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以學為本教師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3W

以學為本教師心得體會多篇

以學為本教師心得體會篇1

今天我聽了林崇德 教授的講座《教師大計 師德為本》。感觸很深。像這樣一個嚴肅的、老生常談的話題,其實很多老師都很不以為然。我不由得想起了學校例會時,每當校長一講話都要先説師德的問題,大家就會很敏感地猜測是不是又有同志做了違反師德的事了……今天聽了林教授的講座,這種錯誤的理解蕩然無存。林教授很明確地告訴大家:“國家從上而下反覆講師德,並不是我們的師德出了問題,而是因為師德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問題,所以要常抓不懈。”老教授慷慨陳詞、聲若洪鐘,闡述了究竟何為師德。他的風采令大家折服。林崇德教授認為做一個新世紀的合格的人民教師,就是要落實黨的十六大所提出的“提高師德與業務能力”,要堅持“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精神,不斷提高能力,砥礪品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而培養出優秀的建設人才。

能否培養出國家需要的優秀人才,這是衡量師德的重要標準。林崇德教授在自己的人生字典中首先給師德加上“師業”的註解,即敬業意識、樂業意識、職業規範意識和勤業意識。

林崇德所理解的師德的實質就是教育事業的“業”字。在他看來,師德體現的就是對教育事業及其社會理想的認同、情感和行動。這就是師德第一個表現:“師業”。

展示“甘為人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讓青年人踩着自己的肩膀前進”的師者風範。在林崇德教授對“師德”的定義中,“師愛”是靈魂,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

林崇德教授認為,如果把學校稱為“德行的博物館”,那麼教師就是起着看守作用的“門衞”,看守着人類持續為之努力奮鬥的東西——真理、美和正義。

林崇德教授總是強調他的事業心,也就是作為一名教師,他把熱愛學生看作是其事業的核心。他一直提倡對其學生‘感情投資’,包括學習問題、工作問題、職稱問題、婚姻問題、住房問題等等,使他的大部分精力都被牽扯進去,以致於母親笑他説:“你應該把家搬到單位裏去,為你的學生做牛做馬。”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對學生感情投資的點點滴滴。

以學為本教師心得體會篇2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説,教師是除家長外,對學生的成長影響的人。特別是國小生,平時在家都是父母監護,在學校視老師為最親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師的道德、人品表現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其一生。所以,教師的師德不只是個人的問題,同時,一個教師只有有良好的師德,才能認真對待教學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因此,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師德師風,則是一個學校的立身之本。

師德的表現是多方面的,教師經常與學生在一起,教師對工作的態度,對學生的態度、對社會的看法,甚至其舉止等等,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所以,我們要時刻規範自己的行為舉止,為人表率。如上課時要衣冠整潔,精神飽滿,不可將個人絲毫的不良情緒表現在課堂上。更不可在課堂上發牢騷,抱怨學校或貶損其他老師。否則,不僅會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也會影響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正人先正己,育人比教書更重要,知識的缺乏可以後天彌補,但一個人的道德觀、世界觀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改變。所以,教師的責任絕不是僅僅是講幾節課。

師德也是認真對待工作的前提,沒有良好的師德,就不會有對事業的責任心,就不可能對工作兢兢業業。只有視教書育人為自己的神聖職責,視學生為自己的子女,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態度,飽滿的工作熱情,吃苦耐勞的工作精神。我在改學生作業時,對每份作業對認真批改,即使是兩百多人的大班。這樣雖然辛苦些,但可以準確瞭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以瞭解整體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教學是否存在什麼問題,再有針對性的改進。學生見老師如此認真,自然也會認真學習,而不會隨意糊弄,從而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要時刻想着學生,一切為了學生。企業的口號是“向8小時要效益”,而我們的一節課才45分鐘,對學生來説是極其寶貴的,所以我授課的原則是“向45分鐘要效果”,盡力使課堂學習效果化。當然,這就需要在課前認真備課,特別是對於專業課程,還要在課外多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對背景知識的掌握情況。如我在授課時發現部分學生掌握程度相差很大這種情況時。對於這種情況,就需要事先了解學生,然後對沒有學過的和掌握差的學生進行課外輔導補課,使他們能儘快趕上學習,絕不能不分情況地一味灌輸。正如一位老老師所説“工夫到了,教學效果自然就有了”。

教師就是要傳道、解惑,對學生和同事在學術上不能有絲毫地保留。對於自己編寫的教案、收集的資料等,都會毫無保留地提供給學生和同事,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也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同時別人的進步也是促進自己不斷努力學習的動力,正如美國曆史學家杜蘭特所説“教育是一個逐步發現自己無知的過程”。

樹立良好的師風需要每個老師的努力,都要從自身做起,培養良好的師德。希望能借評估的東風,“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使自己的德能更上一層,使我們的學校辦得更好。

以學為本教師心得體會篇3

我參加了國小體育學習培訓。在培訓學習期間,我集中並認真系統地學習了國家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隨着改革開放的發展,人們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體育與健康課程正從育體向育體與育人有機結合的方向轉變,新課程標準頒佈以來,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國小體育教師,我們一直在積極摸索、思考,自己應定位在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怎樣讓學生學得更加快樂,一直是體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聚焦話題,通過對《體育新課標》的認真學習和積極實施,頗有些感悟與收穫。

通過這次培訓我們對體育又有了新的熟悉,對體育教學又有了新的思考。體育不是簡單的技能教學,更不是健康知識的説教。而應該是在身體練習的基礎上輕鬆地學、快樂地練、主動地思考。我們只有多反思、多總結,不斷探索新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學習不斷進步自身的素質以適應社會對體育教師的要求。

通過學習重新認識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深刻,通過老師的舉例,對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組織,有了重新的認識和理解。在看、聽、討論中,使過去的體育課非常的單一,課堂上教師就是全權代表,教什麼,學什麼,學生沒有主動權,學生與教師之間是很被動的。我們和老師一起學習和研討,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我們體育教師的觀念轉變,把適應新的課程方法和理念應用到我們的教學中,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達到我們的追去的"讓學生在樂中求學,在學中取樂"。

在學習中我學到了很多新理念、新觀念、新思路,特別是“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傳統的體育與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對比,從課程的內容、目標、設計到體育課實際中實施都是在圍繞着“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

新課程標準貫徹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性培養,把學生的健康意識、交往合作意識作為重點,對於同一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採用新穎獨特的教法,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使一些單調枯燥的教材內容,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快樂、愉快、和諧的情感與氣氛,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滿足學生的需要,既讓學生喜歡學、樂於學,又讓他們知道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自覺主動地發展體育能力和個性,增強體力和智力,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確保人人皆有所獲,充分享受體育的樂趣。

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雖然身體很累,但留給我的收穫卻是無窮的,頭腦是充實。通過學習,我收穫了很多平時很難了解到的`經驗和教學方法,通過學習讓我更深的認識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與體育課的樂趣,也對教好新教材充滿信心。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為做一名優秀的體育老師而努力。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我們應切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設計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運動內容,採取有助於學生健康發展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意識。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運動精神的本領,養成不斷求知的習慣,形成終身學習必備的素質。

以學為本教師心得體會篇4

有人曾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如何教學生做一個真正的人,這既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過程,還是教育的歸宿,離開了培養人這一點,教育也就不復存在。這句話包含着這樣一個道理:教育必須“以人為本,方能興教育人”。也就是説,教育必須在“尊重、理解、關心和信任”的基礎上進行,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目的,即“發現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使孩子們成為“和諧的人”、“完整的人”、“全面發展的人”。那今天的我該如何做一個老師呢?古人説天地君師親,可見教師是倍受尊崇,之所以如此,就是教師有極好的人品。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為明辨善惡與真偽,並使人傾向於真與善,排斥惡與偽。”所以教師有“教給學生怎樣做人”的重大責任。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的人格魅力無時不在影響着他的學生,所謂“身教重於言教”亦出於此。師德不但可以感染學生,也能為教師樹立起自己的教學形象,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因此,教師首先要嚴於律己,公平,公正,言行一致,堅持原則,有錯就改,心胸豁達,莊重熱情,同時還要有一顆愛心。要“嚴”字把關,“愛”字當頭,這樣,他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如果説過去的教育是以單純的知識傳授為主的應試教育,那麼現代教育越來越以人的本身發展為教育目的。然而即使這樣,熱愛學生仍然是教育的一個永恆的命題,古往今來的優秀教師無不熱愛自己的學生。教師是愛的職業,從事的`是愛的教育。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廣的愛,這樣的愛能容下一切,能融化頑石、能點鐵成金。都説母愛無私,其實師愛也同樣無私。在現代教育中,熱愛學生自然具有了時代的特徵。可以説,教師的愛心能使學生更健康的成長。愛學生就要公平地對待學生,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將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學生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的夥伴,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會他們如何做人。 陶行知 先生説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

進入新世紀,當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改變的同時,教師所面臨的一些老問題變成了新問題,而更多的新問題則層出不窮。面對信息技術給人們的學習方式、交往方式所帶來的深刻變革,面對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社會,教師要能抵禦誘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顆冷靜平常心,志存高遠,趣避庸俗,“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潔身守志,獨立於世。這正是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學。因此,做一個好老師崇高的師德是第一位的,要一身正氣,為人師表。

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並做到兩個轉變:一是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二是由技能型向藝術型的轉變。在“和諧、互動、探索、創新”的基本教學模式中不斷鑽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有句形象的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而在今天僅有一桶水的觀念是不夠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師除了在自己所教專業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還要對其它學科和領域的知識“知得廣”。今天,我們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而應教學相長,在學會工作的同時,也要學會學習,加強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不斷地給自己增添燃料,儲備能量,使自己不斷完善,充實自我,必須形成終身教育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自信地面對學生。教給學生科學的思考方法將比簡單的傳授知識更重要,方法可以使學生受用終身,也可以使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超過教師。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樣,只會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輸,不是表演,是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審美,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總而言之,強烈的責任感、職業感和事業心是愛崗敬業的重要表現,而愛崗敬業是師德師風的重要基礎。在我們為藍天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的時候,我們應該首先在強化淨化師德師風方面做得更好,從而,真正體現出愛教育之崗!

以學為本教師心得體會篇5

通過活動,我的職業道德修養進一步得到了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一書,使我更加明確了自己所肩負的重任,認識到了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更多優秀的人才。以下是我的一點體會:

師德就是作為教師所應具備的道德品質。教師職業道德的好壞從大的方面來説影響整個社會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從小的方來説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是個人意義上的品德問題,它關係到千百萬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加強師德建設顯得極為重要。

一、熱愛教育、獻身教育事業,是“師德”的思想基礎。

人們把教師比喻為一支紅燭,不斷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是教師的驕傲和自豪,也是對教師的最高獎賞。我們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就應愛崗敬業,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要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堅持做到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係,在與家長聯繫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學生髮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教師對學生的愛,有別於父母之愛,親情之愛,贊可夫説:“不能把教師對兒童的愛,僅僅設想為用慈祥的、關注的態度對待他們。這種態度當然需要精力,才能和知識,以便在對自己學生的教學和教育上,在他們的精神成長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師對兒童的愛,應當同合理的嚴格要求相結合。”俗話説,嚴師出高徒,但又要嚴中有愛。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三、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四、積極進取,提高業務素養。

有句話説的好,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就要求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適應現代的教育需要。首先要加強政治思想方面的'學習。要以德育人。教師的道德素質、教育觀、世界觀和人身觀對學生起直接影響作用。其次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我作為一名站在課程改革最前沿中年教師,更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無論是教育家,還是中外名師,他們都具備較深的文化底藴,這與經常學習是分不開的。隨着課改深入展開,我們要克服“一支粉筆教下去,一本教案講過來”作法,為了使自己不被社會所淘汰,只有加緊學習的步伐,才能用“一眼泉的水”來供給學生“一碗水”。隨着我國教育的改革的深入,當今的形勢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在師一日,便不可荒廢半日。通過學習不斷獲取新知識,增長自身的才幹,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

為了無愧於教師這一職業,也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後的工作養即是社會賦予我們教師的責任,也是我們教師適應教育改革開放的必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