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黨發展史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8W

黨發展史的心得體會多篇

黨發展史的心得體會篇1

2020年5月9日上海市市委召開四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會議,會上李強書記指出,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是市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效機制的重要部署。

會議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要通過學習四史,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要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做到理論上清醒和政治上堅定。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必須深刻認識到四史學習是堅定理想信念的需要,有着十分緊迫而又深遠的意義。只有通過學習四史,才能身臨其境地瞭解我黨走過的崢嶸歲月,體會我黨在革命和奮鬥中的艱難歷程。四史學習教育是提升黨性修養的需要。面對當前常態化抗擊疫情狀態下,復工復產復市有序推進工作狀態下,基層黨員更要敢於擔當,立足本職工作,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做好本職工作,為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四史內容各有側重,但整體講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四史的主線。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黨員幹部來説,歷史更是好的營養劑,多一次重温我黨的歷史,心中就多增添一份信念。重温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可以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經驗智慧、汲取堅守人民立場的定力,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更好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更好增進人民羣眾福祉。

黨發展史的心得體會篇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早是由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的。1982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鄧小平明確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在1987年10月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表述為:“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這樣的提法,是符合當時的中國國情的。隨後,在黨的領導下,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經過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生產總量不斷提升,較好地解決了落後的社會生產力,滿足了人們吃飽穿暖的基本的經濟物質生活需要。國家不斷強大,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足,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問題也隨之凸顯,因此,社會主要矛盾也產生了變化,由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構成了我們進入新時代的基本依據和基本動力,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構的邏輯起點。以此為基礎,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理論創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問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閃耀着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必將引領中華民族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黨發展史的心得體會篇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覺,擔當使命才能更加堅定,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只有深入學習“四史”,才能堅持初心使命。

通過“四史”的學習,我們要堅定信念,讓初心使命在心底裏紮根,要堅持黨的宗旨職責,讓初心在行動中傳承。基層黨員幹部只有牢記為民務實初心和使命,堅持百姓需求在哪裏,基層工作就推進到哪裏:羣眾困難在哪裏,黨員服務就延伸到哪裏,真正讓基層黨組織成為新時代新發展的“主心骨”,讓黨員幹部主動擔當作為。

在黨和國家的初期發展歷程中,湧現了無數仁人志士為了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心中“可愛的中國”頑強同艱難困苦作鬥爭:在改革開放到新時代社會主義的歷程中又有多少優秀建設者、改革家、幹部羣眾,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殫精竭慮、盡心竭力,用一輩子做了兩輩子的事。再説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又有多少醫務人員、警察、一線工作者,為了抗擊疫情、保障居民的健康安全,他們不休不眠、奮戰在最前線,只因他們擔負着人民交付給他們的重任。疫情期間是醫院的白衣天使們給了我們勝利的希望,是堅守在各個口卡點的基層工作者給了我們安心的後盾。

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更加要知黨愛黨、知國愛國。瞭解我們黨和國家的過去、瞭解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和歷史人物,有助於汲取歷史上成功的執政經驗。除了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放眼看世界,瞭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取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我們黨和國家能長治久儀。同時,還要將這些優秀的歷史文化傳播與傳承給世界各地和子孫後代,讓他們感受到我黨、我國優秀的文化瑰寶。所以,每個黨員都應自覺將學習四史,作為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黨發展史的心得體會篇4

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堅定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就會得軟骨病。我們黨98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0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前仆後繼、英勇犧牲的歷史,藴含着我們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今天,我們要從革命先烈的執着信仰和追求中汲取精神動力,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理想信念不動搖、革命意志不渙散、奮鬥精神不懈怠。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樹牢四個自信。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們黨98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0年的發展史,就是黨領導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的歷史;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終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歷史。這其中,有黨艱辛探索的歷史,有黨自覺探尋新路的歷史,也有黨在探索中走向成熟、走向輝煌的歷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學好黨史、新中國史這兩門必修課,會使我們更加科學地總結歷史經驗,正確地把握歷史規律,清醒地認識中國國情,在深入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的基礎上堅定四個自信。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恪守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們黨98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0年的發展史,就是革命為民、立國救民、執政安民、發展富民、強國興民的光輝歷史。為了初心使命砥礪奮鬥,我們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從而得到人民羣眾的衷心擁護,使具有500年曆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闢出正確道路,使具有70年曆史的新中國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人民心連心,才能廣泛得到人民的信任;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我們黨才能永葆生機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廣。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才會見古鑑今、明智強心。黨史、新中國史是革命先輩們從實踐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立國、興國的智慧結晶,藴含着治國理政的政治靈魂和精神瑰寶。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史、新中國史的重要論述,把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作為開展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在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規律過程中明晰黨和國家事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更好地守初心、擔使命,並從中汲取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智慧和力量。

黨發展史的心得體會篇5

從"四史'中主要學習到:中共黨史是政黨史,是專史。其主要內容,一是怎樣執政,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二是執政黨自身的建設。新中國史是中國現代史,是中國人民建立政權、穩固政權、探究與進展中國,使中國走向了民主、富強、獨立的一段進展史。中國改革開放史講解並描述了黨帶着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開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考驗,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勝利推向前進的奮鬥歷程。改革開放以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思想理論的宏大飛躍,形成鄧小平理論,實現了經濟體制和經濟進展的四個重大突破,逐步完善了政治體制,促進了對外關係的全面進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大事業,為世界社會主義再創輝煌。學"四史',以"修心'作為不忘初心開端。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四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作為一名社區工,也要不斷跟隨黨的步伐,立志從"修心'開始,學習"四史',並運用到工作與生活中。學習"四史'能夠了解歷史事實、理清歷史脈絡、把握歷史規律、得出歷史結論,而"修心'即淨化心靈,修養心性。在"四史'學習中,往往能瞭解歷史的進程中,使自己的黨性得到淨化,也只有經過"修心',才能發覺自己工作中的缺乏,如將自己在社區工作中待人接物談吐等變的更為專業化、親民,真真做到為市民排憂解難。學"四史',以"修德'立志堅持個人品德。

在學習"四史'的過程中,要在思想上、行動上、理論上等方方面面弄清晰"四史'。正如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改革開放的前沿窗口,作為新時代的社區工,要以"修德'立志堅持個人優秀品德,在社區服務中呈現出來。

在理論上,要深刻學習"四史',有個人正確的認識;在思想上,要學習到社區工中的黨員先鋒精神;在行動上,要時刻自我預備着為市民服務,解決急、難、愁的問題,對待市民不能有半點馬虎的看法。如主動參加黨性學習課程〔三會一課等〕,將所學"四史'學問運用,做到有聲有色、深入人心。學"四史',以"修身'不斷提高自我修養。在學習"四史'的過程中,必定會遇到不懂的理論學問或者不知道如何奇妙運用於工作生活中,真真正正表達一個合格的共產黨人,這時就需要用"修身'不斷提高自我修養。學"四史'需要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閲歷智慧,汲取堅守立場的定力。在學"四史'中,遇到的問題,會轉化為社區工作上的問題,但作為社區工始終深信這麼一句話:"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進展,是社會主義進展史上的兩次飛躍'。作為一名社區工,工作不能單單有想法,更要付諸於行動。通過學習並宣揚"四史'進展歷程,將理論學問與社區工作實際相結合,聚焦社區居民的"急難愁盼',將羣眾訴求落到實處,這也將是社區工作質的飛躍。

在"四史'的歷程中,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作為社區工深刻認識到了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要做到在理論上清醒,在政治上堅決,增添"四個意識'、堅決"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黨發展史的心得體會篇6

近日,在區黨委、校黨支部號召下,我開始認真系統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通過研讀“四史”深入瞭解我黨走過的崢嶸歲月,體會我黨在革命和奮鬥中的艱難歷程,從而堅定教育初心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實踐創新,腳踏實地嘗試創造不平凡的成就。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黨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通讀“四史”,我瞭解到中國共產黨人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抗美援朝、和平解放等艱苦時期,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敢於面對曲折,勇於修正錯誤,攻克無數難關,創造了無數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教師,在“四史”學習過程中,我愈加清醒地認清世情國情,時刻以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湧現的許許多多的優秀人物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實踐創新為引領,牢固樹立“教書育人,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及工作理念,把服務意識放在首位,不斷強化自身專業素養,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和創造性,自覺把紀律和規矩時刻放在前面,以理論指導實踐,提升自身黨性修養和政治覺悟,潛移默化地把教師師德修養融入到學生的成長中,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發揮更多積極正向能量,力求使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及本職工作都有良性、健康發展。

以史鑑今、砥礪前行。通過“四史”學習我更加明確了教育教學工作的方向、目標,一定會持續謹守育人初心、勇擔教育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黨發展史的心得體會篇7

在互聯網教師專業發展研修過程中,收穫甚豐。通過觀看視頻案例和理論專業主講教師的講座到完成提交作業這一系列緊密銜接的過程,使我在理論體系建構和知識結構整合上產生了一個極大的飛躍。

一、掌握方法 提高能力

通過觀摩,瞭解到日常教學中該如何樹立新型師生關係,創設豐富有趣的學習情境,開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學媒介,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使每一位學生學有所獲,得到個體充足發展。這不僅僅是教學教學方法的專業技能提高,同時也增強了課程再整合能力。

二、專家指導 深及其裏

專家們的課程深入淺出,大量鮮活生動的教學案例讓我們感到如發生在身邊一般。案例背後的思考與解讀,更是讓我們深受啟發,也引起了深層次的反思。專家們高深的理論支撐、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各具特色的授課風格也深深吸引了我。

1、親身實踐的課堂

學習中,我認識到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閲讀教材、聽評課、加強練習外,也可以通過演示、表演等活動可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語文是最接地氣的學科,它是生動的,是現實的。自主探索、親身實踐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形式,我們的每個知識點都可以貫穿在一個現實的情境中,這樣的課堂才是鮮活的。

2、理念整合的課程

專家提出,課程並不是高大上的理論,應該是一線教師摸得着的課程理念、課型設置、課堂內容的整合。教師通覽教材的能力為課程的整合提供巨大的幫助。例如部編版教材中許多內容的設計都需要思考,深及裏才能悟其道。在低年級教材中設置了“我和大人一起讀”板塊,就是從低年級起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課後思考題也多數是課外閲讀的提示引導,把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形成學讀、自讀、興趣讀的循環式閲讀網,這也是主編温儒敏教授多次提出的整本書閲讀。相信如果每一個課程,老師都從教材入手解讀文本,提煉出理論精華,相信我們的課程也會發展的越來越多樣化。一切皆有可能。

3、分支龐大的語文課

在聽取專家講座的同時,我一直在思考,語文學科的供給分支有多少?在哪些領域可以為語文學科助力,不想則罷,細數出來着實驚人。比如:生活實踐就是語文大課堂,我們每堂課中如果都能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學生的學習興趣會上漲不少;閲讀書籍可以為語文增添力量,在不斷的讀書中,運用多種形式的讀書方法來提高學生思維力;誦讀積累為語文大放異彩,會讀就會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個道理誰都懂;自然科學為語文助力,萬象更新其中所含內容一定會擴寬視野……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方面,只要留心觀察, 學習語文很有趣,我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那就是我們是中國人,寫方塊字,説中國話。

由研及思,由思方能行,研修這個平台再一次讓我有整體的思考與規劃,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