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5W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多篇】

同課異構聽課心得體會 篇一

今日上午,在學校安排下我有幸參加了“華陰市同課異構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認真觀摩了城關國小喬曉英和華嶽國小張靜兩位教師的課,兩位教師分別用不一樣的教學模式講了《什麼是周長》這堂課,兩位教師的課都很精彩,使我收穫很大,受益匪淺。下頭我談談自我的體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源於生活,體現於生活。

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提煉。與生活貼近的知識,學生聽起來親近,求知慾就強,要突破的願望就強,做起題來進取性高。比如喬教師讓同學們在教室中找周長,在生活中找周長;張教師從秋天美麗的樹葉引出周長,並讓學生摸樹葉周長,描周長,再出示課本中的樹葉讓學生畫周長。這些教學設計都體現了“生活經驗數學化。”

2、兩位教師都能放手讓學生自我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堂上,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引導學生摸樹葉周長,畫周長,説什麼是周長,同桌合作測量周長等等,充分體現了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3、精彩的導課十分重要。喬教師用可愛的小螞蟻豆豆引出課題;張教師用課件中秋天美麗的樹葉,引出樹葉的周長。好的導課能夠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向師性更強,進取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4、教師評價要及時到位並且多方位。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讚揚和鼓勵不斷,同時也及時糾正學生的行為習慣。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語言,在學生的心裏卻能夠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於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進取影響。

5、注意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經過用眼看,用手摸,用嘴説,用耳聽,動腦想,全面培養學生的審美本事,觀察本事,動手本事,表達本事,合作學習等各種學習本事。

總之在這次活動中,上課的教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啟迪他們進取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動手、探索的濃厚興趣。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必須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這些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 篇二

感謝學校安排了這次同課異構活動,給我們帶給了一個很好的平台,也感謝講課老師付出的辛勤勞動,聽完課,使我受益匪淺,學習到了許多,更深刻認識到同課異構的優勢。下面是我對同課異構活動的感想和對本學科同課異構的一些反思:

一、同課異構的感想

透過聽課學習和講課,我發現同課異構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很大幫忙,它能夠促進課堂優勢互補,教師之間互相啟發,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課題便於教師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透過同課異構的比較研究開展實質性的討論與反思,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透過同課異構活動也給我們教師“個人自備,分頭施教”帶給了一個很好的模式和學習範本。

二、本學科同科異構的反思

優勢:

1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課程構思巧妙,各環節過渡自然,銜接緊密,講解細緻到位。

2、較好運用我校的“探究體驗式”四步教學法,以學生成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時時關注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3、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潛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素質,教態大方、語言準確、流利、板書正規。

當然老師們的課堂上的精彩部分還有很多,以上是我感受最深,

今後還要繼續學習,再接再厲做得更好。

三、個人授課後的反思

有人説教師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成長。我認為自己就是這樣在工作中不斷地透過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地思考學習成長,所以下面談一談自己在授課中的不足之處,以便日後能在教學中更加精益求精。

不足:

1、儘管完成了授課的教學目標,學生在學過程中,深刻理解了需要掌握的資料。可在時間安排上似乎前鬆後緊,如果前緊後鬆,能給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去練習和發揮。

2、由於閲讀課的需求,雖然將答題的策略與方法滲透給學生,為了整堂課的完整性,沒有進一步的練習這些答題方法,如果能將這些策略加以應用效果會更好。

針對自己的不足,今後我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下三點:

1、發揮同課異構中各位教師的優勢,做好課堂教學。

2、要慎重,更有效合理的安排課堂時間。

3、將學習策略有效地滲透到平日教學的同時,注意對相應策略地訓練。

透過此次同課異構活動,向各位教師學習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期望自己能再接再厲做得更好。以上是我對這次同課異構活動的一些學習心得,還有不足之處,請指正。

同課異構聽課心得體會 篇三

三週的同課異構聽評課活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也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很明確。例如:樊老師杜老師講的2、5倍數的特徵,在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特別之處,課的開始,師讓學生隨便説一個數,老師能馬上判斷是否是2或5的倍數。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着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學生。

徐老師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www.》大疑則大進。”邱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驗證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就是抓住了國小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一起探索正負數的表示方法,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複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在聽的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 篇四

作為一名骨幹教師,我有幸在局領導的帶領下,於XX年4月7日赴江蘇省泰興市洋思中學參加由中國教育報刊社培訓中心主辦的“全國國中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會暨語、數、外‘同課異構’專場展示活動”。

本次活動流程為:

一、經驗交流:洋思、東廬兩所改革名校校長共同解讀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知名教育專家(成尚榮)現場闡釋新課程與有效教學的理念,解讀兩所改革名校的教育探索。

二、“同課異構”:洋思、東廬兩校聯動,語、數、外三科骨幹教師齊聚一堂,分科同台共上一節課。風格迥異、特色鮮明,共同展示和諧的課堂教學;詮釋“學生主體、快樂學習、高效掌握”的真正內涵。

三、課例研討:説課、議課、評課,教學專家同步觀課、現場議課、專題引領,與教師面對面深入剖析課例,解讀精彩課堂;與參與代表共同把握課堂教學的“命脈”——課堂教學有效性。

短短兩天的考察、學習,使我受益匪淺,現把我的幾點體會表述如下:

一、“洋思”與‘中廬’中學的教學模式。

洋思中學的教學模式為“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具體操作程序是:出示學習目標——出示自學要求——學生根據自學要求自學、教師巡視發現學生自學中的問題——學生彙報自學結果(差生優先)——糾正、討論、指導、總結自學結果——學生當堂完成作業(鞏固、提高)、教師及時批改作業。

“先學”不是讓學生泛泛的、單純的看書,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學。首先是提出學習目標,並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後,學生帶着思考題在規定時間內自學相關內容,完成檢測性的練習。自學的形式多種多樣、靈活多變,可以是看例題、讀課文、看註釋、做實驗、發現疑難做記號、做與例題類似的習題等等。在學生自學時,教師巡視,發現問題記下來,但不輔導,不干擾學生自學。

“後教”不是教師滿無目的地教,而是在學生充分自學後,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式學習。現在洋思的‘後教’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歸納、提高,由特殊到一般,由實踐上升到理論。

“當堂訓練”是在先學、後教之後進行的,一般不少於15分鐘,內容有必做題、選做題和思考題,着重讓學生通過一定量的訓練,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加深理解課堂上所學的重點、難點。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看似簡單的8個字,實際上藴涵的理念是——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只有真正作到“不學不教,先學後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東廬中學的教學模式為“以學定教,‘講學稿’實現教學合一”。‘講學稿’是集教案、學案、筆記、作業、測試和複習資料於一體的師生共用的教學文本,是“教、學合一”的載體。

‘講學稿’的編寫要遵循主體性、導學性、探究性、層次性、開放性、創新性等原則。用‘講學稿教學要作到“四精四必”。‘精選’,指精選教學方法、內容、習題、例題、提出的問題,落實在集體備課上。‘精講’,指學生可自學的不講,讓學生自己理解的問題可不講,落實在啟發解惑上。‘精練’,指課上多練,集體訓練,人人動腦,人人動手,落實在以練助講的課堂教學上。‘精批’,指通過精批發現學生共性的錯誤,及時彌補教學中的不足,落實在全批全改、統計分析、及時反饋、講評輔導上。“四必”——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是對精批的高效落實。以“精”來提高質量,以“必”來調控負擔,貴在“精”字,重在“必”字,功在課外,利在課內。

講學稿指導學生自學的流程如下:

師生合作、自主預習、目標、教師講解、查明原因、小組學習、反饋給教師。

運用‘講學稿’的教學活動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學的常規做法,以‘講學稿’為載體實施對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的指導,將課下與課上相結合,學案與教案相結合,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講解誘導相結合,課本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知識技能與能力素質的培養相結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橋”,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這種教學活動是突出學生自學能力,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以學定教’,學情決定教情,根據學生的學情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策略。

二、縱觀兩個學校的教學模式,以及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都有其共同特點:

(一)教師創造條件讓學生“有為”。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非常重要。人們習慣上認為,課堂上教師講的越多、越細、越深、越透,學生學的就越快、越好。事實上,這樣做容易養成學生思維的惰性。教師成了“講師”、“話筒”,學生卻成了“聽眾”、“啞巴”。其實,“教”字不是系統講授的意思,是“點撥”的意思,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點撥,或規範其不準確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問題,或糾正其錯誤的理解。由於學生通過自學已基本掌握了書上的知識,所以教師真正講解的東西並不是很多。留心一下他們的課堂,就會發現教師絕不就題講題,或只告訴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引導學生預防運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教的方式都是讓已掌握的學生先講。如果學生講對了,教師肯定;講的不完整、達不到深度的,教師補充;講錯了的,師生辨析更正。

他們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做到: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課本放手讓學生閲讀,重點、難點和疑點放手讓學生討論,提出的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結論或中心思想放手讓學生概括,規律放手讓學生尋找,知識結構體系放手讓學生構建,最終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兵教兵”,這是在他們的課堂上經常會出現的動人景象。針對學生在自學中暴露出的問題以及練習中的錯誤,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師只做評定、補充、更正。

“兵教兵”、“一幫一”不僅能夠有效的解決學困生問題,而且還促進學優生的提高。學優生要想幫助他人,自己就要充分理解,學習上也有了緊迫感。把自己理解的知識清晰的表述出來,本身就是一種提高。

(二)在‘做’中學,讓學生充分‘動’起來。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投入到這些活動中,讓他們親身感悟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學生自學的過程,更是一種創新的過程。對學生來説,在沒有自學之前,知識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過經歷自學過程,得到對這些知識的感悟,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由於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學習體驗各不相同,在學習過程中達到學習目標的方法和途徑也往往各不相同,學生在教師明確目標的引導下,通過各自的親歷體驗,對問題的解決能達到“條條大道通羅馬”的效果,這更是一種創新。

(三)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的緊張是他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課堂上像考試那樣緊張的自主學習,可以形象的概括為‘七能’:一能發現真實的問題並及時解決。二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三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四能真正理解知識和提高質量。五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思想品質和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六能最有效的‘培尖補差’。七能確保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對於這樣的課,學生課上感到特別緊張——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一點都不能鬆懈;課後感到特別快樂——學的快、學的好,有一種成就感。課堂上只有讓學生高度緊張了,教師的教才會高效,學生的學才會高效。

‘兩案合一’是他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二。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與學是兩張皮,老師的教案往往是‘講案’,只考慮老師怎麼講,很少考慮學生怎麼學,即使教案中設計了一些雙邊活動,也往往是自導自演、自問自答。而他們的教學中,師生共用“講學稿”,老師的‘教案’同時也是學生的‘學案’。“講學稿”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線,按照學生學習的全程來設計,充分體現了課前、課中、課後的發展和聯繫,主要包括四大環節:課前預習導學——————課堂學習探討———————課內訓練鞏固———————課後拓展延伸。“講學稿”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學教材。上課時老師按照“講學稿”檢查點撥,以學定教,學生不會的東西正是老師要點撥的東西,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也是老師要補充的東西,體現了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他們的課堂教學改革之所以能順利、高效的進行,源於:

(一)學校領導帶頭搞教改,用行政手段推進課程改革,保證新教學模式在全校推廣。

教學改革的關鍵是理念的轉變,一些老教師在多年的教學中積累了一些經驗,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對他們來説已經‘輕車熟路’,自然不願意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在加上任何改革在初期都不會有預期的效果,更會打消某些老師的改革念頭。在這種情況下,領導用行政手段推進教學的改革就顯得非常重要,正如洋思的秦培元校長所説:‘我們學校寧可接受剛畢業的大學生也不願意接受從教多年的有經驗的老教師。’

(二)“備研合一”發揮優秀教師和集體的作用。

集體備課,最大限度的發揮優秀教師和集體的作用,建構了以校本教研為中心,教學、教研、培訓一體化的體系。

講學稿的研製過程使備課由‘重寫輕備’轉為‘重備輕寫’。在這個過程中,集體備課落到實處,探索過程使問題成為研究資源,經驗得以形成和積累。一份好的講學稿,教學思路即是統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學目標,又有個人施展的空間;既體現合作研究、博學眾長,又留有公平競爭的餘地;備課上升到了教學研究的高度,培訓、教研、備課、上課不再互相遊離,而是逐步達到和諧統一、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相的益彰。

除集體備課外,他們還舉行專題講座、學習彙報、課改沙龍等有組織的交流活動,使教師逐步‘敢説’、‘會説’。同時,學校還努力提升教師日常交流的價值,倡導教師課前、課間、課後都能針對課堂上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把辦公室變成教研沙龍的場所。

(三)大面積轉化“學困生”。

個別轉化‘學困生’的經驗很多,但大面積轉化‘學困生’卻往往難有成功的措施,而他們卻找到了一系列措施,如‘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的四清制度,就像四道攔河大壩截住了學生後退的道路。

對於‘清’字,我在教學中也經常提到,同時也試着做了,但沒有洋思人做的盡善盡美,總是不能持之一恆,不能做到真正的清,這也正是我的困惑,怎樣把‘清’字搞好,落到實處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

另外,他們還有許多措施,如“從初始年級抓起”,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就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就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措施。如有的學生基礎差就要給他補課,有的學生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就要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等等。不要等學生到了高年級才採取措施。另外,如把‘學困生’按在前排,與好學生同坐,減少他們‘求助’的難度,採取‘兵教兵’的戰術等等。

所有這些,都需要全體老師齊心協力、齊抓共管,達成共識,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才會有好的效果,正所謂‘孤掌難鳴’,這也是我們在改革時的難點。

教師觀念轉變了,備課充分了,學困生減少了,課堂教學達到高效就成為可能。

總的來講,這次洋思之行收穫不少,‘同課異構’的對比更好的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對我們課堂教學改革具有很好的啟發意義。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 篇五

近段時間利用中國知網進行學習,我此次學習的主題是“語文教學中的同課異構”。通過閲讀一些名師、專家的論文,再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聽課實踐感覺頗有收穫。

所謂同課異構,我個人理解就是針對同一課題,由不同的教師執教。由於每個教師的學習經歷、工作經歷、人生閲歷不同,因此在面對同一文本進行解讀時,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所體會到的知識點、所側重的重難點、所採用的教學方法都會有所不同。當然這些要點的把握首先是基於課標、基於學段特點的。正因為因人而異、所以設計的教學模式也會有所不同,教學效果也就隨之不同。

我猶記得在上杭實驗國小聽過《的聽眾》這課的同課異構,當時是由遊增良老師和鄒翠金老師上的。鄒老師在上這課時主要引導學生體會教授對“我”的無私幫助,因此她的教學步驟是:

1、讓學生畫出文中描寫教授的語言和動作、神態的句子體會教授心裏會想什麼?

2、緊扣關鍵詞“靜靜地”展開教學,教授“為什麼要靜靜地?她彷彿在説些什麼?我又從教授的靜靜地中感受到什麼?”

3、學生合作學習、彙報交流。

這樣學生從三個“靜靜地”品味出教授對我的激勵、期望一次比一次深,而“我”也從教授“靜靜地”期盼中一次比一次把小提琴拉得更好,最終取得成功。

鄒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品味關鍵詞時,還引導學生多層次的朗讀,讓學生從讀中感悟文本、從讀中昇華自己的情感,並將小練筆“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的訓練穿插其間,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突破了重難點,聽課老師也陶醉其間。

《課標指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積極的作用。”這就告訴我們課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引導學生品詞析句等語用的階段,還應該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教育因素。遊老師就很好地秉承了這個要義,在處理這課時,切入點非常獨到,讓人耳目一新。他敏鋭地解讀出這課的一大人文亮點——就是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文中的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僅僅教授的鼓勵行嗎?你從課文哪些句子知道的?你背誦過説明這樣道理的名言警句嗎?”學生熱情高漲,馬上展開合作學習。結果學生的彙報精彩紛呈:

A學生説:我覺得不怕嘲笑是成功的因素之一,我從句子“我發現了一個練琴的好地方,樓區後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樹林,地上鋪滿了落葉。”看到作者面對嘲笑仍然不泄氣,我想到一句名言: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許多雨、血、泥和強烈的暴風雨的環境培養成的。”

B學生説:我從句子“一天早晨,我躡手躡腳地走出家門,心裏充滿了神聖感,彷彿要去幹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林子裏靜極了。沙沙的腳步聲,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樹下站好,莊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參加一個隆重的儀式,拉響了第一支曲子。”體會到作者對拉小提琴的熱愛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因為熱愛是的老師。

C學生説:作者説:“同時,每天清晨,我要面對一位耳聾的老人盡心盡力地演奏。”我想,他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也是成功的其中一個原因。盧梭説過:“當一個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時候,他最終是必然會成功的。”

D學生説:文中説到:“我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疼,汗水濕透了襯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練琴的。”這不正應證了愛迪生所説的“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嗎?

從學生的彙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已經深刻感受到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單一的,他跟“別人的鼓勵、做事一心一意、不怕困難、刻苦練習、熱愛”都有密切關係。我想通過這課的學習,渴望成功、激勵自己具備成功因素等道德因素肯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從而很好地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發展。

遊老師並不止步於此,在品讀課文關鍵5句話的過程中,他又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對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美好的情感的。通過認真品讀描寫老教授的句子,體會寫作特點,並相機進行讀寫結合“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達到了語用目的。

這樣的課堂設計讓我們眼前一亮,聽課者津津樂道,學習者興致高昂,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兩堂課結束後,引起了聽課老師熱烈的反響和深刻的反思,讓參與者都對這篇課文有了深入的理解,收穫巨大。我想,這大概就是同課異構教學的魅力吧。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 篇六

今天我有幸去參加了“xx區‘幼兒園語言教學’同課異構觀摩研討暨培訓活動”。此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一上午共四節語言課,每兩節課是一個內容,但是所上方式不同,第一二兩節課是《小魚與大樹》但是課堂氣氛不是那麼活躍,幼兒的參與性不高。三四兩節課《小星星》給我的印象頗深,首先,第一節的《小星星》她把原本枯燥的小詩歌變的易懂易記,通過播放幻燈片方式一步扣着一步,讓幼兒園去思考去回答去記,接着又通過講述讓幼兒加深印象,最後還有讓幼兒自己發揮想象,圓圓的月亮像什麼,月牙像什麼。既拓展了幼兒了思維,又鍛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第二節《小星星》她先是開門見山的引導幼兒去發現,再一步步的通過播放幻燈片來表達每一句詩歌內容,幼兒都能很快速的就記住所學內容。

經過今天的學習,我瞭解了一節課不能死想着那一種上法,不為上課而上課,要學會靈活運用,課堂是孩子的,我會吸取她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把每一節課上好,感謝這次學習的機會,我會更加努力。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 篇七

為期一天的xx鎮中學“有效教學”同課異構活動結束了,在本次活動中,收穫不少。看得出老師們對教材的把握較好,能充分挖掘教材的意圖,創造性的利用教材;多媒體課件操作熟練,應用靈活、恰當效果好。

在老師們的評課中也針對有效教學談了應該注意的幾點,使我們與有效教學的距離拉進了。

一、關注學生的思考。

我們發現課堂上一些學生雖然很高興地參與了教學活動,但感覺並沒有取得預期教學效果,學生完成練習時經常出錯,究其原因應該是教學活動僅僅停留在淺層次的體驗上,學生沒有充分的思維活動,致使在活動中學生的思考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二、關注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對於用無效的情境來進行教學不如不用,既浪費了教學時間,也容易使學生分散注意力,還不如直接導入。

三、要關注全體學生。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唱主角的往往是尖子生,他們一般都是在老師佈置完任務後就能很快的得出結果並作彙報,這樣,那些中等生和後進生就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他們只是“旁觀者”、“陪襯”。這樣的小組合作還不如不合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自己先獨立思考,效果可能會好一些,至少每個學生都有了思考的過程。有了自己的想法。

四、要關注老師的主導作用。

老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但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引導啟迪,這體現在教師的教應着重引導學生學的主動性和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五、要關注接受性學習。

讓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這種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是目前老師們用的最多的教學方式。但有些知識點是約定俗成的。像一些沒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不如教師直接告訴學生。

六、要關注“雙基”教學。

新課程的實施培養了學生的動口和動手的能力,在這些方面可以説比以前強了。但是做為最基本的知識卻在不斷的減弱,考試成績比不上往年就説明了這個問題。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是要作為重點的,如果這一點無法做好,那一切都是徒勞的。因此,對於新課程我們要有理性的認識,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不能生搬硬套,在某些環節要有所迴歸。

同課異構聽課心得體會 篇八

一節同課異構習題課上完後,老師們都説,課堂效果不錯,這是一堂有水平,高質量的習題課。我也覺得,能上這樣一堂課,從準備、試講、到上完後的評課,都讓自己有很大的收穫和提高。

準備階段得到了我們地理組很多老師的幫助和指導,我們高二地理組全體老師一直參與其中,為我們出謀劃策,對我們幫助很大。李麗和張曉麗還為此專門聽了歷史組和政治組的習題課,借鑑他們的優點,無論從站位,還是從課堂結構都對我們的這節課起了巨大的,關鍵性的作用。

同時她們為本節課還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設計了各個環節的觀察量表、進行了很多的後勤工作,這堂課的成功她們真的是功不可沒。還有劉老師和姚老師帶領着高三、高一的所有地理老師,在我們的課前説課階段、課堂試講階段都指出了很多的不足,同時也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實用的建議,本節課的修改和成型也凝聚着她們的心血。姚老師作為教科處的調研員,聽了很多其他組老師的課,把他們的一些成功之處和優點一一介紹給我們,對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説這兩節課凝結了我們地理組全體老師的經驗和智慧。這兩節課的成功,首先應該感謝的就是他們。

這堂課上完後,我覺得自己無論是理論水平,還是課堂設計能力,還是課堂上各種問題的處理,都有很大的收穫,整節課上下來,感覺以下幾點做的比較好。

1、習題和成績評價環節。

習題課必須有評價環節,對習題的評價,可以使學生對試卷的難度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自己的成績也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成績的分析評價,可以讓學生知道自己班級的成績,自己在班級的位置,通過表揚成績優秀學生和進步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在上課進行這個環節時,明顯可以看出,受到表揚的學生很自豪,且一節課聽課都很積極。

2、調動學生參與環節。

試卷講評課比新授課的趣味性要低,所以一定要充分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動起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我在講課時,一開始採用自查自糾,互相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先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問問題的學生可以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回答的學生又有一種成就感。還可以提高課堂效率,一舉三得。

3、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充分的討論之後,讓學生提出自己仍沒有解決的問題,然後師生合作共同解決,儘量讓學生去講解。在這個環節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是平等的關係,而且由於是學生自己在講解,因此對某一問題產生疑惑的其他同學敢於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解答,不僅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而且會糾正自身的錯誤。

4、解題方法的指導環節。

在這堂課中,我對習題中出現的圖表題進行了方法的歸納。但是我並不是直接教給學生方法,然後去練習,而是以一道圖表題為例,設置了一些問題,通過讓學生思考完成這些問題,而讓學生自己歸納圖表題應該如何做。感覺這個方法不錯,學生通過摸索、合作自己得出的方法,比老師教給他效果明顯要好。

5、反思試卷的指導環節。

在本節課最後,我給出了幾個問題,如“你認為本次測試中你做的最好的題目是哪些?最讓你遺憾的題目有哪些?以後的基礎知識你應該如何去學,以後再做題時你應該特別注意什麼?”等問題,讓學生在課後對這次測試進行反思,以強化本課效果。

但是,由於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水平還有限,本節課準備的也比較倉促,所以這節課當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同時也暴露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1、語速緩急不明顯,語調平淡,變化不大,激情度不夠。課堂語言是教師授課的基本功,課堂的大部分環節還是要用語言來完成。而這堂課當中的以上的語言問題使課堂遜色不少。

2、課堂節奏把握不好,整堂課中,很多環節上節奏顯慢,讓人有拖沓的感覺,這也最終導致拖堂3分鐘,且最後一部分內容處理倉促,效果不好。

3、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上,還欠點火候。整堂課沒有出現大高潮,圖表題的方法指導和總結應該是本課最重要的內容,也應該在這個環節上出現高潮,自己卻沒有把握好,留有遺憾。

4、對學生的積極評價上,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上也做的不夠。對一些同學也做了評價,但沒有對所有回答問題的學生做評價。丟失掉一些教育機會。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繼續摸索,發揮自己的長處,發現自己的問題並努力改正,及早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同課異構聽課心得體會 篇九

初夏時節,富平縣高一高二同課異構數學教學觀摩活動在迤山中學舉行,我全程參與了聽課,評課活動。講課的教師有來自富平中學的李敏教師,還有我們迤山中學的宋亞芬和謝叢兩位教師。三位教師授課的資料是《和差角公式的應用》。

一.三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各有風格,對重難點的處理也各有特色。聽她們的課就感覺像自我走在錯落有致的梯田上,層疊起伏,處處有風景,風景各不一樣。李敏教師主要從三個問題入手,讓學生探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而宋亞芬教師主要從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巧用方面進行專題精講,層層深入,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嚴密的邏輯推理本事;謝叢教師則先讓學生默寫公式,進行熱身訓練使學生很快進入課堂探究,從而到達培養學生運算本事和邏輯推理本事的目的。

二.學習目標的實現關鍵取決於學生是否主動參與學習,是否自動學習,為了到達這一目的,三位教師都在上課的前一天,將導學稿發給學生,要求學生課前閲讀理解教材,並且能夠自覺主動地完成導學案。這樣就為上課分組討論,交流和共同探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上課時教師再根據導學案中學生遇到的問題展開講評。並且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學習過程時都各有見解,時不時的就有精彩的場景呈現。異常是在宋亞芬教師的課堂上,有幾個學生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當宋教師在問時,一個同學説就是上個題結果乘以2,很多同學在一愣後直接鼓掌,還有在講例3(例3﹑已知都是鋭角,則?)時,因為涉及“給值求角”,學生們有的用正弦,有的用餘弦,還有的用正切,宋教師把學生的解答結果都投影到白板上讓他們談自我的認識,經過逐一展示比較,同學們一致得出最佳解決方法。這中間出現了一個場景:當一個學生選用正弦的時候,最終結果出現了兩個,到底怎樣取捨呢?她微笑的看着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結果另外一個男生很急切地站起來説,我明白我來説,然後他提出用45度的正弦來比較,將角的範圍從鋭角進一步縮小到了。氣氛到達了高潮,同學們都紛紛舉手發言,各抒己見,場面很激烈。

三.經過聽課,我感覺自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首先,三位教師的語言都十分流暢,通俗易懂。並且她們對課堂的掌控很到位,都採用了啟發﹑誘導和發現式教學。她們的上課都很有感染力,學生們的情緒都很高漲,並且都能進取參與討論和展示自我。其次,課堂的環節都很齊全,用板書或者投影展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並且最終都由學生做了小結。這點很值得我學習。當然。這三節課最大的成功,主要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板演都很進取,教師都能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恰當的點評。當然,規範解答,還是需要給學生展示的,其中宋亞芳教師就對其中一道例題進行了規範書寫的板演,這一點我必須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做到。因為每次大學聯考完後都有很多學生的估分和最終得分出入很大,最終發現主要丟分都在規範書寫方面。

四.説課評課活動也十分熱烈,大家暢所欲言。午時由縣教研室呂會榮教師主持進行了説課評課活動。在説課時,三位教師分別介紹了自我上課前的構思,上課遇到問題時的處理技巧以及課後自我的深刻反思。隨後專家們都進行了點評。異常是我們工作室的張新寬教師對三位教師的課作了充分肯定,並提出了一些誠懇的提議。他強調此刻的教學關鍵是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構成過程,讓他們動起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每個教師應對的學生各不相同,所以教學方法也要因學情而有所側重,遇到學生的突發狀況,教師要進行很好的把控,該點撥的必須點撥。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目中有人,腦中有綱,胸中有本,手中有法。由於我帶的是文科普通班,反思自我的教學,我發現我有很多的不足。總認為讓學生討論,一部分學生容易混水摸魚,所以課堂活動的討論時間很少。有時時間十分緊張,小結的部分就省掉了。教學的重點,難點也很少給學生展示,只是口頭表述。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這一點也是我需要改善的地方,並且我發現自我上課時重複的語句太多,難點的分散也不是做得很好。

之前這種全縣規模的説課評課自我很少參與過。這次我是十分真誠地聆聽了,讓我深刻體會到:要追求課堂的高效益,就必須針對學情,備教材,備教法,還要在課堂上精講,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景做適度的練習,要把課堂變成學生自我的舞台,更大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有目的的指導學生的學習,以欣賞的眼光發現孩子們的優點。我想經過這次活動,我必須能在以後的教學中學以致用,更好的提高我的課堂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