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區域經濟發展新時代感悟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3W

區域經濟發展新時代感悟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區域經濟發展新時代感悟心得體會 篇一

區域經濟發展 新時代 感悟心得體會

新中國成立 70 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非凡成就,中國區域經濟理論建設實現了深遠發展。

其中,設立經濟特區是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創舉。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大力支持下,各經濟特區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勇擔使命、砥礪奮進,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譜寫了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篇章,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進入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正在穩步推進,以城市羣為主體的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格局正在形成,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方興未艾……一系列區域發展的實踐,對區域經濟理論的創新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從均衡佈局到協調發展 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經濟資源在區域或者空間上進行優化配置的一門經濟學科。

從中國區域發展實踐的基本脈絡來看,總體上經歷了生產力均衡發展佈局(1978 年之前)、區域非均衡發展(1978 年至 1996年)、區域協調發展(1996 年以來)三個階段。與之相伴,中國區

域經濟理論大致經歷了從均衡佈局理論到非均衡發展理論,再到協調發展理論的演變。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孕育了豐富的實踐創新,催生了許多富有中國特色的區域經濟理論創新成果。

例如,經濟特區、經濟開發區、國家高新區、自貿試驗區的設立和發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實踐課題。通過設立一定的經濟發展目標,賦予一系列發展政策,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發揮企業等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力,它們在區域經濟發展、雙軌制改革、農村人口轉移的城鎮化進程以及製造業產業發展壯大過程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其中,“飛地經濟”作為突破行政區劃屬地管理限制的區域合作模式,在區域發展“先富帶後富”、共享經濟發展成果中扮演重要角色。

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拉近了各區域和城市間的時空距離,以巨大的時空優勢催生了一系列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城市羣和都市圈建設、勞動力跨區域流動、區域合作等區域協調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又如,“點—軸”發展模式、城市羣與新型城鎮化的理論架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區域合作理論、以行政區經濟為代表的區域關

系理論以及聚焦開發區等特定空間的區域政策學等,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創新。

中國區域發展 70 多年來的實踐譜寫了一部壯麗的史詩,為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也為區域經濟理論創新提供了諸多現實案例。當前,中國區域經濟理論的發展正在朝着“實踐應用”與“理論創新”並進的方向邁進:

一方面,做好中國區域經濟現象的理論解釋以及特有理論的框架建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區域經濟學理論體系。

另一方面,中國區域經濟理論既是廣泛實踐的偉大結晶,也必將在未來區域經濟發展實踐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好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一體化發展、高質量發展。

解釋和回答新現象新要求 面對經濟轉型步伐的加快以及日漸湧現的新現象、新要求,區域經濟理論需要實現創新發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區域經濟學理論體系,進一步發揮解釋現實、指導實踐的作用。

第一,加強區域協調發展理論體系建設。

針對空間不均衡問題開展學術研究與理論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大板塊”(“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以及“東部率先”)以及“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

經濟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共同形成了“條塊結合”的區域發展戰略。這一系列發展戰略的提出,旨在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區域協調發展理論需要進一步在“老少邊窮”和各類園區等特定區域的發展模式研究、協調發展政策體系設計、區域聯動和產業轉移協作的配套機制建設、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途徑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

深化特殊城鎮化發展現象的系統研究。目前,經濟活動的空間分佈呈現明顯的集聚趨勢,生產與生活日益集中於城市尤其是國家和區域中心城市,部分地方則相應出現了“城市收縮”現象。面對這一現象,應當加快對“緊湊城市”“精明收縮”等概念的辨析和應用,及時轉變思想,做好對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特殊現象的理論解釋與回答。

第二,加強區域一體化發展理論體系建設。

區域一體化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形式。但是,目前學術界關於區域一體化的理論架構還不完善,缺乏相對應的理論體系和分析範式。為此,有必要加強對區域一體化發展理論的研究和支持力度。

在中國,區域一體化涉及企業生產、居民生活、區域分工等多方面內容,涉及行政關係上的隸屬、對等以及經濟關係上的競爭、合作等區域關係協調。因此,對其本質、內涵、機制建設和表現方式等,都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論探索。

此外,還有必要加強對相關概念及其範圍的辨析。例如,長三角區域是一個多層次嵌套型的空間,存在城市、都市區、都市圈、城市羣等不同空間概念,應當對不同的概念進行準確定義和識別,明確彼此間的聯繫和區別。

第三,加強區域高質量發展理論體系建設。

中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這一過程中,要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進一步融入區域發展理論之中,不斷推動區域經濟學理論創新發展。

要加快對區域創新合作、創新要素集聚、創新外部性、創新體系評價、創新政策評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將創新發展納入空間分析當中。

要完善區域空間結構、協調發展機制、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的理論框架構建,探索建立“開發區—城市—都市圈—城市羣—巨型城市區域”由小到大的全尺度空間協調發展模式。

要將綠色發展納入區域發展理論當中,探索建立“空間佈局—產業發展—生態環保”三位一體的區域發展框架,並加強綠色發展

績效評價,完善區域治理體系和生態補償機制研究,做好案例研究和經驗梳理,總結綠色發展的模式和路徑。

要持續推動開放經濟理論創新,在傳統國際貿易理論、新經濟地理理論等的基礎上加快對開放經濟新空間的研究,樹立全球思維,主動從更大空間範圍內考慮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推動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的理論創新。

要加快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的區域發展理論研究,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的要素配置、公共服務共享、基礎設施一體化等機制建設,探索城鄉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的均衡配置模式,深化區域間對口支援(幫扶)和扶貧協作的合作模式,促進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淺析如何促進鎮域經濟發展 篇二

**鎮位於**市東郊,隸屬於**市,是沿江大開發的後花園,鎮域面積56平方公里,人口近6萬人。**鎮地理位置優越,南連寧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國道、江海高速、寧啟鐵路和即將開工興建的“蘇中機場”,西傍京滬高速,233省道(安大公路)貫穿全鎮。近幾年來,處於沿江經濟板塊的**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沿江開發戰略,按照“融入沿江、錯位發展、三區聯動、三年倍增、躋身前

八、強鎮強村”的總體工作要求,圍繞打造沿江開發配套區這一目標,着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方式,鎮域經濟發展迅速,2007年實現經濟總量30.5億元,財政收入43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359元。工業已形成“輕工紡織、車船配件、機械冶金、精細化工”四大支柱產業,高效農業蔬菜園區是全省知名、**一流的農業園區。

發展鎮域經濟不僅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載體。下面就以**鎮為例,就如何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從國土資源工作領域出發,發揮國土資源部門優勢,探索發展的新思路、新途徑,為推動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議:

一、提供規劃保障。

要科學修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過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鎮域特點。具體到**鎮,應當突出**沿江開發配套區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銜接。注意與城鎮體系規劃、鎮村佈局規劃協調和銜接。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合理編制村莊建設規劃。三是加強引導。引導擬建項目在建設用地規劃區中選址,確保項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四是拓寬空間。對未列入土地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項目用地,只要其選址未佔用基本農田的,積極協調予以辦理。在規劃控制指標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靈活地採取業務技術措施,拓寬工業用地的政策空間。

二、提供資源保障。

作為沿江開發的經濟腹地,**充分發揮區域優勢、自然資源優勢、勞動力資源優勢,積極參與沿江區域分工。作為農業大鎮,一是要加強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強化對基本農田的保護,有效落實各項保護措施,提高耕地質量和農業生產能力。二是開展以田、林、路、水、村為重點的綜合整治,認真實施土地復墾開發整理項目,實行規範化管理,市場化運作,進一步提高耕地質量,逐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調查成果,結合清理閒置土地、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清查臨時用地、建設用地跟蹤管理等進行調查摸底,形成翔實、準確、現勢性較強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礎數據,做到心中有底,為保護資源、強化土地管理、科學合理配置土地資源提供更加紮實可靠的技術支撐。

三、提供用地保障。

**作為沿江開發的配套區,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業、大項目配套產業。在打造汽車配件、船舶配件、機械化工基地的過程中,要審時度勢,明確挖潛增量、提高用地門坎的思路,積極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機制,做足“點供”“盤活”“置換”“掛鈎”文章,破解用地難題,全力保障重點用地項目,優化產業結構和佈局,促進土地利用方式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用地規模較大的項目,力促一次規劃,按項目實施進度,分期供地;對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的進區企業,進行因勢利導,鼓勵增資擴股,儘量不擴大用地規模;對公建配套設施及基礎設施,採取統一規劃,集中配套建設;禁止規劃控制區內農户自拆自建,實行農民公寓統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資金保障。

**是革命老區,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國土部門要積極通過土地運作,以土地為媒,搭建融資平台,運用土地這根槓桿,全力撬動區域經濟,使之實現跨越式發展。一是全力推進工業用地招拍掛。根據國家及省、市有關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文件規定,結合園區建設的工業項目實際情況,及時商定擬上市掛牌工業用地的產業定位、投資規模和規劃要點等,嚴格執行用地最低價標準,全力推動工業用地招拍掛工作。二是適度加大經營性土地上市力度。隨着沿江開發步伐加快,**區域優勢凸顯,中心鎮的集聚效益日益明顯,經營性用地指標適度向沿江地區傾斜,加大經營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流轉。遵循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在權屬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的前提下,允許村莊、集鎮、建制鎮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依法轉讓、出租、作價入股和抵押(房地產開發項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鎮、村優先用於農民集中居住區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的建設。

鎮位於**市東郊,隸屬於**市,是沿江大開發的後花園,鎮域面積56平方公里,人口近6萬人。**鎮地理位置優越,南連寧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國道、江海高速、寧啟鐵路和即將開工興建的“蘇中機場”,西傍京滬高速,233省道

縣鄉(鎮)域經濟發展調研材料 篇三

一、2005年1—7月份經濟工作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鎮黨委、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工業、農業持續發展,重點工程建設快速推進,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鎮域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預計至2005年7月底,我鎮共實現財政總收入215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5%,完成財税任務995.6萬元,超全年任務298.2萬元,佔全年任務的142.8%。

(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服務農村農業

一是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發放兩項補貼款35.7萬元,農民實際增收人平200元;二是繼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加大農業引資力度。澗湖村西瓜種植面積700畝,我們藉機於7月10日舉辦了首屆澗湖西瓜節,擴大了澗湖西瓜的影響。隆平高科租賃稻田240畝,發展新型生態農業;三是搞好水利水系的疏浚工作,對聯合垸、同福垸的楊豐撇洪渠,荷塘撇洪渠進行了清污疏通。

(二)城鎮管理不斷加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調整充實了城鎮規模建設工作機構,推選有工作經驗的人員充實了城鎮建設班子,穩定了城鎮管理隊伍,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明確了專人專職。加大雷鋒大道、星城大道的整治力度,拆除了兩旁的亂搭、亂建建築物和廣告牌,成立清掃隊伍,從根本上改變了髒、亂、差現象。增設路標和指示牌,解決了亂停亂靠現象。規範渣土管理,日夜巡邏,杜絕了渣土亂灑現象。完成規劃修編工作,東馬集鎮的發展規劃更加合理、科學。進一步完善了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更換雷鋒大道沿線流泥井蓋40餘個,增設小垃圾站6處,疏通下水道1000餘米。

(三)嚴格依法依規徵拆,項目建設強力推進

重點工程及項目建設強力推進。我鎮嚴格按照市人民政府60號令和縣人民政府50號文件精神及有關征拆政策,採用耐心細緻的工作方法,積極做好説服、解釋工作,使重點工程建設順利推進。省新聞出版局二期工程、鵬達物流、天寶公司、長沙高壓開關廠已正式交地,佛山鴻基公司千畝回報地完成拆遷558畝,交地455.8畝,10月28日前可實現全部交地;黃金東路、銀星大道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拆遷户安置工作穩步進行,七峯安置小區已完成建設,拆遷户陸續搬入小區,桑梓、東馬安置小區已全面啟動建設。

(四)經濟發展環境得到優化,經濟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

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對每一個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安排專人負責,跟蹤服務,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時刻為引進項目、重點工程排憂解難,推行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轉變幹部工作作風。開展創建“平安星城”工作,為重點工程建設、招商引資保駕護航,搞好“十户聯防”,在中嶺村試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户長制”,取得較好效果,並在全鎮進行了推廣,優化了治安環境。在羣眾中廣泛開展講誠信明事理教育,採用文藝宣傳,張貼標語,出宣傳車,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對羣眾進行社會主義倫理道德、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建設純樸民風,優化人文環境。

二、困擾鎮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鎮深入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有關指示精神,全鎮幹羣精誠團結,艱苦奮鬥,我鎮的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但是,在鎮域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正視存在的困難,一是徵拆資金嚴重不足,致使鎮財政赤字增加,沉重的財政欠債,為鎮域經濟的繼續發展留下了隱患;二是徵拆資金到位不及時,嚴重影響了徵拆交地的進度。

三、後段工作思路

我們將充分發揮我鎮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加快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致力於打造經濟強鎮,實現鎮域經濟跨越式發展。

(一)、認清優勢,着眼發展,準確定位

藉助湖南融入泛珠三角,建設省會大長沙的契機,我們要充分認識我鎮發展的優勢,對我鎮今後的經濟發展有一個清醒、科學的認識,準確定位。我鎮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優勢是:

一、區位優勢。我鎮濱臨湘江,江堤長8.2公里,北接省會長沙,南接縣城,處於省會擴張和縣城延伸的必然區域。

二、交通優勢。連接長沙、望城的金星大道、雷鋒大道穿鎮而過,大部分處於我鎮境內,星城大道、黃金大道東延線、站前路、城白路、新巷線橫穿東西,市三環線、二環線在我鎮經過且設有入口,長石鐵路在我鎮設車站,使我鎮的交通網絡初具城市雛形。

三、良好的發展趨勢。省新聞出版工業園、國家農業科技園、中聯重科、富虹鋅業有限公司、省原種豬場等大企業駐鎮發展,勢頭強勁,廣東佛山鴻基房產公司、市交警支隊駕駛員培訓中心、銀太紡織集團、長沙高壓開關廠、天寶公司等已完成徵地拆遷,正在興建之中,有意前來我鎮投資興業的項目絡繹不絕,我鎮的區位、交通優勢和迅猛的發展勢頭,為我鎮今後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今後的5—10年,我鎮的發展定位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融入城區為目標,強力招商引資,加快工業發展;發展城郊型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加快城鎮化進程,保持鎮域經濟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把我鎮建設成工業發達,環境優美,服務優良,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城鎮。這一定位的涵義是:在今後的五至十年內,我鎮已初具城市規模,道路交通網絡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完備,工業、商業、服務業成為我鎮的主導產業,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已不存在,農民已經消失,大部分農民轉變為商人、產業工人和服務業人員,僅有的農業已實現產業化經營、工業化生產,走進星城,一座環境優美,工商業發達,人民安居樂業的新型現代化城鎮矗立在眼前。

(二)、突出發展重點,實現鎮域經濟飛躍

1、盤活存量資產,突破發展資金瓶頸

通過初步估算,我鎮現有閒置存量土地3800畝,閒置房產50餘棟,總存量資產在1.5億元以上,如果我們在盤活存量資產上下大力氣,做好盤活文章,每年盤活2000萬元,就能夠突破資金瓶頸,基本上解決我鎮發展的資金問題。一是要主動聯繫,重點招商,加快對月亮島、拾比佰、洞庭公司等閒置用地的項目替代。二是對鎮谷山林場、原谷山鄉政府、鎮機磚廠等鎮有土地、房產進行招商開發,使之產生實際效益。三是動員和要求各村採取租賃、轉讓經營等形式,使各村的閒置村部、學校發揮效益。四是拍賣東馬、澗湖、桑梓等重建地的存量土地,加快土地變現。

2、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堅持用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指導農業發展,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原則,堅持用現代工業理念發展農業,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藉助國家農業科技園無公害糧菜基地的核心示範作用,以國家農業科技園為中心向周邊幅射,發展城郊型農業,明確我鎮農業的主導產業:一是無公害優質糧;二是花卉苗木;三是畜牧水產;四是無公害蔬菜、水果;五是農產品加工。引導優勢和特色農產品向一園(國家農業科技園),一帶(雷鋒大道沿線示範帶),一區(奶業發展小區),五基地(優質糧生產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畜牧水產養殖基地、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基地)集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壯大秀龍米業、省原種豬場等龍頭企業,形成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專業化管理格局,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社區性集體經濟組織,推廣“農村科技合作社”網絡模式,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加快發展有機生態農業,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

3、強化城鎮集聚功能,推進城鎮化進程。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突出重點,優先發展東馬、灌子嶺集鎮,堅持城鎮建設、市場建設、工業園區建設相結合,引導、鼓勵各企業向東馬集鎮和灌子嶺集鎮集中,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有序流動和集聚,至2010年,東馬和灌子嶺集鎮要發展成人口逾萬人的生活設施齊全的新型集鎮。完善集鎮基礎設施,不斷提高集鎮的綜合功能,全鎮城鎮化率達50%以上。完成星城大道道路拓寬改造,實現東馬、灌子嶺集鎮户户通自來水、有線電視,增大電力容量,興建環衞設施,建立集鎮社區組織,實行城鎮管理模式。

4、拓展引資渠道,推進招商引資

創新招商方式,拓展引資渠道,發揮政府、企業和民間各方面的積極性,多渠道引進資金、項目、技術、管理和人才,尤其要注重引進沿海發達地區的資本和企業,充分利用省新聞出版集團、國家農業科技園的示範聚集效應招商引資,充分利用金星大道、雷鋒大道的交通優勢招商引資,充分利用近城臨江的區位優勢招商引資,充分利用融入省會長沙的號召作用招商引資,動員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員、關係、手段招商引資。爭取每年引進企業或項目5—10個,引進資金5—10億元,對招商引資取得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加大向外“走出去”的步伐,積極發展勞務型經濟和外向型經濟,努力提高鎮域經濟的外向度和競爭力。

(三)、加強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

1、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以建設良好的體制環境、法制環境、信用環境和服務環境為目標,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調整村級區劃,理順鎮村關係,強化鎮對村的指導、協調作用,加強體制環境建設;堅持依法行政,推行政務公開,加強法制環境建設;培育誠實、信用民風,強化誠信教育,加強信用環境建設;主動服務,跟蹤服務,推行服務承諾制,加強服務環境建設。依法查處“三亂”和各種侵權行為,依法打擊各種侵商、擾商、襲商行為,為鎮域經濟發展創造寬鬆、文明、安全的社會環境和低成本投資環境。

2、繼續深化各項改革。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鞏固農村税費改革成果,防止向農民亂攤派、亂收費,引導土地經營權“依法、自願、有償”流轉,採用轉包、轉讓經營、租賃方式合理使用土地、開發土地,使土地發揮最大效益。把統籌城鄉就業,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採取就地安置、勞務輸出、鼓勵創業等方式,解決失地農民和剩餘勞力的安置就業,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深化機構改革,並村減員,推進事業單位體制和機構改革,逐步降低鎮財政供養係數。

3、加強幹部隊伍建設

堅持幹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完善幹部定期學習制度,加強對幹部考核工作的組織領導,狠抓幹部的作風建設,建立一支高效、勤奮、廉潔的鎮幹部隊伍。加強村級幹部隊伍的培訓、考核工作,依法配備、選舉村級帶頭人,有針對性地培養一批村級後備幹部,培養一批有頭腦、有知識、有能力的經濟能人充實到村幹部隊伍中。

4、加強對鎮域經濟的領導

把加快發展鎮域經濟擺到重要位置,鎮黨政一把手要將主要精力抓經濟發展。成立鎮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制定促進鎮域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確定長期穩定的符合本鎮實際的經濟發展思路,定期研究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樹立科學發展觀,使鎮域經濟始終保持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四、對發展縣鄉(鎮)域經濟的想法和建議

1、堅持興工強縣,融城強縣發展戰略。

2、正確對待和處理工業興縣與環境保護的關係。

3、堅持沿湘江帶優先發展帶動其它鄉鎮發展的思路。

4、採用“誰引資、誰受益”的方式,在法律政策許可的範圍內,適當擴大鄉鎮經濟發展自主權,對駐鄉(鎮)甚至村的企業按合適比例返還部分税收到鄉鎮甚至村,調動鄉(鎮)、村一級引資發展的積極性。

鎮域經濟發展彙報 篇四

站在新起點實現新突破

全面推進鎮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湯河鎮鎮域經濟發展工程彙報材料

今年以來,我鎮按照區委、區政府有關鎮域經濟發展的科學部署,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全鎮上下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優化環境,強化措施,立足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面促進鎮域經濟發展,有效提升了全鎮的經濟實力。

一、取得的工作成績

(一)狠抓招商引資工作,打造“項目工程”

今年以來,全鎮上下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取得了可喜成績。截至8月份,全鎮共有招商引資項目23個,其中續建項目13個,在建項目7個,分別為沂河磨具、趙軍複合肥、華盈工藝品、和美飼料、浩宇不鏽鋼、田野鴨業和江陰路橋華乙塑膠項目,再談項目3個,分別為蘭山王先生塑膠項目、新新工藝與台灣楊先生合資的擴建項目和浙江嘉興海王管件項目,累計協議利用外資2億元,實際利用區外資金9000萬元,其中展華工藝新引進境外資金6萬美元。同時,我們積極加大企業投入和技改力度,促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全鎮各企業多方協調資金,緊緊抓住重點項目不放鬆,重點工業項目順利進展,進一步優化了企業產業的結構,提高了企業產品的競爭實力。

(二)實施富民強鎮工作,打造“惠民工程”

我鎮立足傳統農業優勢,加大了特色農業的發展力度,今年共新增杞柳種植面積200畝,苗木花卉面積300畝,新增大坊塢特色荷花種植50畝,共培育出大南莊、前東莊等苗木花卉專業村10個,旦彰街、前東莊等木瓜海棠專業村5個,前朱寺、後朱寺等杞柳專業村20個;以行道樹、農田林網的形式新栽植樹木12萬株,組織實施了38個村的村莊綠化工程,新增綠化示範村3個。此外,我們積極落實國家各項惠農貼補政策,共發放小麥、水稻、玉米等補貼262萬

1元,家電補貼55萬元。今年4月份,我們成功舉辦了第一屆“沂州海棠節”,進一步叫響了沂州海棠的品牌。近日,我鎮又分別被中國花卉協會和中國林產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海棠之都和中國木柳工藝之鄉的榮譽,大大提高了我鎮的知名度和綜合競爭力。

(三)加強小城鎮建設,打造“基礎工程”

今年上半年,共投資1500萬元、橫跨湯河兩岸的三座大橋順利竣工通車,大大改善了湯河鎮的交通狀況和發展環境;我們還完成了9公里共5.5萬平方的農村道路建設;持續三個月的湯、沭河培堤工程,共採伐樹木87200棵,果樹3500棵,遷移苗圃220畝,墳墓270座,清理佔遷青苗150畝,完成房屋拆遷2700平方米。目前長26公里的培堤任務已全面完成,共完成土方60萬方,修建橋涵閘23座;投資80萬元的醫院病房樓,現已進入整體裝修階段;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飛速,城鎮化進程不斷向前推進,府前街的綜合開發工作已完成籌備,最近就將開工建設。

(四)深入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和環保工作,打造“環境工程”

今年我鎮按照市、區兩級部署,集中開展了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了342省道兩側、程梅路兩側和政府駐地的環境衞生整治。共拆除棚廈、柵欄32處,清運垃圾1800車,粉刷牆壁近6萬平方米,清除非法廣告牌71個,清理磚堆、草堆322處,清理道路兩側蔬菜莊稼12600平方米。二是積極推動村級環境衞生綜合整治深入開展。多次召開了全鎮村幹部會議,要求各村重點抓好八堆的清理和垃圾池的建設,建立專門的保潔隊伍,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善。三是衞生整治和綠化、美化相結合。狠抓了342省道和重點道路兩側的綠化、美化工作,全鎮新增綠化面積3.5萬平方米。四是大力規範市場秩序。我們聯合工商、交管、公安等部門,對駐地主要道路佔道經營和亂擺攤點行為進行了徹底清理,不規範經營門頭均進行了拆除,並在各主要道路的停車秩序進行了統一規範。五是召開了鎮駐地和沿線經營業户大會。對廣大業主進行了環境綜合整治的再教育,取得了較好成績,並於近日組織了全鎮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

知名人士,對各經營户的環境衞生情況進行了全鎮測評,並將成績在全鎮通報。

(五)繼續推進社區建設工作力度,打造“社區工程” 我鎮社區建設在今年取得飛速發展,洽溝社區一期工程4座居民樓(13600平方米)現已交付使用,作為社區配套基礎設施的老年房、深水井、景觀石渠、音樂廣場都已建成投入使用,通往社區的道路也已完成硬化、綠化和亮化。佔地近2300平方米的社區花園也已竣工投入使用。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和4座小平方的居民樓正在緊張施工,預計年底即可交付使用。按照漢唐風格完成規劃設計的坊塢社區2座居民樓,經過緊張的手續辦理和招投標工作,現正在施工中,預計年底也可投入使用。目前,東莊社區準備再建兩座居民樓,現正在宣傳發動階段。在此基礎上,我們充分利用社區建設創造的商機,大力發展服務業,既創造了就業崗位,也提高了居民收入。

二、存在的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看到在當前和今後的發展中,面臨着更加艱鉅的任務、更加嚴峻的挑戰和更加激烈的競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

1、經濟總量偏小,產業層次低,市場競爭力差,發展環境有待於進一步提升,農業結構調整需進一步加強,產業化水平不高。

2、個別幹部羣眾思想跟不上區、鎮兩級步伐,部分村班子建設不協調,有待進一步加強。

3、村級集體經濟還比較薄弱。

4、基礎設施欠帳大,城鎮建設檔次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握工作重點,突出抓好任務目標的落實,全面推動鎮域經濟再上新台階。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抓經濟建設,擴大全鎮民營企業規模,提高農民收入。重點做好目前幾個在談項目的落地工作,分別為蘭山王西華塑膠項目、新新工藝與台灣楊先生合資的擴建項目和浙江嘉興海王管件項目,力爭年前實現資金到位。加快田野

鴨業、浩宇工貿、和美飼料、趙軍複合肥、華盈工藝、沂河磨料和江陰華乙路橋塑膠等七個在建項目的工程進度,力爭年底竣工投產創造效益。繼續擴大招商領域和規模,創新招商引資方法,促進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成績,為廣大羣眾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提高農民收入。

(二)抓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依託地方傳統優勢,大力扶持龍頭加工企業,發展杞柳生產基地25000畝;繼續完善海棠園建設,力爭業户經營規模化、上檔次,入園户達到200户,為“第二屆海棠節”打好基礎。

(三)抓社區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改善全鎮羣眾居住環境。力爭短時間內完成洽溝社區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4座小平方居民樓的建設和坊塢社區2座居民樓的建設,努力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同時繼續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為全鎮羣眾創造一個乾淨、整潔、美觀的生活環境。

(四)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鎮域經濟創造穩定的發展環境。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斷提高社會治安防控能力。對排查出的不安定因素,逐一落實領導包案制,組織人員力量,集中進行查處。及時解決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健全“大信訪”格局,完善“大調解”機制,維護全鎮的穩定。

總之,我們將根據區委、區政府有關鎮域經濟發展的要求,學習先進單位好的經驗做法,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在困難中求發展,在發展中促穩定,實現全鎮經濟社會全面健康發展,羣眾安居樂業,為打造“半壁江山”、全面建設“新湯河、富湯河、美湯河”而不懈奮鬥。

中共湯河鎮委湯河鎮人民政府二00九年九月七日

鎮域經濟發展經驗 篇五

鎮域經濟的“兗州模式”兗州市積極扶持引導各鎮街依託鎮域優勢資源,優化產業分工佈局,發展特色主導產業,成功培育了一批經濟發展強鎮,形成了產業鮮明、獨具特色、錯位發展的鎮域經濟發展格局。

一、產業集羣聚集發力

坐落於兗州市新兗鎮的華勤集團,企業生產的鋼絲繩剛一下線就被送進了輸送帶車間。此外,該企業在為寶馬、奔馳、蘭博基尼等世界知名汽車品牌配套生產轎車子午胎的同時,其尾氣過濾器填補了國內柴油車尾氣污染治理領域的空白。同一產業的上下游及關聯產品,在一家企業內部實現了高度聚集。積極扶持引導各鎮街發揮區位、產業、資源等基礎優勢,推動鎮域經濟結構轉型,初步形成了產業集聚、關聯度高、分工專業、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羣。

二、特色品牌撐杆助跳

山東太陽紙業、華勤集團坐擁 “國字頭”和“全球級”的“身份標識”已經成為兗州企業發展的特色品牌。兗州市緊扣鎮街產業佈局和區域特色經濟,實施名牌帶動和標準化戰略,帶動一批骨幹企業進行新技術引進、新工藝採用和新產品開發,打造引領鎮域經濟的旗艦團隊,主導產業對鎮域經濟的引領作用日益明顯,“金龍魚”、“今麥郎”等一批產業品牌脱穎

而出。

三、城鄉一體拓展空間兗州市按照統籌城鄉、佈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的原則,對中心城區、小城鎮和農村社區合理佈局,構建了以城市為核心、以小城鎮為依託、以新型農村社區為基礎的現代化城鎮體系,通過統籌城鄉,為三次產業的發展拓寬空間。全市85%的農民進入產業化經營和二、三產業就業,鎮域內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的集聚加快了工業園區化、農業產業化和經營規模化進程,城鎮化實現了與工業、農村發展的有效互動。

鄒城

立足鎮域實際和工作特點,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政府增財”作為經濟發展的立足點,將調整農業結構、壯大民營經濟、培育特色產業、加快載體建設,實現鎮域經濟的大提速。

以農業結構調整為重中之重,積極引導農民根據本村實際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以壯大民營經濟為根本出路,積極實施“大户帶動、政策驅動、效益拉動”戰略,引導民營經濟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形成了專業加工園區;以培育特色經濟為主攻方向,通過大力培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市場“亮點”,開闢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子,形成“特色農業種植區,多方面增加了農民收入。

以小城鎮建設為優勢載體。以“硬化、淨化、綠化、美化、亮化”為標準,對鎮駐地進行綜合整治。

沭陽、沛縣

一、借“勢”發展,強化招商引資。重點抓好工業集中區建設,充分發揮交通優勢、資源優勢、區域優勢和人文優勢,在招大引強上下功夫,從擴大內需中爭取基礎設施項目、從改革決策中爭取產業培育項目、從改善民生中爭取事業發展項目、從外引內聯中生成招商項目、從全民創業中啟動民資項目。

二、借“雞”下蛋,實現“無中生有”。加速村級經濟發展和“三來一加”項目推進,引外地項目,搞“無本經營”;用“留守勞力”,辦“家庭工廠”,形成鋪天蓋地的全民創業態勢,推動全民創業縱深發展。充分利用閒置舊校舍、廠房,新辦企業或實行租賃承包,增加財源。對經營不善、發展粗放企業實行“騰籠換鳥”,採取“低出高進”,局部淘汰,為優勢企業和重點項目提供發展空間。

三、借“台”唱戲,宣傳推介自我。充分利用“老鄉會”、“同學會”、“項目洽談會”等各種形式展示自身的政治、歷史、文化、底藴,發佈和採集各類信息,着力宣傳推介,吸引外商眼球,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外商投資興業的“選點”。

四、借“題”發揮,注重連鎖效應。根據企業的自身特點,延伸產業鏈條,不斷促其做大做強。

加快鎮域經濟發展,就是要按照園區化提升產業、社區化提升功能、職業化提升素質的“三化三提升”思路,通過產業園區化、居住社區化、崗位職業化,培育鎮域競爭優勢,增強鎮域發展活力,提升城鄉協調發展水平。發展鎮域經濟,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遊則遊”的原則,立足資源共享、錯位競爭,着眼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着力打造特色區域經濟板塊。要突出重點,狠抓關鍵,以中心鎮創建帶動鎮域經濟科學發展。要把中心鎮建設作為鎮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堅持以“三化三提升”為統領,把推進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結合起來,把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結合起來,把生產方式轉變和生活方式轉變結合起來,切實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