大同小異、低水平重複的現象,缺乏既符合大學生審美髮展特點又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穎獨特的理論,影響了大學美育科學化的進程,制約了大學美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因此,大學美育研究必須注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僅要對已有成果做進一步深化研究,而且還要不斷拓展其新的研究領域,如大學美育的結構問題、大學美育的過程與規律問題、大學美育與大學其他各育的關係問題、大學美育的模式與方法問題、大學美育的師資培養問題、大學美育的科學評價問題等,從而使大學美育理論逐步得到完善和發展。

2.研究方法缺乏整合與創新

研究對象的性質決定研究方法,而研究方法又必然會影響研究結果。方法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論發展的主要標尺。任何理論觀點上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都源於研究方法上的細微差別。反思近十年我國大學美育的研究,大多侷限於微觀研究,即從某一視角、某一側面進行研究,而宏觀和整體性研究則相對缺乏;理論研究、經驗總結研究較多,但實證研究則比較欠缺。研究方法的相對陳舊和單一,已成為制約我國大學美育研究的主要瓶頸。因此,必須注重大學美育研究方法的整合與創新,以大學美育基礎理論的研究帶動重大實踐問題的研究,以單純進行大學美育研究走向大學美育的整體性研究,從而推動大學美育研究的深入有效開展。

3.大學生審美形成過程研究的缺失

大學美育是由教師和學生兩種最積極、最活躍的人的因素組成的,它既包括教師傳授美的過程,也包括學生接受美和形成美的過程,是兩者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但是,由於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以往有關大學美育的研究明顯過於重視教師對美的教授和灌輸,過於重視教師在美育過程中主導作用的發揮,而忽視了大學生對美的接受和生成,忽視了大學生在美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大學美育的低效甚至無效。對大學生審美形成過程進行研究,由於更接近大學美育的本質和大學生的年齡特徵,因而更有助於大學美育功能的發揮和任務的實現,這也將會成為今後大學美育研究的突破口和熱點課題。

美育雲端課堂心得體會800字4

在新的一輪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中指出,教育力求調整培養的目標,改變人才的培養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關注學生經驗和多樣化發展的課程內容,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作用;強調了“美術、人文、科技“於一體的創新教育理論。

美育是學校教育中綜合了很多學科知識的一門學科,雖然它沒有現成的教材或課堂,但它的教育作用以及對學生的全方面健康成長有着不容忽視的作用。實質上,美育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他對生活、工作、對社會、人、事、物的看法也就完全改變了,這都是因為他們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提高了。提高學生的美育教育質量是不容忽視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