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近代史讀書心得【精彩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33K

中國近代史讀書心得【精彩多篇】

中國近代史讀書心得 篇一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的「近代」始於162017年的清始,至今有400多年,令我覺得「驚奇」:四百年的歷史也稱為「近代」。 這也好,剛好承接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

晚朝時期

「中國科技落後,貧窮;西方科技先進,船堅砲利。」以往覺得必然的,已經是無條件地接受的既定事實。但是,在滿清乾隆時,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卻是全球第一 (在曹仁超的投資者日記常有提及) 國力盛極一時。翻開頁450-451,1775年的清帝國全圖即可見當時國家的強盛。

但是,中國何以在晚清時落得如此屈辱的下場呢?俄國的彼得大帝及日本的明治天皇能夠在這關鍵時刻向西方學習,令自己的國家現代化,成為國際強國;而中國卻不能,並且不斷受人欺壓。實在,中國不是一開始與西方接觸就立即被徹底打敗的。外人初時並不知中國是如此不濟的。他們只不過是希望可以通通商,沒有侵佔的野心。後來知道了清庭的無能才起瓜分中國的野心。在這段漫長的日子裡正常人也可以看見對手的強盛及自己所受的威脅。我們是有百多年的時間去從後趕上的,但卻白白錯過了。這是我們要檢討的地方。

初期與西方接觸,中國視之為藩屬進貢之舉。對傳教士帶來的文明技術不屑一顧。後來戰敗了數次才能夠明白西方的「船堅砲利」,需要「自強」。但是,由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發動的自強運動還抱着「中學為體,西方為用」的自大心態,普遍士大夫們還抗拒西方的事物,再加上官僚體制的腐敗……自強運動隨着中日甲午戰敗而証實失敗。後來還有康有維、梁啟超等倡議的百日維新改革也隨着清朝的滅亡而証實失敗。

被人欺負了百多年還以泱泱大國自居,如瞎了眼般無視迫在眉睫的危機威脅。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欺負,只求偷安,不求上進。今天我可以想像何以魯迅先生要寫《阿q正傳》去喚醒中國人了。中國敗不在於科技落後,是敗於驕傲狂妄自大!

統一、主權獨立的重要

國際間的角力,利益競爭猶如黑幫般運作。有衝突就先“講數”,“曬冷”顯示實力,擺不平則動武。一些實力較低的就要向較強的靠攏,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換取生存空間。當“大佬”施壓,一切違反國家利益的政策也要執行。美國攻打伊拉克,日本及南韓就要出兵。1985年美國要日圓升值,日圓就要升值。

最近西方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國能夠在自己認為合適的時間調整幣值,令自己的經濟持續發展,就是主權獨立的好處之一。中國要長治久安也必須如此。

再看二戰後的中國,她實在有再次被列強瓜分的危險。當時日軍已投降,蘇聯本應把東北歸還給中國。但卻遲遲不肯撤軍,令人懷疑其企圖。後來撤軍時則洗劫東北工業廠礦,把價值廿億美元的設備當作「戰利品」運往俄國。另一方面, 國民政府則不斷向美國求援,似會成為美國另一附庸之勢。

毛澤東雖然打着共產主義的招牌,但不用聽命於蘇共的情況下崛起。(見頁554, 397) 建立了主權獨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他的能耐。他建立了一個大致上統一的中國。令中國踏上長治久安的第一步;但同時也帶領中國走了三十年的冤枉路。

在建國初期的一連串運動如:大躍進,人民公社,……為人民帶來更多的苦難窮困。打着「為人民」的旗號為人民帶來更多苦難,無論動機如何的善良,結果不及格,都應該退位讓賢。政治制度不完善,讓不稱職的領袖繼續執政,遺害民間。這是中國需要突破的地方。中國需要進行政治現代化,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權力交接制度。否則每次領導人任期屆滿時都出現不穩定因素,令人不敢作長遠的投資,不是好事。?

中國近代史讀書心得 篇二

剛剛開始上《中國近現代史》課時,我心裏充滿了疑惑:這段歷史我們國中學過兩遍,高中學過一遍,現在來到了大學,怎麼還要學啊?而且內容都是雷同的,都是從鴉片戰爭講到至今,沒什麼翻新嘛!

雖然嘴上沒説,但心裏卻覺得學校如此的安排純粹是多餘。老師好象看出了我們的心思,他説:“別看你們歷史學過好幾遍,但我現在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們當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來。鴉片戰爭是哪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發的?這些問題算是簡單的吧。誰能告訴我?”不出所料,聽到這個問題後,全班同學都做低頭苦思冥想狀,半天都給不出回答。

老師的這個問題讓我意識到,雖然我們學的次數不少,但都沒怎麼用心。就算有些時候很用心,但等應付過考試後,就棄置不管了。現在腦子裏的歷史事件已所剩無幾,跟當初沒學過的一樣。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也沒有意義。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説,學校安排我們再學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們記住:落後就要捱打!引申到我們身上就是:不求上進就會被淘汰!

這次學習,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多瞭解些中國近現代史,做個合格的炎黃子孫。

“落後就要捱打。”在我看來,這個道理貫穿着整個歷史。回顧過去,無論是鴉片戰爭還是日寇侵華,無一不在印證着:昔日的中國因為懦弱而受盡欺凌。雖然我們現在已經變得強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但卻不能輕易忘記這些災難深重的屈辱史,在這段時間裏,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是以號稱當時的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在1840年發動的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為起點的,戰敗後,清政府還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後又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和外國協定關税,外國取得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在通商口岸傳教等特權。這些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野蠻和屈辱。

後來,英法在1856年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在抵抗失敗後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此後又陸續有英法俄的《北京條約》、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約》、1894年中日的《馬關條約》、1920年八國聯軍的《辛丑條約》等等。

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

如果沒有這些侵略戰爭,我想,中國的現狀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條約不知道讓我們中國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國建國以後的發展十分迅速,我們幾十年裏就完成了別的國家要幾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務。就像我們從製造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到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只用了七年的時間,但美國卻要花去220年。雖然我們現在和美國、英國等國還有一些差距,但要考慮到兩國不同的歷史背景。

其實,中國的歷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羣眾自發的。像林則徐、關天培、左寶貴、丁汝昌等批愛國將領的湧現,鼓舞了人民的鬥志;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的抗英鬥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造成沉重的打擊,社會各階層的團結一致,讓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維護國家主權,1920年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

所以,不必去盲目崇拜美國、日本,我們應該崇拜我們中國人自己。

還記得,小時侯,我學會的第一首歌是《社會主義好》,歌詞的最後那一句“全國人民大團結,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國人也都聽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並不是憑空編造的,它們的存在是有依據的。

提到中國,又會忍不住想到讓我們全體中國人自豪的“紅軍長征”。長征的年代已離我們遠去,但“長征精神”卻代代相傳,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種一樣。

長征途中許多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們的心中盪漾,那種不屈不撓,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氣概,那種互幫互助、親密團結的合作精神,那種嚴守紀律、全心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質,都無時無刻不在激勵着我們前進。但在無數的光環下,還有許許多多同樣出色的戰士,他們或許沒有令人們為之稱讚的英勇事蹟,但“長征精神”在他們身上,同樣是熠熠生輝。

在這裏敍述一個長征故事——“一隻印着‘謝’字的乾糧袋”:

這是發生在紅軍過草地途中的一個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做謝益先,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乾糧。在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着隊友,把自己的乾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飢,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一隻印着“謝”字的乾糧袋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這個故事,心中感到無比沉重!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着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每天,自己在飢餓中煎熬,也不願連累隊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詢問那母子三人的情況,在得知“他們很好”的回答後,嘴角才帶着微笑,離開了人世……他對人民羣眾的深厚情誼,對戰友的深厚情誼,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們銘記在心中的“長征精神”。

二萬五千裏,在中國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頭走了一圈。我們紅軍歷盡艱難,突破重圍,翻雪山,過草地,渡赤水,還要飛奪瀘定橋。從 1934年秋開始到1936年10月,這段歷程在中國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勝利樹立起了一座無與倫比的里程碑。

長征,對於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種。種永垂不朽的“長征精神”,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學習。當然,在新世紀,在我們學生中,這些“長征精神”,需要在學習中發揚,在校園中發揚,在做人處事中發揚,在一點一滴的成長道路上發揚,在為祖國的建設中發揚。我們要將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讓這些瑰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者。

歷史,給我的帶來震撼的不僅僅是長征,還有辛亥革命,百萬雄師過長江,五四運動等等。在此就不一一敍述它們給我帶來的是如何的感受了。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大多可以從歷史上找到經驗或教訓,這對於我們今後的為人處世是非常有意義的。 學史使人明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的。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

中國近代史讀書心得 篇三

看了中國近代史這本書讓我感觸頗多。

這是一本以中國“鴉片戰爭”為起點到以“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末端的中國近代發展歷史。清代末期的腐朽統治,“鴉片戰爭”讓中國進入了“雙半”社會。由於“小農”的階級性並沒有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的“農民-運動”,最終都已失敗告終。洋務派的本階級利益,維新派的自身弱點與侷限性根本不可能拯救中國。而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革命果實卻被袁世凱所竊取,中國的舊民-主主義也隨之結束。以“新文化運動”作為鋪墊,“五四”運動成為了開啟新民-主主義的一把金鑰匙,讓“雙半”的社會看到了一絲光明,“反帝反封”成為了社會的主流,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播撒了革命的種子。第一二次國共合作的成功與失敗、十年內戰,是由於國民黨的貪婪與野心作祟、浪費國家人力、物力、財力而發()生的不必要的戰爭。民族資產階級的搖擺不定讓我們看到了要以_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來奪取國家的領土與主權的獨立自主。“八七會議”糾正了“大革命失敗”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興起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動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土地革命的序幕,開展“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星星之火,能夠燎原》《中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

存在》等著名論斷,鼓舞了氣勢。由於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傾”錯誤,採勸直面攻擊”“機會主義”錯誤,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遵義會議”解決了在當時具有決定好處的軍事和組織問題並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開展了“萬里紅軍長征”,挽救了黨的實力。

接下來的毛澤東領導時期讓我折服,抗日戰爭全過程、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無時無刻讓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審時度勢、先見性與戰略性。他能夠在危機關頭作出決定性的正確決定,能夠在讓士氣低落的戰士看到勝利的曙光,能夠顧及人民的利益,注重民生,他能夠不顧個人安危、挺身情願走進蔣介石的圈套裏,他能夠“熊掌與魚兼得”、看清國民黨本質、制定周密計劃,他能夠看清國際國內環境、看出世界發展主流、抓住機遇。建國後,過渡時期總路線、社會主義改造(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工業化和社會主義同時並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大躍進”“十年”,毛澤東儘管有錯誤,但是“人無完人”,“熟能無過”年紀的上升也會使決定產生錯誤思想。每個人都有思想,作為領導更期望自己的國家能夠走上民-主富強的道路,他是為國家而急、為國家經濟發展而急、為社會進步而急、為深陷貧困的廣大人民羣眾而急。他有被中國人民稱頌的資格與權利!

的第二代的領導提出了發展經濟的重要戰略好處-改革開放與“一國兩制”制度,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為第三代的領導提出了“”,以為第-四-代的領導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這樣會主義和-諧社會”。

中國近代史讀書心得 篇四

假期裏,我讀了《中國近代史》,作者是蔣廷黻,讀的比較吃力。主要講的是:在19世紀以前,中西沒有邦交,此中有兩個緣故。1.中西相隔很遠2.中國覺得外國人是蠻夷之邦。但外國人認為,中國是很好的國家,竭力與中國訂立邦交,可中國人仍覺得他們是就應向我們跪下的小人,英國人就這樣在一開始就和中國關係變差了。而且,當時在中國的外商發現鴉片是利潤較多的貨物,在中國銷售鴉片,但遭到許多中國人反對,更加惡化了中英關係,最後和英國打了起來,失敗後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戰敗之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輕視西方了。有些人要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一些人就批評説中國數千年的文化,不能夠輕而易舉的滅亡。洪秀全領導一些人組成的起義軍很快攻下了許多城市,但是到之後,起義軍變得驕傲自大,他們的領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後失敗了。

但是好幾場對外戰鬥的失敗,令更多的中國人明白中國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後,很多人向外國人購買先進的武器,學習科學技術,受到推薦的李鴻章提出了許多維新方案,他期望中國步步向前進,但他做的不徹底,許多人不聽他的話,很多建的廠都在和法國打仗時被毀了。

這時李鴻章覺得日本是中國的勁敵,有朝一日會攻打中國,於是在高麗進攻日本,但由於戰略錯誤,中國敗給了日本。和日本戰爭失敗以後,李鴻章用各種外交辦法想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但都失敗了。但是俄,法,德三國卻在之後自願援助我國,想從中獲取一些代價。俄國借給我們很多錢,聲稱要和中國為友,幫忙中國修鐵路,實際上要佔領中國北方。最後,中國許多地方被瓜分了。孫中山這時在國內外來回奔波,提倡復興方案,最後推翻了滿清,當上了大總統,趕跑了不友好的外國人。

我讀了這本書之後覺得就應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樣,我們不能歧視有困難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氣,不能為一點點小事而鬧得越來越大,就應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中國近代史讀書心得 篇五

歷史課上老師安排了本學期的一個課外任務,就是讀一本有關中國近代史的書籍,原本抱着打算應付作業的態度草草了事,誰知卻使我意外發現了一本好書,讀過之後,掩卷沉思,獲益良多。

一、從統治階級説起

統治階級的決策與措施牽涉到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方向與一個國家的命運。

皇帝們對世界的瞭解越來越少。就如清皇帝,當英國入侵時,不去內房讀舊日利瑪竇等所繪世界地圖,竟發問“英國地方在哪裏”在回答中西問題時,又問“其國和新疆有無陸路交通”再向鄰國日本看去,原有土地但是是中國的一省,卻能在國際上作一個頭等的國家,這恐怕不是碰巧也不是其它的什麼,我想最重要的是一國之君的治國之道,日本君主能夠為了自己國家的富強而出謀劃策,尋求富強之路,仿英國走上君主立憲制,到此刻也還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大國。而此時的慈禧太后正在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以迎接自己的六十大壽,沉迷於驕奢淫逸的享樂生活。或許皇帝們心在想,這種制度下我清王朝已經很富強了,何談變革制度呢對於外國的變革是不知或不以為然的,滿清皇帝是以天朝自居,對於外來侵略者稱呼用了一個很不雅的字“夷”,用現代化來講就是看不起、蔑視外國人。可就是這樣的滿清皇帝,沒有讓清朝走向繁榮昌盛,更是讓這幫“夷”一次一次的侵入,他們腐朽落後的思想,自大狂妄的思想,沒有與世界接軌。

二、從閉關鎖國説起

正確來説,閉關鎖國是明末時就有了,只是沒有那麼嚴厲罷了。鄧小平説過:“中國近代歷史上的落後就是閉關自守。”那為什麼中國人閉關自守閉關鎖國有什麼“好處”呢可謂“好處”“大”了。分小點來説--

原因一:中國從此孤立起來,宛如“世外桃源”,清朝統治者認為中國地大物博,什麼都不缺,經濟是自給自足的,用不着任何西洋的出品,中國也不承認別國的平等。自己能夠盡情享受生活,做着一國之君,生活充裕,何要開國門而且皇帝們認為,要維持歷代在東方世界的光榮地位,就得從根本上否認那個日益強盛的西方世界。

原因二:關緊國門、禁海休船(禁止外國人到中國沿海或中國人到海外經商),能夠防止國人與外國人交往,這樣一來,就減少了接觸機會,接觸機會一減少,那麼清人就乖乖的呆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過着原先的生活,不會有騷亂。還有,也是在政治上避免有志之士海外聯合反清,之後孫中山的海外建立興中會就是一個例子。

原因三:再試着找找閉關自守的有利方面。外國的思想文化不進來,思想衝擊就大大減少,中國人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東西就能夠滿足生活需求。但這是十分狹隘的想法,關起門來搞既是不能夠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認為,閉關自守近代化落後的直接導火線。當時的通商制度個性也能説明這一點--西洋的商人都限於廣州一口,十三行還是中國政府指定的十三家能夠與外國人作買賣的,外國(尤其是英國),工業革命已開始,昔日的手工業都慢慢的變為機械製造,而中國的國策,十分不利於他們的商業發展,這就迫使他們打開我們的國門,而中國這方一向沒有給他國使者一個滿意的答覆,於是他們只能用堅船利炮打開來了。可為什麼就想打開中國國門呢簡單而言,中國地大且確實物博,暫且不説有多少資源,就是粗略計算一下,中國一個人買一塊布,那盈利可就十分驚人,一塊肥豬肉在眼前,是誰都不想放過的。

我們往反的方向去想,如果中國一開始就實行開放政策,歡迎外國人的到來,歡迎西方文化的進來,憑藉中國本來就有的5000多年的文化底藴,在加上中國的古代科技(能夠看出中國人的智慧)是處於領先地位的,據數據統計,當時我們的科技成果佔世界的科技成果的50%。那麼如果這種有利的政策,中國的文化將迅速向全世界傳播,外國的思想也將快速在中國傳播,以促進中國現代化的快速發展,那樣就不至於是被打出來的近代化了。

三、從作戰武器(包括思想)説起

鴉片戰爭的失敗,簽訂《中英條約》;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簽訂《馬關條約》,八國聯軍侵華的失敗,簽訂《辛丑條約》;還有許多戰爭的失敗,使中國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我們還是沒有發現問題所在,或是難以解決(暫且不説)。從表面上來説,還是學習了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引進先進武器的,但在具體的實際當中不僅僅表此刻裝備落後,更表此刻思想的愚昧。例如在鴉片戰爭時,名將楊芳認為英艦在水上浮行卻幾乎炮炮皆準,命中率反遠高於在清軍在陸上固定的炮台,其中定有某種邪術。他相信女婦所用的穢物最能“以邪破邪”,故想出妙計,蒐集許多婦女所用馬桶載在竹排上,出防炮台。結果當然未能“破邪”,炮台為英軍所破。當時有人賦詩曰:“糞桶尚言施妙計,穢聲傳遍粵城中”。(摘自雷頤的《被延誤的現代化--晚清變革的動力與空間》)再如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浙江慈溪守城軍民擊敗英法聯軍,所依仗的居然是當年吳三桂埋藏地下沉睡200餘年的大炮。雷頤先生就尖鋭地指出,在中國傳統知識譜系中,只有儒學經典的地位,而自然科學知識的地位極低,幾乎不被看作一種“合法”的知識。這就充分説明了中國的近代化根本沒有自己控制的潛力,只能依靠別人,在被打的狀況下才近代化的,我們從《時局圖》明顯看到熊代

表沙皇俄國,虎代表英國,狼代表德國,青蛙代表法國,鷹代表美國,太陽代表日本,正在瓜分中國,這就是悲慘近代化。

四、讀後所感

這本書不僅僅奠定了蔣廷黼在近代史領域中的學術地位,而且因其折射出他那一代受過西方高等教育和西潮影響的學人,在思考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社會進步的普遍心態而受世人矚目。由此,也引發了我的深深思索:為什麼中國近代化趨勢總成泡影蔣廷黼也提到過,近百年的中華民族根本問題只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的話我們的民族的前途就是光明的;不能的話,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答案是:能。但這是很籠統的説法,要明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我們走得又是多麼的艱難而坎坷,中國的近代化並不容易,這是被打出來的近代化,是遲來的近代化。那造成這種局面又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有諸多社會原因,下面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幾點原因。

五、綜述

個人感覺蔣先生的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看待中國近代史的全新視角,對我們增強獨立思考潛力和提高對中國近代史的認識大有益處,強烈推薦大家有時間讀一讀這本短小精悍的歷史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