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大國工匠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77K

2022大國工匠心得體會多篇

2022大國工匠心得體會篇1

crh380a列車曾試圖以世界第一速度運行京滬高鐵,並率先獲得美國商標專利局頒發的中國高鐵自主知識產權認證。中國向全世界推銷高鐵是國際名片。今天的《大國工匠》,我們將認識一位打造這張名片不可或缺的人——高鐵首席磨工寧。

486.1公里,是京滬高速鐵路上運行的380a最高時速,創下了高速列車試運行速度新的世界紀錄。

如果把高鐵比作長跑運動員,輪子是腳,轉向架是腿,寧磨的定位臂是腳踝。

每個轉向架的重量為1.1噸,定位臂落在四個輪子的節點上,每個接觸面小於10平方釐米。當火車以每小時300公里的速度行駛時,接觸面上的衝擊力為20至30噸。如果間隙大,車輪可能會鬆動;如果完全焊接,轉向架就無法再打開,影響列車維修。

寧詹韻負責這一過程,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各地的所有高鐵生產線上,這取決於手工研磨。手動研磨只剩下0個空間。0.5mm左右。磨損小的話轉向架不會倒,磨損大的話價值十幾萬的主板就報廢了。

寧雲展示了這些神奇的雙手,繼承了父親的基因。他的父親是村裏的鐵匠,寧小時候經常和父親一起幫村民擦亮傢俱,所以從小就喜歡學手藝。

國中畢業後,寧考上了鐵路職業技術學校。20xx,他成為第一個學習380a列車轉向架打磨技術的中國人。寧詹韻對這項技術的精通和精確把握讓日本專家豎起了大拇指。

寧詹韻成了高鐵磨頭,很快就成了班長。但是,沒過多久,他就找到了領導,説不想當班長,讓我幹。

寧詹韻的家離工廠有將近半小時的車程。他和妻子的溝通基本上每天都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因為一旦到家,他又忙起來了。在這個30多平米的小院子裏,絕大部分的遺址都是寧雲展出的。他自費在網上買了這些磨具,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練手藝。起初,我妻子不明白。

六歲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寧詹韻説,他理解女兒的想法,就像當七年級樣,是因為父親尊重他的選擇,他才如願考上了鐵路技校。

20xx是380a準備高速的關鍵時刻。今年,他患白血病七年的父親第三次入院。雖然寧詹韻意識到他和父親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但他不可能每天都和父親在一起。我在下班的路上得到了父親去世的消息。

隨着380a高速衝刺的成功,寧致力於更高速列車的生產,在工作中不斷研發新項目、新工藝,先後獲得五項國家技術專利。

專注於技術,不當班長的不是官員,寧似乎與目前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寧詹韻説,我不完美,但我的產品一定是完美的。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用一生的時間來腳踏實地地做好這項工作。如果中國製造的每一件作品背後都有這樣一個追求完美的工匠,那麼中國製造就能跨越“質量”的門檻,成為“高質量製造”,讓更多的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更加熠熠生輝!

?大國工匠》倡導“工匠精神”宣傳技術技能,成就輝煌人生,對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促進大眾創業創新,提高我國製造業和服務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2022大國工匠心得體會篇2

今日,單位團支書告知,速度寫篇大國工匠的觀後感。可能過去一年總是給單位寫寫兩彈元勛、正能量之類的文章,給別人留下了又紅又專的印象。只可是,在這個又紅又專的內心深處,還有一顆胡思亂想的種子。

?大國工匠》,看了,當然有感。可這種感,卻是悲感多過喜感。只是這就不貼合時代提高的要求了,那就當無感吧。因為,這隻能叫《大國工匠》,無法叫強國工人。

?大國工匠》中,講述了8位工人(我沒有用工匠,因為我尊敬他們),用自我飛凡的工作本事,締造了各種中國“神話”。看了每一集故事,那麼生動,那麼逼真。相信但凡去過工廠工作的人,或者瞭解工廠的人,甚至對工廠沒有概念的人,在看了他們的故事後,都會由衷佩服他們。而在貫穿全集的故事中,有幾個詞,聽到了,卻是那麼無感。

我尊敬佩服每一位用自我雙手,辛勤工作,努力生活的人們。而提到工人,我對他們又有另一種感情。我的爸爸媽媽都工作在工廠之中,用今日評價一個人的方式評價他們,他們很失敗,因為他們是工人出身(有時候榮譽也同地位一樣,代表着成功,只可是他們都不是“工匠”)。但對於家庭,他們很成功,很偉大。他們夫妻恩愛,養育了孩子,孝敬了父母,行得正,坐得端,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懇懇做事。也正是如此,我對工人的認識,跟不是工人家庭出身的人相比,可能又多了一點點。

我對15歲時的一個記憶片段,至今印象深刻。那時候,爸爸帶我去了他所在的工廠,讓我和他一齊在裏面站5分鐘。那5分鐘,我聞到了炙熱而又夾雜着汗水和油污味道的的空氣,轟隆刺耳的聲音夾帶着機械加工的廢屑向我排山倒海般打來。當5分鐘時間到了時,爸爸在我耳邊叫我。可第一次經歷如此場景的我,不明白是被身處的場景所震撼了,還是被吵雜的噪聲所淹沒了,根本聽不到爸爸近在耳邊的聲音。從工廠裏出來,我渾身上下早已濕透。

爸爸對我説,你以後要是學習好點,學到點本事,有本事就去自我實現自我的夢想吧。如果沒那個本事,爸爸最多是帶你到那裏來工作。如果,你對那裏的工作也不能勝任,那我就送你一個籮筐(我家鄉,職業為撿破爛的人們,都是背個籮筐到處撿東西)。那時候,我對工人,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恐懼。我也第一次對所有努力工作,為生活努力的人,有了一份敬意。而這份敬意,也一向讓我尊敬所有努力的人。

如果讀者您還有興趣讀到那裏,可能或多或少,對於工人又多了一點了解。今日的工作場所,比之過去,條件好了很多很多,但對於很多工廠,其條件,恐怕還不是如電視中,那麼高大上。

言歸真轉,繼續説説對《大國工匠》的感覺。裏面的8位主人公,用一生的追求,到達了絕大多數人都無法企及的高度。可每次看到這種場景,不禁想問一句,年輕人哪裏去了,其他人做什麼去了。

每一位主人公都是過了知天命的年齡,甚至是過了耳順之年。如果我們國家最高端的操作技術,掌握的是在一羣知天命,甚至耳順之年的師傅們手中。

這是一種提高,還是一種驕傲,還是一種後繼無人,沒有傳承。

記得剛工作時,也曾少不經事,傻里傻氣的説,感受不到傳承。當我説完後,老人笑我傻,中人説我笨。只因為,我説了句“假”話。可如果今日還讓我説,我還會堅持説一樣的傻話,笨話。而我對《大國工匠》的無感,也正是源於此處。我們推崇着團體主義,可在榮譽面前,卻豎起了英雄主義。

對於大國工匠中的每一位大師而言,他們經過《大國工匠》得到了榮譽,可他們的單位的同事得到了什麼這些大師們的年輕同事們,要不是飯桶,要不是混日子的,否則,比這些大師年輕的工人們,去做了什麼學習,大家都懂得。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不好,是學生們自我不努力。

於是,一代又一代的長江後浪,沒有得到前浪的傳承,靠着時間,拍死了前浪。當一代又一代的後浪,經過時間洗禮,最終摸清了前浪的精髓時,自我也變成了長江前浪。

2022大國工匠心得體會篇3

八位勞動者,八位工匠。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他們的成功之路就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成為了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了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鉗工胡雙錢,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工作30多年來,老胡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在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的首架樣機上,有很多老胡親手打磨出來的“前無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2、撈紙工周東紅,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經他手撈出曬成的宣紙,每張重量誤差不超過1克。30年來,周東紅始終堅持着成品率100%的記錄,他加工的紙也成為韓美林、劉大為等著名畫家及國家畫院的“御用畫紙”。

3、港珠澳大橋管延安。在工作時,管延安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按照規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於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縫隙。僅有國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

4、國家高級工藝美術技師孟劍鋒。北京apec會議上,我國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孟師傅在僅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

5、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張冬偉。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難的焊接技術,殷瓦板牛皮紙一樣薄,一條lng船上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一個針眼大小的漏點,都有可能帶來致命後果。張冬偉的焊接技術不但質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觀上也完美無缺。

6、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師,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稱為“鼻祖”。從事該工序的工人全國不超過10人。他研磨的轉向架裝上了644列高速動車組,奔馳8、8億公里,相當於繞地球22000圈。他就是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寧允展

7、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鳳林。焊工高鳳林35年專注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被稱為焊接火箭“心臟”的人。130多枚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他焊接的發動機的推動下順利飛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衞星去月球的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鳳林焊接生涯裏挑戰過的最薄記錄。

8、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顧秋亮。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其組裝對精密度要求到達了“絲”級,在中國,能實現這個精密度的僅有顧秋亮。成功把“蛟龍”送入海底後,他的新挑戰是組裝中國首個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證明,僅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可望拓展人生價值。

“我們要用大批的技術人才作為支撐,讓享譽全球的‘中國製造’升級為‘優質製造’。”而在這個過程中,代表中國實力的製造工程,其頂級工藝技術確實十分精良,但對於更多的中國製造領域,我們仍然缺乏響噹噹的“中國名片”,其背後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礎製造業優質技術人才——大國工匠的缺失。

其實説到底,我們每個人都是自我行業的工匠,我們都需要工匠精神,我們要向八位大國工匠學習,學習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至死不渝的奮鬥目標,爭做國家的棟樑。對於身為人師的我們來説,也要努力做一個充滿“匠心”氣質的教師,不墨守成規或急功近利,而是將持續改善和創新當成永恆的旋律。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的方向不應當是囿於知識的傳授和灌輸,讓孩子們的時間花費在成績單或名次上,更應當側重於“育”,“育”是文化,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喚醒和激發,培育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激發學生的思考與創造活力才是教育目的,僅有能培養孩子好奇心、提升在廣闊空間中自由思考的本事、鼓勵孩子勇於創新和敢於冒險,並一輩子專注於的教育這一件事的工匠教師,才能做出有匠心味道的真教育。

2022大國工匠心得體會篇4

看完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八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片中講述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一樣崗位勞動者,他們用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我內心無比激動,久久不能自已,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人,孟劍鋒和寧允展。

在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的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由於過於逼真,讓人看後會情不自禁伸手觸摸感受。其實它就是孟劍鋒在僅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能做到上百萬次的鏨刻敲擊零失誤,這種完美和卓越僅有我們的“鏨刻大師”孟劍鋒做到,怪不得會讓人不禁伸手去觸摸!

另一個數據——486。1公里,這是380a在京滬高鐵跑出的最高時速,它刷新了高鐵列車試驗運營速度的世界紀錄。而寧允展就是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第一人,首席研磨師,更讓人感動的是,為了完成380a準備衝高速的關鍵階段,他沒有無法天天陪伴身患白血病的父親最終的時光,卻在下班的路上才得到父親去世的消息。

看到那裏我不禁又難過又慚愧,難過的是這位“大國工匠”沒能送父親最終一程,慚愧的是,我們在職場久了總會覺得工作枯燥乏味、乏善可陳,生活好像沒有了活力,工作也常讓我的進取性磨損,甚至有時覺得看不到期望。《大國工匠》中的師傅,他們都沒有沒有顯赫的出身,高深的學歷,甚至放棄誘人的跳槽機會,在國家的崗位上精益求精,耐心專注堅持十幾年,幾十年,我確實應當向他們學習啊,如果有夢就應當去追,用“大國工匠精神”把夢精雕細琢,精益求精!

2022大國工匠心得體會篇5

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中央電視台播出了紀錄片《大國工匠》系列節目,對根植於我國勞動者中的“工匠精神”,給以忠實記錄和頌揚。就有這樣一羣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他們以工匠的名義,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紀錄片《大國工匠》以熱愛職業、敬業奉獻為主題,講述了八位“手藝人”的故事。他們中間,有在中國航天事業中,給火箭的“心臟”——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高鳳林,有載人潛水機上被稱作“兩絲”鉗工的顧秋亮,有高鐵研磨師寧允展,有港珠澳大橋深海鉗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飛機的鉗工胡雙錢,有鏨刻人生、為apec會議製作禮物的孟劍鋒,還有撈紙大師周東紅。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之所以能夠匠心築夢,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大國工匠給我們以財富,這就是要深植“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觀念,繼承中國源遠流長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藝,讓“中國製造”、“中國創造”釋放出更為奪目的光彩。

在這個五光十色、極致物慾橫流的當下,對這些成功的工匠們也少不了幾倍工資、幾套房子、幾多升遷的誘惑。但是,他們都沒有為此所動。因為他們的共同和特殊點,不僅在於技藝精湛,而且在於有一顆熱愛祖國,對所從事的事業的愛心和忠心,有一種令人高山仰止、富有職業操守的“工匠精神”。高鳳林的話,代表了大國工匠們的心聲:“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衞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每一個從事五金製造的業者,都是一個個工匠,都有一份份責任。每個業者都應該以同樣“大國工匠”的精神尺度,盡職盡責,贏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