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K

[寄語]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共含8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第1篇: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僅供寫作參考。

任教十二年,經歷了所有培訓都是作為培訓對象,可惟獨這次教師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培訓老師,共計四天半的培訓課程,給我思想上的衝擊很大,這也給我提供了這個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因為每一天都要面對不同地域的老師,每一天都要面對不同學習態度的老師,每一天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通過自己的學習與講授,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對中學數學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同時也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有了這次經歷增添了我努力成為優秀教師的信心,給了我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團隊的支持,增強了信心

當7月3號接到工作室首席名師邱廣東老師的通知後,我坐立不安。

一怕自己資質、能力達不到,得不到老師的認同;

二怕我的觀點不妥或者説自己的學習體會對其他老師幫助不大。

是邱老師給了我信心,他説又不是你一個人單打獨鬥,背後有我們整個團隊的支持,我們是淮北國中數學的一個優秀的團隊,我們充分理解信任和支持我們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員,你首先要有自信才能做好,暑期繼續教育是我們工作室承接的師資科培訓任務,你年輕還需要多鍛鍊,什麼事有了第一次,多了點經歷,慢慢地就會好起來。寥寥數語,道出了優秀團隊所具備的特質,始終以教師為本,搭建平台讓工作室成員去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前行。

二、專家的座談,找準了差距

我的培訓專題是教師專業標準之專業技能,培訓時間是8月2日、8月10日、8月21-23日,總共四天半的時間。在培訓前,我們兩次集中備課,參與備課的還有汪敬朝老師、閆先進校長、陳欽光校長、張森老師,他們都在教育第一線身體力行,其中汪敬朝老師、閆先進校長、陳欽光校長是我市繼續教育培訓專家老師,有着多年的培訓經驗。第一次集中背課,我們重點探討學習新課標和教師專業標準,分清主講內容,搭建上課框架。第二次集中備課,我們就技術層面進行交流。我所涉及的內容是中學教師專業標準的第三個維度--專業能力,它包含六個領域,具體到25項基本要求。牽涉到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班級管理與教育活動、教育教學評價、溝通與合作、反思與發展,可以説難度大,內容多,從狹義上説就是一堂課所涉及到的所有內容,從廣義上説就是我們老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為此,我在上課前又專門請教教研室陶老師,向他學習經驗,提升自己給老師培訓上課的技巧,爭取讓願意聽課的老師有所收穫。可以説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之困,只有找到差距,不斷歷練,才能有所進步。

三、案例的剖析,警惕了自我

我對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這兩個領域的解讀是從國中數學典型課例去闡述的。代數選擇的課例是自己在杜集實驗中學上的二元一次方程組,幾何選擇的課例是江蘇省國中數學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第一名濮磊老師上的圓,統計選擇的課例是李德寶老師在西園中學上的平均數。通過對案例的剖析,警惕了自我,加深了自己對教學設計的思考,增強了對教學實施重點要考慮問題的認識。結合自己的實踐與反思,向老師們闡述了我眼中的公開課和優質課。隨着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脱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專題研究,這種研究是在教學活動中的研究。必須具有現代教育觀念,並將其運用於教育工作實踐,不斷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是為了最終達到不需要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教學不光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要重在教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不能只讓學生“學到什麼”還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掌握了方法,終身受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除了學習,還要注重啟迪學生的智慧,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時間,發揮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不同領域的研修,開拓了視野

通過對專業能力六個領域的研修,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升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我知道了怎樣更好地去愛我的學生,怎樣讓我的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作為一名成長中的教師,我要以紮實的作風潛心實踐,堅持不懈;要以自覺的精神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要以務實的心態思考問題,力求兼收幷蓄,博採眾長;要以獨特的眼光大膽創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獨運;要不斷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識結構,保持積極而健康的心理品質,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綜合素養,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與學習始終處於一種研究的狀態,讓自己的生命處於不斷探索與追求的過程之中。

五、多種形式的學習,提升了認識

在準備培訓專題的過程中,我始終圍繞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去下功夫,做文章。首先是學習有關理論、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學習專家和同行同事的先進經驗,以彌補自己工作之不足,還學教法,怎樣培養和提高聽課老師的興趣。其次是聽專家講座、報告,吸收其教育教學之精華。聽優秀教師講課,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古語説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師。經常用別人的先進經驗來充實提高自己,就會使自己就站得高,看得遠;從而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有所提高。再次是撰寫學習體會,促使自己由經驗型向專家型轉變,由教書匠向科研型轉變。身為老師,要把握新課改的動態、要了解新理念的內涵、要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使自己具有所教學知識方面的前瞻性。最後要經常做各種各樣的課,要積極踴躍地去做彙報課、示範課、優質課、交流課以及給老師的培訓講座等。一定要持有積極的態度!在做課實踐中,廣泛收集各種資料,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接受領導和同事的幫助,進步一定快,成熟定然早。

第2篇: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猜你正在找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我在xx年7月25日至29日的繼續教育,有幸聆聽了學院專家的上課,他們的課堂情境教學,使我感受到他們獨特的教學風采,在這次學習中,我對新新型的教學模式有了深的認識。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範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道品德,“以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要有耐心和愛心,要有奉獻精神。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充分認識教育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熱愛我們的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的時代。“人才”是國與國的競爭,人才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我們教育的工作是否得力。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具體工作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説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學而不厭,悔人不倦”學習理念來豐盛學生的知識,豐富學生的學習態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有遠大的理想,良好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優良的品質,對學生進行分段培養。這樣,才能培養需要的,全面發展的,有用的之人才。

其次,我們必須熱愛自己的學生。教師應該如他的朋友,能將一個壞孩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他感化。從本質上看,學生並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於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的閃光點,然後運用他的閃光點,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温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第三,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麼應為之,什麼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範、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到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這次學習的收穫是非常豐富,它引發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然而,憧憬未來,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畢竟這些思考和理論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嘗試和運用,並最終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東西,我想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最後用一句話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情境教學法是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方法。它以“創設情境”為突破口,着眼於兒童的身心發展,其特點有形真、情切、意遠、理藴。

專家在運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光是靠耳朵聽,靠眼睛看老師的演示,而且以教師的“境”去撥動學生的心絃,促使他們用心去學習,這樣主客觀的一致,智力、非智力的和諧,就統一在整個情境中,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

作為一名教師的我在此次學習中收穫頗豐,但是學海無崖,我們還應該多學習,讓我們的教學更有樂趣!

總的來説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到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這次學習的收穫是非常豐富,它引發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然而,憧憬未來,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畢竟這些思考和理論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嘗試和運用,並最終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東西,我想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國小教師整體素質xxx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第3篇: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希望這篇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範文能對你的學習與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本學期我有幸參加了寶安區國小數學教師暑期培訓班。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在這短暫的時間裏讓我過的很充實!聆聽專家的講座,觀摩了優秀教師的演講,及幾位教師見縫插針的精彩評課,使自己對新課標國小數學教育的意義、課堂教學的藝術、國內外改革的動態等方面都受益匪淺,下面談談自己收穫最大的幾點。

一、理解國小數學教育的意義

北京師範大學的陶中文教授説:“數學是打開機會大門的鑰匙!”每一個人從出生到老去都會面臨無數次的機會,一直認為有好的機會你抓住了是你的運氣好。其實,數學是現代人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是人類思維的一種模式,是科學、技術的基礎;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聆聽了陶教授的講座,讓我明白了國小數學的教育對人的一生起着重大的作用。

二、課堂教學藝術

有幸聆聽了幾位教師的精彩演講,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來自石巖國小的張永華老師的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認識角》。作為一名男教師能把低年級的課上的有聲有色,讓我不得不佩服他那種嚴謹的工作作風、求真務實的科學研究態度,以及在場的每位老師都能感染他的親和力。而他課堂教學中那種閃爍着智慧光芒的個性化教學更顯示出優秀教師的風範。深圳市教研室的李一鳴老師説:“關注學生生成性的問題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張老師在這一點做得非常好,他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去交流、探索、總結。同時,也讓我看到了弘雅國小優秀的學生。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他的課也有遺憾處,但絲毫不能掩飾他民主課堂、智慧課堂的光芒。

三、對國內外數學改革的動態有了新的認識

陶中文教授介紹加拿大及香港數學改革的動態,瞭解到國外的優秀學生優於中國的優秀學生,而國際競爭取決於高端人才的競爭。因此目前中國提倡“大眾化教育”,而對“精英教育”進行抑制,這也是不妥的。我想:教育有其內在的規律。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是有差異的,我們為什麼要搞“齊步走”、“一刀切”呢?有的學生數學思維水平較高,僅僅學習書本知識已經不夠,為什麼不讓他們選擇有挑戰性的問題進行探討呢?當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得學習“奧數”,只是少數在數學思維方面有天賦的學生可以學習。

陶教授還介紹了新一輪課程改革標準的修訂,我們瞭解到了一些改革的動態,修正了一些比較偏頗的觀點。

四、感悟過程,真誠付出

培訓結束了,我會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把這份珍貴的經歷銘記在心,開始我教學生涯新的征程,我會努力把學到的理念、方法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之中,不辜負領導、老師們的希望,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給大家,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優化的教學方法回饋給學生,我會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無悔於我的教育事業.

第4篇: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網友原創投稿分享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範文,希望你能喜歡!

一、通過繼續教育的學習,我更進一步認識到,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教育無小事。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説,教育的真諦在於啟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

經過這一段的學習,讓我更加明白:教師必須對學生做到教會做人、教會求知、教會辦事、教會健體、教會審美、教會創造,要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使知、情、意、行和諧統一,而要達此種教育目的,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質,完善自我,成為一名合格的現代教師。

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是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由此可見教師人格的力量,學生從教師言談舉止中發展其性格,從教師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從教師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義。

當前,在推進素質教育,倡導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時,怎樣樹立新時期的師者形象,已成為廣大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本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不斷虛心學習、調整、充實、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

二、轉變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學生一定能成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應立足於學生的成長,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這種期望不僅是教師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學生髮展的重要因素。

三、完善教學能力,明確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技術,更是藝術,我們只有善於設計教學,善於研究教材,選擇合理的教法,學法,靈活地運用講解、提問、練習、複習、談話,編制試卷等技術,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才能表現出高水平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技術,而且這種教學技術與行為的發展組合,便會產生一種寓於創造性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甚至學術能達到準確、鮮明、生動的境界。使學生不僅生動的理解了學習內容,而且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範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其次,教師要愛每一個學生。從本質上看,學生並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後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增強學生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第三,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麼應為之,什麼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範、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

總之,教師必須樹立終生學習觀念,不間斷的進行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才能適應新形勢教育改革的發展,才能更好的促進自身的全方面發展。

第5篇: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希望本站()能夠成為你學習與工作的好幫手!

在暑期繼續教育期間,我有幸聆聽了陳國安教授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碰撞”的專題講座,安子教授的講座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卻又不失專業水準引領的風範,讓我受益良多。

文化與教育骨肉相連,一個國家要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必然離不開其民族文化傳統。由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複雜性和多面性,傳統文化對現代教育進程產生着不同層面的影響。

優秀傳統文化凝聚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近些年來,國家倡議傳統文化的迴歸,“傳統文化進校園”、“建立中國小傳統文化教育基地”等一系列提案和呼籲,使傳統文化這塊美麗的奇葩,從遠古復甦,興起一股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傳統文化在現代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加強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競爭力,增加在校學生的傳統文化方面教育的內容,使傳統文化走進校園。對在校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將更好地傳承中華歷史的文明,通過儒家思想的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標準、提升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提升思想內涵,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

但是,傳統文化在與現代教育相融合時,由於二者本身的差異,也出現了一些碰撞,因此要更好地使傳統文化融合於現代教育,併為之服務,就需要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契合點所在。一、應該弘揚傳統文化的優良美德,加強素質教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價值的精髓集中得表現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中孕育的優秀傳統美德當中,它們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應當是我們最寶貴的教育資源。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於追求人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要將素質教育與優秀的傳統文化很好地結合起來。二、應該吸取傳統文化精髓,豐富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要根據學校的中心工作,因地制宜地利用自身優勢,總體設計活動內容和形式,凸顯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三、應該以教師專業化為契機,融傳統文化於教師發展之中。在當前形式下,傳統文化的培訓應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相結合,校本培訓應當是最好的方式。

總之,要做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融合,一定要尋找到兩者的契合點,使傳統文化能有效的貫穿到現代教育之中,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復興。

第6篇: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關於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的寫法與格式,請參考本文。

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國小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莫旗教師進修學校組織了一次特別的中國小老師暑期繼教培訓,所有參加本次培訓的教師,無論是年長者還是新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都對本次活動讚不絕口,並且熱情高漲地投入到研討中,使得本次培訓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參加暑期中國小數學繼教培訓心得體會我也從中受益匪淺。説到這裏,您一定對我們的培訓內容特別感興趣吧,那就是新一輪中國小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關注課前準備,實施有效教學”。

本次培訓分三期進行,每一期培訓老師都設計了周密的安排;第一天上午:崔老師對“關注課前準備,實施有效教學”進行講座。然後利用下午和第二天的時間各個研修團隊進行備課、交流,第三天由培訓老師進行檢查驗收。可以説在整個培訓的過程當中我們的數學教研員崔老師非常的辛苦,她不僅要關注整體,還要深入各個小組進行指導,而且對每一個細節都指導得特別到位,中國小音樂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總結讓我們每一個參加培訓的.老師都大有所獲。

“關注課前準備,實施有效教學”訓練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教材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確定教學目標;最近發展區分析與確定教學流程;教材處理與教學策略的選擇;編制教學預案。可以説通過本次培訓,我在這六大環節中都有很大的收穫,下面我就教材處理深入談一下自己的收穫和體會。

新課程倡導“學生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的整合”,從而實現“現實生活資源於教材資源的整合“。尤其是對於我們農村學校來説,我們不具備大城市那些優越的教學條件,也沒有優越的校外課程資源。例如:圖書館、展覽館、科技館等,但我們老師應當學會主動地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自己的教學服務。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利用身邊的教育資源對自己的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説到這裏,我不禁止想到自己在教學四年級《植樹問題》的點滴經驗,本節課最讓學生難以理解的是“間隔”,如果用術語來解釋學生會感到很抽象。教材中也沒有具體介紹“間隔”一詞的含義,而它還是解決植樹問題的基礎。這可怎麼辦呢?正在我苦思冥想之際,我注意到很多國小生都玩拍手的遊戲,兩個手指間的縫隙不就是間隔嗎?於是我在教學時利用學生表演“幸福拍手歌”入手,表演後讓學生看着自己的一隻小手,問“你能發現什麼數字?”生答:“5”。我説:“你們説的很對,我們一隻手的確有五個手指。可老師除了發現你們説的5以外,還發現一個數字4,你們知道指的是什麼嗎?”學生一時全用詫異的眼睛看着我,又看看自己的小手,很快有的同學發現了:“老師,我知道了,是手指間的縫隙。”我稱讚地誇獎那個同學:“你真是一個善於發現的孩子。”於是我輕輕鬆鬆地引導學生理解了“間隔”這一詞語,順理成章地進入了本節課的學習。

就像新課程倡導的我們老師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正如葉聖陶先生説的:“教材僅是個例子。”而如何把握教材,利用教材是我們教師教學成敗的關鍵,我們教師要想成為智慧型的教師,就應該積極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第7篇: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這就是你要找的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邏輯嚴謹,脈絡清晰。

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心得體會繼續教育暑期

在暑期繼續教育期間,我有幸凝聽了陳國安教授的 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碰撞 的專題講座,安子教授的講座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卻又不失專業水準引領的風範,讓我受益很多。文化與教育骨肉相連,一個國家要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必定離不開其民族文化傳統。由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複雜性和多面性,傳統文化對現代教育進程產生着不同層面的影響。優秀傳統文化凝聚着中華民族發奮圖強的精神尋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持。近年來,國家倡議傳統文化的迴歸, 傳統文化進校園、建立中國小傳統文化教育基地 等一系列提案和呼籲,使傳統文化這塊美麗的奇葩,從遠古復甦,興起一股學習傳統文化的***。傳統文化在現代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加強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競爭力,增加在校學生的傳統文化方面教育的內容,使傳統文化走進校園。對在校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將更好地傳承中華歷史的文明,通過儒家思想的教育,進步學生的道德標準、提升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提升思想內涵,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但是,傳統文化在與現代教育相融會時,由於二者本身的差異,也出現了一些碰撞,因此要更好地使傳統文化融會於現代教育,併為之服務,就需要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契合點所在。

一、應當宏揚傳統文化的良好美德,加強素質教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價值的精華集中得表現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中孕育的優秀傳統美德當中,它們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應當是我們最寶貴的教育資源。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於尋求人的全面***發展,因此要將素質教育與優秀的傳統文化很好地結合起來。

二、應當吸取傳統文化精華,豐富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要根據學校的中心工作,因地制宜地利用本身上風,整體設計活動內容和情勢,凸顯和宏揚中華民族精神。

三、應當以教師專業化為契機,融傳統文化於教師發展當中。在當前情勢下,傳統文化的培訓應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相結合,校本培訓應當是最好的方式。總之,要做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融會,一定要尋覓到二者的契合點,使傳統文化能有效的貫串到現代教育當中,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復興。

附送:

暑期老師觀世博會心得體會

暑期老師觀世博會心得體會

學習體會暑期老師觀世博會心得體會心得體會世博會老師暑期 在###主任、###副處長的帶領下,##壯族自治區委黨校 專題講授、現場教學和教學參觀。上海突飛猛進的發展和日新月異的變化,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和極大的震動。我們的心得體會是:

一、老師的水平真高

上海市委黨校目前正在積極構建、完善黨校教育體系,深化黨校系統資源整合。給我們授課的老師們視野開闊、思路清楚、思想解放、見解獨到,使人線人一新。對解放思想、浦東開發實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題目、對策,上海創意產業新天地產業升級與經濟結構調劑、長三角經濟的一體化調和發展、地方政府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及上海楊浦 三區融會聯動發展 模式等各教學專題,老師們高度重視教學設計的創造性和新奇性,能以豐富的知識和靈活的教學方法吸引學員,調動學員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員有較多的獨立思考、創造思惟的機會;重視學員們創新能力的培養,老師們善於提出開放性題目,學員們主動提問的次數多,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頻率很高,學員們對知識的領悟程度好;重視學員的全面參與,用自己的藝術性、聰明性喚起學員們學習的愛好,鼓舞學員進取。

學員們發出了很多的感慨。大家以為,上海黨校的老師有思想、有水平、有內涵,讓我們收穫頗豐。解放思想,首先要有思想,上海黨校的老師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二、上海的發展真快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工貿易城市。它不但是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龍頭,也是我國經濟、金融、貿易中心和世界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的城市綜合競爭力目前居中國內地 步伐,城市形象發生了深入變化,經濟進入了全方位開放的延續文祕雜燴網快速健康發展軌道,城市建設向關鍵型、功能性、網絡化基礎設施體系方向推動,人民生活到達了比較富裕的小康型。

在上海期間,大家對上海的發展不絕口,同時為上海以整潔、美麗、有序的姿態服務世博會而歡欣鼓舞。

上海的發展經驗十分豐富,非常寶貴。我以為它一是服從國家戰略,把上海的發展放到全國發展的大環境中來思考和謀劃;二是堅持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點、時代特點和上海特點的發展新路;三是實施高出發點、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善於在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中捉住發展機遇,拓寬發展空間;四是理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努力做到首創性、操縱性、堅韌性之有機同一;五是始終重視改善民生,使改革發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大眾;六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斷進步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七是充分發揮比較上風。上海善於利用本地獨特的區位條件、資源天賦、特點產業和歷史文化等資源,把比較上風轉化為競爭上風,找準突破口,贏得大發展;八是全面推動黨的建設。

大家邊看邊學,邊學邊對照,邊討論邊思考,一致以為開放是上海發展之源,上海的成功經驗對我們有很深的啟發。

三、世博的理念真新

第8篇: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你也可以參考更多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今年暑假,我在繼續教育網上參加學習,我認真收看了五位老師的講課。下面就幾位老師的講課談談我的感想。

劉曉明教授的《教師職業倦怠的心理調適》,本課程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系列培訓課的一部分。以專題的形式,聚焦教師職業倦怠的表現與自我調適,努力幫助教師認識職業倦怠問題的現實表現、形成原因及調適策略,走出職業倦怠的現實困境,促進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幫助教師掌握職業倦怠的自我調控方法,從優化社交技能、學會管理壓力、駕馭班級管理、有效管理時間、尋求社會支持等五大方面,是幫助教師掌握調適職業倦怠的有效策略。

張玲棣教授的《測試評價的理論與實踐》,本課程在分析評價的構成、過程、類別等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重點探討課堂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開展問題。課程從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目標的層次性、不同課型的差異等方面介紹終結性評價內容和方式的選擇,並且通過具體案例呈現了知識、理解、應用等目標的評價方式,以及課堂總體效果、學生參與、策略發展等內容的評價。本課程強調,終結性評價必須關注目標的多元性、學生需求和發展的多元性以及評價方式的選擇性與開放性。本課程從形成性評價的診斷、促進、反饋教學和學習等功能出發,介紹了課堂教學中形成性評價在內容、方式選擇上應該遵循的原則,介紹瞭如何開展階段性目標達成評價,如何評價學生的參與,如何有效利用觀察和反饋,如何促進學生評價,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評價對課堂教學組織和教學目標達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夠幫助教師正確認識課堂教學評價,更好地反思自己課堂教學評價的開展,為我們以後設計教學評價、實施和反思教學評價提供了必要的指導。

李鏜老師的《高中學業評價中的師德理念與智能理論》,本課程以案例導入,提出五個與高中學業評價有關的問題來討論。這五個問題為:學業評價的內涵及問題、智能理論與評價理念、用科學的態度對待測試、用形成性評價促進發展、學業評價中的師德理念。學業評價不考慮價值觀,對教育的功能而言,無疑是南轅北轍。課程提出了 12 個教育的核心價值觀,提示教師在學業評價中要在師德理念中確立價值觀的地位。

本課程較詳細地介紹了三種智能理論。對學生學業評價要基於科學的智能理論,要有多元多維的理念。本課程還提示教師注意在學業評價中,測評的試題內容有時會出現偏差,故而教師的師德不僅由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而且要以紮實的學科知識為基礎,要重視形成性評價的作用,要在國際視野下提高評價中的師德理念。

本課程提出教師的師德離不開對教師專業素養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對學生盡心盡意的服務,對科學、民主、關愛的追求與踐行是師德體現的思想基礎。

本課程具備以下特色:

1 .本課程基於國際視野,以案例説明,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看測試成績,要重視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

2 .本課程基於心理學的理論來端正評價中的師德理念。課程從智能理論的視角,説明簡單地以學生的測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業是片面的。

3 .本課程基於形成性評價的運用來幫助教師踐行科學的師德理念。課程結合高中教學實際,具體介紹了不同學習情境中的形成性評價工具。

4 .本課程以試題分析入手,介紹了考試測量分析的基本概念,來説明任何測試的結果都只能是接近考生的真實水平,以幫助教師正確對待學生的考試成績。

通過學習,收穫很大。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具體工作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説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學而不厭,悔人不倦”的精神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並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薰陶。這樣,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競爭形勢的有用之才。其次,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並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於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後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第三,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麼應為之,什麼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範、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總之,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使自己能跟上時代的節拍。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這個暑期的學習,收穫是非常豐富,它引發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然而,憧憬未來,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畢竟這些思考和理論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嘗試和運用,並最終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東西,我想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8篇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暑期繼續教育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