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二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2W

高二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人們對戰爭災難的痛恨,對和平生活的珍惜。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高二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國家公祭日心得1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歷史悠久,擁有許多名勝古蹟,例如夫子廟、總統府、中山陵、明孝陵、雨花台等等。這次的南京之行主要是參觀紀念館。

那天細雨濛濛,天空灰暗,視乎知道我們要去祭奠。當我們站在了紀念館的門口,原先路上有説有笑的心情都忽然不翼而飛,剩下的只有滿臉的莊嚴肅穆,似乎那口和平之鐘的巨大回響在無情地震撼着我們的心。當看見黑色的大理石鑄成的金字塔和雕塑後,我便什麼話都説不出了,似乎所有的話都被哽住,已經沒有辦法用言語形容當時的心境和複雜的心情。紀念館前的警鐘上鐫刻着“敲世紀警鐘,祈世界和平”的十個大字,提醒着每一名有良知的中國人勿忘國恥,興我中華。

跟隨着人羣我們來到了館內,我立刻被以生與死、悲與憤為主題的悲蒼景象所震撼了。那30萬遇難者名單牆,摸着牆上那一行行的名字,我的心如刀絞,殘忍的日寇在短短的幾個星期用槍殺、刀砍、毒氣、活埋、水淹等殘忍的方式殺死了30萬人。一路走來,甲午海戰、血戰光華門、南京淪陷、日軍在南京的焚燒與破壞、南京保衞戰······這些場景歷歷在目。“萬人坑”遺址更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萬人坑裏遍地都是屍骨,令人毛骨聳然,有些缺胳膊少腿,有一半在外一半在土裏,還有些是還未出生的嬰兒……這些七零八散的屍骨令我十分悲憤。

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鑑,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歎,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

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決不能忘記中華民族的血海深仇!決不能愧對無數先烈和死難的冤魂!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需要有點精神的,落後就要捱打,這歷史的教訓太沉痛太深刻。我們中國人經歷了多少無數的苦難與壓迫,才取得今天的輝煌。今天起我們要努力學習知識,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做有志有為的中國少年,只有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只有我們強大了,我們才能站得直、立得穩。讓我們為自己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永不放棄夢想的執着與追求----讓偉大的祖國更加強大!讓我們這條東方的巨龍在翱翔於藍天之上。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歷史悠久,擁有許多名勝古蹟,例如夫子廟、總統府、中山陵、明孝陵、雨花台等等。這次的南京之行主要是參觀紀念館。

那天細雨濛濛,天空灰暗,視乎知道我們要去祭奠。當我們站在了紀念館的門口,原先路上有説有笑的心情都忽然不翼而飛,剩下的只有滿臉的莊嚴肅穆,似乎那口和平之鐘的巨大回響在無情地震撼着我們的心。當看見黑色的大理石鑄成的金字塔和雕塑後,我便什麼話都説不出了,似乎所有的話都被哽住,已經沒有辦法用言語形容當時的心境和複雜的心情。紀念館前的警鐘上鐫刻着“敲世紀警鐘,祈世界和平”的十個大字,提醒着每一名有良知的中國人勿忘國恥,興我中華。

跟隨着人羣我們來到了館內,我立刻被以生與死、悲與憤為主題的悲蒼景象所震撼了。那30萬遇難者名單牆,摸着牆上那一行行的名字,我的心如刀絞,殘忍的日寇在短短的幾個星期用槍殺、刀砍、毒氣、活埋、水淹等殘忍的方式殺死了30萬人。一路走來,甲午海戰、血戰光華門、南京淪陷、日軍在南京的焚燒與破壞、南京保衞戰······這些場景歷歷在目。“萬人坑”遺址更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萬人坑裏遍地都是屍骨,令人毛骨聳然,有些缺胳膊少腿,有一半在外一半在土裏,還有些是還未出生的嬰兒……這些七零八散的屍骨令我十分悲憤。

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鑑,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歎,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

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決不能忘記中華民族的血海深仇!決不能愧對無數先烈和死難的冤魂!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需要有點精神的,落後就要捱打,這歷史的教訓太沉痛太深刻。我們中國人經歷了多少無數的苦難與壓迫,才取得今天的輝煌。今天起我們要努力學習知識,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做有志有為的中國少年,只有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只有我們強大了,我們才能站得直、立得穩。讓我們為自己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永不放棄夢想的執着與追求----讓偉大的祖國更加強大!讓我們這條東方的巨龍在翱翔於藍天之上。

高二國家公祭日心得2

一個優秀的民族,必定是一個尊重歷史、牢記歷史的民族。我們紀念歷史,並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國人,包括海外的炎黃子孫,要有憂患意識和自強精神。我們紀念歷史,是為了避免悲劇不再重演。是為了正告那些已經、正在或者妄圖對中華民族施加罪孽、圖謀不軌的國家和民族:團結、堅強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我們自信地向全世界宣佈:我們都有一個家,這個家沒有任何人可以膽敢再次侵犯,這個家的名字就叫——中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應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血的教訓,堅持不懈的奮發努力,讓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讓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勢力對我們望而生畏,讓我們成為捍衞世界和平的堅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們倡導和平、友愛。但中國和日本之間的較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較量,在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領域,都非常激烈。讓我們記住,30萬同胞慘遭日軍殺害;讓我們記住,八年抗戰,有3500萬軍民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勿忘歷史,勿忘恥辱,勿忘那個年代我們受辱的局面,珍惜革命先烈用血拼出來的天下,珍惜我們生活的環境,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慘痛的歷史面前,我們不僅要銘記真實的歷史,更要吸取經驗教訓,明白落後就要捱打,落後就永遠處於被動受辱的地位,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強大我們自身,只有中國強大了起來,立於世界強國之席,讓外國侵略者不寒而慄,那我們才真正是不戰而勝。

我們唯有時刻睜大警惕的眼睛,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高度的民族自愛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覺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行,努力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少年強,則國強,不斷積蓄力量,隨時準備着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奉獻我們的綿薄之力!

高二國家公祭日心得3

國之強盛,家之富足,社會之安寧,未必要源於山之高,河之大,疆域之遼闊。天時地利總有滄海桑田的變遷,總有白雲蒼狗的轉換,而唯有一顆堅強的心,維繫着歷史的巨輪向着下一個歷史的碼頭前進。誰站在船頭,向着歷史的深處回望初心與始終,面對傷痕時的內心有多沉重,未來就有多光明,前程就有多遠大,歷史的豐碑就有多厚重。

所以,在國家公祭日之際,我們不必親身經歷,卻應感同身受。凡有良知者,必要以柔軟的內心,包裹着滄桑的歷史,對歷史喊話,對未來祈福。

我們在歷史深處挖掘沉痛過往,帝國主義的鐵蹄似乎還在踢踩踐踏,侵略者的刀似乎還在錚錚作響,我們唯有撫摸傷痛,讓它結痂,化作堅韌鎧甲;收撿斷壁殘垣,重鑄民族信仰,像鏽跡斑斑沉睡於地下幾千年之久的青銅戈矛,越磨礪,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戰必危,公祭日回顧歷史、反思歷史,不是要挑起敵對情緒,而是要我們都豎起警覺的耳朵,聽,今天的世界

在平衡中並不太平,人心之變化,地區之複雜,有時候遠超我們的想象。你一定不會漠視我們的歷史長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頹頓的片段;一定不會遺忘我們的民族艱苦摸索中那些創痛而未絕望的細節;更不會錯過我們的國家在新時代的發展中高歌猛進的時代大潮。每一個人都應該是弄潮兒,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黨和國家領導人就站在巍巍巨輪之上,指引着我們前進的方向。

不忘記憶,離不開歷史的載體。設立國家層面的紀念日,是以國家名義對歷史的記憶;各種各樣的紀念碑、歷史遺蹟,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記憶,都是在告訴世界、提醒後人,渴望和平、走向復興的中國人民,不能、不會更不應淡忘那些曾經沉痛的記憶。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就必須建立一個強大的祖國,每一個人都應牢記神聖職責,砥礪前行,這便是對南京遇難同胞的紀念。

高二國家公祭日心得4

泛泛而論,祭祀作為一種典型的儀式,通常是文明成熟的標誌。文明成熟,才有禮典。華夏文明發育較早,具有完備多樣的禮典儀軌,而祭祀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即所謂“禮有五經,莫重於祭”,並依此創立了專門的祭祀日。傳統節日中的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都與祭祀有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祭祀文化的成熟。祭祀不僅包括宏大的天子祭,也包括士庶祭,都成為國家活動和家族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

不過,曾在中國延續數千年的禮典儀式現在已漸趨消亡,不再是常規性的重要活動,其規範也逐漸瓦解。這其中,有國家形態在近代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也有祭祀文化的生存土壤發生變化的原因,過去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已不復現,對祖先的崇拜也由於家庭結構向原子化演變而削弱。近年來,雖然敬天敬地敬祖先再成時尚,但強調的也多是文化符號的意義,或者成為給地方經濟發展搭建的平台,其本來意義已有所消散。相對而言,民間儘管失去了傳統祭祀規範的許多內容,但仍然存在基於親情的祭祀活動,而在國家層面的祭祀活動,儘管仍然零星存在,比如為“9·18”事變悼念、為“5·12”大地震悼念,但沒有制度化規定。

那麼,今天需不需要設立國家公祭日?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説過去因敬天敬地敬祖先而創造的祭祀文化,反映了一個文明的成熟,那麼今天是否會忘記歷史,也在考驗一個民族是否成熟。

國家公祭日提供的莊嚴感,有助於恢復歷史的莊嚴,特別是在虛無主義消解歷史的價值判斷之時。歷史的榮耀和悲情,需要我們正確體會;國家公祭日提供的輿論平台,有助於幫助我們連接歷史和現實,為我們找到歷史中的正確定位;國家公祭日有助於我們回顧審視歷史悲劇,維護基於歷史形成的判斷,防止歷史被人為歪曲。而這些對於歷史的衝擊,一直在發生。

這個事件的警示意義是世界性的國家公祭日就是通過直面歷的悲情時刻,以達到以史為鑑、警示後人的目的。在漫長的中國曆,不乏對於悲情時刻的記錄。以什麼樣的歷史悲劇作現實的鏡鑑,有不少選項。為什麼確定的是南京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而不是其他?

其一,它象徵着中國苦難近代史的重要時刻。中國自近代以來所遭遇的外部壓力,給整個民族留下了許多歷史疤痕,而八年抗戰最為艱苦,軍民付出的犧牲,中國向現代性轉變的進程被阻滯得最為嚴重。

其二,迄今為止,77年過去了,日本作為那場侵略的始作俑者,始終沒有作出應有的歷史反思。最近兩年,還通過篡改歷史、為侵略正名等方式,為修改和平憲法、重啟軍國主義之路製造聲勢。

其三,日本近年來的這些行為,不僅讓中日關係降至冰點,還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性、對二戰後形成的國際政治和安全體系構成了潛在威脅。

還原歷史,需要一面真實折射歷史的鏡子。警惕歷史反覆,告誡-歷史的行徑,需要一面真實的鏡子。傳遞和平聲音,需要一面真實的鏡子。而無論從反法西斯主義還是從人道主義的角度看,他都不僅是歷史留給中國人的傷痛,也是留給全世界的傷痛。如同奧斯威辛集中營,其警示意義是世界性的。

高二國家公祭日心得5

文明成熟,才有禮典。華夏文明發育較早,具有完備多樣的禮典儀軌,而祭祀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即所謂“禮有五經,莫重於祭”,並依此創立了專門的祭祀日。傳統節日中的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都與祭祀有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祭祀文化的成熟。祭祀不僅包括宏大的天子祭,也包括士庶祭,都成為國家活動和家族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

不過,曾在中國延續數千年的禮典儀式現在已漸趨消亡,不再是常規性的重要活動,其規範也逐漸瓦解。這其中,有國家形態在近代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也有祭祀文化的生存土壤發生變化的原因,過去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已不復現,對祖先的崇拜也由於家庭結構向原子化演變而削弱。近年來,雖然敬天敬地敬祖先再成時尚,但強調的也多是文化符號的意義,或者成為給地方經濟發展搭建的平台,其本來意義已有所消散。相對而言,民間儘管失去了傳統祭祀規範的許多內容,但仍然存在基於親情的祭祀活動,而在國家層面的祭祀活動,儘管仍然零星存在,比如為“918”事變悼念、為“512”大地震悼念,但沒有制度化規定。

那麼,今天需不需要設立國家公祭日?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説過去因敬天敬地敬祖先而創造的祭祀文化,反映了一個文明的成熟,那麼今天是否會忘記歷史,也在考驗一個民族是否成熟。

國家公祭日提供的莊嚴感,有助於恢復歷史的莊嚴,特別是在虛無主義消解歷史的價值判斷之時。歷史的榮耀和悲情,需要我們正確體會;國家公祭日提供的輿論平台,有助於幫助我們連接歷史和現實,為我們找到歷史中的正確定位;國家公祭日有助於我們回顧審視歷史悲劇,維護基於歷史形成的判斷,防止歷史被人為歪曲。而這些對於歷史的衝擊,一直在發生。南京大屠示意義是世界性的國家公祭日就是通過直面歷的悲情時刻,以達到以史為鑑、警示後人的目的。在漫長的中國曆,不乏對於悲情時刻的記錄。以什麼樣的歷史悲劇作現實的鏡鑑,有不少選項。為什麼確定的是南京事件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而不是其他?其一,南京事件象徵着中國苦難近代史。中國自近代以來所遭遇的外部壓力,給整個民族留下了許多歷史疤痕,而八年抗戰最為艱苦,軍民付出的犧牲,中國向現代性轉變的進程被阻滯得最為嚴重。

其二,迄今為止,--年過去了,日本作為那場侵略的始作俑者,始終沒有作出應有的歷史反思。最近兩年,還通過篡改歷史、為侵略正名等方式,為修改和平憲法、重啟軍國主義之路製造聲勢。

其三,日本近年來的這些行為,不僅讓中日關係降至冰點,還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性、對二戰後形成的國際政治和安全體系構成了潛在威脅,還原歷史本來的面目,需要一面真實折射歷史的鏡子。警惕歷史反覆,告誡-歷史的行徑,需要一面真實的鏡子。傳遞和平聲音,需要一面真實的鏡子。而無論從反法西斯主義還是從人道主義的角度看,南京事件都不僅是歷史留給中國人的傷痛,也是留給全世界的傷痛。如同奧斯威辛集中營,其警示意義是世界性的。