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四新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2W

四新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四新教育心得體會篇1

捕捉孩子的創新火花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擔負為人才培養奠基的艱鉅任務。因此,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應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度,鼓勵孩子去標新立異,努力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訓練孩子的創新潛力。

這天上午,在組織綜合活動歡樂的元宵節時,許多孩子都把逛花燈的歡樂場面和感受透過美術表現出來,當我走到佳音身邊發現她畫的盡是坦克車、大炮、戰鬥機等,我似乎有點不滿意,心想這麼歡樂、祥和的節日,你的畫火藥味怎樣這麼濃。但是我轉念一想還是聽聽她有什麼想法。於是我輕聲地問她為什麼這樣畫,她興奮地説:“老師,這是解放軍叔叔開着坦克在裏面點燈慶祝元宵節;這是空軍把戰鬥機的燈都開着把天空照亮了,他們也在慶祝元宵節;還有……”。聽!孩子的想象力多麼豐富,我真的很慶幸剛才有耐心傾聽佳音的想法,才沒有傷到她的自尊心,同時也讓自我傾聽到其內心的語言。因此,教師只有認真傾聽才能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切忌説“你怎樣這麼煩呢!”“你沒看我正忙着嗎,一邊玩去!”“你真傻!”等傷害幼兒自尊心的話語。當孩子提問題或與你談話時就應放下手頭的事情,做出注意傾聽孩子説話的姿態,善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促使他們產生創造的興趣。

又如:《奇妙的繩子》創新主題活動中,孩子們選取了自我喜歡的繩子隨處玩,任意在手中擺動,一會兒變成搖擺的樹枝、一會兒變成風吹的小樹在晃動、一會兒變成小朋又在跳舞,一會兒變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這一活動中,讓幼兒在玩繩中探索積累,層層撥開層層發散,由一點向多點想象,採用層層遞進的時光讓幼兒層層創新層層發展,有體驗到模仿到創新的結構動靜結合,給予孩子充分想象、創造和自由表現的空間,充分錯金幼兒的創新潛力的發展,嘗試繩子的多種玩法。

幼兒的創造力更多的是受好奇心的驅動,讓幼兒感受到老師是自我最忠實的支持者。因此,教師應瞭解、認識、尊重幼兒,使幼兒感到老師是能夠溝通的,是對其充分支持和合作的,從而大膽地去創造,激發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更加自信、用心主動的進行探索、學習,萌發創造的激情,表現自我的感受。

四新教育心得體會篇2

“教育因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標,更有理性,《新教育之夢》讀後感:“心”花開處,夢想成真。”“理想因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傳,色彩斑斕。”“我們不僅要把理想播在學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捧讀着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一書,我有深深的感觸,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藴藏的那份渴望。朱教授懷着一顆對教育理想的赤誠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新教育”的理想境界。“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儘管説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們生活着就要懷有夢想,工作着還要編織理想,並努力去實現理想。

一、做“理想教育”的追求者。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孩子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去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着他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的追求。教授強調也只有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塑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要有擔當,要勇於承擔面對社會教師所應該擔負的責任,有社會擔當的教師才會培養出具有積極的生存心境,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社會的人。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井貴的生命。

所以,“對一個教師的成長來説,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非常重要。”

二、做“理想教育”的探索者。

在書中,朱教授明確指出:“知識不過是智者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只是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反戰,讀後感《《新教育之夢》讀後感:“心”花開處,夢想成真》。通過智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並具備持久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情感、堅韌的學習意志,為他們今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礎。”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

四新教育心得體會篇3

對新教育第二節新教育學理基礎進行了閲讀。新教育的學理基礎分為:發展論,行動論,潛力論,個性論,崇高論,和諧論六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它獨特的視角,讀完後,讓我感受頗深。

發展論: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在朱永新老師的發展論中,他把“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作為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我深表佩服。“教育”這個詞語,從人的角度來説,本身就包括老師、學生、家長。在這個要素中,其實是相互影響、相互成長的。我們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而且要關注教師,關注校長,關注父母,關注一切和教育相關的人,無論他是什麼生活狀態,什麼精神狀態。因為新教育覺得: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沒有父母的發展也不可能有孩子的發展,俗話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行動論: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

新教育講到就教師教育行為的改變而言,“新教育實驗”主要是通過倡導教師撰寫教育日記、教育敍事、教學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隨筆等實現的。其中講到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質。談到反思,我應該好好自我反思一下,無論是在教學中,還是在管理班級中,我缺少的恰恰就是經常性的自我反思。

潛力論: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

相信相信的力量。剛畢業的時候,就有一位老師這樣告訴我,相信學生的潛力,只要你相信,他們就能做到。但是那時的我,不相信學生,課堂上不敢放手。一個知識點,講了一遍又一遍,生怕學生不會;一個任務,強調了一次又一次,生怕學生玩不成。其實,老師們不僅不相信學生,也不相信自己,總覺得自己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

個性論: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

新教育崇尚個性,新教育崇尚特色。而我們平時所做的,很多時候從事的卻是規模生產,整齊劃一。很多時候,不知不覺中,我們不但不鼓勵個性,還扼殺個性,就愛幹槍打出頭鳥的事兒。先有個性,再追求特色,我覺得這個順序不能顛倒。

崇高論: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

新教育認為,教育是一個培養人的事業,是一項通過培養人,讓人類不斷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業。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實現的重要途徑就是閲讀,而且要閲讀經典。堅持閲讀吧!

和諧論: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

新教育説,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對學生的人生負責,人的一生有許多比考試更加重要的東西,一個人的幸福,取決於他的習慣、技能和生存,那我們就應該教給他們這些東西。當了十一年的老師,有時候,我真的不知道,我教給學生的那些東西,到底有沒有用。

總結一句話,因為有夢,所以衝動;因為衝動,所以行動;只要行動,就有收穫。

四新教育心得體會篇4

寒假時最舒適的生活就是,坐在暖暖的陽光中,手捧一本《新教育》圖書,邊閲讀邊記錄自己收穫的'點點滴滴,一個長長的假期因為有了它的陪伴,每一天更加美好、更加充實、更加幸福、更加心平氣和。

自己身為一名老師,在閲讀中我結合着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邊閲讀邊反思,在以前我對新教育的理解僅僅是努力引領孩子們過上一種幸福的教育生活,我在班級管理中,我注意和孩子們一起用愛心來經營我們共同的家,我們一起佈置我們的教室,一起來呵護我們的這個大家庭。在認真細緻閲讀完一遍又一遍後,我發現我所做的太膚淺,我知道有“完美教室”這一理論與追求,我根本就不知道完美教室還有自己獨特的內涵與價值、萬花澗溝、道德圖譜,還有它別具一格的課程建設。而我仍舊知識停留在創設佈置一個整潔乾淨的教室,在物質佈置、追求教室內流動的那份靈性的同時,我卻沒有去深入地探尋這份靈性的變化性與人性化,有很多的教師文化我其實是可以完全放手給孩子們,他們結合自己的年齡特點、他們自己的需求去佈置,而我僅僅是站在一個老師、一個成年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永遠都是遠離學生實際的,我們之間的認知與見解是有代溝的。細細品讀完後本書後,我便在腦中設想着一個又一個的教育舉措,在新的學期裏我將從人文方面引領孩子們,徹底給孩子們時間與空間,放手讓他們打造一片自己喜歡的家園。在每個學期我也及時認真地開展了晨誦詩的誦讀,每一週我總是利用一兩個清晨的晨誦時間,和孩子們一起誦讀經典、感受詩歌的巨大魅力、用積極飽滿的狀態迎接每一個美好的一天。我也很清楚自己身為一名數學老師對於詩歌的選取與誦讀技巧方面總是有一定缺陷的,在平時雖然我也關注自己的閲讀、注意拓展自己的閲讀面,可是我仍舊倍感吃力。閲讀完本書後我卻發現自己是在給自己設定障礙,我應該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付出了就一定有收穫,晨誦詩的誦讀沒有專業之分,只要用心去做,對孩子們來説就是一份引領。有了這樣的感悟,我將徹底放下心中的思想包袱,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在走近新教育之處,我就有一個設想:和孩子們共寫教育隨筆,可是由於自己的惰性,自己的博客已經許久沒有打理,對孩子們的成長我僅僅是偶爾用美篇的形式予以總結,每天用微信朋友圈的形式予以記錄,閲讀完本書後,我有了堅持每天記錄的決心,新的學期希望我自己先努力做到堅持每天記錄,哪怕是隻言片語,對於孩子們也是一個點滴的成長記錄,對於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是一個及時有針對性的總結與反思。在自己努力做到後用實際行動來引領我的孩子們來堅持記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以書中的一句話來給自己鼓勁:“行動,就有收穫。”

四新教育心得體會篇5

有機會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思想如脱韁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教育主張。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為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為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為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啟示,為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啟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對於我們所有年輕教育者來説,這既是作者的真誠規勸,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從本書裏,我還讀出了作者成功的祕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歎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説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四新教育心得體會篇6

前天,我在羣裏,向各位老師發起過一個提問:“我們常説要帶領學生好好學習,有哪位老師對這個‘帶領’產生過質疑?”,很多的老師給出了回答,有的説,“老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有什麼問題嗎?”;有的説,“要看怎麼帶領,並且列出了很多具體操作的方法”;還有得説,“一直都是這樣説,還真沒質疑過”,應該説,這個中的第二位回答的老師,是經過很嚴密的思考的,早有準備。可是,這三種回答,其實並沒有我想要的答案,其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墨守成規的思維,根本沒有從空間轉換的角度去考慮。

我個人認為這種“帶領”是不妥的,這兒存在着一個位置關係,帶領,很明顯是老師在前,學生在後,或者説學生在課堂上是老師的跟隨者,亦或者説老師是課堂的表演者,學生是觀眾都行。可惜很多老師卻對此視而不見。當然,文中的那位堪稱“特級”的教師都依然如故,那我們大家似乎也情有可原。如此的“特級教師”的精彩表演應該用“特技教師”來冠名似乎更恰當。

相信大家都有迷路的經歷,如果讓人帶你去了,回頭讓你再走,誰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自己找去,更別説是帶你坐車走,那樣恐怕你連方向都辨不清。假如,只指給你方向不帶你去,自己走,可能第一次會費勁周折,可接下來的第二次,想必是輕車熟路。

我們當今的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卻恰恰在此,師生的定位、施教的方法不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應有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被老師的傳統教學方法無形剝奪。究其深層原因,還是應該歸過於這種評價機制不當所帶來的壓力,儘管很多老師已經認識到,換種施教方法,不見的會影響學生成績,但是,卻沒人願意為此進行嘗試而承擔的風險埋單。遵規守矩、輕車熟路,何樂而不為呢?説不定有朝一日,靠着精彩的表演也能弄個“特技教師”噹噹。

至於中國教育與歐美之間的差距,我沒進過他國學生的課堂,無從談起,下面這一段的話,是我從報端、網絡中得來的,寫在這兒,不做評論。“美國學生在學校走的最近的不是老師,而是圖書館、閲覽室。美國學生不用背公理、公式,更不會花時間去推導那些公理、公式,在他們的眼裏,去推導那些已經證明了的公理、公式純粹是在浪費時間,學生只要熟記公理、公式的適用條件即可,搞課題研究的學生,甚至是研究所,遇到難題,也是去圖書館,如果自己查閲不到,旁邊會有老師幫着查。美國的課堂是‘亂哄哄’的課堂,老師當觀眾、當裁判,學生自由走動,可以在黑板自由寫、畫,可以大聲喧譁,也可以圍坐一團”,完全沒有我們課堂的秩序井然和老師們的“特技表演”。

中國教育改革之路,已經走了幾十年,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大討論至今也未休止,只是我們看到的,不是離目標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局面?是當局嗎?是體制嗎?是老師嗎?應該是各有其因,只不過有輕重、主次之分而已。

文中對那位特級教師的表現,描寫的既生動形象,又惟妙惟肖,很是精彩,“側立黑板、目視窗外、語言精練、板書條理、課講流暢”,我佩服作者的文筆和視角,如果再加上點思維方面的文字,我相信,絕對是一篇精彩的短篇小説,那麼現在就讓我來對上述表現來一個寓意的延伸:

1、側立黑板——用肢體語言來説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2、目視窗外——故作思考狀、目無課堂學生。

3、語言精練——表現思路清晰、談吐不凡。

4、板書條理——一節課一黑板,表現對課程知識點讓學生筆記部分把握的好,不多不少,這可不是一般老師所能把握的好的哦。

5、課講流暢——充分表現一個“特級教師”對於此類課堂的輕鬆駕馭能力,這個輕鬆是經過長期的訓練得來的。

如此的“特級表現”,我覺得也很可惜,我可惜的是,這是課堂,而不是會堂,如果是會堂,我敢斷言,結束之時,肯定會掌聲如雷。

四新教育心得體會篇7

暑假期間,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説起朱老師,感覺特別親切,緣自於《新教育之夢》那獨特的親和力。簡單而尊重地道一聲“朱老師”,彷彿一下子距離近了許多,讀他的書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從教的國小,很多方面已經是循着朱老師的教育之夢在走了。但可能限於探索和嘗試的階段,我們還無法很深地體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傳統的教育觀念又時時地不斷的衝擊,外加現行教育評價系統的不配套,要實現新教育的夢想自然是有着諸多困難,於是咀嚼着朱老師的文字,回憶和想象着我們的教育現實,不禁有了許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時候讀類似理想化的作品,我總有潛在的一種定性思維,我覺得理想就是所謂紙上談兵,誇誇其談。洋洋灑灑説了許多美妙的東西,而真正能夠在現實中存活或者構成藍圖的卻零零星星。

如今讀《新教育之夢》卻不盡然,朱老師平靜而又睿智的語言,堆積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夢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熱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經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於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書中所説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按最正統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種期待: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期待,社會對人發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對理想的憧憬;或者乾脆直接説,教育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老師正是懷着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

我不打算在這裏一一複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説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於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為例,作者從八個方面談了他對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舉四個方面。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融於一體,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着力於“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成。

無論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還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師都把它放進了教育的大環境中進行闡述,其綜合性和融合性可見一斑。

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課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跡,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勞動教育和理想的體育。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説,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門學科就是這朵花上的一個花瓣。

我們應綜合地來看待這些學科,而非從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當然理想的學科應該客觀看待和謹慎進行學科滲透和學科整合。這樣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帶給我的靈感和激勵將隨着我的文字流暢成我的所得,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願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

?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羣新時代的“理想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