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以孝為主題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43K

以孝為主題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以孝為主題心得體會篇1

為了加強同學們的安全意識,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切實增強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和避險能力,保障學生寒假前後安全,20xx年1月19日下午第二節課班隊會時間,我校以班級為單位在教室召開“假前安全教育”主題班會,班會結合我們日常生活中安全實際和學校安全教育的主題,對大家進行安全教育,學習安全知識,使同學們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

本次班會針對安全事故作分析,內容涉及到交通安全、防水、防電、防煤氣中毒、防食物中毒、防拐騙、防溺水、防迷信、防毒品等方面,重點強調外出交通安全、防凍防滑、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等人身安全。這次班會不僅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生動活潑,使“假前安全教育”這一主題深入人心,也為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和班級的團結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開展這樣的一個假前安全教育主題班會,使廣大學生深刻了解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引起了全班同學共同關注,提高了同學們自我安全防範與構建和諧安全校園的意識。本次主題班會使學生更多更好地瞭解校園和寒假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不文明、不和諧因素及現象,突出了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性和任務的艱鉅性,同時豐富了他們安全防範方面的知識,為進一步創建平安校園、和諧校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以孝為主題心得體會篇2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兒童讀物《百家姓》,作者是北宋年間吳越錢塘地區的一位儒生,全書一共涉及到504個姓氏,以此排列,宋朝的皇帝姓趙,所以趙排在了第一位。《百家姓》裏從各姓的來源、名人、名事來演説他們的歷史和名人故事。比如説我爸爸姓謝,關於謝氏起源有3種説法:

1、謝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後代。

2、出自任姓,為黃帝之後。相傳黃帝之子25宗。

3、為他姓改為謝姓。

據《舊唐書不文苑傳》,衞州人謝偃之本為鮮卑族人,姓直勒氏,後改為謝氏,亦為河南謝氏。主要以廣東、江西、湖南等分佈較多,約佔全部謝氏人口的36%,安徽的謝氏人口分佈相對較少,但我的家鄉有一個村子全部是謝氏家族,聽爸爸説,我們就是爸爸的爺爺輩從那裏遷來的,現在我們都還有聯繫呢。

謝姓歷史悠久,傑出人才不絕於史,從古到今出了不少名人呢。如古時候東晉的謝安,曾率領弟謝石、侄謝玄、子謝琰迎戰苻堅的百萬大軍,在淝水一戰中大獲全勝,使晉室贏得偏安於江左的機會,謝氏家族從此也成為東晉的高門世族;南朝詩人謝靈運開創了中國山水詩一派,世稱“大謝”,其後人謝朓,則為永明體作家中的代表詩人,世稱“小謝”,二人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等、當代有中國音樂人、歌手、詞曲唱作者、演員、老闆、商人、特效製作人、青年企業家、朝霆創始人的謝霆鋒;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的著名主持謝楠及著名的模特謝東娜等等許多名人。我們學校也有幾名謝姓的同學,想不到我們謝氏家族有那麼多傑出人物,我要以他們為榜樣,不怕困難,努力學習,好好生活,要對得起自己的姓氏,不給自己的祖先丟臉,立志長大後為家族爭光,做社會有用的人才。

讀了《百家姓》,我感覺有了動力,有了奮鬥的目標,對自己的謝氏產生了自信和自豪。

以孝為主題心得體會篇3

兵者,國之大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也進入了新時代。為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民團結,凝聚起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強大力量,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1週年即將到來之際,下塘鎮邀請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祝利為鎮村幹部做“周邊安全形勢分析”宣講。

宣講廣範圍展現中國東、西、南部面臨的國防安全形勢,深淵源挖掘影響中國周邊穩定隱患的歷史原因,高緯度剖析國際軍事對峙的實質。通過聆聽宣講,廣大黨員幹部表示對當前軍事動態和周邊安全形勢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瞭解,也激發了黨員幹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的決心和信心。鎮黨委書記楊向陽表示,通過宣講更加了解到今日之幸福的不容易,更加激發了廣大幹羣愛國擁軍的熱情,更加凝聚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實現中國夢強軍夢,要從實現下塘夢和個人夢開始。黨委書記楊向陽強調廣大幹部在新時代要有新擔當實現新作為,就要學習人民軍隊的責任擔當和革命精神。在下塘鎮的跨越發展的新戰場上,大力弘揚戰鬥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奮力譜寫下塘發展的新篇章。

以孝為主題心得體會篇4

在歷史長河中,一個節日的形成,是歲月和人們長期打磨的結果。端午節,祭祀只是其中內容之一,它更是除穢驅病的衞生節,也是詩人節、運動節、女兒節,除了吃粽子,還要掛菖蒲、賽龍舟、祭屈原……聞一多先生考證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很多考古發現也支持此説。然而,要是一直拘泥於節日發端的初衷,那後來的端午紀念曹娥、伍子胥、屈原,都無從説起了;這個節日也不可能流佈到大江南北,甚至超越國境,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端午,和春節、中秋一樣,是中國文化的醒目符號之一,承載的是融入民族骨血的天人合一、活力賁張與家國情懷。我們的祖先,用一種輕鬆、活潑而健康的心態,設計並享受着端午等節慶帶來的中國式精神生活。豐富的節日文化信息,飽含着生機勃勃的通達理念和娛樂精神。端午,可避邪可食粽也可盡情打扮明麗的小女兒;清明,可祭祖可踏青亦可浣足放風箏;中秋,那月亮更是可祭可拜,可玩可嚼……

節日的真意,常常在生活的體驗與回味中浮現出來。蘇軾看到的端午,是“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歐陽修則陶醉於“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而今的端午節,列入世界非遺名錄,又是法定假日,仲夏時節,扶老攜幼,吃粽子,説故事,遊勝地,讓中華文化的遠香,絲絲縷縷地滲入膝前兒女純淨的心田。

新時代的標誌,就是每一天都洋溢着多元與多變。如同剛剛過去的這三天,既有傳統的端午與夏至,也有舶來的父親節。傳統節日流傳至今,附麗的各種意義早已重重疊疊,如同被包裹得緊密的香粽,內裏或有糯米、棗泥、豆沙甚至蛋黃、火腿、五花肉等多重滋味,然而用“端午”這鮮亮的粽葉一包,稜角分明又百味雜陳,可以拎着無盡的滋味遊走於長江黃河,穿越於遠古今朝,讓我們既享受當下的天倫之樂,又追懷祖先的盛德、美好與憂傷——這不正是節日於我們的.終極意義嗎?

如此佳節,云何不樂,道一聲“快樂”又何妨?當然,節日的百般滋味,又非一句“快樂”可以了得。它是一個鄭重的提醒,讓我們從庸常生活中抬起頭來,有了回首傾聽先祖叮嚀的機緣,有了從紛繁世相中感悟人生道理的自覺。文化的薪火,或就在這一抬頭、一省思的機緣中,漸漸傳承了下去、熾熱了起來。

以孝為主題心得體會篇5

教師,是傳播知識的人,是社會發展的“中介人”,是人類禮貌繼往開來的繼承者和傳播者。他們培養着一代又一代現代社會的主人翁,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他們所承擔的社會職責也是很大的。在信息爆炸、知識爆炸的時代背景下,教師這項工作也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教師工作既有着傳統性、繼承性,也有其創造性。

教師要學習歷史沉澱的知識,但僅僅如此,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知識在不斷的更新,學生個體也在不斷髮生變化,所以教師更要不斷更新自我的知識,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學生和社會的需要。所以,隨着社會的變遷,教師必須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並付之於實踐中。我經過暑期的師德師風學習中,體會到教師應具有以下幾種主角:

一、博物學家

教師要有精深的本專業知識。“要給學生一杯水,自我要有一桶水。”中國一向就很重視教師的專業技能,師範大學按學科來分系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教師必須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知識,熟悉學科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繫,瞭解學科的發展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教師有了寬厚的知識,才能透徹的理解教材,靈活的處理教材,準確的教授教材。同時,時代的發展對教師淵博的知識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代教師不但要有本專業精神而博大的知識,還應有更為廣泛的文化修養,這是因為,各學科的知識聯繫日益緊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不再有鮮明或者絕對的界限。很多時候,缺乏一方面的知識會限制另一方面知識的理解和深入,比如,物理知識的缺乏就會限制語文或外語教師對科普文章的理解。

其次,教育的對象也不再是過去的“單純”“天真”的年輕一代,他們經過現代化的各種信息渠道瞭解到許多新知識,他們往往能提出許多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問題,而這時若教師的知識較為狹窄,就會有礙於其“高大”形象的樹立。知識在不斷的更新,所以教師還應像海綿一樣不斷地汲取知識,不斷地拓展自我的知識面。

二、心理學家和藝術家

有人認為教師所掌握的學科知識越豐富,越全面,越系統,專業素養就越高,教學就越好。這其實是另一種對教師工作的較狹隘的看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教師,知識淵博,學富五車,對專業知識的精深的瞭解令人歎為觀止,但可能這樣的教師卻並不受學生的歡迎,經常是,教師只管自我授課,學生只管自我玩樂。

這是為何?因為這一類教師無法將自我所掌握的精深的專業知識形象地傳授給學生。所以教師還必須瞭解學生的興趣、心理、思維方式等方面的知識,僅有這樣才能構成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新世紀的教師必須具有必須的教育科學(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的知識,具有將所掌握的教育理論轉變成教育教學的實際本事。

北京師範大學最新的改革一“4+2”就充分研究到了這一點,所謂“4+2”就是4年本科專業知識教育加2年的教育管理的學習。這樣,既鞏固了專業的知識,同時又學到了許多教育心理及教育藝術等必不可少的知識。

因為教師並不是被動理解和貯存他人知識的容器,而應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和創造主體;真正制約影響教師行為的不是外顯的理論,明確的知識,外顯的理論和明確的知識僅有內化為教師的信念時,才能真正對教師的教育行為產生影響;外界他人或古人的研究成果僅有與特定的教育情景相吻合,進而發展成具體的教育學策略時,才能對教師的教學起作用。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教師個體的理解力,領悟力和創造力。

所以,在新世紀要想成為優秀的中國小教師,還應具有較強的悟性,表現力和創造性。有教育知識而無表達本事的教師在新世紀中只能是不合格的教師。

三、實踐者和研究者

這種科研本事涉及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包括研究教學對象學生的本事,研究和處理教材的本事,選擇和運用教育教學原則及方法的本事,組織管理本事和語言表達本事等等。教師作為研究者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即具有鮮明的實踐性。

以孝為主題心得體會篇6

告別了無憂無慮的童年,逝去了天真爛漫國中時光,我跨進了中學校園的門檻,開始了我五彩繽紛的七年級生活。我剛進入國中的第一天,我心裏非常興奮,因為我看到了自己六年的勞動成果。記得在國中我是多麼渴望能儘快的進入國中,今天我終於實現了我的夢想。

當我走進一個新的班級時,看到一位位新同學,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我想起了那活波可愛的國中同學。看到每位新老師,他們在黑板上寫的每一個字,讓我想起了我那慈祥的啟蒙老師。我看到了這寬闊的教室,使我想起那狹窄的國中課堂,我的七年級生活是酸的。

當我在座位上悶悶不樂時,同學們都在一旁問長問短。當我需要幫助事,他們都身伸出援助之手來幫助我,因為我在國中並沒有在學校住宿過,還不熟悉。每次我沒有水用,他們都不睱思索的去幫我抬水,一剎那我感受到了我的七年級生活是甜的。

在段考的時候我沒有,看到那人人討厭的符號叉時,聽到老師批評的話語,回到家父母就急着問我的分數。我無可奈何,只好硬着頭皮把成績告訴父母,這時我感到我的七年級生活是辣的。

期考快要來臨,作業;試卷逐漸增多,光是作業就壓得我咽不過氣來一張張白白的試卷又來了,在學校寫、在家裏寫;課上寫、課下寫;白天寫、晚上寫一整天都沒有閒的時候,這是我感到我的七年級生活是苦的。

我的七年級生活真有趣,參雜着酸。甜苦辣,這些只是我的七年級生活的一些插曲,這個集體給我帶來了無比的歡樂,使我的生活更充實動人愉快

千言萬語,只有一句話:我愛我的七年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