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參觀税史館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59K

參觀税史館心得體會多篇

參觀税史館心得體會篇1

上個週末,在解説員的帶領下,我們班參觀了校史館。

進入館後,我們在進門的標誌性位置進行了合照,以紀念此次活動。在講解員的講解下,我們瞭解了印刻着“大連理工大學”字樣的白色書本雕塑和校徽標誌的內涵。接着,解説員耐心的給我們講解牆上照片的由來。展現在我眼前的是,大工這所高等學府的誕生的全程記錄。一個個的展物,向我們訴説着歷史的凝重,在解説員的解説下我們對於學校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我被大工人吃苦耐勞,勤奮進取的精神所震撼。他們自己用自己的雙手,一磚一瓦的建起了我們的主樓。無論環境多麼惡劣,他們都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大工的熱愛。

接着,我們看到了屈伯川老校長的遺物,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位衣着樸素,平易近人的老校長。當看到他的遺書時,我被他的奉獻精神深深地震撼了,頓時鼻子有種酸酸的感覺。老校長為我們學校奉獻了大半生,去世後又把遺體捐贈,連骨灰也撒在大工的校園裏。

連理工大學自1949年4月建校(時為大連工學院)以來,以著名教育家屈伯川老先生為代表的創業先驅高瞻遠矚,廣納賢才,艱苦創業,建校10年多就躋身全國重點大學行列。自1988年正式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後,我校師生兢兢業業,歷屆學子成才後回報母校,為大連理工大學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通過此次參觀,我對大工有了更深的瞭解。我內心洶湧澎湃,我為自己能在這樣的一個學校學習而感到自豪!同時,我暗暗發誓:我要為校爭光,今天我以大工為榮,明天大工以我為榮!加油,大工學子,加油,大工——我的母校!

參觀税史館心得體會篇2

來到大學的生活已經過去一年了,去年入學教育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我時常想起當時校長給我們講的關於大連理工那些已經埋在歷史的記憶中的往事,一年過去了,那些曾經被津津樂道的事情也在我的記憶中變得模糊。我也經常想什麼時候可以在聽一次這樣的講座,聽幾個關於母校的老故事。

終於在學期過半的時候我又等到了這樣的一次的機會,班裏組織團建活動去參觀校史館。可以説去的時候,心情還是有一點激動的。終於可以去更深的瞭解母校了。在講解員簡單的介紹之後,大家踩着歷史的足跡,開始參觀這大約七百平方米的校史館。在講解員詳細而又生動的講解下,每走一步,我們都被一段段歷史所震撼。大家無論是對“團結,進取,求實,創新”的校風,還是“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都有了更深的感悟。回顧着過往大工湧現出的一批批優秀學子的事蹟,如:錢令希教授、李士豪教授等,聽着講解員説到我國第一台激光器、第一顆返回式衞星、第一台微波氣象雷達等各種高科技項目的研發設計中,都凝聚着大工人的聰明才智,大家無不感到自豪與驕傲。

校史館的另一側,陳列了各種富有歷史意義的物品。從汽車發動機到“米格15”戰鬥機渦輪,再到汽輪動力機組;從老一館的大門,到屈伯川老先生的遺物。斑駁的鏽跡,塵封的筆跡,無不透露着歷史的痕跡。這一路,我們行走在歷史的長廊中,感受着歷史帶給我們的

震撼;這一路,懷想過往大工人帶來的感動,且行且感悟。

參觀税史館心得體會篇3

12月28日這天下午,我們全班同學去參觀四川大學校史館,校史館裏究竟有些什麼呢?

來到四川大學後,來接待我們的是研究生吳燕姐姐,這次參觀與以往別的的參觀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導遊或老師帶着我們參觀,而這次吳燕姐姐“拋”出七個問題,讓我們帶這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當吳燕姐姐的問題一提完,同學們便如離弦之箭一般,“射”進了校史館。

我也隨着人流衝進了門。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華麗的牆壁上有一塊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着四川大學的校風和校訓,我馬上抄了下來。再低頭一看,地上有一塊玻璃,玻璃下記載着四川大學的創立日期和創立人。一下子兩個問題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興。接着我又站在資料室門口向四處瀏覽了一會兒,才發現了我要找的資料,那是四川大學五位校長的名字和華西醫科大學第一位牙科畢業生的名字。

接着,我又到了二樓,一到樓口,我就看見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邊有許多槳。原來這些槳上的字記錄了四川大學歷年來更名的名字和意義。最後,我又找到了介紹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事蹟。

參觀了四川大學的校史館後,我的疑團都一一解開了。四川大學的校史館不但記載了四川大學豐富的文化,而且讓我瞭解到,四川大學之所以能夠為祖國培養出許許多多優秀的人才,是與該校的校訓、校風分不開的。它的校風為:嚴謹勤奮,求是創新。從中我體會到,只有勤奮努力的學習,才能獲得豐富的知識;只有不斷努力地進取,才能達到務實創新。

四川大學歷史悠久,有着豐富的文化遺產;它氣勢磅礴,卻又不失樸素典雅。它為祖國的日漸強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從現在起要努力學習,才能考上我們四川這所有名的大學,將來才有能力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觀税史館心得體會篇4

在第一天跨進達立校園的下午,我們全體陌生卻又略帶熟悉的七年級(20)班同學一起步行去了蘇高中,參觀了蘇州中學校史館。

名校的確是名副其實,校園內的一草一木都體現出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藴。在帶着些許涼意的秋風吹拂下,我們漫步在校園內,已經深深感受到了她悠久的歷史。

在校史館門前合過影后,由高年級的學長帶領,我們踏入了校史館的大門,博覽了學校的光輝歷史——從宋朝范仲淹時代至今,蘇州府學已流傳近千年,又演繹出現代的名校——蘇州中學,而蘇州達立學校是於1996年經蘇州中學與社會力量聯合創辦成立的一所國有民辦公助性質的全日制普通中學,那更是老樹上的一根新枝。

蘇州中學的校長、老師都要經過千挑萬選,因此這所名校的師資才如此雄厚,正因為名校、名師,還有蘇州中學良好的環境、“誠、信、思、勇”的校訓,多位大家耳熟能詳的名人偉人從這裏誕生:教育家葉聖陶、科學家錢偉長、作家陸文夫、美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其中,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居然有30多名!這個數字應該可以這樣説明——名校出名師,名師出高徒。

説到這裏,我想,除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出眾的教育,成功和名人偉人的刻苦努力是分不開的。愛迪生説過,“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確可以很好地體現出成功的根本。我們,剛剛邁進達立校園的新生,帶着自己懵懂的夢想,想要付諸實現——必須得付出艱辛的努力。要想在社會上立足,成為祖國的棟樑,首先應該放下自己高傲的架子,潛心學習,全面發展,為今後的道路做好鋪墊,這樣夢想才不會付諸東流,付出的努力才不會白費。

走到校史館的展廳中間,一些以前的小製作小發明吸引了多數同學的眼球。我想起了蘇州中學的學風——“刻苦、踏實、主動、創新”。敢於創新,是一種良好的體現。因為愛迪生的發明創新,才有了電燈、電報、留聲機、電影等等的概念;因為瓦特的發明創新,才會有蒸汽機的出現……只有創新才會有發展,這是硬道理。

走出了校史館,我發現:我離夢想還有很長一段的距離。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悟,自己還差得很多,必須要用努力來填補空缺。我想,這些應該就是成功的根本吧——刻苦,努力。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創造出新的境界。那麼,大家就一起加油,共同奔向美好的夢想,美好的未來!

參觀税史館心得體會篇5

校史館是由原來學校的舊圖書館改建而成的,一個30年代的蘇式建築,給人一種樸素莊重、沉穩內斂的感覺。而進門左側的歷屆畢業班合影查詢的電腦又給人一種現代的感覺。一個嶄新漂亮的展廳盡收眼底,隨着講解員的講解,我被老一輩的專家教授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為農大的建立和發展所做的貢獻而感動,一頁頁的教師筆記,一件件的文物和證件,一張張老照片,一尊尊藝術造型從__年到20_年全方位的反映了學校的歷史沿革。當看到塗治教授生前穿的一件破棉大衣和生活用的梳子剃鬚刀以及工具書的時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彷彿塗治院長昨天還在桌上辦公一樣,作為一個院長和專家,生活依然是那麼的簡樸,他寫的兩封家書雖然言簡意賅很短很短,但是充滿了對子女親人成才的盼望和關心以及對黨和國家的忠誠。當我走到一尊叫《勇挑重擔》的雕塑前,我為新疆農業大學艱難的辦學歷程所感動,老師們自己動手撿拾動物的屍體作為教學模具,老師們自己動手手抄教材,他們深夜編寫教材,白天給學生上課,這些老教授們是農大的瑰寶,時刻鼓舞着我們不忘歷史珍惜現在的學習環境,很值得我們學習。

走到領導題詞和傑出校友的那一面牆時,我打心眼裏感到自豪。是啊,有領導的關心和鼓舞,有一批批各行各業的傑出校友,他們是農大的寶貴資源,他們也是我們的榜樣和奮鬥目標。當年的他們在條件簡陋的校舍裏刻苦學習,成就了自己的未來,這種無形之中的激勵,也必將給我們的學習成長帶來激勵。看着農大各個階段取得的輝煌成就、各位傑出教授的生平事蹟,60年來學校的每一步發展,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們這些農大的學子。此時我覺得作為一名農大人是多麼的自豪,這十年來是農大發展最迅速的時候,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沒有什麼理由不抓緊時間學習。多媒體視聽室讓我們更加直觀的瞭解農大的歷史,加深對學校60週年的體會和認識。校史館的建成讓所有農大教職工加深了了解農大的機會,不光向社會展示了幾代農大人的艱苦創業史,也時刻激勵着我們要開拓創新,站在新的起點再創輝煌。站在校史館中我的思緒飛回到那個艱苦的年代,新疆農業大學走過的一甲子歷經坎坷但是也成果頗豐,60年的本科辦學歷史,既是一部幾代人嘔心瀝血、艱苦奮鬥的辛勤創業史,也是一部追求科學真理、發展先進文化,各項事業全面協調推進的科學發展史。

哈佛大學有句名言説到:大學的榮譽,不在於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質量。我想今天我們作為農大人為在農大學習而自豪的時候,我們明天更應該發奮努力,讓農大因為曾經有過我們而驕傲。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趁我們還年輕,去施展才華,去綻放青春,在未來的日子裏終生恪守青年時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我想這才是真正的青春的顏色,只有這樣。多年以後我們再回首時才會發現這裏是我們夢想開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