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64K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 篇一

30多年來,徐立平立足航天固體發動機燃料藥面整形崗位,苦鑽善學,練就了一手高超的絕技絕活,為火箭上天、導彈發射、神舟遨遊“精雕細刻”,讓一件件“大國重器”華麗綻放,被譽為新時代雕刻火藥、為國鑄劍的“大國工匠”。

徐立平刻苦練習成就一流技術。他從最基礎的拿刀、握刀學起,先後跟隨多位師傅學習技術。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整形允許的最大誤差,而他整形的精度不超過0.2毫米,一張紙的`厚度。他用手摸一下,就能修整出符合設計要求的藥面,是這個領域響噹噹的“一把刀”。30年多來,徐立平整形的產品始終保持着100%合格率和安全事故為零的紀錄,他還設計、製作和改進30多種刀具,其中一種刀具被命名為“立平刀”。

徐立平衝鋒在前,勇挑責任擔當。89年,我國某重點型號發動機研製進入攻堅階段。一台即將試車的發動機火藥出現裂紋,為了找準故障原因,不影響後續研製進度,專家組決定成立突擊隊就地挖藥。21歲的徐立平憑藉精湛技術,和師傅們一起加入挖藥突擊隊。在狹窄空間裏,人如同“芯材”一樣被包裹在成噸的炸藥堆裏,每次只剷出四五克藥。為確保安全,規定每人在裏面最多幹上10分鐘就必須出來。但為了讓隊友們能多休息一會,徐立平每次都堅持多挖五六分鐘。歷經2個多月的艱難挖藥,故障成功排除。2005年,徐立平的班組接到一項緊急任務,要給一台已經裝滿推進劑的發動機挖藥。他毫不猶豫地第一個鑽進發動機裏,接連幹了一個多月,成功找出問題所在,保證試驗圓滿成功。

徐立平開展培訓傳承經驗技術。他針對大、小整形組各自擅長手工和機械整形技術的特點,開展手工和機械整形技術雙向培訓,使班組成員全都掌握手工和機械整形相結合的方法。他還編寫整形機整形程序,實現數控整形機在藥面整形工序的成功應用。他把團隊的成長進步當作重要職責,依託“徐立平大師技能工作室”,幫助青年職工成長,所在班組被命名為“徐立平班組”,其中多人成長為國家級技師和技能技藝骨幹。

徐立平榮獲“時代楷模”等稱號,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華技能大獎。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二

有一羣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國際勞動節之際,讓我們向他們致敬!這期一共有三位主人公,他們在各自的崗位散發着屬於自己的璀璨光芒。

毛勝利的頂尖技藝就是他的刷子功夫,手法乾脆利落,穩準快實,連貫流暢,直如行雲流水,絕無拖泥帶水。濕潤柔軟的大紙張在焙面上平平整整,沒有一個氣泡,不出一條褶皺,不留一道刷痕,更不許有一點撕裂,毛勝利已經把自己的這把刷子練到了化境。

孟劍鋒從古法中參悟鏨刻技藝將銀箔化為白絲巾。這條白絲巾的特別在於沒人能夠將它抓起來,因為這條絲巾出自有着近三千年歷史的鏨刻技藝。

所有功夫活兒都遵循一個原則:對文物的干預最小。這是鐵律。他在不起眼的齒輪背後,會時而見到制鐘匠人留下的標記。每一個搭扣、咬合、旋轉,將動力精準地轉換成演繹、音樂和走時等各種複雜的功能。在這座精密的機械宮殿裏,王津隱隱感受着跨越時空的工匠對話。

這些大國工匠,既平凡又傑出,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偉大,他們為社會做出了非凡的貢獻,讓人折服其高潮技能和點贊其為人處事之功。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蹟 篇三

周建民有一雙神奇之手,工作39年來,完成創新成果千餘項;他有一雙可靠之手,研製的16000餘件專用量規無一發生質量事故。

周建民有一雙精準之手,憑藉眼看、耳聽與手感,使專用量具達到微米級精度。執着忘我練就一身功夫,巧思鑽研成就創新達人,一人一冊培養後輩新人,他用行動詮釋着工匠精神。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蹟 篇四

閲兵式上的防務裝備、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龍”、導航的“北斗”等大國重器導航系統的關鍵零部件—陀螺儀,有很多出自他和他的團隊。

從事銑工38年,練出將陀螺儀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亞微米級的絕活,以精準的導航擦亮大國重器的“眼睛”,在以微米度量的世界不斷超越,一次又一次大寫中國!

大國工匠精神事蹟材料 篇五

戴志勇自在向本次人大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提“工匠精神”,從德國製造到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從瑞士手錶到中國航天,可圈可點的案例分析與文化自省,已經在以朋友圈為代表的輿論場上流行了一輪。

前些日,李提醒中國還“不具備生產磨具鋼的能力”與“圓珠筆頭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點出一個基本現實:中國製造中的粗製濫造仍觸目可見,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

其實,製造強國只是工匠精神的果,不是因,也不是終極目標。工匠精神的因與終極目標,都是人本身。

今日提倡工匠精神,首先是因為我們希望告別“圓珠筆老不出水”或“用一次就壞”的時代,與那些卓越之“物”共生共處。我們希望廠家製造的一口鍋,從出生到老年,都仍然好用;一塊表由奶奶傳下來,戴在腕上仍然滴答不止;城市的下水道於一百多年前建造,還是那麼通暢。

由此,很多生命記憶得到活生生的傳承,卓越之“物”裏飽含着人的專注與深情,傳達給一直使用和保存的人。對天地間的各種產品,我們不是棄之如敝履,而是當做值得愛惜的果實。人與物之間,才會告別粗鄙,達到一種美好的狀態。

只有當我們開始真正欣賞匠心獨運的人,當看到一位拿高工資的高級技工,不是因為其收入超過名校碩士而羨慕,而是因為他對手藝的專注去尊敬,追求精益求精的“職人”,才會成為一種精神標尺。人與人之間,也才能告別粗鄙,迴歸到生命品性的相互砥礪與欣賞。

就像日本與德國一樣,告別粗鄙時代,要經歷管理與教育的雙重革新。

二戰後,日本企業界在美國質量管理之父愛德華茲·戴明的全心協助下,迅速提高了日本製造的質量,取得經濟奇蹟。這種管理變革不會憑空誕生,源自人的意願、視野與學習能力,教育顯然更為根本。

德國的教育體系裏,在接受覆蓋全民的基礎教育之後,學生很早即向職業教育與文科中學分流。這種分流的好處有兩個:其一是減少千軍萬馬共擠獨木橋的危害,避免了類似中國應試教育對學生興趣乃至人格的傷害;其二是較早使學生依照“性之所近”者,確定自己的職業主攻方向。

尤為重要的是,這種職業教育,不是在學校裏做與社會無關的學習,而是在政府的宏觀制度設計下,直接與企業就業崗位對接。將一線實踐與課室裏的研究融合在一起,琢磨產品的精度,理解市場的變化,從小鑄造出德國人的工匠精神。

反觀中國,職業教育不職業,精英教育不精英的狀況,廣泛存在。為了爭搶經費,各種中專和大專院校也追求大而全的學科設置,以提高學校行政等級。為了分數,除了極少數可以兼顧的學生,家長不得不讓孩子逐漸放棄手工與興趣,放棄生活教育與人格磨礪,進入刷題式學習。

這也是一種教育上的粗鄙狀態。樹大者根必深。只有改變這樣的現狀,工匠精神才能光而大之。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六

劉湘賓,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陝西職工,被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推選為20xx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他是如何磨“劍”數十載,最後在20xx年國慶閲兵時火箭軍方隊中精彩亮出的?

今天,我從紀錄片《矢志奮鬥,只爭朝夕》的短視頻中,找到了答案。

劉湘賓從微米度量的世界裏,用一點點縮小的精度,一次又一次的大寫着中國。在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不就是“堅守寂寞、不斷超越,衝鋒在前,勇於擔責”的亮劍精神嗎?

從一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的轉業軍人到自學電腦編程;從一個銑刀、鑽頭都不認識到領銜國際超精密數控銑工的“領跑者”。幾十年間,不知道他經歷過多少困難和失敗,但他始終懷揣着自己的信念和夢想。

這種精神在新時代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永不褪色,日久彌新。當今社會教育觀念層出不窮,教育生態複雜多變。但作為教育人,要能排除各種干擾,堅守自己的初心。面對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的變化,不抱怨,不放棄,要主動思變、求變。不斷學習和提升自我的各種能力。利用各種教育教學資源。探索適合現代學生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以培養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學生作為我們的理想追求和使命擔當,不斷探索、不斷超越。

大國工匠學習心得 篇七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着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概括起來,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務精神。

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投資少、週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當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循環時,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看着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通過高標準要求歷練之後,成為眾多用户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

許多具備了“工匠精神”的企業往往是行業裏的奢侈品牌,比如瑞士的手錶製造行業。因為要做到完美必須耗時長,成本高,因此價格也會更高。“一切手工技藝,皆由口傳心授。”傳授手藝的同時,也傳遞了耐心、專注、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須具備的特質。這種特質的培養,只能依賴於人與人的情感交流與行為感染,這是現代的大工業的組織制度與操作流程無法承載的。“工匠精神”的傳承,依靠言傳身教地自然傳承,無法以文字記錄,以程序指引,它體現了舊時代師徒制度與家族傳承的歷史價值。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八

CRH380A列車曾試圖以世界第一速度運行京滬高鐵,並率先獲得美國商標專利局頒發的中國高鐵自主知識產權認證。中國向全世界推銷高鐵是國際名片。今天的《大國工匠》,我們將認識一位打造這張名片不可或缺的人——高鐵首席磨工寧。

486.1公里,是京滬高速鐵路上運行的380A最高時速,創下了高速列車試運行速度新的世界紀錄。

如果把高鐵比作長跑運動員,輪子是腳,轉向架是腿,寧磨的定位臂是腳踝。

每個轉向架的重量為1.1噸,定位臂落在四個輪子的節點上,每個接觸面小於10平方釐米。當火車以每小時300公里的速度行駛時,接觸面上的衝擊力為20至30噸。如果間隙大,車輪可能會鬆動;如果完全焊接,轉向架就無法再打開,影響列車維修。

寧詹韻負責這一過程,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各地的所有高鐵生產線上,這取決於手工研磨。手動研磨只剩下0個空間。0.5mm左右。磨損小的話轉向架不會倒,磨損大的話價值十幾萬的主板就報廢了。

寧雲展示了這些神奇的雙手,繼承了父親的基因。他的父親是村裏的鐵匠,寧小時候經常和父親一起幫村民擦亮傢俱,所以從小就喜歡學手藝。

國中畢業後,寧考上了鐵路職業技術學校。20xx,他成為第一個學習380A列車轉向架打磨技術的中國人。寧詹韻對這項技術的精通和精確把握讓日本專家豎起了大拇指。

寧詹韻成了高鐵磨頭,很快就成了班長。但是,沒過多久,他就找到了領導,説不想當班長,讓我幹。

寧詹韻的家離工廠有將近半小時的車程。他和妻子的溝通基本上每天都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因為一旦到家,他又忙起來了。在這個30多平米的小院子裏,絕大部分的遺址都是寧雲展出的。他自費在網上買了這些磨具,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練手藝。起初,我妻子不明白。

六歲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寧詹韻説,他理解女兒的想法,就像當七年級樣,是因為父親尊重他的選擇,他才如願考上了鐵路技校。

20xx是380A準備高速的關鍵時刻。今年,他患白血病七年的父親第三次入院。雖然寧詹韻意識到他和父親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但他不可能每天都和父親在一起。我在下班的路上得到了父親去世的消息。

隨着380A高速衝刺的成功,寧致力於更高速列車的生產,在工作中不斷研發新項目、新工藝,先後獲得五項國家技術專利。

專注於技術,不當班長的不是官員,寧似乎與目前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寧詹韻説,我不完美,但我的產品一定是完美的。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用一生的時間來腳踏實地地做好這項工作。如果中國製造的每一件作品背後都有這樣一個追求完美的工匠,那麼中國製造就能跨越“質量”的門檻,成為“高質量製造”,讓更多的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更加熠熠生輝!

《大國工匠》倡導“工匠精神”宣傳技術技能,成就輝煌人生,對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促進大眾創業創新,提高我國製造業和服務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大國工匠的事蹟 篇九

今年53歲的高鳳林,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廠發動機車間班組長,35年來,他幾乎都在做着同樣一件事,即為火箭焊“心臟”——發動機噴管焊接。有的實驗,需要在高温下持續操作,焊件表面温度達幾百攝氏度,高鳳林卻咬牙堅持,雙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皰。

因為技藝高超,曾有人開出“高薪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聘請他,高鳳林卻説,我們的成果打入太空,這樣的民族認可的滿足感用金錢買不到。他用35年的堅守,詮釋了一個航天匠人對理想信念的執着追求。

大國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十

當人們提到中國產品的時候,很多人腦海裏會出現“山寨”、“侵權”、“質量差”,當談到中國生產力時,我們印象裏又會浮現“中國製造,世界工廠”、“低廉的價值回報”、“環境被破壞”等等。

當電視裏火箭升空倒計時的那一刻,點火,看那龐然大物“屁股”冒煙騰空而起時,我們歡呼鼓舞,為祖國的發展感到驕傲,為背後付出的科研人員鼓掌,曾經我們的國家積弱貧寒,內外交困,我們也質疑過中國製造的品質,當一批批傑出人才為了國家發展,國家的競爭力,他們把中國製造從簡單的模仿,轉型到中國創新,付出了幾代人的努力。

世界的未來看東方,東方看中國,當祖國的實力越來越強,這背後少不了默默無聞付出的科研勞動者,在他們心中一直堅守着大國工匠精神,他們不怕失敗,不計較個人得失,耐得住寂寞一點一滴向目標前進,當他們站在領獎台上時輕描淡寫的訴説,好像講述一個別人的故事,因為有你們大國匠心的精神,中國改變了世界的標準,有了中國的世界標準,很多科技已經超越了西方發達國家,真正的實現了由中國製造者轉變成為中國創造者,讓中國製造提升中國形象,科技工作者們的工匠精神激勵着每一個人,讓我們的中國夢逐漸實現,讓科技改變生活,讓科技真正轉變為第一生產力。

作為成長在紅旗下的新一代,中國夢也是我們新一代的追逐夢,我們傳承美德、熱愛祖國、好好學習,努力把自己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我堅信“少年強,則中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