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濟與法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4W

經濟與法的心得體會多篇

經濟與法的心得體會篇1

曼昆的《微觀經濟學分冊》告訴我們,由於對於市場產品價格的話語權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壟斷企業的產品價格要高於其邊際收益,產生了超額壟斷利潤,這種利潤是以抑制有效需求,減少社會福利、產生無謂損失為代價的,是一種市場不合意的行為。因此,一個講公平負責任的政府應對於市場壟斷進行必要的干預,維護公眾利益,增進民眾福祉。針對國內壟斷行業目前存在的權責不清、企政不分、管理成本過高、名義虧損個人流油、價格聽證走過場等種種怪象,筆者認為政府至少應在以下幾個重要方面有所作為:

一、建立明晰的現代權屬關係。針對國內的供水、供電、供氣、固話、鐵路、航空、石化等壟斷行業,由於其一次性建成成本巨大,技術門檻和綜合協調要求很高,歷史上已形成了國家自然壟斷。這些行業機構人員宂腫、管理成本居高不下、運行效率低下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大通病,不從體制權屬改革促進市場競爭的根本上入手無法治療歷史頑疾。有效的做法是,將這些行業的固定產權和經營權進行剝離,管線、設備、鐵軌、採油井等固定產權歸國家獨有,經營權全面向社會掛牌出讓,擴大民間財富投資途徑,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水電氣、電信、石油開採、鐵路運營等行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在經營權同產權剝離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分工,促進市場調節功能的完善,將經營權中的生產權和銷售權進一步剝離,兩權均交由社會化資本去公開運作。同時,制定國家緊急狀態物權徵用法,在遭遇戰爭、重大天災等突發狀況下保留國家緊急徵用和託管公共資源和戰略物資的權力,以保護國家重大利益和生存安全。

自然壟斷行業權屬關係的剝離,雖可以較大節約管理成本,更大地發揮市場調節機制,但缺點是由於產權歸國家所有,企業往往沒有科技發展、升級換代的更新動力,而政府也不會主動去升級設備和更新管網設施等。導致的結果是,由於設備老化,系統可靠性和運營效率降低。為解決這一矛盾,按權屬關係,應由各級政府編制相關行業的設施設備更新、升級和發展規劃,報送國家審批或備案,設備更新和設施建設嚴格按批准的規劃實施,以上規劃內容的調整和修編須立法加以規範。同時,按屬地化管理原則,由當地政府成立專門機構或單位負責國有固定資產的全天候日常維(養)護管理。

對於金融、電信(固話除外)等其他非自然壟斷行業,進一步擴大政府特許經營範圍,允許社會資本興辦私人金融、私人電信業務,逐步破除壟斷現象,最終完全實現市場化競爭,對於國有和私有企業在政策上實行同等國民待遇。

二、建立嚴格的激勵、問責和考評機制。作為一名現代自由經濟的鼓吹手,曼昆指出政府運營壟斷行業的水平低下和無效率,雖然也強調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但其偏重於依靠市場機制解決的意圖明顯。由此較易得出國次民優的一般結論,筆者認為,其易產生一定的誤導性。問題的關鍵在於,國有壟斷效率低下除了缺乏必要的市場競爭機制外,另一關鍵是沒有建立責權明晰的激勵、問責和考評機制。

民營之所以效率較高,重要的原因是其責權明晰,管理者的責任是為董事會創造利潤,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管理者的任免和收入,責權模式簡單而有效。國營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企業責權不明晰,導致沒有嚴格科學的激勵和問責機制。首先是沒有一個很好的人才選拔制度,在現有的注重裙帶和資歷的官僚體系下,管理人才很難脱穎而出;其次是管理者只需向上級領導負責,而不需向國家負責。國內人治的特點,企業經營的好壞並不影響管理者的職務和待遇,而在於是否上層領導滿意;三是政企職責不分。管理者在決策中需頻繁向上請示,政府幹擾企業經營現象嚴重,往往錯失市場良機。四是黨企職責不分。黨務干擾國營企業正常經營情況成為常態,管理者經營手腳很難施展。

針對壟斷國企責權弊端,可採取以下措施應對:(一)建立國企用人失察責任追究制度。科學制定管理者選拔標準,用人面向社會,體現公平、公正和公開,對於用人不當,造成國企損失的,從嚴追究上級用人主管部門領導的責任。(二)制定更加統一的合理科學的量化考評制度。由國務院制定壟斷國企的業績考評綱要,國家各行業部委依綱要和行業特點制定行業考評細則,量化到具體操作,考評業績同企業管理者任免和待遇直接掛鈎,任何壟斷企業和地方部門不得隨意放寬考評標準。(三)實施異地考評制度。由國務院專門機構牽頭,跨區域甚至獨立第三方進行業績考評。儘管可能會增加一定的行政成本,但可有效杜絕地方利益共生的不良考評現象;(四)規範對企業管理者的日常監管。在賦予企業管理者人、財和物管理權的同時,政府委派精通業務的技術幹部負責對於企業管理者行為的日常監督,派駐人員參照公務員實施管理,其收入由財政負擔而和企業脱鈎,同時,對於企業管理者和監督人員實施個人和家庭財產公示和審計制度。

針對社會資本進入傳統壟斷行業的民營企業,政府需要加強合同管理,實施日常行為監管,堅決維護公眾利益。(一)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由國務院牽頭,各行業部門制定企業經營行為準則、合同規範和監督規則,出台細化到數量的考評標準,任何壟斷企業和地方部門不得隨意放寬標準;(二)實施每半年度監評制度,重點對企業是否損害公眾利益行為進行監測和評估,監評結果直接與企業特許經營權和獎罰相掛鈎,監評結果向社會定期公開;(三)對於政府監評人員實施嚴格的個人和家庭財產公示和審計制度。

三、構建科學的壟斷價格管制體系。(一)建立精幹、高效、快速、客觀的壟斷行業價格測算機構。由國務院成立這一機構,直屬國務院高層管理,成員由精幹的物價、統計、財會、審計等專業人員組成,分設數據採集、數據分析和數據核算三個部門,採集部下設各片區的價格調研隊,調研隊實施垂直直屬,由國庫直接撥款運作。分赴各地的調研隊第一手現場蒐集當地壟斷行業的成本數據,這些數據不經地方政府和部門直接彙總至國務院採集部門,交由分析部門進行分析和評估,初步確定各地價格成本,然後初步成本送核算部進行核驗,最終確定各地成本,同時,對於信息的詳實程度實施嚴格的責任追究。(二)建立將各地成本核算數據信息定期向社會公開披露制度。由國務院專門機構直接確定的成本每月度向社會進行公示,信息實施陽光操作,接受羣眾和媒體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調查和更正。(三)本着公平、高效、規範、透明的原則,立法制定壟斷行業的價格確定、浮動和調節政策,在信息公開的基礎上完善現有的地方價格聽證程序,在法律上保障羣眾的價格話語權。(四)對於金融、電信(非固化)等非自然壟斷行業的價格成本核算,在維護公眾利益的前提下,允許企業在法定的範圍內有一定的微利空間,以進一步吸納社會資金,促進行業的競爭發展。(五)《微觀經濟學分冊》表明,自然壟斷行業由於邊際成本曲線在平均成本曲線的下行,合意的價格均衡點將導致企業的負利潤。因此,為維持自然壟斷企業的正常生存,國家可以考慮將非自然壟斷行業的超額税收用於自然壟斷零利潤狀態的財政補貼。另一種解決途徑是,自然壟斷行業的定價水平向非自然壟斷行業看齊,保持價格水平的微利狀態,微利部分的超額税收用於中低收入困難家庭的財政補貼。(注:經濟學中的利潤是指考慮機會成本影響的利潤,而非財務專業所指的利潤)

綜上所述,國內壟斷行業的破冰之旅是一場涉及面廣、層次較深的系統改革,以上的權屬、權責和定價等重要改革內容之間是互相關聯,盤根錯節,改革的難度頗為艱鉅,需要的是管理層的魄力和智慧。儘管如此,筆者認為,只要我們的管理層心中真正放着民眾福祉,真正抱有塑造一個民富國強的大國理念,壟斷行業的改革進程是雖任重而道不遠。問題是,在現有的上層建築框架內,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經濟與法的心得體會篇2

幼兒園的老師們,整天都是很忙碌的。忙碌的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靜下心來時,有時還牽掛着,白天圍繞着自己的那羣可愛的孩子,雖然有幾個調皮的小朋友偶爾會抱怨説:怎麼那麼煩人啊!一點也不乖。但是回過神來想想,她們畢竟是孩子,調皮乃是他們的天性,我不可以失去教育他們的信心,應該把自己也當做小孩,把事情簡簡單單地解決了,因為原本天真的孩子們就不存在複雜的問題。

最近工作之餘,我也總是在琢磨,怎樣才能讓小朋友在非常混亂的情況下,能快速安靜下來聽老師講話,也經常地試過幾種,例如讓他們排隊搭成長長的小火車,毛毛蟲,在班級裏面小朋友也很喜歡玩教具,甚至有的時候老師在説上廁所,也有的小朋友無動於衷,幼兒心理學書上有講過,小朋友在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他是不會去聽你在講什麼的,但是我還是會盡量讓他們有團體意識,反正關於紀律方面的管理我做的不到位,還是覺得__老師比較有權威,那些調皮的小朋友到了她的面前,似乎總有辦法制服,也怪我自己對小朋友不夠的瞭解吧,對於“紀律”這個方面,我真的要好好學習一下。

在班上也有在上課,上國學、識字、主題、美勞這些課程,作為一個新的老師,課程交到我手裏,我一定會全力以赴,講能讓小朋友容易接受的方式。不管我能不能上很好,但至少我不會退縮,也許我犯了很多很多的錯,但是那些錯也是為鋪路的一個過程謝謝各位領導的包容,謝謝馮繁老師的細心教導。在家裏,什麼不想做,不願做的,解決不了的事情,總是丟給家人處理。不管不顧,現在出來了,才懂得他們的辛酸,才明白自己的無知,才後悔那句書到用時方恨少!

我很喜歡這裏,一下子認識了這麼多的人,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也不就是求一個結果,在我們都在為結果努力奮鬥的時候,付出的過程也是幸福的,它包含着太多的含義,汗水體會感觸歡樂...每一天打卡的時候,我總是看看牆壁掛着的名人名言,我真的覺得那些名人説的話一針見血,記憶猶新我想也正是因為那些話才激勵着我向前奔跑,似乎那種感覺,比你説一百遍我要努力,來的更有意義!

經濟與法的心得體會篇3

深圳如同一個魔術師,變化莫測。那它究竟有着什麼樣的魔力呢?跟上我的步伐,一起看看吧!

40年來,深圳一直在變,你們還記得新中國剛成立時的深圳嗎?一個小小漁村,孤獨地站立在那裏,是那麼淒涼,那麼落後;轉頭看向此刻的深圳,高樓聳立、車水馬龍……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它的瞬息萬變。那四通八達的道路,那名列前茅的經濟,突飛猛進的科技以及豐富多彩的生活,讓在深圳長大的我,倍感驕傲與自豪。深圳的道路有千萬條,地鐵的出現,便利了我們的日常出行,看着手中的地鐵卡,那錯綜複雜的線路,讓我體會到了什麼是深圳速度。比如最近六號線的開通,讓原本遙遠的道路變得近在咫尺,原本從光明到龍華需要花費半個小時,而現在卻只需要幾分鐘就好了。地鐵是新時代的產物,它也讓我感受到了深圳速度。

交通改善生活,經濟促進發展,在這裏,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近幾年政府投入量大量的財政,引進人才,使得深圳的經濟迅速發展,隨處可見的高樓大廈、琳琅滿目的商業區、風景宜人的公園等等。猶記得,全國城市經濟排名是北上廣深,可如今卻是“北上深廣”,你説,深圳是不是具備超強的魔力呢?

既然深圳各方面在永不停息,科技自然也不會落後,全息投影技術,智能機器人……紛紛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其中智能機器人當屬最特別。為什麼最特別呢?那還得從那天説起,我去朋友家中玩,還未進門,耳邊傳來一聲親切的問候:“主人,你回來了,歡迎回家!”頓時,滿腦疑惑:“我記得他家沒有弟弟妹妹啊?誰呀?”帶着疑惑,跟着朋友走了進去,剛一進去,他便跟我介紹:“來,帶你認識一下我家新成員—小智。”邊説邊指着旁邊的機器人。還未等我開口,小智笑着衝我走來:“你好,我叫小智,很高興認識你。”瞬間,我都驚呆了,發怔發傻地看着小智,一邊張大嘴巴,結結巴巴説:“很—很—很高興認識你。”朋友見我這般模樣,連忙解釋道:“它就如同一個人一樣,幾天前,它來到我們家,一進門就衝我眨眼,還每天給我講故事,和我一起玩遊戲呢!最厲害的是,它還具備學習技能。有一次我媽媽在它面前洗碗,隨後我們家的碗,全歸它了。”“這麼厲害啊!”我嘴巴驚地可以吞下一個皮球了。“就是這麼厲害哦!”機器人歪了歪頭説道,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看着它調皮的模樣,我不禁感慨:“現在深圳的科技真發達啊!”

這就是深圳,一個交通便利,科技發達的城市,我對它充滿了熱愛和好奇,在未來,深圳還會變成什麼樣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經濟與法的心得體會篇4

兩天的課程,聽了一大堆新名詞“針尖式頭位法”、“五品五行”、“成長6度”、“6w4h”、“邊際效用”、“經濟成本”、“利潤最大化原則”等等,單從字面上有點難理解,但在課堂上聆聽老師娓娓道來,不但輕鬆解惑,而且茅塞頓開。

第一天《品牌營銷管理》,張鐫銘老師用其豐富的實戰智慧詮釋品牌營銷的重要性,特別是大量的例證,頓時令課堂妙趣橫生。

很多企業都希望自己的品牌出眾,讓自己的品牌深入人心,如何才能做到?張老師説把握好一句話就行——“我、他、媽是誰?”,“我”就是自己的企業、自己的品牌,“他”就是市場環境、競爭對手,“媽”就是上帝,我們的客户。只要搞清楚這三者的關係,處理好這三者的定位,品牌、形象、營銷策略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品牌,我理解需要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來,但它是如何累積而來的呢?自己並未有深刻的認識,也沒有深入去研究,我經營的朗逸商務酒店(warm yes business hotel)也走過了8年了,它在品牌戰略上有什麼成功之處,又有什麼忽略的地方呢?許多人(朋友、同學、合作伙伴)一聽到“朗逸酒店”,就會問朗逸有幾家,好像在大家心目中,“朗逸”就是一個連鎖品牌。為什麼會這樣?在每年兩屆廣交會期間,我們酒店接待的外賓人數一般都達到總住店人數的70%,這在周邊同檔次酒店中是絕無僅有的,為什麼外賓(我們酒店接待過幾乎是我聽到過的所有的國家或地區的賓客)都認同warm yes?從張老師這一課的引經據典中,再加聯想就把一些點滴的認知串聯起來了,也豁然開朗了。為什麼大家覺得“朗逸”是一個連鎖酒店品牌,我覺得可能“朗逸”二字寓意天舒氣朗,和風飄逸,極易讓人產生温馨、温暖、舒適、舒暢的聯想,符合“品名”的四易要素;而獲得外賓認同也是因為英文品名(根據調查數據),因為“warm yes”寓意“温暖舒適(的酒店)正是這一家”。可見品牌效應的威力。這更促使我要將“朗逸”(warm yes)這個品牌建設好、維護好。

看來品牌建設的某一部分,朗逸獲得了一定的優勢,但老師説“五品五行”關鍵要在“品位”上下功夫,即在品牌文化建設上不斷投入才會有鮮明的個性顯現。這可是個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啊!

第二天,孫洛平老師的《管理經濟學》。本以為是枯燥乏味的課程,但孫老師用了許多顯淺的例子把那些生澀難懂的經濟學名詞通俗化了。給我最大的啟示有兩個:一是市場價格機制不是建立在個人思想覺悟上的,所以要用“以利己行為制約利己行為”這個經濟方法;另一是利潤最大化原則(亦即邊際決策方法思想)就是“讓過去的成為過去,不要讓它影響你未來的決策”這個觀點。

以前,我們在經營管理中總希望通過培訓、教育、開會、學習等手段做員工的思想工作,提高他們的覺悟,一直認為,只要他們覺悟提高了,工作積極性就高了,他們創造的價值也就高了。無可否認,這也是一種調動員工積極性,實現企業效益增長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這種方法的弊端也顯而易見,就是不能持續。那什麼是持久有效的方法呢?孫老師説,就是要用經濟手段,“以利己行為制約利己行為”就是好方法。在市場經濟中,自利行為無可非議,關鍵在用那隻“看不見的手”(市場價格機制)來引導人們的行為,用消費者的利己行為制約生產者的利己行為。

“讓過去的成為過去,不要讓它影響你未來的決策”這個利潤最大化原則,看似簡單,實際上能做到並不容易,在決策時,一點不受過去影響,一點都不受以往的成績、經驗、失誤、環境(人、事、物)等因素影響真的是非常的難,但以前未明瞭這個原則而受影響了,那現在弄懂了,就儘量地不要讓它再來影響以後的決策了。

經濟與法的心得體會篇5

“春風化雨沐華夏,改革開放乘東風”,40年彈指一揮間,今年我們迎來了改革開放40週年的慶典。40年前的那場偉大變革,影響了華夏大地發展的進程,也深深印刻在我們這一代人成長的路程中。

我出生於1979年,可以説是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同改革開放一起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所以説我們這代人沒有經歷過改革開放以前的生活,只是從父母、爺爺、奶奶口中聽説那時食糧短缺、百姓生活貧困落後,平時生活人們能夠填飽肚子就是一種奢望,每年只有到了過年這一天才能吃上一頓白麪。所以當時也常聽到村裏的老人説:“這些孩子命真好呀,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我想這正是老人口中當初所真正想表達的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我們這代人伴隨着改革開放一起成長,一起長大,我們也見證着改革開放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對我們平常百姓而言,衣、食、住、行的變化就足以驗證了一切。

先説“衣”,我們小時候特別盼望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時才能夠穿上一身新衣服。記得那時候一進臘月,媽媽就去集市上精心挑選喜歡的布匹,然後心靈手巧的她便會連夜給我趕做新衣服,在大剪刀咔吱、咔吱的剪布聲中、在縫紉機噠噠、噠噠的響聲中,一身新衣服不到一兩天就會穿在我身上,她給我做衣服從來不用量,但穿在身上卻是那樣的合身,從大年三十開始我便急不可待地穿上這身新衣服,一分一秒都捨不得脱下來,可像這樣的感覺每年卻只有一次。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推行,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如今的孩子過年穿上一件新衣服早已不是奢望,如今商場裏賣的衣服無論是布料還是款式可以説是應有盡有、各式各樣,而且隨着季節的更替一年不知道要買多少套新衣服,自認為當初小時候很幸福我們再和如今這些孩子相比已是天壤之別。

説起“食”來更是讓當今的孩子不敢相信,我們小時候雖然能夠吃上飽飯了,但主食還是會時常吃上一些玉米麪或是豆麪之類的粗糧,零食也只有一些餅乾和水果糖,但當時能吃到那這些就已經是美不勝收了,如今人們早已不為吃不飽而犯愁,現在讓人們犯愁的是吃什麼。曾經讓人們望塵莫及的雞鴨魚肉已漸漸退出百姓的餐桌,轉而代之的是有機蔬菜水果,怎麼吃出健康成為人們飲食的主題。説起孩子們的零食更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袋裝食品、盒裝食品中、灌裝食品、瓶裝食品、進口食品等等在每一個商場的貨架上都會有成千上萬種,讓如今的孩子陷入零食的世界裏,眼花繚亂。更有肯德基、麥當勞這些從國外引進的快餐食品,俘獲着中國孩子們的味蕾。

再説“住”,我想我們這代人小時候對農村低矮的土房和火炕都有所印象,那時很多都是一家四、五口人生活在低矮的土坯房裏,睡覺擠在一個火炕上。記得到了九十年代初這陪伴了農村人上百年的土坯房才逐漸被磚瓦房所代替,住進寬敞明亮的磚瓦房裏,第一次踩在地板磚上,人們的幸福感溢於言表。進入新世紀以後農村一些先富起來的人們陸續到城裏定居,住上了樓房。今天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如今村裏人在城裏定居的人是越來越多。沒有搬進城的,同樣也感受着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巨大的變化,一幢一幢整齊漂亮的小區如雨後春筍一般應運而出,人們感受着舒適、便捷、潔淨,過着和城裏人一樣的生活,怎能不説是一種幸福。

最後説“行”,在我小時候的印象裏大城市的行就是那種如同被黑膠皮粘貼連接的長長的公共汽車,而在我們農村最多的就是那種28式的自行車,當時這也算的上農村婚嫁的三大件之一。記得到了80年代末村裏偶爾出現解放牌大貨車,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見過最早的汽車了。最早見小轎車是在91年,我記得那是一輛黑色的桑塔納轎車,是我們村一家工廠的,之所以記這麼清楚,是因為當年我姑姑就是坐着那輛車出的嫁,在當時來説也算是風光無限了。隨後幾年大街小巷上跑的車越來越多,樣式和品牌也越來越多,家庭轎車也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如今汽車、飛機、輪船、火車、高鐵、地鐵等構成了多元的交通方式,人們的出行選擇性越來越多,讓我們出行越來越便捷、也讓我們腳下的路越來越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拉越近。

同改革開放一起走過的四十年,這40年是孕育希望的40年,是波瀾壯闊的40年,是翻天覆地的40年,我們這代人親歷和感受着衣從“黑白灰”到“色彩斑斕”,食從“温飽”到“健康”,住從“土坯”到“廣廈”,行從“單一”到“多元”。作為和改革開放一起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我感到榮幸,作為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度我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